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剧透虽然本片没什么“剧情”可谈,但是想要保持新鲜感的话还是慎入吧凭回忆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前两部也好久没重温了,有出入的话欢迎指正关于Jesse的儿子,看的时候腹诽了一下为啥某人不利用自家资源让他家那位小孩来客串,你看人家波兰斯基就把自家小儿子拉出来客串了。。。
好吧这个只是个人私心并不重要在第二部里面Jesse提到儿子的时候,说他的名字叫Hank,然后在末尾的字幕,儿子的名字也叫Hank,但是全片提到儿子的时候,他一直叫Henry •﹏•一家人在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Celine用法语招呼女儿买东西,然后Jesse状似迷糊的用英文跟Celine确认,这里继续腹诽,Ethan Hawke的法语其实说得很好,而且他说法语的时候声音跟说英语的时候不太一样,有种带着诱惑的性感在里面,导演不给大家福利啊!
Jesse跟另外俩男人坐在院子里说他的书的场景,顺带提到了他写的第二本书,然后被问说他跟Celine是不是真的像书里写的那样很激烈的OOXX了。
在第二部里面,Jesse说起他关于维也纳之夜的那本书,说原本的结局是俩人重逢了然后OOXX得昏天黑地然后分手了,但是出版社不喜欢这个结局,Celine说她更喜欢这个。
嗯,总之他俩激烈的OOXX了这件事不仅成真了还终于写书出版了俩人从机场开车回去朋友家,后座俩姑娘睡得昏天黑地错过了遗迹,Celine先嘲笑了一下Jesse说回头去机场的时候再说的借口,回头等俩闺女醒了,又把Jesse的话重复了一遍,这里看得我一口水喷出来,类似的事情一直发生在我爹妈身上,我就是那被爹妈忽悠的闺女两个人说到初恋,Jesse说是你啊,Celine说得了吧,Jesse说我说的是真爱又不是X经验。
这俩95年在维也纳下车跳到轻轨上坐在最后一排,Jesse问的就是Celine的第一次经验,而Celine问的是Jesse有没有爱过,Jesse回答得很随便,并且以描述自己的第一次作结。
所以我决定相信Jesse真心相爱的第一个人就是Celine了饭桌上一对年轻的异地恋情侣说起他们的相遇,说到女生当时在演莎翁的话剧冬日故事,之前Ethan Hawke在伦敦跟Sam Mendez合作Bridge project的时候,演的就是莎翁的冬日故事还是那对年轻情侣,他们说分开之后靠Skype保持联系。
要是94年的时候Skype啦Facebook啦就很流行了,还会有6个月之后的今天在这里重逢这样的约定吗?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恋爱亦然Jesse在海边看着孩子玩要他们别漂太远,绝逼本色演出,顺便一提,他说儿子几乎不会玩棒球的时候,这段剧本绝逼也是他写的。
真实生活中他会拖家带口的去玩抛接球游戏,他儿子玩的可好了。
Jesse说儿子上高中了希望更多的陪陪儿子,Ethan Hawke跟Uma离婚之后为了孩子他俩曾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住在一条街的一头一尾Celine说Jesse跟她的前任们一样都想把她变成保姆,04年的巴黎Celine哭着跟Jesse说她的前任们都跟她说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情然后跟别人结婚了Celine全情投入的照顾双胞胎女儿以至于偶尔有点紧张过头,抱怨Jesse这爹当的太容易了基本上没帮什么忙。
04年的巴黎Jesse问她有没有结婚生子她开玩笑说自己三天前把孩子忘在了汽车里。
顺便一提Ethan Hawke其实很会带孩子但是的确不是那种紧张型的老爹,自家女儿对着镜子cos暮光之城最后从楼梯上摔下去了(当然没受伤就是了)被他当成笑话说了好久。。。
Celine嘲笑Jesse说他OOXX一直是一个套路。
04年在巴黎她说他们在维也纳没有OOXX因为Jesse没有带套套(当然了她这是在傲娇)。
是说我立刻八卦的怀疑了一下Jesse的。。。
嗯,能力。。。
Celine跟Jesse终于有床戏了,虽然林克莱特在半梦半醒之间里面设计了这俩滚床单聊天的场景,哦其实日出里面有一个远景镜头写意的表达了一下来着。
说起来好久没看过Julie的裸体了。。。
老了啊。。。
是说这俩拍OOXX戏份的时候因为太熟所以感觉彼此感觉都很奇怪,都在心里辛苦忍笑orz饭桌上老太太说她对丈夫的爱,说我们来来往往,成为某个特别的存在,但终究都不过是在这世上的passing through,95年的Celine对Jesse倾诉过她对于相遇的缘分有怎样的感激。
曾经imdb上before sunrise的讨论区有一个长贴,叫做the one that gone away,还记得当年一边刷一边哭,好多关于缘分和错失的故事,可以太久远,已经找不到了Celine说Jesse其实颇大男子主义总想要赢,维也纳的夜晚看手相的吉普赛人让Celine第一次说出了类似的话,说他好像一个没能吃到奶昔的小孩Jesse装成时间旅者给Celine送了一封信,维也纳的夜晚他们佯装给好朋友打电话互诉情思。
Jesse装模作样的念了一封情书,95年的他对于街头诗人的奶昔之诗不置可否。
Jesse仍是那个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美国大男孩,Jesse也是一个懂得放下身段去哄爱人的成熟男人,所以18年过去,我仍是爱他Jesse说,我给不了你童话,但是真爱,我就放这儿了。
维也纳的夜晚,Celine说,午夜钟声敲响,我们都会变回南瓜。
看,虽然午夜尚未降临,曾经那对浪漫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年轻人,早就陷入了柴米油盐,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对普通的中年南瓜。
但那又怎样呢?
