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王新军真的是烂片之王,比当演员更烂的是当导演。
全国抗日英雄都是软脚虾,就我王新军是条汉子。
没错,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可以不完全遵照历史事件……但是就能无脑黑了?
不用照搬史实不等于就不需要尊重事实,就可以随意抹黑。
因为这部河山顺便翻看了好几部王新军的影片,一路看下来,稀巴烂,还真是没出过好片子过,去年不是割割在估计你就是金扫帚奖得主了。
已经看了近三十多集,剧情可以,不过不失,在这几年的抗战剧里算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至少战斗场面比较真实,人物角色塑造到位!
播出前宣传这部戏是王新军花五年时间打造我信了!
作为一部献礼剧算对得住观众,演员演技一直在线,剧情不拖慢,体现中国抗日军人的精神气,三星稳了!
衷心希望该剧不要烂尾,同时也期待下一部王导的作品能拍出更具良心剧的水平!
导演之前拍过很多雷剧,但是不要被恶意无脑黑影响,错过一部还不错的电视剧。
先说缺点:很明显,主角光环,结局只活几个主角比较老套(还有主角变成共产党,也老套),中间穿插的谍战戏,有点降低敌人智商的嫌疑,还有就是战斗以外的事有些拖沓。
优点:角度比较新颖,国军派系林立,导致各自为战,导致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之一。
很多抗日神剧都是各种花式吊打鬼子,这部恰恰相反,雪花山,永济,根据地反扫荡,贵人峁,都是惨烈,甚至可以说都失败了,全程让人看着都比较压抑,反应战争的真实与惨烈,没有其他抗日剧杀鬼子的爽快,这也正是这部剧的优点。
老戏骨+方言+群演,很用心制作,比那些流量玩意,马都不会骑还拍马戏的,强太多了。
各色配角让人印象深刻,管家爷,卫父,赛翼德,狗娃,老段等等,充分体现那个年代下,各种小人物在家国命运下的选择与抗争。
河山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好抗日剧。
喜欢听王新军,尤勇的陕西话对白。
生动,亲切。
王新军演得真不错。
昨天大结局,感动得热泪盈眶。
尤其是与日寇决斗前报名字的那场戏,真感动。
本来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老老实实过生活的农家子弟,豺狼来了怎么办。
守护家园,浴血奋战,绝不后退。
好男儿!
中华民族不可欺!
已经不习惯每年度没有一部值得追的抗日题材电视剧。
《河山》追剧到25集,我不追求电视剧抗日战争场面有多么真实和大手笔,只要求让观众感觉真实,而不是让我们感觉是傻子给傻子们拍戏。
画风符合秦式质朴有力特点,台词很严谨,卫大河主角思想转变的主线很清晰很真实。
思想的问题绝不是一个事儿就能转变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量变飞跃的积累阶段。
25集陕军守永济的可歌可泣非常到位。
李汉桥司令承包了全部笑点,段德武的思想倾向非常明确。
新剧情会非常好看!
推荐!
偶有粗糙大体好看,觉得可以看。
人设方面前后比较稳定,片内人物各有各色。
大体上一条主要剧情线挺顺溜的,尽管仍有部分情节刻意感明显感觉不顺畅,不过不是“抗日神剧”,所以也值得一看。
所附图大都是用手机从电视上拍的,清晰度感人预告!
战争场面颇给力,举个栗子——别的片里鲜肉片酬九成九道具花费零点一,而到了《河山》这里是反过来的样子,夸张是夸张了,不过这场面效果是的确不错。
有粗糙的地方,对比“手撕神剧”还是不错的。
尤其戏骨,赏心悦目,一动一静,耐品有味,真的是享受,这和小鲜肉有颜缺演,有区别,直观区别。
而看到结尾,感觉卫父老汉的形象也最是丰满完整。
这几年抗战片陷进“神剧”的怪风里。
《河山》可算是抗战片中的一股清流,自《亮剑》以来,少有的一部能让一家子人都少有“神剧”此类吐槽的抗战片。
没看此片的时候,脑子里满是“抗日神剧”的印象,这看还是不看?
是个问题。
看还是不看?
