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

生生,Sen Sen

主演:鲍起静,吴至璿,严艺文,蔡亘晏,孙可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生生》剧照

生生 剧照 NO.1生生 剧照 NO.2生生 剧照 NO.3生生 剧照 NO.4生生 剧照 NO.5生生 剧照 NO.6生生 剧照 NO.13生生 剧照 NO.14生生 剧照 NO.15生生 剧照 NO.16生生 剧照 NO.17生生 剧照 NO.18生生 剧照 NO.19生生 剧照 NO.20

《生生》剧情介绍

生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对于刚失去哥哥的小孩子生生(吴至璿 饰)来说可能太难回答了。他拿到了哥哥的手机,发现他一直在关注一个网络直播,名叫“活过一百天”。这个直播间的明星一位叫莉莉(鲍起静 饰)的老奶奶。老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但是在很努力地生活,且已经超出了医生的预期。这两人将一起去探索到底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皇甫神医我不在此心碎情歌有钱特烦恼今天在这里是亲密的你行尸之惧第七季亲亲飞鸟奇妙萌可大电影盲心千金傲慢与善良露露公主变异狂蟒2猎魔人:血源地牢围攻3我的绝密生涯非诚勿扰不死废人铁血茶城下方的恶魔终极面试余命85分少林少女法网狙击星落凝成糖我的灵魂是爱做的希望魔偶奇谭:至小帝国花之屋大电影鬼吹灯之龙岭神宫

《生生》长篇影评

 1 ) 跟世界好好说再见

有幸参加了#不散观影团#的活动得到了超前观影的机会。

影片中莉莉奶奶的生死观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

“如果你的生命被明确告知只剩下xx天,你会努力让自己活得更久还是好好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这个世界好好告别?

”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跟莉莉奶奶一样的做法。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不要被痛苦的化疗让自己生命中剩下的时间都在消毒水的味道中度过。

去跳舞,去打羽毛球,把自己的漫画书放在租书坊偷偷看看有没有借走,告诉大家即使是癌症病人也可以活得非常精彩,而不是终日在病房昏睡吊着点滴。

有时候赖活着真不比好死。

只是奶奶也是人,她也会害怕。

抱着女儿以安的时候她才暴露出她乐观自由的外表下深藏的不安。

“我也好怕啊......”可是结局终究会来的,以安最后也只能收拾好妈妈的遗物,跟妈妈住的老房子道别。

生生的妈妈也只能抱着大儿子的衣服跪地痛哭。

生生也只能给奶奶有些嫌弃却放在家里最显眼的电视机上的假鱼缸插上电,看着里面永远不会死去的小鱼游动。

最终要与世界道别的时候,就好好再见吧。

 2 ) 探讨生命的小品电影,只是有些过于平淡了。

#时不时的戏#生生#sensen

sensen是生生两个字的广东话发音,查了下导演名气不大,似乎是个台湾人,影片的标题立意让人想到“coco”,但作品厚度全然不及后者,看之前扫了两下豆瓣的评论,中规中矩的比较多,尽管我一直对豆瓣的留言多有三分信,七分鄙视的意味,也没太多放在心上,但看完回忆起来,感觉这也是我对于本片最想给出的评价了。

请了影后出演,想必也是影后为此片的剧本所打动,那一口港味的普通话在我听来好熟悉,在看片前上厕所里,这家影院也是一直在放广东歌,勾引了好多广东的回忆。

剧情是讲一个知道自己肺癌晚期的老年后的各种心情与活动,导演为了让这个作品更符合当下的时代,引用了直播这个概念,但也只是让人感觉共情了时代而已,我始终认为演员只是导演呈现的作品中的陪衬,再好的演员也会受限于各种,这部是最好的证明,导演想尽了很多小清新式的桥段来丰富整个剧情,比如提前录好视频之后上传,比如老人用漫画记录抗争的每一天,老人与小孩打羽毛球的片断,老人留恋自立更生的生活而留的眼泪,其实挺用心的,但又非常让我很难抓住泪点,整个剧情的节奏还是台湾电影的通病,文艺的形式过于大于剧情,如果这个电影浓缩成个15分钟的数码产品的亲情宣传片,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来今天其实因为有事不太想来,但因为剧情讲肺癌,而外公最近也是因为这个事情住院,还是选择来感受下,尾段的时候,看到老人各种回忆岁月与时光,我心里闪过很多的换位的念头,当我的年岁走到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活动会是怎么样的呢?