平淡生活中一切的点滴,都是真爱的理由和真爱的结果啊前两部电影,有好多我喜欢的台词,但是都敌不过第三部里,Jesse一句轻若鸿毛,却足以意味着整个世界的“I love you”,纵使被时光消磨了青春,被生活冲淡了激情,被各种争执疲惫了心灵,他仍然能毫不犹豫的说,我爱你维也纳,他们且行且吻但不曾说爱。
巴黎,他们小心试探更不能说爱。
希腊,他们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争吵甚至翻脸,但是Jesse说,我爱你所以,我相信,他们还会在一起,未来的56年以下是来自评论的补充Hank是Henry的昵称维也纳的夜晚,Celine说她想当一个将军。
希腊的小超市,她成为了自己家里真正的将军,而家里军衔最低的,是Jesse【有了孩子之后男人在家里比较没地位神马的。。。
很多人有感于最后Jesse放下身段哄Celine。
其实,每次看到男人们苦恼说哄老婆没面子,老婆真的好难哄之类的话,我都很想吐槽,你们这群真蠢货,对于男人来说,哄一个真心爱你的女人,是对你来说最简单的事情之一了!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如此之高还真是有点出乎意料,不过因此可见豆瓣确实是文艺青年聚集的地方。
这个系列的电影很多年前在某朋友的强烈推荐下看了前两部,当时Before Sunset刚出来。
香港从上周四开始放映这部电影,不过我是在飞机上看的,看了大约一个小时,飞机下降,娱乐节目终止。
没看之前想着这周末要去电影院看,现在觉得大概没有这个必要了。
要怎么说呢,这部电影给人一种“啊,怪不得所有爱情故事都(应该)只写到结婚为止”的恍然大悟感。
如果唐顿庄园停止在第二季结尾,除了制片商之外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看到的前一个小时的剧情一共差不多四个场景。
其中有一个两人在车里对话的场景延续了约20到30分钟。
如果前两部是靠男女主角的一场场对话撑起了场面,撑起了文艺感的话,到了第三部就给我们这种已婚人士一种:这难道不是我们每天在谈的东西嘛?
那都已经谈的精疲力尽了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看别人谈?
的感觉。
这次看『Before』系列不似刚刚谈恋爱那会儿容易走神了,记得初次看第一部时是在睡过去3次以后才完整看完的...或许是工作+婚姻的几年经历已然很大程度的催熟了内心。
从『Sunrise』开始认真跟着两个主角的对话回忆自己开始恋爱时的状态。
几个字简单概括就是『开心的叨逼叨』,各种问题、回答和争论,想要更多更快了解对方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这里还包含着努力理解对方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很容易在时间和日常琐事的夹击下慢慢消退的,真是好危险啊。
那种每一个问题或者想法都能得到内心深处的应合或争论,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妙。
所有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恋人们应该都了然于胸。
『Sunset』里的对话充满了对对方的思念和相遇的惊喜。
两人从相隔9年之后的客套很快进入对现状的了解,Jessi已经结婚并有了儿子,Celine因为9年前的那一晚浪漫经历对其他新的感情很难投入,她在知道Jessi的现状以后情绪化的向他表示了对自己现状的愤怒。
但毕竟还是相爱,多在一起待一会儿也是幸福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Celine用吉他将『Sunrise』演奏出来的情节,我猜Jessi在这个时候应该对他们的未来做了一个决定。
既然是如此相爱的,那现实中的任何阻力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于是『Midnight』中两个相爱的人终于长相厮守了。
不过电影的开始却从Jessi送自己的儿子去前妻那边的痛苦开始,开篇就点明了这部电影要讲的事情。
Celine对人生和生活的想法并不比Jessi浅薄,但为了孩子,为了支持Jessi写作,她就变成了那个『靠谱』的人。
要准时下班、要接送孩子、要带孩子看医生。
于是她不再弹吉他、不再写歌,甚至可能要为了Jessi能跟儿子多待那么一点时间而放弃自己在法国的工作和生活。
女人往往在婚姻生活中需要放弃比男人更多的东西来支持生活的运转,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得到理解和安慰,那就很可能如Celine所说,我不再爱你了。
但所幸Jessi也在为了两人的生活努力着,努力挽回两人之间的理解。
爱情是要慢慢对生活妥协的,为了让生活进行下去。
由于第一部和第二部在我看来都属于美妙的部分,而且我自己也经历过,就没太多内心的触动。
但在看第三部的时候,尤其在旅馆的谈话,我似乎看到了记忆中父母之间的对话,『什么都是我做的』『你不理解我』『你那么多抱怨,如果把抱怨的时间用在什么上早就很厉害了』诸如此类的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父母也并不是我一直以为的不相爱,只是他们的爱情被我的出现、工作、生活等等琐事消耗到我没法看清的状态。
婚姻生活中的爱情唯一能做的,就是无论阻力多大,请保留努力想要理解对方的态度。
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小说里,而是生活在现实中。
爱情的发生有一百万种可能。
一见钟情爱上她的眼睛,甚至不需要靠视觉只是单单爱上他的气味,都不稀奇。
而爱情的逝去却只有一种方式:在时间里消耗殆尽。
鸡仔电影大多铺陈前者,先因误会讨厌你,再凭理解恋上你,总之当你温柔目光满含爱意投向我之时刻,任务便已完成,观众心满意足散场,胸中浪漫心绪弥而不散。
然而此时,一段亲密关系真正困难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一直热烈的亲密关系真的存在吗?
