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a可以说是美国左派自由派的集中营, 读博这一年半来, 我被自由主义思想从头到尾冲刷了一遍。
随便写一点bullet points吧, 哪天有兴致了补全:平权利自然也平义务本身毫无疑问代表进步意义, 女权主义和BLM不代表拒绝差异, 承认差异是走向平等的基础我认为反对预设, 反对因个体与预设不同而进行评判是平权运动最精华最有价值的部分。
真正的平权是对各种性别各种种族都有利的发展方向。
以Parenting课上的讨论作为例子: 一种观点认为男主外女主内不是性别不平等, 而是更为经济高效的家庭分工, 因为多数情况下男性能更高效更便捷地赚钱。
教授首先反对道: 多数情况下男性能更高效赚钱本身就反映了教育资源和职业待遇上的性别歧视; 但即使我们不谈这一点, 在家庭教养上的性别分工完全可以服从经济性原则, 如果一个家庭里丈夫更能赚钱妻子善于持家, 那么男主外女主内完全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 如果一个家庭内妻子更能赚钱丈夫更善于持家呢? 在这种情况下, 服从经济性原则需要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 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包括对持家丈夫能力和努力程度的贬低。
在这一意义上, 男性本身也是这一性别不平等的受害者, 他们被剥夺了持家的权利, 以及被赋予了过高的家庭经济责任期望。
但有时候激进派走得太远太偏, 提到任何差异都代表歧视, 甚至把消除差异等同于促成平等; 对一切差异进行功利化解读: 任何一项指标如果利于传统强势一方, 就会被归因于歧视和不平等, 而完全忽视甚至否认本身的差异性因素。
虽然在想开窗先开门这一逻辑上或许有进步意义, 但本质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 想象一下如果研究发现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 女权主义者会何等频繁地引用此论据...太多自由派自恃进步, 容不下保守派的声音。
以剧里的女权主义者为例, 他们抹黑反对派的手段和法西斯并无二致, 本质也是自恃进步对反对意见的无法容忍。
这一点在过去四年的美国尤为明显: 你可以认为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自由主义是人类灯塔, 但Trump的7000万支持者也是人, 他们是饱受全球分工和平权运动挤压的所谓"Priviledged ones"。
然而在左派眼里, 在我的教授们, talk show的主持人们, 好莱坞的明星们, 硅谷的科技巨头们眼里, 他们只是愚昧, 落后, 无法教化的蠢货而非与他们平等的人。
受过高等教育, 工作体面, 生活优渥的自由派们, 高举着自由和平等的大旗, 却把铁锈带的工人和中部的农民们看成蠢猪, 这本身就足够讽刺。
想象一下如果国内15%的人口是白人或黑人然后他们整天上街游行要求平权, 媒体报道政客赞扬, 而我是一个工资微薄甚至失业的中国人, 我绝对也会对频繁的平权主义运动深恶痛绝...激进自由派的吹毛求疵, 以及他们在各种细节上以inclusive为名推行的教条主义。
我老板一次次强调是humanpower而不是manpower...那我就奇怪了, 为什么你不干脆吧human改成huwoman呢? Why does it even matter? 有时候觉得政治光谱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闭环。
左派的平权发展到极端和极右派的专制几无差异... 政治正确发展到一定地步后狭隘地容不下一根针; 但有时候这又似乎是促成改变的必须, 这么大的系统内, 按部就班可能只会永远原地踏步, 如果你不大声呼号, 矫枉过正, 连那一小步都迈不出来。
美国社会内部的交融, 碰撞, 和自我溶解, 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历史课。
我和电影爱着你《杉姐影院》 作者:杉姐,影评人、编剧、导演,微信公号《杉姐影院》01每每提及“女权”这两个字,平静的人群,都会立刻沸腾。
女权主义者把它当作积极、先进的代名词。
而反女权者,把它当作贬义词,当作“讨厌鬼”的代名词,甚至用这个词来揶揄那些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女性。
而且,cue到它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众矢之地。
比如《余欢水》,因为大结局中的一个对话,触怒了观众,一夜之间评分从8·5降到7·4。
比如郭涛,因为在自己在新书《男性的力量》中写下打女人、女演员容易出轨,女人就应当温良恭俭让等言论,短短里时间被大家的骂声送上热搜,成为厌女症代言人。
我们整日提及的女权,这两个字背后到底包含了多少内容、多少故事呢?
它真正诉求是什么?
几百年来,女权之路为何走的如此不平顺?
我想,当下大火的美剧《美国夫人》大概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02《美国夫人》是神级电视剧,豆瓣9·2,烂番茄新鲜度96%,一播出就直接预定了各项大奖。
很难相信,这部大家都看好的美剧居然是一部狗血的“反女权”斗争史。
整个故事围绕着1970年代,美国的女权主义者们都在推行的《平等权利修正案》。
其实,《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内容其实只有三句话:1.美利坚合众国及其各州不得拒绝或者削减基于法律的男女平等权利;2. 国会有权强制执行该法令;3.本修正案自批准之日起两年内生效。
这部保证女性与男性平权的法律受到很多先锋女性的追捧。
她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婚姻就是卖淫”“赡养费就是战争赔款”“我们不再需要男性保护了”。
《女士杂志》的记者格洛丽亚希望通过这次的《平权修正案》来实现堕胎的合法化。
一些男性政客也因为这部法律足够时髦、亲民,举双手赞成,虽然那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所以,这场平权运动在“政治正确”的氛围中,开展的轰轰烈烈,一切都看似水到渠成。
但在关键时刻,却冒出来一位叫做菲利斯·施拉夫利的女人,她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平权运动,推翻了这部法律,成为改变美国历史的一百位人物之一。
菲利斯是位不折不扣保守派。
有人叫菲利斯小姐时,她一定要坚持纠正自己是太太。
每次在公众场合演讲,她一定要先感谢丈夫的允许。
她把自己的反对平权联盟称为“施拉夫利鹰女”,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忠贞如鹰,只有一任丈夫。
当有人提出,应当支持一下女权运动时,她马上会回击“你们给她们的已经太多”。
她坚信自己作为女性,从未受到过歧视。
菲利斯认为:两性薪酬差异不是问题,女性应当坚持传统家庭角色,守护家庭,反对同性恋(她的大儿子就是同性恋)、反对堕胎合法化。
她认为女权运动最终会导致两性无差别。
2016年,她还曾为特朗普站台,公开表示自己支持他的排外移民政策。
当然,这样的奇葩女德代言人,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家庭妇女。
菲利斯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学位,二战时做过炮手和弹道技术员,对国防和核战争话题的表现出浓厚兴趣。
1964年就参与政治,在国家共和党机构工作,甚至帮助巴里·戈德华特拿下过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还是个畅销书作家,一本书曾卖了超过三百万套。
他的丈夫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高级检察官,育有六个孩子。
妥妥的人生赢家。
当女权者提出,我们要向男性一样享受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之时。
菲利斯却说:女儿和母亲可不想被征兵,家庭需要女性来照顾,家庭妇女的权利需要被保护,平权运动会带来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当然,她的这些言论,丈夫在家就能反驳她,大家不想让女儿去战场,也没有人想让儿子去战场,我们希望的是没有战争。
以及没有人能保证家庭妇女的权利,当她的父亲失业时,母亲不得不打两份工来养家。
但菲利斯依然坚持这个观点,并希望事情继续发酵。
当女权运动的拥护者大声抗议之时,菲利斯却带着家庭妇女们走进政府大厅,为大家送上面包。
她们人畜无害的温润形象和激进女权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庭妇女身着套裙,激进派大多穿牛仔裤)香喷喷的面包,以及“持家者送给养家者”的温柔话语,让男性政客和中产家庭开始怀念家庭主妇的美好形象。
这次的平权运动自此开始了大反转。
那么,反对变革的菲利斯真的拥有绝对美好的生活吗?
