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能将《汉武大帝》、《乔家大院》、《雍正王朝》这样的大片来,却难以拍出曹操来,其实运用了相同的手法和技巧,但是随着现在一大波不断在影视中突破,达到一种快速剪辑,不拖沓的剧情,看《盖世英雄曹操》,看的没劲,毫无悬念,看着有种想要睡觉的感觉,也许是为了更加突出曹操来,将这个人的细节放大了。
然而,有些东西不可信,又夹着着一些演义和民间传说,导致曹操变成一个富有心机的人。
第二就是服装道具的技术,其他人我都不多说,唯独我想说关羽、张飞,,一点霸气没拍出了就算了但是把他二人拍成脑残是为了抬高谁?
许褚吗?
看到张飞那傻乎乎的一哄,胡子都快掉了,我就不由自主的快进,这实在是我见过最差的张飞。
还有关羽那把刀也是牛,一看就是在二手市场买的玩具吧。
如果这剧不拖沓,而是快点剪辑,也许只有二十集,但比现在好的多,估计评分也会高一些。
这种手法有种拍纪录片的感觉,落伍了。
最后,我们依旧要感谢胡玫,是她让我们知道汉武大帝、雍正王朝这样的片子,将历史当成电视来拍是别样有趣,只可惜岁月不恼人,现在已经没有胡玫导演的一席之地的,没人愿意在看纪录片。
现在一群人看了三国演义后就有一种固定思想,认为刘备始终是正义,曹操始终是邪恶,可仔细想想,刘备和曹操不是一类人吗?
第一点,刘备和曹操的身份,很多人都说刘备一届布衣建立蜀国不容易,和曹操有家底不同等,这是个误区,曹操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曹嵩巴结王莆等大宦官,曹操自然在朝廷遭尽白眼,而刘备虽说是布衣,但却有这样和统治者相同点的姓氏这点得到许多有利于曹操的条件第二点,人们都说刘备仁义,曹操奸诈,可刘备就没有不仁义的地方吗?
曹操就没有仁义的地方吗?
非也,刘备自诩汉室后裔缺攻打刘章,按血统刘章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比刘备血统正多了,你这强了亲戚的地盘,还将益州赋税提高,连年征战,夷陵,汉中,五丈原等战役将益州从天府之国变成益州疲弊这也叫仁义?
曹操虽然有奸诈之处,但也不乏仁义,高顺,张辽,陈宫这些将曹操差点逼死的人,曹操尚且选择原谅,请求他们投降,对百姓也减少苛捐杂税,对关羽也是仁至义尽,虽然他在屠徐州,逼死荀彧方面确实是不对,但他也并非十恶不赦第三,他俩在对部下方面,人们都说刘备对部下好等,这确实是实话,但曹操对部下不好?
张辽,乐进,郭嘉等许多属下只要立功,那次没有重赏?
他们一人有病,曹操那次没亲自探望?
凡是投降的,曹操那个没有给予琪官职?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在了解三国时,不可以只是片面的了解一个人,要全面的了解,不能被自己的固有思想所束缚,要有自己的理解,曹操和刘备本质上就是一类人,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可以付诸一切的人,并不是曹操就一定是坏人,刘备就一定是好人,我知道这些话对那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和只看过电视剧的人是不堪入耳的,但我请你仔细想想,刘备真的十全十美?
曹操真的十恶不赦吗?
他俩在本质上不是十分相像吗?
难道我们看见对刘备不好的言论就非要去喷?
难道不可以对刘备深入的了解而不是仅仅靠片面的了解去评价一个人吗?
难道蜀国陈寿写的三国志会没有明代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更有参考价值吗?
而且请不要用在网上复制的三国志去以偏概全,不要因为一句话就去无脑捧刘备,请好好读读全文,刘备就是个野心家,不是一个英雄 ,曹操也不是恶事做尽,也有仁义的一面,我相信有自我观念的成年人会好好理解三国志的,也请那些自己为是的杠精少年去好好了解三国,而不是看见对刘备不好的言论就去批评,去集体批评,好好想想真正有知识的人谁会和一群胡搅蛮缠的人喋喋不休?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这句广告词厉害,古今多少吃瓜都因此,把曹操定格一代枭雄。
汉距今已经久远,忠君、立场多少影响全面的认知,当然,也并不想为曹操翻案。
忠奸善恶,是非黑白在人的身上哪有如此的绝对?
