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映没几天,我们很给力地去电影院捧场了。
竟然中关村周边只有两家电影院在上映。
去的美嘉,差点就成我们包场,全场就二十人左右吧,情侣居多。
电视剧版的奋斗无疑是成功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时做如此的颠履确实不是个好选择。
看着这电影版,我都快对不上号了。
不过,即便没有电视剧版的奋斗,这部电影也不能算部好电影。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有些过于极端,也没能达到观众的共鸣。
奋斗是马伟豪2011年导演的一部励志青春剧,该剧根据石康同名小说《奋斗》改编而成,描述了一群一直秉承着善良、勇敢与坚持,并最终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坚持的青年们勇于奋斗的故事。
此电影定于2011年4月2日全国上映。
(借鉴百度百科)虽说电视剧版《奋斗》之前被炒得如火如荼但是秉承着越热越不看的态度电视剧版本《奋斗》我一点也没看,带着茫然的心态来看电影版《奋斗》虽说走进影厅发现只有4个人,但完全没让我失去本片的兴趣。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奋斗,讲述着几个年轻人努力让自己成为方圆五百米内第一个现实版励志故事展开,虽说剧情安排比较离谱,经不起推敲。
但是大打青春body牌还是能让我看下去的,再者说电影的角色塑造过于简单化导致感觉里面所有角色的一举一动完全在预料之中失去本身的魅力所在。
人物的简单化加上情节的离谱话,但就别人的确是打廉价牌的角度所以这种小成本电影在“青春励志”上面来说已经表达得足够火候,青春当然无可挑剔,几个青春的body在里面哭来笑去我等芸芸众生当然不会审美疲劳,但就励志来说激动人心部分的口号化显得整部电影的廉价程度可见一斑,真是没搞懂为什么谈到年轻人梦想都可以表达得那么口号,并在结尾处还来个口号的承上启下有这必要么,能不能就表达得稍微深奥一点考验考验咱国民的IQ?这样导演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如果说把浅显的道理表达得很深奥叫装13,那把浅显的到道理表达得更浅显那就是装傻。
有多少傻装得出来?
至于的么,我觉得如果这样倒不如让那几个青春BODY从开始到结尾直接只用“加油”“努力”“奋斗”做为台词岂不是更好?......其中疑问部分让我一直很摸不着头脑,那个莫名其妙的分手仪式是为什么出现的,那个没露面几次就挂掉的酱油女更是离谱,干嘛那么莫名其妙的在励志电影里面加韩剧元素?
评分部分:配乐部分没有任何可圈可点,到现在里面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到现在我还是回忆不起。
演技部分打个7分,肉体获胜。
编剧8分,毕竟石康还是有权威性的。
导演2分,幼稚得离谱。
综合评分6分,还不错因为在大口号泛滥的国家要励志也有同样用大口号回应。
作为又一部“剧而优则影”的作品,电影版《奋斗》难免要与年初大热的《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做一番比较。
然而,演员的变更使其一开始就失掉了重要的增值砝码。
对于一部改编作品,观众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他们烂熟于心的剧情,而是那些把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的演员。
一部好看的电视剧跟下来,观众和演员饰演的角色之间已经有了微妙的感情。
如果《武林外传》和《将爱》没有用原班演员,鬼才信他们能够合力砍下4亿元的票房。
据说《奋斗》剧组最初也联系过电视剧版的演员,但是好像没有人愿意再来重复这样一部作品。
是啊,陆涛和夏琳早已经在《婚姻保卫战》中将《奋斗》之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了:七年之痒有了,孩子的爹妈也当了,再回过头来重新谈一次恋爱?
别说一直关注他们的观众会觉得别扭,两位演员自个儿肯定也不好意思。
《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都不存在这种困惑:前者虽然捧红了几位主演,但是他们在后来并没有合作新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后者情况更是如此,而且李亚鹏有了人生的阅历和沧桑、徐静蕾不变当年的文艺范儿,这样的搭配反而更加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权当会一会当年的老友。
电影版《奋斗》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想要扳回一局,那么只能在影片本身的表现力和这些新演员的表演中寻求出彩。
然而,最终的成片并没能在这两点上得到观众的认可。
李晨的陆涛和董璇的夏琳在影片中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就像是在演电视剧一样。
年华老去的简宁不再有让人心动的阳光般的微笑这没关系,但是也不要一直被《唐山大地震》中的忧郁感上身啊。
角色缩小了当下年轻人身上的乐观和向上,放大了生活的困难和遇到挫折之后的迷惘无助。
影片中,董璇饰演的夏琳有一句冲着陆涛喊的台词:“如果有人欺负你,我就跟他拼命,好不好。
”这句话,既不是小女人的撒娇,也没有大女人的果敢。
一句“好不好”,把人物的情绪含混于二者之间,正如董璇在整部影片中的表演一样。
试问一个没有了性格的人物,让观众如何爱得起来?