带着“抗日神剧”的成见,去最初自然是本不待见的,而找其他片子替代未成,也就这么跟着,有一会儿没一会儿地断续看下去了。
这一看倒有不少意料之外的小惊喜,众口难调,也在某一片段一堆吐槽。
既然是抗战片,说说敌方日军。
嗯,不赖,威势拍足了——一言不发,把战俘叶贤之吓得豆大的汗往外冒。
没在这方面关注太多,有模有样有时可鉴的抗战片,合理纪实就无话可说。
日军军官
《枪口》中死于日军刀下的田臻饰演的地方警察马德成成了这剧日军,眼熟,还挺有模有样卫大河,本剧核心,陕军团长,浓眉大眼粗中有细憨中带皮。
说话干净利索,“回”,“滚了”。
这个角色形象,刷新了我来自于《亮剑》中楚云飞带给我的国军军官的印象,也不同于以往其他片内的扑克脸一概形象。
陕西大柳镇人士,满脸憨实内含精明,王新军浓眉大眼的形象带着陕西口音,做人行事灵活有余。
可也在守护永济一役人员伤亡殆尽——也是在这一役之后,打仗始觉寒心,经父开解,磨圆了棱角,除了打仗有勇有谋之外也开始分出一部分心来躲着扯皮/开始扯皮,而本心尤其未变。
铁血温情卫父,初见时心道是个平常老汉参演,低眉顺目卫家之主,嗓音低沉倒也是铿锵有力。
看到这里倒有个插曲,老妈说“宋江演的”,除了老妈其余人员则真的是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啊,直到问度娘之后,我的内心是:震惊……记忆里看过的宋江,印象里的关键字首先传来的,自然是“英气”,对比起来这个卫家老汉,如非提醒真的一点没想起来。
比起佩服自己的记性,嗯我选择佩服演员李雪健的演技——演什么是什么。
除了这个老演员,三德子赵亮的出现也是听让我惊的——这个川军团长阔以啊,灵性灵性的,又没认出来。
演技秀
喝杯水酒压压惊永济一役之后,算是卫父集中出场的场面,大柳镇随卫大河从军子弟,殉国者数百,满是悲伤的气氛。
这个时候,处于悲伤氛围中心的卫父,一目一行,悲伤在无言中弥漫。
战争年代,大柳镇大族乡绅,一家之主,圆滑行事之外也犹有胆气。
虎父虎子,有先礼后兵直面赛翼德在先,这时也有担当有魄力,人格魅力。
卫大河多次以大漠卫家枪为荣。
卫父果真也是好汉,戏里没有这么说的台词,但是他演出来的,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个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好演员了。
好看耐品,琢磨有味。
感情戏方面,还算蛮合胃口。
儿女私情场面偶有,观感嘛,不至于抢了“卫护山河”的主题,小小穿插感情戏,算是有趣。
看到高参谋的感情戏,心里只有三个字:齁得慌。
不得不说ㄟ( ▔, ▔ )ㄏ那个“袄破了帮我补补,就只你补”的委婉表白说法挺新鲜的,合乎高参谋的文风,不过你这八字虽然都捺完了……平常,含蓄点不好吗?
其他感觉还好,在他感情戏这面儿觉得……果然还是齁得慌。
ēn……
说说其他的人物,那个“主角之敌”贤之和“立志军需官”的李司令,都没有让我觉得尬,甚至我还觉得李司令演得阔以,无能又怂,志向咸鱼混日,胆小怕事偶尔逞无能,还蛮有趣,无能又好算计,惹憎。
“主角之敌”在日军牢房种豆子……大的汗,肢体语言丰富,关键是日军官一字儿没问,一时让我忍不住笑喷,有趣有趣,“你也有今天”,窝里横的主角之敌。
不紧张不紧张,我叫“不紧张”李雪健演得一流,卫父老汉没的说,耐看。
军官千金白净地很也说得过去,但是但是但是,战争年代的村花翠姑是不是白净得过头了?
