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片子吧,完全慕名几个老演员的戏份去看的,确实他们演的不错。
举手投足都是戏。
2,但是剧情这方面,太不连贯了,我感觉布局太大了。
因为涉及到的人物太多了,有时候忽然出来蹦出来一个人,我都不知道谁是谁。
而剧情,有点慢,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到最后礼堂决战的时候只有几分钟,就完事了。
最后的逻辑关系,谁要杀谁,谁是哪一个订单,也没搞清楚,没有动机呀。
总之,爱莫能助。
3,许亚军真是个好演员,每个任务身上都有复杂性,表面的身份,并不是这个人最终的内心。
本来值4星.制气给5星.电影画面拍的你别管借鉴谁,就这些演员我就给3星,这些演员不会比你瞎,能接这片子又值一星.而前面做的没毛病,只是后面可能碰到一个傻子剪辑出了问题,至于你们这帮看电影的得啵得吗?
至少比我疫情以来看到的国内的片子都他妈好!
包括长津湖!
咋滴!
尼玛!
看电影看的表述貌似自己拍过《活着》《霸王别姬》一样!
装你妈什么大尾巴狼.单凭演员就值3星以上,前半部足够应付你们要的1颗星!
再加一句,我从网上都搜不到这个导演更多的消息.?
我再给这个哥们加半星
这部电影其实很好看,也是一部具有优秀基因的电影作品。
故事其实很精彩,拍摄画面和题材都特别好,而且演员们的演技很牛掰!
可惜的是,剪辑没有做好,如果改成几集电视剧,再把故事线理一理,有可能会成为爆品!
王志文在最后的决战中,演技真的很棒!
超一流的演技,丝丝入扣,让我看得很震撼!
李力群老师的演技同样出神入化!
评分应该再高一点的。
完全不逊于所谓的好莱坞大作。
8分不过分。
故事是一个老年杀手开始握不住枪了(这也解决了主角为什么那么厉害,因为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杀手,技巧高明是正常的。
也提供了危机,他状态下滑,很可能在任务中失手),他需要一个最后的任务。
而现实也有一个任务。
为此,他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握不住枪这种身体困难。
怎么说服其他人把任务给他,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变数。
由于状态下降,又不得不找帮手,可早年和他合作过的人都死了,谁又肯帮助他呢?
这些也是悬念?
影片顺便讽刺了一些民国当时的上层人士和外国势力。
勾心斗角,只顾眼前利益。
却不在乎国家人民这种长期利益。
船沉了,船上又有谁跑得掉呢?
外国人大肆搂金,以外国人的身份执掌权柄。
配角基本都是黑心商人,道貌岸然。
黑社会分子,讲情讲义。
配上民国时代。
有一种滑稽的氛围。
当然,为了过审。
杀手这种题材怎么行?
于是主角曾经是一名革命分子,因为一次失误,损失了大量组织钱财,为了弥补过失。
他决定当杀手,积攒钱财。
这也解决了主角这样的好人为什么要当杀手,还补充了人物经历。
很是巧妙。
很多信息是通过人物简短对话和幻觉、闪回来提供的。
战斗场面再多一点好了。
当然王志文不是动作明星,少一点,也可以理解。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那一串名字:王志文、李立群、许亚军、高捷、余皑磊、余男……电影前半部分铺的线很多,每一条线都像在告诉你必须要看下去,当这些线交到一点的时候就精彩了。
先不说这个交点的效果如何,单看这些演员,每一个都像是一个超级行星,气场强大,想象一下星球碰撞的场面就能脑补出他们演戏的画面。
此外,电影里外国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出乎意料,很多合拍片都烂在外国演员的滥用,至少这部是没有的。
戏骨、一条条引人入胜的线、大制作等等等,完全具备了大片票房的潜质,但是,但是,烂尾了。
可能是因为前期线太多,后面理不清了?
干脆全部斩断?
还是因为后期演员档期不足,来不及拍?
余男在这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太多太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千万别把这种模糊不清说成文艺哲学。
我觉得,导演不知不觉走了姜文的路线,又不知不觉向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风格靠拢,有龙头起码得有个凤尾吧。
不能说这部电影是烂片,只能说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不错的电影。
矛盾吧?
