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众多炒冷饭港片被网友怒斥为“地沟油”电影,但如果仅看到山鸡和陈近南重聚首便把[飞砂风中转]归到这一类显然武断了点,虽然披了古惑仔系列的皮,但从成品来看,这实在是一部仅为了好玩而拍的电影,虽然电影技法粗糙,但笑料和讽喻非常密集,算是今年港片里比较另类的黑色幽默之作。
首先,影片主故事线——两个各怀开饭馆、读大学理想的黑帮老大继任人选,拼命推脱任命,过程本身已经爆笑,比如“火楠”陈小春每次领着小弟商议帮派大事时,都要拐到哪里海鲜好上货的饭馆生意,而“燕子文”郑伊健则张口闭口弗里曼经济学理论,惹得一心盼他坐馆的老妈顿足捶胸,他倒反劝老妈戒毒。
全片就在黑社会求上岸的折腾中,颠覆香港黑帮片一贯所诉求的情怀和热血,警察要求黑社会“民主选举”,前任坐馆大哥方中信负债累累的境况,带着辛辣的现实讽喻的同时,也恶搞了一系列近几年比较有头脸的黑帮片,包括[线人]的撞车、[门徒]的倒白粉桥段等,荒诞的“龙尾棍”自然来自[黑社会]的“龙头棍”,而卧底“阿仁”则显然是导演拿自己前作[无间道]“陈永仁”开涮,他也果然不负众望,成为片中头号笑果——除了他的白痴大哥,所有人都知他卧底身份,每次都特地扯嗓门加重点地为他“透露”情报,而阿仁三句就有一句露馅的话,石膏今天打在左手明天打在右手,白痴大哥却每每被骗过。
总的来说,全片搞笑方式带点无厘头感又勇于自嘲,又与现实严密接轨,每每让人会心一笑而不会觉得老套低俗。
除了笑点频频闪烁之外,整个电影剧情结构和大节奏的掌控上,导演就显得漫不经心许多,加之本片玩乐大于叙事的基调,因此从设局到解谜的主线剧情反而显得幼稚而乏味,加之一直有评论诟病的麦、庄镜头语言之乏力粗糙,影片后半段落到多线叙事时,明显看出条理混乱,至于几根“龙尾棍”的真假问题,火楠、燕子文如何脱局,坐馆之位由谁顶替,让人已经提不起兴致关心。
因此通片看下来,只会让人记住几个笑料、几句台词,即使能领会导演的颠覆意识,也仅留下有佳句无佳章的印象。
虽同走黑色幽默路线,却没有看彭浩翔电影那般酣畅淋漓、脑力激荡之感。
不过,虽是游戏之作,片尾响起的一首老歌《飞砂风中转》仍旧能勾起港片迷的回忆,而昔日的山鸡、陈近南如此上岸讨生活,也能让人在爆笑之余体会一点沧桑之感。
影片最后,白痴大哥剪刀伟如愿登上坐馆之位,致谢词如下“谢谢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支持我做黑社会,谢谢[古惑仔]导演刘伟强”,也算是麦、庄二人为那个黄金年代做了一次致敬、给出了一个戏谬的交代。
致敬古惑仔时代的喜剧片。
电影主线是两个龙头接班人因为不想接班而闹出的一场场闹剧。
片中的江湖气息比重下降,戏弄成一场场闹剧,「致敬」无间道梁朝伟的跛手,龙头棍的弄巧成拙等等。
让上一辈的江湖义气在主线故事时代变得不入流,成了故事剧情矛盾的源头。
而上一辈江湖气息和龙头接班人志向的冲突,似乎也在暗示着古惑仔时代/古惑仔电影时代的落幕。
[0012] 飞砂风中转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很不同的感觉。
当然,同一个江湖,过了很多年来看,也会很不同。
电影总是这样,完全创新的类型非常不容易找,如果不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演绎,编剧们都得去自杀。
扯远一点:一场二战,不同的国家拍了无数部电影,也不乏佳作。
用电影记载的历史对其他的国家进行文化的侵略,也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常用手段。
中国的电影人们,你们有能力迎战吗?
从刚出道的古惑仔到一个字头的坐馆,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将”是“虾酱的酱”,也从来都不容易。
但是到了做坐馆的年纪,稍稍有点智慧的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无论是开餐厅买LV给老婆,还是去港大读经济,谁能说不都是远大的理想呢)就占了上风。
言归正传,这是部非常不错的搞笑片。
无论是剪刀伟的无间道故事,还是那些很搞的对白。
开场各位小屁孩加入黑社会的那场戏,叔父说的誓词非常市井,以至于普通话字幕的翻译完全无法传神。
剪刀伟和卧底的故事,用严肃的态度去拍的话,或许会和《无间道》匹敌。
做卧底,最难的应该不是怎样获取信任和情报,而是在心理上怎样去分裂,怎样去坚持。
所有的古惑仔齐声高唱《飞砂风中转》的那种傲气,再有正义感的人又岂能不受影响?
