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ood Nurse》良心护士,死亡天使再亮的灯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再安全的地方也有恶人出没,又怎能保证尽职尽责的一定是人畜无害的人间天使,又怎能保证温柔贴心的一定是以诚相待的生活密友。
《良心护士》一语双关的中文译名,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算是“良心”、谁才配称作“护士”?
他看起来是这样善良美好,总能找到幽默风趣的方式缓解他人苦恼,总愿意竭心尽力救人于生活水火,却对那么多无辜的卧床病人痛下死手……或许是家庭的悲剧,或许是婚姻的失败、抑或是个人的扭曲,Charlie的作案动机从未明晰,也无从得知。
而Amy的出现,打破了所有人不作为的寂静。
很难想象她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是多么恐惧,又是经历了多少挣扎。
选择背叛好友做一个“良心护士”结果被万人歌颂,过程的痛苦却鲜为人知,幸好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平凡英雄、良心护士。
Good Nurse是对Amy的感激表扬,如果不是Amy,ICU里的杀戮怕是还要继续;也是对Charlie的深刻审视,如果不看杀人凶手,Charlie的友善是否真实?
结尾的一句“They didn’t stop me. ”,恶魔不受邪物召唤如何来到人间,医院正是这个故事中的邪物,杀人凶手辗转九家医院畅通无阻,行凶十六余年毫发无损,只留无数家庭破碎无整,资本体制视人命如无物的漠然,比恶魔杀人不眨眼的凶残更让人寒颤。
既然患有心脏病的Amy也能排除万难,用Charlie当初同样的真诚和关爱感化Charlie,人性的复杂难以参透,生活的仓促更舔混乱,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无光照到的角落也能被善良点亮,恶人徘徊的街头也能用勇敢驱逐,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偏爱乐观。
再谈谈劳模姐和小雀斑吧~影后影帝精彩至极的演绎赋予了这部片丰沛的感染力,尤其是几段心脏病发作戏与“I can’t”怒吼戏,Amy作为普通人的窘迫无力被愈发艰难的呼吸衬得窒息又无解,Charlie从冷静到偏执疯狂,一句句刺耳的“I can’t”也象征着心理防线逐步崩溃,恶魔的伪装终究是被揭得一干二净。
他们都值得第二座奥斯卡。
连环杀人案件改编失败案例。
看得出来,导演不想流俗,回避了所有反转、惊吓、刺激等商业套路,想营造出真实无力的恐惧感,可惜没有抓住恐惧的源头和正邪冲突的根本,导致一切都很扁平,演员对着毫无洞见的剧本干使劲,演得非常好,但就是像在看表演大师班。
这个案子的原型其实非常丰满,一、变态护士杀人犯十几年杀了上百人,二、医院体制为自保成为帮凶,三、正义护士反击前两层。
最有力的抓手是医院体制这条线,这也是案子本身最令人无奈和胆寒的地方,为了避免缠上医疗官司宁可包庇杀人犯。
女主身患心疾需要工作续医保,杀人犯出现后对她无微不至分担工作获取了她的信任,当女主得知了真相,她必定要做出选择,不顾病情(性命)也好、不惜丢了工作也罢(医保,还是性命),都没有,她的做法像一个正常的好人,不像电影角色,步步为营地做着好人好事,和杀人犯只靠着3个月的“交情”对线,和院方毫无相互掣肘,不免显得过于单调平淡。
杀人犯的动机虽然原型就从未交代过,但也只能往医院上靠,因为没有人阻止,所以他利用了这些人的恶作更大的恶,哪怕证据确凿也能肆无忌惮多年,而在人命和饭碗之间毫不犹豫选择后者还冠冕堂皇的那些人,比他还要可怕,这无疑是促使他杀了400多人(估)最大黑手。
总之,网飞这把拉了。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既不专业也不客观!
这片男女主都是当红大牌,演技完全没问题,小雀斑我觉得就适合演这种看似正常实则变态的角色,因为他要是那种带泪的笑太瘆人了就是个变态本态!
但是剧情实在是平淡无味一点也不激烈,一个变态杀人魔的故事竟然能写的如此寡淡编剧也是很厉害👍,我毫不介意真实事件不改编因为我一向觉得有很多真实事件的离奇程度比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这个故事很平淡需要增加戏剧冲突反而不改编了不理解导演是怎么想?
