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鳞》是玄彬服兵役回归后拍摄的首部电影,历史片,据说是有名的《思倬》的后续历史之作,玄彬扮演的是朝鲜时期年轻的大王正祖李算。
首先对朝鲜的历史以前真的是一无所知,最近看了玄彬的两出戏:《猖獗》和《逆鳞》,才对朝鲜正祖时代前后那几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点了解,在这一点上,不得不给HG电影界做出的努力点个赞-为了给全世界人民普及朝鲜历史找大帅哥玄彬出演。
话说历史题材的电影要拍好也挺难的,既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过度瞎编,否则就会拍出抗日神剧的效果,又要精彩不落俗套,不然让人昏昏欲睡没办法看下去。
《逆鳞》是我看过的历史剧中算是剧情比较言之有物、画面精良流畅、演员演技传神的一出戏了,对比我最近一部看过的N年前有相似历史情节的大导演那个《黄金甲》,《逆鳞》要好看多了。
当然除去玄彬欧巴的光环,这个戏从编剧导演众演员,到服化道,动作设计,画面质感都让我觉得至少值四分以上。
剧情我就不详说了,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大王如何在大家(好人和变好的坏人)的帮助下打败逼宫太后和奸臣的故事。
重点说说演员,首先是玄彬,经过部队严格训练回来的大帅哥彻底洗去小鲜肉的形象,气质更为硬朗,非常符合大王李算为了击破小太后以及老论派逼宫及暗杀,默默积蓄力量,积极锻炼身体,博览群书,培育亲信的一个正面形象。
他的眼神对比以前的影视剧,更加沉稳犀利有内容,眼神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体质也更强壮矫捷,最后的骑马射箭戏没有花架子的感觉,应该是认真训练过的。
再说侍臣,也是我觉的演得比较好的角色,他的戏份很足,是负责传达戏中兄弟情(包括杀手兄弟以及大王李算)的重要人物,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但是结局实在太悲惨了,他自小与正祖一起共同生活的经历是两人切不断情谊的根源,作为杀手他的转变,维护正祖的行为预示了他悲惨结局的必然,对杀手兄弟的友情也让人泪目。
还有一个角色是宫女杀手,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她是结局逆转的关键,她在正祖衣服上报信,才给了李算主动进攻,各个击破,部署防卫的机会,最后由于她的带领,才在正祖的帮助下瓦解了杀手集团,解救了众多儿童,赋予这个历史题材影片更人性化的、更温情的、更有正能量的这样一个意义。
再说说这个戏的亮点,《逆鳞》结尾引用了《中庸·第二十三章》的一段话:其次致曲。
曲能有诚。
诚则形。
形则著。
著则明。
明则动。
动则变。
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解释: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
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这段话是全剧的高潮,是点睛之笔,是剧情走向变化的隐含之义,也诠释了剧中包括玄彬等一众正面人物获得最终胜利的根源。
想不到看个电影也让我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庸之道,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说一说这个电影的败笔,就是有几段戏,画面太暗了,光线严重不足,看不清啊看不清。
逆鳞讲的是刺杀朝鲜22代王正祖计划最后24小时的故事。
片名出自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话说正祖和他亲爷爷英祖的那段历史还蛮狗血的,先是英祖把自己的儿子思悼柿子关在米柜里活活饿死,苦大仇深的正祖还是皇孙那会儿亲眼目睹了他爹死得这么不体面,一心要上位之后一血先耻。
英祖在66高龄娶了小自己51岁的贞纯皇后,这位皇奶奶年轻守寡,有那么一点点变态好像也不能全怪她。
野心勃勃的皇奶奶联合外戚、大臣里的老论派,纠结了朝廷军队和在野杀手,一场弑君阴谋的大幕由此拉开。
拍过贝多芬病毒的李宰圭导演银幕首秀,剧情不论(考据癖们求放过),是大屏幕上久违了的漂亮干净画面,雨夜行刺完全油画质感。
玄彬的演技没有被一堆黄金配角们淹没,韩影配角给力是出了名的。
这部里新鲜出炉的百想视帝曹在显就不说了,当年金基德的御用,之前各种奖拿到手软。
演尚册的郑在永也是青龙影帝,成祖生母洪尚宫的扮演者金成铃是去年大热剧继承者们里的最美妈妈,韩智敏这次的皇奶奶一开始的嚣张气焰演得我超爱。
玄子自始至终一直端着的皇家威严不怒自威、唯一一场揭露内心惶恐无助在书房大喊尚册的戏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压抑克制地在群敌环伺下表现出的气势和杀机、舒展流畅地释出的悲悯和真挚是我对于逆鳞版正祖的印象。
老实说,在大屏幕上看小玄子太tm爽了。
最后一段皇帝策马奔驰的镜头是导演诚意奉上的MV,旁白配的中庸容我抄录如下: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妈蛋,完全把持不住了好么。
完
相传,龙的脖子间生有一块白色鳞片,呈月牙之状,一旦触碰必会引发龙之怒。
这就是逆鳞一说的由来。
而一国之君即为真龙天子,触碰到他的逆鳞又会是什么结果?
