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这应该是一部90年代拍的影片。
因为那时候的李心结和刘烨都那么的年轻。
人是有天赋的,天赋各有不同,特别是演员,特别明显。
李心结和刘烨都是特别有天赋的演员,独特的气质,极富灵性,让人一看就能喜欢上。
这应该不算影评,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如米尼一样的美丽,被很多人喜欢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两点一线在家和农场往返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一样,遇到了一个让她爱的痴狂的男人。
选择不顾一切的去爱,却不曾想到会如此浓烈的把酸甜苦辣都尝遍。
只是生活和戏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本可以嘎然而止,但生活不会。
剧本中的角色可以死去,但生活中的人却是不得不持续的承受着种种选择的前因后果。
我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她不会选择这一条路,也不会受这么多苦。
所以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怜惜之情爱着我的妈妈。
即便她做了很多不该,做了很多错事,虐我心千万遍,我气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怪过了,却也无法真正的放弃她。
只能不放弃,不执着,或是承认这世间诸多无能为力。
王安忆的作品我看的不多,记忆中只有一部《妹头》,她的成名作应该是《长恨歌》。
在电影院观看过郑秀文版本的《长恨歌》,实在是很糟糕,郑秀文歇斯底里的演绎生生的破坏了那个袅袅娜娜地从老上海弄堂中走出来的活色生香的王琦瑶。
李心洁应该是实力派的演员,长得也漂亮,可脑海中总把对她的印象定位于《鬼域》中惊悚片女主角的形象,总觉得米尼这个角色并不是顶适合她,如果由周迅来演绎的话应该会更出彩一点,周迅的眼神和形象更能刻画出米尼的寂寞与绝望。
《米尼》又是一部根据王安忆小说改编的电影,我没有看过原著,据说改编的很失败,在豆瓣上也看到了许多人给了不怎么高的评价。
说实话,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拍摄手法都很一般,可我还是很喜欢,因为影片中大段大段的旁白。
李心洁那明显带着港台腔的普通话配上缓缓流淌的背景音乐,令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每个人都是需要倾诉的吧,而都市寂寞的人群习惯于在他人的喃喃自语中安静的沉淀,让那一字一句暖暖的熨贴灵魂深处的孤独与寒冷。
米尼是杂技团的台柱,她最擅长的节目是“空中飞人”,舞台上的她光芒万丈,万众瞩目。
可是洗净铅华,走下舞台后,米尼的心中却是大片大片的荒芜。
母亲从小就丢下她远嫁异国,米尼在舅妈的抚养下长大,舅妈并没有善待米尼,在她心中,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子只是一棵“摇钱树”。
亲情的缺失让米尼倍感孤寂,她渴望着一个奇迹的发生。
有一天,她遇到了阿康,阿康是一家小音像店的老板,他有一点点帅气,有一点点痞气,有一点点小聪明,还有一点点玩世不恭。
阿康经常搜集各式各样的钱包,用来窥探他人的故事,寻找人类原本的善良是如何在都市的繁荣里渐行蜕变。
第一次见面,阿康送了一张《樱花雪》的碟片给米尼。
阿康说樱花雪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米尼长得很像片中的小雪。
小雪有着和米尼相似的童年经历,深夜,米尼对着电视机屏幕泪流满面,阿康的影子在不知不觉间已进驻了她的内心。
阿康喜欢躲在台下看米尼的表演,那种期待与痴迷,对他来说有着赛过偷天的快乐。
演出结束以后,他们一起吃夜宵,米尼娇嗔:“你为什么不给我送花”?