就感觉是一个普通的下毒案被发现然后牵出了一个变态凶手而已,对于前面纵容犯罪的其他医院也并没有过多的谴责,说实话是编剧浪费了演员的好演技!
在烂编剧的拖累下这部电影只能拿到6.5分!
All star cast之前没看过预告片,不过从简介里猜出大概。
劳模姐+小雀斑,两位获得过影帝的演员可谓展现出淋漓尽致的表演,不论是Amy内心在友情与正义间徘徊时的茅盾和挽救病人不得时的悲痛与压抑,亦或是小雀斑最后狂轰滥炸式的输出都可圈可点。
小雀斑之前没演过杀人凶手一类的角色,但觉得他的确适合演这种外表看起来唯唯诺诺、神神叨叨,实则是敢下狠手的角色。
美中不足的是小雀斑人物形象基于情节上的塑造不是特别丰满,最后独白略显突兀,作案动机似乎没表达明白,芝士一笔带过。
但确实不失为一部佳作。
这个电影在去年2022.11.01看完,想试着写下影评,刚看了一下豆瓣上的影评,更加觉得自己脑袋空空 😟。
好吧,那就试着记录一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电影的节奏很缓慢,色调也偏深沉,很容易思绪就飘走。
在这个故事中,护士艾米的为人恰如其分的印证了良心护士的名字,当她发现自己新来的同事在偷偷给生理盐水里注射胰岛素以及高西地时,整个人都很震惊,也看得出来有点害怕,但是她丝毫没有迟疑帮助调查人员搜集证据,把这个杀人恶魔绳之以法。
最后,她对查理温情的劝告,其实查理一直以来都在帮助艾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艾米对查理展现出了温暖的一面,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看起来充满善意的人会是急诊室里的杀人狂。
终于查理说出了实情,至此案子终于真相大白。
看完之后,我自己感觉困惑的就是,你不知道生活或者工作中会遇上什么样的变态的人,但是要我们为了防止受到伤害就要推开所有可能潜在的朋友吗?
这样会不会失去了做人的轻松与温情。
反之,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免于来自类似这样口蜜腹剑的人的伤害呢?
这个答案可能仍然需要探索……
故事里头的劳模姐,为了能获得医保,必须在医院干满一年。
可是,异常繁重的医护工作,其实让劳模姐也不得不觉得劳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不得不说,老外的医护,干起活来好像没日没夜的,劳模姐在故事里头,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
也不知道她的女儿是如何生活的,在照顾孩子和处理工作方面,劳模姐并没有做好。
这种繁重的医护生活,终于“迎来了”小雀斑的加盟。
不得不说,狠抓预算的医院,这次也是下了血本,才决定多招一个人的。
小雀斑的到来,确实给劳模姐缓解了很大的压力。
其中,有一次劳模姐病发,如果不是小雀斑,估计劳模姐“骗保”的把戏都玩不下去了。
不过,在“抢救”劳模姐的过程中,小雀斑在劳模姐面前展示了一下“技巧”,这个,可能是事后的漏洞。
很快,劳模姐照顾的病人不幸去世。
在医院里头,这种事儿大概太平常不过了吧。
劳模姐安慰了病人家属,日子继续。
不过,奇怪的是,七个星期之后,医院协调了警方,重新“调查”此事。
这里头,感觉实在太奇怪了。
没有医患关系,没有线索举报,医院究竟是为了什么调查此事的呢?
难道就不知道小事化了这个道理的么?
不知道老美究竟是因为什么机制,触发了医院的调查,而且,医院还“主动”联系了警方参与。
不管怎样,这样的机制,都值得借鉴。
不过,此事的警方,也是一头雾水。
病人已经去世,尸体已经火化,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嘛。
不过,既然医院要求协助调查,这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
而且,医院的态度实在是太暧昧了,“主动”要求调查,但在调查过程中又故意设置障碍。
这……,难道就是为了履行程序,要一个警方的签字吗?
可是,这次医院打错了如意算盘,故事中的警方是非常认真的,想走过场?
