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许久的描写日本江户风情的《百日红》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影片以日本浮世绘代表画家葛饰北斋及其女儿的生活为主题,折射出江户幕府末期日本社会之方方面面。
大街小巷的建筑,两国桥的风景,包括牛郎、花魁在内的各种工作者的生活百态,甚至连天气都变换了好几种,云朵的样子几乎每个场景都不一样。
让人既体味到时势之大气,又体味到人情之细腻。
影片第一段正式情节——葛饰北斋的女儿阿荣在与分开居住的母亲的一段对白中,就包含了这样一段点题的花语。
百日红,欣然凋谢,拼命绽放。
阿荣看到自家庭院里的百日红花开时这样说道,从而揭开了影片讲人道物的核心。
她的妹妹阿犹虽然双目失明,却是全片最明亮的眼。
阿犹出现在百日红盛开的时节,而她离开时,百日红刚好掉光了最后的花瓣。
正是有这样欣然凋谢却曾经拼命绽放的家人,阿荣才能在片尾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浮世绘作品。
我个人特别喜欢阿荣和阿犹在两国桥上的一段情节。
阿犹静静地听着南来北往的声音,静静地闻着大千味道,欣然感受着这个世界,让人有种仿佛也站在桥上,陪她一起感受的感觉。
阿荣这个人身上兼有男性的倔强也有女性的柔美,是个非常丰富的角色。
因为长期和父亲居住,难免有点男子气,可是在妹妹面前,又显示出女性关爱的一面。
她喜欢看大火熊熊然绕的样子,就犹如她欣赏百日红绚烂的生命一般。
她什么都愿意尝试,不服输,甚至为了画好春宫图,不惜亲身去体验那种场景。
如此丰富的性格造就了她最终形成自我风格时的绚丽与细腻兼具的特色。
影片主要描写了画龙、画花魁、画地狱画、画春宫图这四段和绘画相关的情节,穿插阿荣的情感经历、姐妹情谊及父女情谊的描写,可谓错落有致,丰富有章。
在重现了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图》、《百态图》等浮世绘名作的同时,重点刻画了身为画师的匠人精神。
画龙要捕捉内心瞬间的灵感,画地狱画要有哲思智慧等等。
每次绘画都会带有佛教、日本神道教的踪影,都有现实的部分和幻象的部分,让人在理解绘画的同时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共鸣,以及动画特有的表现魅力。
歌川国直与阿荣的情感经历,以及葛饰北斋徒弟善次郎与宠物小狗样态的拟合,都为影片增加了不少谐趣,会让人会心一笑。
影片对葛饰北斋的描写可谓更是矛盾兼容,一方面作为绘画大师具有无可比拟的创作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却是个情商很低的人。
因为过于执着于绘画,而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更是不会表达自己的爱。
可越是这样矛盾兼具的葛饰北斋才越能赢得观众的心,比一个高大全的典型形象要好得多,尤其是当他终于敢于面对生病的阿犹时那几句简单对白和真挚场面,看了让人动容。
他在阿犹离去后,看着代表阿犹来过的那朵已然枯萎的山茶花所说的“那孩子的眼睛和生命,或许都是被我夺去了”,更是全片情感含量最重的一句话。
父爱、自责皆在其中。
影片在人物头发的处理上有个很有趣的创新,就是很多发簇是脱离头部的,单独成一个线条,看上去很有生机。
相比之下,在音乐方面影片可指摘的地方可能是比较多的,有些现代音乐感觉和古朴的意境不太贴合。
不过,这是见仁见智的。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回到了现代,让人有种时光荏苒的变迁感,也让观众萌生出某种铭记的情愫。
这些大师,这些艺人,这些绽放过的生命,就在这江户川中奔流涌过的江水一样代代相传呢。
我们如今的人,是不是仍具备百日红的那种欣然凋谢、拼命绽放的精神呢?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关注动画影评俱乐部
提起江户时代的绘画,浮世绘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代名词。
而在浮世绘方面,也出现了多种流派的大师。
像以美人画见长的喜多川歌麿,以风景画见长的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另外还有歌川派的一些大师也很有名。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自然是葛饰北斋。
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大家就算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一定看过这副最为著名的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是不是很眼熟?
