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百的谎言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一半谎言一半真实,这部垃圾电影把侵华战争篡改成中日战争。
没错,中国和日本确实打过仗,但那是侵略,不是互相打,它可怕的就是温水煮青蛙式地慢慢让中国人接受它的设定,弱化了侵略性。
全片一直在讲战争多么残酷,人民多么悲惨,可狗日的日本人却没有反思,这场战争到底为何而来,慢慢地把自己包装成也是受害者。
这是在一点一点的磨低我们的底线。
可这还有很多人被它们带偏了,可见这招是多么的高明!
剧中中国老百姓跟日本人相处融洽,其乐融融,为的是让我们觉得其实日本人不全是坏的,好人占大多数,这是第一步,改变中国人和不谙世事的日本人心中的固有印象,让我们把部分日本人和大多数日本人区别开来。
真是其心可诛。
还有个桥段是女主乘着车在路上遇到中国伏兵,中国伏兵大喊:有女人。
这时其它伏兵也一脸性奋的鸣枪。
这是把保家卫国的中国军人描绘成奸淫掳掠的土匪,这是第二步,把中国人设定成邪恶形象。
还有前面所说的,这片并没有说过这场战争是侵华战争,而是说成中日战争,强化了日方发动战争的合理性,去除了日方的侵略性,把自己描绘成也是受害者之一。
呸,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日本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好鸟,别指望它们会有什么反思,它们只会反思自己为何战败。
醒醒吧!
兄弟姐妹们!
部分日本人对战争还是反省的,就像本片的导演,正视了战争对本国民众的伤害,但他可以回避了日本的战争罪行,只是简单的以关东军在满洲的残暴一语带过。
日本二战死亡人数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本历史教科书上写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我们现在教科书上写的135万是胡扯);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消灭日军1万还多)、游击队杀死约18万;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日本方面统计)
真不明白那些说因为没有“正视”历史的,而去给低分的人是怎么想的?
涉及到日本侵略历史的电影就一定要把某些“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一定要把日本人的残暴不仁全部表现出来?
那《金陵十三钗》怎么不敢把日军挑孕妇的剧情拍出来,太难了,拍不出?
还是太残忍了不敢拍给观众看?
人家不是战争剧,只是以战争为背景的亲情剧,还是很感人的,而且人家也承认了侵略事实,也承认了战败,也承认了关东军的残暴,难道还要把南京大屠杀拍一遍你们才满意?
最后美军的仁慈,我想是应该是剧情需要吧,太残酷的所谓的现实,没有一点积极向上的“特例”,你喜欢看这种电影吗?
就像大竹医生说的,战争降临后,一切都变得虚妄。
这是今年看的最赞的反战影视作品。
能够感受到反省的深刻,实际上我觉得这样的反省,从小人物的视角去看待战争,其感染力远远胜过说教,口诛笔伐,控诉。
2015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
这个片子首播时间是今年的八月一日,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日本人都能看到这个片子。
战争没有赢家,苦难总是属于百姓。
最后要称赞松岛菜菜子和饰演大竹医生的演员。
另外一部片子也很想推荐来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81646/2010年的<归国>
中国作为当事国,也许不论日本怎么拍都不会满意,那么评价怎样都不要紧,但如果一部剧在讲述惨绝人寰的战争时只有表现了最血腥的一幕才叫程度合适,那究竟要怎样让一部分人(这样的人现在很多)在看完之后,在脑海里记住是反战而不是复仇,恰恰只有从普通人的身上出发,身临其境的感受战争的残酷是无差别的,才是当下对于此时代的中国观众更需要的反战形式,我们的反日的情绪太高了,高过了反战,那么,和平还好,反日可以大致与反战划等,但是,假设,有那么一天,战争又来了,反日不反战的浪潮终又回把我们变成当年它们的样子,两国最恶心的都是激进的右翼民族分子,一边是把日本往战争拉(但实话,绝大数日本人现在的观念不可能再被鼓吹侵略了,宽松世代平成废柴不是白叫的),一边是中国越来越高涨的民族情绪期待万国来朝复蹈天朝体系(反倒对比显得更危险),记住,爱国,不要被政治机器绑架,你爱的永远仅仅应该是这片土地,纯粹的爱国是理性的,夹杂太多的爱国往往会被利用成为权力的工具。
“日本八路”老照片:鬼子变身八路军的故事(组图)--原载:加拿大华人网2014年9月1日,中国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日本人宫川英男位列其中。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博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
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是一群“日本鬼子”变身“日本八路”的故事。
宫川英男,1918年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末期被俘,经思想改造后自愿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宫川英男成为日本反战同盟的一员,参与对日军的策反等工作。
1945年,在日军围剿中,举枪自尽,时年27岁。
作为侵略者,成为俘虏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
日本兵则以极难被俘著称——受武士道和法西斯精神的教育,日本士兵通常至死不肯缴械投降。
1937年10月八路军总部发布俘虏政策的命令,“不杀,优待,放归”。
1939年1月2日,日本战俘杉本一夫(原名前田光繁)、小林武夫、冈田义雄3人,宣布自己参加中国八路军,成为抗日战场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1939年11月7日,杉本一夫发起建立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
这是中国战场上,日本俘虏转变立场后成立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
此后,反战组织陆续建立,遍及敌后抗日战场。
1940年,延安方面政策大调整,提出了“教育后劝其回归,选择少数进步分子,给予长期训练”的指示,也就是“教育、训练任用”的原则。
日军俘虏一旦被留下,给予优待。
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日军的反战宣传,唤醒士兵觉悟;服务于抗日工作的其他战线,如根据地大生产运动、军事技术传授、卫生服务、教育等。
冀南支部有个叫秋山良照的盟员,他靠着简陋的印刷条件,和战友们编写印制了大量宣传品,全部散发给日军士兵。
秋山抓住日兵的心理,经常与他们通信谈心。
到1942年8月,秋山良照收到的日兵回信,累积起来有一尺多高。
上战场喊话是一项特殊的反战活动。
盟员要躲避战火,跑到炮楼边,高声向同胞叫嚷:“日本打不赢!”“日本军阀才是我们的敌人!”“你们都是劳苦大众啊!”有统计称,从1939年7月反战组织成立,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成员,有名可考的36人。
近日公布的抗日英烈宫川英男,便是其中一位。
这部剧,跟nt一样看着恶心,日本犯下的侵华罪行都基本是一笔带过打马虎眼。
这部剧没有说自己侵略是错误的,反而把自己包装的多么多么的委屈,虚伪至极,再看看现如今的排核废水,只能说小国生小人,有小礼而无大义。
而现如今鬼子们根本就没道过谦,但是有的人却已经开始原谅了......................................................