毕竟,曹操也是人。
是个有意思的人。
十八路诸侯,或是太守,或是望族。
曹操单单给只有三兄弟的刘备送肉送粮。
董卓西逃长安,孙坚选择了满目废墟的洛阳城,看上了传国玉玺。
曹操呢?
号称自己万余轻骑去追董卓,使孙坚把自己三千骑兵交付给他,他看上的是汉献帝。
当得知9岁孙权和自己同样认为传国玉玺会有灾祸,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刺杀董卓失败,被县令陈宫抓获,却走狗屎运,陈宫不仅放他一马,还弃官拜其为主,与他一起亡命天涯。
后得吕伯奢收留,吕家为了招待二位,磨刀宰猪,却被曹操怀疑,杀恩人全家。
这厮,自己居然晚上睡得像头死猪!
一方面,赤脚迎许攸,赤兔赠关羽,禁令射赵云。
郭嘉死,哭的像个孩子。
一方面,纳何进儿媳,搞张绣的婶子,占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这还不够呢,居然还惦记江东二乔。
哦,补充一句,这可全都是别人家的堂客呢!。。。。。
这厮身上,看到了几乎全部的人样。
有才么,有才!
文看《短歌行》,《龟虽寿》;武见《孙子略解》,《兵书摘要》。
渣么?
渣。
真TM渣!
剧中献帝问曹操为什么会天下大乱,曹操回答是因为君权旁落,可君权是如何旁落的?
那么从这个 角度来看的话,这部剧的第一集就绝不仅仅是介绍曹操幼年及背景那么简单的了,当时灵帝虽然还是幼年,但是没有权臣可以一手遮天,内宫的宦官们即使想用空白圣旨来治党人之罪也是要糊弄得过小皇帝,曹节对小曹操说,他们就是要让皇帝让主子高兴,可见此时即使君主年幼,君权却并未旁落。
后来灵帝成年后,毫不费力搞垮了陈耽一批人,可见皇权依然没有旁落;但之后引外戚何进为大将军制衡宦官势力,但何进却团结了以袁绍为首的士人,致使天平失衡;再后来灵帝创建西园新军制衡何进,虽然蹇硕成为名义的首领,但实际掌握军权的曹操袁绍等却是听命于何进的,以至于灵帝抱病阅兵时场面出现失控,可见此时君权已经有所旁落。
与此同时在地方,随着黄巾起义,地方刺史太守等有了较为牢固的兵权,州牧制度的确立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使得地方逐渐拥有了不听命于中央的资本,而真正能够稳定地号令一方的人或是当地豪族或是依靠当地豪族。
可见,君权旁落是从中央到地方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反应的问题则是士族的崛起(中央士人及地方豪族)。
黄巾军失败了,因为他们得罪了士人,更是因为仅仅农民太过局限;何进失败了,因为他虽然团结了士人,但是士人(袁绍)瞧不起他;董卓失败了,因为他瞧不起士人,所以最后被士人(王允)阴了;李傕郭汜失败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场闹剧。
那么袁绍作为士族最大的代表为什么也失败了呢?
我想一方面是与袁术内部争斗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他只团结了士人,而曹操不仅团结了士人,更唯才是举,团结了寒门的子弟,甚至收编黄巾军把他们也团结了,因而曹操最终打败了袁绍。
而曹操内心是看不起士人的,看不起他们的迂腐无能,所以在官渡之战后,他出现了怠慢士人的态度,因为士人的代表已经被他击败了,或许他会认为士人的时代就快结束了。
剧中对士族的表现还是很全面的,不仅仅在曹操袁绍阵营中,就连在刘备占据徐州后与陈登的对话中也可看出徐州的地方士族状况,这仅仅是代表而已。
抛开此剧继续向后谈,是否君权收回即能回归天下太平?
三国政权建立者均不是士族,而且政策上也并不是倾向士族,但是随着士族的壮大他们不得不低头。
蜀汉后期妥协益州土著,孙吴后期几乎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把持,曹魏所创建的九品中正制后来也沦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那么收回皇权呢?
