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集,觉得这盘巧克力味的屎,再往后看,哦,原来是屎味的屎。
但我还是看完了,毕竟我的原则是只有吃完,哦不看完才能评价。
现在我只想给编剧的亲妈来两刀,您可真是拉屎达人,在下佩服佩服。
总而言之,这是我入宅这么久,最恶心的一部,没有之一。
是的我找不到任何比这还恶心的东西,不管是罪恶王冠还是四大名著,跟这个比起来都眉清目秀的。
具体说下难看在哪:1.无穷无尽没有意义的弱智嘴炮,20分钟有19分钟是在bb,一人一句,七嘴八舌的bb,对话杂乱无章,对剧情推进人物塑造没有任何帮助。
成功的让我对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感到由衷的恶心。
2.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悬疑剧舞台,埋下了很多看似伏笔的东西,让你以为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最后告诉你:哈哈你个傻逼被我骗了吧。
用uc体的话就是:震惊,水面惊现黑人浮尸!
过两集告诉你,呵呵人家只是睡着了躺河里。
类似这样的剧情很多,不一一说明。
3.一人一集回忆杀,比夏洛特最后一集还无聊,至少夏洛特把屎压缩到最后一集,你呢,一集一坨,套路都一模一样,看的我想死啊。
最后,如果你没看过,强烈建议不要点开,真的是浪费时间恶心自己,就像我现在写这个剧评一样。
精英编剧·冈田麿里,目前我认为的好作品有,2008年的《龙与虎》,2015年的《心灵想要大声呼喊》,2016年的《迷家》,2018年的《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
我喜欢心理学,所以先来分享相关题材的《迷家》。
简介影片讲述了,有着同样心理阴影的大家,想要重塑自己的人生,而来到心灵之境。
经过与心理创伤的接触、直面与搏斗,最终接纳自己与心灵合一故事。
分析人们带着改变的心情来到无人之境,想要逃避内心的阴影,从而揭开了心伤,将内心的黑暗具现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影,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五种:第一种人,能互相帮助彼此接纳,拿出了勇气触碰心底的黑暗,从而走出了自己的心灵之境。
第二种人,还在痛苦里挣扎着,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他们眼里看到的,是犹如地狱一般的场景,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
第三种人,他们不挣扎也不抵抗,没有面对创伤采取一些措施,也没有什么追求和斗志,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我慢慢变得虚弱起来。
第四种人,他们看着那些挣扎的人,变虚弱的人,解脱了的人,能在自我黑暗中保持清醒,他们是健康的。
第五种人,比较可怕,他们为了摆脱内心的阴影,连感情也一同屏蔽,麻痹自己也压抑活力,从此人生变得干瘪枯萎没有了生命力。
感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创伤,这些创伤就像渴望的黑洞一般,将周围的人卷入,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也由此感叹人生的艰难与复杂。
但反过来一想,这不也正说明着,大家都在拼命经营自己的人生吗。
其实,那里有什么解脱。
只有自我接纳,与创伤、痛苦同在,我们才能像佛家说的那样:“放下,自在”。
因为,只有敞开自己,光才能照进来啊!
这么说来,做真实的自己,才能收获真实的爱呢。
《迷家》或许在表达,想要逃避到乌托邦的人啊,那是迷途并不是“家”的归宿,真正的家在于接纳,在于好好回应自己,与内心合一。
收获看完这部影片我明悟到,我做这些事情,其实是希望能给好作品正名,把真正好的作品呈现出来,这也像在肯定我自己一样,给自己正名。
同样也是这部影片让我明白,其实不必纠结于为自己正名,这也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希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好。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成为你自己,而不用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那些否定都已经不存在了,也不能给我带来切实的伤害,我长大了。
是的,我也该接纳自己,好好回应自己了。
金句1、“我的身体不好,应该活不了多久,所以想体验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
”2、“我讨厌孤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3、“悲剧的萌芽,必须尽早掐掉。
不能同情罪犯,不然,大家身上都会发生令人悲伤的事情。
”4、“伪善,接受一切,配合一切,明明事后会后悔...”5、“怪物一定是盘踞在我们心底的东西。
”6、“如果想回原来的世界,必须先穿过隧道,必须面对,必须与自己战斗。
”7、“我不会让你改变自己,你改变了,我会困扰。
”分析:他并不是爱你,你只是他缺失的那一块,对你好好就像是在弥补自身缺少的东西,你改变了,他去哪里找这缺失的东西呢?
