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电影一直给人会给人一种探讨人性的感觉,温暖缓和得开场,循序渐进的深入。
“母亲”,我是怀着期待去看这部电影得,但看到秋子带儿子去姨妈家骗钱被打耳光对儿子说“捡起来吧,我可能怀孕了”看到这我已经没法继续往下看了。
之前已经差不多把这部影片中渣渣母亲,渣渣继父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从他们误以为杀了人开始努力工作,是罪恶感让他们开始有了些许人性到惊喜的发现没杀人,开始偷钱疯狂钱。
看到这我已经能预感最后小孩的结局了。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说实在得再往下看只能被虐虐虐了。
看到这里已经能触动我对母亲的深思了。
我觉得后面再拍下去只有被虐的份了作为观众我怕把晚饭给恶心出来。
活着不工作,结了婚不考虑清楚就生,生了不养。
只能片子满满得写着“不负责,不担当”。
生而为人,若如此还不如死去,有些人活着不如死去,唉不忍心看下去了结局一目了然,心疼啊,抽几根华子缓缓心情吧#24
先说对电影整体评价,无聊,没有完整探讨和挖掘的内核,一切操作都很常规,完全没有意外的闪光,有的意外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物动机。
长泽雅美演技好吗?
不出彩的。
角色通篇就只是一个烂泥,能演出什么花呢?
而且演烂的部分也并没有亮眼的表演。
想想安藤樱是怎么用巴掌抹眼泪的,就知道咋才能拿奖了吧,这次就算了。
电影里每场床戏都会给人带来强烈的不适,强忍下来,看完电影却没有给我任何有价值的成果,这就叫,怀孕三年生个球。
给个两星吧,导演其他的作品没有看过,这部剧情有些太过拖拉了,不知是不是故意刻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面,人物根据剧情需要可以做些动作或肢体语言的处理,不过本部里面的人物刻画过于极端了,如果说确实是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男主变成这个样子: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性格懦弱,没有主见。
可是他却很聪明,明白那么多道理,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偏偏为了母亲什么都愿意做,不论什么事情,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还有本剧中的大段大段沉默的画面,虽然明白导演想表达人性凉薄、疲于追求只有堕落,但是这只让我觉得过于刻意,主题其实埋得很浅,铲起一片土就能看见,却花费了刨开一个坑的时间来表达,说实话,两个小时的时长,不由得引得人想快进。
如果是我没有get到,而是日本社会真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影片主角也就是现实中的主人公过成这个样子我一点都不想同情,我看到的只是永远不满足、永远想混下去的女人,和一个懦弱无能、对爱曲解的儿子,导演如果想立个深意让我们从中悟到什么的话,我想仅是如此了。
很壓抑的故事,說不上來是這裡的一直被媽媽帶在身邊流浪的周平更可憐還是無人知曉裡被媽媽拋棄在家的孩子們更可憐。
因為太愛媽媽而無法主動離開媽媽,因為媽媽無法獨立生活。
小小年紀要幫媽媽買啤酒,半夜去便利店幫媽媽帶回家的男人買泡麵,一個人在家一個禮拜,沒有煤氣燒熱水只能干吃方便麵,晚上打遊戲機打到家裡斷電,小小的臉孔在黑暗中就著手機的暗光漸漸崩潰。
淋著大雨幫媽媽去討錢,偷錢,被媽媽羞辱說自己身上很臭。
最後聽媽媽的話把外公外婆殺死去坐牢。
坐牢可以說救了自己也救了妹妹,而外公外婆的冷漠不負責也可以說死有餘辜了。
像這種沒有吸毒也能墮落到這種地步的女兒到底是怎麼教育成這樣的,又或者說要怎麼才能讓她變好呢?