再狂恋的爱情也注定消逝吗?
当激情逝去,亲密关系又依靠什么继续维系?
好莱坞浪漫爱情片当然不拍这些,观众要看少女心泛滥的酥酥甜甜小粉红啦,谁要看爱情的消耗,生活里听到看到经历到的还不够多吗。
爱在三部曲前两部在题材上也没有超出浪漫爱情片,分别是20岁维也纳相遇漫聊一天激情一夜爱上你却别离和30岁巴黎重逢漫聊一天发现还是爱你。
两者虽然跨越九年,却不过是两天的相处。
第三部要面对的话题显然沉重的多:40岁雅典度假漫谈(大吵)一天之相处九年还能继续相爱吗?
男女主角看起来衰老了一些,还是熟悉的话痨模式。
他们谈论时间,讨论生命和死亡。
祖父和祖母的婚姻长达74年。
“天哪,五十多年后你还会受得了和我在一起吗?
”(在教堂里的对话显示他们并没有结婚,只是一起生活。
)Celine讲了一个俗气的故事,查出绝症只剩九个月生命的朋友感到解脱,因为当死亡是成为不远处一个确定的终点时,他才真正开始毫无顾虑的享用人生。
两人看着海上的夕阳一点一点落下,“还在那儿,还在那儿,还在那儿…啊消失了。
”日落之所以成为动人的景致,正因为它短暂易逝,终将落下。
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恰恰是因为“近黄昏”,夕阳才会“无限好”。
这样说来,爱情是否也同将死的生命和将落下的夕阳一样,唯有消逝才能成就其深刻?
有趣的是,电影后半段并没有陷入这种消极,在琐碎、冲突、困境中竟也充满生机和力量。
如果说走在废墟里那段还是延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风格,充满奇思妙想的有趣对话,这显然不是生活的常态,(两人都感慨: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这样两个人一起只是瞎扯淡了啊。
)宾馆里那一段很长的对话/争吵才是真正不完美却真实的生活。
诶,一个德州男作家和一个巴黎女法左,不吵架才奇怪咧。
Celine露着不够坚挺的胸部和Jesse吵架,一段悲伤的裸戏。
他们吵了很多东西,跟前妻还有大儿子的关系,事业与家庭的矛盾,家务的不合理分配,陈年的出轨臆测。
虽然Jesse时不时号召理性的看问题,但所谓理性的吵架是根本不存在的。
主题像滚雪球一样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越积越多,伤人的话语向对方掷过去。
吵到最后,Celine出走又重回宾馆和Jesse说:“事情很简单,我已经不爱你了”。
此时观众和Jesse一样疲惫不堪,感到无解。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故事情节该如何发展,他们的关系要怎么回头啊。
之后的那一段剧情设计的很有意思,越沉重无解的矛盾越需要轻巧的解。
Jesse找到Celine,假装收到了来自未来的80岁Celine的信念给她听:“你正迈入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从我这儿回头看,这段中间的时光只不过比你12岁时稍微艰难一点。
”那些争吵的内容没有解决也无法解决,但唯一确定的是,两个人将共同面对,一起走过这些波折。
他们曾在维也纳的公园里真切感受过爱情的魔力,在18年后的爱琴海,他们召唤来自过去的绵延爱意,也被共同的未来图景温柔抚慰。
是啊,轻盈的心动很快会在琐碎的生活里败下阵来,能真正留下的是更伟大的东西。
充满激情与新鲜感的爱情是小小的种子,这颗种子唯有在充满磨损与消耗的共同生活里才能长成大树。
月光缱绻下,他们的关系比在18年前的维也纳公园里更牢靠也更厚重。
前几天在朋友家重看这部电影。
朋友说,以前最喜欢第二部,很向往那样的情感。
遇到更多人以后发现,其实那种体验并不困难,充满心动、气味相投又饱含张力的交往。
所以现在更喜欢第三部,更沉重更真实,要丰富的多。
真有趣,系列电影里人物的成长与观影者人生经历的交叠,令每一次重看都是一次崭新的对话。
逛豆瓣这么久,有几年了吧,从来没写过长评,还是在去年吧,网页新闻上看到《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要拍续集,我那个激动啊,甚至还设想过情节和片名,现如今一睹真颜之后不得不说:颇为失望。
本来只想打一星的,但思来想去还是给了个三星,因为你不得不承认,如果是沿着编剧设计的情节路线,怕也是只能这样去表现了。
细细想来,在荧幕上凡是称得上荡气回肠令人吁嘘的爱情故事,多半是悲剧的,就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象《梁祝》,甚至神仙都不能例外,牛郎织女日思夜盼,许仙白蛇生死两隔,这些凄美的爱情惹来众多的痛惜怜爱,殊不知,这般的甜蜜美好不是因为他们的“爱”本身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没有最终走到一起,在他们的交集中只有美景美食美人,只有不知疲倦的强壮体魄和无限富集的多巴胺,没有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打折排队,顶着炎炎烈日找工作租房子办孩子入托。。。
等等。
还是张爱玲看的透彻啊: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那颗朱砂痣。
如何让这轰轰烈烈的爱情永远保鲜?