从来就没有你,他只是一厢情愿的满足你(他自己),也根本不理会你的意志,你的想法,就好像是在操纵着你。
满足的他的内在小孩,却把你给“磨灭”了,你的意志被剥夺了,变得不存在一样。
可是,你也容易像别人对待你一般,对待别人,因为,他也是你缺失的那一块,你们其实是一样的。
其实,别人怎么对你,也是他怎么对待他的内在小孩,是他的投射,或好或坏,或付出或索取,其实,都不是因为你。
用武志红A与-A的说法,A创伤与-A创伤的结合,也不一定就是一劳永逸的事,当两人或其中一人修复创伤的时候,彼此共生的两人不再互补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要么两个人都成长起来,要么就是双方都受到伤害。
想到这里,今后地注意,不要随便干扰别人的人生,即使是处于好意。
8、“自我越来越薄弱,创伤饱含着我们的感情,如果抛弃了创伤,我们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淡,变成废人一样的存在。
”9、“接受了自己的创伤,所以能从创伤中走出来。
”10、“不愿正视那些事实的日子更痛苦,所以我不再逃避,将创伤和自己融为一体。
”11、“谎言的作用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12、“我们执着的,是从自己内心出现的,其实并不存在与这个世界上。
”13、“你只是不想听而已。
”解读:你只听自己想听的,或满足自恋或是出于自我保护,而对于不想听的东西,找出各种理由否定它,让自己获得那一丝安全感。
14、“她只是能立刻察觉到别人的烦恼,率先去做别人讨厌的事情,擅长关怀他人的人。
”15、“正因为能将自己排除在外,所以才能看透本质吧。
”16、“据说从精神压力中解脱,是让身心保持年轻的秘诀,但其实正好相反吧。
”“因为丢弃了创伤,我已经没有憎恨和愤怒的感情了,虽然能勉强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就好像内心已经麻痹一样,缺乏活力,但是抱歉的心情,忏悔一般的心情还是有的,所以我才想尽可能做到自己能做的。
”17、“我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吗?
”18、“人与人是不同的,心理阴影也是不同的。
”你看到的黑暗,别人不一定能感到,也不一定能感同身受。
19、“接受了自己的心意和过去,人就合一了。
”20、“想要重塑人生,这就等于否定之前的自己吧。
不是被别人而是被自己抛弃,那才是最可怕的。
”21、“之前都觉得自己才是最痛苦的人,身边的人看起来都很幸福,老实说,我很嫉妒他们,但来到这里后,察觉到大家是一样的,大家都有心酸的过去,而且是会催生悲伤的往事。
”22、“身边的人都过得很轻松、很快乐,把所有难过的事交给我,这么想还比较轻松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话,那你其实是希望改变自己。
”片尾曲影片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总是很感染我,我最早发现是《画江湖之不良人》的片尾曲,吸引着我看完了整部作品,迷家的片尾曲《结露》也同样吸引我。
結露 (TV动画《迷家》片尾曲 / TVアニメ「迷...(@网易云音乐)身上的伤痕,与心中的孤单我到底该依靠着谁,才能得到治愈呢人们如同约定好了那样不断邂逅总会被想变强的愿望不断充斥着内心当这份可怜的感情过于膨胀之时才切身感受到了名为孤独的恐惧只有感受到这份痛苦之时才渐渐开始明白何为真正的幸福想必所谓的伤痕也好 孤独也罢因为它们终会化作能够治愈他人的温柔的吧?于未知遥远飘来的言语过去的我只是站于其旁 静静倾听也想着 是否从明天开始能够怀着笑容 好好地回应呢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我越来越弱小仅仅只是想守护这份爱恋的感情也终究品尝到了这名为孤独的恐惧歌声里的韵律蕴含着满满的情感,让我有感觉地看完了整部影片。
这剧的节奏总感觉很眼熟。
很多有名的新本格派推理小说都是这个尿性,归功于作者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以及抓人眼球的文笔,至于看完之后你是选择下载收藏还是立马从硬盘里删除完全由结局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众所周知的侦探小说评价很低的原因。
总之,如果不是魔幻科幻的推理番,我还是希望神神叨叨的东西少一点,人格分裂幻觉平行世界都算勉强能接受的范畴,搞出什么会魔法能通灵会飞能预知未来就low了!
满满的智商不足圆不了只能靠中二的意淫。
这和手撕鬼子、石头炸飞机有什么区别?
啊!