并不是。
相反,她也是处处被歧视的那一位。
菲利斯在一众男性的发言中,表现的非常专业。
却被打断讲话,只因为现场缺一个笔录员,言外之意,女性天生只适合做秘书。
丈夫口口声声说支持她,却从未想过她能真正赢得竞选,只因她是女人。
丈夫甚至认为女人绝不能离开家工作。
菲利斯所谓的从未受过歧视,是她要穿上泳衣为丈夫站台,被台下的男人们吹口哨,是她要随时随地保持八颗牙的微笑。
她一面劝说妇女们留在家中,一面自己争取权力,四处奔走。
(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贝蒂·弗里丹,在辩论中这样抨击菲利斯)她处处表现出弱势女性形象,但当女儿对游泳表示出恐惧之时,她说我的女儿不能示弱。
(强迫女儿跳水)她所谓的平等,话语权,完全是自欺欺人,以及懂得如何在男权社会中利用柔软身段,游刃有余。
(躺在一堆文件中也要保持身材的菲利斯)菲利斯为什么是这种性格,剧中略有交代,她的母亲也是这样,明明对自己的造型不满意,却要大夸造型师。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中,麦瑟尔夫人拒绝为她的广告配音。
菲利斯在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不单单是因为她睁眼说瞎话,而是因为这场反对平权修正案运动自始自终就是一个阴谋。
在本剧的最开始,她根本不关心女性问题,也明确提出自己不想靠女性问题赢得竞选。
但,当她明白,关注女性问题意味着赢得四千万家庭妇女的选票时,她欣然挑起了这场战争。
小姑子刚刚跟她倾诉过单身老女人的痛苦。
她转身就把小姑子当作反面教材,在演讲上大说特说。
反平权联盟的队伍里出现了种族歧视者,她不仅没有将这些人踢出局,还为了留住她们给了她们权力。
所以,她根本就不想为女性争取权益,而是她为了赢得竞选,不择手段。
03《美国夫人》是一出群像戏,除了菲利斯之外,还讲述了当时在这场运动中的其他代表性人物。
谢丽·奇瑟姆,第一个黑人候选人当选美国大党总统的候选人,也是第一位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妇女。
(左:真实人物,右:剧中形象)她明白,如果女性不能实现与男性的真正平等,那这种象征意义上的选举不过是巨大骗局。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女士杂志》的记者,激进派领头人。
因为年轻时,自己的堕胎经历,坚决推行堕胎合法化。
(左:真实人物,右:剧中形象)在平权运动中,被推上女权运动旗帜人物。
虽然是真心为女性争取权益,但也无法逃离被利用的厄运。
贝蒂·弗里丹,第二次美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女权运动之母,著有《女性的奥秘》一书。
第三次女权运动中被格洛丽亚掩盖光芒。
但,全世界女性能获得今天的权利,都应该感谢这位勇士。
难以想象,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中,真正为女性权利而战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只是心怀鬼胎,利用了舆论的风向来谋取权力。
真正为女性而战的格洛丽亚,也因此陷入巨大的政治骗局。
赢得了格洛丽亚一方的选票后,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便翻脸了。
她只能高喊”骗子“。
“女性正在厨房桌子上被开膛破肚”(堕胎小作坊里人群密集,女性躺在餐桌子接受手术),“他们永远不会把我们当回事”。
继而转身再投到另一位候选人的身边,只希望堕胎合法化提案能被支持。
为了争取权益,她不得不周转在各类男人政权之间。
(争取女性的签名并不难,难的是争取到男性出版商的同意)
正如谢丽说的那样,权力不对任何事让步。
所以,这场平权运动太复杂、太难了。
我看到这部剧时,会由衷感慨,我们从书本上窥探的女权运动,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回到菲利斯的言论,她是如何说服女性站在原地,固步自封的呢?
她说:如果把女性都推到职场上去,女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在干两份全职工,她们就会又疲劳又不快,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最终选择不生孩子。
女权主义者喜欢说她们致力于选择,但是如果你敢选择做全职妈妈,你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如果你没有被奴役感,那么你不是愚蠢,就是无知,你甚至都不能被视为一个人。
这些言论有道理吗?
有的。
但,要权利的同时不就是应该接受义务吗?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三季中,被女权思想激荡的每一位女性都在接受着权利与义务的蜕变。
母亲萝丝之前一切都听从男性的安排,她很享受那样的生活。
但激情、独立却让她不再安于此,她放弃了家族基金,因此身无分文。
那个之前每天花朵一样优雅的麦瑟尔,因为工作太累,在任何场合都能睡得像一头死猪。
所以,那些被洗脑的家庭主妇们真正担心的事情,是打破规则后,不被爱和保护,是需要独自面对更多。
菲利斯口中必须承担两份工的女性,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现状,但它绝不是女权的全部。
它仅仅是女权之路的二分之一,是未完成的革命必经之路 。
我相信有一天,真正的平等会到来,毕竟历史上,我们也曾有过母系社会。
女权的真正意义,说到底不仅仅是保护女性的权力,而是所有人的平等。
不管你是职业女性、还是家庭妇女,你都能受到尊重和保障。
一旦丈夫破产、失业、或者离婚,你的前半生所谓的家庭事业,就会随之流产,没有一位女性愿意接受这样的风险。
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发出疑问:“为什么女性只能接受半生浮华,无法在人类命运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当女性们勇敢踏上自己选择的道路时,或许会面对失败、沮丧、落魄,但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受他人的控制这种感觉一旦拥有,就没有人愿意再回头。
大家好,我是杉姐关注+转发+点赞,是对我最好的鼓励谢谢大家!
美国夫人插曲全集原问:请问第四集片尾曲是什么名字? 如题。
最好还能有这个版本唱的人的名字. 感谢 答: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 Jackie DeShannon 这部剧的一些音乐都蛮好听的.因此我決定,来更新一下本剧OST的每集所有歌单。
万一又听到喜欢的歌了呢?
最新一集在最下方。
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喜欢的话请点个赞。
谢谢!