今天清嘉就和大家分享一部小众文艺的动画电影——《百日红》。
电影改编自日本江户风俗研究者杉浦日向子的同名小说,透过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绘作者葛饰北斋及其女儿的生活,来一览江户时代日本的社会风貌和市井人情。
清嘉向真心喜欢日本江户风俗文化的小伙伴安利这位漫画家。
杉浦本名铃木顺子,除了漫画家这层身份外还是江户风俗研究者,曾出版《百物语》《一日江户人》等作品。
清嘉特别喜欢她的《一日江户人》,里面又风趣又充满了知识!
薄薄一册很好看的!
《百日红》的舞台背景,正是江户时代。
此时的小老百姓都居住在下町,这里有一个以葛饰北斋为名创作浮世绘的老头,名字叫铁藏。
铁藏性子急,是一个凡事率性而为的典型江户男人。
虽然年纪有点大,但创作力却焕发着勃勃生机。
他有一个擅长作画的女儿阿荣,阿荣二十三岁,是铁藏的第三个女儿,她虽然继承了父亲擅长作画的天赋,但由于身为女子,常常惹人非议,身为画师得不到社会认可。
除了阿荣,铁藏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叫池田善次郎的食客。
善次郎和阿荣同岁,曾是一名武士,因伤人事件而被迫出逃,他仰慕铁藏的才华,跟随其身边,最为擅长的是春宫画。
他们三人在杂乱无章的小屋内埋首创作,阿荣日日奔波在充满活力的江户街道与雄壮宽广的两国桥上。
特别喜欢阿荣站在桥上的镜头,仿佛穿越遥远的时空,我们正和阿荣一同身处在江户时代。
桥上人来人往,桥下人声鼎沸。
与此同时,葛饰北斋最大的对手歌川丰国门下年仅十九岁的青年画师歌川国直扶摇直上,声名鹊起。
北斋的年纪已经老了,浮世绘的江湖人才辈出。
除了事业上的危机,北斋的小女儿阿犹自小双目失明。
阿荣常常抱着妹妹坐在回廊上,看屋前的那株百日红,灼灼绽放,生机盎然。
北斋一直逃避回家,他不知如何爱护小女儿,他一直愧疚痛苦,直到小女儿病逝,北斋怀念下为小女儿作画,最终解开多年心结。
这样纷繁的年代,善治郎、阿荣与国直相逢,他们敬慕彼此的才华,却又因门派纷争而友情受阻。
正如铁藏的豪言,“父女二人,只要有两支笔、四根筷子,无论再怎么艰难都能活下去!
” 透过荧幕,清嘉看着那片的遥远时空,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女,怀着壮志奔波在江湖的街道上。
写于2020.1.12
不知道杏是谁,看配音表才知道配北斋的是五郎大叔,完全没听出来。
其实我还蛮喜欢浮世绘的, 看过地狱变之后,觉得妖怪神灵什么的完全可以接受,其实蛮佩服日本匠人的作画精神的,虽说是关于浮世绘创作的记录片,可关于作画技巧的只有开头的画龙和后面的驱邪,其他都是各种琐碎事情。
且各个故事之间挺零散的,然后配乐真的出戏,江户时期的话,还是希望配古典些的。
然后国直的存在意义在哪,意味不明啊。
全片看下来,毫无疑问,画风是我喜欢的类型,最喜欢啊荣和妹妹在一起的两个场景。
一个是去看雪并且在雪中玩耍,听雪的声音。
第二个就是最后的画作,妹妹在百日红下看金鱼。
有些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啊犹定是到极乐去了。
豆瓣上的人对这片的评价不高,不知是否因此导致我观看前期待值放得很低的缘故,看后也无所谓失望。
当然我承认这片的确有一些缺点,最明显的是它不像一部完整的电影,更像是几集独立的TV动画连着一起播放,中途的切割感很强。
另一个缺点是中间有好几个有头无尾的鬼怪故事,而且又与主线剧情似乎没太大关系。
漫画版的评价很高,但我没看过,不知是不是原惠一没能把原作的各个独立的篇章融合起来,才产生以上两个缺陷。
