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空间

Elysium,极乐帝国2154(港),极乐世界(台),极乐园

主演: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沙尔托·科普雷,艾莉丝·布拉加,迭戈·卢纳,瓦格纳·马拉,威廉·菲克纳,布兰登·奥雷,乔希·布莱克,艾玛·特伦布莱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南非语年份:2013

《极乐空间》剧照

极乐空间 剧照 NO.1极乐空间 剧照 NO.2极乐空间 剧照 NO.3极乐空间 剧照 NO.4极乐空间 剧照 NO.5极乐空间 剧照 NO.6极乐空间 剧照 NO.13极乐空间 剧照 NO.14极乐空间 剧照 NO.15极乐空间 剧照 NO.16极乐空间 剧照 NO.17极乐空间 剧照 NO.18极乐空间 剧照 NO.19极乐空间 剧照 NO.20

《极乐空间》剧情介绍

极乐空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2世纪中叶,地球并未借助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美好,反而在各种贪欲荼毒之下变成毫无希望的废墟荒原。少数极度富有之人抛弃生身故乡,在漂浮于地球之上的空间站上建立了宛若天堂般美好的乐土,继续过着享乐奢靡的幸福生活。而绝大多数的穷苦人不得不留在千疮百孔的地球上,在绝望的混乱之中苟延残喘,同时被迫忍受各种严苛可笑的联邦法规的压迫。他们在富人建立起来的工业系统下努力赚取稀薄的营生,时而仰望苍穹,幻想着早日移民空间站开始新的生活。无奈在政府官员德拉库特(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饰)的铁腕掌控下,偷渡者一次次化作宇宙中的碎片。 工作中受到强辐射的普通人麦克斯(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除非借助空间站先进的医疗系统,否则五天后将一命呜呼。纵使仅有一线生机,也要朝着极乐世界挺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希腊欢迎你误杀瞒天记狄小肆之幽冥飞狼安全没有保障萨贝尔还很年轻怎么办家康暮色心迹窗边女孩眼中对街的屋中女子小旋风柴进之丹书铁券我恋爱的一切恋爱病与男子班第二季雄狮蓝颜知己卡莉特工疑云第二季何以笙箫默狱·再见,绝望先生浦岛坂田船的日常美人心计支离破碎超级飞侠:乐迪加速花式舞蹈珍的不一样第二季甘城光辉游乐园愿意做我的朋友吗战火红颜OOO·电王·全体骑士Let'sGo假面骑士卡丁赛车王好想告诉你第二季人鱼江湖

《极乐空间》长篇影评

 1 ) 极乐空间

2023年9月10日22:33:20还不错!

《极乐空间》是一部美国动作科幻片,由《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与朱迪·福斯特领衔主演。

故事讲述马特·达蒙扮演一位向统治规则发起挑战的贫民。

他因为在工作中被高辐射只剩五天可活,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能偷渡到极乐空间。

该片于2013月8月9日在美国上映。

对于《极乐空间》的赞誉集中体现在视觉特效方面,indieWIRE表示:自从《阿凡达》之后,这是同题材影片中,视觉效果最棒的一部。

(腾讯娱乐评)

 2 ) 极乐空间

电影选角很有趣。

原来的男一号(演得很好)变成了大恶棍。

朱迪福斯特把“刻毒”二字用表情就演绎得很好。

一部分人没有给较高的评价,可能是因为第九区吧。

另一部分人,纯脑残。

电影本身值五星。

处处都是导演的心血和诚意,且故事让人感动、演员毫不让人觉得要出戏。

那些给三星的population,难道有些国产片你们要给负分吗

 3 ) 都是特供惹的祸

听说当年另类科幻片《第九区》的南非导演Neill Blomkamp又出了一部新片《Elysium》(希腊神话里的极乐世界)。

我对2009年这部彻底颠覆外星人和地球人传统关系的电影还是非常印象深刻而且颇有好感的,所以这回也去观看了《Elysium》的首映。

毕竟靠着《第九区》的不凡口碑,Neill现在鸟枪换炮,已经请得起马特•达蒙和朱迪•福斯特这类一线影星了,而且看来一亿美元的预算也没白花,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出众。

尤其是导演延续了《第九区》中的独特口味,构思出了不少奇门武器,包括外骨骼机甲,贴身爆炸的弹药,自动寻找目标吸附的饵雷等等,视觉效果足够值回票值。

但是,整个片子从情节到思想上都乏善可陈,完全沦为了一部为奥巴马政府的移民和全民医疗保健政策背书的好莱坞宣传片,令人失望。

(以下有剧透,读者需谨慎。

)故事发生在2154年,这时地球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密集,已经不适合精英阶层们的居住,于是上流社会(片中以说法语为标志)纷纷迁居到地球近地轨道的太空站Elysium,而无钱无势的平民百姓只能留在地球上,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只能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为Elysium的统治者制造机器警察(慢着,听上去很像最近翻拍的《全面回忆》啊?

