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偷盗,无意曲奇。
那天在DZMZ相遇相识,是因为译名《贫贱夫妻百事吉》勾起了兴趣,然后DVD封面漫画的吸引,以及对伍迪艾伦的滔滔黄河之水的敬仰。
看完后,还特意从书橱里翻了《门萨的娼妓》和《伍迪艾伦电影人生》这两本书出来,试想能从里面找到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小道花絮。
2000年推出的这部作品很受大众欢迎,否则也不会挤进当时票房的排行榜。
顺便提一下,老伍的这部的摄影指导是国产摄影师赵非。
他与老伍另外一同合作了《玉蝎子的魔咒》,《甜蜜的结局》二部影片。
这部片子也有着其它的译名,什么《业余小偷》、《乌龙笨贼》、《暴发户》等等,都有点偏题,还不如叫《曲奇大盗》更有意思。
老伍在采访中介绍了这个故事最初只是他扔在抽屉里睡觉的本子,最终重见天日,实在是在某一个时刻那个故事打动了他。
大家是否都是冲着前半段的歪打正着去捧场的呢?
想到了一个看过的笑话,一帮打劫者装作拍电影的进入银行,结果有很多种离奇的版本。
一个笨贼好找,但四个凑在一起打出来的搞笑牌就很有黑色幽默了。
这里的四个男人决定用古老的一种方式。
从租房开始就有好戏看,可惜地道竟是乱挖一气,银行变成服装店。
二个女子开的曲奇店负责掩护,意外买卖火了起来。
最好玩是来帮忙照看生意的表姐,老男人欺她笨于是就骗她,结果她什么都信以为真,不管警察面前,电视面前,都拷贝不走样的假话实说。
整个故事就这么层层推进,直到媒体闻风前来采访“纽约最好吃的曲奇”的时候,只见那个女主持象“人气美食”一样前来探店的时候,以及半路常过来看看的警员冒出来之后,已足够充满戏剧性的喜剧元素。
加点油盐酱醋,靠这些原材料足够编一出热闹的好戏了。
可是后半段的蛇足还在延续。
劫不成的故事终结之后,线索似乎一下子又从“人气美食”转到了“心灵花园”。
老伍有眼光,居然用了休格兰特演拆白党,算你狠。
但愿他不要被定型为专演“负心男”的专业户。
一个时尚有品味的优雅小混蛋,对决一个谈吐无趣且固执低俗的老头子,哪一个胜出?
围城的答案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些部分。
这是一场由老伍领衔的“心灵花园”栏目。
真正的大盗是那两个没有露脸就令曲奇集团倒闭的会计师。
偷回“假钻石项链”再次证明了老头子老不成才,即使从用听诊器开保险箱的技术层面上勉强合格,他只有纸上谈兵的业余水准,敲碎那些宝石玻璃的画面才是这部片子尾声的回光返照。
留了一条颇仁慈的结尾,贫贱夫妻最终打回原形。
生活的这张考卷还有一道“大喜大悲”的思考题,患难夫妻见情意,偷不走的才是真幸福。
http://welleschan.blogcn.com/diary,8371340.shtml
歡迎選修爆發戶的幸福哲學課,關於那些我們拚命追逐的理想人生,還好這一路上有個齷齪的你!
伍迪艾倫,美國當代最重要的喜劇演員之一。
觀其作品總像在解一道精密的摺紙遊戲:紙張被巧妙折合起來,每個面上都寫滿了潦草的字,字裡行間藏著秘語,一摺又一摺,最後攤平,一幅平凡美麗的人生圖畫呈現眼前,然後你我噗呲莞爾。
不消多言,伍迪艾倫極擅佈置這類充滿世間溫情的悲喜劇。
影評膝關節曾在文中節錄一段伍迪的訪談,非常適合用來詮釋本片核心:「人們通常不喜歡他們所處的年代,總認為他們活在一個糟糕的時間點。
如果我搬到巴黎,會過得快樂一點嗎?