不过影片优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对江户气息的还原非常棒,如果你喜欢江户时代题材的话,我想这片是不可以错过的,至少看风景也可以一饱眼福。
本片讲述的正是大画家葛饰北斋一家的故事,就算是国人对北斋的画恐怕也是熟悉得不能更熟悉,他画的那幅《神奈川的冲浪》是堪比李白的《静夜思》、达芬奇的《蒙娜丽莎》、CCTV的《西游记》一般的精神污染,不管你爱看不看,反正你会在哪个时间段被动地被它们洗脑过。
这片的某个镜头(阿荣和妹妹划船)也致敬了这幅名画。
很多人说这片的剧情很生涩之类,但我看过后却觉得并不难懂。
故事的主线其实只有一条,就是葛饰北斋一家子的家庭恩怨。
而这其中,又可以分成三条支线。
其一是葛饰北斋(铁藏)和女儿阿荣在画技方面的暗中较劲。
准确地说是阿荣单方面对父亲的竞争心理。
片中有好几个莫明其妙的独立故事,其作用都是用来反映阿荣的这一心理,特别是贵妇人因阿荣的画而做恶梦的那段,北斋在画上修改了一下就解决了问题,父女俩高下立判。
而之后阿荣的春宫图被客户退回的情节,同样是这一心理的表现,只不过这次阿荣的竞争对手不单是父亲,也包括了善次郎。
这条支线的主题就是阿荣绘画心态上的成长,阿荣画技虽好,却只是父亲的跟班,而片尾一幅她画的妹妹在玩耍的彩画,正是她告别了自己作为父亲影子的象征。
其二是阿荣和妹妹阿犹的亲情,这也是全片最出彩的内容之一。
这条支线与上一条是互相独立的,彼此互不干涉,但看到后边就会明白,有个人物把这两条支线串连了起来,这个人就是她们的父亲北斋。
阿荣在小吃店看着妹妹和小男孩在雪地上玩耍的场景,令她想起了自己和父亲以前在雪地上发生的事,而北斋在阿荣的回忆中正是一个视绘画如生命的父亲。
其三是北斋和阿犹的关系。
这条线表现得很隐晦,就连它的结局——阿犹的死亡也很含蓄,而在全片,北斋和小女儿的见面仅有一次。
阿犹从小体弱多病,但北斋一直没怎么去看望女儿,对此阿荣作了若干种解释,而从最后的情况来看,北斋的心态,应该和《Air》里观铃的母亲晴子、《Kanon》里小刊的姐姐香里是一个心态的,身边有一个随时会死的亲人,对他们心理上是一种巨大的折磨,有人承受得住,有人无法,而在这部影片中,阿荣和北斋分别代表了这两种心态。
看了一下百科说到原作中阿犹的戏份并不多,为了让影片有明确的主线,原惠一才特别把阿犹提升为主角级别的人物。
这个改动应该是很好的,阿犹死的时候我还看得有点伤心。
总的来说,《百日红》还是承袭了《河童之夏》、《幸运签》那种家庭为主、神话为辅的风格,片中所有副线都是为完善父女的人物形象和侧面表现他们的家庭而存在的。
虽然它没有带给我《河童之夏》和《幸运签》的惊喜,却也让我觉得以后还能继续期待原惠一的作品。
如果不是看了《百日红》,大概不会认识葛饰应为。
前几天看了微博有人推荐这部动画,说是关于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画师的故事。
吸引我的是转发中的一句话: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把这种快要消失的技艺,拍得这样吸引人。
之前对日本浮世绘没什么了解,而促使我愿意去看的原因,也只是想看看到底是怎样吸引人。
整个动画的故事说得零散琐碎。
江户的风貌人情,性格迥异的浮世绘画师都,通过阿荣的眼睛一一展现。
彼时葛饰北斋和他的弟子一同生活在一间阴暗的小屋中,而阿荣为了照顾父亲,也与两个大男人同食同寝,几乎模糊了性别。
这也令她全然继承了父亲冷硬坚韧的一面,集中体现在了对画技执着至烈火焚身的信念上。
她的创作热情像是一把放出去无法回收的火。
她想方设法画好所有的东西,任何事物都要超出他人。
春 画不够吸引人,她就去寻了男妓体味个中滋味。
