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The Pacific,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风雨太平洋,二战太平洋,太平洋

主演:约瑟夫·梅泽罗,托比·莱昂纳德·摩尔,约书亚·比顿,布伦丹·弗莱彻,詹姆斯·戴尔,乔恩·塞达,乔·博恩瑟,汤姆·巴治,乔什·赫尔曼,艾什顿·霍尔姆斯,拉米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0

《太平洋战争》剧照

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2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3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4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5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6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3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4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5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6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7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8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19太平洋战争 剧照 NO.20

《太平洋战争》剧情介绍

太平洋战争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瓜达卡纳尔岛,美军陆战第1师占领了该岛上的日军机场,由此拉开了太平洋战争上的战略对日大反攻。三个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在太平洋上经历了二战时期最为惨烈的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上,日本陆军骄横狂妄,对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期间不乏使用自杀式的袭击。从惨烈的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角登陆战,及热带丛林战役,贝里琉岛争夺战,到硫磺岛战役直至冲绳岛战役。莱基(詹姆斯·贝吉·戴尔 James Badge Dale 饰)、斯莱治(约瑟夫·梅泽罗 Joseph Mazzello 饰)和巴斯龙(乔恩·塞达 Jon Seda 饰)见证了日军的负隅顽抗直至最后的溃败,也亲眼看到战友不断的在这惨烈的战斗中牺牲。作为最贵的二战美剧,HBO为此耗资2.23亿美元,这也是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继《兄弟连》之后的再次联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车手季春奶奶空中的天使奇葩遗嘱破千者之天下公敌残酷夏天第二季布基乌基幸福知音DRIVESAGA假面骑士Mach/假面骑士Heart长时间等你银鼠金钱怪兽女神捕之杀手无名天堂在人间第一季一生一世的爱美丽战场婚姻料理鬼附身夏洛特的网巨齿鲨2:深渊恋恋不忘奇怪的夜晚为爱疯狂2再见,阿贝托印尼黑帮傻王闯天下危情密友神奇的布兰登先生亚森·罗宾第一季等待

《太平洋战争》长篇影评

 1 ) 真实的原型VS神形兼备的演员

人物太多,一点一点的收集,经常被莫名其妙的和谐

群英谱

“幸运儿”·罗伯特·里奇 Robert Leckie罗伯特·里奇(英语:Robert Leckie,1920年12月18日—2001年12月14日) 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家中有八个孩子。

他在新泽西州的卢瑟福长大。

高中时,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为新泽西州哈肯萨克的《卑尔根晚间记录》担任体育作家。

1942年1月18日,莱基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

在陆战1师1团2营H(How)连担任侦察员和机枪手(H/2/1)。

Leckie参加了Tenaru战役、Guadalcanal战役和格洛斯特角战役,他在Peleliu战役中因爆炸性脑震荡受伤。

由于伤势严重,他被疏散到拉塞尔群岛的一家陆军野战医院。

1945年3月,他返回美国,不久后光荣退伍。

战后他成了记者和作家,著有《枕戈待旦》(Helmet for My Pillow)和《太平洋的挑战》(Challenge for the Pacific)等书。

他的故事曾经由HBO改编拍摄成电视系列剧《太平洋战争》。

里奇曾荣获美国军方颁发的紫心勋章。

他与维拉·凯勒 Vera Keller 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卫、杰夫和琼, 和六个孙子孙女 。

莱基是新泽西州拜拉姆镇的长期居民,在与阿尔茨海默病进行了长期斗争后,于2001年12月24日去世,也就是他81岁生日的六天后。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新泽西州牛顿市的圣约瑟夫陵墓。

维拉·凯勒 Vera Keller

威尔伯.康利 Wilbur“Bud”“Runner”Conley威尔伯.康利 (Wilbur“Bud”“Runner”Conley 1921年7月9日-1997年1月27日)出生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在纽约州水牛城长大,在那里他遇到了儿时的朋友Maryetta。

在加入海军陆战队之前,他在预备学校是一名短跑运动员,这为他赢得了强壮的双腿和绰号。

他在一个未知的日期加入海军陆战队,在新兵训练营,他遇到了海军陆战队的战友Leckie、Chuckler和Hoosier,他们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是他的朋友。

Runner于1944年11月回国并与Maryetta结婚。

他卖了四十年汽车,于1997年去世。

他在世时有六个孩子、十一个孙子和九个曾孙。

“笑面虎”·杰·卢根斯 PFC Lew 'Chuckler' Juergens杰·卢根斯 PFC Lew Juergens 1918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库克县。

卢根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并在日本胜利日两周后出院。

他结婚后在芝加哥做汽修工。

卢根斯与Leckie、Runner和Hoosier一直是朋友,直到他于1982年去世。

小西德尼·菲利普斯 Sidney“Sid”Phillips,Jr.小西德尼·菲利普斯(Sidney“Sid”Phillips,Jr.)是海军陆战队队员尤金·斯里奇(Eugene Sledge)儿时的朋友。

珍珠港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并被分配到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海军陆战队第1团第2营H连。

菲利普斯参加了几次重要的战役,包括贝利留战役和冲绳战役。

在海外服役后,他参加了V-12海军学院训练计划,目标是成为一名海军军官。

然而,此时,他在海军陆战队的四年入伍已经结束,他选择加入预备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利普斯撰写并出版了回忆录《你会很伤心: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军陆战队回忆太平洋战争》( You’ll Be Sor-ree: A Guadalcanal Marine Remembers The Pacific War ),在回忆录中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八卦下: 菲利普斯和澳洲女友关系很单纯,但是雪莉 Shirley的姐姐嫁给了菲利普斯的朋友 Deacon Tatum。

战争结束后,雪莉很快嫁给了一位名叫大卫·芬利的澳大利亚喷火式战斗机飞行员。

希德嫁给了他高中时的心上人玛丽,尤金·斯里奇是伴郎。

几年后,当 菲利普斯和雪莉都四十多岁时,大卫和雪莉·芬利去了美国看望 菲利普斯和玛丽·菲利普斯。

在那次访问中,芬利的儿子见到了菲利普斯的女儿,他们成了好朋友。

儿子和女儿当时都还只是孩子,但几年后,在他们长大后,芬利的儿子和菲利普斯的女儿重新联系了起来。

他们一拍即合,最终坠入爱河并结婚。

如今,他们有三个孩子,住在佛罗里达州,雪莉的儿子也是一名医生。

"大锤" 尤金·庞杜兰特·史赖吉 Eugene Bondurant Sledge 尤金·庞杜兰特·史赖吉(Eugene Bondurant Sledge,1923年11月4日—2001年3月3日)是一名美国的名教授与作家,出生于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描述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的回忆录《老兵长存》,被拍摄成著名迷你电视剧《太平洋战争》。

尤金·史赖吉的亲戚及长辈几乎都有参加南北战争时期支持使用黑奴的美利坚邦联。

他的父亲是名医生,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军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金本已就读于马里昂军事学院,但害怕赶不上参战,而退学加入海军陆战队。

因为心脏有杂音,他从军的计划还一度受阻,直到1942年末才顺利地加入海军陆战队。

战后他获得生物学博士,终其一生都在大学授课。

1989年,他被马里昂军事学院授予荣誉上校军衔和学位[1]。

2001年去世。

梅瑞尔·“斯那夫”·谢尔顿 Merriell ‘Snafu’ Shelton梅瑞尔·谢尔顿 Merriell Allesandro Shelton(1922年1月21日至1993年5月3日)1922年1月21日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

谢尔顿是法国人后裔,被描述为说话带有“浓重的口音”。

他年轻时曾在平民保护团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服役。

军旅生涯:谢尔顿于1942年加入海军陆战队,并在圣地亚哥完成了新兵训练营。

他被分配到陆战1师5团3营K连 (K/3/5) ,担任迫击炮手。

他与罗穆斯·伯金一起参加了格洛斯特角战役。

在《1944年佩利留的海军陆战队——太平洋战争中最血腥的一战》一书中,作者比尔·斯隆将谢尔顿描述为“扑克高手,但除此之外,他善于陷入包括困惑、迷失、困境和普遍的混乱。

他会在最轻微的机会就任何事情进行争论,当他情绪激动或醉酒时,所有这些倾向都变得更加明显。

谢尔顿在这种时候无法说一口可以理解的英语,这也加剧了这种倾向”。

他在帕武武遇到了接替他的尤金·斯里奇;在贝利留战役中,两人在安德鲁·霍尔丹的指挥下作战。

Sledge的书详细描述了他与Shelton在Peleliu和冲绳岛的经历和友谊;谢尔顿给Sledge起了个绰号“大锤”。

1946年,他以下士军衔从海军陆战队退伍。

战后:他回到路易斯安那州,在空调修理工和木材行业工作。

他与格拉迪斯·鲍曼·谢尔顿结婚,直到去世,他们有两个儿子,艾伦和弗洛伊德;后者于1990年先于父亲去世。

他和Sledge有三十五年没有说话了,直到他读了Sledge的书,两人才重聚。

93年5月3日在路易斯安那州杰克逊去世。

Sledge是他的抬棺人之一。

他和妻子一起被安葬在路易斯安那州西费利西亚纳教区的鲍曼·德顿公墓。

爱德华·A·“乡巴佬”·琼斯 Edward A. "Hillbilly" Jones爱德华·A·“乡巴佬”·琼斯 (Edward A. "Hillbilly" Jones 1917年4月1日-1944年10月10日)生于美国马里兰州怀特福德,在帕劳集团贝利留岛与日本敌军作战期间,担任隶属于陆战队1师5团3营的 中尉排长,是安德鲁·“阿克·阿克”·霍尔丹上尉的助手。