说起来,村花翠姑,也倒不如村姑翠花念得亲近接地气些。
看李雪健所饰卫父老汉形象颜行眉目全然自然,再看王新军浓眉大眼笑骂随意的憨中有精的军官壮士形象,又如赵亮所饰川军团长在“卫司令”笑指“徐团长”和贤之一派走得很近时灵性地微微拉开距离一幕。
再看村花翠姑觉得很违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灵也不是这么个水灵法,和村里其他女的差距有不止一点的大。
按照正常逻辑来推,本想着持“男女平等”、“谁说女子不如男”理念的翠姑,至少是下地干活不服输男人的实干派吧——风吹日晒都不怕,一股劲头在心间。
结果,这个人白净水嫩得,脸好像能掐出水来,和在校的大学同学倒是神似了,和“翠姑”不服输的农家女角色感觉差好多了,能不觉得违和吗?
到了后面开荒军人种地的情节,一堆人拿锄头,也是这个“翠姑”拿的姿势别扭,农家人亲评——“拿着的姿势跟使不上力一样”。
翠姑爹
翠姑卫大河的干儿狗娃的演艺都没让我像看翠姑的时候憋这么一肚子吐槽,狗娃演技阔以,看好。
以及,卫父面对赛翼德的时候圆滑行事好言先礼,敞大门手拿菜刀从容对峙后兵,不仅木有突兀的反差感,我觉得更丰满了这个大柳镇曾经耍枪的大族老汉血气犹在的形象,如此血气犹存,后面永济一役之后,有担当的形象也不显得突兀了。
以及配角刘不准一角,就觉得很自然,不抢视线,锦上添花,三次回镇则在我看来,更突显了,战争的残酷。
而最后一集血战到底。
也通过对白刃战的近距离镜头特写,也突显了这一点,所谓战争残酷,所谓斗气斗志。
回
与对比而言,翠姑就……@_@看着别扭而且多余,仿佛穿越女一般突兀地现身在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故事,而不是别的演员那样,融入这个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的表演。
高参谋演的负伤临终那场戏,死戏就像周星驰《喜剧之王》中尹天仇的“死”一样,演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然而给我的观感偏向好假。
43集战后满身伤,被卫大河扶起来时,动作是,“眼睛刚开眼皮就活灵活现地睁大,有力而且毫不生涩地转向卫大河”——ēn……当时的确逗笑我了。
高参谋的确是重伤将死这样的剧情没错,向我传达这样的信息,却不是靠演技而是靠满身的红涂料。
可以了可以了看完其他的“抗日神剧”,再看这个,感觉还行,瑕不掩瑜吧。
然后,期待这样“非神剧”的抗战片越来越多吧。
感情线这回事,片内卫大河东感情线演绎很舒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毫不齁腻:)这不就好了吗?
老演员穿透力直击内心深处,震撼得起鸡皮疙瘩,戏骨戏骨,名不虚传。
卫父麓翁放松地演,自然而然,不拿劲不刻意,很自然。
自己投入,也让观众共鸣。
我觉得这就是好演员了。
悲凄得动人最后的大结局,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戛然而止就是,感觉东西没铺陈完,人物命运还未述尽,就没了。
而意犹未尽则是,铺述完了,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国与家,河与山!
蛮夷侵入,烧杀掳捋;戮我百姓,毁我河山!
万众一心,团结合力;百战驱敌,拯救中华!
本剧属良心剧,有场面有人物,有暗战有计谋,有人情有奸诈,有大局有细节……尤其是那封家书,气势、胸怀、热血、泪目。
大柳镇的百姓是好样的,三秦大地的百姓是好样的,中华民族更是伟大的。
老卫在族人面前骂倭寇“杂种”时,我含着泪笑了。
值得推荐👍(要是缩减到40集左右,就更好了🤭)
导演用心,演员卖力,良心剧,良心制作,那些给一颗星两颗星的人,良心被狗吃了,都是实力派老演员,剧情经得住推敲,细节把握很到位,说明导演演员都很用心,参与的演职人员辛苦了。
希望王新军导演,再接再厉,像这样的好作品,好剧本,多发掘,多创作。
魏大河,高小山,还有高小山他二弟那个老演员叫什么名字我忘了,演得非常到位。
追剧过程中,专门看了中条山战役资料,应该是中条山战役前半段的历史背景。
剧中老戏骨担当,几个演员的陕西方言很有特点,提现了当时陕军出潼关作战的真实情况。
张嘉译作为陕西演员,在线时间太短。
全片还是有不少燃点,抗日不流血,何必出潼关。
但是逻辑上有点问题,高小山,姜雅真,几个演员演技不在线。
4星推荐
河山这部剧已经和大家见面了,可以说是戏骨齐聚、制作精良,可以说是值得一看。
当然更吸引人的还是它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这中间经历的每一段血与泪的历史都值得后人铭记。
刚刚开播就同时展开多条故事线,与其说是抗战剧,倒更像是谍战剧一样烧脑,剧情逻辑非常严谨。
那么剧中高晓山有没有历史原型呢?
