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主演:艾丽·肯德里克,凯特·阿什菲尔德,杰夫.伯顿,罗恩·库克,Tim Dantay,Roger Frost,尼古拉斯·法瑞尔,伊恩·格雷,塔姆辛·格雷格,菲丽希缇·琼斯,莱斯利·夏普,玛丽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安妮日记》剧照

安妮日记 剧照 NO.1安妮日记 剧照 NO.2安妮日记 剧照 NO.3安妮日记 剧照 NO.4安妮日记 剧照 NO.5安妮日记 剧照 NO.6安妮日记 剧照 NO.13安妮日记 剧照 NO.14安妮日记 剧照 NO.15安妮日记 剧照 NO.16安妮日记 剧照 NO.17安妮日记 剧照 NO.18安妮日记 剧照 NO.19安妮日记 剧照 NO.20

《安妮日记》剧情介绍

安妮日记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花季少女安妮·弗兰克(艾丽·肯德里克 Ellie Kendrick饰)为躲避纳粹和家人一起藏匿于密室的生活记录。两年充满恐惧和迷惘的密室生活,让写日记成为了安妮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她认真的记录着这段辛酸岁月的种种苦痛和弥足珍贵的欢笑快乐,自由的只有她的思想。可不幸还是在两年后降临在了这个家庭,他们被送往集中营。坚强乐观的安妮和其他家人朋友都不幸遇难,只有她的父亲幸运逃生。战争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决定完成女儿的遗愿——将这本日记出版问世。安妮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8月1日,《安妮日记》记录下了在纳粹统治下,人民苦难的战时生活,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最畅销的读物。 影片根据安妮·弗兰克同名自传体小说《安妮日子》改编。BBC邀请电影版《傲慢与偏见》编剧黛博拉·莫盖茨执笔,再次将这部作品搬上荧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近,妹妹的样子有点怪奥斯汀与艾丽第三季赛车狂人2境界触发者第三季圣山老去白月光下巅峰时代拉斯提亚斯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我的抗战之猎豹突击最好的遇见皮皮虾总裁塔皮高处营救凡妮莎海辛第四季我们无法一起学习神话任务第二季艾滋过后弗兰妮·兰顿的自白直到夜尽头城市广场女高中生的虚度日常洁癖男子青山君送初恋回家老家伙一念向北之危险关系飞虎致命领养四月一日三姐妹之家庭故事

《安妮日记》长篇影评

 1 ) 安妮日记

2010.4.30又是一部反映纳粹的电影。

对历史我始终了解的不够透彻,对于希特勒的种种政策,也不十分了解。

但看到有的人说崇拜他的战术,可能,单从某方面而言,他有一定的成就。

但从大部分来看,他的成就弥补不了一个民族的损失!

老百姓都会同情弱者,是的,因为他们没有对抗敌人的能力。

不过说到这一点,我确实为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我们会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我们有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要不是因为有了毛主席,我想我们的下场会和犹太人一样可怜!

是啊,说到日本,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恨到骨子里,但我可以做到客观看待。

是不是就和那些崇拜希特勒的人一样呢?

我只是缩小了政治战争上的元素,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领域。

难道就没有犹太人喜欢德国吗?

……安妮的一家以及皮特一家和牙医,真的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虽然最终只有安妮的爸爸幸存了下来,那他们也是比大多数人经历的苦难要少的少!

至少他们有土豆、卷心菜吃,有书读,有广播听,可以拌拌嘴,可以有小爱情,甚至还有安妮可以写作!

大多数人不都是摆着手指头随时等死的过着每一天!

这也是没办法的比较!

这部日记,真实的反应了历史,让人能体会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普通人内心世界的变化。

我们可以憧憬一切,但前提是战争停止了,旅游,学习,电影,音乐等等等等。

一切的希望就差那么一点点等待就实现了,可命运终将无法改变。

看到有个人说“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绝的这句话写的很好!

常常有些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比如天灾比如战争,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无论明天要面对的是什么,可能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 人性的丑陋,安妮坚强的心灵。

安妮,15岁的一个女孩,本该有着美好的童年生活,战争,给了他畸形又压抑的生活,她其实很坚强,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我一直觉得他父亲是懂她的,只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谁也无奈,不依不挠不低头的安妮,似乎她对任何人都尖酸刻薄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聪明的头脑,太有主见的她,对写作的热爱甚至是执着,现实太残忍,让她那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心灵遭受打击,可是她从不懦弱,战争和压迫是人性丑陋的一面,互相残杀,多可怕的存在。

 3 ) 如果只是从青春期的角度来看。

我也曾被我的父亲指责说我闲书看的太多,但是当时只是觉得他们是想让我变成应试机器而打击我的话,但是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

