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法庭

马背上的法庭,Courthouse on Horseback

主演:李保田,吕聿来,杨亚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马背上的法庭》剧照

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2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3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4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5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6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3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4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5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6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7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8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19马背上的法庭 剧照 NO.20

《马背上的法庭》剧情介绍

马背上的法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云南西北山区,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十多个少数民族零星散落于大山中,过着平静而质朴的生活。五十多岁的老冯(李保田 饰)是县上的法官,为了解决山区村民之间的纠纷,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牵着马匹、驮着国徽穿行于寨与寨之间,组成了一个奇特而庄严的流动法庭。 这次的行程共有三人,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杨亚宁 饰)是跟老冯合作多年的搭档,如今退休离开工作岗位,此次正是他们最后一次合作;彝族大学生阿洛(吕玉来 饰)接替杨阿姨的位置,书卷气极浓的他与经验丰富的老冯格格不入,这一趟既是他的首次工作尝试,也是他的新婚之旅。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留下他们几多喜乐辛酸…… 本片荣获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最佳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章鲨神枪手之死血与水第三季小心!我要放大招了金色索玛花被遗忘的海角查理·巴特利好事坏事追击者剧场版再见了假面骑士电王最后的倒计时脱俗家庭西南联大甘古拜·卡蒂娅瓦迪猫物件扣篮对决西厢传奇荒野寻踪我家大师兄有点靠谱肥瑞的疯狂日记第二季神探狄仁杰前传我相信圣诞老人鬼仔校对女孩河野悦子2017特别篇公子,我娶定你了或许我愿意痞子坏坏爱天竺葵畸变雀起乡到烛镇第四季铁马少年

《马背上的法庭》长篇影评

 1 ) 第一部上电影院看的文艺片

我看国内艺术片时总是保持高度的防守警惕,以免一不小心就被第五、六代导演的文革或改革情结给射了门。

不知道是我小人多疑,还有大家都有这样的猜疑——第五、六代导演所执着的,可能已经过去,又或者早有代沟。

这种神经兮兮殃及其他国产电影,直接导致我看《疯狂的石头》时极不靠谱的观感:当谢小萌在缆车上调戏美女时,我的记忆被莫名其妙地扯到了《世界》那架女主角秘密花园般的游览车上,之后两部电影极其相似的国产小成本痕迹不断让我梦回。

于是,宁浩的幽默毁在了贾樟柯的忧郁手里。

所以我看《马背上的法庭》时一直会心微笑,真的不是看漏了它反映国内偏远地区法制尴尬的内涵;我问导演为什么把这么具煽情潜质的题材处理得颇具喜感,也不是对这沉重的主题大不敬。

我只是兴奋得有点过头了,兴奋终于看到了一部没让人物忧郁的面孔频繁特写,没把一秒的镜头拍成两秒,没用故事一直撕扯我的神经的国产艺术电影。

前面提到的那些电影都很好,只是我总会很外行地揣测,拍他们的导演们是否都很欣赏相同的几本电影教材?但我这次可能更外行地自作多情了,显然我喜欢它的地方,不是导演刘杰的初衷。

这位《十七岁的单车》的摄影指导,在跟王小帅合作的12年里,期间吃遍了审查通不过的苦头,拍这部处女作,还要费心思索如何“不容易被共军和白军打死”。

我不知道他坦言“不奢望票房时”,有没有几分无奈。

但我倒是在他说,“总觉得八十年代读大学的人丢不开把社会某些现状反映出来的责任心”时,好像霍然理解了,为什么国产电影内忧外患被提上桌面这么多年,明明已经投身拍商业片的前辈田壮壮还要回去搞出一部《德拉姆》,后辈领军贾柯樟净拍叫好不叫座的,后辈新锐陆川的磨刀之作会是《寻枪》和《可可西里》……原来被致敬的不是教材而是时代。

