黑暗中的舞者

Dancer in the Dark,天黑黑(港),在黑暗中漫舞(台)

主演:比约克,凯瑟琳·德纳芙,大卫·摩斯,彼得·斯特曼,乔尔·格雷,卡拉·西摩,Vladica Kostic,让-马克·巴尔,文森特·帕特森,希芳·法隆,泽利科·伊万内克,乌多·基尔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德国,荷兰,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冰岛,阿根廷,挪威,中国台湾,比利时语言:英语,德语,捷克语年份:2000

《黑暗中的舞者》剧照

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2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3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4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5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6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3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4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5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6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7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8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9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20

《黑暗中的舞者》剧情介绍

黑暗中的舞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美国某个乡村工厂做工的捷克移民塞尔玛(比约克)天性善良,因患有先天性疾病,她的视线正日趋模糊。为了不让遗传了该病的儿子也将宿命继承,塞尔玛每日做工都很辛苦,不知情的好友兼同事林达(凯萨琳•丹妮芙)因心疼而好言相劝时,她总是报一微笑,因为她还有另一个纯粹属于音乐的世界,其间的美好与安静,足以抵挡现实的心酸与艰难。 令她欣慰的是,在眼睛要彻底变瞎之前,基本筹齐了儿子手术所需的费用,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她的命运被加速推向复杂悲惨的境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以遇刺为生的女人她的伪装异教徒攻壳机动队SAC2ndGIG:个别的十一人喂帅哥!!我的白头爱人:六个真爱故事画笔与旋律爸爸做的早餐笑傲江湖骷髅头:面具九型人格驯鹿游戏进击的夫人台商密战白石山下一家人四个孩子与神奇动物古董局中局之国画密码奈欧斯奥特曼辣警霸王花兵王之绝境狙杀圣诞之星冰蓝遇见暖黄超级翁婿俊俏媳妇开明婆暑假作业野兽之尾刺心写真女友亲吻亭2

《黑暗中的舞者》长篇影评

 1 ) 觉得先要有对人生的清醒认识

这部电影……很阴暗。

其实说到底不是很喜欢的。

因为它把美好的东西都虚化了,现实的东西都表现成残酷的样子。

最后再加上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黑色结尾。

看后实在郁闷,索性放在最最下面,连封面都不想看到。

它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说到底就是要表现现实是毫无希望的,可怕的,残酷的,丑陋的。

美好的,有希望的东西都是想象出来的,毫不现实的。

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相比之下,法国的《蝴蝶》这样的电影要好得多。

用痛苦来说事儿总要简单一些,人们看悲剧老要叹息,这悲剧就显得深沉,其实到底也不过如此。

但如果用美丽的,可爱的,甚至搞笑的剧情来说深刻的东西,则要困难得多,但是一旦表现得好,是会有更加深刻的意味的。

 2 ) 我们都需要白日梦

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基于一种对bjork崇拜到牙齿的信念,我找到了这部电影,咬着牙齿把它看完。

然后才知道了Lars Von Trier,知道了传说中的Dogme95。

第一场,音乐剧排练,bjork的平凡的造型和不平凡的声音出场,便决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女主人公只是一个活在社会边缘的移民,在冷战时代从捷克来到美国,只为让儿子不重复他的命运。

这样的故事很符合Dogme95的原则,但这样的电影不会有任何观众,于是导演选择了Bjork,选择了白日梦下的音乐剧,本片便在切近真实的前提下得到了升华。

其实白日梦未必不是真实的一部分,不过很少有人能像剧中的bjork那样把白日梦提升到这样的高度。

只需要一点节奏,一点音乐,甚至只需要一点想象,她便能利用周围的一切元素为自己组成一幕原始的场景音乐剧。

在激动中杀死bill的时候,在批评Gene的时候,在细数每一张攥下的美元的时候,她是一个母亲。

但当放下一切负担的时候,她更愿意作为一个孩子,去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在临时前的一刻,死亡的恐惧曾经让她失去理智,但最后,当Kathy带来Gene手术的消息后,bjork卸下了所有的负担,重新进入自我的白日梦,在睡梦中进入死亡。

作为Trier的良心三部曲之一,dancer in the dark更多表现的是现实中普通人的人性。

但因为Bjork的介入,表层的现实和想象中的现实不断交织,让影片有了一种童话感,也让影片更为接近真实,至少在我的眼中是这样的。

生活就是一出悲剧,结局和过程注定都是苍白的,如果说什么可以冲刷掉过程的平淡,我只能想到白日梦。

 3 ) 压抑!

