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这部电影是从弟弟的观影单中看到的,他推荐我先去看雪橇犬勇士这部纪录片再来看多哥,会更了解雪橇犬更能读懂多哥。
纪录片是讲法国当时形势紧张,需要在短时间内购买大批量的雪橇犬作为军事行动的交通工具,而且特定指定只要阿拉斯加诺姆市的雪橇犬。
这部多哥也是发生在诺姆市,当地的很多孩子患上了白喉无法医治,需要疫苗帮他们渡过难关。
而此时阿拉斯加的天气已经在零下二三十度,到处结冰下暴雪,奔波运送血清是难上加难。
多哥一出生就不被看好,总是调皮引起雪橇训练师的不满,又是把它送人又是用笼圈关起来,但它总能凭借聪明才智逃出来。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他并把它放在队伍里,几次顺利完成都少不了多哥的帮忙,逐渐地多哥成为领头犬担负着更多使命。
时间很快,多哥已经是一名优秀的领头犬,在它十二岁时接到了史最艰难的任务,运送血清。
这也是全剧的高潮,多哥出色的完成任务但因为体力透支加上已是十二岁高龄,前脚受伤了,身体也愈发不如从前。
也许是多哥知道自己不能再向以往那样陪伴主人,所以两年时间生下了许多崽崽便离开了。
我相信动物是有灵性的,多哥是冰雪上的王者,有人说他是为雪橇而生,实际上是为主人而活吧!
忠其一生,陪伴一生,奉献一生,它永远不会离开!
狗的电影总让人感动,但这一开始看的版本貌似机翻的,完全语句不通顺,还好认识几个单词,我就知道没翻译对了。
这里我就说点题外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网上大多数资源都是机翻的字幕,看着累,还好找到了人人版本的字幕。
终于看着不累,英语水平差的可以看这个版本。
这里发链接不知道会不会违规,不行你们得网上找。
祝好运
还好togo善始善终……整部电影画面精美,叙事温暖,看的我尸体复活了。。
🤗和妈妈一起看的 我全程 oh....... that's sooooooooo sweet😍😍😣😣❤️❤️❤️😭😭看到驿站那里还以为togo要死在那了😱😱😭😭被吓晕还好结局也暖暖的😢👏👏👏👏👏yes!!!!!
男主也选的特别特别好!
演的也很好!!!
而且最后照片出来的时候 主角和狗狗都和照片超级像!
很还原!!!
💗💗总之观感很温柔,很好❤️❤️😊😊缓慢美好的叙事和音乐,画面,故事,也不会让人觉得无聊(┯_┯)我和妈妈评价都很好!
五星!!!
我想给7分,但是没有那个选项(建议出一个半星的)- - - -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场接力雪橇拯救了一帮孩子很喜欢现实和过去,穿插的叙事风格- - - - - 阿拉斯加风景真的好美好美,纯,静,净- - - - -二哈小时候萌萌哒,破坏力 好强,笑死我了城市里面的二哈,由于没体力活儿干,真的是冤枉它们啦- - - - -男主的感情,女主的感情,没有亲身体会,我就理解不那么深刻
《多哥》真是一部催泪满分的电影,能让内心柔软的人泪流不止。
电影采用插叙的方式,交替讲述12年后的血清运送和12年前Togo的成长。
故事本身很简单,最打动人的还是Togo和Sepp之间的感情。
Sepp曾两次想要把它送人。
第一次,因为实在太闹腾被人送了回来。
第二次,它自己从新主人家的玻璃窗冲了出来,在荒原上找到了Sepp。
于是,Sepp尝试把它编到了雪橇队里,没想到它不是一只安于跟在后面奔跑的狗,它是天生的领袖。
Togo,就是挪威海军大将的名字。