打败了父亲的弟子不够,她甚至有挑战父亲的意志——所以江户大火时,她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目不转睛地看着火焰燃烧,又将这股烈火体现在了地狱图景中。
画中喷薄而出的热烈和激情,甚至让收藏家的夫人产生幻觉。
焦头烂额之际,她父亲看过一眼草稿,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啊,只顾自己画得痛快,却不懂得收尾。
”夜半时分,他们三人携笔月下,前往收藏家府邸。
葛饰北斋轻描淡写,寥寥数笔间佛光降临,普渡炼狱众生,将喷薄而出的热情缓缓拢于佛祖掌心,结束了。
骄傲如阿荣,也不由得赞叹一声,果然还是比不上他。
而她对父亲的挑衅情绪却并不纯粹,其中固然有同样身为画师在技艺一途的追求,更多的却像是一个赌气的倔强女儿去挑衅父亲的权威。
葛饰北斋是个好的画师,好的老师,好的精神向导,却远远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面对病弱的二女儿阿尤,他惧怕衰弱与疾病也将自己一并吞噬,不闻、不问、不管。
阿荣努力地在妹妹和父亲之间奔波,试图弥补家庭中的巨大罅隙。
百般努力下,父亲终于去看望了一次阿尤,却又送了二女儿一副钟馗斩鬼图,其中厌恶嫌弃之情连目盲的女儿都能感受到。
阿荣对这样的父亲心有怨怼,却又不自觉地回护。
她带着自己的妹妹四处游玩,反复对妹妹说,父亲是爱你的。
妹妹和玩伴在雪中奔跑时,她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亲雪天里一起速写的样子。
开心的玩耍的妹妹,和用冻僵的手指挥舞着画笔的自己,到底是谁更幸运,谁又更不幸呢。
可是就在不久之后,妹妹就因病去世了。
画要画下去,日子也还是要过下去。
画师终究是人,柴米油盐,七情六欲,是生存,也是生活。
点点滴滴汇聚成经历与画力。
于是他父亲说,你该有自己的风格了。
品尝过爱情的苦涩,aiyu的缠绵与失去亲人之痛的阿荣,终于收敛心中的烈火,画出了一副恬然温柔的阿尤观鱼图,从此走上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动画明面上的主人公是葛饰北斋的女儿阿荣。
动画片断断续续地讲述了阿荣作为一个浮世绘画师的成长经历,同时也描述了她身边形形色色的浮世绘画师。
但是剧中主角阿荣的形象,更像是父亲光辉下的一个投影,固然有自己的形态,光芒却来自于身后。
也是到了后来她结婚离开父亲,才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历史上的阿荣,画名葛饰应为,被称为江户时期的伦勃朗,其作品也被赞誉为光之浮世绘。
特意去找了她的作品来看,真的很美。
附图是葛饰应为的夜樱美人图。
葛饰应为 夜樱美人图
盲眼的少女,她喜欢到木桥那边去。
不是在桥堍,而是站在拱桥中间边沿处的木栏杆那,那里最危险了,随时可能因为一阵风刮起来,或把握不好,直接翻到底下的溪水里去。
“喂!
我说,你害怕吗?
”“才不呢!
我最喜欢这里了。
”她总是这样回答。
你看她,并且不那么安分,老是要人顺便说说这桥上热闹的状况,因为这里总是赶集的人的必经之路。
“卖凉冻粉,糯米糕咯!
”一个小贩经过了,然后我又看到一个背很大菜蔬的人,“听说是某地的大辣椒耶!
”没等我用含羞和怯懦的口吻向她说明那充满阳光,活蹦乱跳的人儿。
他继而自我介绍似的“卖辣椒咯!
大辣椒咯!
又红又辣哦!
又红又辣哦!
”等等,我快跟不上了,又一个人出现了,就像这底下的溪水一样,那么湍急,一波又一波,我们是乘了舢舨在这人潮里,真要透不过气了。
“咚咚咚!
