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25部:《伯纳黛特你去了哪》
这是一部有关女性成长的电影,适合所有低谷期的女生、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女性、以及有孩子的妈妈去看!
一个天才女建筑师和一个天才计算机科学家组成家庭后,这个天才女建筑师从此沉寂20年没有任何作品,因为她成了一位全职妈妈。
全职妈妈?
一个非常伟大又有点委屈的字眼。
这20年,这位曾经是天才女建筑师的全职妈妈,她好像病了,失眠、焦虑、抑郁,又愤世嫉俗,她不愿意和人相处,她陷入了无休止的抱怨和崩溃的边缘,而此时她的身边只有老公和女儿。
曾经是多少人称赞的一对夫妻,这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呢?
丈夫很忙,工作也很出色,可是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抽点时间去关心关心曾经和他一样出色的妻子。
当这位丈夫和他的女秘书,心理医生以及调查员一起,然后去跟他的妻子说她生病了,是精神状况的病,她还被骗了,他们家要去旅行的计划可以执行,但是只是他带着女儿去,而她的妻子要被送到精神病院。
看到女主那副伤心、无助,又没人能理解的表情,作为观众的我,也崩溃了。
可能是我看的太投入,自我代入了。
太难了,谁能理解这个妻子此时的心情呢?
有一个片段讲到女主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友,当她眉飞色舞地跟这位老友分享育儿经以及吐槽生活的琐琐碎碎时,老友的一句话震撼了她,他说:解决你所有问题的答案,就是滚去工作,去创造。
这句话可能会打动很多曾经在职场后来为了家庭做了全职妈妈的女性,他们在职场上曾经也是叱咤风云,才华横溢,进入婚姻、生了孩子后,她们却找不到自己。
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可能还有很多全职妈妈并没有女主这么优秀,他们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场女性,投身于家庭后,做了妻子和妈妈,却完全没有了自己,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爱好,他们迷失了方向,想走出来,或者重新走入职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电影,就是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下次有机会介绍。
不过,《伯纳黛特你去了哪》这部影片结局很美好,女主又重新回到职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还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就是在南极建房子,一家人又和好如初。
妈妈和女儿的感情很好,这一点很让人羡慕,有的地方也值得大家学习。
妈妈的服装很好看,不愧是大魔王,穿什么都好看啊!
电影:《伯纳黛特你去了哪》豆瓣评分:7.6分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上映时间:2019年主演:凯特·布兰切特-over-
好像做一个不被外界期待的妈妈而只是做自己的艺术家就要被整个世界抛弃,包括完全不懂自己的丈夫。
当女儿帮妈妈反驳邻居老阿姨说我妈说的对的时候,当女儿跟爸爸坚定的说妈妈不可能做以后再也见不到我的事的时候,好像这个世界上唯一和妈妈为伍的只有这个女儿。
就像《小小小小的火》里Pearl珀尔的妈妈,工作只是为了能够继续投入创作,而不是像社区里的各种中产家庭,“工作是为了在大房子里过家家”。
革命之路的疯子天才数学家这个梗我也太喜欢了。
在这个越来越走向单一价值观的社会,当毕业于名牌大学,进入名企,有经济实力,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是更有价值的人,而即使做到这一切,但若结婚后没有以大众期待的方式照顾孩子,没有为了孩子而进行“妈妈社交”,仍然不是一个“好妈妈”的观念,在这部电影里好像被绵绵的击了一下。
只是,不够猛烈到让沉溺于此的人对号入座,奋起骂街。
但也足够了。
南极那段的景色很纪录片感。
中意。
(短评居然写不下。
)
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电影快结束之时眼泪一下涌出眼眶…“我工作我才能自由”,那种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擅长领域的生活,也是人生意义所在吧。