十二年后Togo已经12岁了,对于一只雪橇犬来说已经是年迈,更何况他们还必须在暴风雪中日夜兼程。
穿越山河,跨过冰湖,想尽一切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把血清送到医院。
那里有一群等着救命的孩子。
Togo带着Sepp穿越了飞速开裂的冰湖,只为了能缩短几十英里的路程。
几个镜头让我按耐不住落泪。
一是Togo拖着疲惫的身躯带领队伍穿过重重风雪,准确地达到驿站。
Sepp不可思议地重复着Magificent,他知道这是狗用尽全力换来的胜利。
二是Togo跛腿后Sepp把他留在家,临别前说I have to work, forgive me.谁知Togo看见主人乘着雪橇,竟奇迹般开门追了出去,哪怕他的腿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奔跑。
他只是想陪在Sepp身边,一如既往。
直到生命的尽头。
Sepp花了很久,才发现Togo是最棒的雪橇领头犬,而Togo只用了一秒,就认定了这个人是他一生的主人、朋友。
Sepp用Togo的一生,读懂了他对自己的爱。
注:Togo是西伯利亚犬和阿拉斯加犬的混血。
最后还为它立了个新的犬种名字,赛裴拉西伯利亚犬的犬种(Seppala Siberians)。
先说最重要的一点,togo翻译成多哥而不是东乡是明智的,因为东乡平八郎是日本战犯,各位去看影评时,好多人会提到东乡,称其为日本名将,什么黄种人打败白种人……这种战犯没什么好颂扬的,我觉得爱狗人士也要严肃正视国家历史。
相比《零下八度》,本片更严肃冷峻,整个色调都是冷的,灰暗的天空,墨蓝色的冰海,黑色的树林,连主角本身都是黑色的,以及到处都是的白茫茫的雪。
为什么有人在这种地方生活?
是自我放逐吗?
像阿尔帕西诺的《失眠者》一样。
片中唯一少交代的,就是多哥为什么一定要跟着男主人。
1.女主人照顾重病的多哥,给了它一条活路2.男主接受了多哥作为宠物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Never give up🐾🐾(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316720/剧情最让我感动的是多哥的顽强勇敢,使命感信念感和对主人无限的忠诚,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和主人在一起,最佩服的首先是男主人的对小镇每一个人无私的大爱,责任感,使命感,勇敢坚韧还有信念感,环境无论多么恶劣坚决不放弃,找到出路回家送血清,还有完成血清使命之后对多哥心痛与后悔是多么的真诚诚恳,即便很心痛不愿接受,但依然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生活要继续,因为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另一个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男主人的妻子,非常的深明大义,聪明善良勇敢,大爱无私,包容宽容,即便非常担心非常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公和多哥去冒险,但依然不会干涉老公的选择,尊重老公的选择,她非常了解她老公,相信他老公,她知道她老公的选择没错。
最后故事的结尾上报纸出名的不是多哥和男主人,他一点都不在乎,男主人只在乎多哥还能陪伴自己最后的日子,更在乎他与多哥之间纯真真挚的感情,这种品质太珍贵了,太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另附
