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科实验》又一部密室杀人电影跟《大逃杀》是一个类型的故事,里面的人需要通过杀害其他人才能得以生存。
大楼的广播告示着,半小时内不出现两具尸体,你们将会面临着恶果。
刚开始时,被困的员工们都觉得这只是一场恶作剧,打算跑出大楼外看看是谁在捣乱。
但过了一会,大楼开始被一道道铁皮封锁着出口,就连窗户也同样被封锁了。
于是,某一群员工尝试跑到顶楼了解情况。
但这时候半小时过去了,boom!有人的脑袋崩开花了,员工们才意识到广播里的话是真的!紧接着,广播传来了第二个任务。
在限定时间内,需要出现30具尸体。
不然,将会有60个人死亡。
员工们开始惊慌失措,公司里的老板也因为如此,露出了他自私的一面。
把武器库的枪拿出来,威胁所有员工统一聚集在一起,再用自己个人的判断,私自处决30名员工。
可到了中途,还没杀完,员工们趁黑逃走,至此大逃杀正式开始!在限定时间到了后,大楼里还缺1具尸体,才算完成任务。
所以,任务失败,大楼里随机30人,蹦蹦蹦,原地爆炸!广播里又传来信息,现在累计杀人数最多的人可以幸存下来。
于是,这场大逃杀正式进入了高潮!然后,人性最邪恶的一面都在此刻暴露了出来。
最后只剩下了男主幸存了下来。
然后,男主被一群士兵带到小黑屋里,幕后黑手打算录段视频,上传抖音,告诉上面的人,大逃杀MVP会有如何的感想!然而,男主在经历了大逃杀后,脑袋变的贼聪明,像007一样。
把刚从员工脑袋里的炸弹,事先藏在士兵们的身上,然后开启疾跑,一个劲的跑到引爆装置前,蹦蹦蹦,士兵们全部over,然后再把枪抢过来,把落单的士兵头头shot the kill。
OK,音乐响起,男主拿着枪跑出小黑屋外,貌似电影就在这结束了?但其实不是,镜头缓缓的拉远,一个个跟男主一样的画面一一的呈现在眼前。
大逃杀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开始!故事概括完了总的来说就是变态科学家拿人命做实验,试探人性的底线,但TM没结果,看的就是一场纯杀戮,电影最后缺乏了升华。
我是投资人,我肯定觉得钱白花了,投给你拍电影就拍个爽?拍点没营养的东西,还怎么冲击奥斯卡?要是故事最后,来一场杀戮的结果,以及通过这场”杀人游戏”分析到人性的底线去到哪里,那这部戏才算是成功的(在我看来)。
爽点全是反派给的,光环却是主角的,男主最后就非得活着呗?
反派都不为美色所诱惑,说着不浪费子弹直接把人头翻转过去,真的太帅了。
还有反派召集大家年龄超过60岁以及有18岁以上孩子的就去死,最后人没满就上前随机挑选,这种纯恶人,真给我看爽了。
甚至没有丝毫犹豫地一枪一个,要不是剧情需要让他就不补刀男主他真能活到最后啊。
谁能想到男主从楼梯上滚下去头都磕墙壁上了还能活,甚至在即将处决男主时还能突然停电。
本以为电梯井攀岩的健身达人女能是匹黑马呢,结果刚出来就被反派一个开门杀下线了。
死得这么随便,真对不起她在电梯井爬双杠的辛苦啊。
还有女主的顶级恋爱脑操作真挺迷惑的,你是离开男主就会死吗?
用广播都要和男主见面,然后恋爱脑男主还真去了,见证女主死亡后小宇宙爆发干掉反派,合着女主活着影响你输出了是吧?
还有女主在120秒倒计时,快要干死一个的时候,圣母属性大爆发,放走1个死了31个,合着在你面前的这个是人命,其他31个就活该炮灰咯?
她怎么就不认为自己也在这31个之内呢?
关键搞笑的是,放走的这个也在31个之内,然后女主成功拿到了他的枪,合着女主就不能动手杀这个?
只能杀骚扰她的变态,不骚扰她的就不能杀?