诚挚邀请大家留意歌词,结合场景就会感受到本剧选歌的用心。
(最上方是qq音乐的合集,全部更新的都放在里面了,创建的过程也是重听的时候,越听越有意思——)排行榜 随着第一季进入尾声,小小地来一个top3排行榜,欢迎交流👏 最耳熟能详 top 3: 24.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同时也是阿甘正传ost) 25. What Ever Will Be, Will Be (Que Sera, Sera) 33. The Entertainer (卓别林) 最似曾相识 top3: 2.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15.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12. Oogum Boogum Song 纯音乐/交响乐 top3: 1. A Fifth of Beethoven 17.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26. TSOP (The Sound of Philadelphia) 诚挚推荐 top4: 39. You Don't Own Me 5. Make Your Own Kind of Music 14. This Time Tomorrow 52. Song of the SoulOpening Theme Song 1. A Fifth of Beethoven - Walter MurphyS01E01 - Phyllis1971 2.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 B.J. Thomas @12:50 [Phyllis & Friends at Beauty Salon] 3. Magic Carpet Ride - Steppenwolf @20:10 [Phyllis arrives at DC in a taxi] 4. Fire - Etta James @41:09 [Shirley Chisholm's presidential candidacy] "Yes, I expect to go all the way. (big smile)" 5. Make Your Own Kind of Music - Cass Elliot @Ending Theme Song [Make a toast "To the ERA!"]S01E02 - Gloria1972.04; 8/38 6. I Want to Take You Higher - Sly & The Family Stone @03:35 [Gloria arrives at the Ms. Magazine launch party] 7. Tell Mama - Etta James @05:55 [Ms. Magazine launch party, people dancing] 8. Hum Along and Dance - The Temptations @09:03 [Gloria & her date Frank dancing and kissing at the party] 9. The Flesh Failures (Let the Sunshine In) - James Rado, Lynn Kellogg & Melba Moore @12:55 [Phyllis & conservative women start a campaign against ERA, in full swing] "Fairness doctrine" 10. Chip's Funk - Black Heat @21:04 [Gloria & Betty awkwardly sit together on an airplane, Betty explains she had said good things about Gloria too but the reporter didn't quote that.] "People are always trying to divide up women. It's just another way to take away our power." 11. Here Comes That Rainy Day Feeling Again - The Fortunes @23:50 [In the radio, Gloria and liberal women are waiting for Senator to call back.] 12. Oogum Boogum Song - Brenton Wood @30:58 [STOP ERA women hand out bread to legislatures in the House.] "From the breadmakers to the breadwinniers." 13. For Me and My Gal - Judy Garland & Gene Kelly @44:04 [In the TV in both Phyllis and Gloria's homes, in memory of youth, Gloria's abortion] 14. This Time Tomorrow - The Kinks @Ending Theme Song [Gloria goes to Bella's to agree to be the spokesperson] S01E03 - Shirley1972.06; 18/38 15. My Little Corner of the World - Anita Bryant @00:23 [The conservative women meet in Phyllis's home to decide the name of their activist group] "Stop telling...stop tormenting...stop taking...stop taking over......" 16. My Girl - The Temptations @05:48 [Gloria, Shirley & Flo discussing, in party background] 17.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 Feminist Anthem version (Move On Over) @08:09 [The crowd of Feminists singing for rally] 18. Are You My Woman ? (Tell Me So) - The Chi-Lites @08:44 [Shirley arrives at the '72 Miami Democratic convention] 19. Oye Como Va - Santana @28:58 [Gloria and Bella prepare to deal with McGovern staffers over including abortion in his platform] 17.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 Anita Bryant @Ending Theme Song [Phyllis is reassured by her well-stocked basement/bomb shelter](第17首在本集有两个版本,可惜只能找到原曲纯音乐版,希望qq音乐以后能够有更全的资源)S01E04 - Betty1973.01; 30/38 20. I Just Want to Celebrate - Rare Earth @00:51 [Street scenes of New York, Betty meets fans while feeling threat by Gloria] 21. I Know - Bonnie Raitt @04:55 [At a Democratic lawn party, the women discuss concerns over the rising threat of Phyllis] 22. This Girl's in Love with You - Dionne Warwick @15:30 [Betty dates a man at restaurant, look back to her glorious times] 23. I'll Take You There - The Staple Singers @29:58 [The African American women begin to form their own organization at Sundays at Flo's] 24.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 Jackie DeShannon (1965) @Ending Theme Song [Gloria calls Betty to butter her up]S01E05 - Phyllis & Fred & Brenda & Marc1974; 33/38 25.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Que Sera, Sera) - Doris Day (1956) @03:11 [Fred taking photos] 26. TSOP (The Sound Of Philadelphia) - MFSB (1973) @06:38 [Brenda decides to debate Phyllis] 27.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Saint-Saens) - various artists (1886) @12:25 [Phyllis rubs Fred's foot and try to get Fred into a couple debate] 28. Can't Seem To Make You Mine - The Seeds (1966) @14:20 [Phyllis takes the LSATs in replace of her son Bruce] 29. Roller Girl - Anna Karina (1967) @19:01 [Brenda in a lesbian bar] 30. Are My Thoughts With You ? - Linda Ronstadt (1970) @25:03 [Gloria & Frank in bed, discussing] 31. My Music - Loggins & Messina (1973) @27:07 [Transit to LA scene] 32. Etude Op.10, No. 3 in E Major (Chopin) - various artists (1832) @43:39 [Phyllis's son John, play a piano/离别曲] 33. The Entertainer (from The Sting) - Scott Joplin (1902) @46:40 [Phyllis & John play a duet on the piano] 34. Can't Let Go - Psychedelic Soul Crew @47:36 [Gloria, Frank, Brenda & Marc in the kitchen] 35. Free to Be...You and Me - The New Seekers (1972) @Ending Theme Song [Gloria, Frank, Brenda & Marc watch TV together. It seems no one is really living free.]S01E06 - Jill 1975.02; 34/38 36. Radar Love - Golden Earring (1973) @10:16 [Phyllis is on a payphone in campus before class, go through her contact list] 37. If God is Dead (Who's This Living in My Soul) - Loretta Lynn (1972) @15:45 [Phyllis & her friends visiting Ms. Hobbs] 38. Piano Trio No. 2 in E-flat major D.929, Op.100 (Schubert) @20:16 [Phyllis meets Jill in Washington restaurant] 39. You Don't Own Me - Lesley Gore (1963) @Ending Theme Song [Phyllis meets Congressmen and is told to drop the floor fight] (随着剧集走到中后段,剧情冲突逐渐白热化,揭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沉重,本集采用的大量音乐也从流行乐变成交响乐,第37首歌算是本集最为轻松的风格。
p.s. 不好意思,第37首歌在QQ音乐没有Loretta Lynn的版本,因此找了一个风格相似度较高的版本,大家如果有兴趣找到欢迎分享到评论中。
谢谢大家!
)S01E07 - Bella1977.04; 35/38 40. Blitzkrieg Bop - Ramones (1976) @03:36 [Phyllis is pied at the restaurant] 41. Cherish - The Association (1966) @20:13 [The Schlafly family is taking Christmas photo, and getting tense] 42.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 - ERA version @23:08 [Montage where conventions are held all over the country] 43. Cherry Bomb - The Runaways (1976) @32:34 [Phyllis discovers and plays the tape of Liza] 44. Hold Your Head Up - Argent (1972) @47:46 [Everyone is receiving their invites to the National Women's Conference: Women on The Move] 45. Me and Jesus - Tom T.Hall (1972) @Ending Theme Song [Phyllis and Lottie on the phone are planning to have a counter-rally of the convention] (本集距上一集过去了两年,角色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但批准ERA的州只从34增加到35。
事情越到后面越艰难,随着最后决战逼近,两派斗争渐趋白热化。
而两派各自内部的矛盾也愈加凸显,只是最后各自也达到了新的和解。
“Fear never move mountains. What's right is right.")S01E08 - Houston (Alice)1977.11; 38-3/38 = 35/38 46. Amazing Grace - Yes (1977) @Opening/00:00 [Torch relay is started in Seneca County for the Women's Convention] 47. Miracles - Jefferson Starship (1975) @17:47 [In restaurant bar, Alice drinks a Pink Ladyl after messing up an interview, and amazingly enjoy chatting with a liberal woman stranger. And a hidden miracle, in Betty saying she won't fall in line with lesbian right proposal.] 48. This Land is Your Land - The Kingston Trio (1940) @32:09 [Alice joins the lesbians singing this Woody Guthrie classic in the Gay Lounge. Alice is finding back her own voice.] (这首歌居然是老友记Friends里Joey推销 Identical Hand Twin的“原创”主题曲哈哈哈) 49. Show Some Emotion - Joan Armatrading (1977) @34:31 [Alice goes get milk and apologizes in lowest voice for the poster to libbers.] 50. I Feel Love - Donna Summer (1977) @36:22 [Alice sees Gloria walking towards her, making a grand entrance] 51. We Shall Overcome - Joan Baez/Pete Seeger (1963) @45:22 [Attendees of the convention sing together this civil rights anthem when a proposal calling to end doubl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of color passes. This song was also sang in '60s civil rights movement.] 52. Song of The Soul - Cris Williamson (1975) @Ending Theme Song [Rolling captions at the end. Cris is feminist folk singer and lesbian political activist.] (第50首歌用在那个场景里也是很有趣。
这一集主题为什么是Houston而不是Alice?