对于我—INFP型人格来说,找到自己的热爱真的很重要啊,那样的事情才能坚持做下去,不想做无意义的机械式工作,如果生活只是由无意义事件组成的短剧,那我希望让这部剧有趣一些。
我一直很害怕进入婚姻之后家庭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我觉得电影里的伯纳黛特是幸运的,显而易见她有一个无论何时都理解她甚至为了她责骂刚表扬完自己女邻居的女儿,和一个愿意短暂放弃工作真心实意的想帮她解决情绪问题、虽然没意识到她需要回归创作但一旦意识到立刻选择支持她的伴侣,我总在思考自己可能是自私的,如果在未来婚姻中伴侣陷入自己的情绪沼泽,我很可能任由他自己发展,即使发现了也会置之不顾或者敷衍了事,但将心比心我很希望在自己深陷泥潭的时候有人全力帮我解决问题无论是否有些南辕北辙(影片中Elgin一时认为只有shrink才能拯救伯纳黛特)。
结局固然是美好的,她在找到了自己情绪问题根源的同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南极点重新找回事业与激情),在选择与家人和解的同时也与家人团聚在工作站。
我希望未来的伴侣爱我是因为爱我的精力充沛和独特创造力,并时刻支持我找到自己,《始于极限》中说“‘只要女人待在让男人觉得安心的类别中,就会得到“尊重”。
’但这本质上并不是尊重。
更准确的说法是,她得到的只是与其类别相符的对待。
”,这令我产生恐慌,因为在影片中虽然伯纳黛特事业失败后专注于家庭,但却从来没有这种尊重与否的问题,好像这种问题该是默认的不存在,我也应该停止钻牛角尖,停止专注于让对方知道“我真的很独立”的标签。
谁也不曾想过,天才建筑师伯纳黛特在一次事业受挫后竟会一蹶不振,隐姓埋名。
经历了4次备孕失败,终于生下孩子并陪伴其成长这件事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生活。
对待女儿,她付出了万般心力,但却日渐被焦虑、抑郁……种种负面情绪支配。
无论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她都在拒绝这个糟糕的自己,但无奈的是自救无门,且无形中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了莫大痛苦。
噢,庸庸碌碌的婚姻、育儿日常终究是错付啊。
老公忙活着事业,意气风发;孩子独立懂事,终会离家。
“滚回去工作,去创造,这才是你降生的意义。
”一语惊醒梦中人。
不知道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拖着疲惫的双腿,漫无目的地不停赶路,在穿越过一个个幽暗峡谷,翻过一座座陡峭高山,淌过一条条冰凉河流后……暮然回首,曾经闪耀的自己已遥不可及。
悲从中来。
终于,某一天,某个契机,触发了雪藏多时的本真自我,全身细胞瞬间被激活,继而恍然大悟:“我终究是发着光的啊。
”
你开始无限怀念那个充满着创造力、激情、无所畏惧的自己,也为此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你收拾好那个邋遢麻木的自己,决定冲破庸常,重新拥抱彼时你就一直向往的生活,“都经历了这么多,还有什么可怕?
”你添上一把又一把的火,再次找回放肆燃烧自我的感觉。
这次,你比从前勇敢万倍。
你幡然醒悟,出路是为热爱和天赋而活。
Bernadette和Bee之间的感情真的好好,很喜欢。
Bee开头说你有没有试过生日收到一条钻石项链,你很喜欢,然后慢慢时间过去,你会觉得喜欢在一点点减少,最后再拿出来看就会想,这是什么鬼东西。
她说人的大脑的折扣机制,是为了腾出空间来迎接新鲜事物。
Can't agree more,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这种机制是好还是不好,亦或者说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遇见新鲜的事情冲击了过去的喜好和价值观才会这样呢,no idea.特别喜欢Bernadette在车上和Bee说的那段话:The hard thing is the banality of life.But I retain the right to be incredibly moved by those little things no one notices.是的,我仍保有为一切触动我的事情流泪的的权利,无论生活如何无趣与平庸,所以无聊的生活,有时候也许是你来决定它是否无聊和平凡的。
以及全程看下来真的觉得Elgie蛮窒息的。
首先,他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妻子,然后认为她是精神病,在完全不设身处地替Bernadette考虑前就不断建议她去看医生。
不是说建议不好,只是我认为更应该在尝试自身与妻子产生一定的沟通和了解,站在她的角度去想问题后,再来提出这个建议,与她一起去面对,会更好呢?
