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看了看簡介,就馬上找來看,爲的是看看導演何德何能,看他可以把描繪推開到何種限度。
這樣的題材說容易也難,容易在勾起觀衆竊笑的神經,却難在如何持續地把鏡頭集中在觀衆感興趣的點上。
part one:神經質的士兵,讓人思維緊繃的一串串匈牙利語加上瞬間轉換的鏡頭,很容易讓人暈倒一邊去。
奇怪那兩棟屹立在荒原的樓房,那幾個無關重要的人物,一度讓我懷疑導演的主旨究竟要歸于何處。
幸虧很快,一個以浴缸爲中心,不斷旋轉環境的怪异鏡頭感,終于讓人有一種爆發式的快感。
part one結尾處,那個不知爲何有豬尾巴的嬰兒(後來發現或許預兆著這個孩子以後將過著豬一樣的生活),在另一個旋轉的中,順利過渡到第二章節。
part two:開章便是真正吃飽了撐著的大胃王比賽,來自各國的選手像豬一樣吞著面前的“食物”。
很欣賞那個人性化的嘔吐裝置,有扶手的柱子,還有讓頭靠著的膠帶,也很有興趣知道那瓶一濆就可以讓人嘔吐的是甚麽東東,感覺比瀉藥好用。
一場比賽后,嘔吐,然後繼續下一場,終于曾經長尾巴的主角倒地。
其中有一個片段,教練說終有一天將會把這項競技運動納入奧運。。。。
于是馬上想起麥兜的搶包山,不知道算不算同義互換。
part three:三代人的終結,父親胖得像座山,那種胖法特技做得一般,看上去就超假,不過和他瘦弱得有點過分的天才兒子,倒真是絕配了。
以爲到了這一章,應該總該有些讓人一看難忘的片段。
結果却是意思到了,畫面沒跟上,基本上都能猜到下一步的情節,實在感覺不到甚麽驚喜之處。
還好,一個教授讓天才兒子弄了個嬰兒胚胎的鑰匙扣,算是最特別的地方了。
其實安排他最後把父親做雕塑后再親手雕塑自己,實在是個很好的點子,不過却納悶爲什麽沒有把這樣的畫面安排得更極緻些,莫非是因爲越極緻,越真實,就越難拍好,所以就乾脆安排成現在這樣子?
這也算是我對這齣戲最大的遺憾。
未到極緻,真得就算不上美了:)
又叫《百年癫狂》,匈牙利导演乔治帕尔菲06年作品,绝对佳作!
三段故事一气呵成,尽管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比较偏执,不过依然犀利无比独裁下的压抑、为了祖国的荣誉、历史现实解说一切
对于荒诞与怪诞的电影一向没有抵抗力,就是喜欢。
不去深究她表达的什么历史变迁,思想现实。
就是感觉很好奇,很想看。
片,镜头的快慢,变换。
有时咄咄逼人,有时平静的可怕。
让人沉迷。
加上有种历史,时代感的味道。
让我觉得我在看一场戏。
一场祖孙三代的生命。
说到恶心,我觉得有些电影无聊,多余的镜头才真的恶心;。
电影中的人在猥亵,在呕吐,在吞食。
镜头血肉模糊。
并没有让人觉得无趣。
反而想看,想大开眼戒。
匈牙利电影的年代感让这些镜头融入剧情故事中,并没有像好莱坞电影那样的跳。
固定镜头大场景 北野武?