错看了方中信了,偶尔演演搞笑片的表现还不错。
建议他也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的职业生涯。
余安安,即使是年轻20年也不是美女,但是芳华不再的时候能有这样突破地表演实属不易。
这部电影太精彩了,我看演员表有郑伊健、陈小春,就以为是正常的古惑仔类型的电影,没想到居然是搞笑版的。
爱读书的“浩南”和爱做饭的“山鸡”,绝配。
我最喜欢看阿仁和他大哥的日常,太搞笑了,哈哈哈。
全世界都知道阿仁是卧底,只有他大哥不知道。
湿透的T恤写着“香港警察”四个字,这么明目张胆的卧底我也是第一次见。
大哥在警局的宣传海报上看到阿仁都只觉得眼熟,这个脑子,难怪当不了坐馆,哈哈哈。
火水死的太惨了。
叶璇跟陈小春不是很搭,怪怪的。
余安安有点儿用力过猛。
整体比较有意思,所以给了四颗星。
5/22/2011一三五差馆,二四六殡仪馆。
《飞砂风中转》。
片名出自1989年港片《我在黑社会的日子》的主题曲《飞砂风中转》,主唱周润发、罗大佑。
比喻人在社会中在江湖中如风卷起的沙子一般,不管疾冲还是兜转,都是不可自主的无奈。
而用做本片片名确实是点睛一笔。
影评除了立意和演员以外,都可以说是粗制滥造。
剧情并不精彩,甚至很杂乱。
据说拍摄周期为腾出下个档期而缩短了许多,所以很多场景都草草而过。
正应彭浩翔那句话:香港电影衰就衰在这里了。。。
但是嘛。。。
虽然很强词夺理,这却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港片的原因。
六周一部片,道具场景烂都没有什么关系,要是好就奇了怪了不是。
主要立意要有意思,演员要够野,台词要够深刻。
这样大家才会对这三点有深刻印象。
太好的细节反而可能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把粗制滥造说得那么天经地义好像不是很好呢。。
)其实我小时候并没有完整看过《古惑仔》,原因就是太惨了。
以前港片给我印象就是到结尾好人坏人都要死完。。
所以每次看到一个比较喜欢的角色就祈祷电影快点完了。
但是最后总是看着他要活下去的时候被打死。。。
那种感觉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
不仅仅只是伤心而已。
所以我小时候对恐怖片的定义是好人会死的片。
其实现在看看《英雄本色》也就一个半钟头。
但是小时候看,总觉得过了一辈子一般。。
扯了那么长其实只想说当我看到陈小春和郑伊健同时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我没有再多的感动和激动,所以怀旧气氛在我这里并不为本片加分。
(但是之后补了很多类似的片子才知道这个片子里全是梗!
不过我的态度还是,梗多也不一定是好电影啊,好电影也不是让你去找梗的啊。。。
)正如片名,人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都是无奈的。
而这种无奈影片用两个主角争着不当“坐馆”来反讽到了一个高度。
陈小春只想当饭店老板,哪怕和手下商讨杀人大事也会不自觉扯到菜去哪里进货好这个话题上来。
郑伊健只想读经济学,可惜他那句“我报了港U读ECO”被他老娘当作他被外佬强奸的后遗症。
两人多次躲来躲去最后还是被逼得要以决斗来定坐馆人选。
方中信做了坐馆,结果一三五被抓进差馆,二四六去殡仪馆送别死掉的手下。。
社团的经费也直接被亏得光光的,也不想再做坐馆,最后还被人剁成肉酱。
而最想当坐馆的白痴剪刀却被手下一个愚蠢的卧底拖了后腿。
这个以陈永仁作原型的卧底只想当警察,却因为自己太愚蠢却被黑社会人留了下来。
没有谁有什么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越想做最真的自己却越做不成,反而在命运的反方向上越走越远。。。
当然最惨的还是那些小弟。。
老大争做坐馆的时候去刀光剑影。。
老大现在争着不做坐馆还是要刀光剑影。。
命如飞砂。。。
那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该怎么办呢?
