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历史剧,但并没有全部遵循历史。
毕竟是电视剧,不改编得戏剧性一点,根本就不必拍成电视剧,直接翻看史书即可。
本剧至于我,最大的作用是吸引了我去翻看楚汉相争真实的历史,令我对那个短暂的时代有了大概笼统的认识,还被里面各色性格鲜明的人物吸引着。
本剧虽有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以下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1、吕后在刘邦雎水战败落荒而逃之时的舍身相救,抱着儿女跳下马车引开追兵。
剧中刻画吕后是一个虽爱权位,但也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
当时马车上吕后为夫牺牲,令人为之动容,当时我就很佩服她,被她的勇敢感动着。
我觉着这个场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得挺成功,把吕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入。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是刘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而狠心把儿女推下马车。
2、韩信与香姬的故事。
韩信与小香花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应该是虚构的,剧中结合了韩信微时忍辱负重、漂母之恩、怀才不遇的相关际遇,为观众分享了一段真挚深切的爱情故事。
现在想回来,也许正是因为香姬的衬托之下,剧中前半部分的韩信表现出来的是正面形象,而到后半部分,因为剧情过渡处理不好,韩信突然的黑化令人无法适从。
不过好在剧情慢慢推进,端倪渐渐显现,我们也明白了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可惜心胸太过狭窄,就如剧中项羽对韩信所言。
作为观众,刚开始是很喜欢韩信的,但后来的黑化令我不愿接受。
看到他的下场,想起了他的当初,顿时唏嘘不已。
3、霸王别姬。
这场戏还是挺能感染人的,或许说已经感染了我。
虞姬绝美精致的妆容,翩翩的剑舞,霸王脸上那抹惨淡的浅浅微笑……(虽然诗念得不怎么样- -)穷途末路里的霸气柔情,深刻感动着屏幕外的每一个人。
虽说吴美衍的虞姬离原型相去甚远,平日也没有历史上记载所谓虞姬的风韵与侠气,但我认为这场戏拍得真是可圈可点。
眼神流离,似悲似喜的神情,十分到位渲染了气氛,令我们观众更加真实感受到了绝路中霸王的悲伤。
……另外还有许多场景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记性不好的我一时间就想不起来了。
要说这部电视剧拍得有多好,其实也没多好,不过我就是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着。
剧中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都有真实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看完一集,就去搜索他们的百科,研究真实的他们到底是怎样的。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电视剧改得些许无稽,但对于初高中对于历史厌恶至极的我而言主动查阅史实实在难得,在这方面这部剧可以说是胜于科教的。
就算没有查证真实与否,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也大概了解了楚汉相争两方阵营有哪些关键性的人物。
对于刘邦与项羽这两位也是老生常谈了。
剧中的刘邦形象让我有点接受不能,历史上的刘邦虽也无赖但绝没有这么无能;而项羽,由江华饰演刚开始令我很难适应,虽然我觉得他曾演的唐玄宗、乾隆雍正都非他莫属,但霸王的豪气怎是那么容易驾驭的呢。
不过后来也慢慢习惯了……霸王虽英勇无人能敌、英雄气概无人能匹,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深深印在了历史的道路上。
即使你钦佩霸王的英雄气概,对刘邦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却无法否认刘邦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
没有刘邦的胜利,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汉族,就没有现在的汉文化……
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剧种不同于大陆,他们那里没有内地这种所谓“历史正剧”,他们的电视剧只分为古装戏(时代背景是清朝以前)、年代戏(时代背景是晚清和民国)、时装戏(时代背景是现当代)。
同样是古装戏,已经逝去的ATV(亚洲电视)拍得要严肃和正经得多,TVB则更加注重娱乐性,拍出来的古装片基本上是搞笑片。