阿康邪气的一笑,转身变出出一捧龙虾花束。
米尼惊喜,他们在夜色下亲吻,爱情开始生根发芽。
阿康许诺要给米尼一个完美的婚礼,他要把美丽的杨浦大桥上铺满红地毯,米尼穿一件由一千多白玫瑰花织成的婚纱站在那头,阿康从那头慢慢走过来,这时天上下起了流星雨……米尼在阿康编织的童话里甜蜜的微笑,她找到了久已渴望的温暖与安定。
幸福的时光是那样的短暂,阿康因为偷窃富商的钱包而入狱,米尼也因为摔伤而被杂技团解聘。
失去阿康的米尼是那样的孤独无助,她的生活被大段大段的思念填满,她在家和监狱的两点一线之间来来回回的奔走,在留有余香的爱情城堡里徘徊流连。
阿康刑满出狱后,他们的爱情开始急转直下。
阿康急迫的需要一个崭新的开始,他没有忘记曾经给予米尼的承诺,他想让米尼过上好日子。
可是他不知道米尼并不羡慕宝马香车,锦衣玉食,她只希望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米尼为了偿还阿康欠下的赌债,再次走上了舞台。
可是阿康却因为参与贩毒,事发后再一次被捕。
漂泊在半空的米尼心底再也没有了任何支撑,一种深刻的悲凉缓缓的漫上心头。
在舞台炫目的灯光中,所有有关情感记忆的闸门都喷涌而出,米尼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阿康灿烂的笑容,想起了阿康在舅妈家翻箱倒柜寻找母亲寄给自己的信,想起了阿康不惜越狱只为了送给自己一个粉红色的凤凰……在所有的温暖和美丽都缓缓的蜕尽以后,米尼就像《樱花雪》中的小雪,从半空中缓缓坠落。
很喜欢影片中米尼那位睿智的邻居老大爷:人活着本身没什么意义,平安度过就是万幸。
开心这件事就像下饭的小菜,人活着靠得是饭,有没有小菜其实是无所谓的。
这电影绝对是走纯爱路线的李心洁舍弃香港的有钱人非要跟阿康,除了她孤独,就是纯爱了;刘烨一个及时行乐的小混混非要想铤而走险赚大钱,除了好奇,就是因为爱情了。。
还真是真爱啊。。。
我几乎感动了我素来不觉得电影应当跟原著完全一致,直接挂钩什么的,单纯看电影而言,这个片子不算讨嫌,一对男女主角长相很讨喜,演技也就那么回事,不功不过,豆瓣上评分那么低估计是原著党干的同样作为原著党,我也是觉得这个电影改的不好,米尼不是米尼到有点像周渔,本身就是出众美丽的人,孤独,痴狂,是个爱上坏男人的好女人,妄想改变他,其后的妥协也是生活所迫。
电影里面的米尼是个想认真生活的人,渴望平凡。
而真正的米尼,很平凡,又觉得平凡很无聊,阿康是她摆脱平凡生活的唯一稻草, 虽然也爱阿康,她的堕落,大体是自愿加上随波逐流,是对平凡的痛恨,也是对自己的无所谓,我其实觉得,如果真正的米尼遇上了张耀扬,说不定会跟他走阿康是唯一一个跟米尼的“聪敏”旗鼓相当的人,阿康的坏,在米尼眼里是聪明的象征,而电影完全是伟大的爱情包容电影把时间也调整了,那一点点历史背景也都没了总之,这是多么伟大而纯粹的爱情啊
开始看时就考虑片子看完要不要删除,硬盘没有多少空间了。
看完了在豆瓣一搜,零五年的片子——我对此一无所知。
某天睡眠缺失依旧的午后心血来潮下了下来,那完全是看在刘烨的份上。
这是个没安全感的男人,但不矫情。
米尼在第一个镜头里眩晕的轻扬看起来很美,那种破败颓废的美,像个妖精。
她说她想飞。
她每一个手臂张扬的样子都仿若时光倒流,那是跟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诀别的远久年代,这让她看起来安静而忧伤。
假若定格的话就是一个戏子。
她觉得人在飞翔时心却是踩在地平线上的,阿康仰望的表情痴痴傻傻,那个人就是她心挂念的地方,她的地平线。
所以当阿康背身入狱,她就跌了下来。
我因为你而不能再飞了。
后来她还记得自己说过这句话,那时已经对阿康放逐。
她知道勉强不了但还是想挣扎一下以为能让他回心转意。
她选择阿康是以为自己选对了一种坚强,“在男人坚强的背后你能体会为之付出的全部意义”,后来意义失却,凤凰身碎。
“时光或许不能停驻在留有余香的爱情城堡,可驻足在心里的甜香却是每一个女孩最为私密的春天”,她死的时候脸上的妆容不那么浓重,死得甚是如愿。
那是她最美的时候,她曾拥有过一个私密的春天。
阿康不认为拿人家的钱包叫偷,他只是觉得一切充满不确定,希望有个来路去路。
他入狱是因为拿了那个钱很多时间很少但总是请米尼吃饭喝酒的男人的钱包。
这真是讽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明目张胆,也许他只是个赌徒,他急于想知道米尼为什么选择的人是他。
狼吞虎咽的爱情来得太迅猛,他以为自己没资格认真。
这么自卑的男人。
米尼说,你怕了么?