这一点蜀汉做到了,在诸葛亮死后过渡成了西汉的模式,但是一者国力太弱二者未团结壮大的士族三者此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因而蜀汉忘了,还是最早亡的;孙吴呢,在孙权死后一系列斗争中,到孙休即位后,基本与士人达成了妥协,但后来孙皓通过暴力手段回收皇权,引起民怨,自然也走向灭亡;曹魏呢,从曹睿给曹芳顾命大臣的变动(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变为曹爽、司马懿)可以看出,曹魏试图加强皇族权力的努力失败,并与高平陵政变后彻底被士族把持,最终士族的代表司马氏篡取了政权,并统一了天下。
东汉以来士族把持政权的潜规则被九品中正制明确化,代表士族的政权终于成立了。
但是皇权收回了吗?
司马氏篡位伊始便由士族转化为了皇族,司马炎强行分封诸王要以武力威慑维持皇权,但其死后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反而到东晋留给了士族更为广阔的天地,之后宋齐梁虽然都爆发了皇室内乱,但士族逐渐地堕落了(已不同于西晋的八王之乱),到梁朝末年,侯景摧毁了金陵士族,西魏摧毁了江陵士族,后来在梁朝废墟上建立的陈朝终于摆脱了士族收回了皇权,但它太弱了。
相反北方胡族建立的政权,虽然也依靠了士族,但掌权的始终是该政权的皇族及本民族,汉士族从未有超越(即使王猛崔浩这样的也是依附于君主),北方的乱都是民族间的乱而不是士族寒族的乱。
可笑的是,孝文帝改革士族化本民族之后,反倒引起了阶层间的混乱,使得北魏走向了分裂灭亡,看来五胡乱华后北方对于士族政权的模式已完全排斥。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一旦有和平,就会成为士族垄断政权的时期,而战乱则造就了汉族及五胡,只有战争才能使寒族胡族摆脱士族的压制,因而造成了长久的战乱。
在对士族政权模式排斥的环境中衍生出的隋朝终于寻找到了新出路(虽然隋唐两朝宰相很多也出自世家大族,但这种模式与汉晋时期已大不相同),给了寒族不需军功即能出头的机会。
隋与陈异曲同工,摧毁了士族的土壤,但是陈只是依靠蛮族而没有对寒族进步的制度,本质上与五胡政权无异,加之国力悬殊,最终隋朝统一了中国,并收回了皇权,此时相距汉灵帝时期已过去了四百多年,中国用了四百年才完全解决了汉末曹操所提出的君权旁落的问题。
回到剧中,我就不吐槽汉灵帝和郭嘉是同一人扮演了,毕竟他演的挺好的。
但是那个曹节,拜托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与东汉的宦官曹节完全不是一回事好不,剧中把曹节的情节全部换成曹腾一点问题没有,而且也去除了最大的雷点。
总体来说是部好剧。
关于曹操的故事很多。
这篇是官渡之战时的一个小插曲。
官渡之战,曹操以一两万人的兵力逆袭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举世震惊。
事出必有因;做白日梦幻想中500万彩票的事,今天还有谁相信?
同样曹操的渴望成功之谋划非有志在座一朝一夕就能速达成的。
管中窥豹闻一知十,这个战前的小插曲足见曹操这位算盘高手的狠辣。
此刻果真如他所谋,可否出现后面的奇袭乌巢?
官渡之战在下列背景的前提下开始了;袁绍方:190年正月,关东盟主身份确立;191年空手赚冀州;192年容不下公孙;193年一屋不扫何以净天下--剿清河北各地黄巾匪患;195年公孙瓒龟缩忍让,并州被接管;196年长子袁谭打下青州;198年公孙瓒彻底除根飞灰;199年初幽州完美掌控,就此袁绍坐拥青幽并冀四州。
曹操方:190年正月惨败荥阳弃张邈而去投靠袁绍后奔赴扬州“南下募兵”;191年入东郡,安分做小弟,替袁绍顶住南方黄河前沿线;192年入兖州,收编青州兵,饱餐一回;193年帮袁绍报仇痛扁他老弟袁术,东南方暴揍陶谦;194年为老父复仇屠徐州,火气太重,后院也起火,张邈反、吕布乱,根据地丢失一大半,快要回到了解放,只能回头夺兖州;195年吕布逃,灭张邈,荒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天灾人祸下终于平定兖州;196年屯田休息,奉天子以令不臣;197年征张绣,安抚吕布,袁术还剩一口气;198年征张绣,抚关中,吕布亡,封臧霸;199年入河内,定淮南;终于做大基本盘。
从来乱世草头王,群雄逐鹿优胜劣汰。
故事多多,波澜壮阔,快进到最后;环顾仅两强;一山不容二虎,早撕早享福啊。
《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五年 公元200年振威将军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
曹操欲益昱兵二千。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少兵,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操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矣!
