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以墩子复仇为主线,讲述了军阀混战期间,在关中的一段波澜壮阔的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
彼时社会动荡不堪,匪患不断,千龙镇的大地主许家以前的长工,因为会治枪伤,由此引了是非,被县保安团长罗玉璋杀害,长工之子墩子逃过一劫,目睹双亲被残忍杀害,年少的墩子被迫只有暂时逃亡,长大后再来复仇. 自此,在这弱肉强食,法纪殒尽的土地,上演了一段刀客、乡绅、军阀、官僚、土匪之间,生存和复仇的往事 本剧整体非常不错,亮点体现在对个主角的塑造,。
墩子和喜凤,两人面对坎坷的遭遇所展现的勇气和坚韧,使人物极具魅力,白玉竹就像尘世的四照花,为人奸滑却取名刘信义,与之对应的乡绅许云卿满口面子,迂腐甚至无耻,大反派罗蛮蛮是为推动剧情的,且穿帮漏洞较多,但演员的发挥打个优,他的表演在笔者小时候看此剧的时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适合演大坏蛋。
补充1:许望龙讲:墩子,我们不能留你一个人不了管。
墩子讲:你不管的人多了。
这个甩脸色解气!
补充2:要是玉竹没死就好了,墩子得喜凤和玉竹,美滋滋。
罗玉璋演最好,下来是狗娃和刘信义。
个人最喜欢拴虎这个人物,话也不多,心狠手辣,忠义两全,是一个全方位的有型酷男。
里面的陕西元素都很地道,包括秦腔,水晶饼和喜凤给罗玉璋做的岐山面等。
真正的陕西人应该都会喜欢这部剧,男的生冷增倔,女的都是敢爱敢恨的生猛女子,人物全部都是一根筋,耐耐加僧僧,我很喜欢。
剧情整体跌宕复杂,虽然有的地方处理略显粗糙,但无伤大雅,总的来说此片绝对是一部表达陕西人爱恨情仇的关中诗史。
这部剧在2003年6月首播,没想到18年前我竟错过了一部好剧。
这是一部史诗,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饱满立体,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爱恨情仇尽显人性的复杂。
土匪恶霸也并非一无是处,满口仁义道德的乡绅也会做违背天理良心的事。
在人物脸谱化、故事荒诞化的污流中,本剧相当可贵。
编剧和导演表达了原滋原味的关中文化:刀客、肉夹馍、香头会、水晶饼··· ···像《白鹿原》一样厚重真实。
本剧画面、色彩、女性的服装都很美。
很佩服墩子,背负家仇,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快意恩仇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你看,本剧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每个人都是不幸的:墩子父母、杨豹子、小白狼、许家、陈满强、刘十三、玉竹,一个个死于非命。
玉竹的被害最让人痛心,她越是单纯天真就越发珍贵,她的死就更具悲剧力量。
活下来的人并不轻松,终生背负苦痛、遗憾:喜凤、春妮、许望龙、墩子都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但生活还要继续,要做一个存在主义英雄,勇敢的活下去,这是关中人的豪迈彪悍。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 ···
时隔多年终于翻出来看完了的老剧。
它的精彩之处或许就是 没有英雄。
人们就这样活着在懦弱跟外强中干的尊严中活着的许家全家 可以慷慨凛然以德服众 也可以在黑夜狠心要把喜凤扔进井里他们用那么多年念叨的一句 怎么就没人把罗玉璋杀了呢。