”又一个小贩,等等呀!
我还没来得及看你的样子呢!
盲眼小妹妹她是那样高兴,难得来这里一趟,我怎么可以扫她的兴。
可似乎着急的总是我。
她表示她很高兴呢!
所以,接下来我也就安静下来了,任这里人来人往的。
我要学她,看她怎么就能那样乐观。
可我愈发现自己像是一个脸上沾了浓浓的墨水渍的羞涩少女,我要极力地表现出,在这里的矜持,让他们以为我呆在这不动是在忙事的,就跟他们一样,有着明确的目标,当然不是流着汗,踱来踱去的,或是背着一个赘余。
我得躲着那些人的目光,不让他们发现我的破绽。
就像他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我不一定说要追求他,但我得给他留下点好的印象,不让他看到我那该死的脸上的墨水。
所以,情景可能会是这样。
他走过来,先是跟小妹妹打招呼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向我问好。
“今天天气很好不是。
”“嗯。
”我把那沾了墨水的脸背向他。
“这样好的天气,该要好好享受才是,散散步或到哪里去玩。
”我仍在权衡不把那脸给他看,于是他便友好地跟我们道别。
但就在离别的时候,他看到我脸上的墨水了,起先他熟若无睹地走过,可随后,又想起什么似的,顿了顿,掏出他的手帕给我。
“来,给你用。
”指了指那墨水印“这样美的女孩,怎么能容许脸上流污呢!
”说完微笑地走了。
我是说,这可能让我原本觉得有些东西的存在是更有趣的,像是冬天里树枝上的雪,如果有人愿意摇晃树枝把雪抖落下来,制造出雪花的霎那间美感。
那更可以让人切身感受到。
忘了说了,小妹妹有一个父亲。
跟我与那美男子相遇时为了掩饰自己的某些瑕疵而自闭起来如出一辙。
他只专心于他自己的事,不刻意同人打招呼,也不是那种一脸严肃的样子而不能接近。
他是管不得风雨雷电要扰人不休地折腾,也不会因为一株正待艳丽的花朵而摘了它送人。
所以,妹妹自有她的自由,他从不干涉。
但,妹妹会摸他的脸的,在他离她很近的时候,一句“还好吗?
”风情云淡地出于父女间的问候。
她嫩嫩的小手要摸那胡子拉渣,刻满沧桑的脸。
一壁给她自己思想深处的某种想念,一壁好像是依偎在她父亲的身旁说:“爸爸!
我长什么样子呢!!!
”
<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图片16><图片17><图片18><图片19><图片20>
这部日本动画电影《百日红》根据杉浦日向子的作品改编的,讲述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和他同是浮世绘师的女儿阿荣的故事。
虽然故事平淡偶有神怪故事打酱油,叙事还有些松散零碎,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动画电影的,浮世绘师脑中的极乐世界通过电影展示出来,一个人可以专注自己的爱好并且坚持下去,这才是重点吧。
葛饰北斋是活跃于江户时代后期的一位浮世绘画师。
提及北斋,就想到以描写远处可见的富士山前汹涌澎湃的波涛的“神奈川冲浪里” 和“凯风快晴”为代表的“富士三十六景”的风景版画。
老爷子活到九十岁,在他临终之际还和女儿阿荣说,如果再让他活个十年,哪怕是五年也够了,他就可以堪称真画工。
可见他对绘画事业的热衷,一个对自己爱好有着坚持不懈精神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以女儿阿荣为视角,电影中展示了这位浮世绘大师的日常生活,即使名声响亮,却仍住在脏乱破旧的房子里,跟同是浮世绘师的女儿阿荣、游手好闲的弟子善次郎,一块过着贫穷的日子。
日子虽然清贫,但总是快乐的,因为有最喜欢的事情陪伴。
据说北斋少年颠沛,习惯于流浪生活,他有迁居的癖好,一生中大约迁居九十三回。
生活无定,中年丧妻,小女儿早夭,晚年再遭火灾,毁去了他几十年的画稿与心血,使他饱尝了人世炎凉。
但他对于艺术却从未动摇。
一生所作大量插图、画谱、版画和漫画(据说有三千多幅),显示了他在浮世绘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他自号“画狂人”,直至90岁去世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作品。