這是永遠的大哉問。
於是這些人試著到新地方生活,但真相是:就算這麼做,還是無法改變什麼,因為現實是最難妥協的一切。
我們人生的一大遺憾就是,我不是另外一個人。
」多麼直白的剖述現代人之糊塗。
形象塑造是一件理想的 S 號,說什麼也要把自個塞進去(無置可否多數時候我們都樂於這收小腹的過程)。
人們甚至以這些標籤做為準則,擁抱高尚圈子,剔除非我族類,也順帶剔除了一些重要東西。
伍迪艾倫透過鹹魚夫妻的荒誕生活,極盡諷刺社會的空虛惺態,在夢碎夢醒過後,緩聲揭示真正的無價之寶。
《貧賤夫妻百事吉》全劇來回曲折,首尾完滿呼應,是一齣能夠輕鬆上手,又攜帶哲理的脫線喜劇,編導之精妙甭說,觀影之愉悅在腦中暈染開來。
菲林筆記:www.feilingnote.com
WOODY ALLEN 一个怪怪的老头,羸弱的身影,一副还蛮喜剧的长相,可是凹陷的眼睛里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是导演,也是主演,在这部影片中,扮演的是一个自做聪明的小人物,对于小人物的喜剧刻画,与周星驰不一样,如果说,星驰是已夸张的肢体动作取胜,那么ALLEN就一定是靠的他幽默的语言,已经不能单纯说是幽默,应该是暴笑吧,至少对于我是如此,,比如ALLEN与前狱友争论自己点子王的绰号,比如和他一样傻傻的职员回答记者在色情杂志上登饼干广告的原由,比如只与别人讨论天气的小姨子,,我想,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影片最出彩的,以至于少了这些台词,就会黯然失色,质量大打折扣.当然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塑造功力,都是不容小看的,为了抢劫银行而开的SUNSET COOKIES 银行没抢成,而阴差阳错的,饼干店大大赢利,走红美国.本来渴望有钱的ALLEN,真正成了富翁后,却没有以前那么开心,以前听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还足够开心,那么他一定还不足够有钱,,真理啊,,可他不开心的原因只是因为老婆已经不满足于有钱,甚至极力摆脱自己的过去,摆脱自己暴发户的身份,而想要成为真正的上流人,什么电影,也是有反面角色的,于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上流人"登场了,帅气的面庞,渊博的学识,优雅的举手投足,而目的确实骗走女主角的钱,当然,他成功的获得了我们女主角的芳心,甚至对ALLEN 的忠告置之不理,对ALLEN的情谊日渐淡化,这样的剧情设置不免老套,可是在ALLEN的影片中,这些都可以忽略,就好象,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全片如果抽离星爷的表演就只是一个不仅老套,而且老土的影片.ALLEN饰演的小老头,在这种情况下,他宁愿不要妻子的巨款,宁愿自己去偷名贵的项链,而事实上,他又只是把自己带去的玻璃项链换了回来,看他换项链的过程,无不是让我们忍俊不禁的,也让我们愈来喜欢这个小老头,傻傻的,苯苯的,自以为很聪明的,向往自由的,渴望真正的生活的,善良的,所以,可能我们都错了,其实他才是生活真正的王者.
很高兴能看到这部电影,一方面这部电影很有趣,看得很享受;另一方面,这部电影是典型的明白人拍电影,知道一部电影应该怎么玩。
看得越多越觉得,郭德纲那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事情不是搞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
这部电影真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把一个很简单类型的影片拍的明明白白,既娱乐又内涵,而且是小娱乐小内涵,太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了。
蠢蛋电影—胡闹电影—讽刺电影的结构设计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发展脉络很清晰,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伍迪艾伦谈到这个剧本的写作时明确谈到,剧本的灵感源自于一个社会新闻上很愚蠢的盗窃计划,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挖地道抢银行的灵感。
一个无所事事的底层,因为小偷小摸进过监狱,想着租下黄摊儿的披萨店掩人耳目,从里面挖地道到对面的银行。
找到的班底是两个更无所事事还认为主谋是无比聪明的人的更蠢的家伙,这样的设定明显是要拍摄一个蠢蛋电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乐子,让人捧腹,像极了伍迪艾伦在俱乐部里的讲的段子。
然后为了掩人耳目,这个小店要经营点什么,于是让伍迪扮演的雷的妻子弗伦奇在店里烤饼干。
结果可以想到的是,地下室三个蠢蛋干得一团糟,挖爆水管,看错图纸,甚至挖到了隔壁的服装店。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小甜品店生意格外的好,弗伦奇甚至要让她的表妹来帮手,结果小店得到了电视台的关注,用现在的话说,成了网红。
就这样,银行没抢成,经营战略全面转向了甜饼生意。
一年以后,竟然建立了他们的甜品帝国,彻底的发了。
注意,如果说前面一帮蠢货在那挖地道抢银行是蠢蛋电影的话,从甜品店火了到建立大企业身价暴涨,这就从蠢蛋电影转向了胡闹电影。
胡闹电影就是夸张现实,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但里面的人不一定是傻的,可以很精明,但是很胡闹。
比如美国的《冒牌天神》和中国的《西虹市首富》,都可以归为此类,一个不可能的大前提,然后在里面把人耍得团团转,如果在能找出点意义就更好了。
影片演到这大概在30分钟多,也就是影片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如果就这么胡闹下去,很有可能让人面部僵硬,索然无味,也不会是伍迪艾伦的路子。
伍迪艾伦自己也谈到,剧本写到这的时候,自然就发现这已经具备了搞讽刺电影的前提,也就是暴富阶层与真正上流社会的差异,以及在渗透过程中的两边的笑话与反讽。
在这一点上,我们通常把讽刺的对象和异样的目光投射到这个暴富阶层上,但其实,笑话一下本也是平民的暴富阶层有什么更大的意义呢,是不是更多的是五十步笑百步呢?