我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秒吧。

 3 ) 平民影后殿堂级的表演,永远值得一篇好影评

前言:我写的影评不算好影评,我只是觉得每一个认真演戏、全力以赴的好演员都值得一篇好影评。

正文:《生生》吸引我的并非情节,它情节简单、低调简朴,看起来也很难拥有像商业电影那样的高票房,但《生生》却铺就了一方小型的专属舞台,令一名影后再一次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精湛绝伦的演技——也让我们有幸再一次,欣赏到金像奖影后鲍起静那炉火纯青、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表演。

我最初认识鲍起静,是通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令人赞叹,堪称俗世安魂曲。

每次我看过它,内心总感到平静又温暖。

《日与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煽情,而是把很多人生起落与五味杂陈,跟那些细碎真挚的生活日常细细密密缝合在了一起,整部电影自然、坦诚又满溢着生之热爱。

鲍起静在其中饰演在超市打零工的贵姐,她幼年失学,早早出来打工,用自己菲薄的工资供养了三个弟弟读书成人。

后来她失去了丈夫,只身抚养了儿子。

在贵姐身上,丝毫看不出对生活的抱怨和愤懑,她日日勤俭持家、烹饪着简单可口的饭菜,忙里忙外,以轻松无谓的心态,抵御了命运的无常起伏。

爱出爱返,贵姐帮助过的亲人和邻里,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回馈着她的温情和照看。

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市,有清贫家庭偏安一隅,中式传统深厚的人情交往在其中流转。

鲍起静的表演朴素真实,跟这个简单平凡却心志淡泊善良的女性完美贴合,这种充满生活气息和生活阅历的气质,令电影拥有了平凡而久远的滋味。

鲍起静可以演绎平凡女工,也可以演绎《月满轩尼诗》中泼辣艳丽、斤斤计较的老板娘,身为一个演员,她的演技和阅历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日渐醇熟。

时间对于一个有悟性有觉察心的演员来说,真的是好事,让她真正能了解生活,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觉察人生本质上的滋味和道理,进而把握住和演绎好每一个角色。