公元1777年,7月28日,晚11点15分,暴雨倾盆。
位于李氏朝鲜的京都城,一场大规模的刺杀正在分秒必争的进行当中。
他们的目标正是当时朝鲜社会至高无上的王,史称正祖的李算。
正宫王太后似乎是胜券在握,生杀大权尽在其实,所谓的王亦不过是蝼蚁。
如果你遭遇不测,我会很麻烦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生死尽在其一念之间。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乖乖听话,否则的话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王又如何?
还不是我想废就废,想立就立,想杀就杀,焉能奈我何?
身在深宫之中,李算该当如何破局?
他早就了自己近乎强迫症的方式。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不干别的,先健身,而后读《大学》读《中庸》。
更衣之前,先在身上穿戴沙袋,一穿就是一天,以此进行耐力训练。
其生活高度自律,近乎丧心病狂,日日如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可能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古代帝王权力滔天,又有三宫六院,福寿无双。
宫殿是天底下最敞亮的地方,每日吃得满汉全席,又有歌舞随时等候观赏。
殊不知,这只是近年来很多电视剧的误导罢了,大多时候帝王岂能如此逍遥?
生在帝王家,如果很不巧坐上了龙椅,那么就将承担古代世界风险最高的职业。
做得好也许可以名留青史,做得不好不仅大好头颅不保,还得背负永远的骂名。
君不见,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有几个能够得到善终?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南唐后主李煜死于北宋开封,明末崇祯上吊于煤山。
以上等人都是在李算之前,史书上记得历历在目。
李算健身,强化肉身,练习剑术,且疯狂练习射箭,为了什么?
四个字:韬光养晦。
这些必要的修行其实是儒家六艺一直强调的基本生存技能,后世却忘得干干净净。
但熟读儒家经典的李算没有忘,而是付诸实践,强文暴武,发挥儒家暴力美学。
他的箭术,已经远远超过禁卫军最顶尖的水平。
放眼18世纪的整个李氏朝鲜,最顶尖的刺客在他面前也不能取得丝毫优势。
文能治国兴邦,武能骑马射箭,这不就是古代儒家对于圣王的理想要求吗?
真的很难做到吗?
看电影《逆鳞》时也许觉得不怎么困难,其实难于登天。
帝王的诱惑远远超过现代人,美女如云的后宫,山珍海味的美食,都是训练大敌。
古往今来,多少雄才大略的帝王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绝代佳人的闺房之中?
自律和坚持,永远都是不二的法门,若是事事等待明日再做,明日何其多啊?
