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不是研究物理学专业的,有错谬之处请指正,勿喷。
影片对幽冥最后的解释是,使用凝聚态打印的幽冥,与水晶棺材中由活人剥离的神经系统。
两者构成量子纠缠关系,或者说幽冥的思想体是棺材中神经元的量子纠缠态。
但是量子纠缠的作用是双向的,而且影响的除了状态,是不是还有其时空位置?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假设一个幽冥在空间中移动n距离,那么它对应的纠缠态也应该在反方向移动n距离,幽冥满大街跑,他们的大脑会老老实实躺在那里不动?
量子纠缠关系一旦构成就不需要能量来维持了,他们之间的通讯也不需要任何介质,所以就不存在可以切断的“脐带”。
唯一的破坏方法是干涉或摧毁其中一方,但是纠缠关系被破坏,另外一方就会毁灭吗?
这里我也要打个问号,构成纠缠态的双方还有主次关系吗?
关于凝聚态我还有一个疑问,它们是如何维持状态的,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加速器上制作各种匪夷所思的物体,但是维持它们的状态是需要能量的,否则那些行走在常温大气层中的幽冥,就会像落入开水锅中的一片雪花一样瞬间消失。
最后吐槽一下后半段的剧情,如此超时代科技的实验室,面对这种极度危险的未知实验体,其危机处理装置不应该是一键毁灭式的吗,怎么还要人工手动的去扳道岔,感觉就像是个废弃工厂一样原始的设备。
比较落俗的处理方法是,在这里出现一个叛徒,可以是发疯的科学家,受刺激的技术员什么什么的,把自己锁在总控室,然后。。。
虽然落俗但是至少符合逻辑。
总体来说还不错,有部分漏洞,给4颗星。
镜头一,男主给领导展示科研成果,领导要求做成杀伤武器,男主立马发情表示老子是有人文关怀的镜头二,男主跟兵哥哥去打怪练级失败,跑到破工厂遇见二个萌娃(此处略装逼),兵哥哥和男娃逗乐时,男孩突然装出幽冥的神态,士兵突然严肃的表情,给人一种视觉反差感,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此处也是剧情醉关键的转折点)镜头三,在boss实验室里,男主和女主关于拔管纠结的装逼桥段,和镜头一呼应,带出深层次的思考,科技不是用来制造痛苦的。。。
镜头四,男主和女主在难民营聊骚,望着远处兵哥哥又要出去打怪了,男主说:他们真是不歇啊,女主回应道:他们永远不知道恐惧。
这里再次折射出战争的残酷,试问老兵怎么可能恐惧?
只是看透与看开的差距,男主选择看开,坐飞机回家,留下看透却无法看开的女主(因为女主貌似是国家安全局,代表国家利益的)。。。。。
开头就是哇这些东西是什么太恐怖了吧,后面是哎呀我懂了原来就是这玩意儿,最后是无论什么在主角面前都是渣,从头到尾只要有主角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我能说这套路太幼稚了,这不叫科幻片,这只能叫悬疑枪战片。
另外,一个小国家,投入了钱就能在生物和物理上取得“连世界警察的中情局”都毫不知情惊掉下巴的突破?!
还TM量产了。
一个工程师,一晚上时间就在没有CAD没有精密加工仪器的情况下发明并量产了十来把脉冲枪。
你觉得观众都是16岁吗?
作为以科幻为内核的战争片,算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虽然情节逻辑上硬伤不少,同时节奏和主角实在是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是也算是让我们撇到了未来的战争可能性, 技术在战争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
为了赢,是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生命甚至禁锢灵魂?
