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版本真的是太毁经典了,其他的几个版本有好有坏但还都过的去眼,这个版本就厉害了,在小龙女(小笼包)飞出来的一瞬间,我感觉眼睛要瞎了,女主居然被张馨予演的李莫愁还有一些别的女配艳压了。
这部剧的配角阵容真的不差,在刚开始董璇的林朝英出场的时候,我一度认为这部剧有可能是是美好的,但小龙女的形象真的太差了,我只能说剧方真是有钱任性啊!!!
首先说明一下,就剧的整体而言确实有很多不完美甚至特别想吐槽的地方,这个五星完全是因为我觉得陈晓的杨过演的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早在14年神雕开播之时就匆忙地看过一点,那时看的并不细,只是觉得陈晓对十六年前后杨过的人物性格的反差把握的很好。
前段时间剧荒了,就又看了一遍陈晓cut。
时隔两年半,这次看完完全全地被惊艳了一把,可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对于他对表演的认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加上他自己对人物的诠释确实很特别很到位,所以在看的时候没有半点的尴尬,就和他在演的时候的感觉一样,很过瘾。
无论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他都能让我不自觉地进入到那个情境里,无需许多的动作或是任何言语,只需那一个眼神。
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两段,一是在绝情谷时与姑姑相认那段,绝情谷真是如它的名字一般,在那里发生的全都是悲伤之事。
龙过最悲惨的经历也大都发生在那里,杨过因姑姑不肯认他而难过至吐血,这个场景是我觉得最虐的,每看一遍便是跟着心痛一遍。
另一段是他被砍断手臂后与姑姑回到古墓,奈何在疗伤时姑姑又中毒针,怕是时日不多,他说:“郭夫人便再怎么神通,她难道还能起死回生吗?
”(就是下面这张截图)
这个眼神,既悲伤又气愤,已让我心痛不已,加上那苦笑的表情,表露出更多的无奈,相爱之人却无法长厢厮守,确是一件极其悲痛之事。
这一段我也单独看了好几遍,哪怕早已记住了台词,每次看仍就会难过到哭出来……这也是一个好演员的魅力之处吧,没有多余的台词和动作,单单是一个眼神就能直击观众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全都浓缩于眼技之中。
有人说前期的杨过宛如一个韦小宝,我觉得并不然,虽说杨过在一开始也是撩妹无数,但都是因为那些女子让他想到了他的姑姑,他对很多人都很温柔很体贴,只是因为他的本性便是一个温柔善良之人,可是他的深情是只对小龙女一人的。
十六年前,世人看不起他,但是他能与姑姑在一起就满足了;十六年后,他被尊称为神雕大侠,但生活过的犹如行尸走肉,只是因为十六年来心爱之人都不在自己身边。
就如陈晓说他自己在演杨过的时候很过瘾,我在看的过程中也觉得十分畅快淋漓,仿佛也与他一起经历了这么些磨难似的。
这版神雕虽不完美,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最好的过儿。
越雷人的剧越有收视率,这个时代怎么了?
这个时代,造就了于麻麻,一个尽写无水准、无下限作品的“编剧”。
翻看金庸原作:“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 一阵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湖面上……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
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心头思潮起伏,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
只听得歌声渐渐远去,唱的是欧阳修另一首“蝶恋花”词,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
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么好笑?
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一首词,一个道姑,一声长叹,写出一幅如诗画卷,何等的意境。
而到了电视剧中,于麻麻一再宣称因为珠玉在前,自己要“做一些改变”,于是肆意添加莫名其妙的情节台词,无论他自己意识到或没意识到,如果金庸的原著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他的“改变”不是给这幅画精心装裱更体现出画之高雅,而是在画中留白处加上一坨屎,还描了三条波浪线代表“香味四溢”;于麻麻一再宣称靠着“更现代、更高端”的化妆、电脑特技重现经典,却涂鸦出一张张零乱、粗俗脑残的“胶片”,好比一个粗俗不堪的妓女,涂脂抹粉穿红戴绿自诩我的浓妆华服色彩鲜艳最能吸引眼球,却终究掩不住回眸露齿一笑门牙上的韭菜叶。
不过恰如这名妓女,它到底成功的吸引了别人的眼球,有幸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笑柄。
靠着一群俊男靓女和炒作话题,这部剧的收视率一定不低。
顶着千万人的唾沫星子,于麻麻偷偷在宝马车里笑着数钱,然后筹备下一个毁灭计划。
越贱越有人爱,这个时代怎么了?