请来心理医生后,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向医生描述你所看到的那些,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何况你已经预设地认为你的妻子一定是有精神疾病了。
随后,你甚至还建议你的妻子去接受治疗,而你和她最爱的最爱的人Bee一起去南极旅游,How dare you,不与其沟通,不站在她的角度想问题,最后还让她一个人去面对你所认为的她的疾病。
以及,代入Bernadette,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多疑地认为周围人都不喜欢我,当我跟你表达了我不喜欢你的助理以后,你却甚至还在我面前强调没有她你无法离开一个月的重要性,以及在你决定以一种不理解的的方式尝试去剖开我的内心的时候,你不仅邀请了心理医生,还有探员,还有我讨厌的人。
OMG,正常来说这应该是相对隐私的事情吧,So rude.搬到劝分组,今晚就能收到999➕劝分留言。
以及确实有点戛然而止,不过可以理解。
毕竟电影不能真的去南极点拍摄(吧。
但本来还是有点期待Bernadette重返职场后狂做设计的女工作狂人场景来着,建筑版《穿普拉达的女王》。
这样的卡司总让人以为是要冲奥,于是很多人可能会失望于它的平淡,但如果只当是一个拍给女性的励志电影,相信很多人会找到共鸣。
故事是非常值得一讲的,特别是给很多曾放弃自己事业与理想的人们。
主角伯纳黛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妇女。
很显然她并不乐意作家庭妇女,但因曾遭遇事业打击,产生了逃避心理。
她平时总看周围人不顺眼,也觉得大家看她也不顺眼,生活得相当压抑、不快乐。
感觉像是一朵曾经的向日葵被放到阴雨中,沮丧地低下了头,甚至发了霉。
直到有一天,她重新找到了过去作职业女性的快乐和满足,才发现,出问题的不是周围人,而是她把自己放错了位置。
她缺乏的不是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而是走出门去,重新工作。
很多女性总觉得自己到了一定年纪(可怕的是有人认为这个年纪是25岁)就应该放弃自己的职业与人生,成为一名母亲;也有人因为曾遭遇各种职业挫折,用结婚生子作为逃避。
当然这不是说,作家庭主妇是错误的,有些人作家庭主妇可能很擅长又很快乐。
但对有些人来说,照顾家庭、把孩子养好,把屋子收拾好,做饭做的好吃,远远不能让她们快乐。
两方都没错,主要是分人。
本片的女主角伯纳黛特最开始没有意识到她不快乐的源泉,以为她尽到作母亲的职责,但她的不快乐其实也影响了整个家庭。
故事在讲述一个女人如何冲破束缚,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点还是很成功的,观众可以清楚看到她的转变。
但关于她的过去作为建筑师的历史及她的南极之旅似乎花了太多时间,所以让整部电影感觉拖沓。
唯有她与克里斯汀·韦格出演的邻居争执的段落相当精彩,两位女演员都演技在线,而且这样的撕逼真的时常发生在生活中,会让很多女性观众有共鸣。
克里斯汀·韦格其实也可以演本片女主角的,但她反而选择演出了与她本人反差很大的“家庭妇女”,而且是那种平时很爱管闲事的碎嘴,演得十分生动。
这个角色其实非常有代表性,在美国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都能见到,就是平时没有自己的工作,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家周围几平方公里内。
平时很爱议论邻居和学校里其他孩子母亲,很爱作居委会主席、家长会领导的那种人。
她们往往很难理解职业女性,而是常常会提出很高的“母亲标准”,认为没有全心投入到家庭、学校、孩子和社区的女性都是不合格的母亲和妻子。
自从我孩子上幼儿园以来,我也常常在他学校里见到这类母亲,平时比老师要求还多,常常会代替老师给家长们各种叮咛,组织各种聚会。
在外面等着接孩子的时候这类也最活跃,常常与其他母亲切磋做饭的技艺。
还要常常提出每人做个菜然后大家一起聚会。
通常,这样的邀请全部被我忽略。
并不是我不喜欢这样的妈妈们,但是真的没啥共同语言,也没必要勉强。
有很多女人,她们脑子里平时根本不想:“我今天要做什么饭”,而是更多其他事需要做。
本片的女主伯纳黛特很显然就不适合那个西雅图的郊区生活,反倒是在南极没人跟她说话,周围安静得只有企鹅说话时,让她重新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宁静。
