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南方,某个远方。
摇摆不定的时刻,有人跟我说“梦想,远方,希望,这些词对我来说有很多意义”。
这句话瞬间瓦解了无数的挽留,再浪荡我也义无反顾了。
啊,我还是青春无敌啊,我这么想。
所以仍然憧憬某个远方,所以放不下流浪。
梦想。
庆幸我不是30岁,不像30岁的兰熙得说着对于那难以企及的梦想,请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努力到可以甘愿放弃吧。
但岁月无法保证30岁的我会和兰熙不一样。
在那天之前,像兰熙一样去努力吧,那么30岁那天,就算我会像她一样不甘心,却也像她一样坦荡。
谢谢兰熙告诉我,梦想,不是非得用来实现的,是用来教你学会绝不对自己后悔和愧疚的。
爱情是,timing。
30岁,是已经懂得爱情没有永远,总会有一个结果的;是打算谈完最后一场恋爱,老老实实相亲结婚去的。
就算以后再也不会有爱情,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感谢编剧,让兰熙那段陪伴在身边30年温润如水的友谊并不算顺利地转化为爱情。
错过了那么多次,终于遇到了对的timing。
也只能是30岁才有可能啊,因为这时候的兰熙已经学会说:你的心里爱着两个人也好三个人也好,时间留下的痕迹无可奈何啊,既然爱这个人,那就连同他的过去一并接受了吧。
“最近,重新认识了洪(兰熙)小姐。
”“什么?
”“恋爱中的洪小姐,表达自己的感情毫不犹豫,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直接就说出来。
”“难道就因为如此,我一直谈恋爱不成功吗?
”“我只想感谢能够轮到我。
”叫卞炯泰的那个人这么说。
友谊,万岁。
30岁还单身的话我们就结婚吧。
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约定?
可惜30岁的兰熙这样要求卞炯泰同志兑现承诺的时候,卞炯泰同志当即翻脸不认账了。
无力实现的梦想、不如人意的工作、没有未来的感情,眼前一片漆黑。
所以,兑现你的承诺吧,既然我们都30岁了,仍然单身。
30岁的兰熙,面对痛苦第一反应依然是逃避。
但友谊不是用来逃避痛苦的。
友谊是,痛苦的时候有人陪在身边,于是今天再脆弱也好明天也能重新站起来。
它陪你渡过最艰难的时刻。
所以,谢谢炯泰吧。
他说:看吧,你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男人,而是朋友啊,然后给兰熙一个用力的拥抱。
没有了爱情,我可以独自生活。
而没有了你,我怎么活下去?
——在成为恋人之前以及之后,兰熙和炯泰,这么对彼此说。
青春是,总要盼望着去远方,去找到希望,去实现梦想。
青春是,离不开爱和友谊。
爱和友谊支撑着我去远方。
我渐渐开始明白爱也好友情也好,对方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谁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时间,互相付出的心血。
时间和心血,代表着我们彼此驯养,从此建立世上独一无二的联系。
而这个过程中,平衡是最重要的。
比如异性之间的友谊,像兰熙和炯泰,必须建立在彼此吸引和纯友谊的平衡点上才能维持。
包括彼此的付出,也是非得对等,因为无论爱还是友谊,没有人伟大到只问付出不求回报,一味付出而没有回应,终究落得满身怨恨,无论爱还是友谊都无法继续。
20岁的时候,我遇到这部《九局下,二出局》。
最近,在三年之后,我连续熬夜又看了好几遍。
非常难得一见的韩剧,真实、平淡、温暖,像我们甜蜜而折磨的生活。
像看好书一样,以后,我会隔几年看一次。
直到像剧中的主角一样青春落幕,直到以后缅怀青春。
现在写字对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很高兴终于为它留下了一点东西。
这里面包含着23岁的我对生活的理解。
希望30岁的时候,能再重新为它写一点东西,那时候一定会不一样很多。
我从来都相信,30岁的我会比现在的我更美,40岁比30岁更美。
再见,23岁。
无聊之时看到这部好评连连的韩剧。
20岁的我,看这部剧没有太多共鸣。
只觉得如果到了三十岁,理想的伴侣还没找到,工作又不大顺心的话,那将是多恐怖的事情。
不过有个像炯泰这么帅,人又好的蓝颜知己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现实还是归现实。
这么帅的男人怎么会钟情一个女人。
女主角活得很潇洒,我在想到了三十岁的我们是否也会变得有内涵,面对所有事人能处之泰然,嗯!