电影版《奋斗》中唯一能够让人从心里喜欢的角色是向南,在文章已经把向南演绎得炉火纯青的前提下,郑恺依然能够让这个角色展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力。
这不仅仅是自编一段儿童舞蹈《劳动最光荣》就能够做到的,郑恺表演的水准和对人物的感悟,相信观众会看得到。
与郑恺饰演的向南对比最明显的就是影片中向南的老婆杨晓芸,片中杨晓芸的扮演者是李媛,模特跨界出演电影的新人,外形出众,有公认的凌厉感,但是在表演上实在不敢恭维:一直微微撅起的嘴唇,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在一次观众见面会上,有观众提问:“嘴角后扬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倔强吗?
”李媛说:“我本来嘴就这样。
”记得以前有一次在剧组拍片,摄影师一直对站在镜头前的模特高喊:“收下颌!
嘴微张。
”大概“嘴微张“已经成为模特的职业病罢。
电影版《奋斗》中演员身上出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他们自身表演上存在的缺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本的限制。
马伟豪和石康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作为外人不得而知,但是闹到石康发表声明拒绝出席电影版《奋斗》的任何宣传活动。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创作上的合作者之间要有起码的尊重。
而不是说我买了你的版权,你就再也管不着我了,我爱怎么改就怎么改。
退一万步说,您要是真的改得好,也行。
老套的剧情和桥段配上毫无创新的视听语言,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奋斗》,我们可以接受故事的地点不在北京,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上海被拍得毫无特色。
所以电影版《奋斗》最终呈现的状态只能被怀疑缺乏诚意。
其实看这样的的片子,更关心米莱一个人的奋斗。
至少我觉得在电视剧里,她可能是唯一一个以失败者出现的角色。
多少显的悲情。
而电影里,则被定位成了一个配角的配角。
两次出现,都是可有可无。
最后的背景,也给定位成一个老朋友。
也就彰显出陆涛他们感情的不自信,完全没有办法好好的处理和米莱的关系,只能以逃避的方式来表达。
片子里陆涛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到如此的地步。
我真不知道,是不是和同事的冲突都需要通过打架的方式来调节,和自己女朋友吵架需要买醉来解决。
如此,再怎么样也不算是成功吧?
就如同把米莱给边缘化一样,片子充满了一种纠结的感觉。
自我奋斗和他人的帮助之间,是否可以有个很好的平衡。
电影里没办法给出,现实亦是如此。
我其实是一个忠实的《奋斗》粉丝,虽然是在不久前看完这部电视剧,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对我生活各方面都有一些影响。
随着《武林外传》《将爱》电影片相继亮相,我喜爱的《奋斗》要放进荧幕,说明我支持的电视剧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之前影片还没有在互联网上有正式版本,在豆瓣上看到甚多的负面点评。
我并没有报有太高期望来观看这部影片,只是简单地为了我喜爱的故事表示支持,好比喜欢周杰伦,会不看它拍的电影吗?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版本的《奋斗》,里面的角色性格都非常,正因为年轻人有很多种性格,为了达到”缩影“效应,尽可能让粉丝们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达到共鸣。
该影片中各个角色性格方面演绎地基本到位,如我们在电视剧里所看到的陆涛的个性,大男子,聪明;夏琳的独立,好强,又有女人味;杨晓芸的蛮横、虚荣心、小女人;向南的孩子气、阳光、坚强。
我没看过原始剧本,没有对角色在脑中有什么形状。
大部分都是从电视剧里面所提炼出来,再加上演员的更换,所以对电影版的《奋斗》多多少少有些排斥感和抵触心理。
我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佟大为式陆涛的憨厚但很犀利,而李晨却带有一些斯文时尚;也习惯了文章式向南的坏脾气带也爷们气,而郑凯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一乖乖男,很难塑造好向南的”臭德行“”爱捉弄人“模样。
例如有一个镜头拍摄向南在晓云和夏琳面前一个玩拖鞋,然后在游泳池里自娱自乐,虽然是在完成人物的性格塑造,但起来总感觉怪怪的,太过牵强与刻意去表现人物形象性格。
我想这也是电影在人物特征表现方面很难如电视剧自然简单。
也许将董璇和李媛分别所饰演的夏琳与杨晓云放到原电视剧中,在观众还没有接触到马伊琍和李小璐之前,说不一定还能接受她们所塑造出来的温柔长发夏琳和叱咤职场的短发杨晓云。
正因为我们先看电视剧,翻版出来的东西都在很多方面失去原汁原味,让观众看起来就感觉有那么不和谐。
剧情方面吧,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电影和电视剧的模式不一样。
再说这是一翻版电视剧的电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原本三十二集的电视剧各方面演绎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来说说”奋斗“这两个字吧,这片名也许在以前也就是电视剧开播的年代放出来还会有一定影响力,可现在随着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这二字已经逐渐泛滥了,听起来如同家常。
但是在我们这群粉丝党中,这二字并不只是代表一种行动、一种激情。
它还代表着一部电视剧、代表着年轻、代表着陆涛、代表着我们自己。
真差劲!