这时,一个人坐在影院里没人打扰的我,深深体会得到那种快乐。
PS: 很喜欢大魔王在本片里戴的墨镜
《伯纳黛特你去了哪》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整本书都是通过电子邮件、来往信件、FBI档案等形式呈现,电影延续了这种风格,删掉了一些细枝末节,让主线更加突出。
其实故事并不复杂,伯纳黛特曾经是一个天才女建筑师,后来事业受阻,于是逃到西雅图,整整20年。
这些年来,她努力做好一个母亲,但是她无法融入西雅图的生活。
最终,一家三口在南极,找回了曾经的温馨,伯纳黛特也找到了新的事业。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理查德·林克莱特,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爱情三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
这三部曲,讲述了一对跨国情侣,从年轻相识到中年生活,不同阶段他们的聊天,他们对于生活的见解。
这次,我们来看看,中年女性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叙事结构:明线暗线同时推进,新颖的形式,使剧情的呈现更加丰富与新奇就影片的叙事结构来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同时,导演安排了一条明线(去南极)和一条暗线(伯纳黛特的事业)。
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了一段关于女主角的纪录片,并辅以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还原两场谈话,从侧面告诉观众,伯纳黛特的事业经历。
推动剧情的发展。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温情故事,但是通过导演巧妙的叙事安排,再加上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作为一个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本片的叙事结构。
1.采用倒叙的方式,明线和暗线同时推进影片一开始,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伯纳黛特在南极划一艘单人小船,同时,以伯纳黛特的女儿的口吻,展开了叙述。
然后,字幕显示,五周以前,镜头切换到了他们的家里。
女儿Bee和父母商量,全家人一起去南极的事情。
这是整个影片的明线,一家人,要整整齐齐,去南极。
当然,在去南极的路上,有很多问题。
比如,对于埃尔金(Elgin)来说,他很忙,很难空出一大段时间来。
对于伯纳黛特来说,离开家,社交恐惧,甚至晕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深深折磨着伯纳黛特。
于是,伯纳黛特开始想尽一切方法,去克服这些对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她来说简直恐怖的事情。
她在图书馆,被一个狂热粉丝认出来,这位粉丝刚好是伯纳黛特的好朋友的学生。
这位学生说,她在网上看了一部关于20英里房子的短片,开始成为伯纳黛特的“粉丝”。
于是,导演开始用短片这种方式,开始展现本文的暗线,也就是伯纳黛特的建筑师身份,她曾经的辉煌,她的挫折,以及她现在的低谷。
2.20英里房子短片纪录片中的伯纳黛特闪闪发光,极具天才,自己动手,用方圆20英里之内的材料,花费3年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建筑。
里面提到,伯纳黛特有个理念,设计师必须实地探寻,才能够量身定制,设计打造出最独一无二的作品。
画面停留在最辉煌的时刻,戛然而止——伯纳黛特无法面对过去,关闭了电脑。
后来,伯纳黛特搞失踪,女儿打开电脑,接着看完了下半部分。
因为这个20英里的房子,伯纳黛特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奖。
然而,这个房子,被她的老公买给了自己老板,也就是说,真正的买主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
这个房子,充满了伯纳黛特的心血,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最后被买家拆了,变成了停车场。