最後周平對社工說,到了牢裡反而是最舒服的,因為可以按時吃飯洗澡還可以看書,得到了另一種自由。
長澤雅美近幾年演技進步很大,但是對這個角色來說確實有點太漂亮了,流浪那麼多年還那麼漂亮。
最後,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寶貝,所有的寶貝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首先想到了《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
除了日本,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但是绝对不排除其他国家发生了这样的事。
日本人行事的确有其特殊奇葩民族性的一面,但就像剖腹一样,他们对待一切事物也是赤裸裸的坦诚。
诺,你想看,扒拉开肠子,你看吧。
秋子,精神有点失常,或者说完全回到了动物性。
她对爱的需求像一个黑洞,永远无法被填满,这个黑洞的成因恰恰可能是由于最开始一点点爱的缺失,母爱缺一块,父爱缺一块,情爱缺一块,后来就再也补不起来。
秋子对辽的依赖在于,辽这种人的彻底性,给的彻底,爱的彻底,去偷去抢都可以,得来的毫无保留,全给你。
秋子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看似能填满她黑洞的爱。
但是,这种人的感情就像一把野火,轰轰烈烈来的快,去的也快。
反观,工厂老板,虽然可能会对秋子有长久利益,但ml之后冷漠离场,这种缺乏最纯真动物性的爱,是秋子所不能接受的。
周平算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虽然最近这个词用到烂,但真没什么更好的解释。
奇怪的是电影没有一次演秋子对周平施予母爱,很难相信这是真的,一定有母爱的对不对?
只是编剧和导演没有获取到信息,难道是故意屏蔽了?
否则秋子那么一个人怎么养出周平这样的孩子,我说这样的孩子全是褒义,这份褒义在她对妹妹身上可见一斑。
秋子多次强调自己的孩子,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我甚至没有理由反驳,人首先是动物,当秋子回到纯粹的动物性时,她错了吗?
她让周平去杀自己的母亲这个”老巫婆”,母亲曾经对她做过什么?
这一点真是好奇。
为了要钱杀自己的母亲,明知是饮鸩止渴却还是要做,她的心里,根本没有明天。
母亲—秋子—周平,秋子这么烂的母亲可以成就如此挚爱母亲、妹妹的周平,那是什么样的母亲造就了秋子呢?
仅有的只言片语太过潦草。
对于她,爱是没有,恨也恨不起来。
就像看动物世界里一只母狮子,成年后被赶出来,被公狮子播种,自己仔独自带着幼师生存———“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每一个给到冬冬的镜头都很窝心,最后被送去寄宿。
能多想吗?
别想了吧……毕竟世界上并不全都是日本人……
相信看完影片的人肯定非常好奇周平为什么如此袒护妈妈,事实上我是被预告片中妈妈舔儿子膝盖的尽头需要过去的,以为会是什么母子情深,最后通篇都是乱七八糟的生活,等到结尾只有周平的一句我爱妈妈。
然后上平台才知道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毕竟不是瞎改编,电影应该只是刻画表像和结果,至于原因留给观众思考,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电影必须要讲明白个所以然,但这样的电影注定不能符合大众口味。
回到开头的那几个温情场景,儿子翘课摔跤,妈妈不仅没有责怪还开心的舔舐伤口,带周平去游泳馆,鼓励他跳水。
结尾妈妈说她给了周平需要的一切爱,我看的过程还以为会告诉我会有男欢女爱,电影没说可能没有可能有,但是开头的几个场景应该给年少的周平无法忘怀的感觉,然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电影带给大家的思考是这种常人看来难以置信的事情为什么现实世界发生了,我想这是值得大家考虑的,事实上在中国利用自己小孩搞钱的不少,只是很少发生这种极端的情况,但是不能忽视依然有很多小孩受父母虐待,前不久不是有个新闻单亲妈妈为了男朋友把小孩杀了。
整部剧看下来是压抑的,总觉得大森立嗣还没有交待一些事,比如秋子从小是在如何的环境下长大、如何被家庭所唾弃、如何结婚离婚,而造就了这种毁三观的人设。
周平对秋子而言 ,是她的亲生儿子,怀冬冬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偏执母爱似乎也有所体现,但是,她对母亲的概念却没有,究竟如何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她更多的是把周平当作自己的工具人,别人生小孩都是抚养小孩照顾小孩,而她却是让周平处处照顾她,似乎就已经把自己当作这个社会的边缘人,自暴自弃,理所应当的让周平去照顾她,甚至,在遇到被指责质问的时候,又把所有锅推给周平。