1980年代,正在谢尔本博物馆干活的木匠埃德·布莱希纳发现,在储物室冰箱的顶端,一只丑毛绒狗随意地被弃置在那里。
如果布莱希纳没有饲养雪橇犬的经验,或许他不会对这只磨损严重的狗感兴趣。
他决定,他得深挖它的过去。
而追根刨底的结果令他诧异,这只看似不起眼的西伯利亚哈士奇,曾带领它的雪橇犬队伍完成了 the 1925 Serum Run to Nome(译名1925年血清拉力赛,又名the Great Race of Mercy)中最长,最艰难的的那段路程。
而它的名字,叫多哥。
多哥 1913年10月,在北极圈以南150英里的诺姆(Nome)镇,未来的英雄犬多哥(1913-1929年)诞生了。
它被冠以日本海军上将多哥平八郎的名字(因参加日俄战争而声名海外)。
当时,从外形上看,父亲苏根血脉里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优良基因并没有遗传到它的身上。
它瘦弱,娇小,调皮,还饱受咽喉疼痛的困扰。
而且,这些特质在男主人莱昂哈德·塞帕拉(1877-1967年)眼中,则是无法成为雪橇犬的缺陷。
尽管,塞帕拉同多哥一样,在同类当中都是矮小的那一个。
不过,女主人康斯坦斯依旧会温柔地将它抱在怀里,用热毛巾敷贴它的咽喉处,帮它减轻疼痛,延长它的寿命。
康斯坦斯塞帕拉经营的犬舍是多哥嬉闹的天堂,它极喜欢把自己的鬼主意用在其它雪橇犬身上。
每当塞帕拉将他的种子选手们带出狗舍训练时,多哥总会想方设法,在它们周围窜来窜去。
沮丧的雪橇犬们都不知有多少次被多哥的探头探脑撩没了注意力。
在它六个月大时,有一位女士急需一只看家狗,塞帕拉觉得“资历平平”的小多哥正合适,他干脆把这个惹事精打包送给她。
可惜,他估错了多哥的执拗。
哪怕女士对多哥再好,几个星期以后,它还是毫不犹豫地撞碎女士家紧闭的窗户。
它狂奔了很久,最后终于找到了生养自己的家,塞帕拉做的狗窝。
经此一事,塞帕拉不再想着把它送走,不过他和他的雪橇犬队伍还得继续忍受多哥的调皮。
还好,这种“容忍”在多哥八个月大时有所改变。
塞帕拉那天, 塞帕拉应主顾要求,需要出趟远门。
为了不让多哥这个粘人精继续骚扰他的队伍,他用绳子将它绑住,希望它能老实呆上两天。
然而,不安分者,多哥也。
它还是想好了出逃计划。
它用它那冰蓝色的大眼睛望向7英尺高的围栏,它决定跳过去。
然而,围栏上的金属丝网钩住了它的后腿,它嗷嗷的叫声引来了塞帕拉的帮工。
当丝网被切掉后,多哥又不知悔改、继续它的“追逐”。
竖日清晨,塞帕拉的雪橇犬队伍开始异动,当他想要查明原因抬头张望时,多哥已经屁颠屁颠地飞奔到同类之中了,而且它还不怕死地继续咬着雪橇犬领队的大耳朵。
哦,或许它此刻已经忘记了,它之前那场,被恼羞成怒的雪橇犬教训(咬伤)过的惨痛经历。
多哥塞帕拉别无他法,只得让多哥同他们一起上路。
为了阻止它的闹腾,不让它再追着驯鹿疯跑,塞帕拉决定让它暂当一回“雪橇犬”。
当绳索挂在多哥的脖颈上,它开始变得严肃而认真,它拉紧绳子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
尽管它还青葱年少,它的第一次“行伍”之旅还是惊掉了塞帕拉的下巴——它竟能一鼓作气,跟上同伴的脚步狂奔许久。
塞帕拉卸下它的绳索,给它挪到了最前方的位置,他倒要看看,当它负责带队时,它又会如何表现呢?
尽管那天是多哥第一次真正成为行伍中的一员,可它展现出来的爆发力惊人,它竟然跑了长长的75英里。
塞帕拉不由得赞叹:这简直就是难得一见的小神童啊!