很简单,死掉,把主人公写死就行了,不管是初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暗恋的《情书》还是婚外恋的《失乐园》,只要主人公死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就被理解甚至同情了。
若不忍心又当如何?
退而求其次,就让他们分开吧,如许仙白蛇,如《廊桥遗梦》,求求你了,千万别把他们硬凑到一起,你是在把唐晓芙变成孙柔嘉啊。
相见不如怀念,我想这个道理,此片的编剧自己也是知道的,就象第二部里Celine反复强调,并且我也极喜欢的一句话:回忆本是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回想第一部里杰西讲透过水幕彩虹看到外婆影像的天真,两人在唱片店里低头还羞的情景,在路灯柱下看那矇眬画作的诗意,第二部里Celine听闻Jessie已婚有子后的情绪失控,片尾抱着吉它娓娓道来的歌曲,等等,这般的回忆,真的美好,可惜了第三部,编剧没有让该过去的过去,却反而给强行的拉了回去,也就是说,在我看来,编剧的思路偏出了轨道,至少是偏出了我的轨道,我真是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把一出童话般美好的爱情生生的给断送掉了。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不被过多指责,编剧甚至还无耻的把Jessie的前妻描述成一个酗酒虐儿的畜牲,为他们的婚外情找到合适的理由,也期望以此减少观影者的反感,这也太作了吧?
我想问:即便前妻如此,难道这二人就无一点责任?
难道她在和Jessie结婚以前已是如此?
那你还结婚?
是瞎了狗眼吗?
这已经不是爱情电影了,就是一部烂草台班子电视剧,全片充斥着无穷尽的神经质的争吵,和拿性事开玩笑的无聊冷笑话,这到底是导演领悟的爱情还是导演领悟的生活?
越说越激动,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我在想,这还不如我设计的情节呢:两人老到不能走路了,才又在老人院里碰到彼此,夕阳余晖,相顾无语。。。
哦,不对,想到《不见不散》上去了。。。
国际旅行迟迟未恢复,但日本国内的暑假出游,还是很火热,整个七八月除了2趟短途骑车,基本是早起去民宿干活,下午回家洗床单洗毛巾,一边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也在这规律的生活里,补了很多老电影。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情三部剧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我预期其实不高,总觉得这么老的片子,从情节到画面,应该都比较“过时”,就和现在去看很多20、30年前的电影一样,甚至可能看不下去。
但超乎预期的,一天内就看完了,从烈日当空的午后,看到星辰闪烁的凌晨。
1995年的《爱在黎明破晓前》,2004年的《爱在日落黄昏时》,2013年的《爱在午夜降临前》,跨越18年的3部电影,没有任何生硬的衔接,仿佛一部3集的连续剧。
因为自始至终都是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这对演员,比起电影,观感上更像看一场大型的真人秀,为他们的相遇而惊喜,为他们的离别而扼腕,为他们的争吵而心有戚戚焉。
电影多震撼谈不上,毕竟就是最常见的爱情故事。
在异域的旅途中怦然心动,久别重逢后再续前缘,最后被漫长的相处和琐碎的日常磨平。
但画面和剧情在这3部电影中完全不重要,因为完全是靠台词,甚至是靠两个人的对话撑起来的,它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完全超越了电影工业水平的限制,所以30年、50年后,依然一定是经典。
《爱在黎明破晓前》的相遇作为两个人的开始,色彩和氛围,想到了《廊桥遗梦》,查了下都是95年的电影。
虽然相隔20多年,但觉得可以和《花束般的恋爱》呼应。
我总会想,一段感情以再怎么不堪的方式收尾,也总有美好的开始。
相遇的时候,就是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天马行空,无所顾忌,恣意谈论过去所有的人生,所有疯狂的念头。
这一切可能只是缘起于旅途,甚至可能只是因为陌生。
但相遇本身太美好了,以至于以后是否再相见,这段关系是否有未来,在这相遇的时刻,显得无比黯淡,甚至无足轻重。
想到《四重奏》里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松田龙平的角色去女生的家里,女生说她马上要结婚了,他们试着做爱,但没有成功。
最后一边看日出一边在公寓的阳台吃泡面。
女生说,不如把此刻,就当做我们关系的顶点。
后面的剧情我都忘了,就记得松田龙平在婚礼上独自拉奏《white love》。
人在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再回看过去,就很容易怀念那些戛然而止的相遇,所以我很庆幸导演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没有交换联系方式的结局。
虽然作为故事的原型,导演自己的经历,就是在断断续续的联系中,彼此疲惫到最终疏远。
再贪心一点想的话,我会希望他们甚至没有做爱,只是亲昵地聊天到天明的时刻分别,让更多的遗憾充盈对过往的怀念。
如果电影的背景推迟20年,我不知道如果他们有留个ins,或者加个微信看看朋友圈,不许打开对话框聊天的那种,再见面时的感受会有多少不同。
可能也是独属那个“从前车马慢”的年头,才有的浪漫吧。
《爱在日落黄昏时》看完车里那段就已经完全能想象,如果他们落入婚姻,会是一个多么无聊的结局。
那些有趣的对话、创作,甚至呓语,都会被抱怨,冲突,平淡给击溃。
距离和时间永远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
这个系列的电影,妙就妙在它结束的地方总是刚刚好。
每一部其实单独看,单独看它的结尾,都能勾起无尽想象。
他们的关系如何发展的版本,都能有一个观众“心有戚戚焉”的续集。
观众但凡经历过一段略有波澜的亲密关系,可能都会希望如果电影到此为止就好了...但电影就和真实的人生一样,被预设好的情节就是这样,人物就是这样选择了,故事就是这样发生了,我们只能去接受后面的故事,顺应新的冲突带来的发展。
导演的野心,就是要讲一个更直面现实的故事,所以在维也纳街头守望黎明破晓的18年后,伯罗奔尼撒半岛依然在等待午夜降临。
如果说《爱在黎明破晓前》是一对眷侣站在镜子前,《爱在午夜降临前》就是在名为岁月的镜子里映出容颜了。
漫长相处最残酷,并且无法逃避的一点就是,永远不可能有什么选择能够兼顾两个人的共同利益,必须有妥协、忍让,甚至委屈。
再怎么精神伴侣,现在的生活环境下,久处不厌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恋人在连续相处10年后,还能在一天内说这么多话,并且针锋相对,棋逢对手,而不是沉默无言,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虽然很大程度还是被孩子所捆绑,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无数家庭一样,孩子确实是一段千疮百孔的亲密关系的创口贴,甚至是遮羞布,但这并不表示伤口不存在。
但直到《爱在午夜降临前》,虽然他们已经有了孩子,组建了家庭,但并没有结婚。
这不但是他们憧憬婚礼的双胞胎女儿无法想象的,更是很多憧憬美好爱情的观众无法想象的。
但这在我看来,这恰是最浪漫的一点,摆脱世俗上“关系”的束缚,哪怕只是某种程度的摆脱,也会让这段“关系”更特别。
我一直觉得“爱”和“关系”是无关的,没有人可以垄断“爱”的解释权,去定义它。
爱是怦然心动,是午夜梦回,是经年再见后依然欲罢不能,依然闪着光芒彼此吸引,而不是因为我是你的谁,你是我的谁,我们就必须在他人面前进行某种表演。
看完《爱在午夜降临前》,想起男主角在《爱在黎明破晓前》开头的那列火车上,邀请女主下车时的那番俏皮话。
大概意思就是你以后结婚了,婚姻越来越不顺心,开始去想过去的人生中遇到的那些男人,里面可能有我。
你会想如果和他们继续下去,生活会变得怎样。
你现在就想象自己是一个老太太,去继续没有完成的那些故事,也许你和我下车以后,就会发现我和你以后结婚的对象一样无聊,那你再坐下一班去巴黎的火车就好了。
导演在编排《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时候,显然就已经想好了《爱在午夜降临前》的情节。