在我感觉,周平就是只属于她的,谁也不能抢走的,冠以自己亲生儿子的,一个工具人,仅此。
秋子很恋爱脑,似乎活在自己的三观世界中,把男人当作生存的依附工具,所以当牛郎小哥打了她离开酒店时,立马就和酒店管理员发生关系,包括后面工坊老板之前的家庭管理员。
但是说她是纯PUA,却也不是,不然也不会对牛郎小哥那么一往情深,应该还是天真的向往着童话世界里的 爱情故事吧。。。。
包括剧中那两个插曲大哥,她似乎就觉得,我和你发生了xx,你就应该会对我好等,先不说她动机是否单纯,但是有这种感知就是很天真很少女心了,似乎就还活在十几岁的心智中。。。。
究竟是说畸形的爱恋观,还是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 ,所在乎的永远是自己心里 只想在乎的(比如牛郎哥第二次 和她分别 ,转眼就感叹起自己的白头发,但是周平说了一句立马一巴掌呼上去)。
包括剧中她带着两个小孩,理所应当的流浪大街,自曝自己当寄生虫,真的没让我明白,她的心性究竟如何养成的。。。。
她应该才是人性最复杂的那一个,周平的心似乎很简单,这是我的母亲,哪怕我的母亲再人渣,她还是我的母亲,她没有了我,她根本生存不下去 ,从小周平就有这种照顾想法应该,不然不会打完钱秋子六天以后回来时问那么一句,还有泡面这些等等,包括在饭店威胁家庭管理员那个时候,似乎就是,母亲说什么都是对的,包括最后,不知道他对杀人 究竟有没有详细的概念,只知道秋子说什么都是对,他必须要去做(中间也有反抗,但随即就被压了下去)。
周平和秋子似乎就只能这样相互依存,谁也缺不了谁 。
畸形的控制欲,畸形的依存,畸形的世界观,悲哀的人生。。。。
更可悲的是,那种自暴自弃,理所当然的寄生虫式想法 。。。。
补充一句,看到秋子缓行三年的时候,我还在猜测,不会又中枪怀孕了吧?
还有最后,亚矢是否会变成下一个周平?
或者是在影射被送去其他家庭以后的冬冬,毕竟,最后亚矢主动把秋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这个动作就很有寓意,究竟是亚矢从小也是在缺失母爱的环境下长大(送书时秋子的吼声她的神情),还是因为自己是义工就自动代入感情需要这样抚慰?
恐怖的控制欲,家庭版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更可怕的是,生活中不乏这种控制欲(妈宝男、偏执上司、指点你人生的亲戚等等。
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自己而活(不要像秋子这种自暴自弃理所应当当寄生虫),不被这种畸形的情感所控制。
世界很大,世界也很精彩,希望我们都能看见这精彩。
母亲的评分确实不高,因为她确实没有交代清楚一些事情,比如母亲的养成,为什么母亲会是这样的,全局除了开始母亲和妹妹以及父母一家借钱的时候争执过几句以外,基本再无任何交代,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因果,母亲的现在是果,那么因到底是什么呢?
导演全程没有交代,因此这种安排让很多观影人不理解,所以给了低分。
这确实是全局的败笔,但个人认为这并不能代表《母亲》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母亲秋子的女儿冬华,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讲述者,整部电影里,冬华从出现就是一个小女孩,但是冬华其实有另一个身份,就是亚矢,看清楚,亚矢就是冬华,这部电影其实解读成亚矢对母亲和哥哥的回忆,亚矢是长大后的冬华,冬华是被收养前的亚矢,理解了这一点,这部电影所有怪异的地方是不是稍微通顺了一点。
站在冬华的角度,她出生后母亲就是这样的母亲,既荒谬又真实,而哥哥周平其实有反抗母亲的机会的,但出于对母亲的爱和依赖,她最终选择了顺从,陪着母亲一条道走到黑,冬华对哥哥的同情全部被亚矢演进了,所以,我说,她们其实一个人,是母亲这部电影真正的讲述者。
故事到最后,亚矢去监狱探望周平,她问周平为什么这样做,周平说了一真一假两个理由,第一,他其实很喜欢监狱的生活,因为这就是他曾经试图反抗母亲的内心冲动,他可以按时吃饭,还可以读书,另一个原因,他爱自己的母亲秋子,离开他,母亲秋子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两个原因都是真的,至少哥哥周平终于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哪怕只是暂时的解脱。