)Elysium的居民拥有可以在原子层面修复身体的万能医疗机,所以可以永葆青春,长生不老,而地球上的居民由于环境污染,所以疾病频发,寿命短暂。

(这不是和《时间规划局》一模一样吗?

)某天,以往大名鼎鼎的但现在洗心革面的前偷车贼Max由于机器人工厂的不规范操作和工头的压力误入车间,摄入了致命的辐射,只剩下了5天的寿命。

迫不得已,他找到了专门从事偷渡的蛇头,要求看在当年偷车的功劳上,帮他偷渡到Elysium,用医疗机修复自己的身体。

蛇头也是生意人,告诉Max,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老兄,Sunk Cost是不能带入净现值计算的!

)要去Elysium,就得再帮他做一票买卖:变成人脑存储器,去把有钱人的银行卡、IC卡、IQ卡密码统统拦截下载过来(似乎和基努•李维斯当年主演的大烂片《捍卫机密/ Johnny Mnemonic》似曾相识),就送他去Elysium。

万般无奈之下,Max也只能接受这个条件,由于身体太过虚弱,不得不穿上了外骨骼机甲。

误打误撞,他们在作案过程中,下载了Elysium的重启代码,可以重新设定太空站中所有的公民身份。

原来Elysium的城管队长Delacourt,因为野蛮执法,动用了隐藏在地球临时特工Kruger(就是《第九区》里的被外星生物感染的城管队长,这回虽然由队长降级为临时工,但是杀伤力大大增加),打掉了蛇头的偷渡飞船,造成大量偷渡客的伤亡。

Elysium的总统警告Delacourt,不得再使用临时工执法,而且现有的临时工也要从公务员队伍中清退出去。

心怀不满的Delacourt打算搞一次不流血的政变,以200年的专有合同引诱了Max所属工厂的军火商提供给她重启Elysium的代码,把现有总统的居民权剥夺,而她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

而倒霉的军火商成了Max一伙的打劫目标,不但没能把代码送到Delacourt手里,自己也一命呜呼。

为了抢回代码,Delacourt重新召回了已经失去公务员身份的Kruger,保证他如果完成任务,就转正成为Elysium政府的正式员工,工资、福利、退休金,一样都不能少。

看来就算是在一百多年后,这样的公务员待遇还是非常诱人的,Kruger虽然对她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非常不满,但看在这个条件上还是答应了。

然后就是各种枪战、爆炸、打斗场面,由地球一直到天上,最后Max在蛇头的帮助下,干掉了Kruger,重启了Elysium,把所有地球上的潜在非法移民都变成了合法公民,而Elysium上的医疗飞船也纷纷从天而降,开始救助地球居民。

影片在全体非法移民合法化及充分享有全民免费医疗保健的和谐景象中落下帷幕,而Max在向他的青梅竹马的女友表白之后也欣慰地合上了双眼(这类好莱坞的陈词滥调和中国电影的最后一次党费有的一拼)。

这类地球原住民和外太空移民的冲突在科幻作品中并不罕见,在阿西莫夫的经典机器人系列(《钢窟》、《裸阳》、《曙光中的機器人》)里,地球人往往是受到外星新移民歧视、威胁、和压迫的对象,而机器人往往是这类压迫的执行者。

在他的帝国系列的《苍穹微石》里,银河帝国则直接在地球派驻总督,管理地球事务,而这时人类起源于地球已经成了一个异端学说。

在更早的经典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里也有类似的情节。

一位科学家通过时间旅行机器来到公元802701年,发现人类已经进化为两类,埃洛伊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人。

他们体态娇小柔弱,衣着华丽,不思劳动,过度追求安逸的生活。

另一类叫莫洛克人,是生活在地下的人类。

他们外形像白色的猴子,眼睛灰红色,头发浅黄;习惯于黑暗,怕光怕火,只能在夜间才到地面上活动。

他们在地下的机器旁为埃洛伊人生产各种物品,但是他们自己的食品却是埃洛伊人。

很显然,这带有19世纪末的阶级斗争学说的烙印。

如果说《Elysium》在大的时代背景的设立上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话,那重启系统,更换总统的情节就太荒唐了,如果美国现在一切都电脑化了,那像斯诺登这样的超级用户只要重启一次系统,就可以把奥巴马取代了,还用得着东躲西藏吗?

如果一个军火商就可以重启整个太空城,那系统管理员不也能轻易做到?

当然,这类技术上的细节不必深入追究,毕竟这不是一篇关于系统安全的影评。

但片中对于社会经济运作的理解,几乎可以用弱智来形容。

影片恰到好处地在系统重启之后就结束了,但是我们不得不追问:然后会怎么办?

如果地球的居民都想移民到Elysium上来,这个脆弱的太空城能装得下吗?

导演也许会说,地球的偷渡客是为了享受Elysium上的万能医疗机,现在都是全民医疗保障了,所以也没必要都挤到Elysium上。

但是我们还是要追问:然后会怎么办?

如果地球的居民也可以长生不老,那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最后很有可能就像《时间规划局》里一样,从25岁起就要为延长生命辛苦奔波,或是像《苍穹微石》里,到60岁就要强制死亡,这又比正常的生老病死更人道吗?