通过多产的作画活动,他追求的主题既有自然,也有人间生活、鬼怪世界。
他将进入其见闻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本质,作为一种“动态”来理解,以超常的机智和富有戏剧性的想象力来把握和表现这样变幻莫测的现象。
阿荣对火灾有强烈的执着,她觉得火光四起的时候兼具了恐惧与美,火花烧起来很美很美。
动画里阿荣和妹妹的感情也是一条支线,盲眼体弱多病的妹妹和阿荣还是很像的,阿荣和她在一起才露出久违的微笑,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亲情关系点点滴滴流露出来,最后尽在阿荣的画中,百日红花海旁边戏水的天真女孩是那么生动活泼,仿佛她从未离去。
北斋去看生病的女儿,小女孩柔软的小手抚摸父亲的脸,莫名的感动,父亲在她夭折后说了句,这孩子的眼睛和生命都被我夺去了,意味深长,一个人的才华是上天赋予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平均的,如果你拥有太多,就意味着要从别人身上拿走。
北斋老爷子似乎对于亲情的羁绊毕竟缘浅,我觉得也是因为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爱好造成的。
即便生活困顿,他们还是继续为自己爱好的事物贡献生命。
透过浮世绘师的眼与手,最真实的江户风情即将呈现在你的面前。
那时候没有相机,如果没有这些画师,很多风土人情都无法表现给后人看。
无论是半夜脖子会伸长的艺妓花魁还是妖怪画出来作祟,亦或者是鬼火、百鬼夜行,对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充满好奇的北斋老爷子都把这些当成了素材,我们也在他的画中领略了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看电影的时候就看到弹幕说BGM和电影很不相称,恰恰相反,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BGM的,一开场就有一段鼓点很躁动的音乐配合女主开阔的视角展现给我们江户时代的繁华。
尤其喜欢椎名林檎的主题曲,江户古风和轻摇滚的碰撞,这让我想到了《花魁》中椎名林檎的那首歌,妖异而乖虐。
现实的平淡都要靠神乎其神的故事点缀,而浮世绘师们眼中的世界更是微妙而神奇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各类题材的好作品呈现出来呢?
最后想说说画风,电影的画风是相对日本漫画来说比较写实的,本身用动画片的形式来表达历史传记形式的内容就很创新了,导演曾拍过《河童之夏》《蜡笔小新》(惊呼女主的眉毛为啥那么眼熟,原来…),声优也用了松重丰、杏、滨田岳、高良健吾这样的明星,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日本的票房不是很乐观,要说这样的故事更适合拍成一集一集的TV版吧。
<图片1>作者:别花人<图片2>『花落花开,花落花又开,百日红。
』既是漫画家,也是学者的杉浦日向子在自己的作品《百日红》第一卷里,曾经引用江户时代歌人加贺千代女的诗句,解释这部漫画名字的由来。
百日红这种花,也被叫做紫薇。
与那些朝开暮落的寻常花卉不同,它『不将颜色托春风』、『不占园中最上春』,直要等待梅雨过后,才恣意盛开,一开便是一百多天。
繁茂到压弯树枝的锦簇花团,在一整个夏天里,不断地绽放,不断地凋谢,然后再不断地绽放,纵是已经晓迎秋露,仍在吐露一枝新。
人常言『花无百日红』,可是紫薇,偏就要『长放半年花』。
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在杉浦日向子眼里,浑似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
北斋19岁便开始发表作品,直到知天命之年方才成为风靡一世的著名画家,这不正是迟开的紫薇花吗?
北斋一生创作作品超过三万幅,跨越各个画派、题材,才华却不见丝毫缩减,晚年仍然积极学习西方传来的技巧,直至临终犹在感叹『只要再活五年,就能成为真正的画师了』,如此旺盛的创作生命和创作欲望,不正是毫不吝惜地挥洒花雨、却仍然常开不败的百日红吗?