”【译文】振威将军程昱率七百人守鄄城。
曹操打算给他增兵两千。
程昱不肯,说:“袁绍拥兵十万,以为自己所向无敌,看见我兵力薄弱,一定瞧不起,不会来攻。
如果增兵,则袁绍大军就不会不进攻,进攻则必陷落,那就白白损失您和我两处的实力,请您不要担心。
”,曹操对贾诩说:程昱的胆量,超过了古代的勇士孟贲和夏育了!
袁绍果然由于程昱兵少,没有去进攻鄄城。
魏武扬鞭武略文韬大敌当前后事未卜危在旦夕曹操为什么首先点将程昱?
程昱吃人肉啊,把他排在最前如钉子般契入最前线固守坚城兼袭扰兵锋以懈怠敌人好比好钢用在刀刃上,曹操是想抢先首演后三国时代的玉璧之战啊。
可见曹老板对程昱的倚重,这样的殊荣砸到头上敢把住机会的有几人?
后三国时期的高欢折戟耗死在玉璧城哦;袁绍,曹老板问你要不要做高欢啊?
先要看程昱做得了韦孝宽吗。
程昱可是劳苦功高扶危墙于既倒,当年兖州危急曹操差点扯掉蛋了多亏了程昱的举双手投票和发明人肉叉烧包救度危难。
曹操想靠他这位将来的韦孝宽,敌攻我守、敌绕我袭的,凭借小小的鄄城拖住袁大头,拖不死也掉层皮;故事有多完美,曹老板就有多悠闲。
结果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泥鳅一样滑的程昱偏不照你曹老板的剧本来,难道事先没有耳语私聊,如此大庭广众下你不照台词接戏,叫曹操这导演怎么往下导啊?
能停戏重拍吗?
你觉得呢?
你看程昱故意装乖卖傻把曹操的守城歪解篡改为“守住不失”;不容人反驳直接解答怎么守住不失呢。
我程昱可以看透袁绍的心--我人少,袁绍不会重视计较,对他无关痛痒就不会来攻了;如果我人越多他越攻,一旦被攻破我死了无所谓,浪费糟蹋老板你本来不多的资源就可惜咯。
省着点花吧,我带上自己的700人就够了不给老板你添麻烦了,保证守住鄄城绝不投降!
一副不要脸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赤胆忠肝是在为老板着想着?
假如你是当时的曹操现在怎么想怎么办——现在?
保证笑比哭难看。
实际曹操也必定是心里千万漕泥玛,脸上皱得像菊花;在这种敌强我弱险象环生的情况下战略意图被自己人落空了,赶鸭子上架还赶得上去了吗?
窗户纸已经被捅破了--程昱都不听调令安排,在座的谁该去送死,谁会去送死啊?
环顾四周鸦雀无声啊!
骂吧,是不能还是不敢?
责备只会散了人心和表示自己害怕袁绍的人多力量大。
曹老板心里千万个念头闪过;权衡轻重和气生财吧,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他要笑要大笑,没事,现在还没到华容道,要鼓掌,要嘉奖,要自信来增加凝聚力。
绝对要绷紧了别崩盘了,让将领们看到自己的笑脸,看到自己的自信才能绝对的信我也自信。
于是曹操转过脑袋看着众将,谓智者贾诩而言“勇敢啊,为领导分忧解难,难得啊”!老狐狸贾诩自然是不用预演彩排就心知肚明配合好双簧,鼓掌称是,不错,的确勇气可嘉;谁都不能提“智慧”两字!