刺杀当晚,我注意到电影中的李算单凭一己之力,就射杀了6名刺客。
而且主要还是掌握制高点的敌方弓箭手,可谓是目标清晰,老谋深算。
光是李算一个人就给予对方有生力量以沉重打击,不可谓不强大。
哪怕是接下来面对朝鲜第一剑客,也依然毫无畏惧,对决之中不落下风。
这就是坚持训练的结果,一切水到渠成,不是一天就能够达成的。
即便放在今天,李算这种恐怖的强者,无论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不折不扣的王者。
我们渴望成为某个领域的王者,因为只有成为王者,才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而要成为王者,就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训练。
至于训练什么,完全取决于你所从事的行业,日久天长,大家伙儿应该自有选择。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一天一夜之间慢慢积累,终于形成巨大的鸿沟。
还是那句话,浑浑噩噩是一辈子,慷慨高歌也是一辈子,就看我们怎么选。
又是韩国宫廷戏历史背景不太了解的情况下看会比较头晕。
杀手集团,手握兵权的大臣和王太后一伙,孤独的王只有禁卫军首领和亲妈,侍从太监支持他。
而那个太监其实也是个潜伏多年的杀手。
王的胜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从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就是建立在侥幸,或者说玄幻小说中王八之气的基础上。
侍从在关键时刻反水,要保王。
宫女在关键时刻告密,说晚上要刺杀王。
没有智谋的老妈派一个屁大点的小宫女给王太后下毒,事不密,泄漏后反被王太后抓。
王就单枪匹马,不,还带着些人马,去跟手握兵权的大臣谈判。
大臣被王八之气唬住了,决定不闹事,乖乖的。
这一点很玄幻。
然后王就回来坐好,等着刺客来杀他。
刺客来了,下着雨,王的火枪手都点不着火,王就呆在他的屋子里放冷箭,奇准。
最后关头,正反两派人都死光了,只剩下最强刺客和王的对决。
太监死不死地又来了,挡住了刺王的剑,也挡住了杀他兄弟即刺客的火枪。
于是小宇宙爆发,死了。
接着,拿着他爷爷留下的血书,王穿着血衣去跟王太后谈判。
说你的阴谋我都知道,你要饶了我妈,我饶了你,你要不听话我就灭你满门。
于是王胜利了,背诵着中国儒家经典《中庸》,说这就是他的成功学。
导演和编剧不怎么样。
时间线刻意打乱,勉勉强强过得去。
故事还算圆满,太后为什么对付王上?
仅仅因为政治派别?
朝鲜的朝廷派系斗争如此激烈了?
这种斗争写得太浅了吧……如果不是和《思悼》一起看,根本看不懂的,背景交代的不够清晰,非朝鲜人是懵的。
节奏太慢了。
刺杀集团也太过强大了,利益勾结的刻画非常牵强。
表演非常程式化,导演太过举重若山,一点都不放松。
这种众所周知的宫廷故事很容易出彩,也很容易落入窠臼,或者斧凿太过。
音乐和场景不错。
明媚的镜头少了一点。
整部片子大体上做到了大事不假,小事不拘。
朝鲜正宗继位当年确实爆发了一次政变,一些大臣试图拥立其弟。
政变最终以失败告终,正宗之弟也被迫自尽。
这个电影就选取了政变当天作为切入点,模仿24小时的手法,在讲述着一天中的风起云涌的时候,插叙了很多当年的过往。
总体上说,故事是完整的。
整个电影一贯的表现出了韩国人对历史的戏说。
其实很难理解,这群大臣们密谋政变,居然是雇佣了一帮杀手来刺杀正宗。
比如这帮大臣利用拐卖儿童的杀手帮派,把王宫渗透得底儿掉。
这一类的情节设置实在是违反常识,有刷新三观之感。
军营劝说的戏份总觉得很儿戏。
作为君王如此冒险实在不智。
而作为反派之一的将军居然放弃了。
造反还能半途终止的啊?!
另外,英宗居然混到被大臣胁迫杀死儿子,偷偷写血书的方式来向孙子揭示真相。
英宗好歹是当了52年国王,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任国王欸,居然还能被胁迫的啊?
要不要这么坑啊!
虽然思悼比逆鳞要晚出,但是剧情顺序上,先看思悼再看逆鳞,整个故事线会比较清晰,感情线也有铺垫,很顺畅。
我主要是看完思悼觉得很不过瘾,很憋屈的感觉,特别想知道小世孙以后是怎么生活的,刚好发现逆鳞,接着看下来,才觉得一口气顺畅了。
单看逆鳞里演绎的成分比较多,特别是那些杀手小人物的故事,没有什么历史感,放在这里,作为感情线有点多余,但是从结局看,体现世孙成长为一代明君,体察民情来说的话,好像又是有必要的铺垫,总之这块篇幅有点长。
而政治斗争就讲的太单薄,特别是策反具将军这里,简直太儿戏,站不住脚。
总之,如果作为思悼的后篇看,还是很过瘾的。
小世孙不忘为思悼世子报仇,成长为这样冷静沉着的君王,还处处体现出思悼世子那样充满人情的一面,好安慰。
镜头剪辑的让人蛋疼,,是我智商太低么?