导演心思巧妙,用纪录片这种特殊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女主角的设计理念,以及她非同寻常的天才理念,完美避开了建筑行业枯燥的术语和知识。
因为隔着一个纪录片,更加充满了女主角的天才气质。
我们知道,天才往往都是怪才,往往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很难招人喜欢。
本片导演这样的呈现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容易接受一个天才,而不是反感。
辉煌的过去和现在悲惨的现实,差距越大,戏剧冲突越大。
观众更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3.蒙太奇
伯纳黛特感觉受到了羞辱,一走了之,逃去了西雅图。
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
为何伯纳黛特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然后,影片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同时呈现了两段对话,伯纳黛特和她的老朋友,丈夫和心理医生。
伯纳黛特逃到了西雅图,还没有从20英里房子的羞辱中恢复,又接连流产了四次,后来才有了女儿碧。
然而,刚出生的碧心脏没有发育完全,所以,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恢复。
而且,伯纳黛特从来都没有融入过西雅图,提起西雅图,一直都是抱怨。
但是,她的老公很喜欢这里,在微软工作,一直加班。
谈话结束后,他们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心理医生说,怀疑伯纳黛特有自杀倾向,必须进行治疗。
伯纳黛特的朋友说,你没有病,天才必须工作,必须创作。
“工作治百病”。
这两段谈话,更加坚定了夫妇俩各自原先的立场。
伯纳黛特渴望去南极,一家三口,在南极得到疗愈,她也许就能开始重新捡回以前的状态和信心,重新开始工作。
而她的老公,已经决定,自己和女儿一起去南极,伯纳黛特去疗养院养病。
所以,到底是谁病了?
导演通过一系列的精心设置的叙事方式,把观众拉了回来,坚定地站在伯纳黛特这一边。
伯纳黛特通过这一番谈话,终于明白了如何走出低谷,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事物的象征意义:水桶,植物,马甲导演在影片中安排了很多细节,用来表现伯纳黛特的天才的性格特征,即使天才落难,终日挣扎,但是,在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于细节的呵护。
1.用水桶来接雨滴在影片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出现了水桶。
房顶在漏水,伯纳黛特忙找找水盆,找水桶,用来接住雨滴。
为了减小雨滴下来的声音,水桶里放了一片毛巾。
这是设计师的温柔,在细节处做到最好。
在南极的一个房间里,父女俩也是因为这个细节,终于可以确定,伯纳黛特,就在这里。
2.划开地毯,保护绿色的植物
作为一个建筑师,保持了足够的敏锐。
就像豌豆公主可以发现被子下面的豌豆,她也轻易在房间里看到了地毯的不服帖。
于是,找来工具箱,撕开地毯。
释放出了压在下面的绿色植物。
这个绿芽就是一个希望,就像自己。
意志顽强,一直在期待再次破土而出,看到阳光。
在丈夫和女儿出发前,他们也看到了这个绿芽。
丈夫终于相信,伯纳黛特并没有自杀的心思。
3.马甲
当决定去南极的生活,伯纳黛特就通过助手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件钓鱼马甲,上面有很多拉链口袋那种,实用主义至上。
为了做好准备,在很多时候,她都穿着这个马甲。
回家前有一个镜头:她把护照放进了马甲。
所以,当她面对着一群陌生人要在家里给她开劝诫会,她逃了。
不但逃了,她可以直接去南极。
因为,证件随身携带,都在马甲里。
如何用镜头体验一个建筑天才?
在我看来,导演选择了最讨喜、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以小见大,通过各种细节描写,让观众不知不觉,就认识到,这是一个注重细节,同时内心柔软的建筑天才。
当然,她容易情绪化,讨厌的东西很讨厌,但是遇到喜欢的东西总是激动到落泪,一个讨人喜欢的建筑天才。
这样的天才,谁不喜爱呢?