一个赛一个丑。
珠玉在前,狗尾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难怪,几十集的长篇电视剧硬要浓缩成九十多分钟的电影,港导马伟豪力有不逮,看看他以前拍的那些搞笑片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北上,不是那么好混的。
玩制服诱惑,没有AV的赤果果,就像一出闹剧。
穿插半夜房东收房,想点睛当下房与性的瓜葛么?
拜托,这是商业片,自己不要太多联想了。
居然也有搞笑的富二代,尼玛,人差点就算了,多铺点白粉盖一下会死啊,还买二手货?
SHIT,大陆富二代就这水准?
还有莫名其妙的法国假洋鬼子,贴面礼贴你个鬼啊!
哭泣的胖子,闪进的可真机楞,过了五分钟,到医院才明白过来。
大哥,穿越也请交代一下,好啵?
杨晓芸是个好姑娘,有两个俗语可以概括:鲜花插在牛粪上!
情人眼里出潘安!
当徐志森华丽丽的掏出一张信用卡时,注意,不是最赚钱的工行,不是最多网点的农行,不是最小资的招行,哈尔滨银行!!!!!
帝都,你败了没有???
最后,还非要来点煽情的,向南这白痴死乞白赖的大喊:我爱老婆,老婆爱我!
陆涛假装恶心的扭过头去吐啊吐啊吐啊。
哥们,就这片子,不用假装,真心是无力吐槽啊!
看了免费的试映,居然还有见面会,这也算人生第一遭吧。
两者的共同感受,是李晨呈现了很大诚意,制片方和其他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抱负,这从并不算太激进的推广也能看得出来。
大家都喜欢拿本片与《将爱》和《武林》比。
赞同满江红所说的,不能比。
的确不能比,这是一部走消费热播电视剧题材的小成本电影,这就是它的定位。
从演职员表上,即可一目了然。
喜欢李晨的范和很努力地那股劲。
不管本片反响和票房如何,相信他能走得更远。
p.s. 片子几个小段路有些惊喜,比如制服诱惑那节,居然还是李晨的点子,呵呵呵
想说几个事儿。
1. 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电影的英文名翻成Stand By Me,看完李晨的比赛演讲明白他说的是要年轻人回到“在一起”的状态互相支持,这样的奋斗才有动力,才有意义。
其实要车要房要钱都是手段,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不就是和身边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饱,穿暖,再时而满足一下我们小小的浪漫情怀么。
2. 电影结尾有个外国闺女说得挺好的,“我为家人朋友奋斗,为爱情奋斗,但永远不会为工作为事业奋斗”。
陪自己一辈子的,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永远不是工作,不是学习。
我们总是为了“正事儿”烦心而把怨气发到家人,恋人或是朋友身上,总是起早贪黑不顾身体得忙学业忙事业,总是把梦想摆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却不知道,在追梦的路上,我砍掉的不是荆棘,只是一个过分操心爱唠叨的妈妈,拼命地张开臂膀想要袒护我;我拔掉的不是杂草,他只是一个希望我比谁的都健康快乐的恋人,无处不在地出现只是因为喜欢我,我除掉的也不是害虫,它们只是些稀奇古怪的兴趣爱好,偶尔蹦出来想要给我紧绷的精神松松土。
3. 杨晓芸想当女强人就看不起向南的“不正当”创业点子,陆涛顾着他的事业希望夏琳支持他就忘记了夏琳在遇到他之前也有自己的梦想。
但所幸他们都在故事的结尾意识到两个人相处从来都不是围着一个人转的。
没有人生来就为谁而活,两个人在一起再简单不过就是互相扶持。
他们想明白了,我们想明白了吗?