有人骂陈妍希版小龙女难看,我就觉得很美,为什么小龙女一定要是李若彤版的路线呢?
从角色来看,这个版本小龙女多了一份人性更接地气,以往的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对于男女之情的表达也很高大上,但这个小龙女对于杨过是会表达的,是有主动传情交流的,正常的女子应该如此。
这版在延续了小龙女的脱离尘世个性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元素,与杨过一起的时候多了份欢乐与喜悦,那是男女之间的自然流露表达,以往的表达都太过含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突破。
非常喜欢这个版的小龙女,满清新的,又不属于古装的那种高大上。
小龙女的美不是在于外表天下第一,而是美加上对杨过那种全世界只有他一人的情感表达才是小龙女真正魅力所在。
再说李莫愁,角色外形是一个突破,原本李莫愁偏老,这个版本的李莫愁有青春年少的时候,虽然杀人无数,但当陆展元出现时,一样会被俘获,少女的那种感觉与原本非常不同。
另一是欧阳锋,这个角色演得有点像老顽童,使得西毒不再这么毒了,而成了一个慈爱嬉皮的老头,最后头脑清醒时讲了自己的一段往事又说了些爱情心灵鸡汤,这个西毒真的很特别,是个有情感的西毒,你完全会忘记射雕中邪恶的西毒,让人充满怜悯。
目前只看到16集,相信后面也会很好。
人总是习惯保守,每次新东西出现时就会与过去对比,并且抓住过去,只是想抓住自己年少时的记忆。
前阵子,无意间看到又出了新神雕,一看主演,陈晓,这谁啊?
做为金庸忠粉的我有些生气。
这年头,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演杨过了吗?!
不过正好没什么其他想看的东西,于是一边煮饭,一边在Ipad上看起了新神雕。
刚看前几集,就觉得内伤,若不是想等主演出来,就想弃剧了。
当然郭靖大侠令我满意的程度,也支持了我看下去。
好不容易,姑姑出来了,那种气质很纯很真,说话语调就是我心目中小龙女的节奏,相貌不算仙,但气质还是离尘的,算是及格了吧。
然后陈晓的杨过出来了,只略略看了几集,我果断就停止了观看。
被迫弃剧的我,非常郁闷,于是去看网上评论,看到骂陈晓的,觉得很解气。
气顺了之后,我又再去看几集。
就这么不知不觉看到了英雄大会。
那正跟姑姑卿卿我我的杨过,借口霍都吓着了姑姑,一定要出来跟他理论,然后是一场殊死的拼斗。
这不合理啊,杨过和姑姑好不容易才相会,他又不是大义凛然的侠客,犯不着趟这趟浑水啊。
这段的杨过,表现得非常调侃,好像这不是生死之博,而是儿戏。
金大侠的原著就是这么呈现的,而陈晓的杨过也是这么呈现的。
突然间,我从杨过身上看到了一层保护,那是他故意玩世不恭而装出来的。
我从陈晓身上也看到了这层保护。
我突然发现,我之前好像错过了什么,我是以我陈旧的标准在评判一个人,然而我突然发现我的标准好像是偏颇的。
我开始注意杨过,越看越意外;然后我开始注意陈晓,发现他早就是偶像一枚了,只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罢了。
最关键的,是我发现陈晓身上的矛盾,他既有20多岁少年的懵懂单纯,又有40多岁人才有的深沉稳健。
他的眼神,好似饱经风霜的老人,活在年轻的躯壳里。
外界对这版神雕拍砖的很多,焦点大多在姑姑身上。
陈妍希是陈晓推荐的,而且他一直力挺这个小笼包姑姑。
他也力挺于正。
现实生活中的二陈,正经历着杨过和小龙女被世人嫌弃的真实遭遇。
而二陈,也正如龙过那样,携手同心面对风风雨雨。
断臂后的杨过,妆容变得非常大,陈晓那活在身体里的老人品质慢慢显现出来,活脱脱一个饱经风霜的神雕侠。
当初伪装在身上的那层壳也渐渐隐退,正是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不成熟的时候,一定是夸张浮躁的,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真正成熟以后,不会再在表面上做功夫,所有的波涛都在内心进行,所以跳崖之前的杨过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一直没想明白。
人生是一场学习,每个抉择就是一场考试。