他的绰号来源于他浓重的南方口音。

他被安葬在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县的板岩岭公墓。

“高射炮”·安德鲁·霍尔丹 Captain Andrew 'Ack Ack' Haldane “安德鲁·阿利森·霍尔丹(Andrew Allison Haldane,1917年8月22日-1944年10月12日)霍尔丹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马萨诸塞州的梅休恩。

他有苏格兰血统,1935年毕业于西尔斯高中,就读于丹弗斯的圣约翰预科学校,然后就读于缅因州布里奇顿的布里奇顿学院。

霍尔丹随后就读于缅因州不伦瑞克的鲍登学院。

他是足球队队长,曾担任学生会主席,1940年被选为最受欢迎的大四学生。

他还在新罕布什尔州和佛蒙特州的一个夏季联赛中担任业余棒球捕手。

霍尔丹于1941年6月从鲍登大学毕业,并于10月被任命为该校的助理足球教练。

在加入海军陆战队之前,他曾计划执教一个赛季,但在执教仅两周后就被征召入伍。

霍尔丹毕业于匡提科的预备役军官训练学校,1942年1月31日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少尉。

他曾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陆战1师服役,并担任格洛斯特角K连的指挥官,在那里他因在沃尔特山脊的一场战斗中领导肉搏战而获得银星勋章。

霍尔丹带领K连完成了争夺贝利留的大部分战斗。

1944年10月12日,在帕劳群岛Peleliu战役中,他在评估140号山地区时被日本帝国陆军的狙击手击毙,当时距离海军陆战队下线还有三天。

霍尔丹曾两次被授予银星勋章,第一次是在1944年1月,在新不列颠格洛斯特角与日本敌军作战时表现出的非凡英勇无畏。

第二次是1944年10月。

1948年5月,由鲍登学院赞助的一支海上侦察队(“船”)以霍尔丹的名字命名。

每年,都会向鲍登学院的毕业生颁发霍尔丹杯,表彰他们在领导力和品格方面表现出的卓越品质。

埃爾莫·M·哈尼 Elmo M. Haney圣埃尔莫·默里·哈尼 St. Elmo Murray Haney (1898年4月-1979年1月31日)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射击军士长。

作为海军陆战队许多早期战役的老兵,他被认为是“老品种”海军陆战队的缩影,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役艰苦战斗中的灵感来源。

作家兼海军陆战队战友尤金·斯里奇(Eugene Sledge)将哈尼描述为“不是女人生的男人,而是上帝把他送到了海军陆战队。

”哈尼出生在阿肯色州的奇卡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前后,哈尼就读于阿肯色州立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师范学院,他在那里的棒球队打球。

后来,他毕业于密苏里州的Chillicothe商学院。

一战:哈尼于1918年7月17日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帕里斯岛和弗吉尼亚州的匡提科接受训练。

1918年10月,他被分配到位于匡提科的第二独立机枪营。

尽管包括尤金·斯里奇在内的多个消息来源声称哈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目睹了战斗,但战争在哈尼被派往欧洲之前就结束了。

1919年5月16日,他被调到波士顿海军陆战队军营并退伍。

两战期间:在阿肯色州任教四年后,哈尼于1927年10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重新加入海军陆战队。

到1930年,他驻扎在上海,在海军陆战队第四团棒球队的外场打球。

1933年,他从圣地亚哥海军陆战队基地调到马雷岛海军陆战队军营,也在那里的棒球队打球。

哈尼也在尼加拉瓜、冰岛和亚马逊地区服役。

二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哈尼与5团3营K连一起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格洛斯特角、塔拉萨和佩莱柳的战斗,他是该团战斗年龄最大的人之一。

哈尼拥有中士排长的军衔,被分配到连部,在连队担任巡回高级战斗领导人。

尤金·斯里奇(Eugene Sledge)注意到哈尼的许多古怪的“老品种”行为,包括用硬刷子擦洗生殖器,强行脱下和清洗步枪,自言自语,以及“痴迷于用刺刀刺死敌人”。

Sledge目睹了一名士官哈尼愤怒地向一名少尉的脸上扔珊瑚砾石,并愤怒地斥责他在射击演习中没有将手枪指向地面。

在战斗中,Sledge将哈尼描述为“随时随地,纠正错误并提供帮助”。

科利尔杂志上一篇记录海军陆战队在格洛斯特角行动的文章称哈尼是“一个坚韧的小个子,一个坚持纪律的人,像一根棍子一样僵硬,一个对书了如指掌的人。

”在贝利留Peleliu战役中,Haney召集了陷入困境的海军陆战队,让他们继续前进。

战斗结束时,Sledge问Haney他对这场战斗有什么看法,他们共用一支香烟,从船的栏杆上看着 贝利留:哈尼的回答出人意料,“天哪,太可怕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我准备回美国了。

我受够了。

”1944年11月29日,哈尼离开了贝利留,在晋升为炮长后被调到美国。

银星奖:在格洛斯特角战役中,哈尼因对抗敌人的英勇行动而获得银星勋章,他在争夺沃尔特山脊的最激烈战斗中携带弹药前往前线。

引文如下:1944年1月10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荣幸地向美国海军陆战队排军士圣·埃尔莫·M·哈尼(MCSN:131228)颁发银星勋章,以表彰他在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服役期间在新不列颠格洛斯特角与日本敌军作战时表现出的非凡英勇无畏。

当我们的部队在保卫一个重要山脊时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哈尼排中士勇敢地带领一支弹药运输队穿过黑暗的丛林灌木丛,冒着瓢泼大雨向我们的前线运送物资,在最后一次绝望的反攻前五分钟到达,当时一个排的弹药完全耗尽,整条战线都很低。

他迅速运送了急需的物资,使我们的部队成功地守住了阵地。

哈尼排长在面临严重危险时的大胆主动和无私奉献符合美国海军的最高传统。

死亡:哈尼的妻子埃塞尔于1972年7月14日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去世。

哈尼于1979年1月31日在阿肯色州费耶特维尔去世,安葬在阿肯色州罗杰斯的本顿县纪念公墓。

罗慕斯·瓦尔顿·伯金 Romus ‘R.V.’ Burgin 罗慕斯·瓦尔顿·伯金 (Romus Valton“R.V.”Burgin,1922年8月13日至2019年4月6日) 于1942年11月1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

他是被分配到陆战1师5团3营K连 (K/3/5) 担任迫击炮手。

并在格洛斯特角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然后与他的朋友尤金·斯里奇和梅里尔·斯纳夫·谢尔顿一起,参加了 贝利留和冲绳的战斗。

伯金到达冲绳后被提升为中士。

1945年5月2日,他因在冲绳战役中的行动而被授予铜星勋章,当时他摧毁了一个日本机枪阵地。

他还准备被安德鲁·“阿克·阿克”·霍尔丹上尉授予银星勋章,因为他在贝利留上干掉了一个碉堡,但霍尔丹还没来得及提交申请就被狙击手开枪打死了。

1946年,他开始在美国邮政局工作,直到1977年退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墨尔本休假时,伯金遇到了一位名叫弗洛伦斯·里塞利的澳大利亚妇女。

1947年1月29日,他们在达拉斯结婚。

这对夫妇育有四个女儿。

伯金没有谈论这场战争,甚至没有对他的家人说,直到他遇到了其他退伍军人,并决定写他的书。

2010年,Burgin与William Marvel出版了《被诅咒的岛屿:太平洋战争中的海军陆战队》( Islands of the Damned: A Marine at War in the Pacific with William Marvel)。

在书中,他生动而未经过滤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地区的恐怖,描述了这场战斗对他和他的海军陆战队战友造成的身心伤害。

伯金随后成为退伍军人活动的常客,也是2015年达拉斯退伍军人节游行的七名主角之一。

伯金于2019年4月6日在德克萨斯州兰开斯特去世,享年96岁,安葬在罗林斯公墓,与妻子安葬在一起。

威廉·詹姆斯·“比尔”·莱登 William James“Bill”Leyden威廉·詹姆斯·“比尔”·莱登(William James“Bill”Leyden,1925年5月27日-2008年10月4日)出生于纽约长岛。

他曾一度加入海军陆战队,后一次在陆战1师5团3营K连(K/3/5)与尤金·斯里奇和罗伯特·奥斯沃特相遇。

战后,莱登从事汽车销售,并成为了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尽管他失去了右手小指。

在2008年去世之前,他一直与包括Sledge在内的其他退伍军人保持通信。

约翰·“马尼拉”·巴斯隆 John 'Manila' Basilone约翰·巴西隆(John Basilone,1916年11月4日—1945年2月19日)是一名意大利裔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因为在瓜达康纳尔岛战役立下战功而获颁美国最高军事荣衔——荣誉勋章。

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入伍海军陆战队者中,唯一一位同时持有荣誉勋章与海军十字勋章的陆战队员。