合唱一曲《飞砂风中转》就挺好的。
唱出了力量就去和命运做殊死的搏斗,唱不出力量搏斗玩了自己殊死了也算是不错的自嘲。
此曲调子不高,朗朗上口,很适合在KTV里调动气氛假扮沧桑大叔。
我想以后有了孩子,他们长的稍微大一点,大概不会去看那些叫做《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的电影了。
即使是我们这一代人,现在也不会去把它们奉为经典。
即使我们都明白,在自己懵懂的年纪,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把这两个人的名字默念过几遍:山鸡,陈浩南。
小学的时候我是典型的乖学生,每天放学按时回家,平时也不出门闲逛,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就安分的看家,读书。
然而少年的心里总是潜藏着一些躁动,每次看到那些留着分头,穿着喇叭裤,系着转盘皮带的同学, 会有种小小的忐忑的羡慕。
那时候我住的旁边有家叫做“银都”的录像厅,经过那里的时候,我都低下头快步走过,但是眼睛都会悄悄瞟向门口的电影海报,那些用手遮住乳房的女人们日后曾反复的在我梦里出现。
我也曾幻想过自己变成那些经常出入录像厅的少年们的样子,在夜晚昏暗的白炽灯光中,光着膀子,在录像厅里的桌球厅里大声吆喝,然后勾肩搭背地一起去狭小的、散发着头油和霉臭的放映室里看午夜场。
总之,那时候的录像厅对我而言就像江湖一般神秘莫测,那个从外面看去永远漆黑的售票窗口贩卖的不是电影票,而是通往一种与我生活着的完全不同的世界的入场券。
《古惑仔》对我而言,意义就在于此。
是陈浩南和山鸡告诉我,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江湖是什么样的江湖,江湖中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江湖中的女人又是怎样。
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人在江湖》的时候的情形,那些画面和情节。
闭上眼,热血的主题曲就能在很深的地方回响。
那记忆就好像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在夜晚发现内裤上黏稠的液体时一样,像一朵花还没意识过来就迫不及待地擅自开放了。
彼岸世界甚至在《古惑仔》时代早已过去之后还在长久的吸引着我,这种吸引一直持续到我高中的结束。
高考完后的那天晚上,原本考前计划要狂欢一场,但是直到那一刻来临,才发现谁都狂欢不起来。
我和H、F、L在夜晚的街道漫无目的的游荡,最后我说,我们去录像厅看三级片吧。
我清楚的记得那部电影叫《满清十大酷刑》,那些画面对早就接触过毛片儿的我们已然没了诱惑力。
我们在录像厅里抽着烟,和一些民工模样的人挤在一起,然后在电影还没放完的时候,我们都逃了出去。
我的中学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在长大的过程中,我知道江湖早就不是那个样子了,我再也不觉得,那些穿着喇叭裤的同学有多么拉风,如果要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像大多数人一样,低着头,从录像厅门口匆匆走过。
就好像这部《飞沙风中转》里的阿文和火楠,一直以来,就是选择想当一个人,做平凡的事,娶平凡的女人,过平凡的日子,有平凡的梦想。
在得知《飞沙》开拍起,就一直在期盼这个电影,然而没有看过预告片和资料的我,始终以为这还是一部中年古惑仔,没想到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喜剧。
突然就释然了,正如朱茵在《越光宝盒》结尾出现是为了给大话西游,给紫霞仙子,给当年的朱茵和周星驰一个交代一样,我相信郑伊健和陈小春接拍这个电影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了结,从此江湖上再也没有只手遮天的传说,再也没有陈浩南和山鸡,再也没有洪兴四面八方,飞沙随风而动,转走流年,送走时光,移步前行。
我们都要和昨天的自己,说声再见。
當古惑仔們長大以後——《飛砂風中轉》 之前看花絮,感到這部片子一定是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片子。
看完之後,全片無數爛gag,但是被一幫實力雄厚的演員表演出來,著實好笑。
片子其實挺普通,有不少漏洞和節奏上的問題,但是不得不說笑點堆積起來掩蓋了失誤。
從電影院裏走出來,發現周圍的觀眾也同我一樣對其中情節大肆評論,很多場景叫人回想起來仍然忍不住會樂。
這片子最雷的一點莫過於突然出現的《飛砂風中轉》大合唱,雷到外焦裏嫩,還有最後鄭伊健的那段歸信於主,好佩服曾經的陳近南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這大概是古惑仔們長大以後的真實狀況搞笑版,讀大學的讀大學,開飯店的開飯店。
什麼幫派裏的老大位置,只有老一輩人還介意,只有智障還去爭而已吧。
這世界,難道不是生命更重要一點麼?
所以安安心心做點生意,學點知識,說不上改邪歸正只能說但求安穩。
所謂兄弟義氣,幫派精神,早就同這個時代相抵觸。
以前混幫派也是為了占一塊地方收保護費做老大,而現如今最大的黑幫是政府了,還有什麼地盤可占什麼黑社會可做?