就像英雄会上,杨过如果不强出头的跑来斗金轮国师,他跟姑姑悄悄回古墓,就不会有后来的大起大阖。
陈晓如果多顾虑一点坊间对于正的评价,他就不会主动签约他的工作室。
很多晓粉说,陈晓不该签到于正旗下,我觉得,他们其实是非常配的一对。
都是不管世人怎么说,我就是要我行我素。
所以于正想呈现的杨过,就是陈晓想呈现的杨过。
编剧和演员之间的默契可谓好极了。
同理,被观众诟病的二陈惺惺相惜,剧中随时可见他们默契的互动,好像相依为命。
正是观众的不买账,成就了这对非常接近金庸原著的龙过恋。
这对演员呈现出来的那种“只要你懂我,管其他人说什么”的演绎,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打动我的心。
陈晓的不成熟,正是杨过的不成熟。
杨过成长为神雕侠,陈晓也展现出成熟的一面。
最最可惜的,是陈晓还没有完全把握他这种特质,所以开始的表演还有一点点过,切换之间也还不够纯熟。
正如于正有非常出众的天分,他诠释的人性其实比很多编剧深。
但是他过于特立独行,没有一点圆融,所以瑕掩了玉。
希望于正今后的作品会更圆满一些,保留内涵深度,但剧情不必那么雷。
看到很多人批评陈晓的台词,不好意思,我恰恰喜欢陈晓的台词,非常自然,没有匠气,而且声线是我喜欢的类型。
如果说当初杨过出古墓时是少不更事,后来慢慢懂得做人的道理,那陈晓和于正都在走这个过程。
陈妍希平稳大度,欣然接受小笼包的称呼,真真就是姑姑的再现。
这部剧,让我越来越能融入金大侠的人设中,也越来越喜欢看演员的表演,融入他们的情绪。
没打满分,是的确还有进步空间。
二陈在快本的演唱时,本来手拉着手,陈晓情绪上来,甩开妍希的手,妍希也马上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两人同时向对方靠近,揽住对方。
所以,我最喜欢接下来陈晓唱的,“管他什么传说,当是迷惑,考验你和我”,每听到这句,我都会出声相合,既然金庸小说是成人的童话,既然人生短暂我们想追又不敢追失去了太多美好,那么欣赏一部电视作品时还用得着顾忌那么多呢吗?
在新神雕差评满天下的时候,写这样的评论,也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吧?
难怪我会喜欢于正、陈晓共同演绎的杨过,也许在我的血液中,也流淌着类似叛逆的因子。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太圆融的人,太老练的演员,又怎么能呈现出这种单纯的请绪的爆发?
首先我觉得首先大力表扬选角,所有女性人物都很棒(于正加的不算,于正加的女的全都去追着男的性格不鲜明),小龙女也没有之前说的不好,还是很漂亮的,尤其是没有表情的时候,笑起来可能显得眼睛小。
毛晓彤的郭芙、黄蓉、陆无双、程英、李莫愁等等都是又美又有演技。
男性角色主要人物都不错,次要人物可能就不太认真了装扮及特点差了点。
接下来表扬于正大部分忠于原著,看得我有的时候笑得不得了,有的时候哭得停不下来,杨过和小龙女经受各种挫折各种磨难,面临各种选择,真的看得很难受。
加的一部分戏不错,主要是小杨过如何与周围的人斗智,真的很聪明,以及郭芙对杨过的感情表现的更加明显。
于正加的最烂的是所有老一辈的人加上了感情史,要多狗血有多狗血,什么强吻定情,什么女追男,什么各种错过,好像很虐的样子,实则感觉是老鼠屎。
好在这段剧情都比较短,快速看过了就好。
武打不错,特效太烂,不如不要。
男主角我觉得至少比黄晓明好,女主角败笔不谈。
配角大亮,李莫愁,郭靖,黄蓉,都是这么多版本里面接近最好的。
而黄药师,郭芙程英陆无双等很多也不错,配角们颜值都很高缺点就是为了达到52集,每一集总要重播上一集15分钟,本来就45分钟的剧1/3重播太蛋疼,而且多了很多外传,黄药师,独孤求败年轻时的爱情故事,乱改编好雷。
过于拖沓。
很一般的剧,客观看待,没必要因为于正就乱打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元好问在太原写下这首《摸鱼儿》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数百年后,这句词会被一部小说捧火,并大大的有名。
而这部小说就是众所周知的《神雕侠侣》。
最近重温了一遍陈妍希版的《神雕侠侣》,小龙女的扮相虽和李若彤版的相去甚远,但故事主线尽量尊重了原著,也算拍得不错了。