哪怕是神仙眷侣般的开始,18年后,他们也一样成为了当初在火车上争吵的那对德国夫妻。
但那又如何呢,黎明破晓、日落黄昏、午夜降临,哪怕我们早已对“爱”本身意兴阑珊,但怦然心动的开始,永远是琐碎生活里,最耀眼的那道光。
你是谁,你是怎么样的人,你要去哪里,你会遇见谁,人生的未知与可能。
去追寻那个阔别3年、5年、10年后,依然可以滔滔不绝,聊到天明的人。
2022.08.17 凌晨 滋贺大津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aprice and a lifelong passion is that a caprice lasts longer." When the great Oscar Wilde wrote this sentence, he probably didn't expect that three people (Richard Linklater, Ethan Hawke and Julie Delpy) would make a movie to vividly and thoroughly interpret this famous sentence of his. 'Before Sunrise' was all about caprice. An American guy spent a night with a French girl in Vienna. They flirted, drank, laughed, had sex and parted before the Sun rose again. The night passed by pleasantly with all the pretentious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typical twenty-some pseudo-intellectuals. He felt like a different person with her; she wanted to be lost in this beautiful dream. Although it's a corny one-night stand with an even cheesier poem inserted weirdly into the middle of the film, 'Before Sunrise' demonstrates how every love story starts. As two people connect and fall in love, they present to each other the best versions of themselves, the no-liability view on life and the impractical ideals about relationship. Nine years later, when 'Before Sunset' caught up, the honeymoon stage was long gone and the bitterness just kicked in. Instead of talking about '911' or any major events that had happened (since both of them were in New York for some time), the two people assumed that the other was better off in his or her life. He wondered why she never showed up; she found it unfair that he became successful while she was aging and trapped in failed relationships. The presumptuous thing about knowing a person by just a little bit is that one forgets that a story, by default, has to be interesting. Both the storytellers and listeners tend to omit the intermittent uneventfulness, hence the illusion and insecurity of other people's lives being more exciting than their own. Eventually through all the things that didn't work, the man and the woman realized what was most important for them and got together. Another nine years later, they took the offer to spend a romantic night away from the kids and the mid-life crisis but the fighting couldn't stop, not even by sex. 'Before Midnight' darkened and deepened the two characters' relationship, it was brutally honest about life's toll on couple, its impatience on love and its immunity to communication. When passion becomes commitment and sacrifice; man becomes a rationalist without emotion, woman a philosopher without reasoning. Recently I had a conversation with a friend about how long it would take to know your partner in a relationship. While I argued that it takes as long as it gets, my friend confidently claimed that one month, at most, should be more than enough to know all the things needed to know about the other person. His Charlotte Lucas "Don't ask, don't tell" style made me wonder: how can a person be sure of the love of his life just by meeting her twice over 9 years? At the end of 'Before Midnight', Jesse himself answered my question: he threw away everything because of Celine's little waltz; he put up with all the craziness because he decided to "miss that plane". The ultimate answer to the Before trilogy is that love is about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here is no such ending as happily ever-after.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pretentious, the presumptuous and the preposterous, the finale of love is a conscious choice, a decision to take a chance with someone, to give to him or her without asking why. So I guess there is no fairy tale here, just great sex in the Southern Peloponnese of Greece.