那可是地雷阵趟上是要出人命滴,已经有一个典型程昱了,恶战在即,下面这群勇将决不能再有这样的小聪明了,不然都想自保,那曹老板难道把你们当摆设,要自己赤膊上阵,身先士卒死而后已啊。
贾诩可是货真价实的,不是任谁想学就学得来的。
曹操也只能是对着贾诩说话给人来听,你想对牛弹琴有效果吗。
贾诩是众所周知的智者,他说勇敢能不勇敢吗,至于所谓“智慧”那时没有的事,想到都是罪,搞不好就得抽刀以立威--劈了桌子先,稍不小心就首先窝里煮粥了。
众将可能感觉有点别扭又说不上来是哪里,反过来坚信老板曹操有打算、有安排、有后手,有妙计在怀、成竹在胸。
明明被忤逆计划像没有这回事一样的立马改颜换线,赋予程昱以“胆量”来发挥出激励众将的作用,多么高明的手段啊。
我是看一百遍都没天分的,当然我们也是不用学的,现在哪里还打仗啊。
正因为没有人看懂,才有了后来的杨修必死--自己卖乖逞聪明,容不下老板到底是容不下自己?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关键时刻曹操借坡下驴也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只能躲在被窝里暗自哭啦。
因为接下来的仗必须要硬扛了。
当然故事都看过,诡计多端的曹操熬到最后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一统天下在望了。
等到获得荆州后赤壁之战发起前,曹操就旁敲侧击地把程昱一句话就躬首隐退也是报了这个仇。
只是剧本又错了(赤壁大败),卸磨早了点。
《三国志.程昱传》是后中夏渐平,太祖拊昱背曰:「兗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
」分享智慧,解读精彩。
请爱思考爱生活的你关注支持,一起探讨智慧点滴。
这一部电视剧,争议不断,听说是因为有人不满对曹操的褒扬被投诉的禁播了。
我就不说符不符合三国志了,我也没看过,再说历史这个东西,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好说。
我也就表达个观后感,非战斗人员。
这部剧对曹操大加褒扬,价值观是:为了成大事,牺牲在所难免。
为了停止战争不得不发动战争,有战争就有牺牲。
满口仁德的人不过拿仁德做遮羞布,为梦想,逼不得已士人不过是寄生虫,胆小又骄傲的可怜虫。
有人说, 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人提仁德,大家都信奉成王败寇的真理。
没错,现在谁还提仁德,仁德是君子的配置,现在是屌丝文化,屌丝配不起这样的装备。
我们都扁平化了。
但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好处,只要你能够突出重围,你就是英雄,逮着耗子就是好猫。
所以我们这样的屌丝才能有机会。
是仁德,还是权谋。
要看你是谁,你是君子?
屌丝?
土豪?
贵族?
仁德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东西太唯美。
谁也别给自己身上贴这个东西,贴上了就有了让人骂你虚伪的借口。
你就成了绿茶婊,人家权谋但人家真实云云。
谁也别站在道德制高点。
站太高就会摔的惨。
有些人还真是真实,连块遮羞布都不要,亲爱的那不叫真实,真实何须真实做遮羞布。
我很喜欢这部剧有些地方对曹操的处理,比如曹操自问自己究竟与别人有什么不同的时候。
由于本剧剪辑的过紧凑,很多剧情来不及展开,走马观花。
人物符号化。
但我倒很喜欢这种符号化历史剧。
历史剧符号化好,毕竟不是戏说。
总体我很喜欢本剧,那些为本剧投诉的人,你们也看看吧,我不知道你们为何如此不能容忍对曹操的褒扬。
其实曹操视角的英雄曹操还真挺好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一部个人主线的三国,也需要对曹操的这种褒扬和对刘备的贬低。
然而小人物如果有个大梦想,在别人眼里只是不值一提的小小梦想。
看看你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权势,就是个傻子。
所以人人都应该做一样的、实际的梦。
可那还是梦吗。
人生只剩苟且,屈辱、侮辱。
也无需这样满满的恶意。
中伤他人更是中伤自己。
但如果你有了权势,你就有了一切,哪怕是不择手段的。
这道理有什么不通的。
权谋有什么错。
不过一路走来,留下肮脏的垃圾。
随地丢垃圾又不会被判刑。
真正为梦想的人,自会前行,一往无前。
苍天已死,仁德还在,利益当前,芸芸众生,苟且乎?
远方哉?
我只是不懂这位导演曾经拍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等名片,应该有极大的口碑与知名度,所以可以吸引很多人出资来拍片才对,然而制作水准粗糙又惨不忍睹,难道是这样子的愿望无法达到?