找个老公养我吗?
算了吧,真拿自己当只狗啊?
找个老婆养着吗?
算了吧,真拿自己当上帝啊?
尊重,理解。
我们真的明白或是做到这几个常常挂在嘴边的字了吗?
4. 夏琳离开,陆涛奋斗,“两年后”大家都功成名就。
但生活中,两年不只是一行字,几个车水马龙的镜头,最艰难的过程电影从来都表达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爱看电影,却永远更爱生活。
完,复习考试去。
虽然我是披星捧月的80后,但这顶大帽子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由马伟豪导演,李晨,董璇主演的电影版《奋斗》今天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一向没有去影院看国产电影的我今天也十足的凑了一下热闹。
可是失望而归,如果说电视剧版得《奋斗》是给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食粮,那么电影版《奋斗》却难逃“变质”之嫌,抛开大量的广告植入不谈,只从电影本身的立场去看,一个再华丽的躯壳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只会依附过往的作品一味的翻拍,改拍即便获得了预期的票房也难逃垃圾作品的归类。
狗尾续貂的电影版《奋斗》十足的成了一部圈钱影片。
不过你和我一样是李晨的FANS,个人希望的等枪版的DVD吧,如果不是那这部作品不看也罢。
更多影评随时关注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youjiwangweibo
那些打着80后旗号的导演们 你们是被现实打击得只能在电影里yy了么?
拍这些小情调糊弄制片赞助商们赚钱 你们不担心自己的口碑么?
眼看80后的先头部队即将而立 你们起码得对得起自己当年为了理想的辛苦奋斗吧随便拍一部这种片子的成本不知能供多少如我的黄口小儿赴美利坚学习求教 也算是为未来中国电影良性发展投资了 那些绝症 邂逅之类的新插入的桥段就不吐槽了 因为在如此苍白得连基本故事都讲不清的剧情框架下 这些无病呻吟的胡闹倒能起到豆腐渣工程里的胶水粘合剂的功效要我说应该删掉那些不清不楚的插曲 把重点放在陆涛的青年公社文案上 找一家房产公司作赞助 把主要矛盾变成奋斗过程中感情联络的缺失 然后在那段总结升华性质的演讲之后 大手笔地把户型理念介绍一番 最后功成名就的各位成了社区的邻居 结尾一块歌颂感慨一下这种生活方式的伟大 不比那些扎眼的专门让人从剧情中脱线的logo们有效果?
对于这种95分钟的商业广告 还是这么简单直接一点好
拍给看过电视的人看的吧,看了没啥感觉
无感
似乎电影比电视剧更加有奋斗的感觉?
和电视版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却另有一番精彩。。。
不能说差但石康总是好的虽然跟他半毛线关系都没有除了名字
stand by me
支离破碎乱七八糟 难得的是竟然没有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
演员不行 但是剧情还是可以低
真的比我想象的要好。向南真的是个非常讨巧的角色,谁演谁赚!
两对情侣没事儿找事儿...
没看过电视剧也没看过小说。只能说,作为电影真够次的。
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差 最低限度 它是一剂强心针 让我们努力生活 活出个样子来
这也叫奋斗?!o(︶︿︶)o 唉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
烂俗,也有点动人~
有梦想 并不代表你可以任性 可以自私 可以放弃爱你的人
with p=。=
剧情也太二了吧?李媛演的还不错。但这个奋斗和之前的相比就是中年版,且有点面目全非。当然要拍出与之前不同风格的作品不是错。。。。但这挑战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实力吧?
里面没一个我喜欢的角色,陆涛痴呆傻,还有臆想症。夏琳性感不够,更没果敢灵气。向男就一小混混,瘩气十足。再说杨晓芸,最讨厌就她,好端端的聪明小丫头,活让她演成一冤泼妇。鱼目混杂,惨不忍睹。
真够傻逼的,在干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