不是人名而是地名?
不仅是Pamela获得了六年来难得的自由和放松,Alice也从无止境循环的日常采购和餐饮安排中解脱出来,哪怕是做作的Rosemary,也终于成为实质代表,而不必事事都听Phyllis掌控。
突然间,气氛变得平和温柔,一丝丝飞扬,Pamela也能独自行动。
推荐听51和52。
When your worst nightmare comes true, you know your fear is not coming from nowhere. Let's defend ourselves before they become nightmares to more and more people.)S01E09 - Reagan1979; 38-3/38 = 35/382017; 36/382018; 37/382020; 38/38 2020; House vs Senate; Democrat vs Republican; Liberal vs Conservative53. Atomic - Blondie (1979) @12:10 [Gloria and Betty walk away, and entrance of a parody of the two.] 54. Triumphal March - Verdi (1897) @14:12 [Phyllis' grand entrance at the gala] 55. How Great Thou Art - Uriel Vega (saxophone solo) @19:28 [Phyllis and congressman Phil Crane discuss the endorsement to presidential candidate and possible appointment in return.] [Christian hymn based on a Swedish traditional melody and a poem written by Carl Boberg] 56. Ride Like the Wind - Christopher Cross (1979) @37:51 [Phyllis in an elevator to meet Reagan, going up to her rising political career. and Reagan take the White House] 57. More Love - Kim Carnes (1980) @40:22 [Betty talks about the tides turning against feminists with Gloria in a salon] 58. Little Weaver Bird - Molly Drake (1950s) @46:40 [Phyllis is in the kitchen peeling apples, wearing suit under apron] (第55首没有音源,所以找了一个天籁版本。
)(最后一集,随着最后的真实录影回放,随着一个个年份的排列,似乎编剧想说的都已经在本季说完了。
很不舍。
但也许剧集有结束,现实却不会终结,当现实照进梦想,又怎样让梦想照进现实。
本集最后截取现实片段却展现出浪漫结局,有暗示或想象的空间,却仍然不脱离实际,这是我们的编剧需要学习的东西。
而剧中的人和现实中实实在在的榜样,则是我们都要学习的人。
)
美国60-70年代,裤装被传统家庭主妇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甚至裙裤也不可以。
与此同时,东西两岸的自由派女性服装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美国夫人》不仅仅是反女权代表人物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一个人的故事,它描述和重现了美国60-70年代整个女性平权运动的复杂性,长达10年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ct,简称ERA)推动并最终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令人讽刺的是,修正案的反对者很大一部分是女性:那些满足于传统家庭身份的主妇。
所以准确来说,《美国夫人》的真正主角是《平等权利修正案》,它向观众展示了同一时期立场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阵营。
即使在女性平权、宣称无党派的自由阵营,也夹杂着不同的利益主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格洛丽亚想要推动堕胎合法化,雪莉想要为黑人女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贝蒂坚决地站在女性群体这边,贝拉则选择迂回战术,寄希望于男政客的开明和信诺。
女性群体的内部利益分化极容易被当时占主流的男政客利用,成为冲击女性平权战线的最大隐患,也导致了ERA的阶段性失败。
女性自由阵营脆弱的联盟相比自由阵营脆弱的联盟,由施拉夫利牵头发起和组织的美国主妇保守联盟内部就稳定得多,即使有着某些利益冲突,也在施拉夫利“高明”的斡旋手段之下得到化解。
这种自由和保守阵营之间的针锋相对和水火不融,是剧集的服装主设计师Bina Daigeler进行角色服装订制时的一个关键原则。
她和她的服装团队通过大量收集当时的时尚和新闻杂志图片,拼凑出一份完整且分裂的美国70年代女性服装档案。
服装组制作的MOOD-BOARD以菲莉丝·施拉夫利为首的保守派作为反ERA的中坚分子、保守女性代表、传统家庭主妇利益捍卫者,施拉夫利宣扬传统家庭价值,捍卫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相应地,她和其背后的女性阵营(多数为家庭主妇)的着装风格也(仍然)有着非常明显的传统女性特质。
第一,也是最显而易见的,这个群体极少穿裤装,因为在她们心里,裤装是模糊女性特征的第一步,A字裙是很常见的一种款式。
第1集香蕉姐扮演的艾丽丝身上藏了关于这个细节的一个彩蛋,第3集中和施拉夫利同处一室时,曾私下试穿过一条裙裤,但仍然觉得不适合。
即使是裙装对裤装最大让步的裙裤,也被保守派觉得不可接受,这不仅说明了当时保守主妇对新风潮的抗拒,也暗示了在保守阵营但敢于尝试新风格的艾丽丝将会慢慢转向自由派(后面会有专题讲到艾丽丝)。
第二,整体风格走的是传统女性的淡雅柔和,采用大量饱和度低的暖色调,比如粉红、橙色和骆驼色,或者柔和之后的冷色调,如天空蓝、薄荷绿等。
第三,虽然美国60-70年代是女性权利和社会地位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但那时时尚产业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姿多彩和普及,也没有H&M、ZARA这些快时尚企业,尤其是郊区中产女性,仍然困在“家庭”的小天地里。
即使当时女性自由风潮刮得轰轰烈烈,他们仍然保留着50-60年代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女性服装风格,会一起去购买布料(注意是布料,不是成衣),根据选购的布料和相熟的裁缝沟通订制服装(某种角度上来说,那时候的女性服装比起现代女性更具有个性和个体特征),甚至连家用围裙都是订制的。
根据季节的不同,她们拥有独立的冬季衣橱和夏季衣橱。
但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保守女性力量,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国郊区中产家庭的白人女性,一般都拥有较为殷实的家庭财富(来自丈夫或者父亲)。
第2集伊利诺州的投票现场,相比起反对方,支持方的女性解放阵营成员无论在人种和收入阶层上都更多元化,这当然也体现在了两派截然不同的着装上。
反对方多数是家庭主妇
支持阵营自由派第3集由施拉夫利推动的全国禁止《平等权利修正案》启动会圣路易斯站中,其中一个发言人所说的话更是将她们白人至上的狭隘思想赤裸裸地表达了出来。
第3集
第3集虽然服装都是在多伦多的工作室制作完成,作为绝对主角的凯特·布兰切特在剧中的服装大部分都忠于历史,是当年菲莉丝·施拉夫利衣橱复刻版,从接受《多纳休秀》(The Phil Donahue Show)访问到街头抗议活动,和在google里搜索到的媒体图片相差无几。
第2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了:1976年在堪萨斯城参加密苏里州共和党委员会会议时穿的白色波点花纹粉色长袖上衣搭配白色马甲。
历史照片,剧照待更新1977年在白宫前领导的ERA抗议露天活动时穿的象牙白长腰带外套。
历史照片,剧照待更新还有多次在电视上进行辩论时穿的柿红色网眼针织长裙。
宣传照片自信和稳定,是菲莉丝·施拉夫利的性格特征,而这也反映在她的穿衣风格和单品选择上,胸针和(或长或短的)珍珠项链这种典型的富裕阶层白人女性钟爱的配饰必不可少地被用上了。
第1集
第1集服装师甚至在Etsy(美国电商平台)上淘到施拉夫利1982年出席晚宴时穿过的一条极具未来风的多明尼加时装品牌Oscar de la Renta长裙(剧集宣传海报上的那一条),并将它移用在了1979年那场著名的“ERA死亡宴会”上。
宣传海报正是在这个晚宴上,施拉夫利声称:ERA今晚就会迎来它道德层面的和宪法层面的真正死亡。
应该就是这一件服装师另外的一个挑战是:公众镜头外菲莉丝·施拉夫利的着装风格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家里、私下和朋友聚会时、甚至在厨房忙活时她都是穿什么的?