显然,伍迪艾伦不这么干。
这个暴富阶层固然可笑,但在这部电影中,两个主要代表,雷和弗伦奇,丈夫和妻子,还都是表现的很真实。
雷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明确地表示不喜欢歌剧、芭蕾舞、夸张的餐食、浮夸的家装和没完没了的宴会,他想玩牌,吃汉堡,到佛罗里达过阳光沙滩的生活。
而弗伦奇当然是极尽浮夸,把没有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当她自我发现的时候,真的想要认真学习有文化有修养的生活方式,真的去看画展、听歌剧,熏陶自己对过往的自己开刀,而不是表现出虚伪与虚荣。
所以这两个人物一下就成了一面镜子,成了试金石,反衬的反而是高高在上的上流阶层,他们的虚伪、贪婪、势利和附庸风雅,真正的喜剧落在这里,让人开始会心的笑,影片的档次也提升了起来。
当然,胡闹电影转向讽刺电影可以,但胡闹的前提一定要有个收尾,伍迪艾伦选择的是“黄粱一梦”的模式。
雷和弗伦奇两个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在暴富之后与上流社会的冲突中形成了分化,既在财产上,也在情感上。
在财产上雷想净身出户,摆脱现有的生活方式;而弗伦奇以为坐拥甜品帝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想的是投资艺术,追求高雅。
而在情感上雷明显感觉到了妻子与自己的分化,感情的倾诉向弗伦奇的妹妹转移。
而弗伦奇越来越爱慕自己的老师——休格兰特扮演的帅气艺术品中间商,已经考虑终结婚姻而转投帅哥。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两个可爱的人的结局可就不那么可爱了,一个胡闹电影将以悲剧落幕——一个暴富必然会分裂的俗段子。
聪明如伍迪当然不会这么干,胡闹的开头,胡闹的结尾,随便找个都没露过面的会计,就把公司搞垮了,不仅搞垮了公司还收掉了他们现有的作为抵押物的一切财产。
好了,黄粱一梦完成了,什么都经历了,什么也都没有了,就好像之前从来都没有过一样。
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审视了两人的关系,重新美好的在一起。
尽管在财富上回到了从前,但是两个人物在影片中都实现了升格,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还讽刺了上流阶层的嘴脸,实在是一出好戏。
蠢蛋电影的人物设定不能有原罪这部电影好玩、好看,确实是因为故事本身很有趣,但这个故事之所以在这么夸张的设定下还能圆的通,人物的命运发展都能让人接受,主要的核心因素在于对影片中主要人物的精心设计上。
前面说了,这部电影的开头是蠢蛋电影,甚至涉及犯罪。
那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不能让主要人物有原罪,就是真正实质意义上的犯罪,这一点是最大的前提。
其实影片中的人物一直都踩在犯罪的边缘,一直呼应着片名—— Small Time Crooks——偶尔的罪犯。
这样的偶尔的罪犯在影片贯穿始终,成为一条暗线,大体有这么几次。
雷想抢银行是犯罪动机,挖地道是行为,还被警察发现了,这就要坏事,然后警察不想揭发而想入伙,这个犯罪就不存在了。
雷憋不住想要偷盗上层朋友的宝石项链,做了赝品想要掉包,阴差阳错又拿回了自己的赝品,而主人并不知情。
拿回来的是赝品这个事实被妻子证实了,赝品也被破坏,于是这个犯罪事实又不存在了。
真正唯一实现的犯罪是妻子弗伦奇在休格兰特那里偷回了古董烟盒,使用的正是雷教给她的开保险箱技术,与前面的交代形成很好的呼应。
这个犯罪是真实的,但这个烟盒价值不菲本来就是弗伦奇受了蛊惑送给帅哥的,得知帅哥并不爱她只是为了钱之后试图要回来,而遭到了无耻的拒绝。
那么好,只能用这样的手段物归原主。
这个犯罪是实,但是站在了道德的高点上,而且帅哥恐怕也不会因此报案只能认亏,于是这桩犯罪又化为乌有了。
主要人物不能有原罪的设定非常重要,可以设计很多误会,很多追捕,甚至人物本身都以为自己犯了罪,但一定到最后有一个解脱之法,好让影片有一个喜剧结尾,保持电影的基调。
反过来说,如果人物在影片中真的犯了罪,观众还怎么在道德上站在他们这边呢?