我都觉得矛盾,我觉得,导演比我还矛盾,不然拍不出这样的结尾。
从剧情来说真的是个好剧本,影片从一个老杀手的视角看破整个动乱时代,既有情,又无义。
单从它的片名来看,就可以预知这部电影的命运:要么是一部文艺的黑帮片,要么是一部没营养的烂片。
好巧不巧,这一枪夹在中间了,无尽的矛盾和尴尬,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我觉得,有好演员,剧本也不错,就别让电影烂了。
总结:本该是一部文艺的哲学电影,却变成了一部仅仅是“不错的”电影。
没有流量,没有宣传,就这样,《最长1枪》上映了,就像在王志文最火的年代《东边日出西边雨》《过把瘾》《刑警本色》《黑冰》《天之云地之雾》《枪林恋雨》《兄弟》尤其喜欢他的声音磁性,一直以来觉得TV视帝更有发挥余地,电影圈更多的是老戏骨存在,《一步之遥》客串…独自撑起一部影片往往很难叫好又叫座,就像这部影片算是大陆与澳大利亚合拍,近2个多小时他的表演不尽相同,精彩绝伦!
尤其是和许亚军短短几分钟的对手戏,平淡无奇几句对白,看的人心里发慌,毛骨悚然!
在和自己亲儿子对手戏里,怜爱有加,温馨无比!
本片几位最好的配角大佬的演出也精彩至极,尤其许亚军,他应该是所有向往演员职业小鲜肉的终极目标!
本片遗憾之处也明显,导演功力不够,虽然演员表演精彩,但是明显电视剧既视感,完全撑不起导演悬疑紧张的野心!
有很多人物及事件并没有交代清楚女主余男没有发挥余地,存在感不强,角色生硬!
电影中前期节奏一味缓慢,不符合当今观众观影口味ps:这部影片严格意义来说 还应该是文艺片;始终没看明白李立群表演的杀手经纪人与广东闯荡的两兄弟之间;到底谁骗了他手枪是假的+余男目前的身价不应该打酱油啊些许遗憾两个中国台湾戏骨
今晚在深圳看的 个人只是惊讶完全没有通过任何渠道知悉这部电影的存在 是无聊到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的时候 无意选中了这部 而且后来美团搜了一下就两个电影院有排档 后来看到原来6号就上映了票房也才800多 豆瓣也才6.多 我毫不怀疑的说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看的国产电影 看来个人审美还是有点偏离群众..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国产电影 真的太好看了
电影镜头一开始,就让我想到了《罗曼蒂克消亡史》,尤其是服化道呈现出来的那种质感。
不仅如此,电影的演员也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一样,有一众演技派,比如王志文、李立群、高捷、余男、余皑磊等等。
这些好演员,微电影带来了不少看点。
但电影差就差了故事节凑方面,因为涉及的人物众多,所以人物角色存在不够突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是,观众看不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如果从故事主线来看,李立群饰演的杀手经纪人老杜应该是主角,所有的剧情都是通过他联系上的。
但王志文饰演的杀手老赵,才是电影要讲的人物,所有老赵应该是主角。
但说实话,老赵的戏份被配角占去了很多。
比如许亚军饰演的黑帮老大波波,比如夏克立饰演的爱尔兰商人皮特,比如余男饰演的雪儿,比如那两个年轻的杀手。
其次就是导演为了顾及到这么多的演员,所以整个节凑就显得拖沓。
如果把里边上海滩的大人物勾心斗角戏份精简一点,电影会更精彩,也不至于浪费了这些好演员——《最长1枪》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对于影迷来说,今年的这个八月太难熬了,懂得人自然懂。
好消息是,九月份终于来了。
具体点说,《最长一枪》为这个九月开了个好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也算是命运多舛的作品,那就是:就算是单单为了去现场看到他们的表演,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好吧,虽然有点绕口,不过确实是走出电影院之后的第一感受。
故事发生在民国的上海,乱世中的十里洋场,花花世界,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鲜血和美酒起飞,流氓和英雄共舞。
主要情节是张三要杀李四,李四要杀张三,张三和李四都找到了王二麻子和他的好基友Mr.Right,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隔壁的老刘想把张三和李四都杀了,一统江湖,千秋万代,寿与天齐。