虽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把《楚汉骄雄》说成是搞笑古装片,认为这部电视剧有一种很悲怆的宿命感,结局也是悲剧,但是我还是认为《楚汉骄雄》本质上仍然是一部以娱乐为主的搞笑片(不能称之为“喜剧片”,结局是悲剧),悲剧结局不影响其搞笑的本质。
过去常常有人拿《楚汉骄雄》来和大陆拍的《楚汉风云》作对比,其实根本不能比,因为两者压根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视剧。
《楚汉风云》虽然加入了不少狗血言情剧的色彩,有点试图利用几段虚构的爱情作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的成分,但是从它的剧情架构、台词设计、服饰设计、取景、音乐及启用的演员阵容来看,它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部历史剧,力图拍成一部历史正剧,只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已。
《楚汉骄雄》对自己的定位则完全就是一部娱乐片。
江华饰演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脸大胡渣,看上去威猛霸气实际上完全偏离了项羽的历史形象(项羽乌江自刎时年仅30岁);郑少秋饰演的汉高祖刘邦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看上去毫无主见,什么事情都是听老婆的,还特别妇人之仁,没有什么野心,为了所谓的“仁义”可以放弃统一天下做皇帝的机会;张可颐饰演的吕雉更搞笑了,居然被导演和编剧定义为“古版希拉里”,这哪里还是那位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的吕后;黎耀祥饰演的韩信和历史上那位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只能算是同名同姓了,背信弃义、贪婪无耻、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又特别好战简直是古版东条英机,视他人如蝼蚁丝毫不爱惜他人的生命,这究竟是一代军神淮阴侯韩信呢还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楚汉骄雄》在细节上也很搞笑,项羽屠城是为了让敌人不战而降达到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项羽居然会以西楚霸王之尊亲自去劝说韩信叛汉归楚,刘邦和项羽鸿沟议和时还各自在自己女人的陪同下去酒店喝酒,结局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要为自己项老弟讨回公道。
至于全剧的服饰设计更是无力吐槽。
总的来说,《楚汉骄雄》作为一部搞笑片表现得还是不错的。
首先,演员演技到位,剧中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很有个性甚至可以说栩栩如生,江华演出了剧中项羽的重情重义和豪爽(这一点和历史上的项羽倒还有几分相似之处),郑少秋把剧中的刘邦塑造得懦弱无能却心怀仁念、善良重义(扯淡),张可颐版的吕后专横跋扈但见识超群、有胆有识、既爱权力也深爱自己的夫君(扯淡),黎耀祥版的韩信身负奇才但情商巨低、目中无人、是个不仁不义、忘恩负义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扯淡)。
其次,剧情安排得比较紧凑,不像韩国、台湾、新加坡的泡沫剧一样剧情拖沓、看得人昏昏欲睡。
还有,这部电视剧的一些小构思也有值得大陆这边学习一下的,比如每一集开头由一位演员或者导演来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像在给小学生科普文史知识,但是客观上还是增加了电视剧的娱乐性。
最后一点,这部电视剧和大陆的历史剧相比不是那么一板一眼,夸张、虚构甚至胡编乱造的地方比比皆是,这样的剧情比较精彩刺激,对历史小白来说看得很是过瘾。
不过,我还是认为TVB要拍搞笑片可以,但不应该拿楚汉战争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来搞笑。
如前所述,这部电视剧严重歪曲了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还有亚夫范增、陈平、张良、英布、虞姬、义帝(楚怀王芈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会导致一些缺乏历史常识的小孩子看了这种片子历史观扭曲,用黄宏的话来说这坑害的是几代人。
而且本剧成本实在太低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段戏很明显是在广东省某条不知名的小河边拍的,可笑的是滚滚长江居然是那么一条小溪。
还有京索之战那场戏,项羽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实际上就是十来个群演,原来这部电视剧为了节省成本已经把一个群众演员算成是1万人了。
剧中把项羽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天命”就更搞笑了,既然“天命”注定了项羽必然要失败,范增为什么还要来辅佐项羽?
剧中的他不是会夜观天象能够预知未来的祸福吗?