主题呈现:剥开故事外壳,导演想表达的,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1.选择我想,每一个职场妈妈,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同时,男人永远不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导演想要表达的,是我们不用刻意打磨自己,来融入邻里。
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当家庭主妇,也可以选择继续发光,通过工作寻找自己的价值。
在影片当中,两张力量一直在较劲儿。
伯纳黛特一直无法融入西雅图的生活,她想当一个局外人。
而另一股力量来自丈夫埃尔金和邻居奥德丽,他们喜欢通过各种干预,让伯纳黛特变成他们一样的普通妈妈,融入社区。
较量的最终结果是,伯纳黛特华丽丽地从厕所逃走了。
大跌眼镜的是,她竟然跑到了死对头邻居奥德丽的家里。
而且,竟然得到了奥德丽的支持。
原来,作为妈妈,奥德丽也有困扰。
两人都陷入麻烦,反而成为盟友。
在我看来,这是导演给的一个信号:伯纳黛特的对手阵营,正在一步步瓦解,分崩离析。
导演通过这样的安排,试图告诉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我们每个人都很强大,有自愈能力,有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过度的关心。
天才如伯纳黛特,也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选择。
事业受挫,于是逃亡西雅图,付出全身心的力量,照顾好女儿。
她说,女儿同时是创造者和破坏者。
可是,晚上来临,还是能感受到当年建筑事业的羞辱。
最后,她选择了继续创作,创作,才是她的使命。
2.南极点
在南极,明线和暗线交织汇合,所有的人物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当一个人不再委屈求全,而是认真追求自己真正的使命,她就会发光。
在南极,她发现了平静,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为南极设计工作站。
她说,我全身都在发抖。
但是不是不好的那种,是特别激动地发抖。
当伯纳黛特被告知,在南极的一段时间,特别艰苦,会终日不见天日,会独自一人,会被一个兽医拔掉智齿。
有没有关系?
伯纳黛特说,听起来,我过去20年都在做这样的训练。
这就是天才的价值观。
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对她来说,是种煎熬。
但是,对于常人来说难以忍受的那些工作条件,对于伯纳黛特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这种价值观,让我再次想到了山本耀司在自传中这样说:原来对我来说,最耀眼的时光是专心创作的阶段;最奢侈的享受是紧绷神经,没日没夜地准备时装秀的那段时光。
如果这一切不再继续,我会突然病倒,失去我的健康吧。
最后有一种刻板印象,中年女性总是唠唠叨叨,从各个方面管理自己孩子,没有自己的生活。
知乎上有一个高热度问题:中年女性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我想,《伯纳黛特你去了哪》就是最好的答案。
中年女性也可以很酷,可以和女儿成为很好的知音朋友,也可以重拾当年的光芒,通过创作,重新发现自己的使命。
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人There's just no way one person can ever know能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everything about another person.这当然不简单Of course it's complicated.但即使这很复杂Just because it's complicated,即使你永远无法了解另一个人的全部just because you think you can't ever know everything你也要去尝试啊about another person, it doesn't mean you can't try.我也要尽力尝试lt doesn't mean I can't try.
Bernadette你去了哪里?
我要去找自己。
本片的女主,是个非常有才气的年轻建筑家,有过不少出名的设计。
然而却早早嫁做人妇。
本来,老公是个也很出名的动画设计师,后来做微软,很有钱。
看着也是幸福。
但是,女主花了很多心思耗时三年才建造的一座房子,被一个什么名人拖经纪人买了下来,结果却推倒用来当停车场?
女主备受打击,离开了当时的城市,搬去了西雅图。
后来她还经历了四次流产,幸好还是顺利生下一个女儿。
但女儿天生心脏不好,做了很多手术。
这些在片中一带而过,其中的劳苦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女主都自己扛过来了,内心真的强大无比。
后面,女主的老公跟一个心理医生说,一个家庭出现了有疾病的孩子,夫妻要么更互相扶持要么离婚。
而他们之间则是悄无声息地你向左走我向右走。
事实是,男主花了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而女主则给了女儿很多很多的爱和陪伴。
母女之间有种特殊的联系,心心相印,才有了后面的千里寻母,寻到南极冰大陆。
而这个老公……我真的是要被他气死!
先说他第一次犯浑,初级版的。
女主到药房去拿药,因为是用的手机上一个智能助理开的晕车药,药房说这种药副作用大,给换别的药,女主可能在等待的时候就在药房的沙发上睡着了。
这时,她老公正和办公室女助理还有一个同事还是客户路过药房发现了正呼呼大睡的女主。
换了我是老公,那肯定第一时间冲过去看看老婆是不是不舒服啊,亲切地关怀她。
而这个极品老公,他的表情却是一副:噢天啊!