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一个是杨过,一个郭靖。
大概这方面和大多数人无异。
南宋末年,朝主昏庸、奸臣当道,蒙古铁骑对中原虎视眈眈,南下之势,如同破竹。
而此刻的郭靖,坐阵襄阳,全力拒敌,守一方水土。
甚至为了民族大义,与情同手足的拖雷安答反目成仇,兵戈相向。
可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然而怎奈同一时期的对手是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忽必烈。
金戈铁马,所向披靡。
于此看来,元朝一统中原也只是时间问题。
后来襄阳城破,郭靖夫妇遇难,已是《倚天屠龙记》中代述的事了。
至于如此结局,我们虽然不愿看到。
但金老的安排也在情理之中。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看似羸弱的南人,面对强虏外侵却有着其它民族少有的气节。
这一点在郭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用文天祥的话说则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只恨“国破山河在,几何见春城”。
同为汉人 相较不同的是劣迹斑斑的杨康。
然而金庸笔下的人物并非是脸谱化的非黑即白。
除了帅气 , 对穆念慈的执着也让一些读者对杨康还有几分怜悯。
在亲爹狠心抛却下,是金国的王爷收容了他,除了金国能给杨康荣华富贵,孤苦伶仃的他到哪里又能有安身之地呢。
表面奸诈的他,却有着一颗玻璃般易碎的心。
所以杨康的身上也带有了许些悲情的色彩。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如果说杨康是恶人的话。
杨过长大后成为恶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时刻板映像真的能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郭靖要带杨过到桃花岛并传授武功的时候,黄蓉是提防的。
最后杨过在桃花岛众人的排挤下被送进全真教也在情理之中了。
难能可贵的是,杨过与小龙女坚守的一段不被理解的爱情。
然而,你情我愿,长相厮守。
对旁人眼光又何须理置。
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在朱理学禁锢的时代,两人能在一起,着实付出了极大的勇气。
佛家讲究无相无名,非枯非荣,这是出世的哲学。
本无名利观念的杨过只是有些轻狂,有了一灯大师的指点,性格方才得到收敛。
而收敛后的杨过,才开始变得成熟和完善。
算是与佛法有些缘分吧。
而杨过夫妇最终做了逍遥自在的神仙眷侣。
也羡煞众人。
如果郭靖是为国为人的“大我”的话,杨过则是满足自我的“小我”,而杨康则是被欲望侵蚀的“恶我”。
世无完人,金无足赤。
恢弘大我完善小我禁锢恶我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已是黄昏十分,烟云深处,似乎传来一阵雕鸣,仰止群山,明烛南天,苍山映着落日的余辉,侠影仿佛又偌隐偌现。
好了写到这里吧。
(于2017年4月1日因为昨天是愚人节 怕被误认为是整蛊的文章于是选择了在2号发文)
其实完整的看完06版和14版神雕后,发现14版神雕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演员上,即使没从陈妍希身上看出半点小龙女的影子,但是陈晓的杨过还是可圈可点的,外形更是符合。
新神雕的致命之处在于制作团队根本无法驾驭神雕这部宏大的武侠作品,一:全片取景实在太小家子气,对着假山假景根本没有半点赏心悦目感,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小树林完全无法体现原著中浩荡的江湖感二:新加的感情线虽多,但每段恋情都浅尝辄止,完全没有挖掘出每段感情的核心与亮点,丝毫不打动人心三:导演对氛围刻画实在太烂,几场重头戏感觉跟快了进似的急匆匆赶完,更别提什么烘托,简单说就是不走心四:武打场面特效过多反而显得假。