老天怎么这么不开眼呢。
有时候觉得许家讽刺了沉默的大多数。
怀着仇恨 不满 却等着别人的解决。
而他们又那样擅长欺负女人。
带着骨子里的陈腐 带着骨子里的值得商榷的骨气 肆意地欺负女人 欺负他们占领了到的高点之后所能看到的唯一弱者。
他们是可恨的。
所以当刘十三要了老爷子的腿的时候,在他们全家被罗玉璋假扮的土匪炸死的时候没有悲伤却只有唏嘘许望龙是一定要单独拿出来的角色。
他懦弱到底,却为了自己的女人挡住小白狼的枪口。
他勇敢一时,又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来告诉自己默默等着别人去杀罗玉璋。
他从头到尾只开了一次枪,杀了守着罗玉璋尸首的女人。
他一脸仇恨跟胜利的表情终于成了明目张胆的讽刺。
你很勇敢吗,在你跟着全家一起排斥喜凤的时候。
你很男人吗,在你狠心要怀着自己孩子的喜凤远走高飞的时候。
他拿着枪要杀喜凤 最后被墩子拦下 离开关门的时候 二人四目相对。
仇恨不在 埋怨消散 只剩下陌生跟两不相欠的遥远。
突然想起第一集的时候 许望龙对他爹说,我要娶喜凤。
她就像春天里的一阵清风。
所以他的一切负心与无奈在我看来都不可原谅。
墩子,被仇恨贯穿人生的人。
仇恨带着他认识了人们,也失去了人们。
他似乎是全剧最正面的角色,只是因为他的欲望更加单纯。
报仇。
几近癫狂的执念。
终于要实现的时候,罗玉璋确实自行死在了墩子的枪口下,在墩子还未扣下扳机的时候。
这一刻墩子笑了 又想哭。
这一幕也成了讽刺。
望向身后累累尸骨,突然觉得,墩子并没有赢。
一路有花开,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
被他隔绝了的 珍惜了的 最后都消失不见。
他只身去延安,圆了玉竹的梦想,也算真的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吧。
白玉竹。
天真执着得像一个笑话。
几次剧集里的她让我忍不住爆粗。
若说天真的人都值得被原谅,那她自己作死非要吃墩子仇人送来的水晶饼,那我只能说一句no zuo no die了。
只想说,当时留在刘十三身边当压寨夫人多好。
你这是何苦呢。
喜凤。
从天真的女孩,变成深宅大院里的好媳妇。
再到被罗玉璋凌辱的受害人,被家人排挤敌视的可怜人。
她想过自救。
她让许望龙给她个娃,她自己走去西安找许望龙说清真相。
她的梦太平实却偏偏无法实现。
于是她爆发,对着许望龙喊,你们全家只知道欺负我。
于是她带着铁了心要流掉的孩子上山找刘十三给他当压寨夫人。
她要找一个她能靠得住的男人,为她报仇,还她公道。
她是全剧中让我感到切身无力的人。
无出头之日,无法拯救。
好在刘十三给了她依靠,给了她体贴,给了她她想要的一切。
她安心想要当土匪的女人的时候,土匪却被正规军剿灭了。
本想一起死的她却被刘十三托付给了墩子。
于是她下山。
生娃。
带着娃对着空山头喊着,十三爷,你看到你儿子了吗。
你看到皇帝了吗。
空山里有十三爷灵魂的回响。
她只身带大了儿子。
人生还要继续。
风雨过后,仇恨散去,天空空洞平实。
她是第一集里土匪来了都不下戏台的勇敢妮子。
她是隐忍沉默的受害者。
她是拔枪神采飞扬的土匪女人。
她是土匪的儿子的妈。
她是喜凤。
她有入骨的仇恨跟天生的弱小。
她抗争过,她失败过,她反抗过。
好在给她的结局,是几乎最完满的。
刘十三。
全剧最爱的男人。
因为自在而无牵绊。
他占山为王,带着一百个弟兄。
杀人越货,毫不留情。
却在见到曾给快冻死的自己披上过衣服的许云卿的时候跪下致谢。
他讲义气,有骨气。
保护自己的兄弟,保护自己的女人。
为了女人与义气,他可以被喜凤唆使着去剁了许云卿的腿。
他挡过了山头合并的纷争,挡过了多少事端。
