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优点:3D布景色彩和部分特技动作还是体现了江湖二字。
接下来说说不足:1,武侠片,或者说功夫片,这种类型的电影为什么会存在, 有什么特色,主要适合表达什么, 观众为什么要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请导演好好做做工作,了解清楚了之后,再去拍片子。
不要用西部片来表达悬疑,不要用爱情片表达恐怖, 不要用科幻片表达爱情。
也不要用武侠片表达和侠义无关的东西2,太多的妓女,太多的非主流, 太多的人生思考, 太少的武侠和江湖3,人物的妆容不要向西方魔幻看齐,东方的魔门也有自己的风格和尊严。
电影里面天尊那一派的装束那叫什么东西待续
这个片我是看得4D版本,影院中的嘘声不断笑场连连,后排有个姑娘终于忍不住开启了弹幕模式,我很久没有在影院和大家一起这么欢乐了。
但可惜啊,这不是一部搞笑片,而是尔冬升的新片《三少爷的剑》。
尔冬升——小宝——作为编剧、导演,这么多年来拍出了不少好作品。
最近又翻拍了自己1977年主演的同名影片《三少爷的剑》,真是神作啊!
他的处女作《癫佬正传》我就特别喜欢。
但我认为在电影方面影响他最深的,还要说是早年在邵氏拍片的经历,有以下几条为证。
1、尔冬升的《残缺》 张彻在1978年拍了一部《残缺》,由陈观泰、郭追等主演,主要讲了一些被迫害致残的武林人士学武复仇的事情。
以残疾功夫打斗作为卖点,设计了断双臂的、瘸双腿的、聋哑的、盲的和傻的几类角色,以及相应的武功套路及打斗方式,很有意思。
小宝虽然和张彻合作很少,但《三》中肯定也偷了《残缺》的师,他大胆的将三少爷设计成了“脸残”,更选择林更新本色出演,可谓量身打造。
整场电影下来,表情非常到位,导演不让他表现内心活动,不让他做出细微的反应,他就真的一点儿都没有做。
情节都被音乐烘托上天了,他还能坚持没表情,真是难为他了。
而且,他不单是脸残,身体还僵硬,作为一代剑神,肩膀和腰部僵硬,有一场划船的戏甚至还脑残了,摇橹的方式都不对。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脸残的顾曹斌就弱了一些,脸残的能力相对差点。
他应该是新演员吧,很多时候明显不知道怎么演,经常控制不住喊出一些不知所谓的囧话,也造成面部扭曲。
同样是新演员,曾经在《我是路人甲》中有不错表演的曾经的“横漂”万国鹏,在《三》中依然群演感十足,保持了稳定的发挥。
2、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 提到影响,不得不提楚原1977年导演,尔冬升主演的《三》。
在这里提到,主要是想说一说布景等美术方面的事情。
我们从下边两张截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二者的一脉相承。
其特点就是——假。
《三十年细说从头》李翰祥 这是当年邵氏电影的重大特色,演员们在精美的布景中表演,背景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夕阳余晖,都是画在几米外的一块布上,当年多少经典的影片就是这样拍的。
万万没想到,到了2016年,在徐克做监制的片子里又进行了这样的复古。
我们可以从下边两个截图中感受到浓浓的舞台感,用数码特效完成了几十年前的美术师们一样的工作。
说实话,看预告片的时候,这是吸引我走进影院的重要一点。
这个可以说和近期其他古装武侠片都不太一样,和徐克前两年的《龙门飞甲》也不一样。
其光线的通透感,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还是不错的,有独特的审美风格。
只是假了点。
3、尔冬升的《无极》 说完了邵氏的影响,我还考据出尔冬升还受另一位大师级导演的影响,那就是陈凯歌。
想当年《无极》上映,一炮而响,甚至在网络视频中、在段子中产生了无数的回响。
其特点是脑残、不说人话。
我的馒头分你一半 电影经过这么多年无数导演苦心研究,在小宝这里终于要超越《无极》了。
我猜想,为了做到这一步,他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
首先肯定是把编剧集合起来一起去门口,把门打开,把头贴在门框上,把门使劲关上。
如果夹一次不够,那就再多夹几次,“哐哐哐”,这一步完成后,他一定是发现了影片情节虽然很囧很生硬很无厘头,但喜剧感不够,现在年底了,大家喜欢看喜剧片。
所以,第二个办法是改台词,凡是人话,都矫情化、弱智化,以此创造出喜剧效果。
这一点我可以保证,主创们做得非常成功,影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三个办法是要加感情戏,而热烈的爱情不能直白无聊,所以,他开创性的把三少爷设计成一个渣男,又为慕容秋荻设计了一个娘娘腔的暗恋者竹叶青。
三个人的感情戏让人大开眼界,直呼狗血……不对!