影片最后好多个其他实验者的监控录像,大逃杀胜利者的mvp结算画面给我看爽了。
当然如果活下来的不是男主这个光环仔可能会更爽一点。
说实话,不喜欢男主这演员,好像没睡醒的样子。
挺喜欢那位CEO的,做事风格也挺合人意,婆婆妈妈的那些人真是混蛋,抽签决定杀30人也行呀。
还是CEO有魄力。
单纯的血浆电影,可能是男主倒我胃口吧,竟然血浆,怎么来个如此娘炮的男主,看着就不舒服。
最后他愤怒的那几枪,算是解了一些气。
还有,害怕电梯的戏,最怕看电梯吃人了戏份了,因为太现实。
《贝尔科实验》是一部不恐怖的恐怖片,现在的导演不像过去那么单纯了,拍恐怖就恐怖,拍动作就动作,而总是想标新立异,在里面混搭一些别的元素,就像好好一盘西红柿炒鸡蛋里面还加了几个虾仁,非但没有提鲜,反而泄口(腥)。
影片其实就是放大版的密室逃脱,一群人在一栋写字大楼被当成试验品关了起来,想活命就要听控制者的命令:自相残杀。
人们开始惊慌、开始烦躁、开始形成小团体、然后掌握钥匙、掌握武器、操控生死大权,最后开始暴力杀戮。
都是老套路,如果真是社会实验、心理实验,似乎还没有《斯坦福监狱实验》有深度、有意义。
男主角其实是最可恶的角色,他其实是最想僭越成为控制者的人,所以他做了一系列危险但无用的行动,非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连累了很多人丧生。
控制者正好发现了男主角的这一“潜质”,所以对他网开一面,未加杀戮,让他继续蹚浑水也可以让实验结束得快一些。
男主角打着正义的旗号,却做着无用的事情,还连累了大家一起死;而那个大反派CEO是貌似邪恶,但真正为了大局着想,他先按照数量杀死老弱病残,以避免更严重的损失,可以说是“止损”高手。
可惜由于男主角的破坏,第一阶段的死亡人数没有达标,结果额外30个人马上也毙命了。
第二阶段是杀人最多者可以独存,最后男主角用特大号胶带座打死了CEO成了last one standing,也独创了最新的杀人武器(胶带座能杀人?
外国的胶带座用铁块子做的?
)。
可见最危险的人就是最貌似正义的人,所以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影片的惊悚段落节奏失控,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发挥,但导演没有费心拍过多的追杀、虐杀段落,大多数人一击毙命。
而且导演还想搞点黑色幽默,比如那个喜欢藏猫猫的黑女人,废了那么大力气逃脱,刚以为自己安全了就被一枪爆头,反倒有些可笑。
影片结尾还故弄玄虚,搞什么第二阶段实验,第一阶段都如此潦草,还能再编出什么周密的玩儿人计划啊?
男主角顶着那张烦人的脸还能再主演续集继续捣乱么?
我看悬
首先,有剧透这不是一篇专业影评,我只是说出我观影之后的想法,你可以不同意,但你不能阻止我说话的权利。
57分44秒,主管拿着枪一个个处决那些人的时候,那个妹子说了句:“who the fuck are you to decide who lives and dies?”我就在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我其实是同意主管的做法的:必须有30个人死掉,来避免更多的人死亡。
但是谁来决定或者说凭什么是你决定谁生谁死呢。
后来我得出了结论:因为他妈的他有枪!
突然我想到这和这个世界多么的相像,某些有实权有资源有枪杆子的集体何尝不是在控制人的生死?
