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追这部剧是因为里面的三大女主(泽尻英龙华、小池荣子、板谷由夏)都是我喜欢类型的。
一般每季日剧,先看演员,是不是有我喜欢的演员,决定看不看剧,然后再看一到三集,决定是否追剧。
如果有自己非常喜欢的那型演员,只要剧情不是太无聊,一般是看得下去的。
知道泽尻英龙华是那部经典催泪大戏《一公升眼泪》,但是并没有被圈粉。
只是觉得这姑娘好漂亮。
后来看了《狼狈》、《first class》等,觉得姑娘还是挺漂亮的,而且演技真心不错啦。
小池荣子在许多电视剧里都扮演了不错的配角,比如《legal high》的秘书、《世界上最难的恋爱》全能秘书等,《五个junko》里面的恶女纯子。
不过被小池桑圈粉是因为一张化妆品的广告,看到那个颜觉得她还是真的很漂亮啊。
板谷由夏的主演作品基本没看过,我看到的板谷桑一般是电视剧里面的配角,比如主角的同事,朋友或者亲人等:《first class》里的主编大人,《派遣员的品格》里面的黑岩桑,《萤之光》里面的早智子。
《筑地,美食事件簿》里面的小餐厅老板,《嗅觉侦探》里面的前妻。
板谷桑总是扮演这些不太重要,插科打诨,但又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
但是她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心,有能力,倔强,但是又不会走极端的女性。
在这部《为人母》里面依旧是女主的朋友,给予女主鼓励和安慰的好友。
萤之光里面的板谷桑这三人的组合,让我看了第一集,结果前半集被藤木叔和Erika的双向暗恋甜死啦。
后半集感受到了神经病真的是非常危险的存在,他会让一个完整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第一集完美得向我诠释了“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这一走向。
因为泽尻的颜
小池桑的笑
板谷桑的插科打诨,我继续追了下来。
第二集延续了第一集“前面多甜,后面多虐”的套路。
女主和儿子见面,儿子表现得对母亲完全的信赖、喜欢。
离婚的夫妻开始了多年来第一通电话父亲赶往福利院,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儿子也痛快的喊出了父亲。
似乎一切都是完美的。
只是福利院人士爆出的一封信,让女主和丈夫明白了,这些美好的存在都是儿子的“妈妈”教给儿子的。
事情到这里似乎都崩塌了然后女主鼓足勇气要消弭儿子养母的影响,鼓足勇气跟前夫说要一起生活,却看到一直照顾前夫的女子,女主狼狈而退。
好在那个女子性格豪爽,给了男主一桶爆米花,让他有一个和女主重新开始的道具。
妻子和丈夫决定和孩子重新开始一起生活。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最后的镜头是孩子给养母打了电话,喊出了“妈妈”。
在微博上看到这一组有点炸裂“三观”的视频截图,我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不一样的剧呢。
点看评论,热评第一条是一个女孩说“做不了好母亲,就不要生,小孩没有选择的权利要不要来到世界上”。
为此我愉快的和小女孩怼了起来。
终于有一个形象不那么完美,甚至有点“可恶”的母亲角色公然的出现了,可能很多人都讨厌她,甚至鄙视她。
但我却是因为喜欢她而一定要去补这部剧的。
为故事演绎到这里,今前辈这幕真是扎心了。
这位母亲应该是不讨喜才对,我看到这一幕的原委却也还是恨不起来。
为什么呢?
为什么母亲一定要爱孩子呢?
我不明白,虽然全世界都在这样说着,歌颂着。
但不爱可不可以呢。
当孩子遭遇厌烦的父母,即使深爱,但吸血鬼般的蚕食着拖累着你的人生,网友不也责怪着原生家庭不好,这样的父母不也让人望而却步吗?
那母亲如果在有我的家庭里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如果我是犹如拖着她坠入深海的石块一般的存在,她要逃走又有什么可以责怪的?