麻酱的演技转型之作,有一说一,作为偶像出身的她这次的表演让人还是很惊艳的。
把三隅秋子的颓还是演的挺逼真的。
之前我还觉得她这次的表演是这种颓废母亲中天花板级别的,但一直到我喜欢上全度妍,才发现麻酱的表演跟她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唉,虽然把麻酱跟戛纳影后比有点不讲武德,但大前辈的优点还是可以借鉴下。
比如全度妍在《生日》中饰演因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中丧子的母亲,在儿子去世后终日如行尸走肉般活着,郁郁寡欢,情绪暴躁敏感。
其中有一场戏,她前一秒还很温柔地问小女儿吃不吃鱼,下一秒在得到否定回答后立刻垂下筷子,大发雷霆,把女儿赶出家门。
只因女儿让她想起去世的儿子已经无法吃饭,结果女儿还挑食,心生悲凉。
全度妍在温柔与暴怒间的切换是有预兆的,因为她原本微笑的表情突然僵住,随即观众能很明显感受到有一层阴影从她脸上划过。
这样再过渡到发怒,就会显得更自然且合理了。
而麻酱的表演貌似就缺少这种“预兆“,她为了表现出秋子那种变态的喜怒无常,而全程板着脸,看似她好像真的很冷漠,实则让人觉得有刻意为之的嫌隙。
anyway,人还是该跟自己比较嘛,麻酱这次是首次出演这种略微高难度的角色,而全度妍貌似从一开始演电影后就全是这种角色,所以小麻想继续在演技派女优的路上走的更稳的话,还是要多积累经验啊!
(拜托,别再演夸张日剧式电影了好吗,行骗很好看很搞笑麻酱很美OK没问题,但这样演下去对演技提升一点用都没有啊!
接点正剧OK吗长泽女士,不然你的高光时刻就永远停留在21年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上了!!!!!!
)
长泽雅美 2020年《母亲》饰演淫荡放纵教唆儿子杀人的变态母亲
全度妍 2019年《生日》饰演因世越号丧子的母亲朴顺楠
生于1970年的大森立嗣导演,此前曾凭借《濑户内海》《日日是好日》等作品积攒了一定知名度。
他今年的新作《母亲》也已于七月登陆日本院线,随后被网飞购入;仅仅四个月的窗口期后,便与世界各地的观众正式见面。
这部作品根据“2014年日本埼玉县川口市的一对高龄老人被杀且财产被盗”的真实事件改编。
最终警方查出,犯案者竟然是被害者年仅十七岁的孙子;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少年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到了母亲的教唆。
因此《母亲》被视作导演大森立嗣的一次巨大挑战。
而在卡司方面,编剧由曾经写出《啊,荒野》《从宫本到你》的港岳彦与大森立嗣联手操刀。
作为主人公的母亲角色三隅秋子,则由国民女神“麻酱”长泽雅美担当。
于是,这部影片也被视作她的一次大胆转型;早在面世之前,就被很多影迷寄予厚望。
这样一个堪称精品的主创阵容,最终却意外遭遇了观众口碑的滑铁卢。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仅6.1,IMDB评分也仅有6.6。
我们不妨仔细地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为何没有收获预期的成功,或许能够得出一定的答案。
根据真实犯罪案件改编,其实是比较讨巧、而且发挥空间也比较大的一种思路。
纵观整个日本影坛,最先让人想到的必然是园子温,他的一系列犯罪题材影片均取材于现实。
但他为什么能够屡次收获高口碑,还是取决于他深刻的社会剖析,以及得天独厚的作者风格。
园子温初看完《母亲》时,我们会发现,影片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风格,只是以较为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拍摄。
而结合以母子两个角色为主轴的情节来推断,导演在创作上的主要参照对象可能是是枝裕和名作《无人知晓》《小偷家族》等片。
但本片与是枝裕和作品的最大差距正在于,对人物塑造的不足以及内心关照的缺失。
如果单看故事情节,本片尚且是完整自洽的,以独身母亲与年幼孩子在外的一系列遭遇为主轴,并最终引向注定发生的惨剧,从而引人深思。
因此,最致命的问题便在于人物。
首先是长泽雅美饰演的离异母亲这一角色。
直接点说,观众们显然无法理解这一角色在性格上的狂放与黑暗。
就故事层面来看,编导并未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而仅仅是呈现了一些家庭上、爱情上的各种隐患而已,就显得非常缺乏动机。
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当我们面对一个出乎寻常的角色时,往往都会去寻找立足点,否则便很难轻易接受。