光是这一个标题,便充分体现了作者杉浦日向子独到的感性,以及对北斋深沉的敬爱与理解。
能够想出这样一个标题的作者,描绘出的北斋,怎么可能不贴近史实,又怎么可能不魅力十足?
<图片3>2015年,《百日红》被PRODUCTION I.G.改编成动画电影。
由知名动画导演原惠一执导的这部作品,上映之后获得了日本海内外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并在蒙特利尔、安锡、锡切斯等多个奇幻、动画电影节获得奖项。
那么《百日红》的魅力究竟何在?
如果你还没有观看过这部电影,或许通过这篇拙文,多少也会有所体会。
<图片4>《百日红》描写北斋,却将焦点聚集在了他的女儿阿荣身上。
和父亲同为浮世绘画家的阿荣,相貌丑陋,待人冷淡,不善言辞,就算对身为巨匠的父亲也不会表露出敬意。
作品正是通过这样的她的双眼,反映出了一个褪去光环的北斋——或者,用作品中阿荣的叫法,铁藏。
他性格乖僻固执,酷好女色,对家人鲜少表达过关心……除了一手绝妙的画技之外,几乎就是一个无一可取的怪老头。
漫画以这对性格酷似的父女为主轴,通过一个个或平淡如水却又不可思议的故事,展现这两位江户画家的创作和生活。
原作中彼此独立、互无干涉的短篇,在电影中通过铁藏先天失明的女儿阿犹这条似有似无的主线串联。
疼爱妹妹的阿荣对因为畏惧死亡而疏远多病的阿荣的铁藏的轻蔑不满,以及阿荣作为浮世绘画家对父亲的才能抱持的复杂情感,被原惠一导演用不疾不徐的步调娓娓道来,直到最终抵达和解。
<图片5>《百日红》原作者杉浦日向子在身为漫画家的同时,也是一位江户风俗研究家。
在她严密的考据和精细的描写下,一个繁荣喧嚣的化政时代跃然纸上。
得益于以注重细节、贴近现实著称的原惠一导演,动画虽然在考据方面出现了原作中没有的瑕疵,但在整体上尽最大限度还原了杉浦笔下的江户的真实感。
动画以百日红绽放的夏天开始,经过季节变迁,花开花落,又以夏天结束。
在动画原创的情节中,阿荣几度带着盲眼的妹妹阿犹走到街头。
目不能视的阿犹用继承自父亲的敏锐感性,在脑海中构建出了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
与此同时,原本只能坐在屏幕前视听的观众,彷佛也跟着阿犹一起,感受到了江户时代四季的气息和感触。
如此逆用阿犹的盲眼,不可不谓神来之笔。
<图片6>原惠一素来被认为风格比起动画更接近真人作品,再加上在制作这部《百日红》之前,他又挑战了自己的第一部真人电影;因此,在这部从真人电影回归动画电影的作品里,原惠一有意识地强调了『只有动画才能实现』的独特表现,充分地结合了自己写实的作风和动画的夸张。
譬如电影中阿荣和阿犹姊妹乘船在浪头颠簸时,便进入了北斋名作《神奈川沖浪里》的场景;阿荣在深夜奔出家门观看火灾的场景,则让人联想到她笔下对火光和阴影超越时代的真实描绘。
如此将电影中描绘的场景和浮世绘的画作无缝结合,只有动画这一体裁,才能实现。
另外,电影中也出现了北斋绘制《大达摩绘》和《北斋漫画》等作品的场景。
如此流芳百世的名画,在剧中却被一笔带过,或许也体现了北斋的性情。
《百日红》原作在通过写实的笔触还原北斋父女形象的同时,还加入了奇幻鬼怪作为调味料,电影也充分运用了动画的优势,将江户城描绘得亦真亦幻。
画家们的匠心,能招来呼风唤雨的神龙进入画中;太过写实的地狱图,会让画主的妻子被魑魅魍魉摄去心魂;肃穆逼人的菩萨像,震慑不了毫无信仰的淫僧,却在男娼的梦里现出了庄严宝相……这些夸张离奇的描写,结合百姓笃信神佛的时代背景,倒也有着强烈的说服力:以北斋父女臻于神鬼之境的才能,能引出人心中的神魔,大概也不算虚幻吧。
