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昨天才把《神盾局第三季》才看完的人,那种弥漫在大脑皮层与右脑的不满足感深深地刺激了我需要被填满的渴求。
于是我在随意浏览中发现了这部《通灵神探》。
讲真,如果不是看到安东尼•霍普金斯那张充满魔性的老脸,我是不会被这个尽管很点题但依旧感觉很low的片名打动的。
为什么我会在此刻想起那部由两位大神安东尼•霍普金斯与阿尔•帕西诺主演的大烂片《渎职》?
诸位客观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在以后单说这部浪费了两神级卡司的大烂片到底是如何毁灭了地球的。
回到《通灵神探》。
卡司再好也得片子给力才行,不然就都成渣,因此,说到底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神(至少理论上如此),片子好不好看全凭导演功力与才华,剧本好坏的确重要,但看过这么多剧情极简单的好电影,就还是先闭嘴吧。
《通灵神探》,对得起豆瓣评分6.3。
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部凑合能看的片子。
在影片一开始,第一个镜头下来其实还挺抓人的:一个面无表情,哦不,我为什么看到了面带微微笑的feel的白种男人躺坐在一张皮质单人沙发上,假如不是他的嘴唇几近无色,与僵硬不变的表情,咋看下还以为此人未死呢。
细想之下,的确有这么一丝诡异气息飘出但是,接下来警探二人的对话,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很容易游离出画面,而这一开始就在调色上显现出的治愈气质,也让人隐约感到有哪里不太对,画风不对。
作为一部一开始就打着连环杀人案的电影,我知道你们期待的,是充满了诡异气氛的画面感,以及烧脑的悬疑,但是,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科学家,那位因为女儿血癌去世妻子离开的隐居通灵科学家只要一碰到你的肩膀,就能看到你的过去,以及某些未来的片段,那些未来自然与死亡有关,有没有算命大师即视感?
而且是安东尼•霍普金斯版本的大师呢。
我觉得,有这样的一位爷爷在身边,简直是一件避险神器。
但是我错了,这位爷爷并不能教你避险,他能看到的过去也不够完整,这点让我不太明白,因为面对那位看起来很假装强硬牛X的心理学女博士,为神马爷爷能把她的过去看得这么清楚,而却看不到凶手的脸——我当然知道是导演安排的,不然要怎么演下去。
在剧情前进下,除了被害者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之外,我们并没有看到更多有逻辑的案情推导,反倒是看到被凶手牵着鼻子走的警员们,哪怕是算命爷爷,也在这个凶手安排的局中看到了凶手希望他看到的东西。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路子下去其实也能发展出有趣烧脑剧情,但是也并没有。
凶手居然自己出现了,挑衅性的向算命爷爷坦白了作案动机吧啦吧啦•••当然也是抓不到他的,我们看惯的高智商凶手都是听着歌剧布下一个个局来引诱警察去抓他们的,这次热爱歌剧的不是凶手,而是算命爷爷。
好吧,接下来的事情,就已经出离悬疑破案的范畴了,开始进入哲学命题时间。
上期我们聊了《通灵神探》的剧情设定,也提示大家,这不是我们一开始期待暗黑气质的烧脑片,是的,整部影片画质如此干净优雅以至于我忘了这是一部犯罪题材影片。
片中暗黑面与冲突当然有,不过并不抓心也不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而自打凶手主动现身并坦承杀人动机之后,后续剧情就不再遮遮掩掩了,奔着要说服有着通灵能力的算命爷爷一起成为他人生命主宰者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是的,这部犯罪题材电影中的所有剧设,其实都是为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哲学命题做铺垫,包括剧中另一条同时推进的线索。
与连环杀人案同时推进的另一条较为隐蔽的线索,是算命爷爷,通灵的隐居科学家安东尼•霍普金斯对去世女儿的回忆。
这个回忆与谋杀案共同交织在一起,然而,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也并没有变得更为具象,那个天使般脸孔的女儿总是如此空灵地出现在画面当中,我知道,导演你是想一再强调女儿的去世带给算命爷爷的伤痛是无法抚平的,好吧,导演的用意当然不止于此。
在前半段剧情中,这条隐线一直让我有些疑惑,这让影片显得更为凌乱。
但别急,导演真的需要观影者非常有耐心。
但是,耐心的前提是你的剧设得抓人啊导演。
于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男二,既杰弗里•迪恩•摩根饰演的探员,被凶手设下的局中,那个莫名其妙的疯子开枪射伤之后,算命爷爷才发现原来这位老友已经身患癌症晚期,说好的能看穿过去呢?