它天生的领导力可不正是他寻觅良久的吗。
多哥1924年12月,位于苏厄德半岛(Seward Peninsula)的诺姆如往年一般进入漫长的冬季(7个月),维多利亚轮船早已离港,其他的交通工具也因冰冻无法通行。
在来年的阳光温暖到足以将冰河消融前,镇子里的居民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
然而,当两岁的爱斯基摩小男孩在就诊的第二日离奇死亡后,诺姆镇开始了它生死存亡的惊险时刻。
柯蒂斯·韦尔奇已在诺姆行医18年,作为小镇唯一的医生,他未曾在小镇上发现过一处白喉病例。
彼时,在没有得到男孩父母的同意下,他无权进行尸检,他还不能断定,男孩所患病症就是白喉。
而且,这种易感染的病例,并没有出现在小男孩的三个兄弟姐妹身上。
韦尔奇1925年1月,韦尔奇医生在为另一个三岁男孩看诊时,才确定,白喉这种可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真的来到了小镇。
尽管他知道了病因,他还是无能为力地看着小男孩在第二天死去。
不久,在他决定将过期抗毒素冒险用在发病的小女孩身上后,她幼小的生命依旧无法挽回。
实际上,韦尔奇医生早在去年夏天就已重新订购了抗毒素,然而这些救命药并没有及时送到。
医生知道,如果没有抗毒素,白喉会在诺姆居民(一说有975个白人,和455个爱斯基摩人)之间迅速传播,最后可能无人能活。
1925年01月22日,韦尔奇医生发送紧急电报,警告周边城镇疫情的危险性。
随后,他又电报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局,告诉他们诺姆小镇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他强调:诺姆镇急需抗毒素。
诺姆镇的医院然而,仅是得到抗毒素供应还不够,如何将它安全送达诺姆镇则是个大难题。
诺姆镇的卫生委聚在一起讨论各种可能,市长梅纳德提议使用灌木丛飞机运送。
然而,破旧飞机的水冷式发动机在零下几十度的鬼天气里早已被冻住。
它开放式的驾驶舱也不适合在寒冷而短暂的白昼中飞行(在运送第二批次血清的多次尝试中,此法也验证为不可行)。
而且,操作这种机型的两位飞行员也早已离世。
会议最后敲定,只能采用古老运输——通过雪橇犬接力的方式运送抗毒素。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整个雪橇接力赛由南向北再往西,形成一条横长竖短的“7“字形路线(如图)。
第一批抗毒素补给(约30万单位的血清)在安克雷奇铁路医院打包,通过火车北上运往尼纳纳车站。
接力赛路线图1925年1月27日,接力赛第一人怀尔德·比尔·香农在车站接过这份九公斤重的血清包裹继续北上。
当时,户外的温度低于零下50度,香农和9只雪橇犬在结冰了的塔纳纳河上行驶。
他让自己尽可能地靠近雪橇犬,期望获得些许温暖。
凌晨三点,香农抵达明托车站,那时他的脸部有些地方已经冻得发黑,他赶紧进屋用火将血清回温。
四个小时后,他再次整理好装备,将3只受伤的雪橇犬留下后继续在酷寒的户外行进(其中两只在归家途中死亡)。
1925年1月28日,正午前,香农终于在筋疲力尽前将包裹交给了第二个队伍,埃德加·卡尔兰兹和他的雪橇犬们。
卡尔兰兹再次将血清加热解冻,然后带着它在森林里穿行。
下午四点,跑了31英里的他们终于到达曼利温泉,但卡尔兰兹的手却死死地冻在了雪橇把手上,当热水倾倒在粘黏处,他的双手才得到了解脱。
接力赛路线图就这样,九公斤的血清刚从上一任接力小组脱手,进行加热后,又迅速跟着下一任接力小组出发,随后经由丹·格林、约翰尼·福杰尔、山姆·约瑟夫、蒂图斯·尼古拉……。
整个接力看似紧张有序,可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致命“的风险——负责最长段的莱昂哈德·塞帕拉并不知晓这样的变动。
彼时的他依旧按照原计划和他的雪橇犬们勇往直前,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约定好的奴拉托,但增派的雪橇小组已经带着血清越过奴拉托了。
赛帕拉1900年,莱昂哈德·塞帕拉为了心中的淘金梦,从挪威北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移居诺姆。
然而,初来乍到的他只能在阿拉斯加当矿工,还要时不时的忍受北冰洋的咆哮。
后来,雪橇犬为他带来了职业的新方向,凭借自身极佳的运动天赋和良好的驯养技巧,他成了本地有名的雪橇手。
