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灰
Ashes in the Snow,灰影地带(台),灰色的阴影之间,Between Shades of Gray
导演:玛瑞斯·马克威修斯
主演:蓓尔·波利,彼得·弗兰森,索菲·库克森,乔纳·豪尔-金,詹姆斯·科兹莫,马丁·沃斯特罗姆,丽莎·洛文·孔斯利,阿德里安·席勒,蒂莫西·英纳斯,山姆·哈兹尔
类型:电影地区:立陶宛,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雪中灰烬》讲述了一个16岁的女主人公丽娜·维尔卡斯在二战期间波罗的海地区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下与家人失散的凄美故事。莉娜是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她冒着生命危险,用她的艺术秘密地给她被监禁的父亲发信息,让他知道她还活着。在漫长而痛苦的冬季旅程中,正是莉娜的画作和人类精神的力量让她和其他幸存者活了下来。详细 >
小军官有点意思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真实的历史 外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画面还可以,但是剧情上有些地方很模凌两可。人物关系交代的不清楚。
《雪中灰》 (Ashes in the Snow 2018)是那么沉重的故事,然而,我愿意给九分。
立陶宛。与纳粹无异。
斯大林的暴政堪比纳粹
表现不充分。手法不巧妙。虽如此平铺直叙,但还是有真实的力量在,仍然震撼。最后发配到严寒地带,明摆着就是要你死。
三分给摄影。
枪决的传承是专制政权的丑陋嘴脸,电影带来更多的是看到那个时代下被斯大林迫害带来的苦难,对于前苏加盟国而言,虽然,虽然这种政治立场太鲜明了
来台北旅行,刚好“台北之家”在放这部片子就去看了一下,最震撼自己的居然是结尾的那几行字……
看到说英语就烦
各方面其实没有太多的突出点,占的是一个政治正确,但是立场太明显了,反而把故事掩盖了。小军官怎么突然会爱上孩子们的母亲呢?小军官自己作为少数族裔又有什么内心斗争呢?难民内部的检举和揭发呢?这些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点,提到了但是深度不够。立陶宛、乌克兰、波兰和俄罗斯这些东欧国家一战后的历史本就是一笔烂帐,谁都不干净,过于鲜明的立场反而说明自身反省的欠缺。这方面,都要向德国学习。
人性的恶真的可以恶到让人无法想象,人性的爱又伟大到让人充满无穷的力量,这复杂的人性。我终于相信了魔鬼和天使可以共存。
铣
请谢英讳排煎
苏联是自己把自己玩残的,近年来很多俄粉巴不得订一张去古拉格的火车票
必须五星推荐!就为对红色暴政的揭露和批判!本片根据立陶宛裔美国女作家Ruta Sepetys的畅销书Between Shades of Gray改编拍摄。“(上世纪)从30至50年代数百万无辜的人被斯大林和苏维埃政权流放到西伯利亚,无数家庭被拆散,死亡,幸存者继续在苏维埃政权下生活了半个世纪。经过半世纪的斗争,很多被苏联占领的国家宣布独立,推翻铁幕。对有些人,争取自由的斗争还在继续。“
铭记历史
二战期间苏军占领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无辜民众被视作敌人遭受流放。有绘画天赋的16岁少女莉娜与母亲、弟弟同行,沿途借绘画记录所见。在劳改营恶劣环境中,她与善良青年萌发爱情,却因迁徙到西伯利亚而分离;有乌克兰血统的军官被残暴上司诱使枪杀婴儿夭折的妇人,又企图占有莉娜母亲,但最终人性未泯签署赦免令放莉娜姐弟生路,而自己上吊;莉娜父母先后死去,姐弟俩将向外揭示红色恐怖的真相。本片通过莉娜一家的命运呈现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促使人们反思斯大林暴政的危害,警惕类似灾难重来。
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讲述了前苏维埃政权对立陶宛及其人民的统治和镇压,其残暴程度等同于我在《辛德勒名单》中看到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