为啥这么重要的点就看不到!
好吧,杰弗里•迪恩•摩根就这样狗带了,算命爷爷此刻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缉拿凶手的同时保护他老友的女搭档,那个被他看穿了过去的心理学女博士艾比•考尼什。
说实在话,这部片子里演技最大的硬伤就是这位女博士。
一张装出来的强势脸,仿佛全世界欠她一笔钱的气势也是没sei了。
算命爷爷在影片一开始就看到了女主的死亡结局。
于是在剧情推进中,尤其是在老友被算计中枪而后又领盒饭之后,他更要肩负起保护女主的使命,虽然凶手的本意并不是要身体健康的女主狗带。
那是因为那个关乎生命尊严的母题——最快而无痛的死亡方式,就算是安乐死吧,到底是不是对身患绝症病人的人性慰藉。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安乐死也是来自于患者自由意志的选择,而不是被谋杀。
但是通灵能力强于算命爷爷的凶手并不乐见于此,当然,全世界迄今也没有几个国家或者地区通过了主动安乐死法令,有些国家或地区承认被动安乐死,既只准终止为延续个人生命而治疗的做法。
我们在此不对安乐死做任何评价,就本片而言,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去结束他人的生命当然是犯罪。
好吧,其实这部影片也没这么难看。
结局还是有点儿意思的,关于这一点,我就不打算剧透了。
查理斯改变的是过去的约翰(女儿未死时,甚至更早),导致约翰安乐死女儿,并且继承查理斯的业务。
(在遇到查理斯之前)最后那句"see you soon John"是约翰脑子里的声音,意味着约翰听到这句话时他俩还没见面。
我猜这时约翰的时间线是杀死女儿之前,约翰看到了未来(即电影中)发生的一切,最后他受查理斯的影响(杀死了查理斯),给自己的女儿做了安乐死。
然后,他继承了查理斯的理念,无痛杀死许多绝症患者。
电影约1小时11-13分钟时,女警察调查类似案件,10年内全国一共有62起,特点是【延脑并无刺伤】,但都是无痛杀人,有毒杀、一氧化碳。
因为约翰是医生,所以这些毒杀案件更像是约翰做的(年纪太大刺不动后脑勺了)。
当然,这个理论看起来有个很大的漏洞——如果约翰没有杀女儿,那么他看到的未来就不会是电影里那样(蝴蝶效应),反过来也就不会导致约翰想杀女儿。
因为我在做的游戏有类似的剧情,所以想“狡辩”(解释)一下。
这个漏洞是【基于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即现在决定未来。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能看到未来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对他们来说时间的流动是正是负还是零】?
我认为他们眼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同时发生的。
查理斯在列车上对约翰说过,他们一直看着这一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结尾伊丽莎白(约翰前妻)说的话印证了这一点,她说这次约翰的信不一样,“全是有关过去的”,然而【约翰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之前约翰也写过信,多少都是有关于未来的,因为对于约翰来说,他可能分不清过去未来和现在。
在我的游戏设定里,类似约翰的角色对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对他们来说,未来和现在同时发生着,因果关系不再是过去决定未来,还可以是未来决定过去。
(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定要试图用我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时间流动,我觉得“回忆”是最好的用词。
即他们的一生已经结束,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改变,他们只是在回忆那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特定的时间顺序。
(假设)对约翰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查理斯改变了过去的约翰】这一说法就说的通了。
有意思的是约翰最后救女警察,在左前额上留下一道疤,这道疤和查理斯左前额上的疤几乎一模一样,让我一度认为查理斯和约翰是同一个人。
现在想想,或许查理斯也经历了差不多的事情。
说到底是个脑洞,看着玩就好。
本片前半部分交代得略为拖沓,高潮部分短暂,结尾匆忙,闪回很多,但略显杂乱,拥有遇见未来的超能力这种题材不算新颖,也并不够格划分到高智商电影一类。
总的来说,整体节凑还可以,在你准备打会瞌睡的时候又抓你一把,一些片段的视角运用得很好,虚拟和现实交叉,推动情节发展。
连环杀人案,受害者的共性是“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老通灵约翰也许一开始就感应到自己的命运,所以当好友乔找他帮忙时,他就一口回绝说没兴趣,在尸检小男孩时又不顾众人反对,强行退出,因为他不愿接受这个命运——成为下一个“凶手”。
“安乐死”本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做法,对于患者本人而言,求生欲是本能,而对于患者家属朋友而言,看到他们如此痛苦是不忍。
约翰一开始也曾开导FBI探员乔和凯瑟琳,认为凶手结束掉这些人的性命并无不妥,反而凯瑟琳一口咬定“这是谋杀!