她震撼到我的第二部电影,就是恐怖片《僵尸》。

鲍起静在其中饰演的梅姨,与自己的丈夫冬叔在廉租房相依为命。

但冬叔被坏人设计,失足跌落楼梯惨死。

梅姨无法接受丈夫死去,听从了术士阿九的蛊惑,将丈夫制成僵尸,以期待丈夫能起死回生。

在他们清贫孤独的老年生活中,彼此的爱成为了梅姨生活的支撑和慰藉。

丈夫猝逝,对于梅姨的打击可想而知。

在丈夫跌落楼梯、扭断脖子的那一刻,梅姨从沉睡中惊醒,她惊栗着直望向前方,预感大事不妙。

在制作丈夫成为僵尸的过程中,梅姨备受痛苦和煎熬,脸上的老年斑凸显,她对着僵死的丈夫哭诉自己的孤独和恐惧。

但丈夫没有复活,而是变成了坏人借尸还魂的工具,她含着热泪走向丈夫,与他同归于尽。

贫苦老人的孤寂和无助,底层生活的无望,痛苦和恐惧穿透了银幕。

梅姨是个善良的人,却连遭不幸。

在廉租房那栋贫苦而空寂的生活空间里,人和鬼都在拼命挣扎、强撑度日。

他们都是社会的弃子,亲情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支撑。

《僵尸》在讲述一个僵尸复活、危害人间的恐怖故事的同时,直击人心深处,那黑色的脆弱和孤绝。

《生生》里的鲍起静,饰演了一个倔强的母亲莉莉奶奶。

她独立生活,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开着自己的出租车过活,直到癌症击倒了她。

在病倒进入病房抢救的那一刻,鲍起静奉献了炸裂级的表演:她拼命要自己坐起来,女儿忍不住发脾气,说她太自私。

她才说她不想让女儿受累,她好怕死。

鲍起静真实而生动地演绎了一个热爱生活独立女性,逐渐被衰老和绝症征服的残酷过程,她在面对死亡时复杂悲怆的状态。

就在疾病拉着她往末路上走时,她依然爱着自己的女儿、依然热爱着生活。

纵观鲍起静饰演过的角色,出彩的大都是市井里的平民女性。

有些故事甚至没有激烈的矛盾,仅仅只是平凡如水的生活,即便这样,鲍起静也能演绎出角色的魅力、诠释生活平淡中的真味,堪称平民影后。

有时我想,最精彩的戏剧,大概就是生活本身吧,最精彩的角色大概就是真我本色(原创影评,首发豆瓣,署名党阿飞)

 4 ) 学习如何死亡的电影

电影的首映时间放在清明假期就很应景…节奏很慢,但是每一幕都挺有回味感的,毫不觉得冗长。

鲍起静等一众演员的演技给力,很好地表现了故事情节,各种细节也很细腻真实,连肯德基的广告植入都显得自然亲切。

没什么地方玩但又不想回家的小朋友,确实是会在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地方待着消磨时光,想到了我小时候也曾在这样的地方和同学一起放学后写作业,等家长来接。

又比如说奶奶吃饭时总是把肉剪成小块,最后泡点热水把饭菜泡烂,也很符合体力虚弱的老年人生活习惯。

我的婆婆吃饭时也喜欢用汤(或者没有汤就将就着用热水)把饭泡烂了吃,小孩子牙口不好,所以我小时候也喜欢跟婆婆一样吃这种泡饭。

其实长大后是吃不惯这种味道了,这个细节让我觉得导演编剧们想得真周到。

讲得好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勾起观众的认同感,不知不觉中观众就被带入到情节中。

电影开头是奶奶去世后的情景,镜头目送着那辆黄色的出租车被拖走,搬家前的有中介过来,自然话题谈到了去世的奶奶,后面开始打出电影标题,“生生”,开始从头叙述。

先揭晓死亡的结局,再看到奶奶乐观精彩的生活;先看到屋子最终破败荒凉的样子,再看到曾经温馨满满的家庭布置,于是看到有趣搞笑之处,也伴着些许苍凉的感觉。

想看这部剧源于我的观念和奶奶相同,如果死亡预计将近而无法避免,即使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延长多少寿命时,不如回家过得自在一点,有尊严地死去。

虽然肺癌晚期的奶奶在家也会有呕吐、咯血、疼痛,但是止痛等姑息治疗使得这个过程并不比在医院更痛苦。

而且如果长期拖着子女、伴侣来把屎把尿地照顾自己,被病痛折磨得丧失了为人的尊严,即使面对的是亲人也会很有愧疚和耻辱感。

我爸妈有时也会开玩笑说“有命吃饭,没命滚蛋”(往往发生在劝我爸不要喝酒的时候),然后就另外一个人开玩笑地反驳“真到没命的时候你就想活,不想滚蛋了”。

我一直觉得活到一定岁数,就会看开点、对世间的牵挂少了,当死亡来召唤的时候就更容易接受这个必将到来的结局,不做不必要的治疗(当然如果预后好的病还是应该积极治疗的)。

所谓“喜丧”,我觉得是生前有质量地活着,对家庭、对社会有所助益,病痛来临时也不要“久病床前”考验“孝子”,只是临终时有机会和自己在乎的都见上一面,让子女也完成尽孝的心愿,就够了。

有活到如此岁数的境遇和勇气,死亡似乎也可以是“喜”,而不那么悲。

但是莉莉奶奶在病床上和女儿表露自己内心想法的那场戏,她也抱着女儿哭“我好怕”,梦到“我已经死了”,让我觉得原来她也不是那么勇敢的。

自己的心意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控啊,虽然希望能精彩地活过一百天,但是想到死亡可以来得那么突然,完全没有预料,自己对此毫无控制和抵抗能力,还是会很恐怖吧。

心里决定的应然,和实然还是有差异的,让我体会到死前真实的想法。

希望死前,能得到在意的人的理解、支持,让我有勇气面对。

还有奶奶向女儿表达一直没机会表达的歉疚:没有让女儿学喜欢的专业,而是逼她学管理。

女儿也选择和解:学管理正好遇到***(大学时的恋人)。

奶奶迫不及待追问“他现在呢?