记得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好像不能呼吸,只能不断的吸气...那感觉就像512地震带给我的一样,胸闷,压抑....

 4 ) 爱会让人变勇敢

天生有眼疾、即将失明的塞尔玛,自从生下孩子之后她所有的生活就是偿还,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能够攒好钱在她的儿子13岁——最适合动手术的时候,还他一双和正常人一样的眼睛。

她说:“这都是我的错,我明知道把他生下来就会有眼疾的,但我还是把他生了下来。

”于是她每天努力工作、因为眼盲多次差点出事故;为了省下辛苦存在的两千四百八十元五分为儿子做手术的钱,而拒绝请律师以致于最终无辜地被判死刑……  很多人对塞尔玛的选择有争议。

但是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了解光明的价值,对于儿子能拥有一双正常的眼睛这件事,塞尔玛几乎有着狂热的向往。

她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儿子永远生活在黑暗的恐惧中。

这样的母爱或许很“愚蠢”,但并不妨碍它的“伟大”。

塞尔玛唯一属于自己的是她对歌剧的喜爱。

她会仔细聆听工厂里各种机器连续作声的旋律,幻想每个人都随着她唱出的音符,在舞台上快乐地舞动着。

相对于现实图象的苍白与晃动,梦幻中的场景却有着鲜艳欲滴的灵动,让人无法直视。

塞尔玛无与伦比的坚强让人深深动容,即使生活再多的挣扎与无奈,她都可以扬起一张纯真的笑脸,将所有痛苦掩盖得不露一丝痕迹。

歌剧治愈了生活的伤口,让她的歌声空灵婉转胜似天籁,没有控诉、没有怨尤,只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也正是因为这些,让这个女子如此美丽动人。

生活中有太多悲伤失落的理由,当你绝望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永远不会有最坏、只会有更坏。

但是如果你足够坚强、给自已一点信心,就能一点一点地挽回情势,让生活往好的方向去发展。

相信,是一种能力。

爱,会让人变得更勇敢。

 5 ) 一部逼我发长篇吐槽的电影,咱们就来细说下!!!

fuck !!!!!

这什么垃圾电影!

还评分那么高!!!!!

电影里的傻子女主角我觉得真的早就该去死了!!!!!

唱歌唱得又难听,就陶醉在自己世界里而非常自私的愚昧无知的疯女人!!!!!!

如果要说好,我就觉得就是反应了在共产主义下的人真心就这么愚昧无知!

女主也是喜欢共产主义!

这部电影其实我更多的是看到资本主义中的仁义道德!

先来说说这个疯女人多自私:1:工厂里明明自己要瞎了,还作弊过视力考试,把工厂的机器弄坏了很多次!

2:面对追求她的那个二货男,她真的简直就是绿茶婊!!!!

我靠!

(我真的很愤怒,想骂脏话)3:明明自己要瞎了,也不会想着为瞎了准备准备之后的事,反而还骗这骗那,把自己搞得好可怜!

活该!!!!!!

4:自己有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啊,自己本来就瞎钱果然被偷了,但是面对别人的嫁祸,自己却逆来顺受什么都不解释,在法庭上居然还说答应过被害不说,我k你真信该早点去死好了!

5:既然自己不要重审,选择还是执行死刑,你哭什么闹什么啊!

看着真tm反感!!!!!

6:问你为什么生你的娃你居然说只是想有个宝宝抱在怀里!

就因为这个你生的这个孩子要遗传你这种瞎病!

而且还被你害得没妈了!

你tm真够自私的!!!

7:老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而且自己不有任何解释,还希望别人来理解你去探索你的冤案后的真相!?!?!

你自己都不争取你tm真的早点去死吧!!!!!!!!

8:很多很多剧情你真的只要辩解,解释一下真的就没那么多事情!

最后害自己家破人亡,你真的死有余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好,接下来我说说其他人:疯婆子的同事女二号:她才伟大,她才无私!

为女疯婆子各种担忧,而且好心相劝想尽各种办法帮她,可真的对的就是白眼疯婆!!!!

人家就不领你情!!

想追求疯婆子的二货男:脑子进水还是怎么为什么会喜欢她啊!

被疯婆子各种玩弄,还是想对疯婆子各种帮助对疯婆子真的是真爱你也是脑子坏了吧!!!!

房东:房东真的还没涨她房租,上榜替他看孩子,还送自行车,但男房东也是孬种!