时间倒来倒去好乱...有些镜头用的挺出彩的.不过我很喜欢色彩运用,压抑暗色的色调让人心生郁结,色彩鲜亮的色调加构图活生生都是截图壁纸啊.中华文化倒是异地生花,思想内涵价值观撑起了整部电影,反观国内那些荧幕上上映的电影在宣扬着怎样的价值观。。
但剧情弱爆了,王他妈好歹在宫里混了那么多年,心眼白长了?
会把命运j交到一个小孩手上?
具将军就那么轻易归附王了?
是想证明王的气场太强大么???
PS,王祖母真漂亮 PS,感情线太弱
其实不想打四星,但是三星又有点低。
为什么不想打四星?
是因为刚开始就交代得不清楚,最后才知道那个王的爹是怎么死的,而且那个翻译是不是有点掉字掉标点??!
但是里面王和侍臣的感情戏真的是很感人了,看哭了!
(他俩不搞基,看到的不要想歪)其实我觉得反转可以再多一两个,毕竟后宫之中什么都可能发生。
这不就是韩版的《24小时》吗?
借了一个历史背景,讲了个暗杀的故事。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更适合拍电影,拍剧太拖沓了。
看完觉得还行的,这个评分有点迷惑。
我觉得故事性和节奏把控上比《南汉山城》和《最终兵器:弓》要好些,当然比不上《思悼》,《思悼》那是王炸剧本,但7分还是可以上的。
不过有些地方有点扯,英祖会靠血书来保正祖?
要真这么简单,那当年思悼世子何必惨死?
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惠庆宫怎么会用下毒这样的低级手段对付贞纯?
然后最后正祖用宽恕太后来换取母亲毒杀太后的罪,这更扯了,直接把太后一杀谁会追究惠庆宫的事。
给我最大惊喜的是韩志盿的贞纯王后,玄彬的正祖大王感觉缺了点力道。
紧紧盯着玄彬,挪不开视线。
正祖大王李祘的日常!服装和道具很养眼,比《光海君》略好。三星半。
垃圾,听说是思悼续集才过来看的,之间的差距简直了,玄彬粉也不能忍,剧情渣渣,演技做作,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没太大的硬伤
he
附属国还想拍的这么大气····
很多人抨击把一天的事件拍那么久浪费,但我却恰恰决定这样的手法是极好的。明明是一天的事,却把不同人的命运拆解开来1.皇帝的使命2.皇帝与甲洙的情谊3.甲洙、乙洙的关系,刺客的命运......拍的好极了
这是一部哪怕演员们小宇宙集体爆发也无法达到逆鳞效果的电影,剧本和节奏把控度已经定下绝对基调。
搞这么多就是为了基情,太烂的剧本…
镜头不错~~ 剧情简单粗暴,结尾草草收场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说实话,看了很多高质量韩国电影,这部也就一般了。只能说演员表演比较到位,剧本其实也就这样,可能我胃口变叼了吧。
叙事太糟糕啦,云里雾里
节奏乱的一塌糊涂,各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宫斗的戏码也弱到no law to see.
韩国宫廷剧总能拍出黑帮味道来。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洋洋洒洒拍了136分钟!叙事做得太差,各种插叙倒叙毫无条理,凌乱不堪。
庄献世子被关进米柜那一段。。。不敢再看第二遍。。。
做好每一件小事,终能改变世界
历史宫廷剧可以把背景交代得如此凌乱也是醉了。插叙回忆把完整的故事结构搞得支离破碎,叙事上的伏笔也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在可以决定剧情走向的一个关键节点上,手握重兵伺机而动的大臣居然被王的气场吓到,这就是传说中的“逆鳞”吧?看得出编剧绞尽脑汁实在编不下去了。
想说的故事太复杂反而乱了,从头到尾的感觉就是,王上好惨,没有女人没有朋友没有亲信,连卫兵也没有。
韩国的历史题材电影向来都马马虎虎,这部观赏性不错,要是别把男人间的友情拍得那么基情四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