怕了就说一声。
他当晚就越狱出逃,把那个亲手做的凤凰布偶带去她入住的招待所,被狱警抓走时他笑得一脸腼腆。
他是在告诉她,他不怕。
故事等到阿康出狱就散了,沙子淅淅沥沥下落,跟所有的爱情命运号一样在生活的锅碗瓢盆面前崩盘。
有点看不下去。
但最后都死了一切也就结束了。
一个半小时渲染那么长的一段人生,从爱情出生到生命死亡,片子有点那么力不从心啊。
音乐是多打一颗星的原因,它抑郁、敏感、缓慢——跟米尼每一个恍惚的神色一样唯美。
米尼拿着DV时你会以为那是某支MV处于进行时,音乐如水,对白喃喃的。
流动的是情感,画面就不能那麽隐晦了,所以多了一些煽情的独白。
独白和音乐让片子变得压抑起来,也更耐看些。
毕竟爱情有时候很矫情的不是麽。
没有看过王安忆的小说。
女性书写文字的先天性缺陷是太过自恋,这不是我喜欢的优点。
她写的时候应该还年轻,写了一个决绝的爱情故事。
我希望她快点老去。
看完后我还是决定给硬盘腾点空间,别人的爱情不能当饭吃,也许该人人自危不能任其顾此失彼才对。
反正现在好像就是这个样子。
这只是某一个别人的爱情,对吧。
写字的时候一边看着最新推介的片子《米尼》,也是因为喜欢李心洁的缘故,另外看见演员表里还有刘晔,所以打起精神来看了自《老港正传》之后的国产片。
情节还不很明朗,单是开头的几个镜头就有些心里感觉不对,所有演员说话的腔调让我想起一则曾经看过的轶事——外国教授被请来在八十年代初的电影学院讲学,她第一堂课交给学生的就是——如何说话——因为大家都还操着满口的样板戏强调,完全没办法表现除了革命样板任务之外的任何角色最近看的几部片子都有这个问题,不过是因为演员来自港台内地各有各的口音造成。
譬如片子里刘烨扮作小混混说话,怎么听怎么觉得不到位,怯生生的感觉。
好在女生不管怎么说,只要有点可爱的语气就能弥补,像李心洁,在《似水年华》里磕磕巴巴的台词跟这电影里的差不多,听着反倒觉得挺深情。
可怪就怪在其他的配角,说着普通话却要表现上海姑娘那股子固执和精明,于是显得装腔作势。
还有大陈哥,貌似正人君子,说话做事都想透露出一股大气,可叹大气也是装出来的,表现得好像香港年青暴发户——我这里有英国奶茶……说到这里,断断续续看完了全片,结局让人惊喜——刘烨所饰男主角贩毒过程中被抓,李心洁扮演的米尼也就在杂技表演中失手坠落——之前让人担心的苦情片就以这种丝毫无关物质生活的方式结束了——好像吃柿饼,黑着灯吃,吃到一半发现有个里头有个虫——这并不是贬义,就是有些无奈——演员是好的,故事是好的,导演也是好的,感情都到位、情绪都充沛,可是——这是谁的故事呢,真实的生活与此又有何干?
或者这就是不落入普通人思维俗套的所谓结局,但却带着观众落入了更加有渊源的俗套——美女不爱财,帅哥偏失足,而失足就是为了获得美好的新生活,最后——双双殉情?
总结到这里,又觉得像一锅大烩菜。
无法从中看到些什么,一样也不明白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单从描绘都市生活和情感的角度理解——生活里的我们或者少数的那些人,都是这样对待生命和生活的么。
看懂了,却不明白——嗯,就这感觉。
还好有心洁,她就是唯一亮点,当然也可能因为我本身比较喜欢她会说话的眼睛和神情。
后来在豆瓣发现原来《米尼》是王安忆的作品,看了一下故事梗概,那么电影的改编也太商业化了一点。
还以为这应该是一部90年代拍的影片。
因为那时候的李心结和刘烨都那么的年轻。
人是有天赋的,天赋各有不同,特别是演员,特别明显。
李心结和刘烨都是特别有天赋的演员,独特的气质,极富灵性,让人一看就能喜欢上。
这应该不算影评,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如米尼一样的美丽,被很多人喜欢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两点一线在家和农场往返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一样,遇到了一个让她爱的痴狂的男人。
选择不顾一切的去爱,却不曾想到会如此浓烈的把酸甜苦辣都尝遍。
只是生活和戏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本可以嘎然而止,但生活不会。
剧本中的角色可以死去,但生活中的人却是不得不持续的承受着种种选择的前因后果。
我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她不会选择这一条路,也不会受这么多苦。
所以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怜惜之情爱着我的妈妈。