到底是谁规定了一定要爱父母,一定要爱孩子这种事情呢。
我知道即使是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怀孕依旧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的一件事情。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被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我还是依旧感谢生我养我的人。
今前辈哭了,可难过的那种哭了。
你们会责怪那个母亲狠心吗?
会的。
你们会说:“这样也配做为一个母亲吗?
”,可是,如何才算配呢?
你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生都给你就配了?
所有的心思都给你就配了?
为什么我一出生全世界都在向我宣布这些都是我该拥有的呢?
如果我没有感受到呢?
我会和今前辈一起哭起来吧,或者就开始责怪父母是失职的,变得暴戾,然后所有人都去声讨他们不配为人父母?
然后我们继续活在一个你们说的我本该有却没有的世界里煎熬。
可能这个世界有太多本该有却没有的事情了。
但是我只是希望如果大家都不觉得父母之爱是理所当然有的,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会不会不那么失落。
这部剧依旧在宣扬母爱无私伟大的那种情绪,一位母亲能为孩子做任何事。
可是我不希望母爱是无私的,或者说不希望造成一种这种感情是一种无偿免费的那种感觉,可以无尽的索取,可以用这样的光环去评价一位母亲是否够格。
我希望母亲可以自私一点,我知道我的出现会打乱她原有的生活,可是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孩子和父母是相爱的,我希望这种关系是坚韧又脆弱的,而不是无坚不摧,牢不可破,可以任意胡来。
我希望这段关系里没有应该爱这种说法。
致橡树的情诗里,渴望以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
我希望父母之爱也是平等的,而不是父母一味的付出,一味的牺牲,一味的委曲求全。
如果实在难以两全,没有我的生活,你才可以过的好一点,我又为什么要用别人母亲够格的标准来衡量你呢?
为什么要责难一个给了我生命的人呢?
我也是爱你的啊,虽然没有你的生活会难免落寞一些,但是感受到你的快乐,和你也爱我这件事情更加重要才对。
可是今前辈的妈妈没有把爱传达给他,他们之间的爱失去了平衡,所以还是应该早些明白没有爱是应该有的,只是刚好我母亲不太爱我罢了,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不执拗于爱一个不爱你的人,然后也不失去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寻找失落于人海的有缘相爱的那些人,重新构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虽然你可能会觉得心里某些地方空落落的,但是那并不是不能填满的地方,不是非血脉另一头那个人不可的地方。
我以为并没有人会和我聊起这些令我困惑的事情,可是却真的出现了一位。
我点开评论,以为大概会是简短几个字的那种,没想到会是那么长的一篇,这其实令我意外又惊喜。
而且还很温柔的和我讨论,没有来论个谁是谁非的争吵口气,是于我最大的善意。
以上这些文字中往往会有一些词不达意的情况出现,我探讨的只是父母之爱罢了。
我认为毕竟爱和责任是根本不同的。
无论是法律规定的养育子女的责任,还是道德约束的为人父母的责任,都可以不包含任何爱意。
大部分时候爱和责任交织着,但也不能谎称爱就是责任。
爱是很轻的,柔软的,责任是很重的,硬板的。
无论是乞求或是声讨,最后得到的都不会是爱,至此荒凉的内心还是一片荒凉。
写在结尾故事结束了,第九集时还以为会happy ending,大家其乐融融的一起生活了呢。
虽然现在看来好像也是大团圆结局,但还算符合我的想法。
先说小广的两回事吧。
比赛刚开始小广被故意推到,后来却可以转身单肩扶着同学跑到终点。
你可以脑补小广心胸宽广,能不计前嫌。
但小广说了,这是两回事。
我们总是习惯用“因为…所以…”来解释问题。
“因为你故意推了我,太坏了。
所以我才不会拉你呢,你活该。
”有多少人会这样想着,心里谩骂着。
却不知道这样的想法会一步一步让你变成你不喜欢的自己。
混淆只会让事情变困难。
我不知道小广心中麻子和妈妈是不是两回事,但是他说了:妈妈就是妈妈。
再说结衣的不寒而栗。
经历了失去的痛苦,失而复得的心情本足以让他不计较的。
但是一想到麻子因为自己的缘故硬生生的夺走她九年的快乐,硬塞给她九年的苦楚日夜,她便无法原谅她。
虽然之前的愿望一直是小广还活着,却来不及想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如今小广回到她身边了,心中却有了化不开的结。
毕竟爱也是自私的啊,但如若结衣将要这样生活下去,定是想想都觉得可怕的事情。
情绪是很神奇的东西,不是你想隐藏好就可以不露丝毫的东西。
越是与心中的情绪纠缠,越容易不受控制的展现出来,误导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你的判断和你的决定。
直到伤害了心爱的人儿,忽略了重要的人和事,才等回过神来才责问自己这是怎么了?