我看这不电视剧更多的是看到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小女孩的心理历程,我很能明白那种言不及义的生活,以及无人倾诉的烦恼,我也有一本日记来和自己交谈,整理情绪。

印象最深是在第三集,12分钟开始的部分,PETER的妈妈批评ANNE的话:“····问题是,你知道太多不该知道的东西,等你长大一些就会失去很多乐趣。

你会说我20年前就读到了,你要还是想要丈夫的话就赶快找一个吧,因为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你觉得动心的了。

你无所不知,但都是纸上谈兵。

而到了实践中呢,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位大婶一直以来给人都是很世俗聒噪的形象,但是不能因此就觉得她一无是处愚蠢无知。

我越来越的觉得世界的道理总是很直白朴素的以至于往往人们忽略了它的价值,直到历尽千辛万苦,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某一句话的时候才发现它的可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经历是错误的,或者说,没有这样的经历就不能真的理解,经历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不仅仅是因为生命本身的可贵,更在于,他曾走过你不曾走的路,而他的经验可能就是很可贵的一笔财富。

只要用心的活着就会有价值。

可惜我明白的太晚。

闲书看的太多,虽然我到现在也认为多看书是很好的,但是不的不承认,我的生活比同龄人少了很多很多的乐趣,获得快乐也很不容易。

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该做什么的时候能一心一意的做好它,心无旁骛,内心笃定,任何的不适度都会造成不幸福的感受。

 4 ) 《安妮日记》鼎鼎大名,看了这部有点小失望!

《安妮日记》鼎鼎大名,看了这部有点小失望,或许是《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等类型的影片来的太震撼!

影片中印象不错的是女主的爸爸、妈妈,而女主,怎么说呢?

她妈妈对她的评价真准确:任性、过于自我、刻薄,甚至有点恋父仇母倾向,不过这也或许正是那个年纪小孩的表现吧。

幻想的安妮、羞涩的皮特、被妹妹安妮“吸走所有氧气”的姐姐都被送进死亡集中营,人生或许就是不平等的!

 5 ) 幸而不幸的人们

和《雾都孤儿》一样,错过了书本的名著,只好拿电影补偿,拍的很不错,人物、情节、电影拍摄上的技巧基本上都很match,结尾让人不得不想起那部著名的《美丽人生》。

就像美联社那个老流氓记者(叫什么我忘了)对唐师曾说的:碰什么都别碰该死的战争!

然后赵赵老师也说了:“动什么都别动感情”!

哦,对了,四颗星,推荐!

 6 ) 电影的安妮和童年印象中的安妮相差甚远

不知道是童年看原著的印象记忆模糊了 还是电影和原著相差甚远 原著的安妮第一次情窦初开与皮特的初吻 一直给我一种少女情怀浓厚 羞涩 不夸张的感觉 但是电影里的安妮 年纪尚小有自己的独特思想 这些都不错 但是不够懂事 甚至在和皮特的懵懂恋爱里稍显出了些许的主动 不够矜持 有时我都觉得她有点卖弄风骚了 觉得这个字眼在一些电影场景里这么形容都不为过.....总体来说 为安妮的遭遇感到不幸 但是这个人物在电影里给人感觉是家庭教育缺失 不懂事 莽撞 不为他人考虑... ....

 7 ) work & hope 在希望中坚持

不记得是几年前,看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大概那时我与安妮当时的年龄相仿,于是带着同是少女的心情在她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一些影子。

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妮的开朗活泼、乐观充满希望的性格,几乎让人忘却了那惨淡的充满恐惧的躲藏的日子。

一直想看这部电影,但都由于知道故事最终的不幸结局而没有勇气重温那种悲哀心痛和感伤。

我在看电影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捕捉记忆中小说的影子,在心里对自己诉说下面一个情节大概会是什么,不论电影中的人物们如何苦中作乐充满期待的等待战争胜利的消息,几乎是充满自信的等待不远后的自由,我的心都在忐忑着因为知道这些无辜的善良的人们最终的结局。

安妮是多么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年轻的女孩儿啊!

在那样的时代中,她把自己健康而美丽的心灵的成长历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那些生活中的小烦恼,成长中渴望独立自由、渴望摆脱父母束缚的心情,对自己的思想、智慧的肯定,对年青的心灵和感情的孤独,认为自己是那么独一无二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对友情、爱情的懵懂和尝试,对梦想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几乎每一个女孩子在那个年华都会有的感受。

安妮如此平凡如我们一样,可是她又那么地不幸,所有一切梦想都无法实现,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就已凋零。

那段岁月里,像安妮一样孩子数不胜数,他们如此年轻,本该拥有美丽的未来,本该体验人生美好的纷繁复杂的事物,可是战争摧毁了一切,惨无人道地剥夺了他们的梦想、剥夺了他们存活于世的权利。