而既然本来就没期待跟票房玩在一块,那么“观众受落”就留给想玩的人任重道远好了。

而我最喜欢的,是刘杰用毫不传道的口吻说,希望电影的传播,能帮助社会一点点改变。

他有多疑的我无法支撑的信仰。

 2 ) 行走在山间

《马背上的法庭》的男一号是李保田,实力派老演员。

朋友说她看到最后潸然泪下,但下载的这个版本录音有点问题,使得影片对我的感染力打了点折扣。

不过片子的确是好片子,靠的不是什么大制作大场面。

人性的自然真实流露、现代法制文明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展示,是这部片子打动观众心灵的关键所在。

噢对了里面的阿洛,我说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呢,原来就是《孔雀》里面那个弟弟。

还有阿洛结婚时那嘹亮的劝酒歌,我也听出来了是今年春晚上唱过的那个“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3 ) 亏你还是彝族嘎

我记得《乡土中国》里有一句话,“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现有一番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制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

”《马背》讲的大体是这么一个故事。

我不愿意把《马背》看成一次英雄事迹的文艺记录片,不愿意当做是什么不顾艰辛誓死守卫国家的宣传片,更想把它看做一个关于法治秩序下乡的探讨。

阿洛说: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支持封建迷信驳回了请求。

老冯说:亏你还是彝族嘎。

阿洛说:哪有提出离婚的一方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说法。

老冯说:亏你还是彝族嘎。

阿洛娶媳妇进门的时候,忘记穿结婚的服饰。

老冯说:亏你还是彝族嘎。

阿洛说:我们是合法夫妻!

老冯说:你就不能等你老丈人气消了?

亏你还是彝族嘎。

虽然只看了序文,《九人》的读书笔记还是被我成功编出来了。

我主要编的也就是法律需要自由,是国家层面的事物啊什么的。

看完《马背》,我想再加一句,规矩是自古就有的,法庭则是现代的产物,包括法官、法律。

当一个社会还是靠阿妈靠菩萨靠罐罐靠村主任的“村民公约”做决定的时候,法律要如何进程。

比这个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法官是个有现代文明的人,是个已经把那些传统几乎忘记的人,是个讲道理甚至只讲道理的人的时候,法律又要怎么继续?

阿洛最后走了,我不知道他去哪,可能去县城了,或许会回来。

不过我知道,终究会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学生来到这个地方做法官。

只是,没有了老冯的年轻人要怎么在法律和习俗的选择中建立法律的威严守住自己的信仰。

 4 ) 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

假如没有明天:您好,万分感谢您给予的高度评价.我是一名律师,<<马背>>的导演刘杰是我二十几年的朋友.去年这个时间他找到我谈了要拍这部电影的构想,基于目前司法公信的空前低下,我大为感动.此后,我给予他创作该影片力所能及的物质与竟声精神支持.第一次看拷贝后,我大为感动.此后,我向发行单位提出与威尼斯电影节同步点映的要求,只为能有更多的中国观众能和一样,观后能产生思考和共鸣.没想到,本周从威尼斯捧奖归来,却看到你们广州媒体的恶意攻击,其大意是越获奖观众越不买帐.我一气之下要求发行单位收回全部拷贝.准备从北京开始重新组织宣传与公映.昨晚,我去西祠胡同看到您的影评和推荐大为感动.你可以联系您的网友和有兴趣于本片的人提前约定时间和地点,我们愿意免费提供专场放映(可选择中文或英文拷贝),以至谢忱.

 5 ) 老冯摔下了高崖,老马依然前行。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法律与规范是内生的产物,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度很高。

但对于中国而言,外来的法律与本土的民俗之间的冲突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阿洛代表了我们的视角,希望用书本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他会对老冯牵着猪满街跑的行为表示不解,甚至鄙夷,认为老冯对不起法官这个职业。

可是在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中国、尤其是影片中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依法办事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老冯选择的是融入民俗,自掏腰包花150买下猪崽,牵着猪满街跑;老冯又是矛盾的,物资可以丢国徽不能丢、要求阿洛“先办案再结婚”,按他的话说,“你以为我不是大学生啊”。

影片中的杨阿姨因为没有本科学历退休了、阿洛和心爱的女孩走了、老冯和二十年前的长腿一样跌下了山崖。

颠簸的司法之路究竟通往何方,那个远方又是不是我们想追求的,这个问题从未解决。

影片中国徽是借助摩梭族人对佛的信仰才失而复得、阿洛因为说村规民约“不合法”而被岳父赶走、老冯通过一次次鸡零狗碎的调解才使纠纷得以解决……马背上的法庭和大厦里的法庭,似乎永远也不会相同。