毕竟这是一部蠢蛋喜剧电影而不是黑色幽默电影。
这一大原则在美国类型片中玩得很溜,在国产影片中还磕磕绊绊,最典型的要对比一下同样具备蠢蛋电影、胡闹电影结构的《无名之辈》,玩的就非常不明白,所以在结尾部分乱作一团,人物命运零零落落,都跟人物设定出现严重偏差有关系,更具体的分析可以参考《 光芒四射的平庸与媚俗》。
现实的外衣,架空的故事是拿手好戏伍迪艾伦最擅长的就是用一个现实的外衣做包装,实际讲的是一个架空的故事,这一点在形式上非常讨喜。
伍迪艾伦是纽约人,就生活在曼哈顿,所以熟悉的场景信手拈来,拍出来的东西很有质感。
这一点非常讨巧,一方面来说,只有拍熟悉的事物才能拍得真切舒服,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纽约、曼哈顿,太有代表性了,大都市、小人物,高楼大厦、底层人民,知识分子、富商巨贾,这样的冲突俯拾皆是,而且喜闻乐见。
所以这样的影片形式被伍迪艾伦玩的得心应手,他甚至在写剧本的时候都能想到情节会在哪个场景发生,背景是布鲁克林桥还是第五大道。
尽管电影场景是真实的,人物是现实中的,并不代表这部电影是就现实主义的,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
国产电影在近些年特别喜欢用方言,喜欢拍实景,搞一些现实中的冲突,貌似一下就披上了现实主义的外衣。
事实上,很多形式只是为了加效果,为了更夸张,更搞笑,更有表现力,实际上故事是戏剧化的,跟现实主义一点关系都没有。
创作者最好在创作动机上清楚的分开这两类影片,明确影片的创作方向,不要蒙观众,也不要让观众迷惑。
跟着哭了半天,其实你在扯淡;笑得肚子都疼了,回头一想说的全是社会的苦楚。
这就糟透了,电影该娱乐就好好娱乐,该深刻就好好深刻,别搞得观众表情扭曲,不知该怎么面对。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伍迪艾伦的拿手好戏,拍得得心应手,趣味盎然。
对照国产电影看,又是一个可以参照的很好的教材。
这样并不复杂的,带点娱乐带点内涵的片子在国内拍的还不是那么流畅,而这种片子真应该是市场上很重要的供给,值得好好学习。
小人物的好处在于他够坚韧,能屈能伸,生活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切以身心愉悦为基础。
也许没有什么大抱负,但是也很认真的去做事情。
这就是业余小偷诠释的生活概念。
这部电影,剧情进展很缓慢,讲的是一群蹲过监狱的人想要抢银行的事情,我也很喜欢抢银行,所以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看完之后我感觉我和他们一样,都抢不成银行,不同的是他们开成了一家很赚钱的饼干公司,我估计开不了。
为什么抢不成银行,因为他们都是一群二货,但都二得挺可爱的,尤其是伍迪·艾伦,他视偷东西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个很有想法和责任感的人,因为他不偷穷人,只偷不缺钱的人的钱,反正他很搞笑,正如他妻子的描述,只要他想发亮,他就能发亮····他和他妻子的爱情很浪漫,虽然中间出过问题,但我一直觉得老夫少妻的组合,排除其他因素的话,其实挺真爱的,因为两人年龄相差有点大,相爱的时间可能会比同龄人少一点,但他们不追求天长地久,只要相遇之后一直拥有,而且彼此理解,彼此支持,所以他们是浪漫的真爱。
解决是伍迪艾伦的妻子实现了他的理想:成功偷到一个价值不菲的宝贝,两人去国外逍遥。
他妻子——一个擅长做饼干的家庭主妇,相较于伍迪·艾伦和他一干蹲过监狱的二货来说,确实很业余,但伍迪·艾伦他们也谈不上很专业,首先伍迪·艾伦他自己就因为偷盗失败蹲过监狱,而其中一个同伙经常靠烧各种东西拿保险赔偿送子女们上大学·····难道不是一群二货和奇葩么?