直呼过瘾!
4、尔冬升的古龙 至于古龙小说的风格,在我的观影经验中,还没有看到真正好的还原古龙原著文字风格的电影,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尔冬升做到。
尔冬升可以说有独特的理解,并在影像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天才”的重新诠释。
比如,首先把原著的人物精神全抛弃不用,最明显的是燕十三,尔冬升把他改成一个逗比肤浅的粗豪剑客,脑子都没想清楚自己该干什么的人。
我觉得还没等何润东吐血,看过原著的人先吐了血。
谢晓峰也是这样,一受刺激就大吼。
古龙小说的酷劲去哪里了?
古龙小说更强调的是想象力,是通过文字调动读者脑中产生形象。
古龙小说里的对决,讲究的是境界、精神,重意不重形。
而尔冬升把两位绝世高手的对决,变成了双方套路演练和口诀背诵。
就这俩高手的水平,能成为全镇第一剑都难啊。
但电影里面最后一战就这么以三少爷获胜而结束,浪费了原著最精彩的结局。
我觉得古龙为了避免一场简单而俗套的分胜负之战,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
你知道夺命十三剑的第十五种变化吗?
摘录谢晓峰和燕十三最后一战中的一小段作为结束吧。
谢晓峰脸上忽然露出种恐惧之极的表情。
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剑虽然还在手里,却已经变成了死的。
当对方手里这柄剑开始有了生命时,他的剑就已死了,已无法再有任何变化,因为所有的变化都已在对方这一剑控制中。
所有的生命和力量,都已被这一剑夺去。
现在这一剑已随时都可以刺穿他的胸膛和咽喉,世上绝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
因为这一剑就是:"死"。
如果这部片子的导演不是尔冬升,也许我根本找不到观影的动力。
尔冬升是楚原好几部古龙改编作品的电影男主角,而在那个年代里,甚至古龙写书的速度都赶不上楚原拍片的进度。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电影有悬疑、有节奏的变化,但是打斗偏重把一招一式写得明白,喜好给人物特写镜头,宁愿把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写的明明白白。
作为导演再拍一次自己曾经饰演过的作品,无论是对于尔冬升导演来说,还是曾经看过楚原作品的人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只是这一部电影真的没有把故事讲好。
虽然在布景上,有好多个场景是楚原年代的清洗放大版;虽然在故事的叙述手法上,部分借鉴了过去的叙事方式;虽然在人物特写镜头也几度还原,但是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地把故事讲好。
台词:前半部分太还原古龙,而后半部分又太“现代”;讲台词:近距离的人物刻画,却把演员的“表情和文本不一”无限放大;情节设置:古龙原著的情节,无论是删减还是新增,并没有抓住古龙作品里对英雄之间“心心相惜”的刻画精髓。
整部影片看下来,故事讲的方式很吃力,人物刻画太过僵硬,全片节奏忽快忽慢,部分情节的设计不知所云。
很难想象,这会是尔冬升导演的作品,毕竟从《癫佬正传》过来,尔冬升即便有“后半部分故事乏力”的问题,但是不至于讲不出一个好故事;只是这一部,从头到尾透着“尴尬”的作品,多少有些太过于失去了水准。
对于任何一个经历过港式武侠片年代的人来说,曾经那些“武侠梦”和武侠影视剧的繁荣年代,已经过去相对久远了,只是当曾经的经历者试图还原那个“武侠梦”的时候,未曾想竟是这样的写法。
原著向有这样一个时代,江湖中有各式各样的人。
有大侠,也有大盗;有镖客,也有刺客;有义士,也有隐士;有神偷,也有神捕;有侠女,也有妓女;有市井匹夫,也有世家子弟。
他们的生活通常多采多姿,充满了冒险和刺激。
有很多人憎恶厌恨他们,也有很多人羡慕他们。
因为他们通常都衣着光鲜,出手豪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只可惜这只不遇是他们快乐的一面他们还有另一面。
痛苦的一面。
慕容秋荻和三少爷完全不同。
她难以捉摸而且野心勃勃,第一次和三少爷见面的时候,三少爷只送她一朵花,她就向他挥出了剑。
三少爷劝她解散天尊,好好带孩子,过几年平凡日子的时候,她就笑得更疯狂:“你至少也该想想,我现在是什么地位?什么身分?