那种感觉真好。
忘记是怎么发现这部剧的通过豆瓣猜测喜欢的剧目看到的链接又因为总是记不清片名以及没有在网上找到资源而放弃了如今,经过自己的30岁,又无意间在网上有缘相见就细细品味了这个奇妙的将人生与棒球赛结合的故事我能说,我很喜欢么?
是真的很喜欢。。。
9局下2出局,和我所爱的《他们的世界》一样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让自己心生疑虑这么一部温情真实的好剧本,却没有火但是,仔细想来,释怀了因为,不是所有好剧都要求被大多数人喜欢因为,没有经历同样的30岁怎能体会剧中的点滴因为,当大众都在韩剧中找寻脱离现实的梦幻时怎能容忍这样的平凡不断敲击自己已脆弱的小心脏?
虽然,我没有机会做过那样2的举动,在20岁那年写下一封给30岁的信但是,凭借依稀记忆,20岁那年对如今的30的期许我很汗颜,没有发生什么令人弹眼落睛的蜕变有些比预期的好,更有些梦想早已遥遥无期就像兰熙感慨的那样无畏真诚痴痴地爱过,本是值得骄傲,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会怀疑那些没有结果的爱是不是也是一种浪费,因为青春真的太短暂我们还在保持着某些梦,可是毫无进展的梦,人才辈出的后辈推挤着你,是不是也会怀疑是否还要固执于所谓的梦想所以,在观影的同时,点点滴滴的语句,敲打着我的心不知不觉会被打动,为了剧中人物,也为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更要命的是,我们身边也许永远不会有那么一个青梅竹马的男一号在你历经沧桑之后,像个雕塑般地帅气地为你守候我们的成长的青春也许不会有那么一群始终保持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想要举杯小酌的时候,也许还会形单影只但是,毕竟,还能从剧本里品味到一点共鸣的安慰当然,有一点我相信,年岁不是白长的我相信,喜欢它的朋友一定和我一样在某个感怀青春逝去的同时,会感激时间对我们的历练庆幸岁月的洪流尚未带走我们那颗依旧悸动的心只是,真的,青春,sayonara
很喜欢最后女主跟男主坦白的时候,就是发烧那晚碰到了然后直接走过去亲了男主一下,以及之后告白的种种,能和你这样子真好,我爱你,我好想你。
这是憋了多久说出来的话呢各种美好啊,不论是做朋友还是在一起了,感觉这两人就是该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青春年少,一刷后,竟然坚定地存在硬盘里。
这个剧,或许是被名字耽误了,其实比较小众。
当时,因为羡慕剧中人物青梅竹马的感情以及从校园到社会历久弥深的同学朋友情(本人没有,因此格外青睐这一类型题材的剧),再加上主角们贴近生活化的表演,让我对它心生喜欢。
当时的我,没有年龄焦虑,关注的点可能更多地在感情方面,男女主从相互爱慕到珍惜相处到成为恋人,每一步都牵动心弦,也无暇顾及角色本身的性格及处事方式(这里不做评价)。
今天,由于网络受限,我翻遍硬盘,重温这部剧,境由心转,又有一些新的感悟。
编剧借用主角的口道出了这个年龄段的心态与无奈——年龄焦虑。
20几岁的羡慕小学初中的,接近30岁的有婚育焦虑,到40岁及以后,就更多的是年龄焦虑了。
女主接近30岁的年龄,因婚育焦虑亦产生年龄的担忧。
总有年轻活力的青年,总有富有胶原蛋白的脸,亦有毫无禁忌勇往无前的心,而年龄与阅历只能让这些东西消磨,换来所谓的成熟与老练。
虽然热血的心依然跳动,学习的劲头依然充足,但社会渐渐对你另眼相看,35岁、40岁的门槛,暴露了多少人的心酸。
在年轻孩子眼中,30-40岁已经偏老了,是应该称为叔、姨的年龄,是应该卓有成绩的年纪,是成熟稳重有车有房的一代,但是,真的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升职加薪不是必然,有车有房也有负担,快乐与惊喜成为限量,而我,依然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依然还想大展拳脚,依然想与潮流融合……然而,每个年龄都有独特的境遇与思考,代沟可能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如果自己不够强大,老人说话你不懂,青年玩的你又跟不上,说到底,一切都得靠自己。
当然,这条路上,如果有人与你并肩同行,能够跟你商量或给你建议,抑或有位年长者适当给予指点,路程走起来可能更通畅一些。
每个人的路走得都不一样,有快有慢,有疾有徐,除了代际差异,同龄人之间的比较更是扎心。
无论是依靠资源优势还是自身努力,总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总有人成为佼佼者,总有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而平庸的我,除了羡慕,可能只剩自卑、无奈与摆烂了。
心态调整,是一生都要学的必修课。
很多感悟,不是只有自己才有,也不是只有这个年代才有,前人的智慧绝对不在我们之下,所谓的经典,就是无论经过多少年,依然能够与你产生共鸣。
我彻底中毒了!