他们决定了谁能获得工作谁又会失业在家,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每个人都能填饱肚子。
必须要有一些人“死去”才能让剩下的人活下去,就如同电影中的规则一样,你不杀掉30个人,更多的人包括你自己都会死去,那么为了生存就去他妈的道德和人性吧。
再想想前几天的高考,大家不都是想着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吗,努力“干掉”别人,让自己活下来。
我想这个电影就是放大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吧。
最后,我想澄清一下,我并不是憎恨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阳光才有阴暗,并且这所谓的阴暗面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至少现在还无人能更改、违背,我只是想告诉一些人,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略略略。
电影又名办公室大狂杀,我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试想一下整个办公大楼的人在玩大逃杀,那种血浆纷飞的场景,重口味的观众可以尝试一看。
但说实话除了猎奇或者寻求一点刺激外,电影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连幕后BOSS为什么要开展这种实验都未交代清楚,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无论大逃杀也好,狼人杀也罢,想活下去,对智商、情商、体力、心理等因素要求还是很高的。
恰好这部贝尔科实验里的人们,将精华的部分舍弃得差不多了,连主角与外派的生死战也是匆匆一瞥,不太能提起情绪和兴致。
大结局时一堆屏幕出现在镜头前,才终于有了大逃杀的味道,不知道这电影有没有第二部,如果能把故事背景交代清楚,至少完整性上会饱满很多。
一个处在郊外的豪华办公大楼,某天早上被特种士兵给围了起来,所有哥伦比亚籍的员工都被赶回了家,其他员工则照常在贝尔科公司里工作,大家像平日一样有说有笑。
一道广播彻底打破了这份和谐,现有的80人被要求进行一场死亡游戏,第一轮是半小时内任意杀死两名同事,否则都将会受到惩罚。
大楼所有出口和窗户随之被封死,运营官说这是恶作剧,他们一边安抚众人情绪一边试图查明情况,只有迈克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
每个在贝尔科工作的外国人都以安全为由,在后脑被植入了定位芯片,便于发生走失、绑架等事件时可以营救。
四人突然死亡,迈克发现是有人引爆了芯片,可被威胁之下只能默默听从。
第二轮要求死30人,大家都在做各种自救的尝试,但运营官则认为关键时刻,必要的牺牲在所不惜。
几个支持运营官的人打开了武器库,并挑选出一批人进行枪决,唯一没被聚拢的人关掉了电闸,让大家疯一般的逃散,无情互杀开始。
因为规定时间未杀够人数,结果幕后BOSS在30人基础上又多杀30人,公司仅剩16人存活。
最后一轮杀人最多者可存活,迈克在女友被杀之后彻底暴走,怒杀排名第一的运营官,成为了贝尔科唯一的幸存者。
迈克是个聪明人,他一开始就怀疑是政府搞的某种人类实验,结果他猜对了,而且他也成功击杀这些测试人员。
可当他以为解脱的时候,噩梦才刚刚开始,像极了狼人杀里的初选获胜者将进行全国大比选了。
每每说到这种求生(人性、互相残杀、血腥)题材的电影,豆友们总喜欢说抄袭《大逃杀》,这个段抄袭哪里,这个段抄袭哪里,第一个出来的就是原创,之后所有的都是抄袭,没新意等各种......撇开这些,直接来聊聊这部电影吧。
说到关于密室求生,put sb into some place, let them kill each other之类的题材,很多人都会想到《大逃杀》,
大逃杀 (2000)7.92000 / 日本 / 剧情 惊悚 / 深作欣二 / 藤原龙也 前田亚季电影我没看过,所以我也不好评价,看了一下剧情简介,大概就是把故事的初始发生地点是荒岛吧。
这一版的生存游戏中,便是少很多科幻元素,这是最近这十几年的生存游戏里比较多的因素;而多了很多关于人性方面的因素,拍得也很细腻,都是乱扯的,没看过。
我的观影量不算多,也就600+,能列的例子也不多,唯一知道比较受青少年们欢迎的是《饥饿游戏》系列,也是个生存游戏,而这个系列的科幻因素很多,整个世界观也从现实转换到乌托邦方向去。
饥饿游戏 (2012)7.12012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盖瑞·罗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2013)7.42013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2014)6.32014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2015)6.52015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詹妮弗·劳伦斯 乔什·哈切森而这一版中的生存地点从荒岛变成了一个高科技人工实验棚还是什么的地方,地方大了很多,也多了很多娱乐因素,什么武器啊,补给箱啊,幕后操作啊之类的,有种玩着真人版的网游一样,RMB玩家和平民玩家的大战。
《贝尔科实验》的地点则发生在一幢哥伦比亚境内的摩天大楼内,从一开始的一些背景描写可以看出应该也是偏僻的some nowhere,一群社会学家,为了研究人的啥啥啥,影片没怎么说,只能从最后格雷格·亨利的嘴里神叨叨的几句“ 也许有天为了让世界更美好 ”之类的话推断。
许多豆友们说影片的BUG很多,而事实上,BUG可以说是很多,但也可以说不多,因为很多所谓的BUG只是影片画面里没有描写出来,或者是根本就是自己脑袋没转过来想不到的,和自己的三观不相符而推论出来的,一部影片要是将所有的细节都全部展现给观众,那该多累啊,导演不得给整个美国的人民全部看完试映再重新补拍镜头?