临行前将军说:现在你们正要去改变未来。
我一开始以为是从死亡改变成活着,结果,却是从一些人的死亡改变为另外一些人的死亡,实在是讽刺到不行。
最后男主一言不发地离开,正是导演想表达的,在战争面前,除了加入和离开,你没有更好的结局。
战术眼镜激光,多重镜片自动校准高光谱摄像机,设定好紫外线,把某些零件的极性对换,或许可以把他从摄影机变为探照灯,让肉眼可见。
穿墙,一击必杀,速度极快幽魂铁砂能够克制,脏弹战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波色和爱因斯坦预言的一种状态,它有非常不寻常的特性,铁锉屑能使其速度变慢,无法穿越陶瓷,但能穿墙,温度非常低,以至于直接接触便能瞬间致命。
等离子放电,可以破坏凝聚态。
这武器帅的一批啊,三脚架,多弹夹横插在枪身上,双重瞄准器校准,开枪时枪身旋转。
开枪前士兵戴上护目镜,肩头一体防护甲。
机器狗跟随,携带装备。
以分子水平扫描人类,并以凝聚态印出生化仓中的尸体,控制这些人形幽灵科技版幽灵
看过解说特意找来看的。
即使已经知道来龙去脉,我还是觉得很好看。
凝聚态的攻击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面壁者中想出先攻击地球军让地球军变成量子态再攻击三体人的模式。
感觉是异曲同工的。
妙不妙就不知道了。
至少让我我是不会那么高尚的。
但是这类非自然的状态意味着产生和条件的极端要求。
那么为什么电影里脱离环境的凝聚态们是怎么维持的?
攻击运动过程中能量没有损耗吗?
温度不会变化么?
杀人原理不是超低温致死?
那么凝聚态们的温度不就升高了吗?
为什么它们可以这么贯彻执行命令?
为什么它们至少那些觉得痛苦的它们不会去寻求解脱呢?
好多疑问啊……但是还是值得推荐一看。
异国战场上,军用影像设备频繁捕捉到灵异画面,科学家布莱恩,影像设备的发明者,被紧急征召到战地协助调查。
城市中交战双方士兵和市民无差别遇害,死亡事件从偶发到大面积爆发,受害者死状可怖,皮肤状如烈焰烧灼,内脏却冻结成冰。
军队中人心惶惶,没人愿意承认,却彼此心照不宣。
杀人者穿墙透地,烟雾般漂浮,和所有对幽灵的描述如出一辙。
城中百姓传言,是战火唤醒了传说中的怪物。
一组士兵在任务中失联,布莱恩随救援队赶赴现场,携带高科技设备,以便清晰捕捉幽灵影像。
失联小组全数阵亡。
除了一名士兵躲进陶瓷浴缸逃过一劫。
救援队员毫无征兆地接连倒地身亡,周身爆燃蓝色光焰。
幽灵无视墙壁的阻碍和枪炮的反击,所过之处无人生还。
转瞬间救援部队溃不成军。
幸存者慌忙逃入一所破旧工厂。
工厂被一圈纯铁碎屑包围,幽灵无法逾越,众人得以喘息,梳理当前的困境。
救援队发现一对姐弟,屏障是其父亲被害前设置。
姐姐手中有父亲留下的地图,标记着最早开始死人的地方是一座核电站。
幽灵找到屏障缺口,以惊人数量涌入。
基地赶来增援的士兵和坦克被瞬间歼灭。
布莱恩发现坦克的陶瓷装甲能阻挠幽灵穿越
直升机螺旋桨掀起的气流能减缓幽灵掠行的速度。
小队乘飞机撤离时,俯瞰整座城市,已经遍布幽灵,地面上看不到一个活人。
到达避难所,小队得知基地陷落,200人的军队仅剩十余人。
直升机燃油余量不足以飞出受灾区域,与外界通讯完全中断,幽灵随时可能捣毁避难所,幸存者陷入绝境。
将军计划突袭事件起源的核电站,布莱恩与另一位科学家随行,破解谜团。
布莱恩根据幽灵惧怕纯铁、无法穿过陶瓷的弱点制作了对抗幽灵的武器和护甲。
装备未经测试,奏效与否全凭运气。
实战中,武器成功击碎幽灵,士兵们正面突击,充当诱饵,布莱恩和另一名科学家潜入核电站。
核电站竟是一座实验室,幽灵是秘密开发的生化武器,以人体为蓝本制造。
生命维持装置中的人体,血肉被剥光,仅剩神经系统,控制着幽灵。
实验设备出现故障,幽灵失控,工作人员全部遇害,自动化的生产线无人关停,更多数量的幽灵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被击碎的幽灵汇聚到一处,融合成巨大个体,突击队员遭遇灭顶之灾,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化为幽灵的人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终陷入疯狂,尽情宣泄仇恨,肆虐屠杀人类,同时也遭受着非人的痛苦。
布莱恩为了解脱这些受难的灵魂,拔掉生命维持装置的电源。
愤怒的灵魂得以安息,幽灵危机就此解除。
电影《幽冥》设置在这样一个舞台之上,如同战争游戏的背景。
假如佩戴着VR眼睛就是一部第一人称视角游戏。
本身电影里的战士也是佩戴者超光谱护目镜,改编成一部交互式的VR电影将会十分出色。
试想一下,游戏初期,玩家们对着幽灵倾泻弹药,和电影一样,必然没有效果,爽过之后,也只能调头就跑。