难道还会去替你煮饭洗衣裳?
”三少爷和燕十三决战之前,她又真情流露:“有时候我虽然也恨你,恨不得要你死,可是别人想碰一碰你,我都会生气,你要死也得死在我手里。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三少爷正值少年,正是最自信最多情的时候,慕容秋荻容貌美丽、性格刚强、武功也高,这种女人就最能勾起三少爷征服的欲望。
但谢晓峰的多情注定让他不能被一个女人困住,于是他欺骗她,让她等七年。
正如燕十三所说:“他要你等他七年的时侯,就已经是在欺骗你。
他以为你一定不会等得这麽久的,以为你七年後一定早已忘记了他。
”几年后,慕容秋荻和茅大先生结婚,三少爷说他当时是诚心祝贺的,这应该是没有骗人,因为他骗了慕容秋荻最怕她一直不嫁缠着自己,现在她肯嫁给茅大先生他就一身轻松。
但是第一慕容秋荻把第一次都给了三少爷,她怎么能忘记三少爷?
第二,茅大先生比不上谢晓峰,她肯嫁给茅大先生很可能是因为想借茅大先生来减轻家族对她怀了三少爷儿子的不满,现在三少爷又来了,当然还是要选三少爷。
第三,谢晓峰高兴,只要他高兴就什么事都会做,茅大先生算什么,他是神剑山庄的三少爷,天下无双的三少爷,就是他抢了别人的新娘,也绝没有人会指责他,何况茅大先生本来就配不上慕容秋荻,他抢婚甚至会成为佳话,况且慕容秋荻又这么美,又这么爱他。
最后三少爷为什么又抛弃了慕容秋荻呢?
一段破屋里的相逢,慕容秋荻在众人面前演戏指责谢晓峰负心,希望以此图得神剑山庄的霸业。
对于慕容秋荻来说,比起对三少爷的爱,还是野心更加重要。
私奔的期间,三少爷很可能发现了慕容秋荻的野心,所以他一“高兴”,就又把慕容秋荻甩了。
但一个人有野心,就一定会好胜,所以慕容秋荻也好胜,正如三少爷征服了她一样,她也一定要征服三少爷。
正是这种想法,让她把对三少爷的爱,化作了对三少爷的恨。
三少爷淡泊名利,而慕容秋荻野心勃勃,那么两人的“相爱相杀”,几乎就是注定的了吧!
这剧是要把古龙气活过来吗?
谢晓峰的武力值差到居然就任由一群人轻易灭了娃娃一家,还得靠燕十三救才得以逃脱。
那个见了娃娃一家的死还无动于衷没有丝毫愤怒的懦弱,还有需要燕十三指点的被动,简直看不下去了。
我是很久以前翻过一点原著,很多情节都记不太清了,但是有几个精彩的点我还隐约记得,一个燕十三第一次去神剑山庄刻舟沉剑,一个是最后谢晓峰自己把大拇指削了以后不再握剑,这些电影里全都没有。
唯一觉得还可以的是谢晓峰和燕十三的对手戏有不同于原著的新意,只是谢晓峰不像是谢晓峰了。
可话说回来燕十三的人设啊……那个奇怪的面相就不说了,什么叫背后杀人的燕十三?
我的天啊~绝望 最奇葩的是结局,慕容秋荻居然跟谢晓峰最后在一起了……两个道不同的人硬生生组了cp
《三少爷的剑》,讲的是天才剑客三少爷不愿再杀生,一心想远离江湖归隐田园,在妓院当打杂,在农夫家挑粪,只是为了赎罪,他觉得自己杀人,破坏别人的生活是犯罪。
从少爷变成平民甚至“没用的阿吉”,他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甚至享受其中,燕十三以为他是普通人要教他练剑防身,他不愿意,燕十三骂他懦夫。
合情合理。
燕十三这个角色最有意思,也是一个天才,他找三少爷比剑,就像练琴需要知音,听说三少爷已死,他扔掉了自己的剑,这人时日无多,在死前为村民除掉恶霸,却无心结识了平民身份的三少爷,和盘托出生平武艺,两人居然真的成了朋友和知音。
这地方很讽刺,江湖中人为什么一定要以剑会友呢?