因为这部电视剧,想了太多,昨天虽然罗里啰嗦写了一长篇,还是觉得没展开,没抒发够,不尽兴。
喜欢写字就和喜欢喝酒一样,有瘾的,不是为了取悦他人,纯属自娱自乐。
炯泰喜欢兰熙,兰熙也喜欢炯泰,两人因种种原因,隐藏自己的真心,用好朋友,一辈子的朋友做借口,互相之间甚至比家人还要亲熟。
这种感觉,我能理解,太珍惜,太怕失去,对自己没信心,对别人也没信心,所以,情愿就在一边看着你,知道你伤心快乐都会来找我,知道你什么秘密都会和我分享,反而有特别的踏实和心安。
原来,我也曾有这有这样的心态,看一个人,缺点优点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很喜欢,理智上却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前进了,就到这里吧,再往前就是雷区。
因为虽然喜欢,却觉得对方不成熟,不能让人依靠。
所以前篇我也说过,真要17岁谈恋爱,未必会成功。
只有到30岁了,两人都成熟了,不再青涩,褪去稚气,也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放下一切,相爱。
爱情就是时机。
我太佩服这个编剧了,以我30多年的人生经历看,这真是经典之语。
爱是什么?
其实很难定义,爱情一定能走进婚姻吗?
分手的就不是爱情吗?
时机罢了。
我曾经爱过一个人,因为我们在轮船上相遇,那个清冷的飘雪之夜,有波浪和江鸥,真的很美,所以我也未能免俗爱上了他。
其实,如果我们是在一个很脏乱的市场上相遇,有可能只会相识一笑,什么都不留痕迹吧。
遇到臭臭,是毕业后工作一年,成为一个社会人,褪去学生时代的幻想,周围的一切都很赤裸裸而现实,算着口袋里的钱一个人过日子,什么都要自己面对。
他很木讷,但稳妥厚道,让我安心,我忽略掉他的慢热、寡言、词不达意、不会浪漫、甚至连约会地点都选不来,因为那时候的我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很顺利,恋爱结婚,也一直很幸福,我对他的爱情,一点点加深,昨天比前天爱多一点,今天又比昨天多一点。
但如果,17岁时遇见他,我不会和他相爱,因为那时的我,更喜欢一束花,一封信,或一句让我心跳的话。
而23岁那年,我玩不起心跳,我想要依靠,我不要别人羡慕,只求自己心安;我知道比起热烈,我更想要温暖,比起绚烂短暂,我更需要平和持久。
这就是爱情的时机吧!
压力。
曾经有一句著名的话,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我深有所感,因为——我就是那种没有压力就不好好努力的人,一点要被逼到悬崖边上了,才能奋力一搏,倒也能有意外的惊喜。
但可以选择的话,大部分人,不愿意和带给自己压力的人谈恋爱(想通过婚姻得到其他东西的人除外)。
片中,炯泰因为星儿认识自己公司的会长而感到有压力,其实,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灰姑娘,而嫁给王子就一定幸福?
虽然偶尔会花痴,想着要有一个又帅又多金又有才华的爱人会很好,但不要忘记,对方太帅或太美,自己也会有压力,起码不能邋里邋遢就出门;对方出口就是英语法语,自己是不是也要稍微学点外语。
曾经一个朋友,选的男友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我曾经质疑,她说:“比起高攀,更喜欢对方不如自己。
”当时无法理解,现在却完全了解。
这会让我们在婚姻中更自如,也更随意,不用刻意维持,非常放松。
不用亦步亦趋对方的脚步,总怕自己会脱节,会追不上,两个人笃笃定定,共同进步或者共同不进步,若是两人因机缘巧合,发展太不均衡,这时节,婚姻也会出问题。
炯泰和兰熙,就是在一起非常舒服。
相爱的两个人,掩饰多一点的人必定也爱得更多一点,更在乎一点。
如果爱人之间,压力过大,必然会患得患失,神经过敏,而两人的关系,也很难维持,因为不够放松,总是绷着。
形象。
爱人之间要注意形象吗?