我又想起N年前看过的前面一直严丝合缝的侦探小说,结果最后竟然是外星人干的。。
要不是电子书我当时能直接手撕唉我这爆脾气。。
如果看完一部剧后只能感叹“画风不错”,大概相当于看完一本书的感受是“纸张很好”了吧。
新番之中,这个是我看过最烂的。。。。
那个满嘴处刑的女人实际就精神病患者(虽然这番几乎所有人都有心理问题但这个人是最严重的)。
男主完全无脑,类似国产剧傻白甜角色,看了非常不爽。
女主有‘’语言组织综合症‘’,说话只说一半,有的是她故意不说想实现自己的目的,急死人,活该被怀疑,况且本来她就一身疑点,有过失去堂亲的悲惨过去却看不到怪物,对男主有好感却偷偷离开男主等等,希望她早点领便当或者后面她是大坏蛋≥﹏≤不要让我知道这种讨人厌的角色居然洗白了。
看到现在正常点的角色居然是在屋里安心睡觉的那几个,其他人比如动不动就吵架,集体对女主处刑,爆车胎等全他妈是不动脑子的行为,以精神病看他们的话那还算合理。
剧情上作者就是在强行安排悬疑,台词奇怪,剧情衔接奇怪,下一秒发生的剧情只想让你说一句whf。
还有其它很多原因总结就是看了这个番很不爽,不过我还是想知道结局,周追我是不会了,等完了看看结局吧,呵呵→_→
这个番看得我真是一脸冷漠,最开始弄了一个群像戏有点推理悬疑可能性的开头,后面就开始一个劲儿的扯淡,过了八集神特么一个爆点没有,追到这里我只是想看看下一集是不是比上一集更扯淡。
本来第八集末尾的应该死的那个谁【我完全不记得他谁】出来的时候,编剧想要造成的效果应该是(⊙o⊙)的,然而我,而且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都=_=了。
前面有他没死的伏笔么,这都不叫神展开,我觉得这谁就是拉过来凑数的啊。
还有女主也是蜜汁尴尬,有话死活就是不好好说,我不说我不说我不说,急死你们顺便差点把自己作死,男主虽然说是被女主感动了护着她情有可原,但感觉特么一点脑子没有啊,好歹是个主角诶,除了有惨可卖能不能有点闪光品质。
还有男二,控制狂到一定地步了真的就让人感觉是个变态基佬啊,虽然我是腐女但正常感觉都会觉得是个变态基佬吧!
莫名其妙到一定地步了这部番,智商全是在非主角身上体现的,虽然是群像但片头都把男主女主男二单独提出来了好歹他仨里面有个稍微带点脑子的不行吗?!
我发现现在最有脑子的一个是南子一个是大叔,还总觉得女导游心怀鬼胎啊,问题是明显他仨都推不动剧情发展最后还得靠无脑男主和黏糊女主啊。
不管之后什么神展开都掩饰不了这部番前八集日了狗的事实啊,我就坐等编剧怎么圆的回来。
是的,就是为了看看下一集怎么比这一集还特么扯淡我还是要看——但是奉劝各位,关掉迷家保智商
故事构成是冈田靡里(正确的字太难找了)。
其实她经手制作过神作,也出过好几部名作佳作。
龙与虎,黑执事,Gosick(哥特萝莉侦探),未闻花名,创圣的无限拳之阿姨洗铁路。
最近的高达铁血的孤儿,至少是中规中矩的高达水平。
动画公司和监督都是老司机了,所以并非是智力或者经验之类的问题。
你需要了解一下日本主流推理小说的尿性。
柯南的套路那种,开头一定要温馨,然后惊爆惨案不知道谁就死了,这时候开始抽丝剥茧,但是最可疑的人慢慢证明都是好人。
真犯人藏在幕后又在不断地作案的挑衅,这种吸引人读下来去。
最后编不下去草草收尾,反正犯人就是某个毫不可疑的路人,动机是和前文提到的因果都没有关系,纯粹是因为变态。
(最著名的东野圭吾其实是个脱颖而出的异类了)。
正好前一阵看了《三角迷踪》。
集合了一群名演员,画面感极强,配乐美哭了,然而结局简直日了狗了。
冈田是个有“演绎”天赋的人,特别是细微之处,真的能强调出女性的某些时刻的脆弱和敏感,所谓少女之心。
不过反过来,对少年之心的理解就少了。
小说什么的,大家还是更留意剧情。
然而更强的效果是所谓代入感,就是剧中角色的行为,真的跟自己遇到的人是一样的。
所谓电视电影演员的演技,就是能否把切合的细节展示出来,并且以恰当而真实的方式和程度展示出来。
换言之,难过的时候会哭,开心地时候会笑,失落的时候会孤单,抓狂的时候会撕吼。
同样是高达新作,富野光头的高达G复国运动是什么鬼,差评如潮。
我觉得冈田执笔铁血的孤儿就要好很多,至少达到了高达系列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呢?