還是好好做個小市民吧。
如同我當年迷得神會顛倒的山雞陳小春,也不是照樣娶老婆安穩過日子,和諧盛世,不求深刻但求歡樂。
最近的港片经历了一段迷茫之后,似乎开始找回自己的路。
以香港一个弹丸之地,却生产了那么多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电影,原因是什么?
近代的港片,使用的是地道的粤语,却超越了语言障碍获得大众的喜爱,到底又是为什么?
我想无它,就是港片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我心目中的标准港片,就是潇洒的。
无论是暴力、幽默、爱情、政治讽刺,都有一气呵成的流畅,有“谁怕谁”的果敢。
我以为,电影主要还是一个娱乐途径,首先要看得舒服。
整个看电影的过程,笑的也好哭的也好甚至恶心的也好,总要感觉顺当自然。
时下的许多片子总让人看得不舒服,主要是因为生硬。
到处充满自以为有深度或有笑点的情节,那些演员都背不下的大言大义听着毛孔倒竖。
港片很亲切,故事语言情节无不来自生活之中。
很多笑点,就好似你空闲时听到同事的一个好笑段子,爆笑得自然,之后还总想转述流传。
很多笑点,大家笑,是因为它们非常巧妙又精确切进了一个敏感边隙,流露出港人的调侃智慧。
世界上能这么影射政治的电影不算多吧,看着就让人暗爽。
很多人评论这电影只有恶搞娱乐。
有两个可能,一、他看的是剪过的国语版,二、他对香港所知甚微。
就好似只因为麦兜那猪头可爱而喜欢麦兜故事的人,读不出里面麦兜对于香港的代表意义,自然也看不懂这部电影。
举个例子,当中黑社会老大说现在的人都不交保护费给他们,交给领汇了。
国语版写成交给政府。
其实这里调侃了在香港街知巷闻的领汇风波。
知情人看到这里自然心中一爽。
同样的例子明的暗的遍布于电影的每一个角落。
连孔雀石绿禽流感都参与回顾了一把。
而它们出现的位置力度这么恰当不讨厌。
我觉得这片是古惑仔电影的一个当之无愧的完美的句号。
熟悉香港黑帮警匪片的观众,会看得好欢。
很好的一鍋炒雜碎,有陰謀,有無厘頭,有刀光劍影,也有政治映射。。。
延續了古惑仔的精神,但是卻是教人向上的,簡直是青春勵志片!!!
香港最近10年沒有這種電影了吧。。。
不推薦實在過意不去
至少价值观很正常当然是也很符合现代人想法的happy ending 摆脱过去的漂泊生活,回归正途:两个不想做黑社会的回归稳定生活,一个卧底终于不需要假装古惑仔以前那些黑帮片很教坏青年人,打打杀杀,只图刺激按照现在人的想法,显然阿文是从良了,现在如果一个天天不务正业的学渣说去港大面试,他父母要感谢祖宗八代了,浪子回头啊,毕竟黑社会没有出路的,读书找个正经工作才是王道或者一般人过了那个年纪,开始图稳定的时候,肯定不会喜欢那种刀架脖子的生活并不是说求安稳就对,但是黑社会这种肯定不行,有大志向的最多从政经商
伊面严重秀顶咧
唉
黑社会也被社会主义改造了么
不错的kuso,有些桥挺有趣。
多鼓励。求原声
要玩黑色复古就玩的流畅点。始终是个三流导演。哎。。。
很逗
导演对自己和经典港片的解构和反讽,某些桥段过之。
kuso呗
“阿仁,你也被他们抓起来了?”“对不起,我是警察”
无间道,黑社会,古惑仔,后九七时代,与时俱进的解构颠覆黑社会片。
黑社会大电影啊。
太潮了-o-
为几处笑点
是一部对古惑仔电影彻底颠覆的戏谑反讽作品,同时也致敬和恶搞了多部经典电影,相信诸多80后看到陈小春郑伊健步入中年为本心为家庭成为生意人知识人放弃坐馆的情节会感触良多,时代变了,黑帮已不是以前那个黑帮,香港亦不是以前那个香港。
警察博物馆,made in Hongkong,中间插曲很不错, 现在港片要是挖掘这种搞笑,估计还是有挺大市场的,毕竟《买凶拍人》那样的还是少
这个算是古惑仔的恶搞版吧
节奏差得出奇,临记们表演的生硬也达到了影响观赏电影的程度。
原来是个喜剧片,已经没了当年古惑仔的劲儿了
这是多种港片的糅合体吧,呵呵,白期望了,还以为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