当入手超光谱影像设备改造的探照灯,玩家们可以组队前行,一小部分玩家虽然没有攻击力,但是要担当战友的眼睛,他们指哪儿,队友打哪儿,指错了地方,只能等着挨打了。
持灯玩家的意识跟不上,灭团就是分分钟的事。
这种玩儿法虽然难度略大,但是增强了团队配合带来的乐趣和刺激感。
最终拾取科学家发明的幽灵破碎枪,还有四足行走机器人架设探照灯,作为NPC跟随团队,自动索敌,所有玩家都能痛快的打怪了。
就和反恐精英中有布雷任务的地图一样,有一名玩家需要在团队浴血奋战的过程中,深入核电站,寻找控制幽灵的大脑,拔掉其生命维持系统。
电影开头的剧情铺垫,中间幽灵登场亮相,还有,结尾处,摆出攻击姿态的幽灵被切断了生命线,在弹尽粮绝的士兵面前缓慢消散的片段。
这些都是出色的过场动画,完全不需要再制作,剪辑一下就可以直接取用。
也不知道片方是否有将电影改编游戏的打算,抑或是电影灵感本身就来源于游戏。
这部电影无疑可以作为一部交互式VR电影的蓝本。
你的关注和转发是对逐年追影最好的支持这里的电影比生活更诚实关注逐年追影公众号(ID:dianyingnian)在电影中遇见人生的答案更多逐渐追影的豆瓣影评▼2019《小丑》现象级热度成因解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42059/《自卫的艺术》9张漫画风格长图速览⬇️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613429/如果我们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的,请您向我们发出权利通知。
我们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幽冥——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
(摘自《淮南子·说山训》)幽冥——最新一部Netflix原创的科幻电影,小成本、高品质的典范幽冥——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一部作品的名字可以衍生出这些内容,实属不易。
不过这正是这部小制作影片的主要特色。
在没有豪华特效,知名演员的助阵下,靠着电影的品质让所有挑剔的观众闭嘴。
在进入影评之前,再次提一下“Netflix”。
连续五次被评为顾客最满意的网站,世界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网络电影营收全美第一,这些光环足以证明Netflix的能力及影响力。
稍微啰嗦了些,快速进入影评,先来看一看专业影评网站的成绩,中上水准,作为小成本的科幻作品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烂番茄新鲜度:80%IMDb评分:6.5剧情简介讲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科学家接受一项致命任务,带领一队j精英三角洲部队士兵进驻一个被战争摧毁的城市,却在无意间被“幽冥”(人间兵器)所击杀,而造成了大规模伤亡的故事
深层涵义I. 战争的伤害与控诉。
影片有一段情节是两小孩解释何为“幽冥”,他们说“是战争的死难者”。
这段对话让观众值得思考,导演与编剧设定这段插曲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控诉战争带来的伤害,影片中荒废的城市、士兵的残躯、空气中的硝烟味、残垣断壁的雕塑,一切的繁荣在战争面前化为了虚无。
“反战”的主题在影片中树立了起来
II. 科技是硬道理。
当所有美国军人没有任何头绪之时,科学家Mark开始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实际的状况总结出了这个“人间兵器”的正确学名——Bose-Einstein凝聚体,从而以此为契机,开始设计相对应的武器用来消灭这些“人造之物”。
这个桥段何意?
通俗的讲,不要惹毛技术宅,那种哥们的凶残指数可是要爆表的,所以以后走路办事遇到技术宅,直接闪人
III. 和平的愿景与追求。
影片的许多内容都充实着美军与“凝聚体”的厮杀,而且大部分都是美军被虐,直到最后,技术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才消灭了所有的“敌人”。
导演很聪明,他用战争的残酷来体现和平的珍贵,影片最后,孩子的一声“谢谢”,不仅仅是“感谢拯救其生命”,更是说出了自己希望,希望“和平年代的到来”。
可是影片中那座城市的未来是不是像孩子期待的那样呢?