”,女儿淡淡说句“小孩都上国小了”。

和奶奶对女儿的期盼相映:希望女儿能通过婚姻和另一个人相互扶持地生活,生不生小孩倒是另一种经历(不是必须要选择生育)。

由电影想到令年轻人头疼的“催婚”,也是父母的美好期盼啊,希望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还有一个人在意、照顾自己的子女。

 5 ) 肯德基要打烊了,快回家吧

香港口音和台湾口音碰撞的突兀在一开始让我有些出戏,但没有太多煽情的音乐,有的只是生活里的背景音,伴随着一帧帧极其平淡的生活化的镜头,这都很自然地让我代入其中,电影里的每一个演员的表演平常得就像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在现实中遇见的人,这部电影离我们太近了。

生生演员的表演在与其他老演员的对手戏里也毫不露怯,呆呆木木小男生尤其在青春期阶段表现得更为内敛,我们都曾是或者还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把波涛汹涌的情感通通藏起来,外面看来就是一潭死水,收着的的表演是很有难度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呆子,但生生演员诠释得很好,眼神时有闪烁,像湖面的波澜更显细腻。

《生生》让我想起了《遗愿清单》还有最近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虽然知道面对生死间隙时流露出的温情都是电影的卖点,但我确实很喜欢看这类“绝症片”。

主人公都有轰轰烈烈的余生计划,就像杰克伦敦说的那样“我宁愿是燃烧过后的灰烬,也不愿作地上的尘土。

我宁愿我的星火在耀目的火光中燃尽,也不愿任其干腐窒息。

我宁愿做一闪而过的流星,每一个原子壮丽的发光,也不愿做永恒沉睡的行星。

为人的使命是去活,而不是存在。

我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延长生命。

我会用尽我的每一秒。

”但在选择以何种姿态向世界告别的同时,他们也要面临如何对爱的人告别的问题。

小朋友,肯德基要打烊了,快回家吧

 6 ) 望遠鏡

去年十一月初時我臨時決定去高雄看《生生》,在台鐵上我读到《袁琼琼极短篇》里收录的《望远镜》,说的是摄影师小卓在家中用望远镜头看对面楼里的一个外国女孩,看到的都是些日常,女孩和同居的男朋友吃饭、喝茶、吵架,小卓和她始终不认识,但却偷拍了很多她的照片。

后来两人在公交车上相遇,一个紧急刹车使女孩摔倒在小卓怀里,“有五六秒,他怀里整个塞满了活生生的她,有形体、有感觉的、结实的,热活的,软,有气味。

”从此小卓再也不用望远镜看她了,因为“它给人造了近的幻觉,其实那人还是很远。

”所以小卓说,“望远镜这东西,有时是很悲伤的。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电影《生生》里也有这种“望远镜”的意味。

身患癌症的莉莉奶奶被医生断言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但莉莉奶奶一定要活过三个月,因此她在网上的日常直播叫作“活过一百天”。