我本不是这样的人,不该做这样的事呀?
所以我希望无论别人做了何等伤害你的事情,你都不该因此无法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不能因为麻子夺走的九年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不能因为麻子的错误就把恶果蔓延到自己的将来,那样有何幸福可言。
带着小广去自己都不幸福的未来,小广回到身边又有什么意义?
结衣要成为想心中成为的那种母亲,“这是关系到小广幸福的事情”。
无论是你接受的美好,还是遭受的苦难,它们总会带给你点礼物。
这礼物任你挑选,全凭你自己做主。
能在苦难中找到另一种理解,而不尽是迷失,也是一种美好。
有时候好与坏并没有明确界限,只是你的理解罢了。
呐,这是较为喜欢的片段了吧——孩子和父母的相爱。
最后莉沙子还是没有去工作,回归家庭了。
但你要是觉得母爱就是牺牲,就是成全,那可能不太对。
人生遇到的抉择岔路口多不胜数,但每次我们都不是别无选择,如果你有别无选择的感觉,那只不过是你面对的选项都不利于你罢了。
莉沙子选择女儿,是因为她爱女儿,觉得她更重要一些。
每一次选择都要让选项决出胜负,做你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就是我最后要说的话了。
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很久没在看剧时哭得这么厉害了,不得不说《成为母亲》在共情方面做得很好,以至于我在看剧过程中两度因为哭得眼泪鼻涕糊脸而不得不爬下床拿纸巾擦。
很心疼结衣,同时也替她委屈。
在我看来,门仓女士擅自抚养了小广的七年,就像是偷走了结衣和小广的时间。
不管她的遭遇多么悲惨,她承受的压力多么巨大,这都不能成为她“偷走”别人孩子的理由。
一想到小广的生命里无论如何都擦不去她的痕迹,甚至说出“一个人为何无法同时拥有两个母亲”这种话,我就无法停止对门仓的怨念。
她可是几乎把小广的整个童年占据了啊!
像门仓说的,小广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她的影子。
如果我是结衣的话,我大概很难从这种阴影中走出来。
或许是我本人占有欲比较强烈的缘故,我实在是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心里认可另外一个女人是他的母亲。
这多残忍。
生活就是这样,我作为观众绝对无法原谅门仓麻子,但结衣作为当事人,一直憎恨的话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所以释怀也许是最好的。
我只希望将来小广在喊出“妈妈”这个词时,唯一想到的只有结衣。
对于这位母亲而言,这便是最大的安慰了吧。
这段时间里,金田一完结后,实在想念米七,便把几年前的《成为母亲》翻出来看,其实很早就知道这部剧,一直搁置到现在。
它超出了我的预期。
果然,日本人太擅长这类似的剧情,上一次有这样的感受还是芦田爱菜主演的《母亲》。
小广奶奶召开家庭会议为人之母无需独自背负一切。
当小广的奶奶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诚然,有这样的觉悟是难得的,从古至今,母亲这就被赋予了太多伟大而又严格的意义,这样一来才能塑造成为满足大部分人所期待的一个角色。
结衣在九年中饱受折磨,以泪洗面,但她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是有依靠的,她不是一个人独自支撑着。
麻子与小广告别在前期,我对麻子的行为感到愤怒,无奈,在其母亲畸形的引导下,认为结婚生子是一位女人的必经之路,所以麻子对小广的养育参杂着对自己孤独的弥补的念头,只有这样,她才是母亲口中的样子。
包括她给小广写的那封信,也在引导小广,自私又偏激。
直到后来,麻子在反复与结衣一家纠缠中,终于认清自己内心自私的想法,开始忏悔。
西原教授在剧中西原一家的氛围是幸福的,偶有争吵,不过都可以视为增添甜蜜的调味剂。
茧茧支持妈妈无论是西原教授,还是女儿茧茧,都支持着妈妈的决定,实在是很好的一家人。
回到剧名“成为母亲”,那究竟该如何成为母亲呢,或许永远没有标准定义。