没有,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揭示了一切,人们被争夺欲所吞噬,和平遥遥无期。
写在最后,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导演向观众展示了出人意料的视觉体验,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
最难能可贵的是主创人员对于世界和平的呼唤与愿景。
让人肃然起敬。
导演★★★★☆(主题很深,耐人寻味)演员★★★★☆(狂爱技术宅)剧情★★★★☆(战争与和平是永远的话题)视效★★★☆☆(小成本玩高科技)音效★★★☆☆(紧张刺激,中规中矩)推荐人群:科幻片爱好者详细影评+剧照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最近有部美国电影<<幽灵>>高清版资源出现在国内各个盗版网站上,不怎么知名。
本以为是3D动画电影,看了才知道是好莱坞最新出品的战争电影。
《幽灵》这部电影出彩之处在于敌方研制的一种前所未见的全新武器突然在战场中出现致使美军所依仗的先进装备打遍天下无敌手,肆无忌惮干涉别国内政,势如破竹斩获敌方目标的傲慢戛然而止,前线士兵伤亡惨重,被打得扑满大街了。
一时之间美军懵了,从上到下束手无策,军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寻找对策便成为美军火烧眉毛之痛。
这种武器仿似鬼魂,有点独立意识,三五成群。
几乎沒有任何物理特性,子弹如同打在空气里,穿身而过,却沒有任何伤害。
但它对人类却有巨大的杀伤力,白天黑夜对其行动毫无阻碍,更让人恐怖,不寒而栗的是这种鬼魂越来越多,几乎遍地都是,轻轻松松飞檐走壁,蜂拥而至。
到处追杀美军,紧咬不放,。
而其又具备隐身能力,来去迅速,无影无踪,人一但触碰旋即挂掉,无一幸免。
如果没有特殊的探查设备,单凭肉眼无法识别。
坦克,飞机等诸多武器被其视为无物。
几乎找不到其的任何弱点。
无庸置疑,美军一败涂地,总部基地都被其完全摧毁,甚至总司令将军也沦落到难民营与平民一起躲藏。
他哀叹到世界末日真的到了吗?
(微信公众号:历史挺有趣)第一次对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产生了质疑。
与《独立日》一样的套路,幸运的是到了最后某个军方尖端装备科学家依据自己的判断和验证找到了来自敌方鬼魂的弱点,并且发源地也被其挖掘到了。
美军借此契机重振旗鼓,展开绝地反击,直捣敌方总部,一举反败为胜,将敌方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强大的美国军队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这部电影也深深的反映出美军对未来战争的忧患意识。
(微信公众号:历史挺有趣)不知道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历史又不悠久,又沒有文化的积累沉淀。
只能面向未来寻求素材,人为的制造威胁。
这部科幻,恐怖类型的电影,并不是什么大制作。
但情节紧凑,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尤其是开始时鬼魂在黑暗狭窄的空间中突然出现,扑于人身上。
勾起了观众巨大的观影好奇心值得称道。
悬疑,探究电影剧情的发展结局便成为观影的动机,前后呼应完整,麻雀虽少,五腑齐全。
细节的处理相当到位。
比起国内某些所谓的大制作,看了开头就不想看下去的烂片要好上不少。
相对而言,恐怖片的制作成本是最低的,但收获的票房却是不成比例的高,非对称获利。
迄今为止,因题材的限制中国并没有完全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片。
不是没人想到,而是政策的红线闯不了。
遑论欧美大热门的《电锯惊魂》系列电影,日本的《午夜凶铃》等等。
这些电影的相继出现,绝对是迎合电影市场上观众的需求。
这部电影小而细致,有兴趣的影迷可以观赏下这部爆米花电影。
Netflix自从2015年开始拍电影以来,一直尝试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电影。
2016年12月9日,它上线了自己的第一部战争科幻电影:《幽冥》(Spectral)。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因为现在的科幻片真的不是谁都能拍的。
归根到底,科幻总要展现一些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景象,这就要花钱,有了钱,才能拍出《星际穿越》、《火星救援》这样的作品;如果没钱,那一定要有一个好点子,用思想上的快感取代视听上的快感,比如《机械姬》、《龙虾》这样的作品。