这些生活细节并未出现在媒体曝光之下,需要根剧剧情和角色性格进行重新订制。
整个剧在9集的长度里跨度9年之久(初步估计是1971-1979),这就要求每集每个角色的服装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
在剧集的前半部分,依然保持着60年代遗留下来的一些服装风格,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年龄的进一步加大,施拉夫利的风格也将会慢慢地转向更深的颜色和一些相对不那样紧贴的服装(随剧集更新)。
自由派和保守的施拉夫利(及其支持者)不同,女权主义者、ERA支持阵营的女性穿衣风格显得更为多元和有趣得多。
嬉皮士风、波西米亚风、东部纽约都市风,穿牛仔裤、T恤和带有各种印花图案的衣服,更符合我们现代定义的时尚女性,因此服装设计师混搭了不少时尚品牌,如Diane von Furstenberg、Yves Saint Laurent、Missoni等。
格洛丽亚·斯泰纳其中又以Ms杂志创办人格洛丽亚·斯泰纳为标杆人物(眼镜也和当时斯泰纳戴的是同款)。
第1集第2集中她(右1)所穿的复古小花裙来自时尚品牌Yves Saint Lauren。
刚开始时她穿得女性特征很强的迷你裙、过膝长靴、毛皮大衣,但随着政治生涯慢慢展开和其主导的杂志影响逐渐增大,曾经野性十足的自由派,也不得不注意起自己的公众形象,穿衣风格慢慢转向极简主义,牛仔裤成为她的日常标配。
雪莉·奇泽姆 Shirley Chisholm前两集对雪莉·奇泽姆的时间不多,第3集开始慢慢有了更多的着墨,比起第2集的主角格洛丽亚·斯泰纳刻画得更为出彩。
作为美国历史第一位竞选总统的非裔女性,雪莉·奇泽姆身上承载着两重象征意义:女性权利的觉醒和种族平等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女性权利尚未被充分认可和黑人歧视仍然严重的70年代,一个黑人女性进行政治竞选,很容易被加诸其身上的不同群体利益所撕裂。
要抵抗住这样的双重压力,就必须要具有非常强势的性格才能够驾驭。
同时,她知道如果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民众支持,在外观上必须先打造一个强势、值得依赖、稳定的形象(毕竟人靠衣装)。
与激进的政治表现相匹配,在服装上她多选择鲜明的印花和斑斓的色彩,甚至连配饰都渗透出一种充满自信的气场。
艾丽丝 Alice是的,我将香蕉姐扮演的艾丽丝放在了自由派,因为我相信她将会成为保守主妇群体转向自由派的一个集中代表。
相对剧中众多历史真实人物,艾丽丝是剧组完全虚构出来的一个角色,旨在反映出70年代后期保守和自由派想到融合的一个潮流,而她和施拉夫利之间的友情又会对这一历史潮流的转变增加更强烈的戏剧效果。
前两集更多是作为施拉夫利好友的配角角色出场,但主创已经在慢慢铺垫她的自由之路的转变。
第3集戏分虽然仍然不多,自由派转变的思想和走向却已经初见端倪。
在种族平等问题上被好友出卖,不仅让艾丽丝看到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不择手段的施拉夫利真实面目,也让她第一次亲身下场见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当然在服装上也插入了一个小伏笔,正如我们前面在保守派服装风格所说的,裤子被中产阶级主妇们视作洪水猛兽,但一向唯唯诺诺的艾丽丝却像个好奇宝宝那样去尝试(虽然目前阶段她仍然觉得不合适),这为她将来接受自由和解放女性思想做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铺垫。
在这里的裙裤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完全符合了当时艾丽丝的思想状态,对自由阵营世界的好奇但又不敢过于张扬尝试,完全形式的裤子可能被她认为是一种过于激烈、无法接受的行为。
期待后面以她为主题的独立集出现(到时我们再详细分析)。
以后会跟着剧集更新,继续分析女权主义者包括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作者Betty Friedan)、吉尔·鲁克尔肖斯(Jill Ruckelhaus)等人的服装特色。
Jill Ruckelhaus其他陆续更新。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整部剧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Schlafly看上去像那个以一己之力阻止了平权法案的“反派”,但很明显,能决定ERA命运的根本不是各自诉求的正义性或哪一边更能代表女性权益,而是是否有利于真正掌握权力的那群人——男人。
Schlafly一开始就只关心国防问题(她一谈到军事和国防就容光焕发),因为“女性议题”事实上根本不重要,无论是女权还是反女权,对白宫来说都只是政治博弈的筹码。
但她想在自己真正关心的政治事务上有话语权,就需要组织反对ERA:这场运动最大的意义是那张对里根的竞选至关重要的mailing list,能够帮他尽可能大地争取一切潜在的保守主义阵营;她希望得以借此更深度参与国防事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里根最后竟然任命了支持ERA的人替代了她本想要的职位,她成了一枚政治的弃子。
与此同时,女权主义者们为了修正案的通过也必须一再向男性政客们妥协,甚至要忍受明目张胆的性骚扰,Gloria称之为“乞讨面包屑”——他们为了政治利益的交换而承诺支持女权事业,到了关键时刻却随时都可以背叛。
竞选第一个黑人女总统的Shirley对一直试图拉拢男政客的Bella说:你应该支持一个真正在乎女性的总统。
没有权力就没有权利。
女人不掌握权力,权利就只能永远靠乞讨,而且随时都可以被收回。
主角Phyllis绝对不是一个“披女皮的男人”,对她的塑造也不是纯粹的反派,她是非常复杂和真实的女人。
她的某些心态有些类似于精英女性的恐弱。
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军事学家,积极活跃地参与竞选运动,甚至在五十岁又读了法学学位,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她自己的野心和抱负,和她倡导的那种“家庭主妇”形象相去甚远——全国妇女组织的传单上直接说“Phyllis Schlafly为自己做主,她就是个女权主义者”。
其实在会议上她也会因为性别而被当作男人们的“记录员”,在男政客讲着关于女秘书的粗俗不堪的黄色笑话时她狠狠地皱了眉头却还要保持笑容,丈夫也常常表现出对她的成功的不满——她同样是父权制的受害者。
但她一直坚称女性在婚姻生活中遭遇的不幸都是“私人的”,是她们“自己的问题”,“正派的女性不会被骚扰”,否定不平等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拒绝承认自己在整个父权制结构中的弱者地位,这种心态在今天的一些“平权主义者”中也普遍存在着。
不过她的一些观点的确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如果女人都进入了职场,她们就会发现自己在干两份全职工作,因为是女人生孩子、照料家庭;她们就会疲惫、不快乐,最终选择不生孩子。
其实我一直觉得生育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负担,但女本位的生殖必须完全脱离婚姻家庭制度,生育权必须完全、彻底、排他地归属于女性。
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其实是Alice的转变。
保守主义的家庭主妇们并不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你当然可以说她们已经将父权制完全内化,但是她们同样有极其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宗教和政治信条,她们应有和女权主义者们完全平等的发声权。
强迫她人接受一套理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具有天然的合法性,理性的进步必须要靠主体自己在不同的思想之间进行自由探索和选择——这正是Alice所经历的。
一开始她是坚定的反女权主义者,到最后也开始质疑:we are defending ourselves,but who is attacking?或许她们只是在争取自己本该拥有的公民权利;或许能自己挣钱、不用仰人鼻息的感觉真的很好。
最重要的是,Alice意识到女权主义者并不是自己的敌人。
她们从未迫害过家庭主妇们,或剥夺其“做家庭主妇的自由”,至多是让她们觉得自己“被瞧不起”——真正的压迫者是谁?