让小编来告诉你们吧。
首先来看看高晓山扮演者韩立的资料,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凭借《丑女无敌》这部剧正式进入演艺圈,参演了《牵牛的夏天》、《等待绽放》、《熊爸熊孩子》和《半妖倾城》等影视作品,而且他在电影《建筑师》中饰演师文新,这次他从建筑师变成了共产党战士,可见韩立的演技在不断提升。
高晓山是八路军团长,英勇善战,身手敏捷,正义凛然,因为他的缘故卫大河被赶回老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卫大河再次出现在前线,并与高晓山成为了同事,两个人本身立场不同,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他们吵归吵,还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而且高晓山和卫大河都是为保卫民族抗战,信仰和目标相同,平时的一些摩擦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信仰。
从曝光的海报来看,高晓山昂首挺胸,英姿飒爽,绝对是战场上的厉害角色,那么高晓山是真实存在的抗战英雄吗?
据悉高晓山并没有对应的具体原型,但是抗战时期有很多像他那样的共产党战士,所以有没有人物原型并不重要。
《河山》这部剧从剧名到剧情再到人物围绕的核心都是“抗战”,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加入保卫祖国的抗战队伍,最后卫大河和高晓山迎接了十四年抗战的胜利。
被西安事变背景和中条山战役的历史背景吸引前来,本想看看中央军,陕军,东北军和中共在复杂历史时期各自做出抉择和那一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就还想着这样一部戏怎么能过审?果然,看到剧情简介中“卫大河经历了从反共到亲共的人生蜕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字样,瞬间顿悟…是我想太多
我靠真好看
我爸天天蹲在BTV就为了看这几个“老戏骨”,而我想的确是这种烂剧竟然又双叒叕拍了五十集...?
垃圾电视剧 神剧 白瞎了好演员
虽然卫大河有些鲁莽,糙汉子,但是行为仗义,为人处事很有分寸。从国民党退军后,回家为小镇撑腰免了赛翼德的收钱。原来八路军是(讲一下它的由来)。
还不错,但是对国军的正面描写还是比较少
看了前几集,是扎扎实实的好剧,棒!
非常好看!从导演、编剧到演员,都很棒!
国内好编剧太少了,为什么秦海璐要演这种片
秦海璐这股劲儿太好啦
王新军的導演水平挺吓人的。在抗战年代,抗战区域,秦海璐脸上的妆化得比她现代剧更精致,雪白雪白。此外,王新军和秦海璐两公婆都什么年纪了,还在搞偶像剧这一套,尬不尬啊。
有一说一,演员阵容和演技都没得说。李雪健更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就是因为他才看的这部剧剧情还可以,不出戏,也不是神剧,挺用心的就是50集长了点,再紧凑一点就更好了
好的地方有多么的好,那差的地方就有多么的差。初一看是有近年来最佳抗战剧的样子,讲西安事变,大格局用小人物展现极佳;地方军,陕晋川子弟抗日豪情;派系之间暗里较劲,劣根性不言而喻。实际上这些比例很少,更多的是糟糕的难看的部分,例复制李云龙式的男主豪仗、宋江式的男主光环、跟自己老婆玩中年玛丽苏、大河跟小山之间暧昧的男男CP、没有一场扎实的战争戏、部分选角糟糕至极包括高晓山,最后啊,这不是挽民族大厦于将倾的主题,而是,男主通过变形记爱上了曾经不理解的红色。
三星:王导五年磨一剑,亲力亲为,亲身上阵,挺接地气的,鼓励一下。
夫妻剧!可是看不下去了。
原来男一女一是现实里的夫妻档。
弃了
还是拍神剧的人,演神剧的人,又一部神剧。
老戏骨之所以为老戏骨,不是因为老,是因为老道!一茬又一茬,那是戰爭的怒號!
抗日神剧专业户王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