门都没有。
可是,调查的过程并没那么简单。
负责的警察,差点连饭碗都丢了,也不知道图个啥。
这事儿,就是完全没有纠纷的事儿,签个字不就完了么。
可是,具有“职业操守”的警察,还是一路坚持下去,其中,自然少不了劳模姐的帮忙。
说起来也是奇怪得很,不知道什么时候,“坚持职业操守”变成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本来不是应该如此的吗。
当所有的线索指向小雀斑的时候,劳模姐其实也是天人交战的,毕竟,没有小雀斑的帮助,劳模姐可能无法“安全”度过一年考验,而且,如果没有小雀斑,劳模姐的家庭关系可能也是一塌糊涂。
这么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劳模姐要不要“出卖”他?
当事情快要“水落石出”时,小雀斑被医院开除了。
理由是申请表填错了日期。
这种荒唐的说法,貌似本身就欲盖弥彰的暴露了一切。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疗系统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呢?
是那个业内早就明知的药柜漏洞?
还是担心真相大白后的医患关系?
故事的最后,其实警方拿小雀斑没有一点办法。
然而,在劳模姐出手的情况下,小雀斑还是选择了认罪。
不完全统计,小雀斑通过类似的方法,杀死了大概400多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而且,小雀斑杀人是无差别的,并没有具体指向。
这种疯狂,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真相大白后,有没有引发风暴,故事里头也没有说,有点奇怪。
至于资源……其实公众号只是专注于影评,所谓的资源,均来自于网络。
可是接到侵权投诉,实在是诚惶诚恐。
再次声明,本公众号只是提供网络已有的分享,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通关密码见封面,你懂的。
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吧,除了配乐没有很出彩的地方,第一次来的放映厅音响效果太棒了,但后半段影厅的门一直在响有点distracting。
除了cast&creation team,很惊喜的是Amy本人也出现在现场。
她说Jessie的演绎让她原谅了20年前的那个小护士,Eddie也让她对仍旧想念好朋友的自己减少了罪恶感。
Eddie表演一如既往的优秀,开头的长镜头让人紧张又不安。
印象深刻的地方还有Charlie低头看病人,镜头慢慢移动,把他和病人放在高低平行的位置,他就这样沉默着、看着。
还有一个他在走廊往病房走、站在病房门口凝视里面病人的镜头。
玻璃印出来摇摇晃晃走路的他。
后来在Amy家的一个镜头,他起身后慢慢出现在画面中,温暖的外表与色调,却由上到下散发压迫感。
Eddie的美国口音比黄手帕进步太多了哈哈哈哈!
但还是有点mumbling,听不清楚。
穿西装太好看了!
头好小腿好长!
Jessie的妈咪感好强,努力工作又疲于照顾孩子的母亲形象。
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出演戏的痕迹!
最后给Charlie披上毛衣,拉着他的手,向自己的朋友也是“恶魔”告白自己,并劝他说出真相,Amy内心的挣扎、失落,又为作为朋友的Charlie难过,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Jessie本人真的好美!
艾米是帕克菲尔德医院的护士,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所以不敢告诉医院自己的疾病以免被辞退。
艾米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查理在2003年来到了这家医院,和艾米成了同事,慢慢地成为最好的朋友。
他帮艾米向医院隐瞒病情,帮助艾米照顾孩子,陪同艾米一起向孩子们诉说自己的病情。
可是,查理其实一直在偷偷地犯罪。
他利用自动取药柜的漏洞(选择取药再选择取消后,时隔一分钟后药柜依然会打开),偷拿胰岛素和地高辛,并将这两种药物提前注射到放在储藏室的生理盐水袋里。
病人使用这种生理盐水几个小时后便会身亡。
勇敢的艾米,冒着生命危险,找来查理以前的同事证实,并从电脑里打印出查理的取药记录交给警方。
即使在警方的逼问下,查理也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最终还是在面对艾米时承认都是自己干的。
艾米问他原因,他只说了一句:“他们没有阻止我。
”为了避免死刑,查理最终承认了29起谋杀,但实际上预计会有400多起。
查理先后服务过16家医院,尽管很多医院都对他怀疑过,但却从未有人去阻止他,也没有死者家属对这些医院提出过刑事诉讼。
艾米如期做了心脏手术,和女儿孙子们一直生活在佛罗里达州。
难得故事上乘,演员演技极佳的电影,不仅仅是劳模姐和埃迪有影后影帝水准的发挥,一众演员的角色代入感很强。
Kim Dickens饰演医院行政,那心虚慌乱的情绪也是很到位艾米(劳模姐饰演)为得到医保隐瞒重病坚持轮值,而查理(埃迪饰演)也是一名护士,新人刚到,没有揭发劳模姐,反而主动提出帮助她。
当医院接连发生病患突然致死,却与护士用药事故有关。
一方面讲到像艾米这样的单亲妈妈为孩子为生计的压力。
隐瞒病情获得医保的行为,让她受道德良知的责备。
另一方面,当得知医疗事故隐情后,事态不受控制的惶恐和疑似病态杀人犯曾与孩子们亲密生活的后怕,以及查明真相的必要。
剩下最后三个星期,获得医保的日子进入倒计时,但事情并不顺利…
犯病的时候,艾米强忍着坚持工作在这充斥着太多爆米花电影的当下,一个具备人性考究,反映医疗机构制度漏洞,揭示社会真实的故事又能拍得不掉价就更难能可贵了。
P.S 题外话:一个好人,你愿意接受ta无限的好。
倘若知道这个好人脑子不正常,还愿意一如既往接纳ta吗?