巴西隆在1940年加入海军陆战队之前,曾以美国陆军士兵的身份派驻菲律宾3年,并因此得到了“马尼拉约翰”(Manila John)的绰号。

成为通过受训的陆战队员后,他前往古巴关塔那摩湾及所罗门群岛等地服役。

到瓜岛作战的时候,巴西隆率领的15人机枪队被打到只剩自己和2名战友,而他仍在这样的困境下成功拖住了为数3千人的日本军部队。

1945年时的巴西隆又参加了对硫磺岛的进攻,但在登陆第一天就战死沙场,并因此得到了海军十字勋章。

战后,数座军事设施、道路和美国海军一艘战舰均以他命名,以兹纪念。

早年:巴西隆于1916年11月4日诞生于纽约州水牛城的家中,在10个小孩间排行第六。

父亲萨瓦托雷·巴西隆(Salvatore Basilone)于1903年时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移民美国,定居于新泽西州的拉瑞腾。

母亲朵拉·本西文加(Dora Bencivenga)则是1889年出生、在同州的曼维尔长大,但她父母也都是那不勒斯人。

巴西隆的父母在一场教会活动中认识,并于3年后结婚。

之后,水牛城出生的巴西隆在拉瑞腾度过童年,并就读当地的圣伯纳教区学校(St. Bernard Parochial School),当他在15岁从初中毕业后,还没上高中就断了学业。

从军:巴西隆在军旅生涯展开之前,曾在地方的一家乡间俱乐部当球童。

之后他加入美国陆军,赴菲律宾完成3年海外役期,并在部队中成为拳击比赛冠军。

他在一开始入伍时是分派到杰伊堡的第16步兵团,但后来改调至第31步兵团。

从陆军退役后的巴西隆到马里兰州的雷斯特斯镇开货车谋生。

当了几个月的货运司机后,巴西隆想回到自己在陆军服役时待过的马尼拉,并且认为加入海军陆战队的话,能比陆军更快调到那里,于是他在1940年7月,到巴尔的摩向陆战队报到,在帕里斯岛基地完成了新兵训练后,又至匡提科基地和新河航空基地参加进阶训练。

接着,军方将巴西隆送到关塔那摩湾去等待后续派遣,然后他便归入第1陆战师第7团第1营的D连,准备前往所罗门群岛中的瓜达康纳尔作战。

瓜达康纳尔岛:西隆的部队到瓜岛后,在亨德森机场战役中遭到了日本陆军第2师团(仙台师团)之下一个大约3千人的联队袭击。

1942年10月24日,日军展开正面攻势,利用手榴弹、迫击炮和机枪对抗美军的勃朗宁M1917重机枪。

当时巴西隆在伦加地区(Lunga Area)率领2支机枪小队与 日军互斗了两天,之后只剩他和2名同袍仍在坚持战斗。

巴西隆挪了一挺机枪到开火位置上,以持续射击抵抗来袭日兵,之后又动手修好另一挺机枪并亲自操作,坚守阵线直至援军抵达,不过弹药也随着战斗的进行而逐渐耗尽。

虽然日军从后方切断了3人的补给线,巴西隆仍决定豁出去,一路打过敌军出没区域,以帮机枪手补充迫切需要的子弹。

最后一批子弹在翌日黎明不久前就已用光,此时的巴西隆仅用一支点45手枪驱逐任何靠近的日本兵。

到了这场激战的最后,与他们对线互战的日军差不多都被击溃了,而巴西隆也因为抗敌有功,而获得荣誉勋章的嘉奖。

回国筹款与婚姻:挂上了荣誉勋章的巴西隆,在瓜岛战役的洗礼之后得以返美、参加为国募集战时公债的活动。

他的回国被大肆宣传,乡亲们也替他在老家办了盛大的凯旋游行。

这场在1943年9月19日(星期日)举办的庆祝会吸引了数千人共襄盛举,当中包括了政界人士、名流和媒体记者,《生活杂志》和福斯有声电影新闻也将这场活动制作为全国性报导。

在家乡参加游行后的巴西隆开始在全美四处奔走、替战事募款,并因此成了声名大噪的战争英雄。

虽然巴西隆很开心能受到大众景仰,却觉得比起待在后方,自己更适合驰聘沙场,因此向上级申请重返前线。

海军陆战队高层驳回所求,表示“国内战线”比太平洋战线更需要巴西隆的帮忙,给了他一笔佣金,而他予以婉拒。

巴西隆的长官之后还提供了一个新兵指导教官的职位,但他一样不表同意。

巴西隆接着又再度请缨报国,这次才得到部队批准,于是他在1943年12月27日前往加州的潘德顿营受训,并在那遇到了未来的妻子——陆战队女子后备役中士雷娜·瑞吉(Lena Mae Riggi)。

巴西隆与瑞吉于1944年7月10日在加州欧申赛德的圣玛丽海之星教堂(St. Mary's Star of the Sea Church)成婚、又至卡尔巴斯德酒店(Carlsbad Hotel)举办婚宴。

巴西隆与新婚妻子至岳父母开在波特兰郊外的洋葱农场度蜜月之后,向部队申请前往太平洋战区参战。

硫磺岛:当巴西隆获准前往舰队报到之后,他加入陆战5师27团1营C连。

1945年2月19日,他作为一名机枪小队长,从硫磺岛的红2滩(Red Beach II)登陆对抗日军。

在此过程中,日军从严密的要塞里动用集中火力扫射侵入的美军。

巴西隆眼见海军陆战队员们被压制在滩头、寸步难行,就独自穿越日军阵地的侧翼,单枪匹马地用手榴弹、炸弹爆破日本防御工事、还消灭堡内的守备士兵。

接着,他一路打到硫磺岛中央的1号飞行场(日军称作千鸟飞行场),冒着猛烈炮火、指引一辆困在日军地雷区中的美军战车脱困。

就在巴西隆走到飞行场边缘的时候,被日军迫击炮弹的碎片击中,立刻阵亡,然而他所作的这一切却帮助美国海军陆战队击破日本防线,并在攻岛初期的关键阶段中,得以离开滩头、挺进内陆。

因此,巴西隆在硫磺岛一战中的表现,使军方追授他海军十字勋章,即美军陆战队员能获得的第二高荣誉。

巴西隆的遗体在硫磺岛战后运至阿灵顿国家公墓下葬,他的墓位于12区的384号坟,网格座标为Y/Z 23.5.。

巴西隆的遗孀雷娜在往后余生中一直维持夫姓,1999年6月11日时以86岁高龄逝世,安葬于河滨国家公墓(Riverside National Cemetery)。

雷娜戴着婚戒一起入土,碑上刻的墓志铭写着“她从未再婚”(she never remarried)。

雷娜·梅·瑞吉 Lena Mae Riggi

刘易斯·伯韦尔·普勒 Lewis Burwell “Chesty” Puller 刘易斯·伯韦尔·“挺胸王”·普勒(Lewis Burwell "Chesty" Puller,1898年6月26日-1971年10月11日),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中将。

他在海军陆战队的时候是所有陆战队将领中获授勋章数量最多者,也是唯一被授予五次海军十字勋章者。

在他的军人生涯中,他曾在海地和尼加拉瓜以游击部队进行战斗,并参加了二战太平洋地区和朝鲜战争中的血腥战役。

1955年从海军陆战队退役,在弗吉尼亚州度过余生。

生平:1941年8月28日普勒被返回美国,短暂的离开后,他被任命第1海军陆战队师第7团第1营(1st Battalion 7th Marines)营长,驻扎在新河,北卡罗来纳州。

1942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战争保卫萨摩亚,9月4日离开萨摩亚。

9月18日回到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海军第1陆战师里。

韩德生机场战役:到达瓜达尔卡纳尔岛后不久,普勒领他的营在马坦尼考进行激烈的战斗,部队全赖普勒的快速反应得旧。

在作战上,美军被日军包围。

普勒跑到岸边向美国海军蒙森号驱逐舰求救,然后驱逐舰在登陆艇救出他的海军陆战队,并进行火力支援。

他因战功获授铜星勋章和V字的战斗标志。

到瓜达尔卡纳尔岛后,普勒在日后称为“韩德生基地战役”中得到他的第三枚海军十字勋章。

普勒指挥海军陆战队第7团第1营,1到2个美军步兵部队在机场防御日军,美国陆军第164步兵团(164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第3营和海军陆战队共同战斗。

1942年10月24日晚–25日在机场交火,持续三个小时,海军陆战队第7团第1营和陆军第164步兵团第3营共70人伤亡;而日军有将近1400人丧生,最后美军拿下这个机场结束这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海军陆战队中士约翰·巴西隆获得荣誉勋章。

格洛斯特角战役:亨德森争夺战役结束,普勒上任海军陆战队第7团(7th Marine Regiment (United States))团长,1943年12月26日和1944年1月19日,在格洛斯特角战役担任7团3营(3rd Battalion 7th Marines)营长,后来和第5团第3营(5th Battalion 3rd Marines)在重机枪和迫击炮下,他巧妙整合、引领部队成功攻击戒备森严的日本防御阵地。

他晋升为上校,获颁第四个海军十字勋章。

贝里琉战役:1月底,普勒出任第1陆战团团长,1944年2月1日生效。

1944年9月和10月,普勒上校指挥第1名海军陆战队团在帕劳群岛进行持久战,是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行动之一,他在此役获得第1个军团勋章。