但不妨,在这里,仍然衷心地希望每一位母亲都是自愿成为母亲,真诚地祝愿每一位母亲都是自由的个体。
《成为母亲》讲述柏崎结衣与柏崎阳一从相识相恋,结婚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直到某天,阳一的学生因毕业找工作压力,寻求阳一帮助没有受到重视,绑架他3岁的儿子后跳楼自杀,孩子因此失去踪迹。
多方找寻无果下,身边的人劝她再生个孩子,生活便会好起来,丈夫默认,而结衣一直相信儿子还健康活着,选择了离婚。
在第一集,结衣与阳一上司西原太治教授妻子莉沙子同时怀孕。
在新婚喜宴上,莉沙子独自失落地坐在角落,透过窗户看宾客们谈笑风生。
在结衣的询问下,道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我以为这个剧讲的是,女人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问题。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讲述的是不同的母亲对待孩子的存在不一样的态度,而引出何为人母的思考。
结衣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从小渴望家庭的生活。
与阳一相恋到奉子成婚,有了孩子后,顺其自然成为家庭主妇,没有莉沙子那么强烈的失落感。
小广在她爱的陪伴下,成长成礼貌而有爱的孩子。
在结衣只离开一天,说看不到她时,心里疼,他好爱妈妈呢。
看到这里,突然觉得一个温柔而充满爱的妈妈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9年之后,被找到的小广已将近13岁。
为了孩子能回来生活,考虑复婚。
在开始,觉得她是为了孩子,选择复婚。
然而后面,丈夫看到她给的复婚申请表震惊不已时,才吐露真言,她并不仅仅因为小广才想复婚,她还想跟他在一起生活。
或许,因为还没有孩子,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要离婚,明明是两个相爱的人。
只能理解为是两个人靠得太近,对对方的期许太重。
结衣把孩子看得比丈夫还重要,一心想着孩子。
在孩子有喜欢的人时,措手不及,惶恐不安,或许因为孩子曾经丢失过。
然而现实中,却不缺乏这样的母亲。
在看过《中国式相亲》有个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找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他有个单亲的朋友,他妈妈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怕他被儿媳抢走,新婚之夜,找借口频繁进入房间,平时看电视,也要坐在中间......在传统的家庭,相处方式都是以孩子为主,而不是夫妻关系为主。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提到最好的家庭模式必须应该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才不会出现妈妈跟儿媳争宠的事情出来,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
莉沙子第一集中就可以看出,她没法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事业。
生下小茧,便重返职场,因此与丈夫争论不休;因为不擅长跟一群世界里只有孩子的妈妈们相处,而想借出差,错过女儿所在班级的“家长聚会”。
因此,被丈夫责怪:不是个称职的母亲,不擅长妈妈的交际,就放下孩子不管;在工作上,再不擅长的事也会想办法克服。
然而,莉沙子真的孩子生完了,就置之不理了吗?
答案是,没有。
她在除了工作外,还要做家务,尽心尽力照顾小茧。
而丈夫才是有了孩子后,生活依然没有变化的人。
在业余时间,还跟同事出去喝个小酒,而回到家却什么都不帮忙。
反而理直气壮指责莉沙子,没有把孩子放在心上。
难道生为母亲就只能为孩子而活?
不能没有梦想,必须斩断自己的羽翼?