面对不寻常的事或不正常的人,大概率先考虑自己利益,并选择尽快摆脱“霉运”。
哪怕那是很重要的事或很亲近的好友。
我一直看到女主和警察合作,才反应过来这个良心护士指的是女主,因为她和其他护士不同,选择发现并揭露真相,哪怕自己还有三个礼拜就可以获得保险,一旦违反合同条约就会遭到解雇。
所以感觉女主的线是比较完整的。
在最初看的时候一直抱着小雀斑是“良心护士”的念头看的,虽然有一部分演员滤镜,特别是他鼓励脆弱的艾米的时候那种劲头,语气,跟他呵护脆弱的神奇动物一模一样。
但感觉本剧也一直在渲染男主对女主的好,以至于到了最后十五分钟男主的审讯还没任何进展,进度条君告诉我这剧应该没什么反转了,我才明白男主并没有什么苦衷,就是一个杀人狂魔。
结尾靠字幕说明查理从未说明犯罪原因,但在剧中又给出了可以多种解读的暗示,让人觉得有些云里雾里。
从女主最后把男主说服的台词看,似乎本剧想说明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交织,坏人也有好的一面,但结尾字幕又让人感觉结束得很仓促,善恶终有报,结局圆满。
可能唯一表达明确的观点就是体现了在混乱的体制下各人为了自保都选择对恶视而不见以至于有许多无辜生命消逝的悲剧的抨击吧。
觉得很多线索都没有用上,女主的心脏病原本应该是制约她开口讲真话的最大因素,但是她两次和警察对话都毫不设防,直接说出重要线索,后期直接没了医院场景,和警探一起开始办案,感觉前期大张旗鼓的八个礼拜的内部调查都成了笑话,只要女主正道的光,没任何事情能挡住她铲奸除恶,最后还能顺利获得心脏移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协助警方抓住杀人狂魔的原因?
不知道女主躺在急诊室里时,男主会不会保证她不会用到被污染的生理盐水?
当独立故事看也不错,感觉女主全程演技在线,十分自然,尤其是心脏病表演,感觉我心跳都跟着加快了。
不过小雀斑好像有点演啥都像他自己的趋势了,这是逃不脱的魔咒吗?
叙事流畅,是很典型的奈飞喜欢的题材。但对于这个事件的切入点,我觉得可以有更带冲突更有转折的角度。
#ZFF 18th5-属于美国医疗体系的《杀人回忆》影片基本是二分的,前一半Amy与Charlie在心理上处于同一阵线面对内外掺杂的困局,而后一半转为了对立。惊悚的氛围漫布在有限的夜间室内空间里。(Amy心脏出问题那段现场放映意外中断20分钟,好像是出现了一些医疗状况,可见这个演得……小雀斑本人好帅好可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改编自真实人物的限制,对于故事的展开是点到即止的。两位的演技撑起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但人性还是很复杂的)ps:劳模姐还是那个劳模姐。
故事情节很很简单,犯罪动机很复杂,男女猪脚表演很出色。一部完全凭借演员表演取胜的小成本制作。特别是“小雀斑”的表演,一脸无辜,一脸无奈,一副平和善良的社会边缘小人物模样,内心深藏一个报复社会的阴暗的心。
两场对峙戏都好好啊!没有任何动作戏,最大的动作就是在餐桌上拍个响板,这么克制的悬疑追凶片值得赞赏!