退一步说,即使万能医疗机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医疗服务就应该免费吗?

片中一个很奇怪的设定就是万能医疗机只有在Elysium上才有,而且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是一家一台,而地球上却一台也没有,所以病人都需要需要花费昂贵的偷渡费用,冒着生命风险偷渡到Elysium上,而且还得通过假冒的身份认证。

费这么大的劲,直接偷渡一台机器到地球上,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且城管队不用再担心非法移民,地球上的居民可能还是要付高价来使用,但也不用冒死偷渡来治病。

更进一步,在市场经济下,有需求就有供给,刚开始可能还有暴利,竞争上去了价格自然会降下来。

但是再降也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免费谁来买单?

谁来研发?

免费不可行,并不是说收费越高越好。

片中地球上医疗机器的短缺,不太可能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生产厂商自己的销售限制:商人逐利,赚钱的生意谁不爱做?

更有可能是政府的管制,或者垄断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造成的。

比如有的医药厂商在欧美市场的定价就比在亚非国家的定价要高很多,为了制止走私,或者人为制造短缺,他们可能完全抛弃发展中国家市场。

但是这其实也不符合其商业利益和企业形象,所以几乎没有厂商这样做,最不济就是在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定价罢了,不过降低销量而已,还不至于让病人偷渡到美国来买药。

唯一能想到的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而某个级别以上的阶层却可以享受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特供品了吧。

看来片中的万能医疗机也是特供品,但是要小心,如果基本的生活必需,比如食品、空气、和水,都要特供的话,那么即使在庙堂之上,还能睡得安稳吗?

 4 ) 215x年的LA形势

1、LA已经完全给阿米哥占领了,官方语言自然也变成西语了。

(居然还要150年?

)2、好消息是制造业复苏了。

大家都干着施瓦辛格前州长在全面回忆里干的活:制造萝卜。

3、总统带着整个cabinet撤退到天上,受人敬爱的观海在精明强干的福(希)斯(拉)特(里)国防部长辅佐下,依然干着总统。

4、即使这样undocumented immigrants还是不知死活的往天上冲。

5、天上盘旋的直升机刷着南非国旗,是不是暗示防务已经外包给Elon Musk了?

6、其实大部分情节还是发生在地面的,天上的Elysium只是个噱头。

7、设定其实还是逃不出The time machine。

 5 ) 极乐空间

当地球的资源已经不够全人类生存,一群有钱人在太空创造了自己新的生存基地,有着超高医疗手段的天空基地,却不愿意救助地球上的人,人们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是为了救治不治之症,不顾一切的希望能够进入天空基地,使用一次医疗机。

电影创意还不错,奈何有些地方显然不合理,头部被炸掉半边都可以治愈,颈部的刀伤却会致命。

既然医疗机器能够轻而易举的治愈一切疾病,为什么不让地球上的人用呢?

就算是不愿意让他们免费使用,交钱还不行吗?

 6 ) 极乐空间

22世纪中叶,地球并未借助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美好,反而在各种贪欲荼毒之下变成毫无希望的废墟荒原。

少数极度富有之人抛弃生身故乡,在漂浮于地球之上的空间站上建立了宛若天堂般美好的乐土,继续过着享乐奢靡的幸福生活。

而绝大多数的穷苦人不得不留在千疮百孔的地球上,在绝望的混乱之中苟延残喘,同时被迫忍受各种严苛可笑的联邦法规的压迫。

他们在富人建立起来的工业系统下努力赚取稀薄的营生,时而仰望苍穹,幻想着早日移民空间站开始新的生活。

无奈在政府官员德拉库特(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饰)的铁腕掌控下,偷渡者一次次化作宇宙中的碎片。

 7 ) 现实中来去,电影摆脱速朽的奥秘所在

作为科幻电影的死忠一枚,每每有新的富含科幻元素的电影一经问世,总是让我忙不迭的择机会进电影院一顿饕餮,这部109分钟的#极乐空间#,又让我足足过了一把置身未来世界的大瘾。

电影时间设定在21世纪末,地球已经被污染得不成样子,感谢人民群众的智慧,高耸的写字楼周围也能乱搭乱建,看到这些今天所谓寸土寸金的CBD在未来已是浑然一片棚户区的景象,当时我就惊呆了。

我倒是很期待电影能够多取一些这样“高级”棚户区的镜头,不过希望落空,后面的故事基本都在一片低矮的,更脏乱差的社区中发生,理解导演和剧组,毕竟难度太大了,我从幕后花絮中了解到,原来影片大部分都拍摄于墨西哥城——这个巨型体量的城市中,很明显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要告诉大家未来人类竟然有能力在远地球处,人造了一个大铁环那么简单。

片中贱民的生活简直是一贫如洗,原来环境污染与高净值人群的离去,竟然让繁荣的LA一夜回到解放前,尘埃漫天,老百姓提着个大桶到处找饭吃抢水喝,活脱脱一无政府状态。

只有天空中掠过的飞行器与地面上巡逻的机器人警察能够让人意识到这仍然是未来世界,片中机器人警察带给我的震撼很是不小,一时间竟然想起了史泰龙那部《铁面判官》——零容忍+暴力执法。