对于初涉科幻圈的Netflix来说,这两种高度它都很难达到,所以它基本都在捡别人用剩下的拍。
它的第一部科幻片《超时空传输》(ARQ)就是走的小成本路子,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循环的故事,基本是一个科幻圈用滥了的梗,但是拍得很规整。
战争科幻绝对属于高成本路子,很难拍。
于是这次Netflix又从老式科幻片流派中取经:美国大兵打怪。
这个流派在上世纪8、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非常流行,但大多数都沦为了烂片。
本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把打怪变成一出闹剧;同时,影片又赋予这些怪物以现实的土壤,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就使得这部影片既有怀旧的味道,又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说说这部电影本身。
它目前在豆瓣电影上有7.1分,这在战争科幻中相当不易。
首先,电影的名字颇为耐人寻味:“幽冥”,原文Spectral,它包含两种意思:一个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意味“光谱的”;还有一个意思就比较直接,“幽灵的”。
有趣的是这个词既包含了科学的、理性的一面,又包含了精神的、感性的一面。
而看过电影后就会发现,电影以它为片名,是一语双关。
电影的故事背景颇具现实意义:东欧小国摩尔多瓦连年内战,政府军与叛军战乱不休,人民流离失所。
当然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政府军和叛军背后分别是美国和俄罗斯政府。
美国直接派出部队,赴摩尔多瓦参战。
随着战事升级,战场上谣言四起:一种无形的幽灵正游荡在城内的大街小巷,取人性命。
起初并无人相信这种无稽之谈,然而即便是战事越来越惨烈,人们仍然能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政府军、叛军、美军还是平民——都离奇丧命。
美军新配发的战术目镜,捕捉到了战场上幽灵一样的人影,但无人知道那是什么。
于是目镜的发明者、我们的男主角马克·克莱恩(詹姆斯·戴尔 饰)被从美国本土叫到摩尔多瓦,与中情局女特工弗兰·麦迪逊(艾米莉·莫迪默 饰)、三角洲部队一起试图搞清状况。
这里要说一下演员阵容。
网络电影,没什么大牌,但基本都是各大电影电视剧里的黄金配角和大熟脸。
例如男主角詹姆斯·戴尔此前就出演过HBO美剧《太平洋战争》的三名主角之一,以及漫威影业《钢铁侠3》中反派的邪魅小跟班。
这个男主很讨喜,属于高智商冷幽默。
他为国防部开发军用装备,但非常厌恶进攻性武器。
影片开头他发明了一种蒸发敌人水源的装置,一群国防部官员过来参观,希望他能在活体身上试试,当即遭到他反唇相讥:
女主角艾米莉·莫迪默则出演过《新闻编辑室》中的麦肯齐·麦克海尔。
影片接下来的故事既有很多动作场面,也笼罩在惊悚而诡异的氛围中。
因为这个团队不但要面对战乱丛生的摩尔多瓦街头,还要追查险恶的超自然力量。
故事总体的架构,是遵循了过去的美国大兵打怪流程的,有的人会觉得比较套路,但这个流派的爱好者会觉得很爽,因为本片算是在这个流派中做得出类拔萃的了。
故事前半部分是惊悚片,阴森的东欧建筑加深了恐惧感。
虽说是网络电影,但投资绝对是够,这是Netflix的一贯尿性。
电影有很多摩尔多瓦城市街头的全景、俯拍,不像有些小片子搞一些室内场景对付一下。
而且电脑制作的战乱中的城市颇具东欧风情,很吓人也很有味道。
后半部分真相渐渐大白时故事就变成了科幻片,这个时候整部片跟《异形2》、《星河战队》、《毁灭战士》这类片的风格就比较像了:身着重甲,手持逆天武器,身边机甲助攻,向潮水般的敌人进攻。
当然我觉得最像的还是《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感觉直接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尤其是片名和敌人的样子是如此相似。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
《幽冥》我觉得主创一定是《最终幻想》爱好者。
《幽冥》不但和《最终幻想》样子像,而且它也像《最终幻想》一样试图在紧张刺激的故事中再做一些思考。
这就是它比单纯的美国大兵打怪要推陈出新的地方了。
我们前面说过,“Spectral”有两种意思,“光谱的”和“幽灵的”。