因为富野拼命想去模拟少年的举动,完全学不到位就很拙劣。
因为,中二病还是官二代富二代,可能会很麻烦地胡来,去追求奇怪的东西,坑爹坑妈,放纵甚至堕落。
但是每个行动都有其原因,哪怕是看心情。
喜欢刺激喜欢打斗不问原因的,只有小学生。
虽然复国运动ED的已经暗示了这是部舞剧风格的,但抱歉,舞蹈这种东西,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才有自由的,而并不是小孩子突然得到了力量。
花季雨季的人,除了是自闭症的怪胎,不会有人无休止地别扭下去。
折腾累了,自然会老实一会儿。
同样是少年少女在广阔天地的冒险,吉卜力为何那么受大家喜欢?
迷家无处不在的别扭感就是,每个角色都太贯彻设定了。
男猪永远是政治正确圣母婊,女猪永远不听别人说话而且支支吾吾,男二永远是盛气凌人,处刑永远是应激状态,boss空有美貌没有存在感。
设定很脱线,角色和台词很别扭,剧情生硬突然。
这剧本很适合请个男团女团拍个小成本的肥皂剧,但是真的是侮辱二次元观众的智商。
东亚的中学其实都差不多,诸位都经历过。
高中生如果真的那个尿样子,至少在学校里已经被修正过了。
可以理解,这部片子是希望脑抽的人要好一些。
但是,脑抽的人真的不是这样的…(个人接触过很多脑抽的人)。
如果你有童年心理阴影的话,奉劝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片子上。
出门晒晒太阳,花花草草,吃顿好的,和无聊的大爷大妈聊些有的没有的。
我常常会有一个疑问,我所看见的世界是世界本身吗?
【当你看到桌上有一个半杯水的水杯时,你看到是那空着的一半,还是那满着的一半呢?
】【比如一次我与一名友人一同吃饭,用餐一半友人突然开始频频皱眉心不在焉。
友人的反常行为让我擅自断定一定是我说错了话惹了他不高兴,可是我却怎么也想不出到底是我的哪句话引起了他的不悦。
于是我对此念念不忘,纠结了一个星期。
直到与这位友人再次见面他无意中提起我才明白,原来那天他的反常举动是因为我身后的斜阳刚好晃在了他脸上,而他又对光线极其敏感。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件事:“这件事是A”,和“我觉得这件事是A”,不是一回事。
世界是物质的存在,这件事毋庸置疑。
但是,人类的观察并不能完全反应客观存在。
因为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就像那条白金/蓝黑的裙子。
同一个事物,在我们怀有不同感情的时候,也代表不同的意义。
火可以代表温暖,也可以代表灾难。
对于同一个比赛结果,站在胜方或者站在负方,会形成不同的感悟。
人的观察力总有这样那样的局限,因而人的观察很难是完全反应客观世界的。
也就是说,人的主观视角构成的世界,和客观世界是不完全一样的东西。
主观中的世界,比客观世界,多一层自我的滤镜。
而那些因为这层滤镜而扭曲的,就是Nanaki。
草木皆兵,不是因为草木本身对于他有威胁,而是因为他主观上觉得,草木的动摇,象征着,预示着,更加恐怖的东西即将到来。
这些恐怖的东西常常是不存在的,所以才说草木皆兵。
那些被Nanaki追逐的人,大多是自己吓自己。
施虐者都是乐子人,他们是不会在乎受虐者的感情的。
只有受虐者耿耿于怀。
他们沉浸在焦躁中,混淆了想象和现实。
而这形成了负反馈,让他们更加恐慌。
《迷家》的编剧冈田麿里(おかだ まり),是那朵花,伊吕波,黑岩射手,Gosick,黑执事,樱花庄,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等等等等的编剧。
我看她的作品比在演职员表看到她的次数都多。
我不觉得她的作品能够差到不能看,于是才亲自去观看了这个番。
这个番在豆瓣和B站都不足五分。
我认为其主要的矛盾在于,读者有预定视角的倾向。
【开始以为是推理向,然后感觉是猎奇向,再后来WTF不会是腐向吧,再再后来以为是治愈向,最后才明白原来是智障向。
】迷家本来说的就是主观世界预定视角的故事。
观众在前期宣传中也自然而然的用了结构性的猜测。
迷家的前8集非常接近惊悚片。
再用预定的落差视角,套上原作的抑郁视角,评分不低才怪了。