很喜歡那位老太太的獨白,錄于此:Well, when I think of Corpileas, what I missed most about him is, the way he used to lie down next to me at night. Sometimes his arms would stretch along my chest and I could’t move, I even held my breath. But I felt safe, complete. And I miss the way he was whistling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And every time I do something I think of what he would say: well it’s cold today, wear a scarf. But lately, I’ve been forgetting little things, it’s sort of fading... And... I’m starting to forget him. And it’s like...like losing him again. So sometimes I made myself remember him every detail of his face, the exact color of his eyes, his lips, his teeth; the texture of his skin, his hair. But it was all gone by the time he went. And sometimes...not always but sometimes, I can actually see him. It’s as if a cloud moves away and there he is, I could almost touch him. But then, Doria, well, rushes in and he vanishes again. Well I did this every morning, when the sun was not too bright outside. The sun, somehow makes him vanish. Yes he appears, he disappears, like...sunrise, or sunset, or anything so ephemeral. Just like our life, hmm? We appear, and we disappear, and we are so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To passing through.
看完爱在三部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浪漫激情落入现实后的一地鸡毛,而是那个从未出现过的Jessie的前妻。
起初她模模糊糊地出现在两人的交谈中,是一个遥远而温柔的背景色:
《爱在日落黄昏时》而后Jessie和Celine生活在一起后,她变成了两人无数矛盾中的一个:
《爱在午夜降临前》我莫名地心疼那个从未露过面的女人,在这个浪漫得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中不小心沦为过客和配角的女人。
她原本是个聪明独立又优雅的女性,原本幸福而稳定地经营着三口之家,而在某一天,她认为足以信任依靠的丈夫告诉她,他从未爱过她,他与她相处的日子里一直在想念着另一个女人,而现在他找到了她,他们要在一起,他要结束这段有了孩子却没有爱的婚姻。
拼命用伤害儿子和自己的方式来介入他的幸福生活,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报复。
你总不能要求那个被伤害的人去理解男女主的爱情多么浪漫珍贵然后理应让路吧,对一个以为自己拥有过爱情而实际上不过是现实的凑合的要强的人来说,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承受的痛苦了吧。
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难道不是这样以安稳为爱情去接受生活并努力经营,一辈子也难以遇到无法割舍的爱人的配角么。
当你不是命运的宠儿,而这往往是最可能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渴望、尊严和骄傲呢。
好久好久一段时间,我记不清楚这几部电影的名字,我完全没有把名字和电影的故事情节联系在一起,总觉得好像就是这几个关键词,before, after, sunrise, sunset的排列组合。
直到第三部曲Before Midnight出来之后,我才在脑子里把三部的片名过了一遍,其实不管是日出日落或者午夜,套用本剧中有流行潜质的台词“We appear and we disappear, and we're so important to some, but we're just passing through", 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的吧。
谈到这三部曲,从1995年的《日出》中两人二十多岁在维也纳的初次邂逅,到2004年的《日落》中两人时隔九年的第二次巴黎见面,再到2013年的《午夜》两人终于跨越芝加哥和巴黎的距离成为家人之后的希腊之旅,人们一次次地讨论“时间”对于这个故事,这段关系,这两个角色,这三个主创人员,甚至于我们的意义。
1995年,当20几岁的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在拍《日出》这个故事时,他们没有想到电影里创作出来的Jesse和Celine会一直伴随着他们,他们没有想过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会有续集,他们和我们一样,想探寻Jesse和Celine在九年后,十八年后的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Ethan Hawke说过,“这个电影里的主角并不是我或者Julie,而是时间”【"The star of the film is not Julie or me, but Father Time himself."】这次的故事发生在希腊,也是跟时间有关。
导演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希腊大概是最适合谈论时间这个话题的。
它是一个时间仿佛停滞的地方,走过那些小道,拜访那些神庙,那些先哲们一次又一次追问的问题被没有因为Facebook,Skype,Apple,Google这些英文单词的出现而有了答案。
一方面,Jesse和Celine遇到的问题大概是很多couple都会经历的,说了一万遍的“相爱容易相处难”或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故事;另一方面,当我们在谈论到自己的感情经历时,总觉得自己的故事是最特别的,是活生生发生在当下的,其间的欲言又止挣扎困惑纠缠妥协是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一新一旧的冲突作为背景,九年又九年,欢迎你,来到了2013年“Happy Ever After"之后的希腊午夜。
我强烈的感觉到我对第二部Before Sunset的感情要远远大于Midnight,大概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看电影的人的问题。
在三个故事里面,大概《Before Sunset》的感情逻辑是最讨巧的.不同于《日出》里二十几岁可以随时说走就走的年纪在欧洲游荡,邂逅,许下浪漫约定的故事,《日落》里变成了人到三十重新遇见彼此发现维系两人的心火依旧摇曳,可以感叹“原来你也在这里”,但实际上发现两人的生活已在完全不同的轨道,不是可以一张票就“踏上你的客船”的年纪。
那种惺惺相惜,欲言又止,想转身又忍不住回头的微妙的距离感在我们的想象中被最大程度的浪漫化。
《Before Sunset》曾被某杂志选为最浪漫的爱情电影之一,Ethan Hawke打趣地说,“整个电影里我和Julie连亲吻都没有,怎么会是最浪漫的电影呢?