朱苏力在《送法下乡》里说:“国家权力在乡村的实际控制力甚为孱弱。

而从这一角度看,干部下乡、法院下乡、送法上门、炕上开庭等就有了另一种意味。

我们不能轻易接受一个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理论预设:只要是国家就必定是强者;只要是贫困的、可怜的农民就必定是弱者。

”我深以为然。

老冯摔下了高崖,老马依然哒哒地前行。

 6 ) 不和解的老冯

一直蛮喜欢李保田大爷的作品,但没想到给我推荐这部电影的竟然是一个法国人,圣诞夜和俩外国人一起看十多年前的国产电影也是很魔幻了。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对于法治与人性和信仰的思考,老冯懂法,也尊重信仰,他比阿洛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彝族人还要了解当地民俗,当他用更易被人接受的方式维护着法官的尊严的时候,换来的是阿洛的不理解。

片中充斥着不和解,无论是杀羊案中村民的咄咄逼人,或是要报警抓偷马贼,亦或是阿洛最后的摔门而去,老冯都只能闷坐着抽烟(李老爷子真的敬业啊,一根一根地不落停),别说老冯,就连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十全十美的解决办法。

所以对于结局我始料未及,又意料之中,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沉闷又无力,为老冯不舍,也为他的坚持感动。

 7 ) 帮忙写民族电影的作业,于是有了以下水文

情节全透本片胜在故事非常自然、真实、紧密而打动人心,我们将剧情分为多条线索来处理:1.主要案件:第一天下午到鸡脖子寨,处理了妯娌案与猪罐案,第三天在鸡肚子寨处理了欠款案,第五天在鸡屁股寨处理了离婚案与(失败地)处理了宰羊案,以及在第四到第六天发生的国徽与马被窃“案”。

从妯娌案可以发现,仅为了一个酸菜坛子就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村寨经济肯定相当落后,老冯将坛子摔碎,给她俩钱重新再买。

这看似解决了经济上的问题。

可却忽略了妯娌关系的难题,开门而出的老者说道“摔得好!

”。

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经济的落后使这个地区的人常为这类事而“开庭”,老冯当然没法解决一整个地区的经济问题,但可以在办案时“倾囊相助”,这是巡回法庭的意义之一;第二,妯娌关系不合,老杨怎样都劝不动,她们却闷头不语,不能互相谅解或礼让。

但这也不是法律能够或应当去解决的事,也只能以老冯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猪罐案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老冯办案的“实用智慧”,他尊重民俗,让村民能够将心比心,并且亲力亲为地牵猪。

“大家既然都说听法官的,那我总可以了吧?

”这体现出来,老冯所担当的并不是执正义而审判的法官,而更像一位村官,帮忙化解邻里纠纷。

同样地,欠款案也是如此。

但离婚案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两个人奇怪地闹了很久,最后却不离了。

这里只是比较僵硬地呼应了前面老冯说的“这样的风俗也挺好的,不像城里人说离就离”。

宰羊案发生在阿洛的婚礼上,但却因为阿洛当晚与妻子私奔而无法继续,村民最后告诉老冯,若是这样,以后我们也不听你这法了。

这展现了基层执法人员的困境,纵使老冯有几十年的经验了,也无法解决全部问题,这也预告了阿洛此后将要面临的难题。

国徽与马被盗“案”之所以要加上双引号,是因为最终,摩梭人女村长劝服了老冯,“既然我们都已经教训过他了,你们也不要再叫公安来”。

这其实反而体现了法与俗的互补。

摩梭青年卸下家里的门板,帮忙取回国徽,大家围着国徽办篝火晚会。

一如老冯对他们说的,“我们的国徽,就像你们的神对于你们而言那般重要”,不同的民族被团结在同一国家下,彰显了中国的现代国家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本片围绕着几个案件审理发生的,还有老冯与阿洛之间的纠纷。

从刚出发时,老冯告诉阿洛“这条路你还要走无数次,难道你每回都给啊?