孤单的小男孩生生一直用去世的哥哥的手机看莉莉奶奶的直播,几次线上对话后生生逐渐在现实生活里和莉莉奶奶相识,也开始帮莉莉奶奶录直播。

有一天晚上,莉莉奶奶忽然问生生,“为什么要帮我,为什么敢独自跑到我家里来,不怕我是坏人吗。

”生生沉默良久才说,“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哥哥那么爱看你的直播。

”莉莉奶奶一愣,生生接着说,“可是我们家要搬走了,哥哥的遗物也被处理掉了,哥哥就要真的不见了。

我很想他。

”那时我才觉察到生生在莉莉奶奶身上寻找的是哥哥的影子,仿佛是一种望远镜,看见她就会想起他,假装哥哥还在身边,但其实哥哥已经不会回来了。

那天散场以后,我在步行回酒店的路上想起之前同学说,因为没抢到五月天跨年演唱会内场的好位子,所以想用没花出去的钱买个望远镜在山顶看他们。

我问“现场不是都有大屏幕吗”,她说“大屏幕也太远了,我可能还要用望远镜看大屏幕”。

当时我觉得这真是好笑又心酸,像是一种……望远镜的二次方。

后来想到自己,才觉得我和她也没什么不同。

那晚见到莉莉奶奶的扮演者鲍起静本人的时候,我也在寻觅我的那个望远镜,手机、相机、准备签名的海报……企图拉近距离的种种道具,但其实都是徒劳。

作为迷妹的我心中大概都有上百架望远镜,双击放大式舔屏、修图、剪片、签售、握手、同框……想尽一切办法把那個人拉近到眼前,制造暂时拥有的错觉。

打卡大概是一种更委婉、更寂寞的望远镜,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独自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内心上演着千百场穿越时空的爱恋,归根到底也只是错过的总和。

其实我挺喜欢《生生》这个片子的,不仅在于故事主线上莉莉奶奶面对注定的死别时所展现的坚强、乐观甚至萌萌哒那种状态,还在于片尾莉莉奶奶睡前以安说的话,那一晚以安帮莉莉奶奶关灯,莉莉奶奶忽然问她,“你刚刚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和我讲?

”以安转过头来,说“我爱你”,然后沉吟了片刻,又说“但你不要和我妈讲,她听了会生气”。

莉莉奶奶眯着眼睛说,“她怎么会生气啦,她会很高兴的。

”接着以安就关了灯,等到下一个镜头再开灯时,莉莉奶奶已经走了。

也正是那一段对话让我忽然怀疑整部片中一直以母女关系出现的以安和莉莉奶奶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好像导演是在故意模糊这一点,也可能是他有意的设计,我很期待映后见面会时能有人问问,但没有。

我也不好意思问,总怕是自己看漏了什么地方,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悬置到现在,而我似乎近期内也没机会问了。

我显然是更想把这段对话当作是非血缘关系的暗示,因为总觉得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陪伴似乎要花费更大的决心与心甘情愿,所以那种温情也更珍贵、更感人一些。

回台北之后偶然间和室友提到“望远镜”这些事,她说她早就无心追星了,心里的那架“望远镜”已经不存在了。

连以前一时冲动买的周边都挂到了闲鱼上,她有时会劝我在台北须尽欢,因为她说我“以后的人生可能再也没有这么爽到爆的冬天”。

有时又会劝我出坑卖掉周边,回归所谓现实生活,因为“称心的工作实在是太难找了,要早做准备。

”我承认她说得都有点道理,但我也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尽欢”,更不清楚什么样的准备才是正确的准备。

前段时间因为细枝末节的误解,心灰意冷狠狠心把望远镜扔了,却还是忍不住灰头土脸地捡回来;也明白在这个年纪应该要扎入所谓现实世俗生活的浪潮,却不知道该从何扎起。

所以才觉得莉莉奶奶说得扎心,“人这一生其实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

那晚的映后见面会上,鲍鲍提到一个被剪掉的镜头,是夜里莉莉奶奶送生生回家,到门口的时候两人紧紧相拥,依依不舍。

这个画面本来是要用在片尾的,但最后被替换成了两人在温暖明媚的秋光下打羽毛球。

她描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的代入感很强烈,再次确认自己之所以那么留恋用望远镜看到的世界,不过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莉莉奶奶那样的依靠,并且差不多确信以后也不会找到。