有个爱拼命花钱的媳妇逼得去偷疯婆子的钱,本质不算很坏,也是太爱他媳妇了,捧在手心里宁愿自己怎么苦也好 但你媳妇知道家里情况,还是买这个买那个!

纵容他人的错误引火烧身!

自己作死!!!

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孬呢!!!

活该也是!!!!!!!

去死吧!!!!!!!!!

监狱女工作者:还是各种安慰疯婆子,最后还在疯婆子扯疯的时候,给上级打电话,就因为疯婆子不带头套虽然不符合规定,但等了好久上级还是同意不带头套行刑了!

这也能反映出点资本主义的人权!!!!

要是在tm ZG!!

管你三七二十一,不等你开闹就直接毙了你还跟你说那么多!!!!!

疯婆子工厂:在疯婆子再三弄坏机器的时候,被迫无奈才开除了疯婆子,而且不要她赔偿,还发了工资!!!!

我操!!!

在ZG工资全部没收不说估计还罚款罚得你体无完肤!!!

你们自己体会一下资本主义哪里不好了 ????!!!!!

总结:::::请在电影标签里加上“恐怖”“惊悚”吧!!!!

真的tm想骂我所有脏话!!!!!

电影死了的真的就是该死活该的!!!!!

愚昧无知的人你们还指望上帝来拯救你们吗?!?!?!

老天!!!!!

我看了真的是觉得愚昧这东西害人不浅!

太恐怖了!!!!!

要说导演牛,真的就是在这种反侮辱的手法咱们还真觉得资本主义好啊!!!!!

不过说实话本来就是资本主义好,不然香港人台湾人他们都是傻逼吗?!?!?!!?

要冲着这一点我就给电影打5分!!!

5分!!!

真的!!!!!

 6 ) 一出没有恶人的悲剧――《黑暗中的舞者》观感

最近,看了不少残酷的电影,但是都不如这部《黑暗中的舞者》更为残酷,在悲剧性的故事中,总会有戛然而止的生命,这次,是塞尔玛,一个几近失明的普通移民。

影片很残酷,讲述的是一个残酷的故事,拍摄上现实场景用的是很纪实片的手法,塞尔玛幻想的载歌载舞的场面又拍的很幻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出幻境,就等着塞尔玛残酷的被唤醒。

这是那种如果在影院观看,看后大家一定会默默离场的电影,就如我虽然不是在影院观看,但是,影片结束后,我仍然怔怔的对着屏幕。

这部影片最让我觉得悲剧的地方是,在其中,我找不出一个“恶人”,找不出一个可以让我发泄失望,愤怒情感的对象,只能静静的品味这份现实的残酷,在塞尔玛被绞死的那一刻,为一个无辜逝去的生命和她留下的命运未卜的孩子黯然神伤。

谁是我可以谴责的恶人,是那个直接导致塞尔玛“犯罪”的警官比尔吗?

可是,在影片开始他也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他与妻子给塞尔玛提供住处,照顾她的孩子,为孩子买下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

他也显得那么可怜,那么无助,作为一个男人,为无法挣到可以满足妻子生活的钱而痛苦。

所以,我相信他偷走塞尔玛的钱不是一个恶人的罪行,而是在一阵绝望中,一个弱者试图去伤害一个更加弱小的人的残酷的自然反应。

甚至当塞尔玛找他要回那笔钱时,他也表现的是无助的恳求,而后他侮蔑塞尔玛偷盗显然是一种冲动下的行为,以至于塞尔玛也在惊惶失措的冲动与绝望中,使得这个令我既怜之又恨之的警察失去了生命。

那么是比尔那花钱无度的妻子吗?

显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对更舒适生活的向往也似乎无可指摘,何况她起初也表现的那么善良,让人无法对她有丝毫怪罪。

其他人就更无法归罪,那个法庭上咄咄逼人的律师?

在我们知道了塞尔玛的不幸的前提下,我们会对她充满无限同情,而对那个对塞尔玛一问到底的律师有些反感,可是,他只是履行他的责任,更别提塞尔玛漏洞百出的说辞使得她的获罪看起来那么“自然”。

而那拖延她的乐团导演也只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责任,那些冷冰冰的行刑者们虽然显得冷酷,但也没有做错什么。

那么,谁造成了这一切?

谁把一个柔弱善良的女子推入了绝境?