而《母亲》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观众们无法真正理解角色的举动,因而更不能指望与角色共情。
这里或许可以对比去年的《小丑》。
在《小丑》中,影片始终围绕着角色的遭遇及其内在的演化,因而让我们充分理解了该角色。
即使角色之后的举动是让人恐惧的,我们在观看时却完全可以共情,甚至暗暗叫好。
《小丑》影片中的另一个角色,儿子周平;尽管他在整个故事中的位置并不是最中心,但这个角色的变化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他作为关键动作的执行者,剧作上理应聚焦于他的心路历程。
影片中的确呈现出了这个角色的变化过程,但似乎有些过度变化之嫌,而并没有一条足够完整而有序的人生的弧线。
他显然更像是一个按需出现的工具型人物,却没有真正的个性。
最后当母亲的角色要求他去犯罪时,他也只是非常木讷地就去执行。
当他最后在监狱中说出“爱母亲也有错吗”这句话时,原本理应受到震撼的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蕴含的能量,正因为我们看不到人物真正的内心。
影片的着力点似乎总是局限在底层的残酷上,以反复的跟人要钱、偷东西、搬家,以及来自外部的伤痛等等来填满影片。
且不说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导致的碎片化,更遗憾的是,尽管类似情节被大量注入,却却无法让观众看到明确的效用。
在是枝导演的《小偷家族》里,每一次小情节都在进一步加强全家人的紧密联系,因而才使得最后的破灭更加让人震撼。
但在《母亲》中,角色之间终究太缺乏化学反应,真的是除了惨和黑暗,似乎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像是枝裕和那样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
由此,影片的主题便也显得不够明确。
究竟是想要关注社会现象呢,还是想聚焦亲情里的控制关系,或是单纯的探究社会边缘个体如何被异化?
看似主题丰富,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做好。
当然,影片还是有一些优点的,比如长泽雅美的表演。
我相信在接下这个角色之前,她就已经做好准备,最终也成功地完成极具颠覆性的表演。
尽管这个人物缺少必要的、更贴近内心的塑造,但在演员需要执行的工作内,麻酱已然将每一场戏所需要的状态都成功地演绎到位了,也有一些此前未曾有过的突破性时刻。
而在拍摄上,大森立嗣导演确实足够克制,至少没有运用一些极具煽动性的手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能在有限的时刻带给观众们些许思考。
总而言之,在这个被迫片荒的2020年末,如果你对麻酱钟爱有加,或者喜欢看偏向现实主义的电影,那么《母亲》依然还是值得观看的一部作品。
作者| 德卡的羊;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海报上有一句话:这样的母亲对我来说也是一切。同样对秋子来说,那样的男人也是一切。岁月不饶人,麻酱在演技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从少女进化到母亲,而且一上来就是极品母亲。但看她演这样的角色还是多少有点心痛,宁可看她一直阳光的傻傻的笑。。。
所谓日本的文明在电影里看不出来
剧情很拖沓
没想明白就开机的作品,剧情,观感都非常糟糕。
长泽雅美居然接演了这样一个角色……还真是应了吕美特在《导演》里提到的那句话:「真正的演员都是勇敢的。」
影片的确不算上乘,但看到评论里那些把是枝裕和那个鸡汤罐子当爹的也只能笑笑。还有提安藤樱的,估计除了她也不知道几个名字了。安藤樱是个好演员,也的确比长泽雅美演技好,但这不表示所有丧角就都该安藤来演且只有她能演好啊。
他真的是不擅长由真实怪奇罪案导向虚构畸情影像再反推回现实刺痛,看之前几乎在脑海里预想了无数个名字,是的,就是你脑子里也想过的那些,然而磨赤儿的公子偏偏弄出了一最毫无想法的模样,没错,大森立嗣是磨赤儿的儿子,问问他曾经合作过无数名家的爹也不至于拍得如此无所作为吧,之前跟足立正生不都能玩儿到一块儿,为啥不好好求教。
夸张搞笑的女骗子都已经满足不了麻酱了,看来对角色的突破永远在路上20.11.10看完剧情不知所云,大家演技都不错
躁郁症没关系,烟酒赌无所谓,滥交、欺骗、不肖这些也都能接受,但如果拍不出【可恨之人】的那点可怜之处。就只会让观众单纯地厌恶剧中角色继而厌恶整部电影。一部从根子上就没走对的电影,又怎么能走下去呢?