”当两个人用虚拟语气谈论如果当初我们怎么样,那么现在我们会怎么样,然后可以尽情想象如果我们真的在一起会怎么样,于是可以唱歌给你听,想把这几年的故事都唱给你听。
飞机都可以延误,他真的会为她停留吗?
当文艺青年终于走入了文艺中年的时候,有两个可爱的7岁的双胞胎女儿,和一个上一段婚姻中的14岁的儿子,美国男人和法国女人人到四十的故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We‘re just being brutally honest." 这是主创人员在这部片子里的态度 - 探讨的还是一段亲密关系,但用的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的叙述方式。
不同于之前两部呈现的两个人浪漫文艺的对话方式,这部电影里最出彩的要属两人在酒店里的争吵。
希腊,夏日,日落,红酒,良辰美景之夜,却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火星和金星的对话。
Jesse日渐感到自己因为婚姻的失败而缺失儿子的成长,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儿子在一起,而这就意味着Celine可能要离开巴黎,她不希望自己完全被家庭所捆绑。
她羡慕Jesse可以每天有自由的时间创作,和人交流,而自己却要照顾家庭而渐渐放弃了自己唱歌写歌的爱好。
Jesse说”写作不是我的爱好,而是我的工作。
如果你把对我不满发泄的这些时间经历花一点点到你的业余爱好上,你会写出很不错的音乐。
”他们没有办法停止争吵,每一句话都危机重重,会引爆他们关系里各种危机。
他们争吵的桥段在全世界各地都在发生,对抱有幻想的年轻观众来说,可能是有点残酷,每个人不是彼此的soul mate吗?
两个人不是花了十八年的时间终于在一起了吗?
然后呢?
三位主创不止一次谈到这个系列对他们个人的意义,这不是他们的自传电影,但却是一个unique personal project, 每个时段的故事都是他们自己的感悟。
Ethan经历了婚变,Julie也成为了母亲,因为他们台词写得太真实,演技太逼真,你完全感觉不到你是在看一部电影。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足够久,再相爱的couple一定也会有电影里的时刻,如果他们还是愿意在一起,他们也会在硝烟之后继续妥协,磨合,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和对方。
人们其实一直都在问同样的问题。
在第二部电影出来的时候,因为开放式的结局给了人们无限想象,2004年,他们问导演,请问会有续集吗?
他们到底会不会在一起呢?
导演说不知道。
到了2013年,电影节的记者们依然在问,这是日出日落系列的最后一部吗?
如果真的还会有续集,那么还能起个什么名字呢?
Before Breakfast? 最经典的一个回答是,大概等到Jesse和Celine 80多岁时,他们会拍一个喜剧版的Amour。
可是那个时候,他们还是可以一直不停地说满一个半小时吗?
——————我是话痨的分割线——————————————我想用Ethan和Julie在采访中各自说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漫长的抒情。
Ethan: We wanted it to be as messy and complicated as possible, and to have no definitive good guy or bad guy. People love this idea that if it's not perfect, it must be wrong, and I think what the movie is trying to drive at is that there is no perfect. This is true love. And true love is messy and sloppy. (翻译:我们想尽可能地把这个故事变得凌乱和复杂,人物并非是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
人们喜欢认为如果一个事情不是完美的,那么它一定是错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可言。
这是真实的爱情。
真实的爱情是messy和sloppy的。
)Julie:One of the unique things about this series is that the characters have aged in real time, meaning we've all aged with them...Because men stay little boys. [Laughs.] I think a lot of men stay younger. I notice that. They have a littleboy quality. I don’t know what it is. I have a little-girl quality too. But as a woman, I think, if you want to achieve something with your life, you really have to be a very strong person. I talk about it in the film. It’s hard for men, too. It’s hard to achieve anything that you are proud of in this life. But as a woman, to fight to get to where I am and to keep your integrity, it’s just very, very hard work. You have to be tough. And have tough skin.(这个系列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在于人物是在真实的时间里老去的,意思是说我们是和他们一起老去的。