”;再到处理猪罐案时,阿洛坚持法律不理“封建迷信”与法官形象不能牵猪;再到阿洛粗心丢失马匹,并且嫌弃求神告佛的方式。

以及最后,他们在鸡肚子寨大吵一场,再次分别,并且为老冯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

2.冯洛纠纷:阿洛此趟巡回,是要顶换杨阿姨的班的,所以老冯与阿洛的矛盾,实际上也包含着老冯对“替换”的不满,因为毕竟老冯与杨阿姨是多年的搭档,难以分别。

另一方面,老冯与阿洛的一些矛盾主要缘于老手与新手的经验,而这更根本地体现了两种治理逻辑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两人对“法”的理解的深浅。

这我们留到后面再说。

3.同事情谊:老冯与杨阿姨是老搭档了,他们能够互补地协同处理村里的事务。

他们也足够了解彼此,知道对方的情况,杨阿姨因为民族法官的公务而错过了青春年华,老冯因为基层事务繁忙而招致妻女疏远。

但他们必定是有感情在的,老冯为杨阿姨按摩脚踝,杨阿姨心疼老冯劝他不要再说更多(在婚礼上)。

当要离别时,他们说,人生苦短,还没洗好衣服话就说完了。

老冯将想说的话咽回去,独自走上了归途。

这是人类内心的道德之法,也是本片的次要线索之一。

纵使有多年的同事情谊在,自己亦被妻女所抛,老冯也明白,不应跨越他俩之间的最后红线,这是内心的律令,也是法与情的根本同一。

4.长腿事故:影片还有一条线索,是长腿坠崖的事故。

老冯第二次悼念他时说,“你还那么年轻”。

直到老冯因为疲惫打瞌睡而坠崖,这条艰难的道路已经埋葬的两条生命。

基层法官们并不是代表国家权力来施行统治的,更毋宁说,他们是来协助治理的,在这偏远落后的地区。

我们的祖国并不完美,但好在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共同建设。

希望农村地区能变得更好。

到底什么才是“法”,我想这部电影已经说出来了太多。

而对开头所交待的“你这次离岗,是法官职业化的要求”,我想导演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前路漫漫。

5.点睛之笔:在欠款案了结后,老冯背着小猪仔,三人上路前往鸡屁股寨,此时小女孩终于追赶上来了,她害羞地把妈妈交给她的东西递给老冯。

他们打开后说,“为了这点东西,她走了十几里路啊……”,这侧面地展现了老冯之于村民的意义,他不仅是法的象征,更是来帮助纾解大家的困难的。

另外,老冯将小猪仔作为礼物送给阿洛之后,婚礼告破,他又费了大劲将小猪仔抓回来,这很好地过渡了情节,并且在最后,他将猪仔送给杨阿姨说,“我明年来吃杀猪饭”。

可是,再也没有明年了。

 8 ) 马背上的法庭,牵马的无名英雄!

《马背上的法庭》此片主要说的是云南边区基层派出法庭的一名法官和两名书记员牵着一匹挂着国徽的老马行走于云南各寨子开庭审案的事。

全片镜头语言记述感十足,很有纪录片的感觉。

也诉说了中国司法发展改革过程中的一段一个角落。

没有任何大场面场面,没有炫技,唯一的名角就是李保田老师本人了。

通篇让人觉得非常朴实。

但正是因为这么朴实无华,这么亲切真实,才能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的随着那马背上的国徽颠簸的走过那段旅程,虽然背的是国辉,但是你看的时候心里会响起红星闪闪放光芒的歌。

  观看这部电影后,还是有所感触的,特别是对于基层派出法庭与我国法院组织体系的关系,在看不见的角落,就会有这样的一群人在默默的付出;

当然,如果说这是主题电影大背景赋予人们的感触,那么电影中真正让我感动的更是老冯这个人本身。

对身边人对事的态度都值得敬佩,一名法官,一位长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电影已经看完,最后感谢默默付出的人。