或许,我只能说是社会了,可是这个过于抽象的“责任人”无法令人释怀,只能令塞尔玛的死更添悲哀。

这部片子中,不少善良的人还是令人感到一丝温暖,如那个一直帮助塞尔玛的凯西,那个深爱着塞尔玛的杰夫,那个在获知塞尔玛死缓获批后和她相拥而泣的女狱警。

但是这些人物和这些温馨的点滴结合塞尔玛的悲剧更令人感叹,悲剧仿佛在无声无息中渐渐降临到了塞尔玛身上,突然之间,一个喜爱歌剧,蹦蹦跳跳的善良女子就一下子滑落到绞刑架下,这样的过程既突兀,又显得那么自然,加上记录片般的拍摄效果,让人感觉到它无比真实,真实的令人心痛。

当最后一出塞尔玛的幻觉歌剧中,她一步一步走向死刑室,唱着走向死刑室的步数,这组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心中竟也随之数数,直到屏幕上,突然数到107步,那死亡的步数。

最后那幕行刑的场面更是真实的令人恐惧,我头一次看到了一出现代社会的绞刑过程,看到了那黑色的头套,看到了为防止犯人站不起来而准备的支撑板,看到了死刑居然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

更看到了一个人走向死亡时那种惊恐,刚开始,塞尔玛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可是谁不是这样。

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了治好孩子的病,让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孙子结婚长大,她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来到了美国,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一直心存感激,但是她一直守住孩子有失明可能的秘密,以至于她甚至无法在孩子生日时给他买件生日礼物,显得那么不近情理。

她玩命般的工作,默默的为孩子积攒着治疗费,甚至清楚的记得那十美分,同时她又在心中怀着歌剧的梦想,从生活中的一切声响中去发现音乐的美,即使她陷入失明带来的黑暗,也仍在心中跳起黑暗中的舞蹈。

可以说,孩子和音乐就是她的生命,为了孩子,她甚至愿意抛去翻案的机会,去牺牲自己。

最后,当她得知孩子得到了治疗时,她终于放心了,用音乐趋散对死亡的恐惧,在我正为她的歌声深深吸引时,她脚下的踏板突然打开,一出悲剧的落幕也显得那么突然,那么残酷。

这部影片,我认为很好,但是我却没有以往那种看到好片要迫不及待推荐给好友看的冲动,因为它好,但是不“好看”,它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没有渲染很多悲剧所特有的那种所谓的悲剧中“美”来。

让你看完了,突然像失去了什么,我想是失去了对这个善良女子得到拯救的希望。

和任何一部出现不幸者的影片一样,在观看过程中,我一直期待着转机,当那个试图为塞尔玛翻案的律师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接下来会是在一阵媒体的声援中,塞尔玛走出监狱。

但是,很快因为不愿将给孩子治病的钱付给律师,这一线曙光马上破灭,那一刻,我不由的怪罪那个律师为什么这么冷酷,不是我们常常听说的那种打抱不平的律师,这个时候,记者哪去了,街头游行哪去了?

导演特里尔揭示了生活的最常态,最真实,却让我无法对他产生敬意,无法洒脱的说一句“这就是生活”。

我想每个人都在心中怀有对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期待,我不愿这样的期待被特里尔残酷的击碎,所以,看过这个黑暗中的舞者的故事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片子真的很好,但是,我不会去看第二遍。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73483.html

 7 ) 主人公的黑暗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甚至有些讨厌我在片中唯一想流泪的一幕是男主角对比约克说“我爱你”那段我不觉得主人公伟大我觉得她很自私就像那句律师的话语“被告不但犯了最心狠手辣的谋杀而且本质上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对自己有怜悯之心”我甚至觉得她有些病态的,脑袋一根筋的她想自己有够坚强,却时不时想要别人的帮助我讨厌这样的人对于她我没有同情可言这样的主人公这样的女人我并不觉得残酷她拥有那些也许真正悲哀的人不曾拥有的儿子、朋友、爱自己的人、关怀的同事甚至一个异国的友好只是她自己拒绝了自己处理的问题把儿子的眼睛的悲哀扩大的最大化这个可悲的人让我觉得疲乏这不是最后一首歌,对于她儿子的世界亮起来了但对于她的儿子世界真的亮了么有人说,没有比约克的歌,《黑暗中的舞者》是不值一文对于故事本身,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新异,故事略显拖沓比约克的一场舞台音乐剧

 8 ) 转贴

一般来说稳定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是构成电影吸引人的基本条件,但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拉尔斯抛弃固定脚架、采用手提摄影的拍摄方式展现现实生活的主观色彩,带有很强的情绪性。

正是这样一部电影获得了2001年奥斯卡提名、最佳音乐歌曲,2001年第53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与最佳女演员奖,这部影片还陆续获得了欧洲电影节、丹麦电影节等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奖。