最后被墩子带着如山倒的军令给剿灭。
他本想让自己和喜凤一起死,却转念,把怀着儿子的喜凤托付给了墩子,而后举枪自杀。
他的柔情成为了他形象里带着暖光的缺点。
空山灵魂笑着说 我刘十三有儿子啦 的时候 突然就很想哭。
他的梦想其实很平实。
想带着喜凤跟娃一起隐姓埋名。
说官位的时候 他只觉得县太爷是个很牛气的官位。
只怪他的梦太小太暖。
不然或许又是一个白鹿原黑娃的故事。
罗玉璋。
罗玉璋的存在就是为了拉仇恨的。
他猖狂,愚蠢,又有足够自保的机智。
他横行霸道,小人得志,又有贴心跟着他的手足。
于是他可以开心地跳着傻逼到极点的步子大喊 最后长命百岁的就是我罗玉璋。
他与墩子性格的完全对立成就了这部拖沓的剧。
于是我按着快进键,大喊着,你怎么还不他妈的杀了他。
他可以让你恨得牙痒痒。
而从头到尾,无法让人觉得一分同情。
可是他只能这样活着。
从底层爬上来,靠自己,靠跟班。
靠枪杆子。
得志。
心狠手辣,杀人无数。
却因墩子而几年没睡成安稳觉。
他实在太渺小,太卑微。
是飞进眼睛的沙子。
固执而难以摆脱地膈应着你。
人物形象塑造实在太成功。
师长,参谋长。
这两个角色让人不知如何评价。
他们像土匪一样心狠手辣,自私自利,又像光辉军人形象一样正面而有理。
或许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说明 人的一生会做很多选择有的或许会让你良心不安。
但是无可奈何。
因为路要一直走下去。
全剧让我哭出来的角色是许家的管家郑二。
他带着绳子去找喜凤,却说,少奶奶你对我们下人好。
你快跑吧。
或许一无所有的无欲无求的人 最善良吧。
三十集的电视剧。
没有一个英雄。
人们都在走着或对或错的路。
看完之后只剩唏嘘。
活着不易。
经历的一切都成为背上的负累。
走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18年后,有把这部引起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再看了一遍,之所以很多人愿意再看,是因为有太多我们生活的元素,就好像是之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相对于初中看时的情绪化、憎恶邪恶,长大后再看,有几点感受:1.墩子的变化:开始的墩子是一个毛燥的青年,七年后的墩子变得冷静甚至冷酷,也变得理性,他懂得了人性的邪恶,知道许云卿、刘信义的软弱、伪善和自私,一切只能靠自己,消灭小白狼、刘十三显示出成熟的才干;玉竹的出现和意外,让墩子不能和喜凤有结局了,这一关是重情义的墩子过不去的;2.喜凤的变化:喜凤开始是一个善良软弱的人,遭遇灾难后竟然被许家嫌弃,尤其是许望龙不否认接受了罗蛮蛮的宅子后,彻底对许望龙失望,那时也许想的是把孩子生下来,结果许家连活路都不给,一怒之下投靠刘十三,之后的喜凤变得坚强,不再被骗,可以独立照顾好自己;喜凤是真心喜欢墩子,可惜墩子有了自己的承诺,没能在一起让观众遗憾,但对两人而已,是最好的结局;大家都坚强了,不如相忘于江湖;3.刘十三刚开始无所畏惧,狡诈且不失本色,稍微动一下手脚,就消灭了杨豹子和小白狼;喜凤最大的幸运就是刘十三,刘十三的宠爱和阳刚治愈了喜凤;刘十三也因此有了牵挂,帮喜凤出了恶气,后期变得犹豫和软弱,最后一死显示出关中汉子的血性,赢得尊重;4.许家三父子、夫人、谷雨最是虚伪邪恶、软弱自私,谎话连篇,自作孽不可活,最终害人害己,一家遇难时,竟然有一种快感;许望龙后面也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最后还算有一点点底线;5.刘信义是窝囊废一个,把一个师长当成了保安队长的水平,软弱愚蠢,缺乏狠劲,空居高位,连栓虎都看不上他;这部剧真实,把人性刻画的很深刻,这是它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