1944年的夏天,普勒的弟弟——美国第4海军陆战团(4th Marine Regiment (United States))副团长萨谬尔·D·普勒,在关岛遭到狙击手击毙。

普勒回到美国,在1944年11月,赴勒琼营(Marine Corps Base Camp Lejeune)担任步兵训练团执行官,两周后,任命为指挥官。

战争结束后,他成了新奥尔良的第八储备区主任,后来在珍珠港指挥海军陆战队兵营。

 2 ) 战争

《太平洋战争》开篇,那位医生父亲阻止儿子进入战争,理由不是害怕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当然不是完全不顾虑。

他担心当战争结束时,不希望看到心爱的儿子,因为战争的创伤和记忆,而成为一个没有信仰、失去对人的信任的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

这才是战争最令人恶心的地方。

一年五年八年十年,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

现在你二十岁,十年之后,三十岁,还有四五十年的日子要走下去,而四五十年中的每一天你也都在经受着战争带来的后遗症。

你杀了人,双手沾满鲜血,你的战友死在你的怀里,你违背了要爱每一个人的训诫,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你不再相信正义,甚至不再相信自己。

你身心俱受煎熬。

当战争的号角吹起,你因为心中的正义驱使,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

然后有一天,你厌倦了,会装病逃避你曾经选择的正义。

然后你会觉得生不如死,希望自己被日本鬼子打死,那只会有几秒钟的痛苦。

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

只有邪恶与更邪恶。

 3 ) 【The Pacific EP8补充知识】英雄之妻

原帖地址: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3246705在第8集里,我们看到了英雄巴斯龙人生中的最高峰,与女兵美丽的邂逅,一见钟情,携手步入教堂,床上的缠绵......然后就是战场上的杯具,当然这也是所有军人及他们的家属必然要面对,只是那一刻到来的时候谁都无法面对,更何况是新婚燕尔!

第8集结尾处,巴斯龙妻子穿着军装坐在海边的石头上眺望大海,从她的神态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她是已经知道了丈夫的结局1.jpg (82.58 KB)2010-5-4 08:11 PM很多人看到这一幕之后不禁对这位刚结婚就守寡的女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她到底是谁呢?

以后她的生活或许是什么样子啊?

很可惜,巴斯龙是个大名人,相比之下他的太太实在是太不知名了,不过这也是这位女士行事低调,国外好心的网友经过不懈的查找,终于找到了一些关于这位女士的生平资料。

她叫Lena Mae Riggi,1913年出生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二战爆发前就读商科学校,后来加入陆战队,成为南加州佩德莱顿军营里的一名中士厨娘。

她与巴斯龙邂逅,倾心,经过几次约会之后二人于1944年7月10日结婚。

2.jpg (37.96 KB)2010-5-4 08:11 PM3.jpg (120.12 KB)2010-5-4 08:11 PM此时正是人生得意的时候,对于将来的事情也不会去多想什么了,尽欢吧美好的事物毕竟短暂,让人无可奈何。

1944年8月11日,动身的命令传达到了佩德莱顿。

蜜月期结束了,巴斯龙返回军营进行最后的准备,随后便与大部队一起登上了开往硫磺岛前线的船。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血战,一如影片表现的那样,巴斯龙永远地倒在了硫磺岛上。

按照当时的战斗记录,巴斯龙是被日军的迫击炮弹片击中前胸,他并没有立刻死去,挣扎了大约30分钟之后才断气。

当莱娜得知巴斯龙阵亡的消息,已经是3月7日了。

这一天恰好是她32岁的生日,可想而知当时的景况如何了。

像千千万万个阵亡军人家属一样,莱娜之后的生活便无人知道太多了,战后她去拜访了巴斯龙的家人一次,毕竟双方从未谋面,但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次极其糟糕的会面,此后莱娜和婆家不再来往。

目前唯一一张流传出来的照片是1945年12月她与巴斯龙的家人在德克萨斯州出席了美国海军一艘以其亡夫名字命名的驱逐舰的下水仪式,应该是这一次的时候了。

4.jpg (146.15 KB)2010-5-4 08:11 PM按理说,既然是一家人就该互相有些照应。

但可惜的是,这位媳妇和婆家的关系是相当糟糕。

据莱娜的侄女维拉科拉回忆,唯一的一次东海岸拜会,巴斯龙家人让莱娜觉得恐惧,“Raritan(巴斯龙的家乡)的人都是一群疯子!

”这主要是巴斯龙的姐姐作风独断,把持一切,又总想借死去的弟弟出风头,她周围的人也是如此。

莱娜没有想到巴斯龙的家人都是如此自私自利!

伤心透了的莱娜回到了西海岸,在Lakewood买了房,开始自己的生活。

她没有再结婚,侄女曾经问过莱娜为什么不再结婚,她回答道:“最美好的一生拥有一次就够了,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求其次了!

”与婆家势如水火的关系,使得这位遗孀竟然没有出现在1948年其夫遗骨下葬阿灵顿公墓的仪式上。

“我不清楚她是否被邀请了。

她的婆婆曾经想让她搬回到Raritan来住,但她不会听的,那不是她的风格”维拉科拉说,“她离开了陆战队,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不喜欢被人摆布,巴斯龙家族的人让她伤心透了。

”莱娜退役前已经是军士长军衔,退役之后供职于一家大型电器公司,据说里面还有她的股份。

她有一手很好的厨艺,经常热心于社区公益活动,也很热心于宣传国防知识。

人们经常在长滩老兵看护中心,美国老兵辅助联谊会看到她的身影,她也是陆战队女兵联谊会的负责人之一。

1999年6月11日,莱娜与世长辞,终年86岁。

“哎,她看起来总是那么年轻,精神,好像50多岁的人”巴斯龙的伴郎,MC老兵Clitton Walters这样评价她。

莱娜生前从不跟身边的人提起她曾经是一个荣誉勋章获得者的妻子,直到她去世之后,当地出了一份报纸报道此事,人们才知道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竟然有这样的过去。

当地政*府安排了隆重的葬礼仪式,长滩当地有5443名陆战队员参与全程事务,并且鸣放21响礼炮。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陆战队员都不知道这位巴斯龙夫人是怎么一回事,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荣誉勋章获得者巴斯龙。

“新生代的锅盖头们都不知道巴斯龙是谁了”Frank Turiance,出席葬礼的一个MC韩战老兵,怏怏说道。

巴斯龙夫人下葬于居住地附近的RiverSide的一个属于老兵事务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墓地。

联邦政*府在她生前曾经询问过是否与其夫一起合葬于阿灵顿墓地,但是巴斯龙夫人拒绝了,理由是“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只有她的好友和亲属知道。

侄女维拉科拉说:“姑姑告诉我她不想给他们有任何关系。

这个他们不是指政*府而是指婆家的人,因为他们对待她的态度很不好。

所有巴斯龙的至亲都收到了政*府发的一万元抚恤金,但是她没有要这笔钱,而是让婆家的人拿走了。

 4 ) 随便说点snafu。

刚出场,估计大伙都和我一样觉得这家伙就是一个纯正的老兵油子,最明显的就是欺负新兵——往斯莱基床上扔烂鞋子。

还有之后的带3个新兵去刷油桶,自己坐在一边看笑话,当一个人问:你怎么不来帮个忙,他说:我TM才不干这事。

到这里,我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兵痞,和连长相比是一个天一个地。

后来态度变了。

作战休息时,斯莱基打不开罐头,snafu看了一眼,就把自己的罐头和他换了一下,虽然之后斯莱基看到snafu挖鬼子金牙感觉自己手上的罐头很恶心(我也觉得很恶心,谁知道之前有没有挖过鬼子牙,有没有擦过)。

抢滩登陆之前,斯莱基上了登陆车很紧张,snafu把烟递过去,得到了“我不抽烟”的答复,反而笑了一下,反问道:是吗?

因为他知道新兵刚开始都这样,变成老兵后几乎都会抽烟。

后来斯莱基叼着烟斗,还是抽烟了。

登陆以后,snafu被弹片震到了,斯莱基表现的一点也不像新兵,一直把晕晕乎乎的snafu带到安全地带,估计snafu从这以后对斯莱基态度变了很多,虽然态度还是吊儿郎当的。

再到后来,连长阵亡了,snafu虽然没有和连里其他人那样悲伤的很明显,但是也能看出来他很失落,因为一向吊儿郎当的他在连长面前是最正派的。

斯莱基觉得内心很纠结,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发泄,所以他准备去挖鬼子的牙,snafu阻止了,说:鬼子口腔里面有细菌。

斯莱基感到很不解,但后来还是挖下了鬼子的肩章。

实际上snafu是不想看到斯莱基变成一个杀人机器,靠虐待尸体来解闷,毕竟那时候他才20岁。

连里来了新兵,snafu和菜鸟说:雨衣上面有化学物质,菜鸟一脸惊恐:那怎么办?

snafu一脸坏笑:我和你换。

于是,菜鸟换了一个筛子雨衣,当时我笑了:果然是老兵本性不改,到后面才知道,原来他把雨衣盖在弹药上面了,为了防止雨水潮湿炮弹,但是SB菜鸟二话不说把筛子雨衣换了回来,导致迫击炮哑火,也间接导致了一个弟兄在拿弹药的时候阵亡。

我们可以看到snafu非常怒火,新兵不听话就算了,还因为自作主张害死一个弟兄!