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强势挟持和控制,却对暴力对待伤害自己的情人无力还击。儿子周平从小一直沉浸在母亲的影响中,以她的命令为最高准则。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亲情关系,则好似只单方面来源于周平。最后从他的解释中,我们好像又可以理解一点他的意思。这个世界并没有对他很好,他只有母亲,母亲离开了他无法生存。这时候好似母亲的畸形控制倒成了一种正当理由。夏凡饰演的社工在跟周平对话中,没有提出要害的问题。傻外祖父母既然可以,那同样可以杀任何人,所以爱不是杀人的理由。本片是一个很好的社会观察的窗口,去发现社会问题,那些爱怎么变化为畸形病态的。
麻酱也太美了!流浪汉这么美不科学哈。有种缺口气的是枝裕和的感觉。
立了两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但所有的动机都没有给清楚。于是就像麻酱表示出演时不能很好地代入角色一样,观看时对母子二人也不能完全共鸣。母子之间以及母亲的原家庭间,这两处关系再多给哪怕一点点,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 不过还是很高兴麻酱接了这样的角色,坐等以后每年在甜心和扭曲间反复横跳!
几年前拍出来《光》的旧恨还没消,怎么就搞了这么一出?电影需要逻辑、节奏、意义。
+//。。。
深海中的咆哮。长泽是真的美呀,无死角的那种。
废话连篇,又臭又长,真的是日式苦命集锦,时间线分段又讲了个啥,过于想讨观众的同情心,却适得其反,越往后看共情力越少,作死又没大脑的女人,真值得一头撞死,那么可爱的子女和漂亮的脸蛋,却专攻丑男和渣男深入,活的像个没灵魂的荡妇,下半身思考,心肠歹毒的有违伦常,把血缘关系推入地狱,最后啥也没捞着,角色可以没文化,但不能没脑子,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厉害,简直是过于极致夸张的底层描绘,而且影片年复一年又堆叠繁琐的阐述,完全可以精简的去讲好故事,无非是爱与不够爱的议题,父母因为女儿的堕落可以断绝关系,儿子因为深爱着母亲可以以身试法,都是病态的关系剖解,看到最后,观众可能把原先预备好的同理心变成愤怒的抨击了,真是让人心理不适的变态故事,跟《小偷家族》的温情脉脉比,这部是触目惊心的底层自甘堕落cult大拼盘
缺乏一切必要的解释 只呈现出堕落的无底深渊 高光是秋子接过土豆娴熟地削起皮来 那一刻才真的想问 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这位母亲
很丧。完全就是人渣的故事。儿子对母亲的爱是至亲无价的,母亲对儿子的控制和利用是深不见底的,填上这两个深渊的,是一个又接一个的悲剧。确实有点像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但没有一点灵气,好似一潭让人绝望的死水。
冲着长泽雅美去看的,我老婆看了恨的牙痒痒的,我却因为长泽雅美恨不起来。
以母亲为题的电影很多,这算最新款。长泽雅美演一个堕落到底的女人,虽然道德感全失,却依然拉扯着两个孩子,叫爱吗,额,感觉是唯一可以被她控制住的两个生命吧,尤其是儿子周平,这是母子,伴侣,伙伴,甚至有点点情人的意味,谈不上变态,只是扭曲的原生家庭输出。儿子无法主动摆脱母亲,他自己说是爱,简单不,因为爱妈妈所以偷窃,杀外祖父母,他看着对社会的单纯又模棱两可的作为人的基本认识,所以对母亲的爱是唯一作为人类的的情感输出。所以人真的是很可以被洗脑的生物,不说人品德行,共情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