其实新三国在我的评价已经扣了分了,这部就更低。
它唯一的优点就是有参照部分的史实编剧,而且是从汉灵帝在位时开拍,所以比起新三国或是三国演义94版,我以为是根接近转实上的曹操,也有鲍信,但没有戏志才等谋士。
这部片的汉献帝也没有像新三国那样子儒弱,而是比较精明干练、口才便给,个人以为符合转实,毕竟曹操当年胁天子以令诸侯时的根基未稳,献帝无须怕他。
接下来说缺点:缺点1:演员颜值低,不如新三国,数量也不如。
无论是男女的颜值皆不如,而古巨基的孔融才讲没几句话,就出现那么一下子就不见了。
其中我唯一认识的演员就是在新三国演陈宫的那位,现在来演袁袁绍。
而郭嘉与灵帝同一人实乃太明显的瑕疵,难道很缺演员吗?
缺点2:演员有些人的表情很夸张,如吕布初见貂蝉那样子的色样,刘备耍心机时感觉太阴险,虽然是替曹孟德翻案,但也不见得要如此地黑刘备吧,把他演成小人。
缺点3:战争场面稀缺无比,而且数百临演充数,我想以后至少要请个5千人来拍才壮阔,而且不要是一直站在城上向外远眺,用一堆小小的灯火就表示对面有百万黄巾贼的拍抏手法。
偶尔为之可以,但太常用就显得小气。
很偶然的机会才看到了这部剧,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它的宣传,因为看到主演是赵立新,所以就点开来看一看,结果第一集就把我给惊着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孩的三观尽毁之路啊。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的出身并不太好,因为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宦官,并非士族出身,但是也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出身,他才早早的接触了权力的游戏。
在第一集,年幼的小阿瞒,刚第一次进宫,好奇的到处看,因为他曾祖是大宦官,所以他有机会跟小皇帝玩耍。
然而事实证明了,这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就在他眼前,他的曾祖父,笑眯眯的指挥手下乱棍打死了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包括刚才还和他一起玩耍的士族小孩,那血腥的一幕就算是个大人都会感到胆寒,更何况当时还年幼的阿瞒。
这还不算,就过了一会儿,曾祖父又带着他到了城外,在他眼前上演了一出血腥的欺骗,骗杀窦武之后,背信弃义,将他缴械投降的手下全部杀死。
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让小阿瞒的心里蒙上了浓厚的阴影,但编剧还不放过小阿瞒,在路上,他出于同恻隐之心,收留了两个罪犯家属,结果却被反咬,我相信任何人这个时候都会彻底的黑化,我们难以去想象一个孩子三观尽毁之后会长成什么样,有极大的可能会长歪,但历史证明了阿瞒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成为了一代奸雄,奠定乱世统一的基础。
在今天看来,我们觉得孩子应该是被保护的,应该是纯真的,可是在那样一个朝不保夕的乱世里,就算是一个孩子,也容不得纯真善良。
幼年的曹操,早早的踏上了权力的游戏之路,尽管他还没有走进权力的核心,但是这一幕幕长辈们亲自在他眼前上演的血腥戏码,却也磨练了他的心智,坚硬了他的心肠,我相信他之所以会说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因为他很清楚,他如果不负天下人,天下人很有可能会负他,即便至亲之人,都有可能在背后捅他刀子,既然这样,那就先下手为强吧。
剧情刚刚铺展开,希望能够越来越好。
讲得是曹操赤壁战败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曹操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但是后几集明显处理的太快,尽管很多历史事件没必要写得面面俱到,但是对单一故事的处理明显有点过快。
交代不足。
至于郭嘉,这个版本的扮演者,我觉得是最好的。
但是郭嘉谋害曹操,是不是太值得考虑了。
因为曹操跟荀攸等人说:在诸位谋士中,你们的年纪都跟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是最年轻的。
本来我打算天下底定之后,把我的继承人托付给郭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苍天作弄!
本剧中最让我无法忍受的就是那些胡说八道的历史错误,曹操的曾祖的确是叫曹节,但绝不是宦官。
的确有一个叫曹节的宦官,但根本就跟曹操半分关系都没有而且比曹操的爷爷曹腾小的多,然而在剧中居然成了一个人,这种不可原谅的错误还有还有很多,导演和编剧只要稍微百度一下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不仅没有发现而且还拍完了,这只能说明这个导演根本就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导演。
从电视剧说的角度说,剧中许多重要角色的的演员的演技都不敢恭维,许多重要的的人物的出现都没有叙述。
剧中的布景与《三国》、《水浒》相比根本无法相比,这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垃圾剧,可惜了赵立新的演技了。
但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我实在是对这部剧目不忍视!!!