这部电影讨论的名利生死观也是比较有意思的,树根大佛出现过四次,都与生死有关
第一次出现大佛:三少爷跪在佛前寻死,挑粪人路过问你为什么想死?
他说,我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关于生死问题,燕十三也说过,当你做任何事都知道结果,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
燕十三去杀任何人都会赢,只有去挑战三少爷是不知道结果的,这就是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得知三少爷已死,燕十三也觉得活的没有意义。
坐在坟堆里的燕十三,知道已无法在江湖留名,于是拿起剑为民除害,虽是将死之人,却又像重获新生。
挑粪人对三少爷说,当你吃馒头觉得有味道了,生活就有意义了。
江湖为名,都是求死之人,而普通贱民,求生而已,挑粪人问三少爷,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紧接着是挑粪这段,挑粪人称屎尿为“人中黄”,“金汤”,“木樨香”,人中黄和金汤在中医中都是解毒养生的中药,寓意三少爷由挑粪这贱业中又重新学到了生活的意义,这粪水乃是救命之良药啊!
第二次出现大佛:燕十三教“没用的阿吉”生平武艺,让他防身为村民做好事,不为名利全盘脱出,燕十三一边教一边将平生江湖怨气讲述,他怨三少爷死得太早,而自己没有知音就如同住在棺材里等死一般,大佛中出现了“假想敌”的幻影,燕十三大声咒骂三少爷:愿你在阴间,冥顽不灵!
在教完所有剑法之后,他似乎也放下了名利的负担。
第三次出现大佛:村子被烧,三少爷想要的隐居生活被毁,他负伤倒在树根大佛下,燕十三舀了佛前的水喂他,救活他,并告诉他为什么一定要杀人?
你也可以只败人而不杀人。
(与第一次大佛前有一个将死之人在旁边,三少爷见死不救,却一心求死形成对比)
第四次出现大佛:三少爷打败了天师救了宗族,带上毁容的小丽继续行走江湖,小丽问他:还杀人吗?
他说,不杀人,救人!
大佛前的枯枝败掉,生出新芽。
结尾处三少爷与燕十三的比剑最动人心魄,三少爷决定重归武林,只败人而不杀人,大隐隐于江湖,为了知音与尊重,他用自己的剑真正比武一场,送患绝症的燕十三上路,知音刀下死做鬼也无愁啊,动人至极!
最后三少爷用自己的剑换了燕十三的剑,为他在江湖留名,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啊!
慕容与三少爷爱情不和,在于他们的人生观不同,三少爷是天才,天才可以超越物质去看待人生,把物质看得很淡,而慕容秋荻是权力物质女人,她身上的纠结在于她想把三少爷变成武林至尊,而不明白武林至尊于三少爷何加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高在上的太阳,为什么要把它拉进淤泥里?
她不懂三少爷要的生活是双脚插在淤泥里的真实。
这整部电影就是徐浩峰的“刀背藏身”,刀背只败人而不杀人,三少爷真正出剑之时,是为了友人之爱而不是恨,所以他让慕容不要恨他,刀里有恨才会伤人。
刀与剑,恩与怨,恩一头怨一头,出剑可生怨,也可生恩。
筹备了十九年,被刷成这样的低分,我想尔冬升导演心里也一定感受到了孤独
怎么说呢?
尔冬升加徐克的组合不是这水平吧,但是转念又一想,服装 场景 美术 造型镜头 都还是在线的,原因出在了演员身上,除了女主稍有气质以外,何润东和林更新 一点侠气都没有,为何来演这类电影,毁了古龙啊…毁了我大侠啊 那是燕十三吗?
是那个一心与谢晓峰一绝高下的夺命十三剑吗?
是那个在使出第十五剑时,有一系列心里活动的燕十三吗?
是那个在最后 宁愿自己剑穿喉也没有惧怕的十三吗……神剑山庄三少爷的剑是有灵气的,三少更是有灵气的存在,林更新饰演的谢晓峰 有灵气吗 有剑气吗?