遗憾的是,《百日红》原作者杉浦日向子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因患病封笔,并且最终在2005年病故。
然而她的艺术生涯虽然短暂,创作的作品却没有因为她的辞世而失去生命力。
在原作者去世十年后方才问世的这部电影,没有辱没原作。
杉浦日向子也正如她所培育的这株《百日红》,在身后仍然『新花续放枝』。
本片默认观众们都对葛饰北斋极其了解么,如果不是的话,光靠这里面几个小故事,真没能展现出来。
叙事散漫到了不知道怎么说的程度。
把浮世绘直接融入到动画之中还是很好的点子,神奈川海浪那儿挺漂亮的。
至于配乐,相信大多数人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怪异和不合拍。
故事线还是太松散了,导演压根没搞清重点是什么,几个勾勒人物性格的细节还不错,独立拿出来很受用,整篇相对看却很累赘。
两星给画风
有些浅尝辄止。
除了诡异的鬼怪场面和鬼畜的音乐偶尔引起观看时的情绪变化,其他地方几乎可以毫无情绪起伏地看完。就是这样一部动画电影【维笑脸: )
@@@(2015-05-09)百日紅 ~Miss HOKUSAI~(Miss Hokusai)(未出嫁的女子画春宫图,还去妓院。。。杏和松重丰配音。故事没什么太大意思,或许重点是展示江户的时代风貌?画画也有这么多都市传说。)
就是这种崩坏的配乐才能让人难过啊。喜欢的部分:画龙、和妹妹在桥上、花魁的脸、和妹妹的雪天、螳螂。结构是散了。这样的女孩子就是这样的一生啊。喜欢吉弥。女承父业的杏还真是略像
喜欢这种片子的人缺乏基本的审美
多一星给画工,无头无尾的故事
有极乐吗?有地狱吗?
以传记片而言,细腻而又生动。从女儿视角拼贴出北斋非大师的另一面。几段往事便勾勒出半生脾性,原作和编剧都很厉害呀。
????为什么觉得根本没有中心思想啊?
bgm很大胆,开头有点惊艳,江户气息加上有位作画怪老头和摇滚的搭配,但妹妹去世那段明明那么悲伤配个电吉他什么鬼。叙事零散,却有种让我说不上的舒服和喜欢。如果能拍出一集集的tv版会不会更好~[直接代入成松重丰的脸,真人就五郎你来演了!
这种片不是我的菜。
代沟,动画定位倒像是给本土孩子的小故事,并不是先入为主的文化课。
花魁是女鬼?未经人事却能画春宫画的姐姐很有耐心,给视障妹妹讲解周围风景。鬼怪画得太像。下雨了,被男人揽入怀里。被百合了。画家二三事,散文一样。太短。片尾林檎椎名唱得不错。父亲对妹妹一直很冷淡,大概是缺钱的缘故吧。三星半
主線不明確,劇情無聊
【2016 BJIFF】葛饰北斋女儿的角度 配乐赞 可惜剧情单薄还琐碎 画龙线无疾而终 花魁线鬼怪线只能靠想法撑起来 小女儿的线也很无力 可能是赛璐璐有限预算不够吧 不过小狗的模样的确可以看出是蜡笔小新导演 小白啊!
#2015.12.16#bilibili#6.6/10# 太碎了 前面放着背景看了两遍没看明白 第三遍专心看才看明白 没有主线剧情orz哦不 主线就是妹妹的消失。。。- -江户的景色和浮世绘也差了好多 不过安安静静地展开感觉还不错。。。
鬼怪和画师的故事,有女孩儿有狗子,够了。
试图还原幕末江户父女画师的日常:作画/亲情/琐事/怪谈…人物穿梭于各种美美的浮世绘场景,情绪刻意轻描淡写似把常人的喜怒哀乐全都寄予画作…未嫁前为画好春宫去喝伪娘花酒,服!片中其他画师: 池田善次郎(渓斎英泉),歌川国直,岩窪初五郎(魚屋北渓)…漫画里的井上政女(葛飾北明)应该是被删了
除了声优是杏和松重礼再次的合作,好像就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