06版的问题也很多,但是对于整部剧的整体氛围把握还是很正确的,慈文的实景拍摄为剧加分太多,音乐缠绵悱恻,感情戏的确有荡气回肠之感,即便是配角,有些刻画的也很用心。
就拿杨幂版郭襄在从黄蓉口中得知南海神尼是个谎言,小龙女早已死于十六年前的那场戏来说,整场戏随着背景音乐从平缓到急急起伏,黄蓉向郭襄娓娓道来十六年前的故事,郭襄从一开始的耐心聆听,到真相逐渐揭开时的震惊,再到为杨过而倍感伤怀,整个情节是循序渐进的,很好的把握了观众的情绪,令人揪心。
反观14版,郭襄全程瞪着大眼睛听黄蓉皱着眉头说完所有的故事,看完后真的心里也没有一丝波澜,其他的戏份很多也感觉是浅尝辄止,完全没有深挖,看完以后根本没什么印象。
总之,一部戏成不成功,演员不占决定作用,根本之处还是在于整个幕后团队。
《果然是不吐不快》2014年的新神雕侠侣在年末的时候终于刮起一阵吐槽风暴。
记得于版笑傲江湖播出之前,由于大家对于怎么拍武侠没什么具体概念,听说陈乔恩演东方不败之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东方不败本来就是一个男的女的都可以演绎的角色,不得不承认,虽然没看过剧,但是看过陈版本东方不败的剪辑视频,觉得演得真的不错,但是让她和令狐冲谈恋爱我就忍不了了。
虽然就算令狐冲爱上盈盈的时候比较晚,但是再怎么说还有一个小师妹摆在那里,轮到小尼姑也轮不到东方不败啊⋯⋯于正你是看早期改编电影看多了又揉巴到了自己的剧本里吧⋯⋯其实对于金庸古龙温瑞安作品的改编近年来已经不抱着多大的幻想了,因为发现本本分分按着原著拍的,比如张智尧版本的《楚留香新传》没什么人看,电视上也不播,我深深觉得这部剧张智尧是拿不回本了⋯⋯而莫名其妙的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前面加一个新字就若得许多追捧,当年的笑傲江湖收视长虹一定给了于正一个错觉,就是用一些大家一开始接受不到的演员和情节重新演绎,大概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这傻孩子就在瞎编乱造改剧情的路上越走越远永不回头了⋯⋯但是不好意思,陈妍希不是陈乔恩,小龙女也不是东方不败(原著小龙女的存在东方不败连她的脚趾头都够不着。
),所以东方不败可以乱改和令狐冲谈恋爱(就算我说不能乱改于正你会听?
),但是你不能糟蹋小龙女被顿顿双人餐喂成大包子。
说道改剧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在改编,这样翻拍才能看出意义,无奈这些编剧一定脑子里都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总觉得把又雷又无语的剧情搬上来就能博眼球,我只能高速你,大众的眼睛虽然很容易被这些点吸引走,但吸引归吸引,看不看的进去,能不能记住又是另一回事了,毕竟,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亘古定律不会改变。
我忽然觉得现在的孩子有一些可怜,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虽然特效渣到死,但是情节吸引人,角色塑造完整,没什么硬伤三观也都很正,许多角色和情节至今记忆深刻,无奈这些逝去的经典被现在翻拍的雷片压得成了再也翻不出来得箱底货。
还是大众对雷剧的积极吐槽让这些不知前辈怎么干活的编剧编导导演们以为,拍出这样的东西博得收视率就是成功?
吐槽真的不代表喜爱,雷剧真的只能算是让人不得不笑的低俗段子,真挚的表演和逻辑严密情节流畅的故事才是一个优秀电视作品应该有的品质,至于特效背景都不是硬伤,因为现在我们不是依旧对TVB早期那些布背景下演绎的爱恨情愁江湖恩怨津津乐道?
既然故事那么美好,它画出一个太阳说它是太阳,我们估且就当它是太阳,因为归根结底,是演员在演故事,而不是背景,所谓锦上添花的道理,但既然是锦,无花也是能接受的。
可现在的剧,别提是锦,都是不知所谓又臭又长的裹脚布。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神雕侠侣上。
我觉得我没办法好好说话了,标点符号什么的乱七八糟请不要介怀。
我想问,原文的陆展元夫妇早就死了,是什么让他们重新复活就是为了让李莫愁再杀一遍?