老婆真让我丢尽了脸面啊!
然后忍着怒火,轻轻叫起女主。
简短的对话过后,说要两个人一起吃晚饭。
我真是信了他的鬼话,以为要好好补偿一下老婆呢。
谁知晚餐时竟然一厢情愿以为老婆去药房是因为失眠,还有去看了精神科医生!
在他眼里,不爱和人打交道的老婆就是心理有毛病的!
女主是有点社交恐惧症,不善长和邻里打交道。
这也没什么啊!
(我也是这种类型)其中有个邻居,可能也是嫉妒女主吧所以本来也就不是很友善的样子,她嫌女主家花园里的黑莓藤蔓侵犯到自己家了,强烈要求女主进行清除。
后面女主通过手机上的一个智能助理处理了这个事,结果导致下雨的时候山坡给冲垮了,雨水加泥土涌进了邻居家,正好还在举办聚会。
邻居非常恼怒,冲着开车的女主一阵大骂。
女主开头都一直认错,直到邻居指责女主连累女儿都不能正常和小区的人交往,女主这下怒了,下车怼回去。
女主的女儿当然帮着自家妈咪也怼回去。
这才是一家人啊!
好,我们看看2.0版的犯浑老公。
当晚,女主带着女儿和一个女孩一块去酒店顶楼旋转餐厅庆生(我不知道谁过生日),老公来了,说自己准备出差去机场顺路过来。
我还惊喜呢😓结果,还是来问责的!
怪女主把黑莓清理了导致滑坡事件。
女主根本来不及解释,还是女儿过来力挺妈咪!
把老爸也怼回去。
被这老公气到我内伤!
然而别急,还有犯浑3.0版的!
有个网络FBI找到了老公,说女主手机上的智能助理其实是俄罗斯黑帮!
专门盗用身份窃取财产的!
这下,老公带着FBI和心理医生还有全剧最计咋的八婆女助理浩浩荡荡地去家里找女主算账!
女主很委屈,也认错了,就提议说一家三口照计划去南极度假当做散心。
老公不批!
还叫女主自己去精神病院住!
我真是痛心啊!
然后女主就借口上厕所溜出了家。
自己踏上了去南极的旅途。
犯浑老公在乖女儿的带领下,出发去往南极找女主。
然而快到结尾时还有个终极版的犯浑。
当老公和女儿追到了南极,却听闻女主从船上失踪,而且还发现前一晚在酒吧有巨额消费。
这老公认为女主是抑郁已经自杀了!
根本思想上都没有一点挣扎!
当然还是女儿坚持找下去。
最后故事给了个圆满的结局。
他们找到了正在兴奋打电话的女主。
一家人团圆了,也和解了。
老公明白了是自己辜负了女主。
女主也终于恍悟自己缺的是工作!
她想去南极点,设计新的南极科考站。
Bernadette找回了羽衣,又做回了仙女。
差点忘了,其中有个镜头,女主开车,女儿坐在副驾驶,车上正放着《Time After Time》,两母女忘情地跟着唱。
多么熟悉啊!
女主在《完美盗贼》里也是这样不过这回有个伴一起。
戏剧就是把普通人的生活加以传奇的色彩展示出来。
虽然说我们这些普通的家庭主妇不是个个都有做天才建筑家的本事,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谁不是把自己当个小仙女看待,精心呵护着长大的呢?
小时候的我们爱古诗词,爱其中的山川河湖,盼望有一日仗剑走天涯。
我们爱音乐,勾勒着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的草海或是碧海银沙边上缓缓起舞的画面。
我们爱绘画、爱养花草、爱文学、爱影视,可能还有的爱科研、爱天文、爱冒险……谁知结了婚,仙女衣被老公藏了起来,只好一头扎进了没完没了的家务里。
除了上班还要带娃,一个娃再接着一个娃。
除了喂奶喂饭陪玩还要再经历一遍九年义务教育,哦不,是两遍。
女主也是在等女儿长到足够大了,才重拾旧梦。
所以,我们也还是有机会的,要有耐心。
守得云开见月明。
总之,记住:不要被犯浑老公打倒,不要被好事邻居打倒,不要被家务打倒,不要被时间打倒!