当他参赛时,这个小个头的混血儿甚至会悠哉悠哉地抽着雪茄,任凭他的雪橇犬们在其他选手羡慕的眼光下带着他呼啸而过。
当诺姆当局召集血清接力赛的雪橇犬队伍时,曾经蝉联1915至1917年阿拉斯加雪橇犬大赛冠军的塞帕拉脱颖而出。
他义不容辞,立即从他的狗狗里挑选出雪橇犬精英,时年12岁的多哥尽管已不算年轻,可赛帕拉依旧选择让它担任领队。
赛帕拉和多哥1925年1月27日他们从诺姆出发,一路向东,在穿越诺顿海峡后继续向前。
尽管他们一行已经奔波了170英里,劳累了三个昼夜,可他估计,他们还要继续疾驰100多英里,才有可能拿到血清。
1925年1月31日在赶往沙克托利克的路上,赛帕拉遇到了另一个雪橇犬队伍。
他看到负责指挥的雪橇手正企图让乱成一团的成员们恢复秩序。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上前帮忙,他还有“救命“的任务要完成,他不知道自己八岁的女儿西格丽德是否已经进了医生的感染名单上。
他将走神的雪橇犬们拉回正道上来,提醒它们要”犬“不停蹄地往前赶。
赛帕拉和他的雪橇犬然而,这个他以为的无关紧要的“路人”,其实就是为他带来血清的交接人亨利·伊万诺夫。
因为他一直都在赶路,他也没有接收到过任何的电报消息,所以他并不知道这种接力小组的存在。
就像他不知自己因为走捷径,已经和好几个想要通知他的人错过了。
还好,亨利·伊万诺夫赶忙朝他呐喊:“血清,血清,在我这儿!
”谢天谢地,塞帕拉最后紧急刹车,让伊万诺夫手里的血清成功交接。
原本,伊万诺夫想要沿着既定路线前进,希望能和塞帕拉相遇。
然而,当一只驯鹿冒出来时,他的雪橇犬们瞬间乱成一团,他不得已滞留在原地,他一边训斥这些调皮鬼,一边又努力把缠成结的绳子解开。
未完待续。
Ref:《The Cruelest Mile》,written by Gay & Laney Salisbury,2003http://www.workingdogweb.com/Final-Journey-for-Togo.htmhttps://life-with-a-husky.com/2017/12/17/togo-the-true-hero/https://baltostruestory.net/togo.htmhttps://www.polygon.com/disney-plus/2019/12/4/20995392/togo-review-disney-plus-streaming-willem-dafoe-release-datehttps://www.animationsource.org/board/balto-togo-true-info-true-story-lots-of-photos-t7590.htmlhttps://www.the-scientist.com/foundations/the-sled-dogs-that-stopped-an-outbreak-32260Etc...
今天看完了一部温情的冒险片《多哥》本片讲述了雪橇犬多哥和主人阿塞的故事。
阿塞为了拯救阿拉斯加的孩子,带着自己年迈的领头犬多哥,冒着暴风雪,穿越雪山和冰封的湖面往返运送血清。
在回忆中,小时候的多哥总是能挣脱阿塞的管控,一次又一次寻找着外出的多哥。
阿塞原以为多哥只是好动,是天性的活泼,便让他当上雪橇的领头犬。
当他们历经艰险运回血清,多哥的右腿因为受伤而绑上了绷带,阿塞把他留在屋子里出去工作,多哥望着远去的阿塞,不停扒拉的屋门,奔跑着冲向阿塞。
那一刻,阿塞明白:原来从始至终多哥所追逐的并不是雪橇,而是阿塞自己。
如果说忠犬八公讲述的是动物对人的坚守,我认为多哥讲述则是动物对人的奔赴。
片中让人动容的不但是多哥对阿塞绝对的忠诚和追逐,同样令人动容的是阿塞对于多哥深厚的爱,他们互相都无法割舍,无法离开对方。
在多哥和阿塞的身上,也彰显着勇气和责任,令人敬佩。
多哥 (2019)8.82019 / 美国 / 剧情 冒险 / 埃里克松·科尔 / 威廉·达福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这是一部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我们家曾经的一员~~“小狼”,一只聪明调皮可爱的边牧,她来我家的那一年正好带我家玏哥刚在电影院看完《狼图腾》,于是让玏哥给她起名,结果玏哥就叫她“小狼”!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养狗的原因是觉得玏哥没有玩伴,于是收养她,那年是2015年,玏哥6岁!