<图片2><图片3><图片4>就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理所当然的猥亵,饕餮,制作标本。
有些画面甚至有点引导自己去做。
比如孙子标本店前的卷帘门,关店时总想把它们拉下来,然后就拉下来了。
来自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的《Taxidermia》曾在2006的戛纳电影节的“一种注目”单元上展映,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超现实元素冲击着与会的人。
正如电影节预告上的评论是:Magnificent provided you can stomach it。
看完后,才明白了。
让我想起了一次在食堂吃早餐的感觉,大厅的电视里放脑部手术的纪录片,能吃得下东西么。
于是当场逃离。
影片采用三段叙事的情节结构,以畅快和疯狂的影像,讲述了匈牙利百年里不同时代的祖孙三代的故事,从这点上译名《百年癫狂》比较适合。
但是三段的情节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典型文化现象:性、食、艺术。
但是我看到的是导演对人性的探讨。
人性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终极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人的自身矛盾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只是导演将之抽离出来,独立于百年的三代人之间。
祖父子三代各自通过性、食、艺术以追求愉悦和满足感,但是人性的矛盾和现实的偏差就体现出来了,也可以理解为肉体和欲望的关系。
或许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或说根本没有答案。
耽溺或升华,欲与灵之间的对峙。
影片中出现了许多的动物,隐喻着某些东西。
电影结束在一个超现代的艺术馆里,建筑是白色的,观众穿着白色的衣服,观赏着父与子的人体雕像,听着解说词:“这是最主要的……当然,每个人对什么比较重要有自己的看法…对一些人来说,是空间;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时间……”。
導演說 "Tell something important about yourself." 這是三代的故事:祖父、父、子;也是三個故事,三位主角畢生追求:慾、名利、永恆。
並且追到上腦,幾乎每分每刻都是為著單一的目標而活動、而生活。
祖父那一代,(不知道是下屬還是奴隸),看見任何東西都可自慰,即使對象是一頭死豬;父天生有一條豬尾,雖然祖父已狠狠地剪斷它,父的身形也如豬一樣--不斷地吃,吃完吐,吐完吃,沒完沒了,為的是勁食大賽金牌;兒子很專業,對著各樣失去脈搏的動物,專心地做標本,起死回生,最後做的標本,就是自己,「永垂不朽」的身體。
嚇死人!
明知道戲中切開的,是豬肉,拿出來的,是豬內臟,但還是救命!
不得不閉上眼。
亦因為閉上眼,更留意到戲院觀察的動靜。
當然是鴉雀無聲,間中有些「咦」「Wo」「Ush」有些人買了汽水,但沒動過,大家都屏息靜氣。
雖然核突,但又忍不住要看,很想知道之後是怎樣,會得到什麼結局。
看著,也聯想到:在扶手梯底下向上目不轉睛的男人、用牙刷扣喉減肥的女人、Damien Hirst的死牛。
有些極其嘔心讓人不明白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發生。
1用肉体来暗示一种制度,这已经不是第1回了。
我看就是一种东欧传统。
史云梅耶的肉之爱,等一系列的电影。
将人性与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们买肉,是需要肉票的。
我们不会无缘无故的买肉。
就像这部电影里,男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看着费里尼式的理想肥女。
他们太无聊了。
在澡盆里做着龌龊的勾当,拿火烛燃烧自己的身体。
或者像劳伦斯所说的那样,在母猪的手掌中颤抖。
上母猪,暴食比赛,这比史云梅耶还要直接。
看完后你会有种错觉:人类不过是蛋白质团而已。
那个超级肥婴,也不过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已。
2怪诞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却会让我们引以为乐。
我们面对过去的历史,应该有此态度。
在那样的制度下,每个人都近似于一种蛆虫。
我们要不忍辱偷生,要不就在忍辱偷窥。
反正都是偷。
这不是人应该有的状态。
史云梅耶就说了这一点。
所以很感谢他们,用一种肉的呈现,表现了我们的病态。
这是一种批评的载体,请我们理解。
但这种语言因为避重就轻,因为要躲开反侦察导弹,所以变得越来越隐晦,甚至成为一种谜语的系统。
事实上,电影语言没有史云梅耶直接。
皮特他是这么说的“好久没看这么劲的片子了!
”。
海报就足够劲。
注视一下那根会喷火的家伙吧 看了之后的确心满意足。
《人体雕像》还有个译名是《追求不朽的人》。
永恒这一主题昆德拉已经在不朽里面说的足够了。
我当然不带半点先入为主。
电影和小说会是两种消费品。
就像烟和酒一样。
幽默感如此的重要,在豆瓣里看见有人这么说这部片子“个性就需要那种东西吗?