如果你是导演和编剧,你会怎么拍一部日本的反战片。
很多人说日本人拍得反战片是在洗白,那真的好好奇,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么拍,要怎么拍,才会令你觉得这片不是在洗白。
是像南京南京那样的,还是像鬼子来了那样的?
不应该以国内思维来看问题,拍出来如果不能在日本国内放映的话,那就没意义了。
所以在能在日本国内公映的前提下,怎么拍才能令到大多数国人满意?
整部片子很怪异。
从头到尾有刻意挑选素材,美化粉饰的路数。
但是,最后一个字幕又来一个纯属虚构。
不知道这4个字是来自翻译小组,还是电视本身。
另外,电视剧本身有很大的史诗野心。
从侵华、内战到朝鲜战争,没有一个国内的导演能有机会拍这么大的跨度,这种在国内立项时就会被毙了。
最重要一点,无论是从场景,服饰,台词,意识形态……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了解是很深入的。
而且,我从上下集的集锦来看这不是制作最精良的日剧。
所以,作为中国人除了匹夫之勇,口舌之快,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认真研究日本人。
在这方面我们远不及对手。
在门户网站看到了某些小编推荐的片子特意找来看,侧重点在于岛国的影片里八路是什么形象,看完之后感觉岛国人其实骨子里对八路还是很反感和厌恶的,跟中国的抗日神剧有所差别的话,抗日神剧是表面上丑化和矮化敌人,而本片则是在骨子里进行丑化,日军军官的残暴,苏联军官的野蛮霸道,都是为了反衬红十字的精神不屈不挠,下篇就是小蝌蚪找妈妈,战争中失散的母子最终相认,过程一定要曲折,二星。
那时千万人的故事谈不上虚构,很感动。厌弃战争,宣扬人性,就是值得看的好作品。
太假了!!!尴尬!!!
日本人用4个小时拍了一部本国平民的史诗片,还借机敲打了一下在这段历史里相互掺和的四个国家,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好人。
无趣,日本人把握不了这种时空跨度大的片子,为了感动而感动的刻意冲淡了题材本身的冲击力。
有选择性直球反映的同时也有刻意规避的敏感问题,以红十字理念做主旨既淡化了洗白的尴尬也置换了反思角度,算是照顾观众而于剧情安排中做出的正常取舍,本就不能指望看到多么深刻的自揭伤疤,程度上也算合适。侧重点一贯地放在战争背景下的角色而非战争本身,以母子双线归拢为主很多处都煽的非常到位。
老师的期末作业。看到最后字幕“本故事纯属虚构”。没什么感觉,不想评论。
是也乎,( ̄▽ ̄)日本红会的宣传片, 和类似体裁影片一样, 用力过猛...不过, 依然水平之上, NHK 多年纵横中国大地的经验, 令剧组轻松完成一系列在日本国内不可能有的镜头,使用的片段也都有历史人物原型, 以及呆板的使用了精确的历史进程时间点...可惜人物太浮夸了, 以致真实的历史事件都象刻意发生一般...当然, 比国产神剧们要走心多了...
软性洗脑,呸!
王同志泡妞技能点满之后剧情就没法看了。。。另外差点没认出高梨临来啊
情节还是感人的,但部分内容会让我出戏。7.0-7.5都是合理分数。比抗日神剧是好太多了
菜菜还是那么好看。这是应对二战胜利周年庆的吧
日本卷入了战争 呵呵
土爆了,但是日本人对于战争与生命的认识比国内的大多人不知高到哪去了
日本人拍这种东西,特别扭!又想表达关东军残忍,又想表达一部分日本人的博爱和善良,又想表达苏联不要脸,又想表达中国人胜利后的复仇,又想讽刺下共产主义洗脑,最后还是表达了,我们日本人其实本质是很善良的,你们苏联人是残暴的,中国人也是很多坏人的,你别指望日本人道歉!多一星给女神松岛菜菜
nanako演技赞,而且中文说得还不错,就是到最后剧情也太奇葩了
日本人的抗日神剧,从头到尾的尴尬,要不是刘大法官推荐...我...反正第二部分后半部分就看不了了,尴尬的剧情、演技、价值观...听说最后你们都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救全人类了?!
日本鬼子
开头绿皮车+群众演员开心的表情奠定了这个片搞笑的基调。西岛秀俊真是碍眼啊
在日本二战题材中,关于描写中国战场的非常少而且又敏感,但能在日本拍出这部作品还是挺大胆的。但是还是一句现实的话,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其实就是屁话,文化的渗透力比政治才更有杀伤力。别以为他们黑关东军,黑苏联,共产党一时赞一时黑,就很客观,别指望在别人的话语权中呈现客观,目的还是弱化二战的罪行罢了。看完了确实很感动,打个三星表达一下,7.6分太高了
不知道历史就不要从这种剧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