【人性的丑陋和时代的黑暗——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2004)简要评论】贺绪林小说《兔儿岭》改编电视剧集,通过演绎抗战前关中一对娃娃亲男女的复仇传奇和抗争故事,揭露人性的丑陋和时代的黑暗,与岐功县保安团和正规军新二师的邪恶与阴毒以及大户人家的伪善和绝情相比,兔儿岭的土匪实在已经堪称正义和公道的化身。
该剧拍摄于2002年,上映于2004年,早先曾经观赏过,但印象不深,只记得几个与兔儿岭土匪相关的情节片段:一是兔儿岭大当家刘十三抢夺岐功县粮库时遇见喜凤在戏台上唱戏;二是刘十三在兔儿岭上溪水间让喜凤看一坛宝贝并告知准确的藏匿位置;三是兔儿岭二当家狗娃从后山下山找相好彩娃,意外死于墩子之手;四是墩子由后山攻入兔儿岭断刘十三退路,刘十三在全军覆没后被迫自杀。
个人以为,剧中最让人厌恶的角色首推许家大公子、省政府赵特派员秘书许望龙,其次是许望龙父亲、千龙镇商会会长许云卿,再次是新二师师长刘信义,岐功县保安团团长罗玉章只能排第四。
而剧中最可怜的角色则无疑是喜凤,其次是罗玉章二姨太,再次是许家管家郑二。
其间,刘十三和狗娃的死颇具悲情色彩。
剧中刘信义一角所代表的人性道德似乎可以用其参谋长的一句俗语台词概括,这就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而墩子、喜凤以及墩子表叔婶或逃或躲的结局则表明,在那个时代的关中社会中,这几个人所代表的人性道德都是没有活路的。
【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2004)引用经典俗语两条】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第19集)要得好,大让小。
(第20集)
1. 杨豹子之死的始作俑者杨豹子在编剧笔下是可以唱着歌取子弹堪比关云长的血性汉子,他抢肖县长的三姨太而被打伤,后又因去李世厚家治伤而被保安队打死,他因何落到这步田地呢?
其实老刘说了一句话:“你当县长的女人就那么好收拾啊?
”也就是老杨这个傻缺还是被老刘忽悠了,老刘装得义薄云天跟老杨来一个君子协定,老杨急吼吼地抢三姨太去了,老刘在山上看云看天想唱戏的女娃,冯四来报:“杨豹子被打伤了”,老刘一听眼睛都亮了,再一听是伤了胳膊又失望地“哦”了一声。
读多了《孙子兵法》的老刘已不再和杨豹子小白狼站在一条水平线了。
2. 喜凤嫁给许望龙的误会何来?
许望龙见了喜凤就流了一地口水,墩子上少林了,7年后镜头一转喜凤成了许太太,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只叹金童玉女情深缘浅。
其实喜凤嫁到许家不是因为真相——墩子走了,而是因为谎言——墩子死了,原话是:“都说你死了,我爸把我嫁给了许望龙。
”再看书房那段戏,小许对爹说要娶喜凤,老许把他臭骂一顿,直到小许说到:“喜凤就像春天清晨的空气”老许一愣,叹了口气,然后就出现了墩子已死的流言。
有人可能会说“许大善人制造这个流言只是为了保护墩子”,恩,老许就指望这个了,要是凭空制造一个流言然后自己儿子娶了美娇娘,那多明显啊,会“把许家的脸都丢尽了”的。
如果有了保护墩子这个幌子一切就简单多了,哪怕日后被揭穿了还可以大义凌然地找这个借口,装腔作势是许家的传家本事啊。
事实是墩子行刺后,罗玉璋说“你是墩子!
”“他憋了7年还想杀我”,王怀礼说:“墩子怎么知道你在喜凤房子里?
”吴清水说:“许云卿怎么找到墩子的?
”根本没人说:“墩子还没死啊?!