因为男人就还是像小孩一样。
【笑】我觉得很多男人看上去年轻。
我注意到这个。
他们有一些小男孩的特质。
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我也有小女孩的特质。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如果你想在你人生有所作为,你真的必须成为一个很强大的人。
我在电影里也谈到这点。
这个对男人来说也同样是很困难的。
想要在现世做出点什么让你自己骄傲的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作为一个女性,通过打拼到我现在的位置而同时忠于自己的内心,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你必须要坚强而刀枪不入。
)
Not my type
女主陈述着她的种种不满,但男主根本不能感同身受。最终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女主又妥协了,看似浪漫的bgm愚蠢的响起。我不明白,聪明的女主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忍受这个自私的男人。
真不敢相信三部电影我居然都看了 我要是男的会忍受不了这个女的一个月
泪流满面。大概每个人都幻想要这样一段庸常、默契、丰富、非你不可的感情吧。我们都看过太多太多爱情传奇,但似乎这两个人最接近爱情。爱情真美好。
也就是刚到希腊时的家庭生活,大家举杯喝葡萄酒不错,其他全都看得人来气,男主一股文艺屌丝味,还想让女友放弃工作去美国把他前妻的儿子接过来,人家不同意就大骂人家是疯子。女友对他的吐槽可谓句句在理,可惜这y太骄傲自大根本听不进去,女友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生了娃,被拿捏得死死的。末尾的争吵太过真实,可以让人高血压升高十倍,童话式的结局又是如此无力,只能以女方的让步作为代价,对之前的辱骂不计前嫌,也不讨论前妻儿子的归属解决,都是忍气吞声双方给个台阶,日子还得既往不咎过下去。摔门而去多少次都能被哄回来的女人实在掉价,始终围着那个y转,转来转去自我牺牲。劣y娇妻维稳片,鉴定完毕。
杰西与赛琳的对话充斥着文学引用、政治隐喻和存在主义思辨,这种"人均哲学家"的设定本质是布尔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炫耀"。现实中99%的夫妻争吵不会涉及波伏娃与量子物理,电影将知识阶层的语言游戏伪装成普世爱情模板,反而构成对大众情感的象征性暴力。当每个生活细节都被赋予隐喻意义(本片中酸奶比喻婚姻倦怠),过度的符号化实际消解了真诚。现实中沉默同样承载情感,而电影将"永不冷场"设定为理想关系标准,本质上是用语言焦虑替代了真实相处困境。虽然三部曲跨越18年,但每次重逢都刻意延续"漫步-对话"模式,这种结构性重复恰恰回避了真实婚姻中最关键的变量——重复本身对情感的腐蚀力。现实中夫妻可能因房贷、育儿或疾病变得无话可说,而电影用"持续说话"偷换了"持续相爱"的概念。总得来说,豆瓣装逼的文艺青年太多了
能让所有投入的心血精力时间感情不白费功夫,除了宽容忍让,就是彼此的幽默和释怀,纯粹的完全真实的百分之百的爱情无法存活,请接受对方的缺点和过错,忽略皱纹和唠叨;幻想和另一个谁会有更好结局,至多让你有勇气谈论“爱”,这是奢侈的虚伪的笨拙的;请接受眼前现状吧。
话唠片!听着就烦!!!
一如预想,真正在一起了就会像前两部讲的一样,生活不乏矛盾现实争吵,少了浪漫,多了真实。但连续3部话痨已经无感了,即使话痨人数增加。
你知道我和每一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最害怕什么吗?我最害怕他们想把我变成温顺的家庭主妇。【还是觉得结局是那么的悲伤,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完美,需要妥协】
真实得可怕,所以最喜欢的还是他们一路聊天那段,像他们也认为的久违的“从前“一样。Jesse 还是挺爱情理想主义,而且也在为两个人的关系更努力,成为了更迷人的存在; 至于Celine ,希望下一个9年,或下下个,更可爱起来。 真的不喜欢太多抱怨的家伙。
还是喜欢小孩和老人的生活心态 十八年,jesse是真的爱她啊,I fucked up my whole life because of the way you sing。
蛋逼了10分钟的时候我突然才反应过来,9年一回的“台词大考”又来了我操你妈的,看你们俩打架我烦的哼,傻逼导演别以为音乐一起了观众就跟上情绪变化了,一如既往的傻逼
难道这也叫电影
不完美但真实
影片的剧情拖沓且平淡无奇,毫无起伏和惊喜。男女主角之间的对话冗长而琐碎,看似深刻,实则空洞无物。本应是展现爱情在岁月磨砺下的真实与坚韧,却变成了无休止的争吵和抱怨,让人感到压抑和烦躁。角色塑造方面也颇为失败,主角们变成了糙爷们和丑娘们儿,变得狭隘和自私。尤其是女主,她的形象变得不可理喻,让人难以产生共鸣和同情。再者,电影的画面和拍摄手法也毫无新意,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视觉上的享受。整体的色调暗淡,场景切换生硬,完全无法营造出应有的氛围。总之,《爱在午夜降临前》完全辜负了观众的期待,是一部徒有虚名的作品。
奇怪的是过了两个星期再看,脑残粉的饥渴心情以及见到Julie本人的热情退却,问题就显露出来了。其实倒也不是问题,前两部相互之间陌生人的身份给了爱情一层客气而好看的距离,现在有了九年的共同生活,黄色笑话随口来,翻旧账折磨对方成了中年危机的出口,爱情变得极为普通,唯有用漫长的时间给予信心
看不下去
只有我关注引发吵架的生活问题其实一个都没解决吗?
(1)中景、中景、中景,感情起波澜就配钢琴⋯⋯像制作还算精良的电视剧。(2)对话无趣,充满陈词。(3)结尾转折的happy ending毫无说服力。(4)希腊风景加一颗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