天朝城管要是有了这威力,老百姓即便是被各种蹂躏,都没地儿发微博去。

马特达蒙在片中饰演一个有不少犯罪前科的普通劳工,工作环境不是富士康级的,就是马克思笔下的资本家剥削无产者,马特达蒙憨厚的气质与片中角色倒有不少契合,说白了就是案底不少,内心却还是一腔热血一片坦陈,这时候童年的画面出现了,交代了一段青梅竹马的友谊,还有远处的大圆环,小男孩对小女孩说要带大伙上去,修女教训小男孩不要乱丢东西,并现场赠送道具。

小男孩得到 印有地球的项链+1。

小男孩转眼长大,全身各种纹身,每天诚惶诚恐的去上文提到的血汗工厂做工,制造会被改装为各种型号机器人的原胚。

一次工作事故让他遭受了致命辐射,机器人精确计算出他活不到五天了,于是开始各种策划承诺,还给自己换了身战装,最后成功拯救苍生于一役,导演果断赐死,地球人民也享受到了特权阶级福利,世界大一统,老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男主死前使用项链,明白修女之言的真谛。

全片终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满是科幻元素的外壳中,嵌入的全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关切,落后与富裕,权利斗争与抵抗力量,大难临头人际间互助,全片满满的普世价值,倒也让人十分欣慰,为大我牺牲小我,结局虽老生常谈,却也不落俗套,电影剧情也顺顺当当的画圆了,留下一大推针对不同镜头的长吁短叹。

从现实中来去,让电影在今天有据可依,在未来有迹可循,这样的电影定能摆脱迅速淹没电影大洋的圆周率。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片中的人机交互已铮入佳境,在富人的世界里生命体征出于实时监控阶段,在医疗技术已多年没有大突破的今天,似乎让人对未来世界怀着不可遏止的憧憬,不过片中绝对数高级中高级的医疗机,是怎么一个医疗逻辑,还在让我以丈二和尚的头脑,去不断寻找答案。

科幻电影作为寄托愿景的重要手段,长久以来都为展望未来的人类所津津乐道,并乐此不疲的做各种维度的探讨。

也许我们还记得,当前的最新科技,在以往的电影中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寻到前人的思考与展望,在百分钟的光影交错中,我们感受着,思考着,并将自己置身于这浩瀚无边的天马行空中,获得嘴角一丝上扬的满足。

最后十分想要赞一下DOLBY 全景声的音效,整个厅音响挂满,桌位下还有震音系统,无疑让这部电影更富观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电影本身便是由Dolby Laboratories 进行的音效合成,配合他家的电影,是不是更是有原滋原味的体验呢?

(Written by DeanZuo)

 8 ) 请严肃对待一个年轻导演的“悲天悯人“

《极乐空间》在豆瓣上得到6.2这样一个分数,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冷静地看完那些给3星和2星的所谓影评,以及在每篇影评下种种涉及到生殖器的骂战。

我释怀了。

很佩服那些连基本的电影常识都不懂的人能码出那么多的字。

总结了下,指责《极乐空间》大致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剧情硬伤,漏洞。

比如极乐空间中的人什么病都能治好,那人口岂不是要爆棚;极乐空间上的大气层是怎么产生的;那个叫做克鲁格的特工打的火箭弹不可能直接打到外太空等等。

面对因为这些哭笑不得的问题,而得出所谓影片剧情不齐,有很多大漏洞之类的结论,我想说,也难怪,看这部电影所需要的智商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之外,请选择变形金刚,蓝精灵之类的观看。

首先,这是一部科幻片。

所谓科幻片的意思就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幻想和预设。

作为一部电影导演,能做的就是把他脑海中的未来场景描述出来,至于怎么实现的问题,你真的是多虑了,请交给科学家来解决。

这样的逻辑,就像你用对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标准来要求一部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电影一样,滑稽。

无论如何从电影中挖出一点问题,也不管问题提出的多么荒谬,而以此为自己贴上质疑批判精神的金,从而吸引人的注意。

这样的评论毫无意义。

对这部电影是不负责的,对大多数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是不负责的。

二、通过《极乐空间》和《第九区》的比较,得出前者是导演“垃圾”作品的结论。

对同一个导演的作品进行比较对比,本身无可厚非,也是影评的一个出发点,但是,在做这样比较的时候,应该首先把两部电影的性质做一个完整的区分。

这样的纵向比较,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第九区》首先是一部独立制作,3000万的成本对于一部科幻电影来说是很小的一笔预算。

因此,影片所承担的回收风险并不大。

导演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套路来拍摄电影,所以,电影以一种伪记录的风格呈现,粗粝的画面和摇晃的摄影,更加残酷暴力的现实展示,充满悲剧色彩的动作场面,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此,奠定了导演凌厉的科幻风格。