好吧,经典的TVB也是这么设计的,我们就此忽略,那又是什么让原文几乎没有描写的陆展元李莫愁谈恋爱谈了整整一个小时?
然后如果按着这个设定命名应该是李莫愁和陆展元相爱相杀的故事,莫名跑出来一个圣母何小三,原配变小三也不是第一次了可以接着忍,但前一秒还对李莫愁各种同情怜惜的陆秒变渣男,和小三走了,这个时候我忽然觉得李莫愁其实立场好尴尬啊⋯⋯好吧这是无关重要的情节就不说什么了,那开篇小龙女就知道自己的祖师婆婆和王重阳是恋人你在逗我?
这明明是杨过发现的好不好!!
而且那个时候小龙女都快挂掉了⋯⋯如果开篇就知道这个梗怎么圆后来杨过是通过全真剑法和玉女剑法合用这个梗来推敲王重阳和林朝英的关系⋯⋯好吧我错了我不改去推断于正的想法,搞不好他还能真的理直气壮胡说八道的圆回来⋯⋯再回到李莫愁身上,李莫愁什么时候变的天真无邪还跑去砸摊子,难道李莫愁真的成了不用愁么?
说起来在网上看的时候我都是疯狂走进度条的,我只是想看看这部剧的下限在那里,结果连着看了集我也没找到。
然后说实话后来演的啥我就全忘了⋯⋯四集下来,我唯一觉得还算满意的,是二十几岁的黄蓉和二十几岁的郭靖,他们还真有逍遥侠侣的风范,杨明娜的颜和黄蓉也很配搭,也演出了尚且年轻的黄蓉应该有的那股子邪劲儿。
郭靖也很有稳重老实的风范,这对夫妻一直是我的最爱,所以看到定装照我算是松了一口气,演出来的动态也是不错。
于正选演员,除了选主角的时候是瞎子,配角还是睁了眼的。
这段里一灯你出了头发胡子白的其实皮肤嫩滑有光泽,手也很好看,用花儿挡真的姿势也不错,你真的不是一灯的后人把一灯的胡子黏在自己脸上出来吓唬人的么?
小孩子们长太像我没分出来。
小杨过虽然很调皮但是骨子里很宁的,没想过是这么一个熊孩子,我看到了韦小宝的影子,特别是妓院那段,我真的觉得是韦小宝⋯⋯然后就是重头戏小龙女了。
小时候的小包子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原文无迹可循的东西于正一般都是使劲儿发挥想象力的,于是小包子变成了每天替师姐吃饭的小包子,很快成了大包子,其实当年刘天仙也被大家说是小包子,但是那明显是爱称,到了这里,包子就是包子,没什么其他意义。
长大的小包子⋯⋯我忽然词穷了,我该怎么好好描述我的感觉。
其实定装照出来的时候我就一定秒扑了⋯⋯好不容易缓过来,觉得就这样把,起码陈晓的杨过还能看,就这样吧,大不了两个人对手戏我只看杨过好了,就这么安慰自己安慰自己,然后我想说,于正你在造型上真的不能走走心么,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赵雅芝的白素贞装扮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白素贞,当年刘涛角色演绎白素贞也安安分分的选择了正常的衣服没敢往脑袋上栓白色袋子,你的古墓派校服为什么就成了这个样子⋯⋯看着白带子我好想去拉下来啊拉下来⋯⋯又扯出来说林依晨安慰陈妍希说自己当年被说最胖黄蓉,你不用担心拉,话说如果我是朋友我也会这么说的,但是心理该替陈担心还是会担心的⋯⋯如果于正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吸引大众目光的话我承认你赢了⋯⋯这里插播一段,话说我觉得08射雕不论是造型还是剧情改编都是我在改编剧这个分类里看到的非常不错的上乘作品,林依晨的黄蓉更是我觉得不论是造型还是演技方面都是我最欣赏的黄蓉,至于胡歌,本人胡椒,所以不做主管评论,因为对我而言他就是杵在那里一句话不说我也看的。
剧情上虽然也有洒狗血但是洒得还不错,而且主要洒在了杨康身上,对我来说,喜欢得是郭靖夫妇所以也就忽略了。
从造型到演技到配音都无可挑剔的林黄蓉,建议没看过但是就诋毁这部剧得射雕粉们看看,起码看看几个情景,一是黄蓉和郭靖初见黄蓉在酒店点菜那段,二是黄蓉郭靖和洪七公相遇然后黄蓉用菜留住洪七教郭靖降龙十八掌这段,这段里包括郭靖练习掌法的套路也都不能更还原,三是郭靖和黄蓉在皇宫保护武穆遗书这段,包括他们一开始偷偷在御花园玩儿的时候那股少年心性刻画得非常棒,后来郭靖被杨康捅刀子,黄蓉又怕又担心不敢拔刀子哆哆嗦嗦三试三败的样子最后还是傻姑拔的这一段林依晨简直不能再棒⋯⋯四是轩辕台夺会帮主,简直原著神还原,黄蓉三夺打狗棒,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顽皮又坚强的模样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说这么多好像我在安利一样,我用这个举例子的意思是,就算有的时候演员选择有一些看起来的不合适,起码可以从造型,演技,配音这几个方面来补充,但是前提是选择的演员还是有一点靠谱的,如果选成陈妍希这样的,我就没什么话可以说了。