其实影片中的故事是很简单的:身患遗传性眼疾、濒临失明的捷克难民莎曼(Selma)孤身一人带着儿子(Gene)来到美国,借住在警察比尔(Bill)家院里的货车库里。

莎曼在小镇生产不锈钢水槽的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加工发夹赚钱,准备儿子年满13岁后做眼疾手术。

莎曼本身非常的热爱音乐剧,而与好朋友凯茜(Kathy)一起“听”电影、参加社区音乐剧的排练是她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

由于隐瞒多日的眼疾被发现,莎曼被工厂辞退,回到家里却发现比尔偷走了自己所有的钱。

在争夺钱包的过程中手枪走火,受伤的比尔假莎曼之手自杀。

莎曼将儿子的手术费送往医院后被捕,被判一级谋杀罪处以绞刑。

就故事本身而言它并不具备离奇的情节,不过是社会底层的人们基于某种时空的巧合遭遇的种种幸与不幸。

但恰恰是这个单薄的故事却足以撕破现代人心灵的厚茧,让你不得不佩服拉尔斯“讲述”的能力,他在简单中包涵了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与最温柔的情怀。

拉尔斯运用现实与幻想交错的方式来展现莎曼的命运。

每当莎曼不堪承受现实的重荷与残酷时,她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自己想象的另一种面貌——在那里,人人能歌善舞、宽容善良、笑容满面,没有虚伪、欺骗、卑鄙、诬陷与诽谤,那里色彩明亮绚丽。

就像莎曼在预感自己不久就失明而加快步伐赚钱,在车间机械化运作的高危险环境里昼夜加班,长时间的劳累让莎曼眼中充满了幻觉,在这里大家把工作当成了乐趣、舞台,可以尽情地跳舞唱歌。

比约克饰演的莎曼非常耐人寻味。

影片一开始就见戴着厚重眼镜的她排练中不按要求走台,听着音乐欢快任意地哼唱、蹦跳,自得其乐;又看到她默记视力表、顺利地蒙混过关,于是我们了解到她那不欲人知的秘密;看到她摘下儿子的眼镜后,扬手给了逃学的他一巴掌,可单独跟儿子在一起时又是那么不擅表达,只会给他演示自己排练的内容。

她与儿子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宁愿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被判死刑,也不愿用儿子的手术费请律师为自己辩护。

当她的好友嘉芙对她说“你想救儿子免得他失明这点很重要,可是他需要他的母亲!

——无论在哪里,一个活生生的妈妈!

”莎蔓激动得撕喊起来:“那他就会永远都看不见,这是整件事的关键!

让他可以见到他的孙子,你明白吗!?

那是毕生唯一对我重要的事!

……我听从我的心!

”对莎蔓来说,治疗儿子的眼睛是最重要的,这个愿望是美的,但用她的生命来交换则是疯狂的,可能正是因为她的倔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深深的爱子之心.法庭上的莎曼为了比尔曾经的一句许诺“沉默是金”,恪守直至死亡。

从常理上看,莎曼的个性不被现实中的我们所喜欢,但是影片中莎曼面对社会极其鲜明的性格特征,无时无刻不令你震撼。

正是由于莎曼的固执和死守,影片才突破了一般性的情节模式,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结局,莎曼最终的选择在某个含义上影射了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我们往往并不知道如何处理最为妥当;或者,即使知道最为妥当的方式,由于某种感情因素与情绪却不愿选择它。

莎曼处理方式的极端提醒我们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可观,莎曼有影迷的同情即使她做的不对,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的眼里都能够被包容,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无法拥有理解的目光,可以说莎曼是幸福的,我们是悲哀的。

影片中塑造的莎曼性格是一根筋的,所以她的母爱也是非理性的,一根筋、固执甚至是愚蠢的。

她最后的选择是基于三个主观设定:即儿子必须有一双完好的眼睛、他不能获悉自己的病情、他必须尽快做手术。

莎曼的爱是儿子犯错误打他却没忘了取下他的眼镜,不为儿子买脚踏车却省下一分一厘为他做手术,她背负了沉重的担子却不多抱怨……然而,她甚至不允许儿子见自己最后一面。

当莎曼的选择使她最终要面对行刑那一刻:曾经坚定固执的母亲一下子坍塌了,变成了柔弱的小女孩,她甚至无法走到行刑室里,107步的距离让她不断的靠近死亡,狱警的鼓励节奏产生的幻觉支撑她步入刑场。