从最后的镜头来看,显然这个“ 国际组织 ”还在各个国家或各个地区开展所谓的实验,“ 贝尔科 ”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地点而已,具体整个故事的走向该如何,我们都还不得而知,那些整天开着上帝视角的看着影片说着风凉话的人,要是把你们放进去,也许你们第一个就死了。
还记得影片里第一个死的是哪位仁兄么?
是个妹子,在顶楼和浣熊肖恩·古恩一起抽大麻的龙套,没说过一句话,感觉是不是有点像你?
身边总有一个啥都敢做的人带着你浪?
你就是那个龙套。
如果不是你,恭喜你存活过了第一波。
第二波是谁?
是大卫·达斯马齐连和迈克尔·鲁克,那俩管道工人还是器械工人之类的。
平时你是那种遇到屁大点事情都很容易紧张的人么?
或者对自己很没信心,畏头畏尾的人么?
如果是,你也许不会第一个死,但你有可能会直接误杀曾经想要劝导你让你冷静的你的好麻吉。
你说,我可能是龙套,但运气不会差到这个地步吧,肯定可以存活很久吧.....你有18岁以下的孩子嘛?
你是60岁以上的老人嘛?
是的话,那极有可能,你在老总掌控一切清场的时候,你就死掉了。
因为现实生活中,像男主一样的人设还真不一定存在,多的是逞强英雄主义泛滥想要单挑一群拿枪的特种部队退役兵哥最后被乱枪爆头的结局。
如果你说你觉得你自己内心还是有邪恶因子在里面的,你可能会加入那群试图敲开保安武器室拿武器的人,但我想很多觉得自己能做得到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杀人的人,实际上都会是欧文·约曼一类的人物,特种部队出身,老婆儿子,看似为了家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但因为看到别人被杀而反胃到吐。
如果你是十恶不赦的罪人,打游戏打多了,对人毫无情感,烧杀抢掠在那个情况下都可以做得出来,那么很有可能,你是能够最后存活下来的那个人,前提是你的心得恨,第二你得有实力,没个特种部队出身你还打不过一个200斤的大胖子。
你不服,你再说你可能会很聪明,很能够分清时势,随机应变能力强,主角未满路人之上,那么也能暂时地恭喜你一下,你可能会是那个新人梅罗妮·迪亚兹。
死里逃生了很多次,觉得自己可能自带一点主角光环,其实存粹是运气好;有点小聪明,会关大楼的灯制造混乱拯救乱世,你也有那么一部分几率会成为所谓“ 捡漏王 ”存活到最后一批,能够捡点武器什么的还能够和最后的罪人一拼。
如果这些你都不是,那你会是存活到最后的主角么?
不会的,你没有女朋友。
先说说电影观感怎么样,从头到尾的电影节奏觉得挺好的,进入剧情也非常快,这点赞一个!
第一个问题: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三个保安(在2:30左右出现第三个保安在阻挡当地员工)在检查车辆,还拉了狗子去一起。
我的问题是“检查什么”,如果只是排除当地员工的话,完全不需要检查车底跟后备箱,如果是检查武器好像又不是很严格,毕竟车内没有进行检查。
第二个问题:在5:00左右出现旧机库控制台,里面有三个人,大概二十个监控屏幕。
我的问题是“这如何能监控近十层楼的大楼”,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知道摄影机的密集程度,光是一个卫生间就有三个,旧机库控制台是如何通过这区区三个人跟踪八十个人的?