 9 ) 为什么老冯就这样走了

看了两遍结尾,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老冯就这样走了。

人的脑子和人的心大概是不一样的吧。

老冯的脑子有多固执,他的心就有多脆弱。

他要把马背上的国徽给露出来,他会调停村子之间的矛盾哪怕是花自己的钱消别人家的灾、他相信法相信自己作为国家的使者能够给一个个村子带去公道,哪怕最后其实是以乡绅长老的方式。

这是他的信念,但信念和心总还是不一样的。

他的心底里当然知道国家的法律和乡村观念风俗有着靠自己无法调和的矛盾,然而过去有杨阿姨撑着。

她更理解那片土地,她也理解老冯这个男人心底里的拧巴,心底里的苦。

她与他之间那模模糊糊的情感,那种东亚男人的羞涩不服输和东亚女人说不清楚到底是啥的“清清白白”。

这些所有让老冯得以坚持自己的脑子,让心里潜藏的矛盾就继续潜藏下去。

然而,阿洛来了。

他改变了所有这些微妙的平衡。

年轻人的莽撞,年轻人对于法律的天真的信念,年轻人冲动地违抗长老和老冯。

那套观念已经无法支撑了,心底里的脆弱已经藏不住了。

当阿洛彻底地跑掉,当杨阿姨最后的那句“别打瞌睡”的回音也消散殆尽,当他向大山呼喊自己的信念,他的脑子终于抵不过心了,老冯的信念不是丢了,只是人总有松懈的时候啊。

他就这样“打瞌睡”,走了。

有一篇评论说得很好,这是中国司法体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消化不良,而这种消化不良并不是靠一个基层法官就能解决的。

所谓“既要法理也要人情”,所谓“既要坚持国家规则又要尊重地区文化”在真正的基层实践中就是矛盾,最后只能靠妥协,不断地妥协。

这样的基层官员被宣传和歌颂在中国太普遍了,而这部电影却用老冯、杨阿姨、阿洛的关系之间的张力去揭示出一个“为民着想而又能坚守正义”的好官员内心的脆弱。

再说回法理上的消化不良,我想法律出现水土不服绝对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也绝对不是仅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

太多法律确实是必须推行,但又确实触犯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和各种各样的传统。

可到底该怎么办呢?

基层法官的热情、耐心和奉献当然是一方面。

但仅仅依靠这些真的够吗?

我也不太能想到有什么其他的解决方法了。

又或许这种消化不良就是某种必然,期待一种普适性的法律去作用而不迎来反对大概也是不可能的,而正是这种命运的必然的反对性导致了老冯的脆弱吧。

更何况,这是一个反对的声音不可能被完全表达的国家,最后的压力也只能落在老冯的头上吧。

 10 ) 外来的法律与本土习俗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法律与规范是内生的东西,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度很高,英美海洋法系干脆就是案例法,及时调整。

内生于社会的法律不存在冲突——相比我们。

中国学习了大陆法系,法律体系是拿来主义,不是内生于本土文化,必然面临国法与民俗的冲突。

或者说,法律是基于陌生人社会的基础上构建的体系,而村规民约是基于熟人社会基础上的纠纷解决机制。

秋菊打官司面临这个问题,马背上的法庭则聚焦于这个问题。

苏力先生的《送法下乡》是学理性的表述。

能够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大多数对于这个题材无法理解也不感兴趣,票房惨淡是自然的。

正如某些人所言,我们是法治国家,怎么能够让低等/落后的民众用村规民约来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法律不能解决问题呢?

法律的解决方法得不到民众的认可呢?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当然有司法官僚本身的问题,但民间不认同法律的结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还没有受过现代法律意识启蒙的人群中。