广告或者电视剧会误导我们,认为自己只要打扮得美美的,时刻保持优雅,爱情的保鲜度就会长久。
我认为如果爱人之间,太在乎形象,那肯定不是爱,起码不纯粹。
诚然,两人相识,第一眼肯定是外貌,看得舒服顺眼,再交流。
但相处时间久了,你化不化妆,穿不穿性感内衣,完全不重要,当然,保持形象干净整洁不邋遢是必须的。
曾经有人对我说,她男朋友嫌她头发乱糟糟,催她去做头发护理,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那个男人不是真正爱她。
真正爱你的人,比起穿晚礼服,更喜欢你穿清爽棉裙;比起涂脂抹粉,更喜欢你干净的脸,哪怕会有小雀斑或火气痘,因为爱你,他会更喜欢你舒适自然的样子。
所以星儿在进入房间后,看着穿家居服的兰熙,刚刚洗好澡,用毛巾擦头发的炯泰,总觉得自己这个正牌女友却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入侵者。
爱人之间的形象,最最重要就是舒服,彼此都觉得舒适没压力。
兰熙从来也不会在炯泰面前装扮,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如果一个男人对你的穿着指手画脚,挑东挑西,那还是快点离开吧,因为,他不爱你。
总而言之,这部电视剧很值得一看,推荐给所有相爱的,想爱的人看。
这部电视剧今天终于看完了,中途曾一度想要放弃,又抱着还是要有头有尾的心理把它看完了,不过看完了感觉还是可以的。
里面最羡慕的还是他们六个人的友情,身在异乡的自己多希望在自己开心或者想痛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朋友在自己身边,感觉有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再悲惨的人生好像都能看得见阳光
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完《92》,很激动。
第一集开篇中年老母怒斥大龄女儿不仅不考虑人生大事,反而白吃白住在家里,竟捣鼓些不靠谱不赚钱的玩意。
这位妈妈简直是全天下所有家有剩女的母亲的代言人,讲话的气势和台词和我妈如出一辙,当时一把老泪就在我眼眶里打转转,同理心立刻泛滥,深切感受到大龄剩女的焦虑和躁动,母女俩唇枪舌战,鸡飞狗跳,简直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当时的大龄剩女如我被剧情深深吸引,拍案称奇,甚至感同身受不得不粗糙一下:“我册那……”!
看完全剧更是激动到无法用言语形容,纵有千言万语,最后却什么也说不出。
三十岁后再看《92》,一样的母女大战,想起我那年方尚幼牙牙学语的女儿,苦笑中幽幽叹息,姜还是老的辣,中年老母完全就是提炼了岁月的精华,人生的睿智,骂得有水平有觉悟,句句见血,声声剜肉,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似乎一定要踏实地过完这些岁月,心才会慢慢承认那些原本就懂但装作不想懂的道理。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特向往白富美的奢华,却又喜欢灰姑娘和高富帅的爱情。
装B的一塌糊涂。
随着年岁的增长,屌丝的特质也慢慢定性,等到了终于相信白马王子死光光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平凡但有魅力的男人和平凡但又聪明的女人的故事。
战战兢兢的社会人士,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有那么点拨云见日的气氛,对于要走的脚下的路越来越顺从,虽然还不是那么成熟,但再也不是稚气未脱的样子。
这是成长的宣言,看起来有那么点积极向上,对于我却是悲伤的告白。
曾经看戏的时候一直都只关注了情感,而现在开始理解女主的职业设定。
一个执着于写小说的编辑,在一次次投稿失败后,认清了现实的真相,在30岁后终于决定做好编辑的本职工作,放弃了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
小时候觉得梦想很伟大,认为每天的生活都会更靠近理想一步;进入青春期后,才发现理想根本就是天上的星辰,遥不可及;工作后,再也没有激情去寻找梦想,疲倦时偶尔自嘲一下那些不太记得的梦想。
于是,看到30岁的女主那么努力想要成为作家,似乎很勇敢,却让我觉得很徒劳。
执着也许的确是成功的要素,但不知为什么,在30几年的人生中,执着变成了我内心的污点。
执着的人充满了怨念,身边也是死伤无数。
30岁后的我,很清楚能够理解女主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作家。
那个暗恋投球手的清纯女高生将真实的生活演绎成了文字,真情实感最打动人心;那个神经质且多愁善感的老处女漫画家足够感性,有那么一个虚幻的空中花园区别于现实世界,自娱自乐不亦悦乎,小众杀手,死忠无数;那个玩弄了女主的人渣马峰春,笔名小云,把“贱人就是矫情”推向了极致,走火入魔的境界堪比九阴真经,如入无我之境,别具一格。
所以女主不能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作家,因为她太理智了。