当然中间还有诸多打酱油的和死跑龙套的。
这样的故事情节过去已经在荧幕上演了不下一百遍,本身没有什么脑洞大开,骨骼清奇的地方,所以片子要是想拍得好看,关键之处就落在了演员怎么演这件事上,顺便再把什么美工啊,音乐啊,道具啊整明白,那就齐活了。
这就是为啥当我看到卡司清单的时候,就已经把这部电影放在了九月必看榜的第一名,哪怕这个月我就只看这么一部电影,那也只有它了,《最长一枪The Longest Shot》。
此处为英文译名赞一记。
The Long Shot本来指的就是那种九死一生,孤注一掷的放手一搏,换成最高级LONGEST,那么电影背后的野心简直就是要呼之欲出了。
王志文,好久不见的老戏骨。
无论是在荧幕上还是现实中都已经上了年纪的老王再一次用他无可挑剔,几近化境的表演来亲身诠释了什么是表演,以及如何把表演变成艺术。
如果有机会二刷的话,我都想把王志文的表演一帧一帧的再看一遍,但是转念一想,荧幕上他的表演是连贯而流畅,端的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帧一帧的慢镜头固然可以看得足够仔细,但是还是少了那种浑然天成的味道。
一扬眉,一低首,一转身,起转承和,唱念做打,无不令人目不转睛。
如果说早些年他是靠着老天赏饭吃,肆意挥霍天赋,那么经过这么多年岁月打磨之后,褪去了最初的张扬/轻狂/油滑,到如今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的就是光华内敛,一举一动,巍峙如岳,眼波流转,隐隐有神韵,宗师风范,一览无余。
还有一处很有意思的巧合吧,片中饰演卖报儿童的小演员就是王志文的儿子。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片中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人物关系换成现实中的父子同台,也算是妙手偶得了,所谓真情流露都只能算是标准操作。
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那种寄托于剧情的人物形象烘托,所有的表演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老王自然是懂这个道理,小小王也懂这个道理,这个大概就是家学渊源,虎父无犬子吧。
尤其是夜幕下阳台上面的那一场戏,每个为人父,为人子的观众想必都会有所触动,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如果说王志文是用他的眼神(虽然眼睛小),他的动作(虽然不是动作明星)以及那些成名已久的招牌式表情来证明自己“表演艺术家”的头衔是如何得来的话,李立群老师(特别想用老师这个词来形容他)靠的就是他的台词。
别误会,不是说他的表演不好,而是台词太优秀了!
优秀到什么程度呢?
一边看电影,一边会不知不觉地模仿他说话,包括语调,吐字,发声,以及遣词造句,而且这种模仿完全是下意识的。
一个演员的台词功力到了这个程度,不得不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台湾同胞,这口普通话太赞了。
《恐怖分子》也好,《光阴的故事》也好,都是李立群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演出,发挥总归会要稍微容易那么二三分。
转战大陆以来,一口鲜明的台普难免总是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出戏。
有些演员可能也就这样随波逐流,忙着捞钱了。
但是那些真正优秀,不疯魔,不成活的“戏精”是不会如此放纵自己的不求上进,比如李立群老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位大佬,请收下我的膝盖和下巴。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那么《最长一枪》充其量不过就是双雄对峙,二元世界,已经很好但是还不够好,显然导演志不在此,所以他又往前走了两步半。
第一步是高捷。
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认出这个满头白发的上海滩大佬是何方神仙,直到一不留神隔着屏幕对上了那双可以去注册商标的眼睛,和紧紧抿着弯出一道深深弧线的嘴巴,原来是他。
作为《悲情城市》,《海上花》,《南国再见,南国》里面响当当的狠角色,高捷在《最长一枪》里面的表演同样是霸气侧露,光芒万丈,那么到底有多好呢?