我觉得这是一种卖弄”。
好吧,我只想说,他们是如此的缺少幽默感以至于大部分这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从他们眼睛里消失了,如空气般被罪恶地无视。
《追求不朽的人》(显然,我倾向于这个名字,它和电影的味道很配,用一种疯狂的想像力戏噱的讲述一个庄严的假设。
虽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是在看一场疯狂的闹剧)设置的角色,以及基调都很像《巨人传》。
当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就像费利尼在《卡萨诺瓦》里面的那个肥胖的女人一样。
肥的像头猪的女人正是美丽的,欲望的象形词。
而且他们是可笑的。
这里可笑并不是贬义词。
可笑仅仅指向可乐的。
一种疯狂的美感,带着肮脏与热气。
父亲--儿子。
而不是爷爷--父亲--孙子。
一个谱系某个结点的电影。
在《追求》里只是用了父亲--儿子的结构。
这2者的区别是他可以更好专注于个体的讲述。
这就是我们都能明显的感觉到电影用了三段式的原因之一。
重要的是我们几乎会忘记他们之间的联系。
第一位父亲。
是凭空出现的,他“没有”父亲,没有“历史”。
他看起来很“正常”。
一名勤务兵。
极度的渴望性。
嘴角的疤痕可能是战争留下的,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并不影响我们把角色正常化对待。
我们不会认为这个角色是完全虚假的,不真实的。
他“看起来”是真实的。
这点应该很容易接受.电影从猪尾巴小孩的诞生开始才明显的表示这整部电影只是一个笑话.笑话讲得也有高低之分.《追求》很显然应归属于高明一方。
它带点忧伤带点神秘主义却有出奇的疯狂。
猪尾巴小孩的父亲的身份并不是重点,你可以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神秘主义或者象征。
但是千万别去寻求什么意义。
电影从肮脏开始到对于肮脏的承认(第2部分,十分平静地叙述,像是在描述一个很平常的个人)最后脱离肮脏一词像一名传道者般冷静的作出一个终结。
最后的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忧伤相辅相成。
《追求不朽的人》在这里才得到些许的表达。
但是这完全不是重点。
旁白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代表,但是他不是作者的传话筒。
他是一名观众一如我们般复述了这整个故事。
电影的故事性一向让位于镜头语言,这是电影所独有的,在《追求》里却不好这么承认,但是,事实还是如此。
《追求》的骨子还是因为运镜和剪辑,而不是整个故事是它主体。
一部伟大的电影,我愿意这么承认它。
好久没看过这么生猛的电影了,并不是指画面多么生猛,很多观众误以为此片是什么超级重口味恶心cult片,其实不然,相反视觉上的冲击完全没有我想的那么大。
导演显然并未想在画面上做出那种极端的视觉效果,而是特写了另一种不安,这并非是极端镜头,只是将一些令人生厌的情节在视听上放大,不断的逼迫观众们直勾勾地看着他们。
这部片子散发出一股强烈的工业味气质,越是到后面,各种各样的人工物件充斥着镜头的各处,甚至是堆砌如山,就连人类也可以成为人工品,冰冷坚硬。
值得一提的本片越到后面,色彩的浓厚程度也逐步提升,在第三章甚至表现得有些失真,就如同工业化之后的商品。
在刺激性的剧情表现上,他并不多加克制,但也没有达到故意夸大扭曲的程度,而是就这样摊开来,像各种占满了机油油污的肉体赤条条地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逼迫着我们眼睛上带了发条橙子的固定器,动弹不得。
些许镜头设置得很有趣,比如白色液体飞射出太空的那一瞬,我笑出了声。
本片原名好像是百年癫狂,但是译名的人体雕像更契合这种无机的气质。
那就是被社会机器压抑下bt(据说这个河蟹词有人大代表提案不能用来),人性的变态。
祖孙三代,其实也涵盖了匈牙利当代历史的发展下的社会审视。
从一个可能是二战背景的前匈牙利王国政权。
一个独裁下的军官对那个唯唯诺诺勤务兵性欲的压制。
勤务兵是个变态。
但也许是个可悲的社会机器的产物。
然后是匈牙利成为苏联卫星国后的社会。
那个猪尾巴的孩子,成为了在这个”解放“后的匈牙利的一个比赛冠军。
暴饮暴食比赛的世界冠军。
然后是拼命的呕吐。