而《极乐空间》是一部好莱坞投了巨资的大片,从这点来看,它无疑承担着回收成本和赚钱的沉重使命。

以此为出发点,大片与独立制作就完全不能放在同一个评价体系来对比评价。

就像你不能用戛纳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奥斯卡一样。

我认为,这个时候,评价一个独立制片导演执导的好莱坞大片时,应该倾向于考察其风格在好莱坞逻辑中是否得以延续,或者完全被稀释而无法辨认这样的角度。

如果在强大的流水线上,还能想方设法融入自己的风格精神,对于一个“作者导演”来说就是对好莱坞的胜利。

利用好莱坞的资源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这是对电影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影片采用了好莱坞的叙事手法,简化了故事,加强了戏剧冲突,美好了结局,这些可以看做是导演的妥协,但是,充斥在这些“镣铐”之中的仍旧有导演强烈的写实风格。

影片一开始对贫民窟生活的写照,残暴的警察,世界工厂中非人的工作环境,窘迫的医疗条件。。。。。

如果褪去本片科幻的外衣,这些场景就像纪录片一样让人感到身临其境般的真实。

是普遍的真实,不止美国。

这是这部电影的内核,与第九区一样,有约翰内斯堡成长经历的导演,始终对那个地方的社会问题和种族歧视抱有强烈的感情,这就是尼尔布洛姆坎普,是他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不同的视角和感情赋予了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好莱坞大片的气质。

所以,我认为,与好莱坞的这次合作,是成功的。

三、对影片中的穷人和富人“分居两地”的质疑;把本片导演说成是为了迎合美国社会中各种问题而讨好民众的鸡贼。

对于这种歪曲和狭隘的偏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里想起一句话。

“你自己的心中是怎样的世界,你眼中看到的就是怎样的世界。

”对于鸡贼说,我忍不住想骂他的全家是鸡贼。

我只能说,美国人民很幸运,他们各种‘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能够有这么一位‘鸡贼’的导演和‘鸡贼’电影来给予关注。

而对于同样水深火热的天朝人民,却没有一个这样的“鸡贼”导演来大方地鸡贼一下,他们只是忙于拍摄一些精神大麻一样的电影来赚个盆满钵溢。

本片实际上探讨的根本问题是社会公平,并试图给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在电影中,马特扮演的这个角色塑造得很丰满。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穷小子,内心渴望着能够进入上层社会的极乐空间。

在青年时期,曾是‘红极一时’的小混混。

小混混实则是每个人青春期时,在自我意识逐渐成型之际,开始体味到自我与社会我的裂缝冲突,而进行的一些盲目的叛逆。

电影开始时,马特就放弃了“小混混”的身份,而开始接受社会规则,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工人”。

他极有耐心地忍耐着不堪的工作,非人的待遇,战战兢兢地遵守规则,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适应社会给出的价值观——努力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上等人,而获得个人的“成功”。

那时,他从没质疑过这个社会的不正当性,也没想过改变,尽管对生活中所遭受的待遇不满愤怒。

作为“工人”的马特实则隐喻了社会上大多数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这些人生活在金字塔的最下层,社会通过各种的“造梦”活动,允诺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通过这个梦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勤勤恳恳,循规蹈矩。

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电影中的马特从一个规矩的“工人”最后成为“革命”斗士的转变过程,就是这种社会逻辑被识破,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工人”马特因工伤,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他的死亡在上层阶级的眼中无非就像弹去身上的一粒灰尘那样微不足道。

这给了他开始转变的动因。

他因为想活命的单纯愿望来到极乐空间,等待他的又是一个不平等的“交易”,完全把他当做一个人肉U盘,一次性粗暴使用后丢弃。

就在这个时候,他完成了转变,牺牲自己来获得整个世界规则的重新设定。

这样的转变过程实则在《第九区》中可以寻到踪迹,里面那个记者的转变也是从他被无情地当做实验品开始的。

只不过在这个电影中,转变的不是身份,是在心理层面,从过去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转变成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我认为这并不存在真实力度散失的问题,只不过是问题的另一个层面。

如果,芸芸大众都是自私自利的个体,就像法兰克福学派观点中的大众——分散的,被稀释的,只顾自己利益的,无力的个体那样,社会上的问题就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转变”是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给出的解决问题的答案。

就像小姑娘在电影中讲的故事,猫鼬和河马是可以做朋友的。

只要他们能够互助合作。

从中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价值观的呈现是丰满的,绝对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那么简单,它融进了导演自己的思考。

它涉及到一个人成长和独立的过程,涉及到导演对这个世界社会秩序的反思。

其中可以看见他的真诚和焦虑。

我想,评价这样一部复杂的电影不应该如此地简单粗暴,在自己都没弄明白的基础上就给出哗众取宠的结论。

差电影,以牟利为目的的电影已经太多,请把枪口对准它们。

《极乐空间》的不足之处结局诚然,如此直接地给出答案和解决问题是好莱坞的逻辑,散失了《第九区》中未知的深度和拷问。

最后,电影中出现的“太平盛世”场面也太过梦幻没有节制。

此外,如此庞大的系统似乎最后崩溃得太轻而易举。

故事的结局是整个电影的败笔,稀释了整个电影现实主义的力度。

人物除了马特,和朱迪饰演的两个角色外,其他人物刻画太扁平,特别是那个跛脚的老大,原本应该有更多关于他的深层描写,电影中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医生身上,对于这个人的各种动机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硬伤。