在最后一集,小茧知道妈妈能够作为化妆师参加世界巡演时,特意做个蛋糕庆祝妈妈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没有去成,但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长,懂得鼓励与支持妈妈,而不是觉得妈妈必须为了自己而活。
门仓麻子一直想做母亲,导致她发现被“遗弃”的小广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偷偷养育着他。
麻子是个有高等文化学历的女生,年轻时,受母亲观念的影响,觉得事业上的成功远不如嫁人生子重要;女人生子的最佳年龄只有那么几年,到了一定年龄想生就没法生了。
而身边的人,都在问她为什么不生个孩子?
女人到了30岁,还不生个孩子的话,后面想生就没办法了。
在被渣男伤害,未能如愿走入婚姻,母亲来信指责说,为什么她不能按照她制定的路走,为什么她还不结婚,不能满足她想抱外孙子的愿望?
”现实生活,很多女人自己都受大男子主义的影响,觉得什么都没有比嫁人重要。
30岁时,面对身边人不一样对待,生出许多不安。
因此,开始听家里的话,草草嫁了,而没有去审视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婚后生活过得一地鸡毛。
遇到不如意,想要离婚时,依然没有那个勇气,害怕身边人的眼光,害怕别人知道自己不幸福。
在这个剧中,虽然围绕着,何为母亲而谈论。
然而,还有其他值得审视的地方,比如应该学会相信孩子,因为孩子在不知觉中已经慢慢长大,要相信他有能力处理问题。
父母总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更多,却没有教会孩子应该如何生活。
就像麻子的妈妈,希望她能找个人结婚生子,却没有教会她如何识人,要学会保护自己。
从剧中也可以看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我想生而为母,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没有妈妈是天生的,但孩子总归会长大,自己生活;总归要学会放手,才有能力创造自己的人生。
生活就像是某种函数线,有最高昂的时候,就有最低落的时候,来来去去,循环往复,不知会在那一刻就变动方向,戛然而止了。
结衣与阳一的爱情是这样。
在同一辆公交车上假装不经意的侧目回眸,望见了善良与期待;再用一本叫做《如何看待有关技术特异性中,次时代家庭的存在方式》的缘分来链接彼此。
拗口如书名,他们的爱情虽缓慢却顺其自然——半年过去,搭上了话,再花了半年,才通晓了姓名,再然后,小广的到来成为了他们缔结婚姻的下一个契机,也成为了家庭生活里的一抹橘黄色:明亮、鲜活,也很温暖。
平静的日子潺潺如溪,冷不防一粒乱石被掷向其中,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摄人心魄的漩涡。
身为副教授的阳一无意中因家庭琐事疏忽了某位“走投无路”的学生的论文,导致不得志的忿恨郁结于心,那位学生在拐弃了小广之后,也自断了自己的性命……关于小广的一切忽然石沉大海。
接下去的日子,柏崎一家就像是放逐于海上的求生者,身心俱损地寻着一具叫做“小广”的浮木——不管天晴下雨,发出去的寻人启事就像忘了注明地址的信笺,不知所踪,也不知所终。
唯一没有湮没的,除了继续等待的信念,还有叫嚣着的媒体导向,“不称职母亲”的怀疑于公众舆论中渐渐显露,向原本残破的家庭张开鲨鱼的血腥獠牙,一点点撕碎身心,也逼迫着切断了来之不易的家庭关系。
另一边,经历丧子之痛的麻子沉沦于身边人的嘲讽,母亲的责备,丧尸一般地活着。
小广的突然出现,成为了改变麻子生活的一个契机,也成为了她孤独世界里唯一支撑的浮木。
小广稚气却贴心的照顾,捏耳垂的安全感,俩人一起走过的海边,一起分享的大阪烧……美好的日子总是一笔带过。
七年后,麻子因过失杀人被判入狱,为了让小广有一个安全的避身之所,也为了他的身心健康,她在入狱之前便把小广送入了儿童福利院。
这才有了小广与亲身母亲重逢的契机。
尽管结衣早有心理准备,愿意为了小广付出一切,但是不可避免的“隔阂”的存在就像是一堵透明的墙,看不见,却也透不过。
小广放不下对于养母麻子的念想,甚至委屈自己演一场母子和睦的戏。