即便她做了很多不该,做了很多错事,虐我心千万遍,我气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怪过了,却也无法真正的放弃她。
只能不放弃,不执着,或是承认这世间诸多无能为力。
还以为这应该是一部90年代拍的影片。
因为那时候的李心结和刘烨都那么的年轻。
人是有天赋的,天赋各有不同,特别是演员,特别明显。
李心结和刘烨都是特别有天赋的演员,独特的气质,极富灵性,让人一看就能喜欢上。
这应该不算影评,这段故事让我想起了妈妈。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如米尼一样的美丽,被很多人喜欢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两点一线在家和农场往返着。
那时候的她应该也是一样,遇到了一个让她爱的痴狂的男人。
选择不顾一切的去爱,却不曾想到会如此浓烈的把酸甜苦辣都尝遍。
只是生活和戏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剧本可以嘎然而止,但生活不会。
剧本中的角色可以死去,但生活中的人却是不得不持续的承受着种种选择的前因后果。
我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她不会选择这一条路,也不会受这么多苦。
所以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怜惜之情爱着我的妈妈。
即便她做了很多不该,做了很多错事,虐我心千万遍,我气过了,伤过了,痛过了,怪过了,却也无法真正的放弃她。
只能不放弃,不执着,或是承认这世间诸多无能为力。
豆瓣里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
撇开故事的原著,我愿意给它的评价是四颗星。
因为它给了我另一个视角,原来人与人之间追求的真实感情还可以这样去演绎。
什么是真实的感情?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感情的流露如果没有金钱名利这样的俗物玷污就是真实的感情。
这样理解未免是把真实困宥在狭隘的过道里,也把自己引向自设的陷阱里。
没有俗物玷污的爱只能说这样的爱有如过滤水般地纯净,然而纯净并不等同于真实。
真实是有力量的,纯净未必就有力量。
现实有它残酷的一面。
当生活向人们提出着接踵而至的难题,纯净的爱情也将面临着重重关卡的考验,继续坚持还是选择放弃,这才是检验感情真伪的唯一标准。
阿康第一次坐牢,米尼心甘情愿地在阿康家里苦苦等待,出狱后的阿康面对生活的困境,愿意走进曾经令他深恶痛绝的社会的黑暗,尽管后来米尼为了阿康做了出轨的行为,他都要实现给她一个承诺里的未来。
他们卑微地活着,却是在真实地彼此相爱。
米尼是只孤独的花朵,花蕊处隐藏着足够的寂寞。
杂技与其说是米尼赖以谋生的一种方式倒不如说是她可以回忆她母亲的中介桥梁。
台下观众的仰望与喝彩可以让她暂时忘记刺心地寂寞。
这样的人活着不免会有自己未看透的悲观。
所以最后阿康在一次特大贩毒中被捕,米尼选择在空中表演时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样的结束是一种必然。
如果说米尼是活在内心的渴望里,阿康则是活在追求的真实里。
米尼一直在寻找真实的温暖。
阿康说他在现实里寻找真实的人。
两个人命运的相遇迸发出真实的爱情,一切都是宿命。
他每天都在观察这个世界,只偷有钱人的钱包,研究有钱人发迹的原因,善良地帮助米尼从两个流氓当中解围。
阿康给我的感觉,从一开始就比米尼还要沉重。
世界是有它的是非之地,他追求真实,内心却十分灰暗,生活里的是非让他的性格变得扭曲。
这样的人注定是要悲哀的活着。
也许只有死亡才会让他得到最终的解脱。
因为丑,才会有美;因为冰冷,才会感到温暖;因为痛苦,才会知道幸福。
米尼和阿康用他们悲凉的命运,指出了世界黑暗的一面,是要告诉我们要内心光明地活着,这样世界的光明才会更多一些。
最无耻的男人会在给了一个女人希望以后再突然对她说你应该有更好的生活。
所有的人和事都没有因为时光变迁变得美好,驻足在爱里的米尼虚幻的追寻着她的春天..阿康是个混蛋,可爱的混蛋,他的出场他的眼神总是显现出他是个追求自我的无赖。
在他说他不会去想念,因为想念会让时光变得漫长的时候..在他逃狱出来见米尼一面送上亲手做的火凤凰的时候..我知道这注定是要烙在心里一辈子的情意。
因为米尼是个孤单的小孩。