我至今还未弄明白,二战时对犹太人的迫害是因何而起,至今还不能理解以何种理由做借口能够承担毁灭一个种族这种罪恶的行径可以站得住脚。

最令我心痛的是,躲藏在阁楼上的故事中的人们在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被发现,父母子女被拆散送入集中营,在德国面临失败的最后一刻,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似乎成了他们泄愤的最后唯一手段,于是两年的失去自由心惊胆战的躲藏生活最终也未能换来希望中的自由和新生活……电影的结尾处,我看着每个人的死亡日期不禁泪流满面心痛不已。

一切希望在梦想即将实现时破灭。

躲藏者们在最后这一刻成了真正的兄弟姐妹。

只能在心中为彼此祝愿。

幸而德国军官没有在意安妮的几本日记——他们到了最后关头还是只知道抢占犹太人的钱财——因此,这两家犹太家庭和那位单身犹太一生在阁楼中等待自由曙光的这段苦涩但又充满希望的生活展现在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眼前。

然而,尽管他们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没有触犯过法律,尽管他们只是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悄悄地怀抱着对未来的希望,只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他们渴望的平凡普通平等的生活就成为了奢望。

虽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没有看到两年时间以来盼望渴望的胜利,但他们在黑暗和恐惧中对希望的坚持如一团温暖而明亮的火焰,猛烈地灼烧着二战时期迫害犹太人的罪恶,同时也点燃了尊重生命、平等、自由的和平生活的火炬。

 8 ) 战争的角落

二战,犹太人,没有人不对此感到熟悉。

多年前的那部《辛德勒的名单》,让很多人对于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处境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样类型的片子很多,譬如《朗读者》,只是不过是以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一个视角的罢了。

安妮日记就把这个战争的叙述者放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

整部片子,你看不到真正的残酷的战争场面。

你视野所及的就只是那间拥挤的小房子。

影片以安妮的生日派对开始,不带过多感情地叙述着这么一件事。

安妮只是个孩子,她并不能深刻地去理解发生在她身上的改变。

当他们一家人被迫躲在很小的屋子里,白天不能说话,不能发出大的声音,以免被人发现,只有外面的工人下班时,才能低声说话。

作为一个正值灿烂年华的孩子,她只是感到深深的无聊。

凡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以个人体验来证实其真实性的。

对于安妮来说,战争就是狭小的屋子,寂静的对白,每天准时响起的钟声,毫无滋味的生活。

虽则战场上的残酷令人恐怖,但封闭的空间也将摧毁一个人的生命力。

记得茨威格的一篇小说《象棋的秘密》中,主人公便是这般在封闭的环境下得上了偏执症。

没人少的了自由。

就像,没人能够停止呼吸一样。

安妮的日子只能靠着日记来度过,每天都是一尘不变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让人发疯。

看似幸运的他们却被判了另一种监禁,生命能量的萎缩,希望的破灭,难以想象的未来。

生活的意义便在于不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可当你呼吸的空气都告诉你,未来是糟糕的,是如今天一样的日子之时,那样的幻灭感,不知有几人能承受。

于是会想起多年前看得一个小故事,一个永恒之人的自述:没有终结,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结局。

尽管没有人想要接受死亡,可死亡却给这世界最为原始的动力,有终结,开始才有意义。

战争的意义,或许就是抽离掉个体对于终结的感知,并以此消耗掉整个的生命

 9 )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the thudering could entirely hold me in powet....- Anne.........怎么说呢。。