当死亡就在眼前时,巨大的恐惧和强烈的求生欲让她嘶叫嚎哭,只有嘉芙告诉她儿子手术成功、不会失明时才让她镇定下来,惊恐无助的女孩又回归成为了从容的母亲亲爱的儿子俊,别害怕,我从不孤单,这不是最后一首歌,没有小提琴,合唱团那么安静,没人转圈。

这是最后第二首歌,记得我说过的话,把面包包好,把床铺好。

直到生命停止,死刑场上还回荡着莎曼天籁的声音。

也许只有她的音乐才能够让她鼓起勇气朝着自己心走,在面临死亡和儿子失明的选择面前,她选择的死亡是苍白的,而她对于儿子的爱却是那么的强烈,鲜明。

母爱不是教条的,也不是程式化的,或许莎蔓并不是位值得称道的母亲,但是她能用生命去爱她的儿子,在这点上似乎弥补了她的不足,而且让她的爱充满色彩。

 9 ) 当一切逝去,我们只有起舞(Dance in the dark when all have gone)

They say it's the last songThey don't know us, you seeIt's only the last songIf we let it be《Dancer in the dark》片尾字幕 很早之前就把电影下载到硬盘上,结果只在这一天的深夜的时候看完这部电影,开始看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完成夙愿的感觉的:是的,我又完成了很久以前许下的愿望,看完这部电影。

电影的镜头进入很慢,几乎没有什么矛盾的冲突和激荡,甚至镜头的抖动都可以让人感到是一部平常人拍的DV:技术粗糙而充满生活感,这跟一些时下的大片格格不入--你知道,这样的抖动感让人感到了业余,但却让我感到了接近于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经过剪接就开始播放了。

可正是这一切欺骗了我,我从来不会想过,我会对这部电影如此的动容。

Selma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

然而,她却是一个单亲母亲,此外,她也具有先天性的不幸:她的眼睛由于遗传,将逐渐失明,而她的儿子也将步她的后尘。

于是生命的场景开始在她的眼睛中展开。

她逐渐失明,失去工作,可是她内心的信念就是让孩子不再失明。

她不舍得为儿子买脚踏车,因为她要节省,节省这爱,以挽留儿子的眼睛。

可是她的邻居Bill是个可怜的人,他痛苦异常,由于妻子的奢侈生活,他不再能像一个体面的男人一样出手大方。

他甚至对拿过他的枪的Selma说:shut me,please shut me. 生活的压力让他想到了死。

可他始终没有勇气吞弹自杀,却只能恳求Selma向他开枪。

他死了,接着就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看多了美国大片的人往往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更多人忽略了,这生命的结局并非都是皆大欢喜。

Selma没有得救,因为她始终坚持着对邻居Bill的诺言:沉默是金。

对于儿子和自己的生命,她选择了前者。

她继续在黑暗中起舞。

这个不能失去音乐的母亲,在牢狱中幻想的乐声中踢踏起舞,她流泪、歌唱,生活再一次的显现。

当Jeff对Selma说I love you的时候,我忽然忍不住的流出泪来。

这时候的Selma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她还是在对Jeff--这个爱着她的男人--说:"Don't cry Jeff, Jeff, don't cry, just be fine."当Jeff轻声的说出"I love you"的时候,Selma再也忍不住的哭了出来。

或者只有在分别的那一刻,这一句话才足够让人刻骨铭心--因为那就是生离死别。

在Selma和女狱警一起数那走向死亡的107步的时候,乐声再次响起,Selma再一次的开始歌唱。

她从恐惧得站不起来,可还是音乐伴随她走完了最后的生命历程。

面对着行刑时给她的黑头套,她如此的恐惧,她失去了一贯的坚强,她开始失声的痛哭。

可是她还镇定了下来,就在她的朋友把她儿子的眼镜塞进了她手中之后,她开始歌唱,用往常的音调,却没有伴唱团。

可是木板嘎然下落,她的歌声兀然的终止,手中的眼镜跌落。

作为一个母亲,她付出的爱是没有后路的。

作为另一个男人Jeff,他付出的是没有期望的,这是无望的爱。

可是他们都如此的付出了,这情感在人群中显得平凡而伟大。

可是我再也不会看这部电影第二次。

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不忍再看一次。

电影中的悲伤让我不能自持,从歌唱走向死亡,从爱走向离别,都不着痕迹,没有起落,没有冲突,平实得像我们的生活。

甚至说,你总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你的生活痕迹,为此,我垂泪许久。

另外,不能忘记的是电影中的音乐,每一段都让人心动,优美异常,却心痛无比。

特别是片中的《I've Seen It All 》,让我再一次的失言。

我看到了一切,我还能企求什么?