是啊,几年的朝夕相处早已让小广习惯了麻子的陪伴,在最艰难的时候成为彼此世界的“浮木”的人,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但是设身处地地为柏崎一家想,他们为了重逢努力了这么多年,痛苦着,沉沦着,忽然之间望见了重新生活的灯塔,理所当然的,不愿意再放开……也许是小今前辈的寻母之旅让小广醍醐灌顶;也许是结衣即便被倒掉也每天悉心的便当;也许是热闹有趣的家人的陪伴……其间种种,渐渐融化了曾经横亘在小广与结衣的那堵墙,一点一点,缓慢却坚定。
柏崎一家,终于不再是茫然漂浮的浮木,而是聚拢在一起,成为一叶扁舟,在风雨浪花中行进着,依靠着,彼此感动着。
110块的硬币落入轨道,关上与“过去”相通的阀门,而“过去的执念”也像碳酸饮料的气泡,在与空气相拥的瞬间,消融着告别。
还记得小广与小今在片尾大声地喊着:复仇,用现在以及将来的幸福向过去伤害过他们的人和生活复仇!
我只是觉得,无论如何,既然与过去好好告别了,就真心地告别吧,生活本就一路向前,何故因过去的执念而停滞于此。
再见吧!
还有,好好生活。
看完「母になる」了,本來只是衝著15歲的道枝駿佑去看的,結果發現了部好好看的劇!
主演們顏值演技都在線,情感刻畫超級細膩,和親情有關的故事,總能觸動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媽媽好溫柔,劇情也好溫暖。
前幾集是看得我咬牙切齒真心難受,尤其是kou按照信上說的做媽媽知道的那時候真的很鬱悶,然後看著後面媽媽的一點一點努力,看著一家人破碎的心慢慢修補起來再慢慢填滿的過程又哭得我稀里嘩啦的。。
媽媽說只希望kou在哪裡健康的活著就夠了,然後kou重新跳chuchuchu給媽媽看的第七集是我覺得最催淚的地方了。
最後既理解了養母又很同情媽媽。
「母親究竟是什麼呢?
」「到底怎樣才能成為母親?
這種事,沒有一本育兒書記載過,因為答案在孩子心中。
❤️」
这部片子在看到海报的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看。
海报上的三位女演员都是我喜欢的。
讲母亲和孩子的题材也是我感兴趣的,因为在自己也成为一名母亲之后对此类剧情特别有共鸣。
看过很多片子,如果有孩子走失的情况,母亲一定是那个或者唯一那个永远坚持继续找孩子的那个人。
因为身为母亲会想,如果我再生一个孩子,我之前的孩子如果回来了怎么办?
不是说能否养育的问题,是对之前那个孩子的感情上的亏欠。
你都还没有回来,我怎么能投入感情到另外一个孩子身上呢?
所以我对离婚这个情节的设置也非常能理解。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如果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因为某一方的过错离开人世了,这对夫妻多数是会离婚的。
当两个人的回忆里只有痛苦的时候,这两个人还要每天共同生活,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了。
还好剧中走失的孩子又找到了,同时两个大人的感情也又重新找到了。
这部剧的三观非常正,孩子在走失之后被人好心照料,虽然这个人有点自私,但是最起码没有伤害孩子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抚养孩子。
孩子最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在亲身父母和周围人的努力之下,孩子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疏离。
可能这一切都是戏剧处理上的美好愿望,但是看完还是给人带去了希望和力量。
娇小可爱的女主遇到温柔斯文的男主,生下了一个大眼睛的可爱男孩子。
人生的甜美幸福莫过于此。
突然孩子被绑架,生死不明。
刹那间天地变色,女主从此犹如置身深渊,不再有欢笑。
人生的痛苦莫过于此。
这部剧仅仅在第一集中就展现了人生的大喜大悲。
泽尻英龙华扮演的母亲,令人打心底里喜欢。
对于那个将别人孩子当自己娃养的女人不禁产生痛恨厌恶之情。
第二集,已是九年之后。
长成帅气小鲜肉的男孩子终于回到了生母身边。
接下来就是讲述养母的经历。
虽然“可怜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但小池栄子扮演的养母,谨言慎行,心怀忏悔,总而言之还是比较靠谱的,渐渐地也理解同情起这位母亲来。
然而,当生母与养母之间正若有若无进行“竞争戏”时。
步入青春期的小鲜肉,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宝宝了。
他开始恋爱啦!