特别在中间剧情杀人计数开始,是如何准确的监控每个人的杀人数?
说实话,我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想的是背后有个人员较多的监控团队,亦或者有个摄像数据AI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在乱战尤其无灯光情况下的杀人计数,当然如果监控方并不关心太具体数据的话就是另说了。
第三个问题:在20:00的时候,死了一个哈草的妹子(第一个),旁边的黄毛还在装逼的时候,妹子开始有头痛反应,紧接着三秒左右爆头身亡。
我的问题是“为何在最后主角反杀控制台的时候,并没有一点延迟直接爆炸呢?
”难道是因为距离近无延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在楼顶跟一楼的延迟时间也会不一样啊?
第四个问题(不太算是个问题,算是对导演的吐槽吧):维修工的死亡安排有点故意了,年轻维修工貌似有点精神问题,外界稍微一刺激便能失手杀人,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但是之前并没有铺垫这点,总感觉有点突兀。
我的槽点是“维修工为何必须最先死”,试想下如果维修工不死,会对实验稳定性有什么影响?
个人觉得导演一开始安排维修工死亡是为了消除观众对于维修工的期待,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的杀人实验中。
第五个不是问题,是槽点(这个我很想吐槽啊!
):在34:00左右,经历了爆头测试之后的巴里(也就是领导)竟然直接开始打算杀三十个人了,而且是开诚布公的告诉其他人(兄弟啊,我要是有这种打算直接就去强拆武器库了,你这样无所谓的说要杀三十个人,谁都害怕啊),特别是后面还有一句坐下来好好谈谈,谈尼玛嗨啊,三十个人谁先死吗?
我们会替你们好好活着的?
第六个也不是问题,是亮点(哈哈哈,我感觉已经离题了):在62:00左右,女主拿刀准备杀男主曾经好友的时候,正好是第一个任务的倒计时,只要杀了他就能多活三十个人,然而女主手下留情了,在前面的铺垫中女主是属于很明白人性自私这个道理的,而且也好几次跟男主讲过,然而出乎意料最后却无私了一回,反而导致了随机三十一个人的死亡,这个随机死亡中很有可能包括女主自己、男主等,无异于自杀,当然像女主这种看过剧本的就无所谓了(反正老娘不会死,老娘男票也不会死,滚蛋去吧),在倒计时的最后时间里给了好几个场景,我当时甚至觉得要是有人自杀多棒啊,这样还可以演长一点,可惜没有>_<!
之所以觉得是亮点,是因为中间的反转让我觉得有起码三种可能性,一是女主杀人,但是时间过去;二是女主不杀人;三是有人自杀,这样才有意思啊第七个问题:巴里在最后一个任务里,杀人计数十一,已经是最高的了,第二名杀人计数七,其他都是一,也就是一开始他是有绝对优势的,首要目标是肯定是先杀第二名,其次再杀掉两个人就可以躲起来等待胜利了,然后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演变,巴里首先杀了性感女,杀人计数十二,第二名杀了五个(卧槽,这兄弟好猛,虽然说最后被女主杀了,但是巴里并不知道),杀人计数十二,人事主任把副手杀了(电梯挤死的那个应该算意外死亡)。
我的问题是:“在最后与男主的对峙中,巴里看到了第二名(对,我不记得第二名的名字)的尸体了,为何还要追?
”,拜托,这个时候谁杀的人有你多啊,还去追男主干屁啊,找个地方舒服的坐下来,开瓶红酒稍微庆祝下啊,你是CT啊,等待时间结束就OK了啊,当然导演肯定是不干的,得让你们命运对决啊,结果特种兵出身的巴里被男主干趴了,Orz,导演,你这剧本好烦啊,就不能让巴里躲着,然后男主不想死疯狂找巴里吗?
这样感觉没那么怪了,不过你是导演你说了算。
第八个问题:最后两个保安押送男主的时候,为什么直接这样走进来了,没有麻醉枪先来个半麻吗?