而望远镜里的依靠也是假的,暂时的,遥远的依旧遥远,得不到的仍然得不到,所以觉得小卓说得没错,“望远镜这东西,有时真的是很悲伤的。

”附送映後: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6058995

 7 ) #电光幻影# 《生生》,生生不息就是一种念想,我们都明白,终有一日,尘归尘,土归土。

#电光幻影# 《生生》,生生不息就是一种念想,我们都明白,终有一日,尘归尘,土归土。

一部电影可以有很多种思想,有时候是积极的一剂强心针,有时候是悲情的狠狠一戳,有时候只是陈述事实,可是却令人百感交集。

电影《生生》的剧情来得比想象中得要缓慢许多。

就好像生活,看似弹指一挥间的人生,可是当日子一天一年,一分一秒的过下去时,每一个停留都是过程,都需要去感受。

而生命在原则意义上的不可逆,就像是一道无法回头前行路,终会把人推到一个终点,不能选择。

那最后一刻的纵身,说不清楚是无畏的坚定,还是无奈的顺从。

电影从一开始就把重要的故事情节给透露出来了。

关于生死,每个人都存在于其中,有期待,有混沌,晃晃悠悠的过着日子,尽力而为的成为自己。

电影的名字《生生》,一语双关。

以为是生生不息,生存的意义或者生活的压力,又有可能是生的凝视,但影片中的小男生本名就是生生。

孩子的视角成为了其中一个线索的缺口,嫁接起了故事的串联,也用那颗童稚的心,伴着年少时的困惑的心,审视和面对了这一切。

小男孩生生失去了哥哥。

他成为了哥哥手机的新主人,在哥哥留下的手机里,他关注到了直播间的莉莉奶奶和她的直播系列节目“活过一百天”。

莉莉奶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医生给出三个月的预期,而她说她要活过一百天。

在努力的生活的记录里,好奇的心,和顽强的人,他们遇见了。

一老一小度过的一段特别的时光,生命的味道会一直推进的方式,莉莉奶奶与女儿的相处,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那一场心情之旅。

人生,终是有许多遗憾的,尽力,不一定就是无憾的人生。

影片很平淡,像是絮絮叨叨的碎碎念,铺展了一个人最后的时光。

开始时没有太多的痛苦,一切都是欢笑和努力,谁还不是想尽量的好好的活下去呢。

莉莉奶奶的振作为的就是最后时光的美好,一切都是在最大的努力之下去获得的。

可是病痛会慢慢侵蚀,再好的精神状态也会在病痛的折磨之下慢慢消磨殆尽,肉体皮囊的苦,有时候是精神所无法助阵的,当精神喊着口号期待顽强的时候,真正感受痛苦的那一面是肉身,仔细想一想,皮肉之苦也许更来得真实可怕一下吧。

影片用了人与人之间不同方式的道别,把人世间的离别用不一样的语言感悟了起来。

能够好好去道别的人们,纵然遗憾,也是最大的完整了。

可是有多少再见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心已经飘远,身都不会再出现了。

鲍起静的诠释带给了这部电影特别的智慧感。

并不是角色的优异,可以站在多么高的层面上看问题,而是因为人物的安排更生活化,无比的接地气。

生老病死,人生无可避免的过程,一旦开始,总有离去,不能因为太难面对而避开面对。

鲍起静的表演基本上一个人撑起了大半个屏幕,色彩鲜明的服装搭配,在色调里染了一抹热情,就好像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眷恋一样,浓重的色彩,努力的挽留。

生的希望,不是为了生,而是对人间的留恋,对这世界上的人的牵绊。

我还是更多的感慨在鲍起静饰演的莉莉奶奶,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很多录像内容,里面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话,嘱咐了很多事。

包括,婚不一定是要结的,但是谈几个男朋友还是有必要的。

活来活去,人最后都很简单。

这个世界跟我们要什么,不重要。

社会的条条框框其实没什么意思。

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真正能够获得快乐的方式到底是哪一个。

金钱,地位,情感,美色,其实说白了欲望都是为了快乐,快乐才是本质,什么可以让一个人自己感到开心,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的诉求。