这部电视剧最毁三观的地方还在于为刘邦屠杀功臣的无耻行径洗白,严重丑化了韩信的形象,把韩信塑造成一个无耻小人,连鸿沟议和后刘邦出尔反尔都说成是被韩信逼的,然后把刘邦杀害韩信说成是为项羽报仇。
说真的,这种东西让不懂历史的小屁孩看了绝对要坑害好几代人的!
淮阴猛虎群狗欺,老妇一语顶头湖。
三投楚羽不识将,子房识得英雄骨。
千里入蜀粮仓屯,幸得萧何月下赴。
调养生息东风起,霸王绝唱该下歌。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1819485350700.html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
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
正是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才能一展雄才,建功立业。
因此,韩信在情感上是感恩刘邦的,始终留在刘邦阵营,不愿背叛。
在建功立业,实力雄厚之后,韩信自然也是有其利益诉求的。
因此,韩信在灭齐后,“停”了下来,寻找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我就是个历史文盲也不感兴趣,纯粹是喜欢看TVB连续,此片一如既往的TVB风格,节凑紧凑、道具简陋,但是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要得特别到位,尤其是蒋志光和黎耀祥,张良和韩信演的太到位了,而且每集片头还有小知识点科普,有意思,我要买本书熟读那段历史!
原来那么多著名成语也是出现在那段历史,郑少秋的刘邦真的比张丰毅力刘邦演的更接地气!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沛公刘邦,市井无赖,嗜酒贪色,臭名昭著,市妓不屑,好交豪杰,善聚民心,重情重义,仁者无敌,乐观豁达,善假人力,鸿鹄之志,藏于心底,女中豪杰,吕氏下嫁,鞭笞夫君,斩白蛇,举义旗,聚天下英豪,收大贤张良,所向披靡,先入关中,易取玉玺,赴鸿门宴,历生死劫,萧何月下,夜追韩信,张良举荐,韩信起用,兵马统帅,吕氏野心,威迫沛公,楚汉之约,背信弃义,时势造英雄矣。
赢取天下,何等气概,开疆封土,终成帝业。
可叹,吕氏专权,汉家天下,名存实亡。
齐王韩信,出身卑微,胸怀大才,壮志未酬,胯下之辱,凌妾之耻,尊严扫地,投奔霸王,欲展宏图,大失所望,英雄无用武之地,惊世之才,定国安邦,悉属幻影,子房举荐,施展抱负,英雄气概,心狠果断,大败霸王,功高盖主,一世扬名,可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建功立业,更待何时,虚怀若谷,仁义天下,善假天时、地理、人和,英雄美人,佳人鼎助,他日邦定天下,逐鹿中原,立千秋之功,扬万世之名,此余之志也。
初中的时候在姥家看过,抓住中午边吃边看还能把剧情记个大概,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被TVB演技折服。
因为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镜头,重温了这部历史演绎剧。
剧中通过项羽“英雄造时势”的失败,传递出“时势”的重要、不可逆,但我想更打动观众的是或许是不甘,西楚霸王步步都没有走在范增的建议上——对刘邦他更在意昔日的结义兄弟情、对虞姬更在意真情而非不祥人、对韩信惜才却不愿为自己的自负低头…而失败也并非没有伏笔,坑杀秦军杀皇帝等失民心,手下武将文臣叛变失军心,加之夜观星象的加持…如此励志的一生就像一拳打破帝王的梦幻泡影上,只留得了霸王别姬的美名和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
本剧中,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几个主线人物的话:韩信——好战、胜战,全程一心雪耻项羽,前期为报妻成为励志的典范,后期的孤傲害死了自己。
张良——懂得顺应天意,羽扇纶巾,锦囊妙计助刘邦出巴蜀收韩信破楚军,平天下后急流勇退。
全剧最佳。
虞姬——剧中历史公证人,记录了对项羽由恨到理解,最终了结并爱上项羽,并不顾天下人反对坚持在一起,上演了霸王兵败死,贱妾何聊生。
项羽——真战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韩信不过如此。
真性情,敢爱敢恨,无叔父无虞姬得天下又如何?