大厦里面是有手枪的哎,这个距离如果男主有枪的话,起码一换一吧,而且你们的目的也不是让男主死吧?
而是要采访他吧?
没有什么限制措施吗?
最后男主杀了库房的五个人,三个监控者,两个保安,记得我在第一个问题里写的三个保安吧?
也就是起码还有一个保安在暗处,而男主一出大门就把枪扔了,后果可想而知,而且从最后一个镜头来看,这个实验起码有近一百八十次,从这个套路来看,一年多的炸弹准备,全套防御的大厦,完全隔离的信号,为啥最后为出现这么不专业的采访?
好了,以上是我的所有问题,总结下,这部影片挺好看的,但是还是存在某些剧情安排因素,导致有点不连贯,期待下一部。
超级多的逻辑问题,比如挂条幅为啥非要爬出围墙?
绳子长一点直接垂下去不可以吗?
最后一轮规则是杀人最多的为胜者,但是每个人都没思考过怎么执行最科学,全在一通乱杀,尤其是反一号,干嘛傻逼兮兮去追男主?
杀掉和自己接近的第二名不就可以了?
群众的反应也完全是为了衬托主角和反派。
但是死了这么多人就值得4星了,尤其女主斧砍骚扰她的变态男简直太太太。。。。。
最后男主反转杀幕后团队很过瘾。
最最后说是仅过了第一关,还有无数的过关者在准备进下一关,就没啥意思了。
第一关的意义就没有深层的揭示,谈啥下一关?
第一时间去厨房拿水果刀(相比于菜刀来说功能性更强)然后去一楼趁其他人还没有坐电梯下来用水果刀偷袭保安拿到保安的佩枪和钥匙。
迅速冲刺到武器库拿一把枪子弹全带走(多带一把防止卡壳和换子弹),然后找个厕所或者小房间狗好自己,等其他人乱起来之后开始收割(等人乱起来可以防止被集火),然后吃鸡获得胜利
太多同类型电影 比起大逃杀什么的还是欠了点火候
估计是觉得再怎么设定也跳不出鼻祖大逃杀,干脆就不给你内核直接开杀。但我觉得没有杀出水平来,片里的角色参与度完全不够,60多个人只有可能不到十人有参与感,其他人几乎就是任人宰杀。就连主角也不够,而且光环感挺强。但完成程度是类似的类型片里不错的,没有特别过火的血腥镜头,算是温柔。
电影里stoner都活的迷之久远
结尾烂,中间还好
TIFF2016 今年最佳midnight madness已出!!james gunn的戏剧化斯坦福监狱实验,堪比银河护卫队的优质配乐,充满讽刺的故事情节,随着一次次爆头,气氛从紧张转变到欢乐, 有着对人性的探讨又高级黑社会学家, 比hunger game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打发时间看看还行,但是即使是血浆片,在同类的“大逃杀电影”当中也很一般了。
杀得还是很过瘾啊,还有几处反套路逗你玩的突然死亡也蛮有趣。。
办公室简易大逃杀,最后结尾是亮点,所有幸存者继续pk
喜欢密室大逃杀类型电影,本没报什么期望,没想到还不错。还算可以。男女主都挺好。
就是一部爆米花吧
学学SUR,BB怎么玩人性实验的。这叫意淫不叫幻想。
别的道理我都懂,但你告诉我为什么一群白领打打杀杀一天,衬衫到最后还是立立整整的系在裤子里的。
全程只注意看女主美脸,全角度耐看,虽比不上ja、mf,虽下肢略粗壮,也很动人了. 一直幸运躲过各种的大凶女配角,被呵护的那么好,最后没憋出任何大招突然被灭,算是剧情设计史的恶心小创新
“上班族被害妄想症”
头次看杀人觉得痛快
导演帅炸!!!
三星半。
上班族被害妄想症的一种
血腥度也是够的 人性说的就比较浅了我觉得 一直以为新来那个女员工有光环 结果突然...
还可以,杀人场景挺血腥的,蛮过眼瘾,但是剧情毫无转折啊,没有深度,最后电视墙一出,妈的,这不就是养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