另一个矛盾是理解力的问题。
迷家的主旨是心理学上非常现代的概念。
用一个番来介绍它,有点向唐朝人介绍智能手机的意思。
从作品本身来说,我认为迷家是心理类番的先锋作品。
它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有张力,它的色调可以不那么阴间,它的细节可以更加合理,但是这不能掩盖它的惊艳的构成,和深刻的内涵。
我就不拿心理测量者来当垫背了。
心理测量者还是很成熟的优秀作品。
虽然这么说,我并不完全赞同迷家里的所有概念。
比如,人失去了情感就会迅速衰老这件事。
这完全取决于观众对于老的定义。
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认知扭曲—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https://www.douban.com/note/726132828/zh迷家评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56227
他的开头 是我在精神病院看的当时我躁狂转抑郁在那里修养身体b站也是我将近一年没敢打开的app因为前任我上次抑郁 有很多触发点我不敢碰虽然我拼死拼活 从抑郁里走出来了但是 又马上转入躁狂另一种意义上的 逃避前几集看得我真的很害怕看到第五集吧然后就出院了 昨天突然想起来就拿起pad补全了这部
主题是,如果想要抛弃一切重新开始,那就是舍弃了自己的心里阴影。
自己抛弃自己的这种事情,比他人抛弃自己更加可怜。
但是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剧情分配,逻辑还是设定,全都非常无趣。
主题的表达方式也简直是小学生说教水平。
人物太多,但是有太多完全没有提及的人物了,最后小春boss的揭露也非常突兀。
实际上如果从处刑女以情绪带动大家相互怀疑,并且仅凭前科将同伴关押起来这个角度展开,应该会有很有趣的内容才对。
真心感觉不好看!
居然还是冈妈联合水岛的作品现在贴吧居然好多人跳出来说这就是个治愈番,还反问谁告诉你会死人的、谁告诉你是推理剧的?
首先,这就是个治愈番也不好看好吗!
其次,还记得第一集吗,那个诡异的河马歌、莉昂的“希望大家别自相残杀才好”、那个酷刑接词比赛、小春的诡异歌谣和官方放出来的人一张比一张少的海报,觉得这是一个类似无人生还的故事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然后,就算不是正统推理作品,悬疑类也是要讲铺垫和逻辑的好吗?
谁来告诉我那三个重名的优奈到底有什么用?
反正还有两集就结束了,六分给得已经很客气了,希望最后两集能打我脸。
一帮人逃离现实跑到村里组建新生活的题材 蛮有趣的啊……可以从旅游团的视角拍一部电影,既有治愈也有致郁啦。
不至于那么差,但是日系中二少年有点多。oped很好。
水岛努+冈妈+横山克,我还是相信水岛的,怪不得吐不出白箱2,怪不得说16年行程表排满了,确实是满了啊。所以这番最后一个人也没死,救赎番,未闻花名的套路,从6个人共享一个NANAKI变成了一人一个NANAKI,简直莫名其妙,可是居然会有想看到最后的吸引力,太奇怪了。这结局我就不吐槽了,槽点实在太多。
还可以呀,不懂为什么豆瓣评分拉这么低。一口气看完,感觉不错
蜜汁迷家
悬念设置的不错 ed也好听 不过后半段确实不太好
我感觉类似于蔡骏的《天机》 最后结局特狗血,这是一场投入巨大的真人秀节目,走后知道真相的男主女主留了下来 算是剧透?
感觉真不错,对后面的剧情很感兴趣
第一集看上去还不错
我是有多无聊才会把这番追完了,可以,这很迷家。自己追的番含着泪也要追完。
剧情如此随心所欲的番真不多见呢~这样才能让人坚持看到最后一集吧..
玩脱了
战胜心底的恐惧
追
所以男二是个gay?
四月最莫名其妙的番了吧
看完觉得虎头蛇尾的!
剧本简直智障...
心魔 逃避现实重新开始生活这个套路常被用起 不得不说是一群中二患者。。
先四星 等第一季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