而同时在生活中他们却严重缺乏卡路里的补充。
这同样是个虚伪的扭曲社会。
这一段可能生活中“解放”后中国的人们会有几分似曾相识的感受。
那个胖子父亲出生的时候是个有猪尾巴的怪胎。
也隐喻着在这个社会主义匈牙利社会里,人不过是被圈养的动物。
这种肥胖显然是畸形的,浪费的,非理性的和欺骗性的。
就如当时的匈牙利。
然后,显然是“苏东波”后的匈牙利了。
超市,消费主义。
那个孙子,却瘦弱的可怜。
没有爱情的亲睐,自卑而敬业。
他的职业是制作动物标本。
而他的前世界冠军的胖子父亲,成立一个巨大的脂肪堆。
他怀念过去的那些荣耀。
如同今天的一些人怀念mao的时代一样。
有趣的的是,该片显然并没有一味的赞美这个资本主义的匈牙利社会。
他同样是缺少人性关怀的。
最终,那个可怜孙子把他的父亲和自己都制作成了标本。
他以自己的死亡宣告了一个新作品的诞生。
可是,标本和人不同的是,缺少了生命和活力。
也许是个对现实批判的作品吧。
当然里面一些镜头应该是少儿不宜的。
但这样赤裸裸的表现人性压抑下的变态行为。
却也是一种直观的宣泄。
如同那个勤务兵打手枪的喷射一样。
人在社会的机器下成了尸体和标本。
多么残酷的现象啊。
其实很多镜头都有隐喻的意义。
肉欲,情欲,无欲。
人类就在其中成为一个个缺少了生命的标本。
突然想起来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原来奥威尔看到的更早一些。
《人体雕像》。
有另一个名字:《追求不朽的人》。
戛纳电影节最争议的电影,评论也如是:magnificent provided you can stomach it。
看过电影后就会觉得这句评价实在恰如其分。
一部看完一小时后仍想呕吐的电影,但却是一部相当深刻乃至精彩的电影。
这样的评价应该足以显示出电影本身的张力了。
Sperm,Saliva,Blood。
电影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而前面的三个单词是三代人的主题。
一个下等兵对性,不,也许是对欲望本身的渴望,让他一次次在荧屏中暴露penis,一次次可笑得可悲的自慰,一次次因为偷窥被军官甚至被公鸡惩罚,最终在与一头被宰杀的母猪做爱后被军官枪杀。
黑色幽默,让sperm成为天空的星辰。
导演用残酷甚至残忍的诗意同情并嘲笑了这个无法追逐欲望的人。
人生短暂,所以让我们学猪叫。
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么?
这至少是他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欲望。
当然,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他醒后看到的是黝黑的枪口。
他的可悲在于他的欲望完全被他的身份抹杀。
他没有其他追求,只是在军官陈辞其关于vagina的种种理论时意淫、偷窥。
这就是最原始的需要和最原始的压抑罢。
他的儿子么?
没人知道。
但他出生天然的猪尾巴暗示着命运同下等兵的死因甚至命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比下等兵辉煌,因为他是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运动员,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运动会上为祖国(而非他自己)的荣誉奋斗。
他的项目同样被导演羞辱了:他是身形巨硕的赛吃运动员,任务是吃下恶心的食物,然后呕吐。
的确是食欲的扭曲乃至妖化。
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吃,然后呕吐。
直到他有了爱情。
他的爱人和他有同样职业,甚至比他有更辉煌的成绩。
他得到了她的爱,然后在婚礼上短暂的失去,最后又重新得到。
为了一次莫名其妙的赛吃表演,他的爱人留下了孩子,毁掉了自己的生命和两人的未来。
儿子的追求已经不再是欲望,而是接近神坛的爱情。
然而他挚爱的事业非但没有为他带来荣誉,反而扮演了“军官”的角色,成为了爱情的压抑。
这是另一个讽刺,从前的信仰成为了新的信仰的压抑,然而自己却甘愿被压抑所奴役。
这个祖国的运动员不再渴求爱情的甘霖。
他年老却依旧巨硕,无法站立无法排泄,只能对着几只猫和一台之播放赛吃比赛的电视过活。
他的儿子料理一切,听着这个世界冠军腐朽的诘问。
爱情殆尽的后遗症么?