在2021年玏哥12岁上初中以后,我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她了,就帮她找了一家城郊有大院子的爱狗人士安顿了!
所有的事件都有两面性,就像片中的一段对白对多哥的评价“你看到的是勇气和可爱You see spirit and something lovable.而我只看到麻烦 费时和失败All I see is trouble, waste of time, and failure.”就像我虽然不是激进的“爱狗人士”,但是我喜欢狗狗也愿意养狗!
就像我不支持吃狗肉,但是我也不反对别人吃狗肉!
其实关于动物的电影很多,而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就更多了,其中不乏经典佳片,我有印象的就有《忠犬八公》、《南极大冒险》、《一条狗的使命》、《101斑点狗》…这些以狗狗为主题的电影表达了狗狗对人类的忠诚、它们的勇敢、坚毅等等,而本片最难能可贵的是由真实事件改变的!
故事本身比较简单,说的是在阿拉斯加爆发了白喉,在零下五十度大雪纷飞的恶劣气候,只有靠狗拉雪橇才能去把急需的血清带回来,而参与接力的十几队狗拉雪橇评论每队只完成了50公里,而多哥的雪橇队却完成了近500公里,差点搭上了它和主任的性命!
剧情倒也算紧张刺激,当然还有阿拉斯加那冰天雪地的美丽景色,有点不输《海蒂和爷爷》里面阿尔卑斯山的优美景色了,当然各有千秋了!
虽然剧情比较简单,但是事件的意义很重大,也很感人!
值得推荐,推荐指数⭐️⭐️⭐️⭐️
sb虐狗
看了个开头 特意查了下狗最后没死 才点开继续看 太可亲可爱了
给风景
真觉得万物有灵,多哥真的为人类而生。
togo,生命力顽强的togo。010320/021520
那个年代狗也太惨了
《我在雨中等你》后,《我在雪中追你》。
电影本身拍得是挺普通的。故事和狗加分太多,风景很不错。整体感觉不如《南极大冒险》。猜测国内可能会以批片的形式引进。
7.5/10 也不至于都无脑5星吧 20/06/02
TAT
狗狗是你爱他,他爱你。人不是。
看过细想故事很简单,1924年阿拉斯加州特别偏僻的诺姆市发生白喉病,为了能闯过暴风雪拿到疫苗而展开的争分夺秒接力运输。但是细节对多哥这只雪橇狗成长的描述,对狗与主人的共克难关,沿途跌宕起伏的惊险都很牵动人心。
在开裂的冰面上,用莎士比亚来训狗,壮烈、英勇、豪气油然而生。。
事儿和景色比电影好
看不下去,女主那么力主要留着小多哥却跟它零交流
“我一直以为他为雪橇而活 其实一直以来 他都在为我而活 ”
狗狗真可爱!威廉达福这个男人倔强的真有劲!片子中规中矩谈不上佳作,但希望人狗情未了的片子多一些。 单纯的爱与友谊只有人与动物之间才能拥有。 ps,战马 8.2星,多哥8.8星,我抗议!
对于这样一个题材来说,最大的悖论就是:本该是重头的血清接力戏,反而不如幼犬时期的插叙戏份好看。不过改编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台词那一段真是看得血脉偾张啊……
???
横越海峡的视效实在太神奇了,看的我一脑袋这也行?即使现实故事里他们确实达成了这种传奇(不过我觉得还是过于玄乎,应该有夸大的成分,看那条冰面裂开的海峡让我想起了昨天在冷泉寺前趴在河面凿冰的那个铁科院的广东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