影片应该留了一些温馨,但是温吞的调子里,平淡中带着一丝可回味的苦涩。

生活的本质也不该是甜的,只是我们想活得频频可以要糖。

可是美好的味道人人留恋,而苦涩本身呢,就会让人惧怕了,但那终究是原本的味道呀。

像是投入了一层被深埋的沉默,让人心冷静下来。

虽然节奏缓慢,内容生活化,几位主角没有格外的求颜值,但是平静中的演绎,还是莫名感人的。

也许那不是感人,而是在生活里的无奈和努力的样子,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吧。

道理有很多,但我们自己,只有一个。

排片太少了,看到就是赚到。

感谢自己,我没错过。

作者:小佛搞特

 8 ) 《生生》:无惧离别,好好再见

风格像极了杨德昌的《一一》,很生活、很细腻、很真实。

不同于《一一》对生活本真的讨论,《生生》展开的是生命本真的探索,也就是影片开头女儿对妈妈在电话里所提出的更具象化的质问:复诊和跳舞,哪个更重要?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不止一次地自问过,如果将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不要耗尽家财去治病;如果不治病,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千百次的自我盘问后得出的结论,其实与电影里鲍起静饰演的奶奶并无二致。

莉莉奶奶,明知了自己的死期,却誓要“活过100天”;每天的时间不是学跳舞就是开出租车,还追了下潮流玩儿起了直播,甚至还把自己画的漫画塞到书架上偷偷躲在一旁看会不会有人来借阅。

相信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些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可正是奶奶这样洒脱地活着,她的故事才会出现在更多的漫画绘本里,才会有更多的人期待看到她是怎样在最后的日子里精彩地生活,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为那些绝症之人的生活助燃起新的勇气、希望和信心。

从电影本身来说,《生生》其实特别不像一部故事片,反而更贴近讲述故事的纪录影像,就像那时的《四个春天》。

不同的是,《四个春天》教会给观众的是接受故人的离去并把思念留在心底;而《生生》则是用自己南洋独有的温柔,教会观众把握时间、好好再见。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生生》便是对这句话最温柔也最完美的注解。

另外该说不说,鲍起静的表演依旧还是好到忍不住想再给她一座金像奖的小金人,因为在我看来奶奶这个角色表演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分寸感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一寸就会显得夸张矫情;少一分就会情感失真。

但鲍姐的表演是真诚的;是没有表演痕迹的;是细腻温润的,所以才会打动观众,就连癌症晚期病人的脸上没有病气这一瑕疵也可以忽略不计(或者看作是奶奶化了妆的乐观心态也未可知)。

影片在文本上虽有瑕疵,视听影像上也略显“毛糙”了些,但总的来说算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

通过一部作品透视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活法儿,总比单纯享受视听快感更有意义。

 9 ) 生生

片名“生生”除了是小主角的名字…个人认为还“活着”的意思~片中表达了从不同年龄段对“死亡”的态度。

莉莉(女主),是积极面对,希望最后的时刻还是开心的。

小男主角是害怕,哥哥的死亡让他觉得有点害怕。

女主女儿面对妈妈将要离开是不舍与内疚。

但大家到最后也被莉莉的乐观所感染。

人生很短暂,请珍惜眼前人,不要让自己后悔。

希望所有人看完都有所感悟!

 10 ) 生生不息

得了肺癌还剩下3、4个月名的的士司机鲍起静,虽然超龄仍然偷偷继续载客,还乐观地玩起了直播,把日常点滴带给粉丝。

而单亲家庭的小男孩成了她的粉丝之一。

鲍起静演台湾电影,居然不违和。

毕竟其父亲鲍方是内地过去的,鲍起静也有点普通话底子吧?

虽然现代带着白话腔,演一从香港到台湾的人也说通。

“忠孝”小学。

想起动力火车的《忠孝东路走九遍》。

好大间书店。

貌似台湾的书店文化保持得不错,《汪洋中的一条船》就常见书店。

腰上帮贴膏药这个,忽然想到《花儿与少年》里面刘涛与郑佩佩的一段情,郑佩佩给刘涛按摩。

狗狗。

孤独的狗,孤独的人。

便利店店员。

母子情。

母女情。

“奶孙情”。

隐藏的兄弟情。

最后的煽情略过火。

过犹不及。

“再来!