是“剑非剑 我非我”的境界吗?
好在还有整个场景救场,还有服装救场,还有女主救场。
从演员角度,可以说没抱很大的希望,反而看得比较轻松,超出预期。
而对导演方面,你不能盲目迷信某某大导演就一定出好片,也不能盲目的觉得新人导演就一定不行,所以导演这方面只能是额外加分,不是错了扣分。
古龙一直给我一种他是个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人的感觉,三观看似歪实际奇正,总是有种近乎于童心的乐观和对美好结局的执着。
面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无产阶级领导人以谢晓峰为代表的右翼分子原先想要置身事外,顺其自然,坐观他们内斗,燕十三在此阶段充当了谢晓峰的人生导师。
三少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复杂了,我一直认为演技的最高境界,只有演员真正把自己当做这个角色本身才能达到。
这就要求演员对角色有着充分的理解与把握,而三少这样的人物,要去把握是需要一定高度的智慧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曾经也以为指的是情仇难却、恩怨无尽的名利生活,如今想来,江湖也有可能是命运的代名词。
直接点题了,三少爷谢晓峰究竟在痛苦什么?他的痛苦是整部书和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的来源,没他出来瞎晃荡,后面的一切故事都不会发生,谢晓峰和燕十三在神剑山庄就玩事了,江湖上无非继续传颂着胜者的神话。
所以说,谢晓峰,你他娘的究竟在痛苦什么?为名为利为女人,这都不可能,最高的名,最多的钱,最美和骚的女人他都有过;如果是拔剑四顾两茫茫的孤寂,他应该提前去找燕十三火并;如果是杀人过多的内疚,我看他成为阿吉以后杀人也不手软,而且书中杀铁虎时也是城府很深。
一个人不想活了总有不想活的理由,像谢晓峰这种没理由的不想活,真是天上地下第一人。
一个人做什么都伤心,都提不起精神,没事又想死,对敌人却下死手,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德国那个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师,个个平常沉默不语,心如死灰,打起仗来杀的苏联人怀疑人生。
看到没,多像谢晓峰?所以,我判断谢晓峰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可能并未到重度。
也许太多的美酒女人和血,腐蚀了谢晓峰的神经,一个人终究不可能在凡间成神,哪里可以真正的无情。
慕容秋狄什么的只是借口,谢晓峰当年两次始乱终弃,也没比天尊道德到哪去。
而燕十三,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书中的段十三,燕十三),则有与谢晓峰同样的痛苦。
所以两个人的相遇相杀是必然,因为一个人的血只能成为另一个人的药。
可怜中华文明一向对心理学有神秘化的倾向,所以抑郁症患者谢晓峰,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而人格分裂症患者燕十三更可怜的成了谢晓峰的药。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由此可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扬精神文明健康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最后,谨向谢晓峰患者和曾经的燕十三患者表示关怀,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们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学治疗,争取早日重返社会继续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古龙最出名的一句话,大概便是那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话说小时候我一直当这句是话是自古流传而来,当知道这是古龙说的时候我惊呆了……这句话还有后两句:寸心之争,生死忘矣。
因为这句话我一直觉得古龙写的才是真正的武侠,也因此在武侠作品中讨论“生,死”是非常下等和不入流的。
江湖上每天都是在杀人人杀,你忽然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应该杀人并不表示你会独立思考而且特立独行,仅仅说明你是个傻逼而已。
这一部诠释的谢晓峰完全就是个好日子过多了把脑子过秀逗了的傻屌,与之相对的燕十三是个苦日子过多了把脑子过秀逗了的傻屌。
尔冬升导演在上映之前说想把当年主演的那一部《三少爷的剑》都买回来烧掉——因为那时候自己年轻根本不懂武侠,扮演的人物每天不吃饭不上厕所一早上起来就拎把剑去装酷。
我当时看到这段采访的时候就想:完球,这电影路子要走偏。
但仍然没想到最后怹老人家呈上来这么一坨……“武侠”是童话也罢,春药也好,终究强过一个支离破碎逻辑牵强的蹩脚故事——何况它所探讨的,又十分低级。
没看过原著前提下,感觉情节不错,“浪客剑心前传”,人设拉风,武打炫酷,但败在主演份上,几乎缺乏内心戏,有形无神~
太可怕了……全面糟烂。到底徐克最后看过成片没?