”。
后来约翰也认定凶手杀人是不道德的,他和凶手后来在对峙时放话,不要觉得自己能通灵,就把自己当做上帝,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
但最后的最后,约翰的三观被“矫正”了,他开始接受把病患“安乐死”是对他们自己和家人的解脱了,约翰是亲手把自己的白血病的女儿给安乐死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凶手要自投罗网,明明凶手的通灵能力比约翰更强大,为何要自投罗网去送死,而且一定要死在约翰的手里。
也许拥有通灵能力的人,看得比常人更透彻,因为他们能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如约翰,嘴上明明说“不要把自己当上帝”,但当你真的看得到别人的未来时,你还是会自动站在上帝视角。
所以约翰明知是凶手设下的陷阱,也还是一步步走了进去。
而一切也正如凶手所料,约翰一步步转化为下一个“凶手”,或许在他们眼中,他们是“救赎者”,而非“行凶者”。
我猜想凶手自身也患有不治之症,很快就会死,所以他要找一个人继续他的使命,约翰就是不二人选。
通灵神探,有一百种方式逃出生天,但是却逃不开心灵的桎梏。
约翰的选择,大抵也是命运使然。
《通灵神探》是一部混合了悬疑片和惊悚片风格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能够看穿过去和预知未来的老人协助警方探案的故事。
这类脑洞大开的影片并不算多么新鲜,毕竟已经有过不少关于这类题材和内容的电影,尽管影片存在着不少机灵的反转,其实我们也不难猜得到。
不过《通灵神探》强化了恐怖和惊悚的成分,频繁闪回的惊悚场面虽然很容易勾起观众的神经,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不适,甚至显得令人厌恶。
最重要的是,这些画面分散了影片悬疑的色彩,没有把工夫下在讲述一个有完整闭环和严密逻辑的故事上,从而使得影片有“悬疑不够惊悚凑”的嫌疑。
饰演通灵神探的安东尼·霍普金斯明显有些老了,在驾驭这一角色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一双还能表现其强大演技的眼睛,其他方面均乏善可陈。
而影片的反派,由科林·法瑞尔饰演的杀手,算是影片的一个亮点。
毕竟想驾驭好这个一个矛盾的反派并不容易,因为其杀人的初心而是为了所谓的“善”,是为了减少绝症患者的痛苦。
可惜的是,影片既没有给柯林·法瑞尔更多的人格展示,也没有在出于所谓的善心而杀人上进行过多的探讨,使得影片沦落到一部浅尝辄止的二流作品,失去了其本该有的张力。
当然,如果影片能够少一些故弄玄虚,或者观众降低一些观影要求,《通灵神探》还算是一部有看点的电影。
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九块九买的票,影片还算是值回这个票价的。
我对于特异功能和灵异事件一向没有兴趣,要不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恐怕一听《通灵神探》这片名就果断无视了。
虽然这样的译名很滑稽,但也确实概括了主要内容(通灵)和人物(神探)。
影片原名是Solace,片头如字典般给出了释义:作为名词和动词都是安慰的意思。
原名表现了片中杀手的思想:为了让身患绝症的人免去病痛的折磨,在发病之前将他们无痛地杀死,是出于善意。
虽然片中花里胡哨的剪辑和故弄玄虚设定让人看得很烦,但是当同样具有通灵能力的杀手查尔斯向约翰解释他为什么要杀那些人的时候;当约翰回忆起自己在女儿小时候看到了阴影,而她长大以后得了白血病,他不忍心看她痛苦而给她的吊瓶里注射药物让她死去时,有种强烈的震撼扑面而来。
我不由得问自己:你想在痛苦来临之前死去吗?
如果有人像查尔斯这样让你在还没有感到病痛的时候就无痛的死去,你愿意吗?