看过
你可以洗白一个人,但通过黑别人来洗白一个人这种行为真的很讨厌。曹操最大的敌人要是剧中刘狈这样的话货色的话,那曹操早就统一天下了。另外补充一句,我喜欢昭烈帝,但剧中这货明显配不上昭烈帝这个谥号,所以就叫他刘狈了。
看着还行,就是感觉曹操那种枭雄气质没有拍出来,对白及战争场面看着尴尬癌犯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丞相和诸葛村夫,哪个是英雄?您品品正。
还行,当成吐槽剧来看的话,其实这部剧是演义和史书记载相杂和,就是看编剧和导演的喜好来取舍演义和史书里的东西,比如斩华雄的变成了孙坚,但是曹操献刀和捉放曹等史书没有记载的内容也还是保留了,另外本剧无脑黑刘备,不过也挺想看日语吹替版,不知道啥时候会有源
灭袁家后结束
24109剧情节奏稍慢了点-详情见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656943/
曹操,你喜不喜欢,反正我喜欢
没有火起来
想忽略考据的,可是不能。很多人物的出场时间和位置都挺离谱,改编发挥过度,曹操总在事发现场,等等问题使历史事件的意义变质,政治格局变小,这就太糟了。赵立新表演自然,只是表演方式人物气质都没让我感觉那个人是曹操。还有,把郭嘉弄得那么难看,最后还要黑一把,不能忍!黑谁也不能黑郭嘉啊!
征西将军这回终于洗白了,稍微太白了。荀令君你怎么变得这么丑。寿亭侯也是搓到爆。大耳贼被黑的飞起。我昭烈帝折而不挠,终不为下也是能这样黑的吗,矫枉终须过正。/什么时候完全皇叔视角再拍一部就有趣了。不过大皇帝你嘛。。。哈哈。。哈哈哈。/老这样念文言文翻译真的好吗。
好看,就是尾没收好
2星都高了,看在我41集都看完了的份上吧。编剧有野心但没能力,剧组有野心但没有钱,就和剧布景一样,铺排出了大格局,也确实胸中有丘壑,但处处粗陋,意思到了但是挡不出跳戏。主演不错,但配角几乎没一个能撑起角色的,猥琐的刘备,cosplay感的关羽和张飞,郭嘉是汉灵帝魂穿回来复兴汉室的。不看到最后还真不明白短评里说洗太白是真的,编剧这脑洞堪比《三国机密》 了都。可惜了各种布景取景都还是中式审美的,但没有好摄影,道具又太粗拍不出美感。群戏调度,镜头叙事方面可以看出导演还是有能力的,但剧本、演员、资金三项都是短板的情况下,要拍出史诗感的好剧是不大可能的。
赵立新演得挺不错,很符合我心中的曹操。但这部剧细节的刻画不是很好,比如关羽的选角,比如一些群戏,再加上一些有争议的原创部分,这都大大拉低了本剧的质量。
还挺好看的,拍的很细。剧组穷死,但是主要人物的服装还是美美哒~虽然人物多多少少OOC,还把我皇叔黑得飞起,这种配角路人脸完全凑数,但是赵叔的曹操真是前期萌中期苏后期黑化自带气场,简直帅一脸!!!卞夫人也很喜欢。史实部分还算不错,除了最后一集脑洞大开……
看到第七集,黄巾大乱中关羽张飞的演技,这预算是不是太少了,请的都是什么臭鱼烂虾?
看了不到一半弃剧,不敢相信这垃圾竟然是胡玫拍的,剧情的胡扯和无聊就不说了,再怎么说这也是古装片,剧中人物统统不分尊卑互称你我或者直呼名字,真是随时让人出戏
好剧当给高分。除了编剧、导演强大,服装、头饰、道具、景、镜颇具汉风、风格统一。应该是一部风格比较严肃的历史人物传记。
值得推荐,拍出了我读曹操的很多内心独白
剧情写的非常不错,情节基本都能自圆其说,主角功力很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