我觉得写作不是天赋的问题,是性格使然。
一个务实的人无法编出一个虚幻的故事,作者本身无意识地否定了自己的作品,所以不可能说服读者。
这就是写者和观者的心有灵犀。
但是女主却很适合做编辑,把握结构,调整节奏,揣摩心理,务实的人非常适合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中找高潮,寻亮点。
就女主的职业设定来看,她所有的彷徨和挣扎就是一场和时间的战争。
写小说获得成功成为了她评价青春的武器,她一直执着的不愿意为青春划下句号,因为她不愿意承认青春已渐渐远去,一直积极写作的她,渴望成功来证明青春的无价,却始终无功而返,尴尬地站在了30岁的起跑线上,既懊恼又悔恨。
放下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贪念,顺着人生的道路张开双臂迎接命运,也许青春的退场只为了教会我们放弃执念,过了这道坎,会知道怎么舒服的走进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只是30几岁的我,和兰熙一样死拉活拽的延误了青春的顺利退场,在心有不甘中走进了人生的下半段,却发现这段道路仍旧坎坷崎岖,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苦恼和担忧的事情不一样了,痛苦和焦虑却变本加厉。
所以,文学作品始终要高于生活,因为创作可以随性逗点,生活必然无奈前进。
两年前,一位工作认识的大叔向我推荐了此片,直到最近才发现了片源,欣喜若狂的一集又一集地跟着剧情彻彻底底的感动了一会。
剧情非常的自然,如同每时每刻在进行的生活,每一个演员的生活与梦想都是大众化的,毫不矫情,没有刻意安排的得与失,平淡吗?
一点都没觉得,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那种共鸣,无法让一颗心保持安静。
三十岁,离我很近了。
甚至早已提前感受这种生活,一路努力的走过来,从对现实一无所知,觉得美好是理所当然,到现在对现实无可奈何,视若不见,倔强的还是追求着美好的东西,没有功成名就,没有轰轰烈烈,三十岁,没有想象来的那么迟,没有想象来的那么美好,梦想的一切还很远很远。
但这就是现实!
无法逃避,只求问心无愧,依然努力!
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很巧的是,我也曾有过这样一位有缘分的朋友,没有要好到无话不谈,相伴左右的程度,但始终若即若离,二十五岁那年,一颗想要安定的心,以为TIMING对了,撞上了另一颗突然表现出爱火的心,不顾一切的燃烧了起来,可是,结局很悲惨,太过美丽的焰火熄灭的总比想象的快,没有走下去,各种理由,再也没有成为朋友,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语的不舒服,再也不能成为朋友,期待着若干若干年后,各自都有归属的那一刻,能够坦然相见,期待着!
"又过了一天,以为青春永驻......." 剧里女主常哼起的这几句是那么的回味动听啊!
一直到电视剧结束都没有弄清楚这专有的棒球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还好,这并没有影响我去感受炯泰和兰熙之间慢慢明了的爱情。
看到豆瓣上很多朋友都拿它和去年风靡很久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作比较。
的确,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好朋友经过多年的错过最后走到一起的故事。
不同的是,李大仁一如既往的爱着程又青,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爱过别的女人,对女人来说,大仁太完美以至于不真实。
而炯泰,虽然最后承认曾经单恋过兰熙3次,可他也和别人有过刻骨铭心,满身疮痍的一次恋爱,甚至于那次的情伤让他不再相信爱情。
炯泰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可能更真实,更有可能性存在于非电视剧的情节里。
李大仁不计回报地对程又青好。
炯泰虽然在警察局的时候极力撇清自己完全没有参与到广告牌涂鸦中,可在看着兰熙拖着行李箱离开公寓落寞的背影时,不忍心地追出去叫住了他。
李大仁时刻把程又青当成女人在爱护,而炯泰会疑惑兰熙到底是不是女人。
在同居生活开始到第二周的时候,矛盾不断爆发,炯泰一点一点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兰熙的各大“恶状”,却又在极力迁就着兰熙的种种。
那时候,炯泰没有想到自己又开始了对兰熙的第四次单恋,只是那时候的他并不自知,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牵手。
随着故事的慢慢进行,我们终于知道,兰熙在初恋之前是暗恋着炯泰的,我们也终于知道了,炯泰在当兵之前以及当兵的过程中都是默默爱着兰熙的;只是种种的阴错阳差让他们还是错过了在二十多岁的年华里相爱。
30岁!