前一种意思指的是男主角马克发现,片中敌人是人类肉眼不可见的,但却可以在其他的光谱中看到;后一种意思是迷信的当地人对这些东西的称呼。
他们认为战争的恐怖唤起了超自然的力量,唤起了死者的灵魂,迷失的灵魂,它们被困在生与死之间,无法安息,于是只能为祸人间。
对当地人的解释,中情局特工弗兰不以为然,马克也认为不够科学。
马克和当地人对“幽冥”现象的解释角度,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互相冲突,又互相呼应。
电影的这个处理,是动了点脑筋的。
往浅了说,是在打怪之余顺便反思了一下战争;往深了说,是用了一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战争。
这种手法在其他电影中也有很多运用,比如2010年卡普空自己出的动画电影《生化危机:惩罚》,也发生在虚构的动荡的东欧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虽然它只是根据游戏创作的打怪动作片,但通过人与怪物的对比,同样表达了“战争中只有人是最可怕的怪物”的主题。
2016年一部发生在两伊战争背景下的恐怖片《阴影之下》,也借鬼怪喻时局,反映出可怕的不是鬼怪,而是时局与战争对灵魂的压迫。
《幽冥》还有这一系列电影,都通过将战争的恐惧具象化,让角色和观众都能感知得到,所谓国之将亡,必生妖孽;心里有鬼,才处处见鬼。
电影结尾,男主角马克发现了“幽冥”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见识到了生不如死的被试验者。
影片又借马克之口从现实的、“科学的”角度再次重复了当地人对“幽冥”的认识。
不知为何,当地人的迷信想法,竟与现实惊人地相似。
隐喻与现实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如此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打怪片,已经不多见了。
当然,《幽冥》并非没有毛病。
电影对“幽冥”给出了一个很科幻的解释,可惜不太科学;男主角马克,虽然在开篇有铺垫他废物利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但后面一夜之间给一整支军队造出武器装备业太逆天;情节上有一些小bug,为了不剧透也不在这里再细说。
另外,影片比较含蓄地暗示了,这个烂摊子是老毛子的黑科技搞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幽冥》这个打怪片拍得有模有样,完成度高,还有自己的思考和新意。
这个类型片的爱好者,千万不能错过。
逻辑硬伤太多。即便诚意很足、主创们也很努力,但很用劲的烂片仍是烂片。抱歉了主创团队,实在打不了高分。
这个黑科技前沿的概念我给满分,值得一看。然而还是抵不住它叙事的拖沓与老套的内核。
大致了解了剧情和镜头,就,这种故事拍个短片就够啦
总觉得幽冥应该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幽冥无产阶级政党。这样拍才得劲
享受这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就好了,请无视那些科幻电影上避免不了的小bug和一些细节上的不足。这个世界需要《星际穿越》,但这个世界不只需要《星际穿越》。
幽灵军队,让人想起纳粹黑科技、可操控的杀人机器永远是具有强大诱惑力的研究,最后的决战也很燃,比那什么海军陆战队大战外星人有意思多了
比较可惜,故事上如果“幽冥”真的是鬼魂的话,科学对阵灵异,那就好看了....
bug太多,失望失望。
呵呵 标准伪大片实则小学生 知道叫救援带探照不知道叫救援带铁蛋儿。铁蛋儿。铁蛋儿。
特效好看
好看诶~有智商的突突突,对于未知事物的层层解谜分析最后力挽狂澜,节奏、场面都非常有水准,拍出了强烈的游戏感,可惜的故事还是相对简单,角色方面也没有什么亮点,不过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实在是太牛逼了! 还有,为那些说本片是小成本科幻片的人感到智商捉急,5千万左右叫小成本?
剧情弱爆了,各种主角光环
我一直在想這到底是鬼呢還是外星人呢?到底要用高科技對付呢還是請大法師呢?被困在生死之間的生靈,太苦也太慘。用人體作為武器實在太殘忍。
第2939-场面还可以,剧情简单,主角不突出,看个热闹而已。
美国网大=中国A级大片……电影工业的差距真不是钱能弥补的。
这么烂居然有人说好?
这部是16年的,今天拍的大数据爽片真不如几年前的这部好看
我会给这个构思四星
3D打印凝聚态人形兵器,脑洞大过天,服气。
镜头拿捏得挺一般。前半部分低成本科幻佳作,后半部分好莱坞日常式失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