impressive,比想象中好很多!好几个场景想到了「囚徒」,导演玩suspense的执行度非常有效。摄影 配乐 剪辑各方面都很赞,特别是配乐,也谢谢北欧导演没搞好莱坞那套亮到眼睛疼的打光😂 最出彩的肯定是演技部分,劳模姐刚拿金人,感觉这边就是给她最好的背书说:我值得(more)LOL
这种真人真事恰是影视编导需要避开的,人物没有任何令人敬畏或同情的点。同是北欧导演御用编剧编而优则导,Eskil Vogt《无辜者》怪力乱神格调不高,但特异功能释放瞬间还是有些奇观感进而产生敬畏感(我承认我很俗);Tobias Lindholm这部就很怪,首先不是自己写的剧本怎么就轮到他导,另外虽然看上去现实主义格调上来了,但你哪怕杀人过程适度加一些技巧也比现在好看很多(可惜受限所谓真事改编)。心脏病单亲家长这种设定激发的是苦情不是同情,激发同情不仅是悲惨境地,更是努力到接近极限还无法改变悲惨境地的绝望。大家台词功底不错,白人警察的抽搐脸设定没用好。可能是故意把有男主在的场景调得很黑暗,但实在看着太难受。
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
因为这件事,我都忘了你的善良。
真实事件改编,护士谋杀病人的故事。小雀斑饰演的杀人护士,辗转九家医院,利用药品,杀死了数量惊人的病人。其杀人原因至今不清楚,他所服务的医院虽有所怀疑,亦只是开除了事,对其疑点讳莫如深,用杀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未阻止我。”医护人员杀人于无形,想想真让人恐怖。劳模姐与小雀斑演得都不错,劳模姐尤其敬业出彩。
别这么拍电影…………
平淡甚至平庸,因为找不到动机所以不能追究犯罪根源,结尾的那行字幕又没有支撑,因为影片同样缺少对制度的深究与诘问,罪恶深埋这么久,但本作对此的表现简直就像那些不负责任的医院一样浮皮潦草;导演可能试图营造一种平静下的惊悚与压抑,而观众能感受到的大概只有略微压抑的平静吧。只剩下两位演员的表演可看,虽然飚戏的确精彩,但放在这样清汤寡水的语境下,能凸显的也有限,比如小雀斑的情绪失控真的没有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吗?不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两位主演的粉丝可以看一下。2.5.
“他们可真会演,但就是怎么看都不信。”看似无倾向的叙说视角,同导演编剧前作《狩猎》一样直指平庸之恶,只可惜在演员层面的加戏之外,始终缺少那“林中的一枪”。
浪费了好演技。虽然从未说出原因,但是电影在二创的过程中起码要给到男主角这么做的动机和倾向,或者选取更高明的手法让观众理解整个事件。至少导演现在这样弱的处理方式不足以让人信服,所以也让观众看的莫名其妙。而且前面男女主的感情铺垫还是太少,导致结尾变得更加莫名其妙。倒不如直接处理成爱情,但那样确实也太狗血。总的来说这个题材怎么拍都是不讨好
因为片名,我还以为后面有反转,会表明男护士其实是伟大的之类的,原来就是一个变态杀人魔啊。。。
这画面阴得不像是美国,更像是北欧滤镜,一看导演,哦,懂了。整个故事很流畅,两位主演也很有默契,对医疗系统的探讨也恰到好处,但是整体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非常保守的一部片子。对于参加电影节的人来说,最大的惊喜是原型到场,可惜没有自由Q&A,可能是怕观众问出什么奇迹问题吧。
看过纪录片再来看电影,这部要啥啥没有啊
24_097。其实最后400人也只是推测,毕竟尸体已经没有了,记录医院不肯交出来,警察啥也没办法做,所以尽管凶手承认这家医院的29人是因为他而死的,但最后也只是18个月不能假释。最终也没有讲杀人是因为什么,但其实为什么要解剖凶手犯罪的原因,解剖了又怎样,真的能警示预防吗,算了吧你,还是改进一下制度吧。演员演得挺好的,没有问题
最后对人物结局的字幕出卖了整部电影的空洞,直接带出对其改编必要性的怀疑。没有思考,没有追问,用表演掩盖一切,止步在最应该继续深挖的地方。
阴郁暗黑的风格,非常适合这样的故事。感觉整个电影的风格,甚至到故事完全是在为两个演员让路,完全是他们俩在秀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