就算前面站着王志文和李立群两个已经戏老成精的大拿儿,观众依然无法把眼光从他身上挪开。
有时候忍不住会去想,他身上那种草根中混杂着江湖的枭雄气质,到底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专业训练的结果,突然对于见一见现实生活中的高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是许亚军。
虽然没有看过《人民的名义》,但是对于号称“胜天半子”的这个人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有两把刷子。
癫狂中透露着狡诈,虚伪中混合着深情,混迹于几方势力之间,或火中取栗,或翻云覆雨,有点意思。
最后剩下的半步是余男。
作为美貌和演技并存,可咸可甜,能演又能打的一枝花,导演这次并没有真正用好余男。
除了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把镜头更多的聚焦在她凹凸有致的躯体上,并没有给她进一步释放情绪能量的空间,虽然这并不是余男第一次遇到类似的尴尬局面。
大家似乎只是满足于让她去演一个花瓶,即使这明明是一个威力大得惊人的性感炸弹。
大大小小的角儿们都到齐了,那么唱戏的舞台搭得怎么样呢?
相当不错。
有人说,一个会用光的摄影,片子一般不会太难看,比如《一代宗师》;有人说,一个会配乐的剧组,片子一般也不会太难看,比如《卧虎藏龙》;
当然《最长一枪》还没有超越上面两部的高度。
不过在最大程度还原三十年代上海这一点上,剧组干得不错,在利用各种暖色调营造怀旧氛围上,剧组干得也不错,还有,在切换明暗光线的同时无缝插入背景音乐,借此暗示剧情走向或者人物内心活动方面,剧组一样干得很棒。
配上制作考究的服饰,器皿,外景,使得影片整体的质感上了一个台阶,通俗点来说,就是那种含而不露但是很高级的感觉。
以上诸多元素组合起来,使得观影途中常常会想起另外一部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有颇多相似之处的好片儿:《罗曼蒂克消亡史》,确实属于近期难得一见,不容错过的选择。
如果让我给本片打分的话,满分五颗星,《最长一枪》可以拿下四颗星。
半颗星是因为最后的群戏。
不知道是后期剪辑的问题,还是现场导演调度走位的问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吧。
情绪已经发酵到位的观众正满心期待最后大结局,突然只听见砰砰砰,啪啪啪,然后就看到一地血泊中横七竖八的各色尸体。
高潮来得是够猛,但是太快了,快到让人感觉前面那么多铺垫,那么多酝酿,怎么这么一下子就没了呢?
另外半颗星是对于有点过于枝繁叶茂的旁线一点点微词吧。
毕竟片长只有两个小时,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加上一到两根旁线就足够了。
太多的旁线一来是会冲淡剧情,无法聚焦,二来是显得啰嗦,缠夹不清,三来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反倒会破坏影片的整体结构,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所以,不妨适当做一些减法?
最后一句话总结。
就算是单单为了去现场看到他们的表演,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延伸阅读这样的电影看着才过瘾啊!
《至暗时刻Darkest Hour》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至爱梵高》一个老混蛋是如何炼成的?
《老兽》爱如潮水,永不停歇:《相爱相亲》《一念无明》,到底有多好?
爱,尊严,以及最后的死亡:《爱在记忆消逝前》所谓读书,不过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无问西东》世界上每多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这个世界的未来就多一分希望:《V字仇杀队》从《E.T.》到《头号玩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今天,我又看了一遍《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哀莫大于心死:《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才过了十年,难道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嘛?