最后被围垓下竟然也是为救虞姬。
范增死后,项羽成长,可就算再成长面对刘邦仍不忘当年兄弟情…吕雉——全剧第一狠人,刘邦背后的女人,一手推刘邦到汉王,一手出谋划策打天下,献计除掉一切绊脚石,对剧中所有人都表露杀意到恐怖女子。
刘邦——经过了斩白蛇、投项羽、咸阳之争、鸿门宴、暗度陈仓出巴蜀、睢水之战、守荥阳、楚河汉界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与项羽重修兄弟情后出尔反尔,他终于明白了,亡项羽登大位是天意,比时势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并在最后回答了张良所问:公道在人心,是非成败不在时势。
我想,楚汉修好,项羽临行前喊的一句刘大哥,不仅让刘邦感动的热泪盈眶,也是全剧最感人的一幕吧…
爱了爱了里面应该是有点戏说历史的成分,可又完全又符合史实,可能是演员演技好,好到甚至可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给予人物可爱之处,让我完全沉迷入剧中,甚至连30集的剧都嫌集数少(演员的reaction在符合人物性格的同时,又不失得可爱,而且笑得我啊)e.g. 刘邦睢水之战兵败逃亡的时候,一路上大家都在为他牺牲,吕雉带一双儿女跳车我哭(好像美化了,不符合史实)夏侯婴劝他逃跑我哭,可到他到江边划扁舟逃跑结果被项羽扯住绳子真的笑死我了,项羽狰狞着脸,阴测测地说“贤兄,回来吧,许久没见,回来叙旧啊!
”真的笑死个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项羽说他“你快死了还这么多话”,刘邦回他“对呀,我就死了也光剩一把嘴”他的reaction真的笑死人,好可爱 还有项羽,他拖着刘邦的扁舟往过拉的时候,嘴里嘀嘀咕咕念念有词,“我抓到你就把你的肉逐块割下来,先斩鼻子,后切手脚,然后再斩你的头颅”要不要这么可爱,虽然嘴里在讲残暴不仁的话,但还要嘟嘟囔囔。
哈哈哈哈哈哈哈演员这样的reaction真的比比皆是,不怪得我喜欢看。
以前我对吕雉的态度是持中立的,可这剧完全让我爱上吕雉也明白吕雉,剧里她那句“一个男人可以江山美人兼得,身为女子的亦可以同时爱权,亦可以同时爱她的男人”,完全让我明白她,这应该也是历史上吕雉想说的吧!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可以青史留名,女子也可以!
以前我对项羽和刘邦的态度,我是偏向项羽的,毕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我永远认为项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可看完让我觉得,可能历史上刘邦确实不是这么一路傻傻的成长起来的,他确实是厚黑的,但项羽的失败确实跟他的性格脱不了关系,自负害人,恋爱脑也害人!