最后一战,斯莱基一炮端掉了一个草屋,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是平民,幸好婴儿安然无恙,俩人呆住了。

snafu最先说:这里经常遭受炮击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是战场,无论你是谁都有被炸死的可能性,间接地安慰斯莱基。

最后一集刚开始,战争结束了,大家都在庆祝,snafu最先说:接下来我们该干什么?

其实是一种悲伤,这些本来善良的人们已经成为了杀人机器,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们茫然了:没有技术,没有手艺,该怎么融入社会,就像那个女的问斯莱基:难道你就没有从战争中学到点什么?

斯莱基说:战争只教会我如何杀日本鬼子,我很擅长做那个。

本片最温馨的镜头之一:大家退伍坐火车回家,snafu到站的时候是晚上,斯莱基睡着了,snafu要下车的时候看了斯莱基一眼,想喊又没有喊,默默地背着包下车,停了一下,最终没有回头,一个人下了车。

Snafu全篇发自内心笑的那一集:斯莱基告诉老兵自己养了条狗,老兵离开之前回头“汪”了一声,snafu憋不住了,一边笑一边说:这TM算什么,汪?

大家都笑了。

 5 ) 如果你认真看完10集,还认为不如兄弟连吗

绝对的经典。

闲的无聊,把老片兄弟连翻出来又看了一遍,感觉不过瘾,又把当初看过一遍感觉很一般的太平洋战争接着看了一遍,看完前面8集依然是当初很普通的感觉,但看完第9集和第10集,彻底被感动。

也许这次时间充足,可以慢慢认真欣赏,但看完1-8集,依然是当初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感觉,和兄弟连相比,甚至觉得本片是HBO的败笔,充数之作。

看到第9集,尤金从单纯到愤怒到残忍到醒悟到挣扎,这才看明白。

当尤金走进被自己亲手炮击的茅屋,看着满屋惨死的妇女,吃奶的婴儿和快要断气的老人,以及刚刚冷酷射杀自杀冲锋的日军,对于一个善良的普通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老人的眼泪和要求枪杀自己的举动,对尤金更是一种折磨了。

唯有抱着老人,让她尽可能平静的死去,稍缓内心的煎熬。

接下来,叱责射杀投降日军的战友,却被用自己之前的语言反唇相讥,又是一记重重的耳光。

幸好,战争及时结束,否则,尤金一定也会发疯。

回国后,负责登记的小妹不依不饶非得问尤金你会什么,他们教会了你什么,尤金只能狠下心说我只会杀人,这点我很擅长。

伤疤又一次被揭开。

以后的日子,正如赛德所说:“你必须每天早上强撑着起床,把这一天过下去,连续这样足够长时间,你会忘记一些事,暂时的忘记。

”第10集,虽然剧情平平淡淡,每一秒的画面都感人至深。

另外,片中配角堪称变态的神经应该是心地最好的人,安慰过造成战友被杀强换过雨衣的新兵,安慰过错杀平民的尤金,安慰过被女友放鸽子的伯金。

莱基和巴斯隆两条线,倒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除了莱基约会那段。

希望几年以后再观看有更多感悟。

第10集虽然剧情平平淡淡,但每一秒的画面都感人至深,和《护送钱斯》的风格很像。

看本片,都会情不自禁与兄弟连对比,兄弟连对袍泽兄弟情义表现得是淋漓尽致,而本片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刻画的是深入骨髓,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对中心主题的体现深度,本片更胜一筹。

看兄弟连,眼眶会热,看本片,要用到纸巾。

 6 ) 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进程(1941-1945),省的看不懂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的种子早在1898年就种下了。

取得日清战争(中方称中日甲午战争)胜利的日本在索要中国辽东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向周边扩张,继而影响到在太平洋地区已占有一席之地的俄、美、英、法、德等方的利益,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力唆使日本对俄开战,并最终击败俄国取得在中国东北的利益。

而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脚步却受到美国的限制,美国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并吞并夏威夷王国,大大刺激了当时已经向夏威夷进行大量移民,并朝思暮想吞并夏威夷的日本。

在此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就将美国作为假想敌。

一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一线,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已然相邻。

在对华态度上,日本一直梦想独占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利益均沾。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

与此同时,为了独霸东亚、争霸世界,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南北并进的国策方针。

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 。

在远东,英 、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

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

同年,近卫内阁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以及东亚全区,进而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日本殖民大帝国 。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严重刺激了当时已确定扶英抗德的美国。

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陆续占领整个印度支那,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进跳板,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并以限制废钢铁和石油出口对日本进行要挟,迫使日本就范。

1941年10月18日 ,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

12月1日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 、荷开战 。

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枣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

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动飞机约360架、军舰55艘,由南云忠一率领,连续两次猛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和机场,击沉、击伤军舰19艘 ,其中有战列舰8艘 ,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美军猝不及防,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

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陆。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

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

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

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日军还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到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相继进攻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日本海军  掩护陆军行动,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海军与美军相遇,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发生的海战,海战中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另有两艘航空母舰受到重创,而美国损失列克星顿号航母,约克城号受伤。

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向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被遏制。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哈尔西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经。

日本认为这些飞机来自中途岛,因而匆忙间发起中途岛战役。

而美国在此之间就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的下一步目标有了明确认识。

在中途岛海战(6月5日—6日)中,日军兵力分散,对美军估计不足,且指挥混乱,被美军突袭成功,五分钟之内损失三艘精锐的航空母舰,元气大伤,虽然剩下的“飞龙”号航母成功重创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也被尾随而来的航母舰载机击沉。

此役中,日军第一机动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有1艘重巡洋舰沉没,可谓元气大伤,同时还损失各种飞机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经验的航空人员阵亡。

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日本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

  战略相持(1942—1943)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

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获得国会勋章。

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

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

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

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

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

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军残部被迫于1943年2月从该岛撤走。

瓜岛战役之后,战况较为沉寂,美军在太平洋只展开了有限的进攻(如1943年5月夺回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日军虽进行反扑,但徒劳无功。

由于密码被破译,1943年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维尔岛前线视察途中被美机伏击毙命。

  战略反攻(1943—1945)    1943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攻取马绍尔群岛的指令。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北部,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虽然损失较大,但美军逐步取得了两栖登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后来举行的各次战役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下一步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完美默契,堪称经典。

同时美军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

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

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

6月15日,根据预定计划,美军在塞班岛组织两栖登陆作战。

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为首的舰队应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西部海域遭遇,爆发了激烈海战(日方将此役称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称为“菲律宾海海战”)。

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

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

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

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历时三个月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

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东条内阁于战役进行中的下台。

  6月16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毁。

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

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

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

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

由于后勤不济,日军进攻彻底失败,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另有20000余人受伤,日军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

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  斗力了。

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战略反攻。

  1944年7月,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位指挥官分别提出了各自计划,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而尼米兹提出先攻取台湾,并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

从军事角度看,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

但麦克阿瑟则提出政治上的理由,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

并说服总统罗斯福实施菲律宾战役。

美军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

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日本方面则以“捷一号”作战计划应对,在菲律宾组建陆军第14方面军,由绰号“马来之虎”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九个步兵师团、一个装甲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5万人;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编为四个舰队全部投入作战;在菲律宾的航空兵有海军航空兵的第1航空舰队和陆军第4航空军。

其中第1航空舰队在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殆尽,正由寺冈谨平中将任司令组织重建,驻菲律宾地区约250架飞机;第4航空军司令为富永恭次中将,从6月起陆续由中国东北地区调往菲律宾,截止10月初抵达菲律宾约300架,合计作战飞机约550架。

日军考虑到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大本营决定一旦战役开始,即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抽调飞机支援。

  1944年9月,战役打响。

美军首先攻取佩勒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

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岸基飞机和海军舰载机,对日本在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

特别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

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

而美军仅有102架飞机被击毁或击落。

  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联合舰队判明美军企图,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立即下令实施“捷一号”计划,日本海军的第1、第2和机动舰队全部出动,对莱特湾美军登陆滩头实施向心合击,由此从10月23日至10月26日爆发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

  这场大海战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

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

  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

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 88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

  经此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就失去了战场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西北面的仁牙因湾登陆,日军在抗击登陆时首次使用了神风特攻队对美登陆舰队实施自杀式攻击。

美军于3月4日占领马尼拉,在而后的作战中,日本陆军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被歼灭,日军伤亡和被俘达45万人。

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损失军舰68艘,其中航母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损失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飞机7000余架,其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700架。

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航母1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2艘和扫雷舰1艘;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余架。

另有数十艘舰船被击伤。

  同年3~6月,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硫磺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

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

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本土决战”。

美国也计划组织在日本九州岛南部和关东平原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是“奥林匹克”和“冠冕”。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拒绝接受。

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造成约20万人的重大伤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157万大军、3400多架飞机、55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

9日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击。

同时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

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开始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反攻。

  8月10日,日本政府经过漫长讨论和天皇裕仁圣断,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通知盟国方面。

  8月15日中午11时,天皇玉音播放,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降仪式,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方面,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一起签字的还有美、中、英、苏等11国代表。

  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7 ) 他所渴求的终点

·写于5月10日,第八集观后 ·这不是影评,这只是对人物的过度诠释 ·极度主观,不认同请点叉,LZ不接受任何较真行为---以下正文--- 太平洋Part VIII观毕,最直接的感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一集我很满意,无关剧情质量,只因为它最终证明我在此前对Basilone这个角色的预判大体应验了,于是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写点什么。