陈妍希的话,应该不仅仅是看起来胖的问题,她的脸放在现代是青春邻家女孩,但是不好意思,古代这样的女孩子是当不了主角的,别跟我说邻家的姑姑,你家邻居是坟墓,你家坟墓里还住活人,我家邻居姑姑是卖雪糕的大婶好么。
不过演员既然已经这样了,没办法造型上走走心把,脸大就不要把头发全部弄上去了,有刘海的小龙女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弄一个面条造型,于正你说说其实你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糟蹋陈也恶心观众的吧!
然后是演技,当年刘天仙也被吐槽很久,现在回过头看,真的觉得演技没硬伤,说有硬伤的时候应该是王表妹的时候,那时候是真的不会演戏。
刘天仙一笑一怒都是画儿啊,随便截图都是桌面啊,看着教主杨过也是深情脉脉,说刘没演技的真的是瞎了。
小龙女是冷清但不是僵硬,陈龙女你好歹说话张张嘴吧,不然我会以为你也和金轮法王一样会腹语的。
演技我觉得我都找不到词语形容,古墓的门都比她演的好。
接下来就是CV了⋯⋯全国那么多好声音就算请不来季女神(一定不是季女神吧,如果是的话我就给跪了,音色多变反差好大,是因为对着陈龙女发挥时常么),也有很多好听的女声的,这个声音连让我闭着眼睛脑部的机会都没有给我,真是太残忍了,我同情杨过更同情龙骑士。
为什么没说李若彤版本?
因为那个版本就是所谓不论其他差成什么样子也能安心看下去的经典版本,而于正版本,说实在的连和TVB版本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我不是说张大胡子就有,但是不比较就没办法写了啊。
)接着是武打部分,这部分包括TVB都没办法和张大胡子版本去比较,此版本除了在花丛中用意念跳舞微微雷人之外,一招一式全都是书里的样子,对此剧武术指导致敬,特别是小龙女部分,我怀疑刘天仙真的有当武林高手的潜质。
然后是场景部分⋯⋯于正的场景服装就像是调色盘,从不讲究意境,该讲究的地方全都是让人无力吐槽的三千特效哦,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回到陈妍希身上,我对此演员的忠告是(我知道她看不见但是我就是想要说),作为一个演员,首先你要知道自己能演什么不能演什么才是一个基本合格的演员,找准自己的定位比什么都重要,比如陈妍希的搭档陈晓,你觉得让以他的整体情况,让他演杨过还是OK的,但是你能想象让他去演萧峰么(同样的惨剧发生过了,详见钟汉良版的天龙八部),演员戏路广但是不代表可以什么都去演,特别是像陈妍希这样戏路本来就不广的演员,本本份份像白百合一样演邻家小女孩邻家小姐姐邻家小妹妹甚至邻家女老师都可以,千万别演邻家姑姑,观众真的是求放过。
其次,电影电视剧的节奏真的不一样,演电影的时候演技的张力和收放都比较电视剧夸张一些,所以让你收敛以下不代表收得一丝不剩下,特别是这种翻牌经典,你怕影响你发挥不去回头看其他小龙女(虽然我觉得陈根本没达到能被影响的水平),你起码要回头看看原著看看书,我相信于正的剧本对于演员理解角色没有人和借鉴意义,瞎演是没办法有好评的。
最后,我总觉得吴倩莲演过黑龙女这么多年以后中医可以松一口气了,多位龙女之中,她终于不用垫底了。
其他版本,对于经典TVB来说,没什么可以评价的,对于这部很多人的第一位小龙女,就算用现在的目光看有许多制的提高的地方,但经典存在的意义就是,那些闪光的地方完全能把不足遮盖得很彻底,这也是人们念念不忘得原因。
张大胡子版本,金庸首肯的小龙女,书里面走出来的,没什么可说,完美。
范文芳版本,颜OK,造型差强人意,后期中毒后她的演技和造型融合得更好一些。
吴倩莲版本,当年被吓倒,至今没看完,现在有了新版本我觉得我有勇气回去看了,当时最想吐槽得是,吴倩莲得衣服是黑色,肤色也不白,在黑漆漆得古墓里杨过是怎么看到她的?