虽然我还没有特定的梦想,但是也不能自暴自弃,相信只要心中有光,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为自己而投入。
片中,有一种情感只有生女儿的妈妈才懂。
世上谁最爱你?
我生下来的女儿。
当每一个人甚至丈夫,都排挤你,怀疑你的时候,谁在一直信任你,支持你?
我生下来的女儿。
当你离家出走的时候,你的丈夫还打算正常上班,是谁坚持寻找你,追逐你的脚步,坚信你不会真的遗弃最爱的女儿,最后在地球的最南端寻获了你,最真实的你,最原本的你,热爱创作的你?
我亲生的女儿。
期待很高,看得无味。过程俗套,结尾糖水。
太好看了,凯特也太适合这种神经兮兮的偏执狂天才角色了。
昨晚看的这部,本来想说现代高知解决空虚成本太高了,找自己得跑去南极找。结果刚才看了《星际探索》,好嘛,一下整海王星去了。
当一个天才不得意了 不是他得了忧郁症、躁郁症 可能只是因为短暂迷失了自己 无法施展创造的热情即便不能成为一个天才 也要有自己喜爱的事业ps.喜爱大魔王的演绎
直到结尾南极旅游时,可能被优化的微软合伙人男主才终于意识到女主二十年不再建筑创造,设计有点无语。前面互联网中产阶级女主的崩塌小品在布兰切特的表演光环下还算能看。#sfm
毫无惊喜的剧情,南极特效做得太假!
札幌到首尔看了大部分首尔到北京看完的
2.5
有机快餐-06/02/20
最后片尾草图一出就属于是概念设计范畴 这要是真实事件女主还挺有魅力的 可惜是个小说
难以想象是克莱林特的作品… …最讽刺是平庸生活对有才华之人最确切的归类无非“疯人院”,美国的伟大之处大概就在于将一切艺术家收编成工匠的本事吧……
既是我想成为的女儿,也是我想成为的母亲,更是我想要拥有的家庭。
美国中产精英阶级能活得这么矫情?竟然能被某些人当成清新童话故事围观,这得有多不接地气?
676 现在看这类中产阶级瞎浪的电影,总会想起奥巴马说的,如果中国十几亿人都变成中产阶级,对世界来说会是灾难。干他娘
其实影片本身三星,但是价值观我实在是???一个多少代才出一个的超级天才,因为孩子生活选择做家庭主妇最后找到自我??这他妈怎么能叫励志,这件事就是一个恐怖故事。没有任何一个男天才会回家带孩子,放到女的身上就是孩子大了老公事业差不多了再可以重新寻找梦想。I weep for fucking humanity
#你有才华有性格,你与社会格格不入,你区别于普罗大众,这些都使你在人群中闪闪发光,但最重要的是,你拥有永远不问原因永远支持你的家人/爱人/朋友,多少人望尘莫及的一切# 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片子的评分没上8,大魔王把这个角色演得可以说是想当精彩了,你甚至真的可以感觉到她眼神里都是戏,太喜欢这样的电影了,在这么丧的2020年,这种鸡汤你就给自己多灌一些吧,不然怎么乐观生活。
林导的碎碎念台词简直就是一堂心理教学课~这里面的母女关系真是让人羡慕啊~以及...女儿刷个脸就租了个游艇让人觉得有钱真好...
剧本有点单薄,故事有点草率,但看着还是挺舒服的。
白兰姬女士一如即往地讨喜,只是这部好莱坞一捞一大把讲述怪咖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治愈电影,一点都不林克莱特。中富阶层如何走出人生危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南极旅行!
女主的背景跟一个明星建筑师的履历确实很像,但女主的装扮和自宅应该完全没有咨询过建筑师…这种故事想表达什么呢?千万富翁解决焦虑的办法就是去南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太任性了,完全不知道这种片儿的受众是谁,不如直接改成迪士尼的公主故事,至少明确告诉你这只是个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