觉得电影中的安妮和日记中的安妮。

几乎判若两人。。。

我记得,日记中的安妮是个温柔而有性格的女生,没有那么那么那么多的小任性什么的。。

她会,因为在雨夜上到阁楼,而阁楼的窗正好被风吹开,使她能够那么近距离的接触到大自然的力量而感恩不已。。

她会。。。

那么那么。。。

的感激,所汲取到的任何的自然气息。。。

怎么来说,她都是个温柔的女孩。。。

可是电影中似乎,把她的个性拍得太过了些。。。

值得庆幸的是,最后,她也认清了。。

她和那男生的不同与不和//SHE IS A SPECIAL GIRL ...A REALLY SPECIAL GIRL//

 10 ) 小失望

This new TV adaption of the story of Anne Frank produced by BBC is what I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after watching all of the five episodes this week, I felt a bit disappointed. As a big fan of Anne Frank all the time, certainly I have read her affecting diary that nearly everybody in the world knows about, as well as the memoirist written by the attic-helper Miep Gies and the biography written by Melissa Muller. Besides this new BBC version, I also had watched three dramas of her story before: one is a film and the other two are made for TV. The film adaption was made in 1959 by Americans, which is the first work about Anne on screen. Though I don't like this film at all since the cast and the set are far away from the truth in history, it still hold the value and importance for its first attempt of adapting her story. The second is a TV adaption made in 1988 by US, and compared to the film adaption, this one stepped forward quite much in any aspect. For the reason that it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memoirist “Anne Frank Remembered” written by Miep Gies, this little-known TV adaption only adopted the view of Miep Gies and thus overlooked most of the details in the attic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Anne's diary. The third one “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is still a TV adaption made by Americans in 2001, despite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characters are from Britain. This is the only adaption I am totally satisfied with and I can't help to watch it over and over again. It is based on the biography of Anne Frank written by Melissa Muller and covers the whole life of our little Heroin including her joyful life before hiding, the hard days in the secrete attic and the tragic last period in the concentration camp. I have to say the cast and set of this adaption are so appropriate and exact that it is just as authentic as the true history. The plot is intense, compelling and heart-warming, thereby making you feel like that you were trapped in the attic too and could be caught at any time. This new BBC adaption, however, is more like an English soap than a serious historical drama. Anyway, the little starring Ellie Kendrick looks very witty and enchanting, but some of rest characters are quite boring especially her mother who just looks like suffering from the mental disease. Moreover, Mrs.Petronella Van Daan, her lips are always as red as cherry, and her untimely humor is extremely annoying and unnecessary. Meanwhile, the Sergeant in the last episode looks so kind and so English that we can't think him as a Nazi devil. On the whole, this diary based adaption gets some improper humor and the acts of some roles are a bit exaggerated 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seems like they were threatening themselves deliberately rather than revealing the fear in their own heart naturally.

《安妮日记》短评

说实话 书很好看 拍的很不怎么样 常常突然的看不进去 代入感弱

4分钟前
  • 阿樂
  • 还行

巴勒斯坦女孩的日记谁看?

8分钟前
  • 火少
  • 很差

太感人了,当年在佳片有约看的,看到半夜两点,哭的眼睛全肿了

11分钟前
  • 幼鹿
  • 力荐

我记得零星的情节了,只觉得安妮写的真实了。

12分钟前
  • 十一月
  • 还行

不知道是改编不好还是电影技巧不妙,全程冷漠脸

17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还行

挺沉闷的,我觉得只要是以前那种时代很闷的书在现代就很出名,无法想像我看书会是多无趣。。。给三分还是给里面那段小爱情,虽然后来无疾而终。电影的演员穿的好复古,我也好想穿~~~整片都好复古文艺~女主笑起来很勾人

19分钟前
  • 安分的风暴
  • 还行

烦死女主了

21分钟前
  • 油尖旺金毛玲
  • 推荐

电影怎么也拍不出原著里灵动的文字。 直到影片最后几分钟,躲藏在小屋里的人,被逮捕后,一个接一个下楼梯,屏幕上打出他门最后的遭遇——分别在哪个集中营被杀害,活者幸存——才真正有一些被触动到的感觉。

23分钟前
  • 暖暖ICY
  • 还行

我居然没标记过这个……枉我在阿姆斯特丹冻了一上午才见到爱了十年的安妮。

24分钟前
  • 卜卜
  • 力荐

还不错

27分钟前
  • aye8dn
  • 还行

从一个青春期成长的少女眼中所见的二战和对犹太人的清洗,很可爱很纯粹地反映射出human nature的复杂。文献的意义大于文学的意义。

28分钟前
  • 狼PP
  • 还行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iding here?Two years.

30分钟前
  • mimic
  • 较差

他们死于战争胜利前几天

31分钟前
  • 土土阿
  • 还行

星全部献给原著本身……糟糕的表演……里面出现的全部主要及次主要人物全部都很讨厌!!

34分钟前
  • Millo
  • 较差

压抑的躲活。

38分钟前
  • Domy
  • 还行

《安妮日记》书是一个好朋友送的,很久远看过,基本上忘了故事内容。觉得电影稍微矫情了些,没有拍出很紧张很无助的那种感觉。是电视剧吗?我看到的是电影。

42分钟前
  • 猪小妖
  • 还行

宏大叙事下柔弱敏感的少女内心。战争、政治、民族、人性,这些确实改变了安妮的生活,主宰了她的命运。但是哪又怎样呢?对青春期的少年人来说生活还在继续,充满无限可能性。书本、阁楼、作家梦想、嬗变的身体、炙热的爱情远比成年人的固执、惊恐、歇斯底里要有趣。在狂热发酵的欲望与阴暗畸变的恐惧中还能有一个如此年轻灵动的灵魂,那是这场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东西。

43分钟前
  • 沈道箫
  • 推荐

安妮好像一个矫情固执神经兮兮的小怨妇

47分钟前
  • 能能
  • 还行

有空读一记原著伐

52分钟前
  • 野球看板娘
  • 还行

她是真诚热血的妹妹,我是内敛隐忍的姐姐……剧情氛围和演员表现很赞~

54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