不言而喻。
事实上女权主义者从来不是任何女性的敌人。
要看谁是敌人,就看是谁夺走了权力。
20世纪70年代,保守派活动人士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凯特·布兰切特 饰)领导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反对“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ERA)”运动。
让我们通过她与一众第二波女性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罗丝·伯恩 饰)、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特蕾西·奥尔曼 饰)、雪莉·奇瑟姆(Shirley Chisholm,乌佐·阿杜巴 饰)、贝拉·艾布扎格(Bella Abzug,玛戈·马丁戴尔 饰)和吉尔·拉克尔斯豪斯(Jill Ruckelshaus,伊丽莎白·班克斯 饰)——重新见证70年代文化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攻坚战是如何永远地改变了美国当代政治版图。
https://news.yahoo.com/steinem-smeal-why-mrs-america-130001154.htmlTwo years ago, I, Gloria, was sent two sample scripts for “Mrs. America,” a television series about the struggle to pass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 Its coproducers, Stacey Sher and Coco Francini, said the project was already green-lighted by FX, and asked if I was interested in being involved.I read the scripts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whole premise was very wrong. Phyllis Schlafly and her followers were credited with stopping the ERA, rather tha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and other economic interests that stood to lose billions if the ERA passed. So I wrote back: “I respectfully decline. Yes, it’s good about Schlafly and her interest in military policy, but it comes off as a catfight among women rather than a battle between the ERA and economic interests.” I also sent these coproducers to Ellie Smeal, who, as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 during six years of struggle in state legislatures, had learned firsthand that Schlafly was only window dressing. The anti-ERA fix was already in.Two years ago, I, Ellie, became alarmed by the false premise of the sample "Mrs. America" scripts, and asked my colleague, Kathy Spillar, to reach out to the producers about our concerns. Public opinion polls had always proved that a big majority of American women supported the ERA, yet state legislators also knew it was opposed by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hambers of commerce,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and other corporate lobbyists. Health insurance interests alone stood to lose billions if the ERA forced it to stop charging women more for less coverage, and since that industry was largely state-regulated, it had lobbyists in every state capital. Phyllis Schlafly and her antifeminist homemakers had been brought in to cover for legislators who were voting against the ERA anyway.Of course, Hollywood can tell any story, regardless of history, but this one is being presented as fact, and has arrived in a perfect storm of circumstance. Months of COVID-19 lockdown have given the nine episodes of “Mrs. America” a captive-at-home audience, and reviews have focused on women’s hairstyles and individual rivalries, not the real reason state legislators voted against the ERA. And while “Mrs. America” depicts pro-ERA forces as slightly more diverse than Schlafly’s lily-white followers, and does introduce viewers to such black feminists as Shirley Chisholm, Florynce Kennedy, Audrey Rowe Colom and Margaret Sloan, it ignores a bigger reality. In the 1972 first-ever national poll about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67% of black women approved of it, and only 35% of white women did.
其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照全家福时菲利斯穿上了毛衣并跟香蕉姐说给孩子脱了毯子,热。
然后她始终穿着毛衣,在最后脱掉时,一背的汗。
她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感觉不到,只是这样做符合她的利益。
所以她不是蠢,是坏。
(但我认同她这么做,某种意义上也推动了主妇们的自我意识觉醒,虽然并非她本愿
完整影评 👉 佛4 -《美国夫人 I》:女性平权激进吗?
欢迎大家在荔枝/podcasts/小宇宙app上搜索、订阅、评论我们!
请搜索【佛4】2016年美国大选,希拉里惜败特朗普,这从根本上说,是她所代表和宣扬的民主党自由派价值,向基层人民普及的失败——明明多次民调都显示希拉里支持率更高,网络上、报纸上无数名人为希拉里背书站台,最后却惜败特朗普——这剧情,简直就和《美国夫人》一毛一样啊!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本土的女权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涌现出了各种女权活动家,平权运动气氛高涨,《平权修正案》一路凯歌;而正是这时,横空杀出了保守派活动人士Phyllis Schlafly,她创办了《菲利斯·施拉夫利小报》,并通过其强大的人脉关系动员各州的白人家庭妇女反对ERA和自由派的女权运动。
Phyllis带领美国的家庭主妇异军突起,成为了一股让人始料不及、并且难以招架的反ERA力量,以一敌众,让本来胜券在握的ERA运动最终破产。
真实的历史故事《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简称ERA),意在保障公民无论性别均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旨在改善薪酬平等,家庭暴力,孕妇歧视等。
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兴起,ERA得到艾森豪威尔,尼克松,肯尼迪等总统的支持。
1972年 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需四分之三的州批准才能生效,即50个州里需38个1973年美国已有 30 个州批准,民意测验也屡次表明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ERA1973年Phyllis Schlafly带领保守派重回政治舞台,ERA在余下各州的批准突然变得困难重重1974年缅因州、蒙大拿州、俄亥俄州批准1975年北达科他州批准1977年印第安纳州批准——至此共有35个州批准了ERA1978年卡特总统签署联合决议声明,批准期限延长至1982年6月30日1982年延长后的期限到期,ERA最终以三州之差宣告失败
1980年开始,共和党采取反堕胎的立场,撤回了对ERA的支持并致力于反对修正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Phyllis所领导的这次反ERA运动,彻底改变了70年代女权运动的走向,标志着上世纪6、70年代女权运动由盛转衰。
至此,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走向没落,保守派重振政坛,传统家庭价值观重新回潮,美国由此进入了保守主义的黄金年代——里根时代。
美国夫人 vs 美国女性尽管剧名叫《美国夫人》,海报上也将Schlafly置于胜利灯光下,但《美国夫人》其实是展现女性群像的作品,剧情跨越整个70年代,以Schlafly为主线承担主时间轴,呈现ERA运动的重要节点;同时采用多POV叙事,每一集引出她的对立阵营——女权阵营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视角,带出一些不同的问题点、政治处理方式等,由此整体形成一幅6、70年女权运动的全景。
历史上的ERA运动核心(相信我不需要标注她们谁是谁)格洛丽亚(Gloria Steinem)Gloria是一位光芒四射的、留着长发、带着标志性的眼镜的女权主义记者,巨大的人格魅力为她聚集了大量女性粉丝,是ERA运动中自由派的“门面”。
但与此同时,她的美貌也是她的”负担“,因为大家都觉得因为Gloria有“pretty face”,所以才会有人听她说话。
这一点其实还挺讽刺的,因为“花瓶”这个词,本身就是男权用来物化女性的;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提到“美丽”完全是一种“男性赋予女性的价值”,而现实中的女性反而是用这个标准来更加苛刻地要求其他女性,甚至还有很多人抨击黑寡妇的形象太美(向男权献媚),所以拒绝承认她是女权icon……可是同样的问题反过来,男人会因为自己帅而在表现自己才能的时候感到羞耻吗?
各大公司在夸耀着自己的“最帅CTO”们时,有哪一个CTO(全部是男性)会因此感到uncomfortable吗?
Gloria的主要诉求是堕胎权,也就是生育自由。
在阐述她的主张时,Gloria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不是堕胎合法化了,堕胎才开始发生;关于合法化的选择不是堕胎和不堕胎,而是合法的堕胎和非法的堕胎。
看到这一段时,我不禁想为Gloria起立拍手叫好,但几乎同时,我又想到了另外两个最近在中国颇有争议的议题:卖淫合法化和代孕合法化。
同样的道理,卖淫是从合法化之时才开始发生的吗?
代孕是从代孕合法化之时才开始发生的吗?