他作为一个体制外与体制作对的人,应该有更详细的背景交代和性格描写。

结论综合地来看,这些不足,绝对不能掩盖影片的意义和价值。

它开创了科幻电影的一个新角度,让科幻电影成为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

这是这部电影在电影语言上的成功。

在电影艺术层面,因为有这样一种独立的“作者导演”与好莱坞的成功合作(能过很好地融合且做到了互相独立),把现实主义这样一种最能代表电影艺术操守但却曲高和寡的表现形式成功地推广到全世界,在全世界获得数以亿计的观众,是一种难得的胜利。

最后,尼尔布洛姆坎普强烈的个人风格,深入骨髓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现实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在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实在显得异常珍贵。

值得观众严肃、真诚地对待。

 9 ) 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达蒙出演闷头迎难而上的普通劳工,境遇悲惨富有同情心。

科普雷残酷的反派形象也完成的非常出色,而朱迪·福斯特的角色你只有看过了才知道。

总而言之,你将会看到今年娱乐性最佳的动作片之一。

——《芝加哥太阳时报》 同《第九区》一样,布洛姆坎普此次借助奥斯卡级的豪华卡司再谱了一曲关于种族隔离政策的寓言,同时又没有消弱影片的科幻设定。

——《滚石》 影片用真实击中了你。

其实,影片中的图景并不存在于未来和科幻世界中,现在就已经在生活中存在了。

——《纽约客》 称不上完美,但比《遗落战境》《重返地球》等其他末世科幻片更让人满意,比《第九区》来得更传统一些,但确认了布洛姆坎普是这个十年最有潜力的科幻片干将之一。

——《帝国》 自从《阿凡达》之后,这是同题材影片中,视觉效果最棒的一部。

——indieWIRE 幕后制作  通过科幻来反映现实  毫无疑问,这部叫做《极乐空间》的影片带有强烈的科幻电影和乌托邦电影的色彩,无论是影片的剧情设置,还是片中所出现的种种元素,都指向了这两个片种。

但是,在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的理念中,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什么科幻片,更不是什么乌托邦电影。

他觉得,这部电影描绘的是现实的生活--其实,这很容易理解--看看影片的外景地就明白了。

片中所出现的极乐世界和贫困地球,其实都是在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取景拍摄的。

  “我不觉得这是科幻,我也不觉得这是未来的故事”,曾经因拍摄了《第九区》而名声大噪的尼尔·布洛姆坎普说:“这就是现在,这就是现实。

这部电影,虽然故事看起来并不是现实生活里会发生的,但是这种贫富悬殊的阶级问题,的确是存在的。

虽然我想说,这部电影和造反运动、占领运动没有什么关联,但这并不是事实。

在筹拍影片和创作剧本的阶段。

我们99%的时间都在讨论这些。

应该说,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从这种讨论中演变出来的。

我记得不是很真切了,诺兰写过点东西,说的是在黑暗骑士三部曲的最后,他试图在片中加上一些造反运动的元素。

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我能用这种话题性的东西拍摄一整部电影,用以表现现在世界中的那些冲突和难题--其实,每天看着CNN的报道,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响起这样的主题。

如果,这种主题在观众、影评人之间引起了反响和讨论。

那我会觉得,我拍摄的这部电影,就不仅仅只是一部快餐电影了,它有了社会性的意义,就不再是一部速朽的电影。

”  大制作的挑战和机遇  《第九区》的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而《极乐空间》的成本翻了三倍,达到了1亿美元。

对于尼尔·布洛姆坎普来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制作了。

他说:“其实,大制作并没有带给我太多的压力。

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多乐趣,一点也不比拍摄《第九区》少。

我生长在南非,后来18岁的时候移民到加拿大,现在在美国拍片。

我是一个从第三世界国家来到第一世界的人,我懂得这其中的差距和问题。

作为一个导演,我想的就是用电影、镜头和故事来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所以,这就有了《极乐空间》这部电影。

”  因为《第九区》的成功,尼尔·布洛姆坎普成功吸引到了马特·达蒙、朱迪·福斯特这样的大腕演员。

谈及和布洛姆坎普的合作,达蒙说:“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只要和大牌导演合作,我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我在他的身上就学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给了我一大堆绘本小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车辆、武器、城市规划等等东西,有各种各样的细节。

我就对我的老婆说,你看,这样的导演来找你演戏,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他已经让你无法拒绝了。

能和布洛姆坎普合作,我觉得无比幸运,因为从《第九区》这部电影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极有水准和想法的导演。