伍迪·艾伦在里面说,教妻子开保险箱是他经历过的最开心的事情,最后妻子利用这件开心的事情,实现了他的愿望,借用一部电影的名字来说:难道不浪漫?
哈,好喜欢这对小人物,夫妇俩很登对呀。
艾伦讨不到钱自个上阳台郁闷,她会跑去‘好吧,说说你的想法’。
听到弗伦奇被骗光了钱财,拿着自己‘英明’策划偷来的珠宝就奔去解救爱妻于危急,‘一听到我就来了’,才不计较有过的隔阂间隙,满满都是爱。
还有,伍迪·艾伦拉着梅兴奋描绘重出江湖大计时,我觉得他太可爱了。
以及“我叫梅,我是来把风的”,哈哈,拙劣到有趣。
简单的蠢笨才不易吧,现实里磨光棱角的圆滑与精明,谁会觉得有趣?
所以你觉得他们滑稽吗?
嘿,分明是有趣
看电影想到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 去银行的地图就是那美好的中国梦 or美国梦我们愿意为之愿意付出努力 汗水辛勤 战战兢兢勤勤恳恳 真正带来财富的是什么呢 是cookie 计划外的计划 歪打正着sunset的繁荣没有任何的理由 是cookie好吃吗 大概是欠一个机遇 瞬间带来无尽的富有 好像带给你一切这他吗不就是房子么中产阶级积累财富最快的方式不就是房地产吗 这十几年房价也不是谁预料到的 也不是谁控制的了的 sunset倒闭的时候我真的想到了次贷危机啊 - -这财富它来的渺茫 去的时候 也一样渺茫
也许女人当初爱上的就是这个身份下的男人,也许男人当初就是在那个环境下爱上的这个女人。
但是耐不住骚动不安的心的爱人们,总是以为了对方了家庭为借口,“拉扯”着对方跟随自己“成长”。
你喜欢吃荤,对方喜欢食素,当初是怎么爱上的,心里没点儿数?
爱情是锦上添花,物质是雪中送炭,弄错了,大家一起灰飞烟灭。
多好的一部讽刺片。
没觉得这出闹剧是要讽刺什么、隐喻什么、或者反映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好玩的故事这么简单:笨贼也有春天,只不过是以歪打正着的方式;暴富就是缺品位,不管你能花多少银子买多少幅世界名画装点门面;还有什么?
真爱就是门当户对,大帅哥陪你即使不图钱也是为了钱;落魄时想着你的其实还是那个笨手笨脚啰里巴嗦的糟老头、而危难时聊以渡日的终归还是落魄时学的那点不光彩的手艺活…怎么自己也开始啰里巴嗦了,难道也是伍迪老爷子附体了…😊
看过《银行大劫案》的人飘过,不是我的风格
前四十分钟那么赞,后面几乎是另外一部电影
没有想象中的有趣。
我总觉得最后那个项链是真的
所以是傻人有傻福么。。。woody allen的话痨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烈啊
在银行旁边开一家饼干店,不烤饼干的时候就去挖地道,哪天不卖饼干了就去抢个银行~~~
really? you think this is funny?
电影的看点在前半小时,笨贼挖地道却开店致富,无心栽柳柳成荫,大众口味难预料,人生玩笑莫过如此 ,相比之下后面的附庸风雅却显得格外无聊。
看不下去了,真的好幼稚,儿童片吧
垃圾
對!貧賤夫妻百事吉。
又一出玩笑人生
很好笑吗?
钱包和审美都没有一夜暴富,但还是感谢温莎公爵给了人们打破阶级共享浪漫的幻梦。
兜兜转转一大圈...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除了伍迪艾伦的资深粉,别人觉得故事荒诞风格混乱吧
慢慢拥抱伍迪的幽默
很温暖的故事。一贯的艾伦风格,唠叨,爵士乐。20120820
开头很拖沓,不过情节还不错。
Woody Allen really has a way of winding me up. This is almost as irritating as Midnight in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