总的来说我是支持安乐死的,因为安乐死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让病人死得有尊严,比那种一味延长病人生命而不考虑病人感受的做法好太多。
可是查尔斯并没有征求那些人的意见,他的通灵能力使他预见了那些人的痛苦,用他的话来说,他看到了那些人未来要遭受的痛苦,无法坐视不管,于是选择杀死他们。
即使他完全是出于善意,可谁又有权力去决定他人的生死呢?
就像约翰说的,你不是上帝,没有资格这么做。
死亡往往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许多意外、灾难和疾病都是忽然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生命是多么令人敬畏,人们因此提醒自己珍惜每一天。
痛苦是人生中无法避免也无需避免的一部分,而病痛只是人生种种痛苦中的一种。
努力与各种痛苦抗争过再说是否放弃生命,总好过还没有体验痛苦就失去生命。
只能说是个完整的故事吧。
由通灵二字而看,看到有汉尼拔,就更有兴趣了,再加上悬念,应该是很棒很合我口胃的电影才对。
可看完后,我觉得这只能说是一个完整的电影,太深刻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并不存在。
电影的主题,就是想说一些身陷绝症的人很是痛苦,是该人道的让他们安乐死,还是应该让他们继续痛苦的对生命做最后的扎挣?
这个其实很难抉择的,没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这电影会让我很快就忘记的。
其实不是两个神棍,分明就是一个人嘛。
精神分裂也好,多重人格也好。
两人额头同样位置同样的疤痕,不就是说明这个的?
还有引用的爱默生的名言,Sometimes, the greatest acts of love are the hardest acts of commit.科林-法瑞尔扮演的就是年轻时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反正电影里的人名也记不太住。
提前杀死那些已经患上或将上患绝症的人,以免他们承受更多的痛苦,影片中称之为mercy killing。
但是本片有点过于神道了,换种表现方法也许更好些,比如记忆碎片之类的。
连环杀手类型电影已经走入困境了,必须要更换赛道。
前几天看的《心灵猎人》倒是个很好的尝试。
通灵神探,这是什么鬼翻译。
影片原名Solace,安慰,是要讲一个面对死亡的问题。
结果一不小心归到动作片里去了。
两处下大雨的镜头,一个是两个好朋友一同站在雨里吃三明治,另一处是尸检时安东尼-霍普金斯决定离开,这两处大雨,多少有点让我想起了七宗罪。
而安东尼-霍普金斯带来的回忆就更多了,汉尼拔,The elephant man里的医生Frederick Treves,还有Howards End里的Henry Wilcox。
已经如此老态隆钟,结尾里对伊丽莎白说的那句,Let's walk, shall we?何等温柔,何等恬静。
联邦女探员Catherine Cowles扮演者Abbie Cornish,澳大利亚女演员,看过她的《伊丽莎白一世:黄金年代》,以及《杰克-莱恩》中杰克-莱恩的女朋友。
昨天偶然发现了一部影片—《通灵神探》。
我是因为奥斯卡影帝老安东尼参演,就想下载来看看吧。
原本以为是一个科幻题材的电影,观看后才明白,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电影,引人深思——生与死,对与错,罪与罚,神与人。
看似是一部连环杀人案的侦探片,其主题确是“安乐死”。
“安乐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影片中老安东尼饰演的约翰和科林·法瑞尔(金球奖影帝)饰演的查尔斯,分别是具有预知能力的老警探和杀手。
约翰因两年前失去了得白血病的女儿并和妻子分道扬镳,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杀手能够预知别人的未来,看到很多人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痛苦的治疗并在绝望中死去,而选择在人们得知病情前最幸福的时刻用一种无痛苦的方法结束其生命。
这是一部烧脑影片,我看了两遍才略有感悟,强烈推荐大家观看。
片中老警探的朋友乔在临死前对他说:“即便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但我仍然想要多活一段时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疾病确实带给人痛苦与折磨,但我们仍然在其中坚持,挣扎,是为了争取一线生机。
因为我们有对生的渴望,我们有所爱的人们,我们想要哪怕多一秒的陪伴他们。
就算,我们真的面对无法治疗,毫无办法,我们选择放弃治疗,但并不是放弃生命。
我们更能体会一分一秒有多珍贵,我们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尽可能的爱,爱所有人,爱生活,爱这个我们还没看够的世界,直到时间的尽头。
杀手是“慈悲”的,他看到了疾病带给人的痛苦,他不希望人们痛苦。
乔死后,杀手找到老警探,对他说:“我帮助了他们,包括乔。
如果在癌症的自然下死去,他和他的家人除了痛苦,什么也得不到。
而现在,他因公殉职,抚慰金足以让他的儿子读完斯坦福大学,这难道不是他想看到的吗?