在此之后,他就进入了我的最想合作的名单。

只是,我没有想到我的这个幸运来的这么快而已。

他的故事里的关于阶级问题的讨论,非常引人入胜。

我觉得,一个好的题材、一个靠谱的导演,这就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花絮 ·本片是《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的第二部长片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全英文对白电影。

·索尼旗下的TriStar电影公司是影片的制片方之一。

这是从1998年的《佐罗的面具》之后,TriStar所参与制作的第一部大制作影片。

·影片中,地球场景在墨西哥城附近的贫民窟里摄制,而极乐空间里的富人区也在墨西哥城里的富人区里摄制。

此外,剧组还在温哥华取景。

·影片的主角原本是计划由饶舌歌手艾米纳姆来扮演的,但是他却希望影片能在底特律摄制,剧组显然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这个要求。

所以,主角就被换成了马特·达蒙。

 10 ) 《极乐空间》:有多少颗星星,就有多少个漏洞

文/时漆足足等了四年,《第九区2》连个影子都没有,等来的却是这部“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影片就有多少个漏洞”的《极乐空间》。

一帧帧下来,俯首即是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完全没有走出《第九区》的情怀阴影,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

一直以来致力于专攻特效的他,在2005年推出了一部原创短片《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仅仅6分钟的时间,便让业界和观众看到了他对“外星人”这一早已烂大街题材独树一帜的理解,轻而易举的征服了投资商的荷包。

到2009年荧幕处女作《第九区》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

这部作品与同一战线上斯特劳斯两兄弟操手的《天际》有着本质区别,后者纯粹奔着卖弄特效而去,全然不理会怎样雕琢剧情,要多奇葩有多奇葩。

然而,如今被各界寄以厚望的《极乐空间》却成了《天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好基友,不由得要对尼尔·布洛姆坎普狠狠捏一把汗了。

几乎是照搬木城幸人老爷子《铳梦》所架设的世界观,在此基础上,尼尔开始尽可能变通地玩弄起自己的权数。

我真是难以理解尼尔究竟对自己的《第九区》爱的有多么深沉,从展示让人眼前稍稍一亮的极乐空间的世界开始,一回归到地球,全景就变成约翰内斯堡的贫民窟了。

事实上,影片的外景也确实是在搭建在墨西哥某贫民区内的,内含暗讽还是怎么的。

2154年的地球,人口数量过剩、资源消耗殆尽、生态环境恶劣,出发点就是要塑造出一个满目苍夷的星球,这问题本身并不难处理。

抬头望去,要打造出一个不似天堂而胜似天堂的极乐空间,也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挑战。

但是影片中却根本没有有意识的突出两者生存状态的两极分化性。

首先,地球上的穷人,各种乌糟糟的形象,没有任何美感,这没错,但定睛一看那些型男也各个是身形健硕、孔武有力的模样,还一面嘲笑着马特·达蒙饰演的男主角每天还要拼了老命的去上班,不如整日游手好闲,照样活得有滋有润。

这样的图景,还让观众怎么去感同身受地球人生存状态的凄苦惨淡。

其次,影片完全没有突出环境污染的尖锐问题,仅仅是满眼尘土飞扬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去兰州城转一圈回来,都能洗下好几层灰,或者去北京戴个口罩逛街试试,一天下来,看看能洗出多少颗粒。

呈现一个人人都戴防毒面具的世界有这么困难么,究竟哪儿才是“极乐空间”,着实糊涂。

反正那个自来水都能直接喝的地方,肯定不是2154年的地球。

尼尔也真够吝啬的,就没让人多看几眼所谓极乐空间的内部构架,什么天上人间娱乐会所的都不知道有没有,总不厌其烦给出全景的大轮子有什么非凡的意义么。

不过最不靠谱的还当属故事的推进动力,全片的镜头就是跟随着男主角麦克斯“贪生怕死”的最大个人特质而游移的。

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却壮志未酬的男人,有些性格缺陷倒也没什么,生命确实是需要珍爱的,但马特·达蒙实在过于卖力借题发挥,入木三分的把“懦夫”这个形象给演活了,甚至认真的都叫人忍俊不禁,以致于到最后为了心爱女人跟别的不知道哪个男人怎么混出的孩子而甘愿献出生命的动机显得那么的悲哀与无可理喻,尼尔·布洛姆坎普,您这得是有多么恶趣味呐!

最好玩的是,他们第一次相见时,小女孩“煞费苦心”的在麦克斯面前卖萌,妄图唤起他怜香惜玉的同情心,我才深深体会到导演极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受过此种难以言说的伤害。

上述相当表象的漏洞还不足矣彻底毁掉《极乐空间》,对于反派的设定才是对影片重心最致命的一击。

原本还盼着朱迪·福斯特这个老戏骨能在大陆荧幕上非常给力贡献出自己的“处女秀”,何曾想到她会让一个操着水土不服的苏格兰口音,且精神异常的家伙给一脚踹下了舞台。

或许是因为《第九区》而对沙尔托·科普雷产生了莫名的个人情感,想给他打上御用演员的标签,这本无可厚非。

不过,这个有勇无谋的脑残根本就是为了邪恶而邪恶,如果是做为一个杀戮机器来安插在动作戏码上,还是比较具有亮点的,若要他担当起反派一号的重任,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尼尔在反派定位的理解上,越走越离谱,不惜冒着被人唾弃极乐空间防御体系的形同虚设,也要让两个小喽啰随意一个手雷就撂倒一片政客,如入无人之境,好不快哉。