《生生》短评

“妳為什麼一直看著我?”“我在想你是我做過最對的一件事情。”🥺🥺“人生就像參加一個宴席,既然來了就吃到最後。”

8分钟前
  • 侯先生
  • 还行

人这一生啊 哎

11分钟前
  • mario不想做人
  • 还行

一般般

15分钟前
  • Lolly
  • 较差

“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我们都要学会放手”。说说容易,做到很难,很痛苦。

16分钟前
  • veronica
  • 推荐

很感人温馨的电影,两对母亲与孩子的情感故事让人感动,两个家庭通过老人与孩子串联起来,忘年交的友谊情感让人泪下。小演员和老戏骨的对手戏很精彩。

21分钟前
  • 牛 牛 嘎
  • 力荐

略有電視電影的感覺,但覺得安邦編劇能力不錯。細節寫的生活化又細膩。催淚題材但算是克制表達了。鮑起靜演出極佳,我也想看莉莉奶奶自製的漫畫了...

26分钟前
  • 裘笛
  • 还行

“我不想忘记他”是与我产生关联的台词。高英轩没什么正面镜头,可是声音我听得出,有和生生妈妈一起拍一部片,有机会找来看。故事背景在台中,就想起椅子樂團。

29分钟前
  • 还行

叙事节奏缓慢 感觉少了一些情绪的高潮

33分钟前
  • 得闲饮茶
  • 较差

对鲍姐还是比较熟悉的,看过不少她的电视剧,但第一次见这种她讲国语的作品,所以有些不太习惯,特别是还把她放在台湾这个背景下,有些违和了。片子没有刻意去煽情刻意去悲伤,特别的平静。总体三星半吧,看到了一些杨德昌的影子。

38分钟前
  • 阿山
  • 推荐

生生不息,必有回响。噢,记错了,似乎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唉,不管怎样,有回响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42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3.5。平铺直叙,但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一看吧。

46分钟前
  • 阿卜
  • 还行

两段错位的母子关系之间因为死亡横亘着跨越年龄的亲密关系,彼此都隐约感到对方疏离的创痛,互相陪伴中纤细的安慰让彼此再带着温暖回到亲自关系里。没有束缚的渴望着接近,而另一种反倒是过于接近。可惜的是我们要么爱的太迟,要么不懂爱。

50分钟前
  • Nora
  • 还行

觉得还是拍得太散,剧情的骨架不丰满,两条线尤其哥哥线稍显浪费,明明可以填充出更加有质感的故事。如果没有演员的演技推动,这故事可能很难赚我的眼泪。

53分钟前
  • 夜猫
  • 还行

很喜欢这种慢慢悠悠平平淡淡的生活化电影,很真实,也很现实。让人心里平静却又增加更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你会做什么?不敢去细想的假设,说不害怕死亡是假的,生而为人没有遗憾是不真实的。因为人生充满了遗憾,所以死亡才显得恐怖。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电影能够让我热泪盈眶了,莉莉奶奶在摔下病床后哽咽的那一句“我好害怕”令人动容。即便是努力生活,独立到临终都不愿麻烦自己女儿的老奶奶也会在病痛折磨身体时害怕死亡。其实我们并非害怕离开,而是担心在离开之前没有好好告别啊。“有些什么东西 是丢了以后 你会觉得遗憾的,那才是你应该觉得是重要的东西。”——《生生》

55分钟前
  • 24.1℃的风
  • 力荐

这是一首关于爱的小情歌。If you love me,tell me when I'm still alive;if you need me,tell me before I die.I'll disappaer but love forever.

59分钟前
  • prost
  • 还行

‘我的女儿不要这样’。‘我好怕,我也好怕’

1小时前
  • 呼。
  • 推荐

3点5星。生老病死,一日千秋。四个人,四份孤独的灵魂,因为相识而改变,适合与《又见奈良》对比观看。

1小时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鲍起静的表演让这部电影成立了

1小时前
  • 摩西不夜奔
  • 还行

以十分现代的媒介展示了陌生人之间的联结,像是一出鲍起静的独角戏,其他人物基本都游离在外。

1小时前
  • uncannyblue
  • 还行

华语电影还能不能拍好了。。我差不多三四年才看一部华语电影怎么就遇到这么boring的片子,节奏还能不能再拖沓一点!!! 让好多观众都忍不住玩起了手机。。。本以为是讲祖孙忘年交的故事,怎么就变成了母女情母子情,哎,可惜煽情失败,没有一点被触动。

1小时前
  • 北欧海盗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