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
Донбас,疯狂的边境(港),着魔的国境(台),Donbass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鲍里斯·卡莫尔津,谢尔盖·科列索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乌克兰,法国,荷兰,罗马尼亚,波兰语言:乌克兰语,俄语年份:2018
简介:一场战争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爆发,由此衍生出军事冲突、犯罪行动以及分裂主义者主导的大肆劫掠。在顿巴斯,战争已是常态,政府宣传自诩真相之源,仇恨变成了爱的方式。走入顿巴斯,就像踏上一场疯狂的旅行,悲剧和荒谬与生死相交织。这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个地区、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体系的故 事,而是展示了一个迷失于谎言与真相,寻找自..详细 >
伪纪录片格式,表面朴素,内里考究,象是那个差点被撕成碎片的德国记者在顿巴斯的调查成果,谈不上强剧情,也不存在主人公,每个章节实现一或多种意指,章节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随意找个理由链接。乌克兰克扣物资搞贪腐,顿巴斯对资产人士巧取豪夺玩赎身。身在战争中的人,也常常不呈现战争中应有的样子,士兵们愉快地吃酸黄瓜,平民们冒死也要回家宅,老女人威风凛凛惩治老叛徒,还有片头片尾呼应的惊人阴谋,如若是真相,远比死更冷。
能不能整点阳间的活,搞点实在的。搁这里拍戏棚里演绎的东乌克兰现实吗?
手法写实但并非纪录片,片尾的谋杀案是为毛??!!搞得劳资一头雾水!!
炖巴斯,铁锅炖大ne的炖
【6/10】以不同的片段,以剧情片与伪纪录片的手法呈现了分裂下的顿巴斯,有战争的苦难,有平民之间的仇恨与冲突,也有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缺点在于整体的节奏把握得不佳,而且不同片段之间,严肃与荒诞的气氛的转换也没有处理好。不过,好在影片尽量保持客观,置于当下的国际环境下再看,着实有五味杂陈之感。
6.5 散得太開
这个叫顿巴斯的城市,被战火,被剥夺的选择,被仇恨,被政权游戏,所扭曲所摧毁,在诊所、在市政厅、在检查站、在街头、在婚礼现场、在避难的地下室……一幕幕群戏,人们茫然若失的麻木表情,贪婪的官员,嬉笑打闹百无聊赖的士兵,无处为家的百姓,任意夺取他人生命的弹药……人们谈论着自家今天会被炸吗,就好像谈论今天吃什么。何等荒谬,何等恶劣。你以为挨过这个寒冬,解放的春天总会来,可在顿巴斯,寒冬却是永恒。
#云戛纳# 比起伪纪录片,更类似洛兹尼察自己纪录片结构下的乌东地区政治资料汇编,只是有些段落过于急切的想表明某种立场,结构组织也略显散乱。但洛兹尼察的场面调度能力确乎极强,炫技般的单场景运动长镜,文本穿插摄影机和手机的媒介符号,整体还是可看的。
表达欲望很强。但很明显没有一句话说的是人话
解释了顿巴斯的矛盾
洛茲尼薩搞了這麼一部有毒(獨)的偽紀錄片(其實也算是對抗假新聞的另類方法)。電影所呈現的戰爭的非線性和群眾的非理性應該是比較到位的。之前看了俄國紀錄片《Chechen》,裡頭呈現的頓巴斯地區的狀態跟這片還是比較吻合。要是Kira Muratova還在世,感覺她也會拍一部這個題材的電影。Kira的御用演員的Natalya Buzko還在片子里出演,實在恍如隔世。另外,電影淡化了主角,匆匆忙忙地將鏡頭轉到另一個現場,很有意思。還有,片子里那個“新俄羅斯聯邦”已經解散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又自己玩自己的了。
2.5 MIFF 2018 @ForumTheatre 开头结尾各给一星,中间那些段落,可能想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导演政治观点,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割裂的也是令人厌恶的,尤其暴民那一段,非常的不舒服
表层的疯狂和没有秩序下真的是有核的吗
3.5 比前作《温柔女子》好,但仍旧令人不喜欢。以戏仿纪录片的搬演形式,来挖掘乌克兰顿巴斯战争里具有黑色喜剧性的部分和残酷现实,通过还原现场来抒发政治诉求,算是近年来“纪录混杂剧情片”里较好的例子。但疑问在于,为什么不拍摄纪录片,通过“真实现实”来更震撼人心呢?比如同题材的纪录片《远方的狗吠声》。《顿巴斯》在结构编排上太繁琐、混乱,搬演效果假而奇怪,野心太大,不够清爽、有力。
蹭热度看了这片。顿巴斯是乌克兰东部,2014年成立了亲俄的2个共和国。乌克兰一直在镇压这种分离活动。拍得很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几个小故事首尾没有呼应,想表达的东西也不一致。婚礼那一段真没必要。战争的满目疮痍没有表现出来。
【3】#2025戛纳主竞赛补课计划看半个小时就扔了……啥玩意儿呀这是?!伪纪录片手法拍这种题材实在是极度违和:没有纪录片的真实、没有剧情片的连贯、没有新闻报道的客观,哪儿哪儿都不沾边,影片彻底沦为了导演表达政治立场的工具了,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是一场实景话剧,而且还是最零碎最无聊的那种
战争、政治、欺骗、霸占、莫名暴力的人群
刚开始以为又一部神片,结果渐趋无聊
躺盘
新政府随意掠夺市民的财产,被抢的市民打电话托关系弄钱解决问题……里面有个老太太,宁可在防空洞里过着悲惨的生活,也不愿意和女儿一起过好日子,她女儿就是在新政府工作。一个身披乌克兰国旗的男人,被锁在一根柱子上游街,时尚小青年去和“法西斯”合影。一个气愤的大妈质问他,谁派你来的,收了多少钱?这个男人说没人派他,他在厨房工作。大妈说法西斯埋地雷炸死了很多人,很多孩子死了……然后大家群殴……最后押解的军人看不下去把人带走了,身后留下群众胜利的笑声。演员的设计首尾呼应,是导演对所谓“大屠杀”看法,一切都是导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