在人文道义方面,尼尔的切入点并没有问题,着重突显出地球与极乐空间在医疗技术上的矛盾冲突。

不过,他执意把这个“重点”当作“全部”来抓,将此矛盾行进到底,便有削足适履之嫌。

即便再找不到双方利益冲突的焦点,也犯不着这样苦心孤诣的以人为本,大谈民生吧。

至于马特·达蒙的那套机械装甲,实在是无力吐槽,这货的出境,除却贡献了一张霸气外露的海报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身在《极乐空间》,心在《第九区》的尼尔·布洛姆坎普,此番势必是雷倒众生,亲手砸掉了自己的金子招牌。

《极乐空间》短评

看这个电影还是很值得中国人抚今追昔一下的,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对立,这个社会就没有停止过怨念。这样的平民史诗还是很天真的,从设定到解决方式都很天真,不值得深入思考。前半段布局阶段蛮好的,到后面乱战的时候我就困了。

7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无愧于满分

8分钟前
  • 乌燕鸥
  • 力荐

上影CGV的55元不怎么值!

12分钟前
  • xiaonanhappy
  • 较差

2.5撑死,第九区玩儿得挺好的这个就玩成了翔。好像被特效和打斗充实得无尿点,但是后来想想看啊不是鸟点,都事粪点啊。Jodie Foster气场还在但是迟暮,并且还被导演可耻地用成了酱油。这个片子最大的缺点就是你影射美国社会完全影射偏了,有些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煽情就能解决的。

16分钟前
  • Abe
  • 还行

作为一部科幻片,科幻的就是屌丝胜利,土豪战败,不然你还想怎么科幻?哈哈哈哈

18分钟前
  • BIGD
  • 推荐

用力过猛。布加迪飞船枪战运用游戏视角暴爽。感情戏完全鸡肋,没有矫情的妇女儿童可以满分。

22分钟前
  • Bob爆博
  • 推荐

女主真无耻,一群强盗!

24分钟前
  • Amy
  • 还行

故事太简单了,期望值太高,第九区的特色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了垃圾堆,有点像鸡西

25分钟前
  • cage
  • 较差

剧情较为淡薄,感情也比较突兀。但世界观很好

29分钟前
  • 妖精右右
  • 力荐

如果《极乐空间》给六分,而《激战》给八分的话,我觉得豆瓣水军推荐的一定不是好看的电影,而是给钱的电影。

32分钟前
  • reed
  • 推荐

朱迪实在不适合演坏人……这是命。

36分钟前
  • CaesarZX
  • 还行

3.5星吧,谁也没想到《第九区》的导演会把科幻片拍成这样

41分钟前
  • hasenbao
  • 推荐

挺好看的,后来在极乐世界那段也很紧张。会玩编程的人太牛掰了

46分钟前
  • 小影子
  • 推荐

睡了一半。

51分钟前
  • 小仙穎。
  • 还行

马特戴蒙也拍烂片了...

53分钟前
  • wuiero
  • 较差

风格酷似第九区,机器人走起来彷佛大虾一样,无奈深度不足。金牛万达12号厅。

54分钟前
  • 菠萝
  • 还行

没意思啊,打打杀杀的,无聊,而且是在影射我大XX吗。。。

55分钟前
  • Kiddie
  • 还行

既然都成了citizen,那明摆着Elysium装不下这么多人咋办?所以折腾半天,就是为了全民公费医疗,底层韭菜们治好病,更加健康地供上层收割是吗?好莱坞的自由主义左派们对现实的问题看得还是挺清楚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方面,懦弱胆怯,毫无想象力,永远只能是孤胆英雄被天真小朋友感动,自我牺牲救天下,而且只救急不救穷。并且这个孤胆英雄还必须得原本就是垂死之人了,再分健康活泼点儿,都舍不得自己这条珍贵的小命儿。反正就是怎么也不肯发动群众闹革命,他们咋就这么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尼?!他们眼中的普通百姓,不是瑟瑟发抖等待救治的难民,就是恐怖分子,这得说米国几十年反共宣传的洗脑太成功了。

58分钟前
  • 高玉宝
  • 较差

只当一个科幻动作暴力片 其实还好,而且有第九区真实的肮脏感在里面。这是无产阶级工人被无耻资本家剥削到死的故事,我只是奇怪,如果医疗机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即刻复原人类的话为什么不让地球的穷人都享受一下呢,看来我还是很傻很善良,两句话颠扑不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亡秦者,亦秦也

59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不是吧,要是具备了救治地球上人们的医疗硬件,那就治呗,不就是破解程序再按个按钮吗?这也太无感了。

1小时前
  • 半日光辉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