就像我当下的生活,我们拥有的太多,我们还奢求些什么?

影片最后的字幕是刺眼的黑底白字,一切缓缓浮过,只剩下黑暗。

或者这就是我们终将面对的结局。

当一些事物逝去,仅留下象征着虚无的黑暗给我们自己。

Dance in the dark when all have gone, yes , we can only do that.

 10 ) 导演说,逻辑我不管,惨就可以了

一部为歌手身份的比约克(不知道是不是敏感字眼)赢得金棕榈奖肯定的电影,一部毁誉参半的纪录片风格的严肃悲剧。

下载之初就看了电驴上网友的评价,凡是有人没有歌功颂德,就有一群拥趸冠以缺乏涵养的帽子,以此捍卫自身较高的文化品味,如此党同伐异令人望而生厌。

这片子顶着深奥内涵的光环而来,却令人看的除了反胃别无所获,没有得到精神的升华或是悲痛到如丧考妣,片中女主角的活法让人不解。

一部令人费解,为杯具而杯具的影片起码不符合我的审美,让我联想起唐伯虎点秋香里的:谁敢和我比惨?!

比约克饰演的女主角是一名即将面临失明的弱视患者沙曼,艰难的独自抚养儿子,为此不顾医生劝告在工厂上班,领取微薄收入,为的是存钱医治身患同样眼疾的儿子,所幸导演并没有把女主的人生描述成杯具贩售场,尽管她穷困潦倒顽疾缠身,却依然能从歌唱的梦想中寻找到为数不多的快乐,同样境况窘迫的同事给予她最诚挚的友谊,她甚至还有爱慕者,但导演似乎旨在多为杯具扩大化招兵买马,这点人间温暖在女主身上的效果如同杯水车薪,她还是一头栽进杯具里难以自拔,上演了一场人为财死、受擒伏法的剧情。

沙曼遇人不淑,治病存款被邻居偷了,在邻居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劝说下,沙曼终于挥着眼泪连发数弹,了结了这个混蛋,为自己一手操办了人财两空的灵堂,这种自杀式报复实在是匪夷所思。

她浪漫的一塌糊涂,法庭上依然在脑海中幻想出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她成了庭审歌舞片中的女主角,像片中很多地方一样,导演总是不遗余力的插入大段歌舞,竭力提升此片的文艺含金量,却总给人MV、MOVIE傻傻不分清楚的混沌感。

浪漫主义的沙曼坐牢了,朋友们自然要来探监,然后个个涕泪横流,但她由于要省下律师费给儿子治病对案件真相三缄其口,宁愿选择让儿子失去母亲,她最终如愿最终在绞刑架上了却残生。

至此,导演终于把他的催泪瓦斯全部释放完毕,还有什么比一个弱者的飞来横死更杯具的?

更杯具的是我,带着提升品味的目标,兴冲冲下载此片并耐着性子看完冗长的、不知所云的晃动镜头,打算以后假装不经意的提及此片,借以凸显鄙人较高的文艺内涵,结果鸡飞蛋打了。

看完后觉得头晕眼花。

《黑暗中的舞者》短评

今天不能看这么灰色的电影,实在不能!

4分钟前
  • 康斯坦丁
  • 还行

手持镜头,从开始就使人不安;茶色的滤镜,让整个故事都蒙上了尘土。时不时穿插的歌舞场景,梦幻中隐藏着阴冷,灰暗中又蕴含着自由和生命力。一开始以为电影讲的是一个纯粹和善良的人如何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找寻希望,但看到最后才发觉或许这只是最为片面和浅显的解读。或许它更多讲的是“选择”——选择让可能会失明的儿子出生因为想要将一个婴儿拥在怀中;选择在倒数第二首歌时离开剧院以便让自己感觉电影从未结束;选择在困苦中用音乐剧的幻想进行自我救赎;选择抢回救治儿子的钱故而杀死偷钱的男人;选择将这笔钱用于救治儿子故而放弃了案件重审、自己减刑的机会——于是也便理解了电影最后一句话:它是最后一首歌,只因为我们让它成为最后一首歌,这一切的结果,都源于我们的选择。进而,一种英雄主义也便在这主动选择的最后一首歌中油然而生。

7分钟前
  • Scattering
  • 力荐

一心为了悲剧而去悲剧 全部都表现得太刻意反逻辑 真做不到太多的耐心同情 其实底层移民黑暗美国梦一开始还挺酷的 看完全身心不舒服 并不是所有牺牲的真正意义都崇高伟大 不可侵犯 可能只是bad choice 可能还有better way

11分钟前
  • O
  • 还行

一般来说对一部电影本身的喜爱已经超越了技术时,那么评分已经不重要了。

16分钟前
  • 卯兔子
  • 力荐

賊啦不舒服,Bjock的歌聲太難受

21分钟前
  • REDEYESKi
  • 较差

整体有一种非常 low-fi 的感觉,然后比约克的头发太脏乱啦,像几个月没洗一样。。--2000年第53届戛纳金棕榈、最佳女演员

23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力荐

for the sake of tragedy.... wired..