选择是一种生活态度,健康的选择有益生活,而选择男人就是选择坚强。
在男人坚强的背后你能体会为之付出的全部意义..开心这件事就像是下饭的小菜,人活着靠的是饭,有没有小菜其实是无所谓的。
同理,对于女人,男人亦是这样的。
很难想象王安忆的《米尼》能被拍成什么样的电影。
当第一个镜头出现,李心洁化着极浓艳的舞台妆,身上缠着血红的飘带在半空中飘啊飘啊,我就知道那不是王安忆的米尼。
一直以来都将自己喜欢的作家分成两种,一种是迷恋于书写人灵魂的阴暗面,而另一种则致力于呼唤闪光人性。
王安忆是前者,张爱玲也是。
那种黑暗的力量是巨大的,100分钟左右的电影语言想要描绘那黑暗显然很难。
所以,改编是智慧的,他放弃了《米尼》的冷彻心肺,电影《米尼》吟唱着绝望的爱情之歌。
书中的阿康是不爱米尼的,不爱任何人,是一个内心极度空虚的人。
米尼爱阿康,但那爱也是畸形的,也是因了那份不可自拔的寂寞。
而电影中的米尼和阿康是深爱的,音像店的偶遇,阿康高大英俊的外形和感性内在的流露在那一刻决定了影片的颜色绝不是王安忆《米尼》的纯黑。
值得庆幸的是,女主角选对了人。
李心洁长着一张现代前卫的脸,很漂亮。
但是你很快会发现她身上渗透出刻骨的落寞和倔犟。
你看,当米尼和杂技团的同事GIGI往那一站,不用说话,你就知道谁是米尼。
她和同龄的任何女孩都不同。
米尼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扔下她嫁给老外走了,舅妈收养了她。
可是,那个势利小市的上海女人怎么会爱她疼她呢?她被送进杂技团学艺,舅妈深知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孩日后是会带给她丰厚的回报的。
米尼就这样长大,这样长大的米尼缺乏安全感,内心却强烈渴望着爱与被爱。
但是米尼是不会爱上大陈哥那样的男人,她注定和GIGI那样的女孩不同。
米尼在音像店第一次看见阿康,四目相对的瞬间,她就知道他是她生活中的那道光。
米尼爱阿康,她没有办法不爱他,一个从小没有得到过任何爱的女孩,生活中出现的那一点点爱那一点点光就足以让她不顾一切,泥足深陷。
阿康第一次入狱,米尼去看他,阿康让她离开自己,寻找自己的生活。
可是这时的米尼已经不能没有阿康,哪怕深知这个男人带来的是火坑是地狱,也只能飞蛾扑火。
自古,绝望的爱只有一种结局。
最后的米尼,阿康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米尼从红色的飘带中纵身一跃,如一只沾满鲜血的蝶。
坠落。
解脱。
刘烨的阿康令人疼惜,米尼那么爱他,任何一个米尼都会爱上他。
他偷形形色色的钱包只是为了窥探形形色色的人生,看到这里我以为他就是王安忆的阿康,内心空虚阴暗。
可是他终究不是王安忆的阿康,不是那个无心无魂的阿康,他是爱米尼的阿康。
他是从背后轻轻抱住米尼告诉她要走过最长的红毯来娶她的阿康;他是在米尼伤心的告诉他舅妈把母亲写来的信偷偷藏起来后立刻去替米尼偷信的阿康;他是告诉米尼不会送花给她,却跑去买了二十串烤大红虾米尼捧在手上象捧着一大束盛开的红花的阿康;他是GIGI告诉他米尼为了重返舞台而对他不忠,他却伤心的说,"别这么说米尼,我爱她"的阿康;他是为了见米尼一面给她送一个自己做的红通通的凤凰而越狱加刑半年的阿康;他是为了让米尼过上好日子铤而走险,最终走上不归路的阿康。
他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阴暗那一边的阿康,但他是爱米尼的阿康,这决定了书和电影颜色的不同,本质的不同,带给我完全的不同。
爱与不爱怎么会一样?
另外,上海,这个风风火火的大都市,我第一次在镜头中看见它是那么忧伤。
汗死人的旁白...
我喜欢里面的旁白,即使很做作
想看原著……
“我怎么会爱上你” Bull Shit
爱有时候是不能选择的。孤注一掷的米尼让我想起我自己。
最近刚看过原著,才知道有这么个电影,竟然7年前了。电影确实不好看,跟原著比也是相形见绌啊。
师兄送的电影节套票,小西天看的。实在是一无可取之处。
现实总是那么残酷
极度失望。
情到深处人孤独
两个渴望爱的在一起 最后 。。好吧 黑色
刘烨在这戏里面纯属扯淡!
悲剧。不过喜欢极了。
在这个平庸的世界里,只卖身不卖艺。
很早以前看的 我只记得他们俩的小屋
刘烨和心洁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太绝望了,以为没演完呢
刘烨姿色依旧
犹如飞蛾扑火般的爱情
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