这后面几集,演出了真实的人生啊!
妈妈们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哪知晓他的心思完全没有放在妈妈身上,喜怒哀乐都只因另外那个女孩啦!
这个时候,才真正感受到五味杂陈的人生呐。
强烈推荐这部剧,给感同身受的人们。
好一块小鲜肉
这部片给我最深刻的感觉是,社会赋予女人的枷锁太可怕,女人必须生儿育女,女二因为有了小广而获得自由,获得这个社会的认同。
就像为了结婚而结婚,记得老师告诉过我,很少人敢做真正的自己,甚至于没有人是真正的自己,人一出生,就被各种驯化着,上学念书谈恋爱结婚生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被社会约束着,被心里的规则约束着,所以能做自己的人真的太少了,我曾经也常常逼着自己要努力,要上进,要比别人好,但是比别人好就幸福了吗?
我常常在想,人类的幸福感从那里得到,忠于自己,做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让自己舒适,那就是幸福感,通过比较,攀比得到的是虚无的成就感,要通过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幸福感。
如果想要小孩那是因为爱,如果想要结婚是因为爱,工作是因为满足,希望我能做我自己,忠于自己,也希望我是个好妈妈,我会努力做个好妈妈。
突然到了自己也快要为人母的一天,岁月如梭,希望每一天都可以快乐。
把母子演的那么暧昧……还挺不舒服的……哪怕是以前某一部的母子都不是这种暧昧啊…教育儿子又不是谈恋爱,搞的那么少女怀春一样真是……
只记得长的都还行,剧情全是槽点有点子,虽然当年还是因为这部和山猫才去看的日剧
荣子姐姐吊打屁股,生母养母的冲突是唯一看点
看藤木直人和屁股的对手戏要哭啊,感觉是很不错的温情剧啊QAQ
道枝骏佑太好看了
比较失望 泽尻和小朋友之间没有母子感
该给小池荣子安排个更好的结局
不愧是本季颜值最高
屁股和不囧这对夫妻的日常我可以看一百集!为了这家人的颜值也是愿意追下去的。
人生第一部日剧!道枝骏佑极其可爱!满满的都是日式礼貌,温馨和爱。我们如何去定义一位一直牵挂我们,永远使我们幸福的母亲?又怎样才算成为母亲?…努力地生活吧,让亲人能感受到我们回报的幸福。
中岛裕翔、道枝骏佑、望月步都好可爱啊。剧开头设计的好,两个母亲这种对立立场很特别,可惜后面的发展非常一般,每次一到两个母亲的对手戏,剧情就蠢得没法看。为了道枝骏佑多加一星
子役演技捉急
编剧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母子的戏剧冲突感也太低了,尽管编剧一直想突出跟妈妈的特殊感情,但是跟父亲也太无缝对接了,仿佛不是找到了亲妈,像他爸给他找了个后妈,不过教授不愧为教授,有些观念很突破男权社会,其他的只能for 颜了,两星不能再高
日本政府为了宣传生孩子也是疯了。。可以不结婚但一定要在limit之内赶紧生孩子,不然就是不孝∠( ᐛ 」∠)_这都是什么台词哦
子役演技尴尬 母子相处模式显得相当做作
很多看起来就是为了拿奖的努力,但并不反感
第一集不错,吸引人
颜值超高一家三口泽尻小姐姐也太温柔可爱了吧/剧情薄弱/也没太get得到想讲什么/
没啥剧情推动其实,生母到后面就开始卖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