·抽离感抽离感自第一集起就在Basilone身上萦绕不去。

说来很奇怪,他有一个庞大的意大利式家庭、两个死党、情人、妻子以及那么多信任他的士兵和崇敬他的国民,在人际关系方面没有任何缺失。

但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会让我觉得,他身处友善的人群中,一些至关重要的思绪却始终是对自己保留的。

一方面或许关系密切者虽多,却没有哪个能陪他一路走到最后;另一方面大约也是因为,战争把三个主角都引入了困局,其中却唯有Basilone的困局是特例,其破除的方法无法从别处求得,身处其中的惶惑亦难得旁人的共鸣。

“怎样生存下去?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普适性的问题并非Basilone的心结所在。

既然寻求的东西与他人不同,这份沉重也就只能由他自己承担了。

·追逐者Part VIII的Basilone回复了Part II中的状态。

带着那样严肃的急切(几乎表现为一种亢奋),无止息地向前、向前,仿佛拼命追逐着什么。

“荣誉感之于Basilone是内在而非外在的东西,他并未想要超越什么,仅仅受自身职责的驱策完成了看似不可思议的一切”——这是我在之前的评论《荣誉的阴影下》中写过的话,如今想要追加一点:或许并未自我意识到,但这是一个对自身奉行着严苛准则的人,无止息地追逐的,无非是一个“理想自我”。

所以才有了这个让常人难以理解的抉择:舍弃安宁优裕的生活和新婚妻子,重返那个他明明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战场。

这并非英雄的高姿态,仅仅是他认为自己应当做到的事情。

关于Basilone即将退役的情节,我初时觉得有些多余——没必要暗示他离开军队后可能会面临的无所适从,一个本可以完美地适应平民生活的人,在这种生活已近在眼前的时候毅然投身于硝烟之中,这样看起来更崇高嘛。

后来觉得未必一定要把Basilone的心态理解为对外界社会的逃避(毕竟他在此前推销国债的过程中已经展示了良好的适应性),而是他的“理想自我”理当是属于军队的。

·此时此地在硫磺岛上一路狂奔的Basilone,意料之中地邂逅了他的“最后一颗子弹”,将他所渴求的终点和完成了的“理想自我”一并拥入怀中。

再没有比此时此地更合适的了。

冲锋中的士兵们纷乱的步伐从他倒地的身躯旁掠过,动荡的硫磺岛化作宏大而瑰丽的背景,而最后的笑容仍旧是留给自己的。

 8 ) 细节决定质量(终结篇)

The Pacific 已经接近尾声,第九集进攻冲绳岛,第十集想也知道是描写士兵回家,过上幸福生活。

所以在此对其作个小总结。

因为太平洋是大制作,所以我也用同为大制作的兄弟连来比较。

说实话,太平洋与兄弟连各有千秋,但本人还是更喜爱兄弟连。

兄弟连中的每次战斗都不相同。

举例:首先诺曼底空降场面宏大,然后温特斯赤手空拳带领小分队黑夜袭击一支德军小队,清晨袭击德军炮兵阵地,转天又攻击德军小镇展开巷战,接下来是野战防守战,又加入了美德两军坦克对战。

后面的市场花园行动虽然也是巷战,但却以美军失败告终,又有坦克在巷战中的对战。

阿登森林战中又描绘了丛林雪地战的场面,其中有两场比较大的战斗,一场是德军炮击美军,一场是美军反击进攻。

最后一场战斗是美军潜入德军阵地抓“舌头”。

可以说兄弟连的战斗场面绝对不会让观众有重复的感觉。

然而太平洋头四集的战斗全是夜战防守战,让人觉得毫无新意。

但后几集拍的却相当出色。

贝里琉登陆和硫磺岛登陆战同类战斗觉无重复的感觉,海陆空一体作战,气势磅礴。

攻打贝里琉岛机场和贝里琉群山也都很出彩。

细节,音乐,人物的刻画,背景都同样出色。

两者都不愧为五星巨作。

第五集没仔细看,所以没写好,第六集一定好好写。

这集海军陆战队要穿越机场,我们发现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和M1伽兰德数量大致相等,(看兄弟连中M1伽兰德出镜率远高于其他枪支)。

下面是我个人分析:汤姆森冲锋枪配给士官和军官使用,M1卡宾枪配给不适合装备M1伽兰德的士兵使用,例如新兵尤金是迫击炮组的,所以用卡宾枪。

还有机枪手,通信兵,全用卡宾枪。

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军衔,不归陆军管辖,导致士官和军官数量较多,你看海军,动不动就是个尉官。

综上原因可能是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出镜率偏高的原因。

这集我认为比第五集要好,一开始,士兵们轮流喝水的场景令我想起了一篇经典课文,“一个苹果”。

士兵开始冲锋,日军万炮齐发,场面宏大,终于看到了99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

美军伤亡较大,一名通信兵一边吐血一边请求支援,不禁令我动容。

最后在飞机掩护下,抑制了碉堡内的炮火,再加上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充分利用消灭了机枪手。

莱基受伤了,是被炮弹的冲击波弄伤的。

这要是国产剧,这距离连反面人物都不会让他死,更不用说正面人物了。

就算炮弹落在身旁也不会死,就算剧情需要,不幸牺牲,也会站在那里屹立不倒,安然去世。

再次告戒国产剧导演,战场上士兵中弹要倒下,站着喊话被人打,手雷不比步枪好,炮落身旁一定亡。

攻下机场后,一辆水陆两栖运兵车来了,士兵们要他们运走伤兵,那些人居然不同意,最后在威胁下就范了。

这里我要说的是,不要以为中弹后所有人都会像发哥一样身重数弹而依然身轻如燕。

步枪子弹穿进是一个小洞,穿出一个大洞。

打在肚子上不是捂住就没事了。

此时五脏六腑已经被破坏了,想象一个场景,你被步枪打中倒下,肠子露在外面,躺在泥泞的土地上,而两边依旧对打,你口吐鲜血,凉风阵阵刮在你的后脊梁上。。。。

(不说了,太残忍了) 最后提一个细节。

士兵排队前进,左手边的士兵右手拿枪,右手边的士兵左手拿枪,警戒路两边。

(服了,顶礼膜拜的服了) 最后天降大雨,士兵身帔迷彩雨衣。

我们的国产剧(我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太行山上》八路军身着单衣冒着倾盆大雨前进,许多场景为了表现我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不扰民,让部队夜里冒着倾盆大雨在老乡门前站队。

(就是兰博这样站一晚上,转天也没法打仗了)虽然老电影中也有这样的镜头,但是导演加了一个重要的道具—斗笠或雨衣,而且让战士们躲在房檐下。

现在的电视剧真是退步呀。。。

第五集是我最期待的抢滩登陆战。

说实话,太平洋战争=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使命召唤5+父辈的旗帜+拯救大兵瑞恩+风语战士+细细的红线的大合集。

特别是这一集,战争场面庞大,海陆空一体,让人过足了眼瘾。

美军的谢尔曼坦克终于出现了,一炮便打垮了日本的九五式轻战车,真带劲。

第四集时间在1943年12月,海军陆战队全部换装,迷彩代替了老式军服,春田变成了M1伽兰德和M1卡宾枪,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也换上了风冷装置,M1928汤姆森冲锋枪换为M1汤姆森冲锋枪(M1928汤姆森冲锋枪的拉机柄在机匣顶部,M1的拉机柄在机匣的右侧)日军还是拿着插刺刀的友坂步枪冲锋。

又有杀战俘情节,准确的说不能算战俘,因为那个日军本来就要用手雷自杀,只是无力磕那最后一下(双保险惹的祸)。

最后还缴获了一把南部14式手枪,无数人抢着要(又不是鲁格,至于吗,等哪天他们自杀时用一定会后悔的)。

还有一名陆战队员活活掐死了一个日本军官(因为那个日军戴着手表,普通的日军是没有手表)。

这集又是夜战防守战,没什么新鲜的了。

比较推崇此次的换装,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就应该穿不同衣服,兄弟连中士兵训练和战斗时的军装就大不相同。

记得看过早年间的《四渡赤水》,红军进贵州,黔军穿蓝色军装戴大盖帽,入四川,川军穿绿色军装戴大盖帽,中央军围堵,军官戴德式军帽,腰间挂中正剑,士兵戴德国钢盔。

用中正式,捷克轻机枪(不是拿布伦机枪改的),伯格曼冲锋枪,这还不算,最后滇军前来帮忙,身着蓝色军装,头戴英国钢盔,真是服了。

本集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主角被送到后方医院,看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感受着轻轻的海风,坐在红白相间的遮阳伞下的躺椅上,望着美丽动人的小护士,那份惬意,你怎能想到前方不远处便是战火密布,犹如地狱般的丛林,导演在此的对比实在经典。

愿世间不再有战争。

看过了第三集,没有战争镜头,所以没有武器可说,就说说服饰吧。

美国不同军种,不同的军,师,甚至一些特殊的团营都有属于自己的臂章。

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休整,自然要有宪兵相随,黑底白字上写MP的袖套,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宪兵,他们的领徽是两把老式手枪相交。