对女人而言,未婚、失恋,如果再加上不稳定的事业,那就是完全的灾难。
好在兰熙还有他的炯泰,那个认识了30年当了30年朋友的炯泰。
同居的生活把彼此曾经对对方超乎友情的存在都勾起。
原来自己是如此地在乎对方的存在与喜悲,尽管自己如何都不愿意承认。
旅行中的两人终于看到了对方的心,却因为害怕在将来失恋的同时完全的失去对方而决定忘掉旅行中的一切。
可是,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改变不了了。
对方正在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占据。
就像所有的电视剧一样,这个时候前女友出现了,想要挽回过去的感情。
兰熙不出所料的让自己完全退出,不希望炯泰有任何的遗憾。
搬家是必须的。
在兰熙邀请所有朋友去家里庆祝乔迁之喜的时候,朋友突然问,“爱情是什么。
”轮到兰熙的时候,兰熙眼神略微落寞,看着前方说出了那句“timing”。
炯泰看了兰熙一眼,他是知道兰熙所指的“timing”是什么意思的。
那一刻他的心里应该也是满满的苦涩吧。
然后众人问炯泰,炯泰装作不经意,说了句“跳过”。
其实那一刻的炯泰何尝不想说,对啊,爱情就是timing,错过了就像我和兰熙现在这样。
兰熙和炯泰两人表情里分明都是无奈与可惜。
还好还好,电视剧唯一的好处就是,永远有峰回路转的情况发生。
两个人最终最终还是敞开了心扉,无所畏惧地面对了彼此的感情。
还好还好,电视剧最终留给了我们希望与念想。
30岁的他们,终于知道了原来彼此就是彼此的初恋!
又一个友情转爱情……不过连对方内衣尺寸和病史都知道又经常去旅行这种友情,如果不是基,总有一天要做回老家结婚/老死不相往来的选择题吧……这对老友的发小感很强,同步率高的可怕,女主没有写作天赋拼过然后失败的部分很真实,结局有点学日剧,平淡的生活况味。
看不进去....女主角也不好看
可能没有到年纪,一点共鸣都没有~对幼齿没规矩的男二也没有好感~对混乱的女主也是……如果李大仁和男主一样就好了~话说《我可你不会爱你》算借鉴?。。。抄袭了吧……
看着一般,难道是太年轻了?。。。
如果回不去了,我们只能期待着向前走能走出一个还算美好的未来~~
看完了,节奏实在是有点慢,前半段的姐弟恋不对我的胃口,这剧里面有一些对白还是不错的,对情感的拿捏还是很细腻的,但是实在是有点平淡,几个朋友在一起吃吃喝喝,说一些关于青春的感伤的话,是有感触没错啦,但就是故事太弱了,男主角也没想象中那么招人爱,比不上我可能不会爱你。
韩版我可能不会爱你
出乎意料的好看。可能是因为描写的那些迷茫,感情,在很多地方都能让我感同身受。这一辈子,如果有一个你永远不能承受失去的男性朋友,有一个能够相处很舒服轻松的爱人,而这二者是合一的,多难。也曾以为从朋友变恋人这样的细水长流很好,看了才发现,对熟人无感啊。
很无意间看的,我们中有多少人分不清友情和爱情
还行吧... 女主衣服不好看... 男主越看越帅哒...
6集左右
韩版我可能不会爱你...可是能不能不要取一个我看不懂的名字,不懂棒球不行么!!!
为数不多优质的韩剧,朋友变恋人
挺好看的。李大仁是不是借鉴了他???
朋友知己熬到9局下也是够磨蹭的了
7分。两位男主不太帅,但是剧情和几位主演都不讨厌,情节发展很自然。男女主角还真是朵朵花开,每个人都有三个以上异性喜欢。。秀爱的皮肤不算很好,弹吉他的妹子双手指甲很长不科学啊
韩剧看多了会让人爱上棒球~
太过真实以至于不像韩剧的韩剧注定是不会火的,不过我喜欢。。。
没有高富帅,只有青春的尾巴,最正常,最真实,最励志,最好的韩剧
不俗的韩剧 两星给秀爱 一星给允儿 一星给颜似7v的女二和假装会弹吉他会说西班牙语的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