《监守自盗Inside Job》
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部自传,好处是人物都立体,背景丰富,缺点是线索太杂。
电影拍得不错,不管是人物,还是道具,都是极用心的,毕竟第一枪想打响。
导演人脉也广,都是些老戏骨,演技精湛,少有穿帮。
可惜经验不足吧,所有人都汇合的最后一场戏,没有拍出该有的味道,对比一下《枪火》差距就很明显了,来之前徐徐,来的时候电光火花。
导演还没想透结尾这场戏,虽然对大部分人都有个交代了,可是观众的情绪没到那个点,不管是开枪后人群混乱时动线描述(差个俯拍),还是开枪时谁打的谁(没有提前拍每个人那一刻眼神在剽哪,少个反向机位闪过,交代人物位置,同时可以营造紧张感),还是在开枪那刻人物的感受(给个闪回也好啊),被眼前意料之外枪声该有的惊讶表情),还有背景音乐没给好(前面那个的欢快的背景音乐可以一直持续着,欢快与残酷的共舞,突然一个流弹把留声机干了,安静下来看残局,这样才有味道啊)。
电影整体,掐掉结尾的话,还是很不错的,可惜电影那么多铺垫,就是为了这一刻,在结尾就要飙那一下的时候,发动机爆缸了。
可惜可惜……
冲二爷看的电影,故事好复杂,看到后面发现剧情混乱的不行,完全不知道谁杀杀,谁跟谁是对手。这不是一个好导演处理故事的方式,炫技太多,弄巧成拙。只能说值得一看,毕竟我国电影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老男人型电影,不是说主要演员是老男人就说是老男人型电影,而是整体气质就是一个老男人在你跟前儿讲故事,不急着弄大火,放猛料,平常说话间震你一下,平静有力量,到了故事高潮,就像王志文的绝招一样,就那一下,干脆明确,唰的一下完事儿,弄得还想听,再听一遍,它就是一个好故事,到时候上映别憋着劲儿的找暗喻,没劲,放轻松享受故事。
故事挺好,剧情张力也足。老前辈举手投足间都是戏。
野心太大,能力不足。攒了一个虎头,高潮只能收成蛇尾。拿掉三分之一的人物和故事线就能好很多。
这片子太好笑了,我反正是完全看不懂这群人在干嘛,导演的字典里大概没有“节奏感”几个字。另外余皑磊的安徽话咋那么像我家那边的方言,看的时候真的出戏到我疯狂捂脸,太土了我天。
我一直等结局交代点什么,然后就全剧终了…
音乐很好,表演没得说,但整体太乱,不如《罗罗曼蒂克消亡史》
前面有点姜文那劲儿,中间有点纪录片那劲儿,结尾有些仓促。演员阵容挺强大的,比小鲜肉爱来爱去的电影强太多。感谢+影观影团提供的这次机会,祝票房大卖!
各路演员的行为艺术,导演编剧的集体自嗨。
剧本露怯,充满了对杀手行业和租界的刻板意淫。台词单薄,对人性、社会的映射停留在极表层且装逼之感很重。节奏混乱,视听语言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差了很多
一言难尽~演员都是好演员,镜头也还漂亮,就是故事七零八碎不知所云,外带各种奇怪的写意抒情~最不知所云的一枪~
这部片子的演员阵容真的hin强大了,非常非常喜欢这种设定,无论是在服装道具还是剧情上都是无可挑剔。4星给剧组,留下一颗宝贵的星给挚爱的女神余男!
戏好,非常好。故事也不差。就是宣传没跟上,不知道为什么票房这么差,心疼。
演技在线王志文,剧本牛逼邱欣宇,无轨火车随便导,挖坑不填烂导演
可惜了那些个演员了,尤其是许亚军。交待了很多,以至于我感觉节奏很乱。
太爹了,为什么这么爹,还爹得这么无聊。编剧写完一定惊叹自己怎么把这么复杂的线收束在一起,我却只想问为什么还不死,赶紧给我死。
缺点是太装逼了,明明可以好好讲一个腥风血雨海派江湖的故事,却非要云里雾里故弄玄虚。服化道镜头是好的很,一众好演员也表现出色。许亚军尤其赏心悦目。然而在总体过于装逼的太前提下,所有的表演也都显得痕迹过重,尤其几个外国籍演员,说台词听着很难受。周野芒短短几个镜头的苏北巡警很出色,和王志文两个老上海算是《我心灿烂》之后又一次演了一把对手戏。
铺垫了老半天,高潮就那么简单。。。
1 其实王志文的杀手文戏是不错的 但是 这电影它多样性的就像当年的上海租界复杂多样错综复杂 光靠一个人两个人的文戏 太单薄了。2 我们可以细想一下 它这个故事创意 一个我们的上海老杀手 在义和道 上面的故事 还有一群人在租界花样作死争权夺利 这电影很适合黑色幽默 可是很可惜 电影出来的效果 真的没有电影镜头感 有些地方真的可以很有趣 但是这电影太干涩 我觉得搞的好 应该像 疯狂的石头和热血警探还有两杆大烟枪。老杀手武戏谁更合适呢。
我只是来看演技的。。。所以我就没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