陆军是两把步枪相交,军官是US,海军陆战队是一个地球上方为雄鹰,左下方是船锚。

(细节够到位)。

他们的帽子上也有此徽章。

兄弟连的帽子上则是降落伞。

当然军官还会把自己的军衔加在上面。

回到臂章,美国的臂章可谓丰富多彩,片中的海军陆战队是第1陆战师所以臂章有一个大大的1字。

这令我想起了大红一师的臂章。

兄弟连属于101山鹰呼啸师,所以臂章是一只山鹰。

(可怜国产剧中的国军,我只在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和铁血昆仑关中见过臂章)。

还有一个细节,海军陆战队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阅兵场上,除了美国国旗还有一面红底的旗子(我乍一看还以为是苏联国旗呢(玩笑了),后来一想这不是国产剧,)便仔细考究,原来是海军陆战队军旗。

(导演到处买弄专业知识)。

和武器相比,服饰非我强项,胡乱写写,多提意见。

the pacific又开始秀武器了。

雷辛M50冲锋枪这种偏门武器也闪亮登场。

第二集一上来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一出场走在最前面的士官手里拿的就是雷辛M50冲锋枪,雷辛M50冲锋枪在战争初期少量装配部队,由于性能较差,逐渐被汤姆森冲锋枪取代地位,M50冲锋枪便被用作训练和警用武器使用。

M1加兰德也开始登场,可只装备陆军,陆战队暂时未能使用,还抱怨的说自己用的是爷爷辈的春田步枪。

夜里的那场战斗比较精彩,日军快冲到战壕时美军拿出了温彻斯特M12“堑壕枪”,就是大口径霰弹枪,这枪堑壕中的近距离战斗中最有效。

(感慨咱们的国产剧,几百米的距离拿着驳壳枪乱扫)。

有一个士兵太兰博了举着30多斤(我已经排除了枪架的重量)的勃郎宁水冷重机枪扫日军。

要知道兰博之枪M60才20来斤。

导演对武器的把握很好,对于二战时期美军武器的更换相当熟悉。

其实拍战争片对武器的认知要求必须高。

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使用不同武器。

头两天看了老电影《董存瑞》,实在感叹和佩服当年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细心。

举例:董存瑞和他的伙伴在未参军时使用的是著名的老套筒和汉阳造,参军打日本时用的是三八大盖,解放战争时有的是司登冲锋枪,这还不算,解放隆化中学前抓的穿美式军装的国军时,那个士兵手里拿的是春田步枪(连龙套的枪械都符合身份)。

可叹,现在实在是退步了。

我只看了第一集,第二集和预告片,说说武器吧 一开始背景是1941年到1942年,美军配备春田步枪 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不是马克沁机枪,两者装弹方向相反)汤姆森冲锋枪(装配弹鼓)钢盔 军服无迷彩 。

日军钢盔外罩帆布,自杀时手雷磕了一下(日军手雷是双保险,扔出时必须磕一下。

)预告片中 背景是1944到1945年 美军武器M1步枪, 勃郎宁风冷重机枪,汤姆森冲锋枪(装配弹夹)。

大师就是大师,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

还有美国国旗是48颗星,不是现在的50颗星。

步枪篇:    M1步枪(普通士兵装配),M1卡宾枪配备通信兵和技术兵等不适合拿来复枪的兵种,枪托为折叠枪托,伞兵的重要标志。

普通的步兵师的卡宾枪都是木制枪托,太平洋中海军陆战队用的那种。

   春田步枪,美国一战时的步枪,在二战初期也大量装备部队。

太平洋中海军陆战队用的就是这枝枪。

在1943年后逐渐退出战场,被半自动的M1步枪取代。

  冲锋枪篇:    我最爱的芝家哥打字机,汤姆森冲锋枪 一共三个版本,兄弟连中是汤普森冲锋枪系列的简化版,也是最好的版本,拉机柄位于机匣侧面。

太平洋中为M1928版本。

1942年战争初期使用50发弹鼓,50发弹鼓经常卡弹、笨重及重量太大,在1943年改为20、30发弹匣。

本剧中全都表现出来了。

   M3冲锋枪1944年底才装备部队,数量不多,所以只有兄弟连中的部队有此武器,但出镜率也不高,诺曼底空降时未装备部队,整个法国战场上也没有,直到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阿登森林战役才出现(实在是佩服导演的细心,仅仅几个月内武器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出来)。

  机枪篇:    Bar轻机枪不用多说了欧洲亚洲战场都有装备。

   勃郎宁水冷重机枪,太平洋战争初期大量装备部队,和马克辛机枪很像,但不是。

马克辛从右侧装弹,而勃郎宁从左侧。

   勃郎宁风冷机枪不用多说了欧洲亚洲战场都有装备。

  德军的毛瑟步枪,MP40,MG42,stg44突击步枪都是名枪,有个小细节,兄弟连部队在训练时把这些枪都挂在墙上,让部队认识。

(导演到处表现自己在枪械方面的知识)。

   日军的还没有看,只看了第一集,日军自杀时手雷狠狠的磕了一下,足以让我相信后面的内容更精彩。

  本人武器知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

如发现更精彩的细节请大量提供,多谢。

 9 ) 细读《血战太平洋》第一集的四场战斗

在《血战太平洋》第一集中,将最多的火药留给了瓜岛上的泰纳鲁河口之战,这是美军第一次在陆上战胜日军,更是美国人开始了解日本人的第一次战斗。

通过日军遗体上的日记和随身携带的妻儿照片,美军发现日本人也怕死,也是人,是表面对天皇愚忠内心又怯懦的矮子。

甚至开始了解到讲求身心的大和魂,正是在这层魂魄的掩盖下,一切现代武器对日本人而言,只不过是附属物。

而美军,依然是那些越战越来劲的年轻人,高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和“how fucked are you now”离开第一集。

此集共反映了四场战斗,以下一一对照历史和影片进行剖析。

1.蓝滩登陆(1942.8.7 清晨)历史:8月7日凌晨1点,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1.6万人乘23艘运输船,到达距瓜岛十海里的海域,一分为二,代号X射线的部队是由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的第1、第5陆战团,经萨沃岛南水道进攻瓜岛,代号Y射线的部队是由副师长鲁普斯塔斯准将指挥的四个营取道萨沃岛北水道进攻图拉吉岛。

另两个营作为预备队。

6时许,在3艘重巡和4艘驱逐舰以及航母舰载飞机的火力掩护下,第一波登陆部队于9:40登陆成功,同日下午占领最为关键的瓜岛机场。

由于当时驻扎瓜岛的日军只有2700工兵,其实基本是毫无武装的朝鲜劳工,在美军到来前都逃入丛林,所以整个登陆过程一枪未放。

电视:抢滩前,运输船里的第一师士兵还闹不清那拗口的名字“瓜达尔卡纳尔”,并嚷嚷着究竟来这干嘛,等着像宰火鸡般扫尽小日本后,在海滩上搭上帐篷晒太阳。

此集主角新晋记者罗伯特·莱基心甘情愿地做了次讲述大道理的真相帝:“我们来这儿,不约而同地拔出利剑,无论旦夕祸福只为国家利益,感谢国家!

”接着到甲板上,经过一番满布“FXXX”粗口的战前动员,手握春田步枪,下到冲锋小艇上,来了次热带海滩观光游。

还好这时,炮艇和飞机是张眼睛的。

2.friendly fire(1942.8.8 夜)历史:不知道是否有这段倒霉个案,但战争中被自家火力误伤误杀总是难免。

电视:只要基于历史事实之上,为着剧情矛盾而做少许艺术加工,再怎么都是允许的吧。

更何况,剧组对细节准确性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苛刻程度,当然,片中战略地图上,台湾居然没被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势力标红,实属不应该的硬伤。

这场打了不到一分钟的丛林战,事后被证明是个彻底的悲剧,为不污染临时营地,内急了摸黑去野解的大兵,不幸被没对口令的同僚狂扫。

在阿富汗战争开始时,经常如此倒霉的英国人,把美国大佬的这种误杀,友好地称为“friendly fire”,只是这种子弹不长眼的友好,却一次次带走了年轻的生命。

3.萨沃岛海战(1942.8.9 凌晨)历史:美军毫不费劲地登陆后,日军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决定发动反击,迅速集中附近的军舰,共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于8月7日晚驶离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基地南下。

盟军这边的侦察机,出于无线电静默等多方面考虑,没能及时报告日军动向,担任海空掩护的航母编队司令弗莱彻,借口舰载机损失和油料不足,于8月8日黄昏时撤离航母编队。

8月9日凌晨1点33分,三川中将下令刚驶抵萨沃岛西北的舰队发起总攻击,仅用六分钟就重创南区美舰,1小时后,盟军北区舰队亦失去战斗力。

此役中,盟军有4艘巡洋舰及数艘驱逐舰被击沉,1270人死亡。

电视:在这个满天繁星的晴朗夜晚,经过一天行军,惬意地躺在沙滩上的第一师士兵,正是看到了这场自己人惨败的海战。

他们自信地相信,那是日本人被打得屁滚尿流,一声声如烟花般的巨响,让士兵们振奋不已。

等到太阳爬出来,才意识到:“够娘养的海军们去哪了?