”老警探找到了杀手的下一个目标,杀手说:“将来他会得神经纤维瘤,下周几杯鸡尾酒过后他的女朋友会怀孕,而神经纤维瘤最神奇的就是会遗传,虽然只有50%,但我知道,他的孩子会得病。
难道就是因为道德不允许,就要毁掉三个人的生活吗?
”这些话,看似很有道理,但,人不是上帝,谁也没有权利左右别人的生死和命运,因为我们自己的生命都来自上帝的恩赐,《圣经》上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命多加一刻呢?
”(太6:27)我们不能,所以更不能伤人性命。
片中乔的葬礼和片尾杀手说:“现在救赎者,也需要被救赎。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葬礼中牧师说:“第三天,他从死人中复活,如《圣经》所述他升入天堂,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他会光荣重返人间,审判生死。
他的国永无止境,阿门。
”牧师口中的“他”才是真正的救赎者——耶稣。
真正的救赎者是无罪的,是圣洁的,是不需要“被救赎”的。
耶稣不叫人死,救人活,灵魂得永生。
杀手,只不过是个“慈悲”的罪人。
片中最后老警探也直面了自己安乐死女儿的罪并悔改,妻子也回到了他的身边。
其实,对待疾病,死亡,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我们仍应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生命。
影片的思路和发条橙很像。
初衷是好的,但实施的手段及过程是否算是仁慈?
在我看来,没有经过个人意愿而被迫发生结果的,都有违自然,丧失人性。
毕竟谁都不是上帝,可以随意给别人下审判(无论是生命或是结论)。
扣掉两分是因为片子给的提示过多,在影片前十五分钟大概已经能猜到走向了,无趣。
片子也有记忆碎片的影子在里面。
当一个人拥有了看到过去并预见未来的超能力,他会怎么做?
我对人性的理解是,人们所有的作为,都是在获取他们本来所欠缺的东西,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想一下,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可以侵入破解银行金库,可以获取核武器密码,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操纵一个人,操纵一个国家,操纵一切他感兴趣的。
YES!HE CAN BE GOD!AND YES,HE CAN BE DEVIL!如果你有这种能力你第一反应是去做什么?
然后你又乐衷于做什么?
你也许会弄一笔钱,买几辆豪车,去泡漂亮妹子,或者趣味高级一点儿去环游世界。
但你什么时候会在意别人的苦痛?
我敢说,没有接受过深刻的伦理教育的人,是不会把这项超能力用于解脱人们苦痛的。
科林说了,他并不想扮演上帝,对他老人家的工作也不太满意,他说并不乐衷于这份工作,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你想他为什么引出霍普金斯并要借他之手终结自己?
因为这个工作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他内心里已经承受不住这种折磨,他继续不下去了。
这是一种虚构的超能力,由于作者或者编剧及导演的关怀和对世界的认识,没有把这两个人塑造成恐怖分子,实在庆幸,他们都有良好的伦理道德背景。
但是,虽然看上去科林结束的是这些将死之人的痛苦,也并不意味着这样做是正确的。
这虽与杀人取乐的残忍不同,但也谈不上是仁慈。
因为他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别人的命运,这本身就是一种自大,是一种侵犯。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禀赋、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是普遍不同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声称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当事人的利益。
首先,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生存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当一个人自己没有表示要求安乐死的时候,这种冒然取命的行为,只能是怀有上帝情结的谋杀。
另外,不错,绝症是痛苦的,但余下的这段时光中,并非只有痛苦,至于有什么,那就各人各异了,谁也没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志,否定别人生命里包含的可能性。
科林自己也感觉到,对生命权的越俎代庖会产生极大的精神痛苦,最后不得不自取灭亡。
因为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所以无法做评论。
倘若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想,不允许插手他人事务,该当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生存法则。
美國西班牙裔偷車賊臥底賊窟,縱橫車場所向披靡。看看可以。
08.9 偷车贼 FBI 卧底,本以为会有激情飙车,让我失望了
很久以前看的,质量尚可。
喝喝啤酒,装装痞子,闪闪镜头,你以为就是nb电影吗,去死。
快餐式动作片
拙劣的卧底片
健身房系列
练过瘾都谈不上。
2010.10.21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