27分钟前
  • angela的留声机
  • 较差

Listen to her heart只有在天朝的魔幻超现实主义才配得上这种悲情和勇气

28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von这个人实在是太变态太扭曲了,但这样说好像显得有点狭隘,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来讲,von实在是有太多痛苦和与之产生的强烈的恨,对自己的恨和对别人和世界的恨,如果要再替他辩白一句的话也是可以有的,他的一部分仇恨其实大概最初是来自于他对别人的共情,他对于事情既浅薄又刁钻的认知又以施暴的方式强加于观众,这种感觉我并不喜欢,因为虽然电影并不是要解决问题才可以的,但我之所以不喜欢这个逼就是因为我不想让他把这种在我身上不存在的痛苦强加于我,而且观看体验在视听语言上来说也是无意义的难受的一逼,von可以说是喜欢创意,但对我来说不过是主题不够于是废话劳什子风格来凑,但其实这种平庸的创意加上spicy的主题反而可以启发很多受众进入他的影像世界,拿法斯宾德和他对比还挺有价值的,基本上高下立判吧,性侵?可以想象。

32分钟前
  • momo
  • 很差

这部电影真的感觉好特别。。。这个故事本身……还是摄影……还有剪辑……当然里面还有我最爱的THE SOUND OF MUSIC的旋律……幻想镜头是都稳定的镜头,温暖的色调和笑颜。而现实都是灰暗和不停晃动的镜头……看完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自己也是喜欢做白日梦的,还好还没那么严重…… PS嘿哟!原来主演是歌手来的……

37分钟前
  • 佳乃六月小姐
  • 推荐

尽管受不了Lars晃动的镜头,受不了Bjork的长相和歌声,但依然无法磨灭这部电影的伟大。建立在虚伪的中产阶级之下的美国梦是一碰就破的泡沫,多数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梦碎依然抱有幻想。白日梦之后坠入深渊不是一个人的错,也绝不会是个例。

38分钟前
  • Enjoy🌈Rachel
  • 推荐

给三星是因为看的版本很不清晰,后面连字幕都跟不上,镜头晃可以忍受,可镜头太不连贯就有点苦恼了,剧中连她被抓的镜头都没有。不清楚她是否在乎自己的生命?不然最后行刑那么害怕?说到底她可能只在乎儿子。穿插的歌舞只是表明这是艺术片,比约克长相奇特,眼睛朦胧的,不能算是美。

43分钟前
  • 二月雪
  • 还行

跟你一样,特想打飞的过去抽丫

48分钟前
  • 贾小宁
  • 较差

4.0绝对不是现实主义,隔离的镜头暴露了导演的意图,一种虚伪的,上帝视角的,对底层的嘲讽和批判,这是为了恶心观众强行把女主设置成了残疾又傻逼,刻意营造出来的极其虚假的道德困境,我丝毫无法共情甚至还想笑。全片就是大写的可笑。

51分钟前
  • KID Y
  • 很差

人性太单薄,而世界是那样的残酷...

55分钟前
  • corrinne
  • 还行

真的很难看很难看。

58分钟前
  • 荒人
  • 较差

看得我头疼了一下午 要死了

60分钟前
  • 玛那 Mana :)
  • 还行

You just did what you had to do. I just did what I had to do.

1小时前
  • Windywings
  • 力荐

Lars Von Trier得到最佳导演是迟早的事!可惜这一年,他遭遇了杨德昌!这个片子,相信所有的人看了都会哭的,只要他认真的看。

1小时前
  • 力荐

残酷,压抑,绝对绝对不愿意去看第二遍的纯文艺片。看似随意的家庭DV式晃动的镜头反而弄巧成拙让我观影途中倍感不适,片中女主角想象出的歌舞也没让人觉得应景反而特别突兀,不过这母爱确实伟大,虽然很傻很偏执很癫狂很神经。

1小时前
  • 颟顸潆洄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