他在每次辱骂当今的赛吃运动员时都会重复一遍妻子的名字。
然而他的儿子不会。
一个活体雕像师,消瘦孱弱的身体无法联想到与他的父母有血缘关系。
但他的命运如同他的祖父和父亲。
他无法得到尊重,前台收银员,还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以他为耻。
因为他没有辉煌的人生,而他的儿子也不会有。
他的父亲是个世界冠军,至少自封如是。
可世界冠军的命运就是被自己最心爱的猫杀死。
他的猫剥开了他肥硕的腹部,肠子满地都是。
他的儿子领悟了他父亲的愿望。
孤独背后的不会是爱情了。
那是不朽。
他将自己的父亲也变成了一具雕像,他言语中“漂亮的”雕像。
也许不朽至此便可以终结。
然而不朽,这个宏伟而终极,端坐于神坛之上的词,需要更极端的结局。
这个瘦弱的儿子,切下了自己的头和右臂,将自己制作成了一尊雕像。
Blood,这就是不朽的代价。
记得昆德拉的《不朽》中穿插着的歌德的故事。
那里的不朽是史料,是文字,是遗传。
昆德拉是文人,所以他的不朽更优雅。
电影中的不朽,本质得不忍卒观。
然而本质不是错。
三个部分将“追求”二字阐释得很精透。
三代人的使命就是如此罢,从最原始的需求直到最神圣的满足。
然而我并不认为这就是导演要展示的。
三代人只会是平凡而滑稽的蝼蚁,若非这两具惊世骇俗的雕像。
因此,三代人的生命只是因为这两具雕像而有意义,否则就是荒诞乃至可笑的。
因为这两具雕像,他们的荒诞可笑也变得如同里程碑一般。
电影最开始时曾经有一句话,以此作为我眼中的主旨:As something comes to the end,then it becomes important.戛纳电影节的评论很精准。
如果你能够忍受的话,你一定会被这部电影震撼的。
谨慎推荐,但仍倾向于推荐。
Disgusting。我不认为这需要用电影的艺术来呈现。电影需要呈现的应该是自然的美,无法描述的美,或者凌厉的痛,切肤之痛。我不认为这种带给人强烈反胃感的片子会是先锋电影的主流。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与政治隐喻应该交给文学去更温柔或者更有想象力的表现。所以剧本五星,其余一文不值
「个人的是政治的,政治的是戏剧的」。非常马尔克斯。祖孙三代怪诞嬗变演绎畸形东欧政权。血液喷张,兼具黑色幽默。当然也可以列作top10邪典片。
太...抽象這樣的電影往往承載了太多的象徵還有不滿... 這是值得挑戰的電影最後父子變成標本而且在潔白的廳堂里一裙木訥的人給我的感覺很壓抑
还挺猎奇
小嘿噢真的千万别看
主题不明确,但确实猎奇,重口。
这个,很,无语,
每个人都对什么比较重要有自己的看法。对一些人来说,是空间。对另一些人来说,是时间。
荒诞并且恶心的电影
不喜欢
非常好
快进看完
没有想象中的好,感觉只是变态但并不让人回味。
三星半,上班看的
任何理解都是枉然,独自去搜索视觉刺激给你留下的印象吧
1.看一部电影看得感觉闻到屎的味道,也发现自己对于性、血腥方面的恶心能够很好的接受,而对于吃、食物方面的恶心,真的是本能排斥;2.鸡鸡喷火、鸡啄鸡鸡、浴盆蒙太奇、人体雕像。
荒诞。超现实。一家子变态。
……
风格怪诞但是我要多看几遍才能把剧情和中心思想捋顺。
差点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