”沉船带走了陆上士兵们的大多数挖掘和医疗设备,以及擦屁纸。

4.泰纳鲁河口之战(1942.8.22 凌晨)历史:8月14日,日本大本营任命日军第17军百武晴吉中将夺回瓜岛,百武误以为岛上美军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夺岛,实际上,美军当时在岛上已彻底补充满1.6万兵力。

8月18日,日军在整个瓜岛战役3次反扑中的第一次开始。

曾于1937年在华北最先挑起“7.7事变”的一木清支大佐,率1000来人的支队,在机场以东约30公里处的泰波岬顺利登陆,留下125人守着滩头后,急不可耐地带900余人发起总攻。

其中的777人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美军力量,那如节日烟花般的机枪交叉射击。

这次失败的偷袭,让日军死亡率高达85%,天明后,美国情报官索尔拍下了尸横遍野的河滩,这可能是第一次被保留下来的日军败相的影像资料。

次日,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向陆战队司令霍尔特姆报告:从未见过这种战斗,日本兵拒绝投降,他们甚至会自爆。

电视:这是第一集中的最高潮、火力最猛的7分钟。

该集主角一等兵罗伯特·莱基得到了疯狂扫射那些不要命白刃冲锋的日军机会,从河对岸扫到冲过来的这一侧。

第二天早上,又目睹了受伤求救的日本人拉响手榴弹,与美军同归一尽的场面,这里又是一个让人值得称道的细节处理:当年日军日军手雷是双保险,所以那家伙在自杀时,先手雷磕了一下。

得知这番殊死顽抗的惨状后,范德格里夫特勃然大怒,下令对投降者不予生命保障。

于是观众在随后看到了美军用射击游戏调戏幸存下来的那个日本人,看不下去的莱基终于直接毙了他。

史料来源于好多其他历史文章

 10 ) 《太平洋》第10集大结局中的几个历史细节

原帖地址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9&Page=1&TopicID=31204481,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同日美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用大幅的PEACE(和平)作为头条。

不过当日并非都是好消息,在头版的角落处,报纸上刊登了美军重巡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对日行动中被击沉,全部1200名船员只有300人幸存的消息,这可能也是整个二战最后一起较大规模的战斗伤亡报告了。

此外由于美国全国欢庆,在3天内全国因庆祝胜利而意外死亡达300多人。

2,若日本没有那么早投降,美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九州(奥林匹克行动),并计划于次年登陆日本本州岛(皇冠行动)。

而登陆日本本州盟军所要投入的陆海军实力甚至将超过诺曼底登陆。

根据战后分析,日本对盟军的登陆点判断基本准确并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可以预计若盟军真实施皇冠行动,可能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

在日本投降前,美军对进攻日本本土可能遭受的伤亡进行了评估,有的人以莱特岛战役为蓝本,认为日军不堪一击,有的人以冲绳岛战役为参照,认为将遭受1百万以上的伤亡!

而美军也预先制作了50万枚紫星勋章,这批紫星历经朝战、越战、伊战,直到今天都没发完!

3,战争结束后美军迅速着手安排登陆日本的行动,而为了种种因素考虑,陆战1师和陆战6师(欠一个团)被派往中国驻防,其中陆战1师于1945年9月底在天津登陆,陆战6师则在青岛登陆。

美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一是遣返日本战俘,由于在北方地区没有国军正规部队,而日军又主要聚集在几个大城市,因此美军承担了这一工作;二是接回盟军战俘;三是堤防东北的苏军一路南下;四是控制几个大城市,避免它们被我军夺取。

尤金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来到了当时的北平,一直待到了1946年。

在中国驻扎期间,由于被认为是站在国军一边,因此陆战队与我军有几次小摩擦,前后共有13名陆战队员死亡;此外,大家知道的沈崇事件,也是当时驻扎在北平的陆战1师士兵所为。

最终陆战1师于1947年9月1日全部撤离中国。

4,战后美军进行了裁军,陆战队在战时最高峰时达到了48万余人,而一年后只剩约10万人,陆战3师、4师、5师和6师陆续撤编,陆战1师和2师也大幅缩水,其中陆战1师至1950年初只剩一个加强团的编制。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美国国内有不少人提出要撤销陆战队编制,将其并入海军和陆军中,由于范德格里夫特和埃迪森等人的坚决反对和国会中同情陆战队人士的帮助,最终陆战队还是保了下来,但人员编制降到了最低水平,直到1950年朝战爆发才给陆战队带来了转机。

5,很多人都在问JP的最后结局,查了下可能有2种说法,一种是JP于1944-1945年死于车祸,当时他老婆弃他而去,JP怒而追之,却不料半途车祸而亡;另一种说法是JP于80年代病故。

由于没有确实的说法,而且也不是什么圆满结局,所以可能就省略掉了。

另外一些人,如老军士长、JAY,可能也是相同原因而没有在大结局中放出来。

而大结局中有两个比较陌生的面孔,他们就是目睹巴斯隆牺牲的那两个小菜鸟,其中一个叫Tatum的好像目前还健在,而且曾当过Stockton陆战队俱乐部的主席。

这里还特别谈谈那个老头军官普勒,他是陆战队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的人之一,在二战中他至少负伤过三次,朝战中又参与了仁川登陆、长津湖战斗等诸多战役。

普勒的唯一遗憾可能是没有能赢得荣誉勋章,据说是由于把陆军给得罪了(如在朝鲜战场,普勒指挥陆战队员将溃逃的陆军丢下的装备全部搜集起来再利用,并拒绝再交还给陆军部队;还曾骂陆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力低下);此外普勒的家族还有很多人也加入了陆战队,他的弟弟在关岛战役中被日军狙击手射杀,他的儿子则在越战中踏地雷致残;普勒一直竞升至中将,于1971年逝世。

6,日本是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投降书,当日,有三艘浴血奋战的驱逐舰获得为密苏里号护航的殊荣,它们分别是;奥班农号、泰勒号和尼古拉斯号。

三艘驱逐舰队都是从所罗门群岛开始一路浴血奋战,一直杀到东京湾,是美国海军二战中的出色代表

《太平洋战争》短评

战争场面够真实,剧情有点碎片感。想说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物内心的变化,但是又没有到一个深度。看完之后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小日本好喜欢打夜战!对于我这种近视眼看起来真累。夜战场面就是一片漆黑。

4分钟前
  • 毛九九
  • 还行

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无感。

8分钟前
  • 豪子的书桌
  • 还行

抱着《Band of Brothers》那样的期望的可能要失望了。

11分钟前
  • 坩埚钳
  • 还行

汤姆·汉克斯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继《兄弟连》后再度联合制作的二战「写实」作品,连片头真实人物讲解也和《兄弟连》一样,汤姆·汉克斯更担当解说,但不如《兄弟连》好看。

14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被高估太多的一部“言情战争剧"。太平洋战争这样好的题材,斯皮尔伯格你到底在干什么?除了汉斯季默的超强配乐,真的太不给力了!

17分钟前
  • ACSHW
  • 还行

大场面,小细节,多人物,少分枝

19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3分钟前
  • 独自等待
  • 很差

拍抢滩登陆战电视剧版呢吧?把日本人都当傻逼很好玩?白痴自大的美帝编剧,真特么可笑。别尼玛动不动上个战场人就疯了,人性没那么脆弱,战场杀敌和虐杀无辜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不同的,是个正常人都应该能分辨清楚

24分钟前
  • Elijah Chan
  • 较差

太过压抑没有《兄弟连》的激情,只剩下审视的压抑,

28分钟前
  • wowww~
  • 还行

Happy bday dear philips~how f*cked r u now~U r surely f*cked now~

31分钟前
  • 杜蒜头
  • 力荐

看完了。战争场面真实而又残酷(看花絮发现特效占大多数)。友情、亲情、爱情一样不少。可是,总觉得少了什么。

3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平庸,尽是刻意的反战情绪的描写

37分钟前
  • 撒撇饵丝
  • 较差

3.6分。战争场面的写实程度不错,看得出来用了不少资金去堆。第四集里奇对军队内部的观察,也有反战意味和对人性的思考。不过,整体略平,出彩地方不多。

38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相比兄弟连差的不止一点点,记忆深刻的就是像现在长沙一样连绵不绝的雨、雨、雨、雨、雨、雨、雨、雨、雨。。。。。。

43分钟前
  • 谍影重重
  • 推荐

博谢特!美化美国,丑化日本!还好意思拍得跟口述历史似的。

45分钟前
  • Johnny
  • 很差

等美国佬一打开鬼子的包,俺眼睛就湿润了。

49分钟前
  • 湛在地球
  • 力荐

狗咬狗,一嘴毛,美国佬就特么喜欢把自己搞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事实上比日本狗还丧失人格。再说剧情,夸口投资经费那么大,结果战争场面没多少,拖沓文戏倒是层出不穷。配叫 太平洋战争 吗?

54分钟前
  • 布瞳印象
  • 较差

... obvious not my type

56分钟前
  • 喵~
  • 还行

片头拍的真好,军事上的细节真是细致。兄弟连剧本过于强大是神级,[太平洋]主要取材于三个人的回忆录,剧本较弱可以理解。看战争片有人脸识别障碍,哎都看了两遍才认全人搞清讲什么。另外第三集不错,文戏,有OOXX。父辈的旗帜是对英雄反思,太平洋却显现出一个暧昧的态度,有趣。

59分钟前
  • hitmaninc
  • 推荐

为什么这么多人评五星,真的很一般啊

60分钟前
  • 暖暖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