身为女权主义者,我主张、并拥护女性自由且负责的处理自己的身体,不管是使用还是交易,不管是我的头脑、手脚、子宫、还是阴道。
然而,现在的女权主流支持堕胎合法,却反对卖淫合法和代孕合法的——每当这种时候来临我又觉得自己非常割裂。
堕胎在中国是合法的,中国女人不用冠夫姓,很多人由此得出“中国已经做到了男女平等”这一荒谬的结论。
演员陈冲曾经做过一次采访,提到在她刚长大的那个时间段的中国,其实男女真的是相当平等的,是“女性撑起半边天”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那个时候的“平等”实际上处于生产力需要而简单粗暴地抹去了男女之间的差别。
就像我们的媒体鼓吹的那样:女性在疫情中是英雄,和男性一样勇敢、强大,而当疫情告一段落,女性就要回到“妻子”、“女儿”、”妈妈“这样的支持性社会角色中去。
贝拉(Bella Abzug)Bella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穿着嬉皮,但从外形上看甚至有点滑稽。
她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早在60年代就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反战人士,精通政治谋略,可以说是非常懂得这个建立在男权核心之上的政治机器运转的方式。
但在妥协和谈判中为女性争取权利的同时,Bella也在长期的政治博弈中变得“圆滑”,于是遭遇了一些对于她“不够激进”的批判。
我本人是经常被评价为“激进分子”的一类,所以渐渐地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你激不激进,其实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取决于谁在评价你。
在你20岁时决定要和真爱结婚,这不激进;但等你30岁的时候还因为没有遇到那个人而不结婚,就变成了激进;大家都生一胎时,你主张生二胎的权力,你是激进;而当大家都生二胎,你坚持不生,或者只生一个,也会变成激进——坚持日心说的哥白尼,在当时也是一个被烧死的“激进派”。
如果说激进确有一个定义,那也是一个流动的定义,它不是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来判断的条件,更不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来批判的规则,批判别人激进的同时,你只不过在证明自己有多保守、多落后。
雪莉(Shirley Chisholm)Shirley是美国第一位国会黑人女性议员和黑人女性总统候选人,她在女权主义者里的特殊身份让她成为了为贫穷的底层女性和非裔女性的代言人,她也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
Shirley的核心诉求就是她想成为一个黑人女性总统,所以她的阻力不仅来自于男性,还来自于女性。
她在组织内部的争论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以上关于“激进”的观点:对Gloria来说,Bella是保守的;但对Shirley来说,Gloria也很保守,因为她认为“一个黑人女总统”太激进了,不应该成为她们现阶段争取的目标。
但当Gloria说服Shirley将自己的一部分选票置换给白人男性议员,换取他对ERA的支持后,这个白人男议员又狠狠地摆了她们一道,拿着Shirley的选票投了否定票。
贝蒂(Betty Friedan)Betty被称为“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著有《女性的奥秘》一书,主张“解放所有家庭主妇”,被认为是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导火索。
Betty的主张直接和Phyllis Schlafly针锋相对,《女性的奥秘》也被Schlafly在她创立的“美国革命女儿会”上点名批评。
Betty的丈夫为了更年轻的女人而抛弃了Betty,这就成了Betty的弱点:这个事实令她感到羞耻,而她作为一个4、50岁的中年妇女,对恋爱的渴望也更加让她难堪。
Betty尝试约会,但约会的男人只对Gloria感兴趣;当Betty和Schlafly在大学辩论时,Betty在更衣室外面试图和Phyllis的老公Fred的调情,更是被无情羞辱。
Phyllis攻击她是一个弃妇后,Betty恼羞成怒、失去控制,当场反击Schlafly是一个女巫,自己恨不得把她绑起来烧死——“烧死女巫”一直以来都是男权迫害女性的举动的一种代表意向,所以当Betty说出这句话之后,现场一片哗然,之后的辩论环节兵败如山倒。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说:女权主义者就是在和自己体内厌女的部分作斗争的人——Betty正是如此,她深知道她那个喜欢年轻女人的前夫是厌女的、她深知道Schlafly攻击她是弃妇是厌女的,她也更加深刻地知道为此感到羞耻的自己也是厌女,但她却没办法战胜、也无法接受这部分“厌女的自己”。
这一点我真的非常能relate!
就像我深知道对女性的体型攻击(body shaming)是厌女的,我深知道用外表去评价一个女性的价值是厌女的,我也更加知道我因为超重而自我厌恶是厌女的——但仍然,我没办法说服自己不去自我厌恶,甚至无法战胜体内的“厌女基因”也成了我自我厌恶的源头。
吉尔(Jill Ruckelshaus)Jill是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中唯一的共和党人,她是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支持者,同时也是积极推动女性堕胎权的社会活动家。
她是偏保守的共和党内的女权主义者,穿着打扮更像Phyllis Schlafly,而不是自由派;就连她与Phyllis之间的辩论,也是私下进行的,更偏向于是党内之争。
但是,恰恰是因为Jill作为一个常年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工作女性,她真实地看到工作中女性的处境,才让她觉得女性应当在家庭以外的场合也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并且获得法律的保护,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
Jill也许不尖锐,而是更多地依靠人脉、政治手段和温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她的共和党身份也给了观众另一个看待平权运动的角度:同是共和党出身,Jill是“饱经男权制度洗刷”的工作女性,而Schlafly是在无关紧要的基金会“工作”的家庭妇女,她们之间观点的对立,来自于她们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环境。
当Schlafly对Jill说“淑女是不会受到性骚扰”时,Jill愤怒地反击:They could be you. They could be me.
而事实上,Phyllis“从政”的第一天就遭遇了男政客的性骚扰:男政客对Phyllis粉色的裙子不加掩饰的赞美、揉肩抓胳膊等过度肢体接触、甚至暗示Phyllis在会议结束后去他的酒店。
而在那个议员办公室里,当Schlafly被要求做会议笔记时,她抬头去看其他男人的表情,镜头一个一个扫过去,没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女人无法身居高位,最多是个“秘书”。
于是Schlafly假笑,站起身去拿笔,这时她回过头来看那些忽略自己、已经开始侃侃而谈的男政客们……男人们讨论的声音模糊下去,和窗外清晰的“ERA”的口号交织在一起,那一刻Phyllis的表情是复杂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正在遭遇性别歧视,但她却不能愤怒。
Phyllis Schlafly迷人的、标志性假笑《美国夫人》中的不同女权运动代表都有各自的诉求,也有自己的政治处理方式,我们惊讶于女权主义内部竟如此分裂的同时,也惊讶于她们竟也可以如此团结。
作为观众,以及另一个镜像世界的参与者,每当我看完一集《美国夫人》,我就会感到更加不孤单。
我很难去完全讨厌其中一个角色,也无法完全赞同任何一个,我从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我的同伴。
世界从不分为彼此,你我永不孤身一人。
Devided we fall; united we stand.佛4 完整影评 👉 《美国夫人 I》:女性平权激进吗?
在平权法案早已不再争论的今天,再回头看当时家庭主(贵)妇们担心的“我们的女儿要被征兵去蹲战壕,厕所将不分性别,传统家庭会解体,美国会完蛋”当然很可笑,但那些因担忧自己会失去性别红利而反女权的金丝雀女士们依然存在,当时存在的非议和反对,现在依然存在甚至更糟,直至现在美国甚至都没有过女性的副总统,而希拉里和沃伦都相继经历了竞选和名声双重滑铁卢。
回头再看70年代的女权主义者,其实能给我们上很好的一课。
第2集,Gloria Steinem 冲 Bella Abzug的一段:Bella: This might not be the right time.(推进堕胎合法化)恐怕还没到时候。
Gloria: Well, when is the right time? 什么时候才是到时候?