话说回来,看完好替江华的嗓子担忧啊,一部戏下来不得哑半个月,哈哈哈哈哈哈
01-张可颐的吕雉出来感觉与蔡少芬的甄宓有三分相似 但马上又觉得不同 虽然都是聪明的女子 吕雉不温和没有悲天悯人的善心但却多了野心 吕雉没有甄宓好看 但张可颐念大段对白的时候比蔡少芬好02-直到现在都觉得刘邦怎么可能战胜项羽。。。
江华太爱瞪眼吼叫 郑少秋自然很多很顺 但如果两个人调换过来 江华虽然可以演出无赖 但是眉间英气太盛03-第三集刘邦项羽起义对比剪辑不错 一个月亮一个太阳 项羽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主角光环高亮 但江华硬靠瞪眼睛演戏真是越来越明显刘邦赤帝子段 张可颐真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啊。。
07-虞姬和韩信终于出来了 当韩信说是淮阴韩信的时候真是颤抖抖14-小时候看就觉得这一段是按着古文拍的 虽然能看出来痕迹 但就是这种痕迹有一些怪异的感觉15-感觉韩信太惨了 韩信陈平张良都非常棒啊 16-张良给韩信一把天下大元帅的剑。。
但其实韩信是天蓬元帅掌管天兵天将你造吗。。
28-如果时间就停留在这里就好了30-感觉这结局不太好 为了宣扬主旋律而主旋律 但历史不就是这人任人解读利用和曲解么
最喜欢韩信的角色,身怀绝世之才,不能得到重用。
为了香姬,在楚军中忍辱负重为执戟郎。
然而蛟龙终非池中之物,一旦风云际会就会乘风上天。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至于项羽其诛暴秦,得有功于百姓,也因坑秦兵,杀义帝失去天下民心,也失去了时势。
但历史已经给了其公正的评价,虽有乌江自刎的悲壮,但也得到后世万民的崇拜。
正所谓做雄狮一日,好过做绵羊百年。
这里的项羽是咆哮帝啊,亚父的话一句不听。刘邦啥也不会呀,毫无斗志。吕雉的角色很好,黎耀祥的韩信也演得非常好,可是多年后才大火,可惜了
算是TVB为数不多值得看到尾的历史剧吧/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
最初看到演员表很难想象秋官演刘邦、江华演项羽,但两人出色演技太加分了,张可颐的吕后特别有魅力,而吴美珩演倾国美人还是差了点,祥叔的韩信和光叔的张良是我最喜欢的一版。
没看下去
吴美衍的虞姬怪怪的=-=
TVB拍的古装片,里面人物服装都是花里胡哨的,影楼廉价风,没有质感。。。。
两个老帅哥的较量
简直是糟践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本来想打一星,但鉴于同题材剧还没有特别好的,且这部在tvb古装剧里居然还算尊重历史的,故两星。
2013.05.13-08:34 —— ……
最近在看楚汉传奇,就想起这部早期看过的tvb版,tvb真的不擅长拍历史正剧,虽然很喜欢这些演员,但是拍摄的人物非常脸谱化,没有深度,就是看一乐,也许因为情怀原因吧,这部居然比楚汉传奇评分高,很诧异
江华真是到哪都是最靓的仔。。。
魔改历史的垃圾之作
这剧把刘邦拍成了个傻子。。。不过从里面倒是知道了不少成语典故出自楚汉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编剧对刘邦有一个完整的自我解读,但是成片削弱后面收拾“功狗”的戏份,让白-黑转变的人设显得特别虚伪。
打仗和政治跟过家家一样。人物演技超级浮夸。刘邦是开创大汉400年基业的历史排的上的雄伟之主,这里优柔寡断无勇无谋跟个傻子一样。国士无双的韩信,谋圣张良,还有盖世英雄西楚霸王,这部剧里没有演出气魄,每个人都很市井很底层,争夺天下就像村战过家家
刘邦太猥琐了
TVB的历史剧有他自己独到的一面。就是不太尊重历史。刘邦是善于听取意见但也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项羽刚愎自用但是这里除去刚愎自用还添加了很多他的无可奈何和悲剧英雄的点。但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的。逼走韩信杀韩王逼走陈平。逼走范增以及放走刘邦。这里还加了很多吕雉的戏份。其实吕雉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从安心做一个夫人到最后得不到刘邦的宠爱。自己儿子太子的身份也差点被剥夺的情况下才开始黑化。萧何在这里的作用没有被交代、韩信也被描述成了一个年少被欺压得势后开始无法无天的狂人。根本就体现不出兵仙的人格魅力。江华确实演的不错,他项羽的霸气诠释的非常好。
TVB能把任何历史都拍成港式情景剧,刘邦像个“坏警察”,项羽像个“揸fit人”,演员都是不错,但格局属实小了点儿。
杀项羽的锅还能甩到韩信头上是我没想到的,江华还是连晋演的最好,唐明皇和项羽都演的好舞台剧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郑少秋演过丁蟹的滤镜,刘邦整个一神经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