什么中年危机,人剑江湖,旁边的人可是从头笑到尾。明明是燕十三动了善念、为了不让第十五剑留存于世自杀的,却改成谢晓峰刺死了燕十三。多么崇高的人物就这么白死了。然后谢晓峰也没断指弃剑,莞尔一笑,跟娃娃江湖救世了!呵呵,开什么国际玩笑。三少爷的剑在书迷心中地位那么高,你就不怕被寄刀片吗
给个友情分三颗星吧,前十分钟是精华所在,出完片头就可以起身走人了。不知道几位编剧有什么理由会认为故事编的比古龙好,也许是不想重复?但太写实了,没什么古龙气质。
2.5;奇谲写意的江湖氛围、眼花缭乱的武打场面均还原得不错,造型颇多借鉴西方元素;刻意为之的古龙金句夹在注水的台词之中,显得不伦不类尴尬无比,演员台词功力更是雷人,笑场太多;金培达配乐加分,徐少强的出现仿佛重回盛世,徐克监制的3D到底还能看看。
古龙的小说里那些不说人话的短句和只有意境的决斗决不好拍,但开头那一幕真的震撼到我了这情境不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武侠世界么,我没看过原著所以对三主角没有违和感,不过也确然不喜欢三少爷(非阿吉),剧情虽然套路,但冲着这画面和配乐,你要非说和青冥宝剑一个档次我是如何都不能忍的
这个台词说的得给负分啊!我的天,已经很多年没有在电影院听到这么僵硬的对白了,杨幂说的都比他们好!尔冬升的一个败笔,徐克是仁义尽至了。
燕十三告诉谢晓峰“击败对手并不一定要杀死他”,后来谢晓峰就杀死了他。
意境和人物都只做到三分到位,爱情戏有点烂俗,蒋梦婕依然不改招黑体质,打戏及格,但在林更新拿捏不稳的演技下被牵连,燕十三倒是颇为生动。
爱恨情仇的江湖,还挺古龙的。诸位演技捉急啊。
谢晓峰太腼腆,燕十三的高冷,此处已经毫无痕迹,最后毁天灭地的一剑也被尔冬升收藏了,心疼我燕十三十三秒!
除了何润东,其他人的演技和台词功力都尴尬得要死
装逼的人太多了,你们知道个JB。我本想给三星的,现在加到五星。谢谢。
江一燕减分了
形散且神散。中国导演们好像都在集体面对中年危机。转过去白月光,转过来朱砂痣;转过去家里有草原,转过来要开一座赛马场……台词写不好就不要模仿徐皓峰了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不知道为什么评论这么低。场面制作很精致,打斗看的也过瘾,我没看过小说,并不是原著党,但从电影情节来看,整体故事还是很流畅的,就是最开始的时候没明白那个三少爷是怎么回事儿,后来才懂,算是一个bug。其他的我觉得都挺好,看到白百何没被烧死那段真的是很心惊。
一星古龙的高手对决。1.剧情推进零散,很多心理和人物细节展不开;2.人物逻辑有问题,三少爷轴死,女反派爱情癌;3.演员演技真是....电影院里经常在悲剧场景时传来笑声;4.该激情戏的地方毛都没有,不该打的地方一言不合就乱打。
做的挺用心,尤其是背景和场面。也算是制作较佳的武侠片了。古龙的台词,如今已经成“聪明观众”的笑柄了。批评成了政治正确。古龙对江湖的理解,对谢晓峰痛楚的理解,剑客对剑的理解,慕容爱的决绝,身世卑贱的妓女成为终身伴侣,如此等等,都让人对古龙多了几分敬意。这个寒假,好好研究一下古龙。
燕十三的杀马特妆成功去掉了何润东身上一种说不清为什么感觉一定很乱入的气质。没想到林更新的谢晓峰扮相还行。江一燕的慕容秋荻我的天……真是说不清的违和感。每对CP都是零电流。台词还是有古龙式幽默+啰嗦的,角色还行还行,决斗还行还行。全程特效又简陋又多,好感几乎清零。两星半
室外戏场景全部用电脑渲染的,导演说故意模仿邵氏棚景,我是无法理解的。何润东突破很大,这个燕十三很可爱。映后访谈,尔冬升能讲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