”可见老许啊,就是想骗骗不明真相的群众,跟保安团无关。
3. 蠢学生也有机智洋学生实在傻帽,经常做各种令人无语的事,实际上,洋学生的确是墩子的贵人+贤内助。
洋学生在兔儿岭四处跑,大眼说了句:“出了这个门就等于出了兔儿岭”,她就记住了。
墩子就知道瞎跑,洋学生却知道做足准备等待时机一举成功。
洋学生让墩子改名字,不然就没有后续故事了墩子会在喝酒的时候直接被罗玉璋拿下。
洋学生给墩子指路去陕北,影响了他一生。
生活智慧低下的洋学生有一种进步青年似的文化智慧,这是时代的特征。
4. 论故事的根源故事主线始于李世厚一家被杀,其他都是衍生出来的事件,其实如果不是杨豹子来治伤李世厚也不会被杀,不是刘十三忽悠杨豹子也没这出,说到底不是刘十三想借刀杀人,墩子和喜凤已经生了几个娃了。
墩子总想报仇,这是一个报仇的故事,其实仇恨的根源在。。。
恩。
5. 优秀青年罗蛮蛮的征婚启事岐功县保安团长,大名罗玉璋,小名蛮蛮,个高肤白爱护发型。
给老丈人家买房盖房义不容辞,为你遮风挡雨一手遮天,哦不,是撑起一片天。
你睡不着可以枕着胳膊,墩子来刺杀先把你推桌子底下,好小伙罗玉璋是你居家旅行的必备伴侣。
一句话,嫁给团长,你偷着乐吧。
——吴清水刊登总结一下1. 拍得真不错,比后续的一部关中题材好多了,每个演员都演得很到位,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不会让你觉得生硬。
2. 许家这个大宅院就是个坑,许家人各个都是假仁假义的渣。
如果说对喜凤的心狠手辣还算是为了保全大户人家的脸面,那到了最后许望龙对弟媳谷雨的死活丝毫不在意,体现了其对女人的态度根本是当其附属品,甚至比不上罗玉璋对二姨太。
而对赵亚男的趋炎附势更是证明许家所谓的骨气只不过是个屁,一身的奴性。
3. 玉竹初看的确是各种制杖,脸又扁,但越看越明白其实她是整部戏最可爱的女人,在一个肮脏的时代背景下,讲了一个丑恶的故事,却有这样一个女孩,带着一种愚蠢的天真,却好似一道光。
4. 音乐配得很绝,片中的配乐一共三种主题。
第一是比如土匪唱着“白天的太阳当烧饼,晚上的月亮当婆娘”,和刘十三说的“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天又一天”其实是同一种心态,是关中汉子的骨血。
第二种是比如喜凤离开许家时候的歌“到哪都是当女人”,那首歌仔细听是用哭腔唱的,是女人在男人面前的无助,是女人命运和她的男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无奈。
其实哪怕到了今天,女人身上加注的这种无助还没有完全消散。
第三是整个秦川大地的背景,一曲秦腔,如泣如诉,吼出来像撕裂了,却还连着绵延着,是秦川子弟的宁折不弯的脊梁。
后记:演刘十三的演员当年其实才33岁,只比24岁的玉竹大了9岁。
罗蛮蛮当年才29岁,只比27岁的喜凤大了2岁。
而玉竹爸,其实只是个毛头小伙子,但胡子一贴还挺传神最厉害的小白狼,他后来导演了一部热门电视剧——叫《丑女无敌》#请叫我福尔摩斯
八百里秦川,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常会想,黄土高坡上的那些沟沟坎坎,埋葬的又何止英雄豪杰,可能一代代的无名之辈,才真正垒高了那里的黄土,带来了无数的风沙。
最近看了太多的烂剧,面对着那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雷人的角色时,时常会想起自己多年前儿时看过的剧集。
那时的夜晚很漫长,少年可以搬着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抱怨的只有,广告太长,一天两集太少。
之前的电视剧,类型之多,题材之广,如今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反观网络平台兴起之后,中国网剧电视剧,已经被几个类型彻底焊死。