不理解农村,则不理解中国。

不发展城镇,则无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

《马背上的法庭》短评

没看完

6分钟前
  • zhaocuo
  • 很差

这是法师该看的电影

10分钟前
  • 漠河吴彦祖
  • 还行

李保田演技是没问题 就是口音和这片子极度不和谐 就跟看他演王保长一样 用艺术片手法来拍主旋律倒是没见过就是了

14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还行

1.联想到《那山那人那狗》,那是山村邮递员的父亲带着继承他职业的儿子初次跋山涉水地村民们送信,而《马背上的法庭》则是法官老冯与摩梭族书记员杨阿姨带着接替杨阿姨职位的彝族大学生阿洛第一次下乡参加“马背法庭”。2.再次感受到借由电影“体验”不同人生的奇妙。3.时光网-幕后揭秘:本片是刘杰的导演处女作。本片来自于报纸上刊载的一个真实故事,导演刘杰说:“这个报道的图片展示了一个流动法庭在村里审案子的场景,这与我们平常熟悉的法官形象有巨大的落差。看到报道后,发现还有法官用一匹马驮着国徽去办案,用这样的方式去办案,真的感觉很震撼。”… 刘杰表示这部影片完全从艺术出发,没考虑市场,因此影片最初的一百多万投资都是他自己出的。……

1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191127记录的漏标,与不二聊天聊到忘我。神似李保田的李保田同学贡献了非常不李保田的演技,熟悉《过年》的影迷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前半段太重工刻,后半段渐入佳境,片尾崩掉韵味——不晓得导演在想什么,脑子空白还是懂得却无力操作。丢马与结婚两场戏着实吃住了劲儿,在朴实沉稳的基调中立住了表现力,对三人行的关系建构也颇有章法。升华阶段,寓言般的牙齿、含纱半遮的男女主(对比了男配与其爱人)、不要打瞌睡的寓言又现实的嘱托,把影片推向了罕有人至的领域。如果影片停留在老冯离开的瞬间,表现力会更佳,后面的狗尾续貂实属不必。影片在诸多方面像极了《那山那人那狗》,实际高度却是万般遗憾的。

19分钟前
  • 炎夏
  • 推荐

镜头伸向的乡民,自私,撒泼,令人厌恶。镜头下的他们并不愚蠢,相反,精明中透出的是刁滑和物欲,呈现的是一个因“现代性”的侵入而极端变形的社会脸谱。老冯面对“利益高于一切”的当事人时,用近乎“贿赂”的方式处理案件,这是他失败的内在根源。司法现代性运用最后只能成为消化不良的排泄物。

24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老冯的很多话都让我不禁思考着自己的工作......有人说“不就是一份工作嘛!”也有人说“这可是工作啊!”工作,到底要怎么对待它,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反正我觉得,如果对工作还是谈得上有爱的,那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心。电影比想的要好,并没有昏昏欲睡。3.5星。

26分钟前
  • April
  • 还行

那年考浙传说考这电影,还老子看了10遍,结果考的雏菊

31分钟前
  • winter
  • 推荐

感觉还可以

36分钟前
  • 过期的凤梨罐头
  • 还行

值得一看!

37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看的第一部文艺片,在思考很久后,给了5颗星。因为它值得。

40分钟前
  • 团宠许三多
  • 力荐

吕玉来是一枚文艺帅哥,文艺片的小强~! 有点粉他的

45分钟前
  • fly_hakka
  • 还行

所有人都说着地道的方言,唯独老冯一个人嘎个不停,还不如让他干脆普通话呢……

50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最后的结尾老冯掉了下去,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不是太技巧.其实寂寞和痛苦才是更大的苦难.中间的那一段毁了这部电影不电影不少色彩,主旋律真的不是这么来直白赤裸的陈述和抒情.观众大笑.不过其中那少数民族的不少风俗还是很生动的,不错.

52分钟前
  • wuya
  • 推荐

难得导演把主旋律公务员呈现得不那么脸谱化,老冯这个人物身上的孤独感很好,加上李保田精湛的演绎加了不少分。老手法官和菜鸟法官那条线还应该更丰满些,结尾为了制造悲情收得有点急。

57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顿时想起《黄土地》。喜欢。不过最后老冯是跳下山崖了么?有点费解。

58分钟前
  • Typewriter000
  • 推荐

原生态,法律的路还很长。

1小时前
  • 七七
  • 推荐

大学时期小规模观看。

1小时前
  • 菜两包
  • 还行

拿腔拿调外加点囧~~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围炉夜话掏心窝,法理也得拜神明。千言万语都在嘎,彝式说唱祭英魂。

1小时前
  • 之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