最后,陈妍希版本,谢谢你顶着压力出演,没有功劳但有苦劳,至少给下一次翻牌的人一个安慰,我们在差劲也不过如此,不用担心了。
那些年就不提了,我还记得听说里那个为妹妹着想的听障运动员姐姐,那时候陈还是让我感动的。
这个时候就剩下拖进度条的感动了。
我是射雕三部曲的死忠粉丝,怎么拍我都会去看一看,但是我现在也要好好定位我的粉丝角色,是不是不能给这种剧再贡献收视率?
最后忘了说,于正你拍个神雕侠侣果然是把一个“侣”发扬广大,连五绝的所有人,没错是所有人的CP都瞎弄出来拍也是够拼的,看到洪七也有CP我真是醉了,我以为洪七公的CP是好吃的饭菜来的。
我觉得如果展开来拍你大概可以把射雕三部曲拍在一起搞一个五百集的电视剧,这样中间空着的时间就可以有无数CP诞生了⋯⋯
最高一星,不能太多,你自己体会,看拍这是个什么剧
于麻麻拍的这一版太差了 小龙女不像小龙女
封神
评分对不起质量,这个杨过是所有版本里最还原的。
李莫愁比小龙包好看ˊ_>ˋ简直作大死。。。
不说别的,这一版演技和选角都挺好的。特别是郭靖和杨蓉,幼年杨过,成年杨过,毛晓彤的郭芙也可以,演得让人恨,张馨予的李莫愁也不错,更不用说那么多老戏骨,被你们骂的小龙女,人家演得也可以。
小杨过超神了好么
小演员都很不错,为吴磊打call!!!
这样的小龙女还是第一次 求于正别糟蹋金庸了
我能说其实也还可以么。。。在豆瓣一堆的一星和小笼包被吐槽至煎饼的状态下。。。反而我比较难消化的是那尖嘴猴腮【陈晓粉别揍】流氓气太重的杨过么。。。老前辈番外小段子也算是于正的原创梗了。。。比起国内前十年的那些山寨偶像剧,人娱乐大众还算良心算不上恶瘤,吸睛(金)太多,树大招风而已。
很多人是跟风黑。作为一个从来没看过也不想看于正作品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看过神雕侠侣四个版本的人,我想说,其实这版在所有版本里可以排前三。小龙女的造型和选角是瑕,但瑕不掩瑜。非常意外的是,陈晓的杨过比以往版本的演绎都要动人,意外的出彩。大概和他毕业于中戏有关。还有,这版的郭靖是过去所
其实陈妍希挺好看的啊,陈晓也帅,不过陈妍希那造型做的,于妈也是够够的了
专为B站而生
除了小龙女丑到爆
我觉得陈晓和张馨予演的杨过和李莫愁挺合适的,其他的一般般
陈晓版的杨过其实蛮好的
不好看,不如以前的好看
三分全给陈晓~
支持陈妍希版小龙女!
论于正到底有多喜欢雪中,红衣。能把把武侠剧一而再再而三成恐怖片玄幻片,也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