都市爱情占据大部,古装玄幻横扫一片,屈指可数的现实主义,也不过惺惺作态的歌功颂德,时常会让我想起春晚小品,演员扯着脖子喊吃饺子的场景。
但今天,我想聊一聊,或者说写一写,我觉得的一部好剧,一部有关土匪的好剧《关中匪事》。
《关中匪事》改编自陕西作家贺绪林的长篇小说《兔儿岭》,豆瓣评分8.5,目前只有5000人评价。
此剧的男主演为凌潇肃,彼时的凌潇肃还在电影学院上大三,还没演过洪世贤,可能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多年之后,他会因为一句,你好骚啊,红极一时。
《关中匪事》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保安团团长罗玉璋残杀了男主角墩子的爹妈,墩子侥幸逃生后,学好了本领,找罗玉璋复仇。
如今回看,《关中匪事》中的每个角色的塑造都堪称经典,其人物性格之丰富复杂,足以让现在大部分的国剧编剧汗颜。
但今天,我想讲的并非男主墩子,也不是大反派罗玉璋。
而是《关中匪事》中的这个匪字的代表人物,兔儿岭大当家刘十三。
刘十三,一个让年少的我崇拜了多年的男人。
刘十三本是一个杀猪匠,因为村霸强暴了妹妹,愤而怒杀村霸,从而逼上梁山,当了兔儿岭当家。
刘十三有句名人名言,叫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天又一天。
少年时代,我因曾爱学习这句匪人匪言,没少挨揍。
刘十三本来带着一百多号兄弟,在兔儿岭过着打家劫舍,吃香喝辣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墩子,刘十三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墩子想参军搞枪,结果稀里糊涂的被刘十三绑了票。
刘十三看重墩子,想拉他入伙,墩子非但不愿意,还拐跑了刘十三新抢上山的压寨夫人白玉竹。
而就在墩子跑了之后,与墩子本有过娃娃亲的女子喜凤,因被罗玉璋强暴,夫家对其百般凌辱,甚至惨遭虐杀。
走投无路的喜凤,独身前往兔儿岭,成了刘十三的压寨夫人。
刘十三这个土匪头子竟然爱上了这个送上门的压寨夫人,甚至有为了喜凤,为了自己未出生的孩子,金盆洗手的打算。
但土匪就是土匪,没有那个土匪是死在床上的。
已经成为连长的墩子,奉命剿灭兔儿岭匪巢。
刘十三在剩下一枪一弹后,跪求墩子放走喜凤,开枪自尽。
这就是刘十三,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你喜欢一个土匪,真的是价值观有问题。
没错,他是土匪,但他身上的那份不羁与洒脱,确实让我为之着迷。
我今天就想聊聊刘十三这个角色,从性格上来讲,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真的过于鲜明。
土匪头子,杀人不眨眼,但匪有匪道,地主许云卿因为在其落难之际给过他一碗粥,刘十三由此发誓,三年不动许家一草一木。
这人是真狠,也是真仗义,言必行,行必果。
此外,一个土匪除了刀枪之外,还喜欢读书,没事和文化人聊聊知识也是其爱好之一。
刘十三,在中国的电视剧历史上,很少再看到这样性格丰富的土匪形象。
而在男女情感方面,用刘十三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收拾过无数女人。
但最后,他却心甘情愿的被自己的女人喜凤所收拾。
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喜欢刘十三这个人物。
首先,他够复杂,但他的复杂是人性所在。
土匪没错,恶毒狠辣不错,但他面对兄弟,面对女人,也会展现出自己作为普通一人的一面。
而不是像现在的电视剧,所有人千篇一律。
坏人叫嚣着自己的凶恶,好人百毒不侵,一点毛病没有,面对诱惑只会微微一笑,觉得不动摇。
因为观众是人,所以我们知道人性究竟为何物。
在过往的电视剧创作中,创作者尚能尊重人。
但在如今,那些人可能早已经被钱迷住了双眼。
我在看现在的剧时,经常会想,你们真的相信这些人吗?