Bella: After we put McGovern into the White House. 等我们设法推举麦戈文进白宫。
Gloria: So what, (after) a year? two or maybe a decade? How long are we supposed to wait? How many more women are going to die from botched abortions while we wait for men to feel comfortable with us having control over our own bodies? How many women are going to be forced into giving birth to babies that they can’t afford to feed while we wait for housewives who have no idea what it’s like to have to work to survive to feel comfortable with women having power? How long do we give people to adapt to change? 所以呢?
那是一年?
两年?
十年?
我们究竟还得等多久?
究竟还得有多少女人因为拙劣不正规的堕胎手术而死,而我们在等男人对女性有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这一概念不再感到不适?
究竟还得有多少女人被迫生下自己养不起的孩子,而我们在等对工作毫无概念的家庭主妇对女人可以拥有权力这一点不再感到不适?
究竟我们还要给大众多少时间去适应变化?
Am I the only one who’s fucking tired of waiting?只有我一个人受够了这种等待吗?
(McGovern始终没有当上总统。
)这一段让我特别触动。
尤其这两天在看胡适的《容忍与自由》,其中说到一个观点,什么是道德?
旧社会人们认为女子离婚是不道德的,却认为男人三妻四妾道德得很。
道德只是社会习惯的总和罢了,想改变这些习惯的人往往被斥之为不道德。
女权主义者做错的事,就是呼吁和推动改变。
不但得把大众拉着走,推着走,还得给他们时间适应这种变化,变化太急剧是错,即使是为了挽救生命。
第3集,竞选总统的黑人女性Shirley Chisholm被施压要求退出并支持民主党大势所趋的候选人,否则之后仕途不保(结合实事,今年Warren因为没有endorse任何候选人也遭受了巨大的非议,尤其被Sanders的支持者骂惨了)连Bella Anzug也来劝说她,因为担心“表现出不团结”有损女权团体的形象。
Shirley: I’m not going to roll over every time the men press too hard. If I do, it’s just gonna keep up the pressure and I’m going to keep rolling over.我不会屈服于施压,如果我屈服了,这种压力将一直镇压着我。
记得我刚开始自认女权主义者的时候,也是爱惜羽毛得不得了,并认为这是维护“女权”相关的理念和群体必须做好的策略性公关。
当时跟微博上激进女权的博主来来回回辩论好几个回合,其实都是我在劝她,要注意形象,不要授人以柄,不要落人口实,不要让一点点的不慎毁掉我们要拥护的理想——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傻得可爱。
好像只要你小心翼翼,就不会有人多方面找角度来攻击你,就不会有人冲上来就用脏话辱骂你,就不会有人罗织罪名来诽谤你一样。
我居然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明白,被反对是摇撼习惯和传统、寻求变革者不可能不去面对的宿命,而这丝毫不值得害怕,至少不值得因为害怕而停止继续坚持。
而只有冲破了被反对的恐惧,才真正会感觉自己有力量。
让那些欣赏着我们戴着镣铐跳舞的人滚远,镣铐是用来砸碎的,不是乞求别人打开的。
我无意封女权主义者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锋,只是越来越清楚,在变革中,别说想讨到所有人的好,就算想讨到一半人的支持,都是很难做到的。
马东说过,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被反对就是女权主义者的宿命。
这就是我选择参加的斗争的真相。
女主反派演的很成功,每次她笑我都能由衷厌恶
非常不错,精细复杂。喜欢香蕉姐的角色和她最后一句台词: “I was afraid.”
对政治不敢兴趣,肤浅的我全靠看服装造型撑到最后。
2021.5.2只看了第一集 不太有意思/2021.7.8前两天又看了两集,还是没意思
女权剧本教科书,正反打。编剧非常非常厉害,四两拨千斤式:当我们谈论女权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白兰芝女士在神坛上下不来了,同时心疼国内一票被 伪.女性主义题材影视剧 消耗的女演员们
大魔王我来了。
woman power
居然可以从保守派共和党的女性政治家视角里看女权,不禁想问can feminism purely be politics?女权问题被拿来做政治博弈、阶级斗争、解放生产力的附属产品,我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女性自我觉醒。但我不接受社会引诱规训女性去做选择。对我来说知识比性别更重要。PS如果大魔王是站在ERA那派的,可能我们女的早就翻身把歌唱了。这个玩弄权力和辩论的能力,真是天生政治家 what a waste! 以及这个真的不是反女权…大魔王想绕过女权甚至打压女权来自我实现,做得到吗?做不到的。
Phyllis “因为你没想到我会选上”一语道破真相,她的婚姻里处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不受尊重。“如果出去工作,回家还做家务带孩子,就等于有两份全职工作,女人会累死”虽然这是反ERA的人的台词,可惜的是东亚仍然是这样。为 STOPERA 而工作的女性们可不就是 working girls 嘛。50多年了,ERA还是没能写进宪法。
7分 制作上是8星 但我对这种政治游戏的内容真是热衷不起来
这才是我最喜欢看的,政治中的女性群像。Phyllis的志向其实在国防领域,然而人微言轻,所以她通过反对ERA来获取政治资本。她虽然狡猾冷酷,但情绪稳定、野心勃勃、精力充沛、对身边人有强大的控制力,是天生的政客;Gloria是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有人格魅力,但多谋少决、犹豫不定;Bella是老成稳重的亲建制派,看着就感觉非常靠谱,是团队能依赖的领导;Betty像狮子,英勇又鲁莽;Alice是个善良的普通人,一开始只会跟着领袖和团体走,但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每一集以一个女性的名字作为片头,最后一集出现的却是Reagan这个男的,真是意味深长。本片除了揭示女权和妻权的矛盾,展现女性内部的立场之别,还有很多深刻的政治戏,没有一句台词、一个镜头是浪费的,信息量极大。大赞。
我说。这部剧不是在讲反女权。而是说如果一个女权主义者不女拳或者反女拳,反对和男性斗争的话,自己争取女权的路会变得多么崎岖。
1) 争取堕胎合法实质是在争取女性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 如果男人也会怀孕那么堕胎就是圣礼, 同理如果男人也会来月经卫生巾就会免费; 2)我尊重一位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的选择, 但我更希望越来越少女性选择把自己束缚在家庭之中. Revolution is messy. People get left behind. 大魔王的角色极富有人格魅力, from breadmakers to breadwinners这句标语真聪明, 但也证明要争取男人真心加入女权运动中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是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既得利益者。ep4双方正面交锋,Phyllis真是聪明,立即从丈夫那里获取了扰乱对方情绪的能力。格洛丽亚作为较温和的女权主义者屡屡受挫令人深思。女权团体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也很有趣。
改借那句耳熟能详的台词:女人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回到该有的样子。
传播邪教 坚决反对
全靠大魔王撑着
女权历史剧,别人走过的艰难每一步,都别想跳过
心力交瘁只为了换取声音能被听到的机会,而政治博弈一旦开了头就由不得你了。有多少人能如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又有多少人未曾蹉跎在垃圾堆里呢。骗局和赌局之下的宫斗,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致。
Too good to be true
1970’s的女性主义运动巅峰的一瞥其实可以从菲莉丝这样喊着反女权和pro family口号的政治家身上窥见,最讽刺的莫过于她本身都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可惜巅峰过后,女性们又开始了平权道路上更为艰辛的跋涉。同时,悲剧的是,即使到了最后,菲莉斯的保守政治立场和所谓“群体背叛”的政治抉择仍没有为她带来应有的地位与成就。到最后,我们只能发现无论保守的菲莉丝一众或是激进的格洛利亚一派,女人们仍还在父权社会的语境下挣扎,寻求着身份认同。直至今日仍难以置信的是ERA这样一个再基础不过的平权法案的通过居然足足花了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