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Le Deuxième Acte,Second Act,敬我们美丽的职业,鬼才智将戏中戏(港),拍三小电影(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蕾雅·赛杜,文森特·林顿,路易·加瑞尔,拉斐尔·奎纳德,曼努埃尔·圭洛特,弗朗索瓦丝·加奇奥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型男大卫受够了痴女芙伦丝的疯狂纠缠,决定带上哥儿们威利共赴饭局,好把这个烂桃花甩锅给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老套的爱情喜剧很快就画风丕变,在演员凸槌之后,摇身变成不断电的拍戏直播秀。演员们一面斗嘴怒喊不录了不录了,一面还是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直到一名紧张到皮皮挫的临演,把所有人逼往崩溃边缘⋯⋯详细 >
补完发现本届戛纳质量之低从开幕片就有迹可循。自以为是的幽默、翻来覆去展示的虚无主义和一点点inside joke,真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自大。
从头开始逼逼逼。。。。
Show some respect吧
@CannesBazin 这一次如果在最开始,演员/角色的内与外还创造了部分歧义的乐趣,三十分钟之后,我再一次困惑于昆汀·杜飞做电影的动机。或许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深陷于一个无限嵌套的怀疑论结构中,满足于创造一些浮皮潦草的笑料。但这既没有办法于生命有所慰藉,本质也不有趣,随着嵌套的深入,一种于人于世界的麻木乃至厌恶油然而生。他的电影没有让时间变得更珍贵,反而让时间变得廉价,诱导出生命里那些俗不可耐的部分,那些通向乏味和空洞的时光。
电影与现实。
撒鬼东西…
在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的晚上看昆汀·杜皮约的片子至少不会犯困,从片头的红N厂标开始,观众就一直笑到最后。一部近乎杂耍技巧的元电影,在电影节首映的观影氛围大致近乎《银河写手》…😅电影讲述四个演员拍一部由AI导演执导的电影,但大部分情节内容都聚焦于正片之外的“废片”,用各种调皮的手法不断制造出“戏外戏”的间离效果,比如奇长的长镜头,演员直视镜头、笑场、忘词,突兀的后期音乐音效等。调侃了PTA、昆汀、卡梅隆等大导,以恶搞方式流露出对影坛zzzq、影院观众流失等行业困境的焦虑。算是一个有趣的小品吧,像是开幕式里的一环,但我很难把它放到电影维度里评价。
在Montparnasse开启戛纳之旅 全场爆笑
不哗众取宠的杜皮约,塞满长对话,就哗不了众。玩弄戏中戏中戏的元电影,倒是电影大玩家杜皮约在行了,他是真的做到了以电影为笔,去提出问题、表达见解,每一部大玩特玩的电影都有所声扬。这部新片,玩味了创作与现实的界限,这里的创作不仅指导演、编剧这样传统的创作者,也指AI、片中探讨如何表演这部片子的演员。大家都是创作者,花絮和正片哪个算是更正式的成品?创作者的身份本质是什么?这年头,电脑也可以是创作者了。我很欣赏昆汀·杜皮约的能力,一个敢于表达、能于表现的活跃分子。
反复嵌套 用拍电影的方法把电影拍了 然后告诉你这是在拍电影感受到了一种为全球创作者所共享的焦虑 诱因包括但不限于AI 经济环境 表达高匮乏等等所有人都在发疯 挺好的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无果。问题开路是最开始呈现的疑问状态,在时而激烈、时而缓和的对答中将疑问抛向给另一个问题,循环反复又无解。边走边拍,选取其中剧作部分,又保留本我部分,从虚构到真实。AI解答、没有结论其实也就是这个世界正面临着沉没的困扰,但扣工资这个实在不能接受。梦醒时分,滑轨在跳跃。杜皮约爱好捣鼓现实与虚构交织,舞台是真实的,生活是幻想的,但最后似乎又不是很明确、模糊不清地落在了“现实就是现实,虚构就是虚构”上。算了,每个人的第二幕都是不可见光,即使是一条筋、最浅显、能看到表态的,也有脆弱一面,或是保护自己的阴暗面。
这是疫情之后连续四年法国导演作为戛纳开幕片最短小精悍的一部,不仅轻松活泼引发众人大笑,又揉杂探讨了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关于现实与虚构,人类与机器之间永无休止的操控与反操控
很有创意的剧中剧。所以连文艺片都安排进去AI了。
虽然是圈内笑料和元电影,但杜皮约嵌套式不断打破虚实界限的结构依旧很奏效,曾短暂用过的片名是“致我们美丽的职业”,让演员表演和演员本身在虚构和“真实”之间不断穿梭,在重叠反复的虚构中试图触及到“真实”。片尾蔓延的摄影机轨道让电影像一列不知道开往哪儿的火车,是杜皮约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电影未来和意义的疑虑。虽然一些梗某不如其它梗那么奏效,但依然不失为很棒的开幕片选择,似乎让人期待这届电影节能提供某种答案。
演员不断“跳级”的意图之下,是创作者对真实的永恒追问和对虚构的永恒致意。电影从开始即与火车结缘,但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火车空余轨道。在一个真实世界已经开始被AI取代的时代,电影画面还能表述什么,还能怎样出其不意地与世界建立连接,杜皮约用戏谑的方式提出了很好的问题。
#18thFirst +,完全把《达~利!》续上了,无数次跳脱出"电影",继续"欺骗"、继续"洗脑",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抹去了摄影机的存在,几段喜剧小品赚取了观众笑声,随后收尾的几场戏无线推拉,创作者方法论强烈植入,此刻我们才意识到,这并非人工智能时代的行业笑料,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算法",最后我们置身于(摄影)轨道车上,看见了…看见了,那漫长的轨迹,杜皮约也将他的疑惑成功转移到了我们(观众)身上。思考一下,这真是太恰当的开幕片
还是法国昆汀的套娃情节,到最后你都不知道到底结束了没有…
肚皮约才是真AI。鉴定完毕。以后AI世界只有肚皮约可存活。
6.7 演员可以是任何人,演员无法成为任何人,表演所承载的虚实结合的特性与层层套娃的结构相互呼应;但诚如杜飞自己在发布会上所说,最终它仍是写作的文本,没有即兴,没有真情流露,来自导演/编剧的无形的掌控力使其无法真正自证。
[3-]唯二爆笑的地方:PTA&昆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