如此怪异如此不合理的行为逻辑,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屏幕。
世界变的真是太快,快到我已经看不明白。
我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打开电视却是一片虚伪。
我有些渐渐分不清真实与虚假。
或许过不了多久,屏幕上的虚伪,会吞噬整个现实,到那时,所有人不再有异议了。
在被吞噬的过程中,我曾彷徨,曾呐喊,但结果都被资本羞辱的体无完肤。
我只能偶尔拿出那些打动过我剧集,在深夜翻一翻。
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像刘十三的那句名言一样。
“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天又一天。
”
抖音追剧罗蛮蛮的形象太过突出,虽然他坏事做尽,但毕竟这种坏只不过是在银幕上,他的骚浪贱、浮夸的表情还是盖过了他的恶带给我的印象。
经过网络的长期沉淀,一想到凌潇肃必然就是那句极其经典的“你好骚啊”。
就是这样的两相对比,更体现出了凌潇肃的功力,这部剧的墩子显然和“你好骚啊”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印象最深的是墩子在剧里的各种哭喊,有的时候真的有撕心裂肺的感觉。
两个形象在这部剧里实在是太过立体太过突出,其实其它演员也相当nice,刘十三的诸葛亮型土匪,喜凤如浮萍一样的人生,许家全家人都维持着的一种体面……演员之后,这部剧传达的东西也不少。
印象最深的还是喜凤悲惨的人生。
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下大部分女性如蝼蚁一般的人生,许家那种士绅的体面也蛮像当代社会不少精英身上的那种傲慢。
喜凤自身也带着极其复杂的情感,她确确实实爱过生命中的这三个男人,但她所有的爱意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剧的开头喜凤在唱戏,结尾也在唱,她的人生就像一个闭环,总是好像拥有了一切,最后空空两手。
墩子的人生也好像命中注定,复仇的想法彻底支配了他的人生,和玉竹的遇见,去往延安,都是这种支配的衍生品。
but,有一说一,民国时期保安团和正规军这种关系我还是不太理解吧,没想到正规军也处处受保安团掣肘,这些知识还是得再补一下。
最后,感叹这部剧真的骚的同时,哀叹中国真的好久没有出过好的电视剧了,拍现代中国的故事好像老是拍不好。
一些背景前段时间看剧版《白鹿原》,第一次看出了一种亲切感。
再次重看《关中匪事》,这种亲切感更加强烈,这种亲切感大概是熟悉又独特的语言体系,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的归属感。
关中的方言有很多前置或后置语,比如回答不知道,关中人说的是“知不道”,还有“走先”(快走)……还有骂人的话,“日你先人”、“羞先人”,昨晚看到《关中匪事》中许云卿临死前骂儿子成龙“我日你妈”(当时笑喷了)……这些都具有浓浓的关中风味。
关中人的姓名也很有趣,比如这两部剧中的黑娃、田小娥(《白鹿原》)狗娃、彩娃、墩子、栓虎、蛮蛮(《关中匪事》)……文雅一点的田福贤、岳维山、白嘉轩、鹿子霖(《白鹿原》)、刘信义、许云卿、许望龙(《关中匪事》),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姓名,这和关中方言的发音不无关系,所以看剧的时候难免就有了代入感。
不了解陕西文化的人,总会笼统的称陕西为黄土文化、以为陕西人都住在黄土高坡上的窑洞里,天天吃泡馍、肉夹馍……不得不叹息一声,我关中八百里秦川文化就这么没落了吗?
这个孕育了十三朝古都的风水宝地果真就被掩埋在各种帝陵里不见天日了吗?
所以,当看到这两部剧中对关中风土人情的细节还原,都让人振奋和感动。
饮食方面如油泼面(剧版《白鹿原》反复出现)、水晶饼、酒席(《关中匪事》许云卿过寿短暂一瞥)。
住的四合院(也有部分地区住窑洞),《关中匪事》主要取景地为山西王家大院,如今关中地界,仅有韩城党家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关中四合院。
第一次看《关中匪事》是懵懂的中学时代,当时对那种生冷硬冲以及赤裸裸的情欲不甚感兴趣且有些害羞,所以只记住了不那么帅的大汉刘十三和青涩如初恋般的墩子,以至于很多年后,姚晨和凌潇肃离婚后的种种罗生门,我都坚定的站在自己老乡凌潇肃这边,以至于,凌潇肃在《演员的诞生》上表现用力的表现自己的时候,我竟然有点泪目,这个演员,和他演的墩子一样,不会拐弯抹角,生冷硬冲,典型的关中汉子。
看完剧后,我觉得改名叫《墩子复仇记》、《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战争》、《大院里的女人》都很贴切,基本上这个故事就是这三大主题。
《墩子复仇记》两个土匪的赌约,导致了李墩子家的灭门之灾。
懵懂少年李墩子背负深仇大恨远走他乡,七年后学得一身武艺归来复仇。
谁知,天地已经变了模样,青梅竹马喜凤嫁给了好兄弟,仇人近在眼前却不得雪恨,自己还得隐姓埋名暗处生存。
编剧一直不让墩子痛快报仇,整个复仇过程憋屈又曲折,贯穿整部剧,结局,仇人蛮蛮被吓死,没能手刃仇人,那种遗憾肯定是有的,但也总算报了大仇,墩子的使命完成了。
墩子这个形象,与其说是代表了一种觉醒,不如说是大势所趋,贫苦农民,受着土匪和保安团两股势力的压迫,谁也得罪不了,投奔了代表着旧文化的许家,赔了媳妇。
投奔了新势力-新二师,却发现所谓正规军和土匪也差不多,于是最终投奔了象征光明的延安。
《一个女人与她的三个男人》、《大院里的女人》喜凤、赵亚男、白玉竹、三个不同的女性,代表了三种美好的愿望,三个女子都是敢爱敢恨,在尔虞我诈的这部剧里,难能可贵的表现出了纯粹和美好。
喜凤,一个完完全全的旧社会女性,被命运捉弄,先后爱了三个男人。
初恋墩子、前夫许望龙、最后的归属刘十三。
每一段感情,她都能够全心全意。
只是一遇到墩子,内心最初的那份悸动还是会出现,所谓初恋是美好的吧。
喜凤在许家大院被罗玉璋强暴之后的那段生活,可谓阴森恐怖,许老爷吩咐下人把井盖打开(暗示喜凤跳井)、在许望龙携赵亚男回家前夕把喜凤赶回娘家、命许望龙杀喜凤……简直可以单独拍一部恐怖小电影,喜凤经历了期盼、失望、绝望之后,终于下定决心上兔儿岭当土匪的女人,粗暴堕胎,并让刘十三为自己报仇,把一个关中女人的敢爱敢恨演绎得淋漓尽致。
《关中匪事》之后,又出了几部反映关中文化的剧,都不如此剧反响大。
包括近几年大热的影版、剧版《白鹿原》(《白鹿原》原著经典无可复制,改编拍摄的都不如内心所想),都没有《关中匪事》给观者的那种震撼——原来关中人民百年前是如此的彪悍!
(拖拖拉拉了一个多礼拜的剧评,虎头蛇尾啦)
愣娃传 角色个个有血有肉
还有点意思
二刷,4集弃,7。偏雷人和弱智,没有小时候看的起劲,第一集抢粮站的枪战跟抗日神剧不遑多让,也就罗蛮蛮有点意思,题材新奇
逼良为匪
非常喜欢
当年大爱的电视剧啊,那时候的凌潇肃还很招人待见,那时候,田海蓉还是那么的美……
我爱凌潇肃爱到都不行了,想当年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姚晨的老公,那时候已经很看好他!!!!!!!!!!!!!!!!!!
无聊
很早以前看过的,有关于关中土匪的故事。
好看的一比!
独爱罗蛮蛮
剧情一般吧,不太符合逻辑
凌潇肃面相生得真好。角色而言罗玉璋要抢眼多了,田海蓉上山前依然很美。
演员演技在线
到了27集,喜凤终于成了一傻逼。罗蛮蛮演得真逗。
忘了剧情。
好家伙!黑社会导演拍土匪
人世间 可忘记的又不可忘记的是JJ
男主真的没有任何光环,又蠢又傻,无情无义。土匪没杀他,结果他带头灭了兔儿岭,杀了自己青梅竹马的男人,恩将仇报。看得气死了!
一个师长干不过一个保安团团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