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那坨果冻,真是很可爱。
超Q的果冻怪,浑身上下都是一种啫喱状物质,可以拿自己的独眼球当乒乓打,能吞噬和消化一切物质,包括水泥。
真是个没脑,没心,没肝,没肺的家伙。
说它没脑,主要体现为它自以为苏珊的未婚夫,那个和天气一样善变的天气预报员爱上了自己,它鄙视对方趋炎附势的小人嘴脸,就对他说:我已经爱上了这份有14片菠萝丁的绿色果冻。
真的果冻哦,不似它,会说人话,是头怪兽,只是外表象果冻。
最后它还拖了一句:这个猪头竟然脚踏两条船。
可见,它是多么“博爱”。
可以爱人,也可以爱完全没有生命迹象的东西。
真是个“没脑子,有点子”的可爱家伙。
陪孩子看的。
孩子非常喜欢,笑声不断。
这就足够了。
当然,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故事有点太简单,冲突的力度还不太够,最后的正邪对决也太容易了点。
与《Cars》《Wall E》等比起来是浅薄了点。
但整体上还是不错的,画面非常漂亮,中文配音也很棒很幽默时髦。
最可爱的是烂泥,这类角色应该都是脱胎于《终结者2》中的液体机器人吧。
刚刚从电影院出来,作为一个娱乐性的动画,这个片子还算行。
但我今天并不想过多评论关于这个片子本身。
以前看过不少外国的动画,一般来讲我更喜欢看原音中文字幕的版本,因为很多时候中文配音出来味道差了很多,而且资源也并不多。
但这次因为是去电影院看的正版,所以没的选择,但这也恰恰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欣赏已经进化或者说正在进化的中文配音。
当然,这还算一个大片,所以在配音演员的选择上也不会太坏,自然音色和语气之类的东西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次电影的配音中出现了较多的中国特色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语,例如不差钱,我狂顶之类的,这些东西肯定是属于配音演员的自由演绎和发挥,因为原来的台词中是不可能出现这些中国特色的东西的。
那么这其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然有,随便说点我的感觉,一是说明文化审查环境的宽松趋势,以前像这类非正式,非主流的配音演绎是不太可能出现在大制作的引进片中的,广电那边卡的很紧,最近WOW资料片的再次推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题外话。
二是配音演员的尺度变大了,敢于将自己的东西加到中文配音中,这是一种带有艺术加工性质的临时发挥(姑且认为不是官方版本),在能够应电影其时之景的前提下,我想这是值得提倡的,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推崇原汁原味,有时候加点我们熟悉的东西感觉会更好。
三是草根文化深入到了文化的各个角落,之前的网络用语是绝不提倡出现在主流的文化传播渠道中的,而像电影院放映的经过严格审查的正版引进电影更是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次‘我狂顶’能够出现在影片中,无疑是草根文化的有一次胜利,不但被广大民众接受,也逐渐进入了主流的文化渠道中。
好了,大概就是这些,总结起来就是,这次推荐大家到电影院看正版国语配音,当然等等网上放出来的也可以,一定会让大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我看的是英文3D的版本。
动画制作得不错。
我喜欢Reese的配音,基本上好像是她本人似的。
虽然没有功夫熊猫那么搞笑,但是3D的效果真得很好。
一定要在电影院里看,才感受到吧。
我越来越期待所有的动画电影3D化,但是,中文字幕在3D场景里的确很让人晕眩。
人设挺好,怪物门很可爱,角色性格都很棒,就是觉得似乎女主角对于自己的异形从一开始的反抗,到接受以后,在面对家人和自己的男朋友时有些过度乐观了
本来以为在这么傻x的电影名后面会是一部剧情极佳的喜剧电影,会是一部可以和《功夫熊猫》媲美的电影。
结果却发现剧情平淡无奇,笑点也很少很低,中文翻译的文采还是不及迪士尼动画的中文版,偏头痛再一次被3D眼镜成功召唤了出来。
我不喜欢这个结局。
很悲哀,我还是希望所有怪物都恢复正常,而不是被人类一时的温情麻痹,永远脱离大部队的生活。
虫恐龙既然会进化成蝴蝶,必然有一天会死去。
怪博士变成了蟑螂,会不会害怕杀虫剂呢?
鱼人离开水居然能生存,希望他熬过全球变暖。
总之,还是亲爱的总统最有喜感。
也许这是一部披着卡通外衣的政治黑色幽默片。
多谢观赏。
嗯。
那個非常SB的電視臺男主持人。
下場是應該的。
我們可愛的女主角本來已經可以變回正常人了。
為了拯救地球還是選擇一個白髮女巨人……可笑的美國總統。
真是諷刺昂。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因為外形而發生改變。
你說人性不是醜惡的是甚嚒。
虛偽。
嗯。
補充一下。
那個蟲子博士和另外兩個怪物有一個片外篇。
3D的哦
一个小姑娘,一个傻傻的小姑娘,一个就要嫁人的傻傻的小姑娘,心里想的不是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不是帅气老公的温柔体贴,她想要的。。。。
只是去一次巴黎。
当做天气预报员的未婚夫(天气预报从来善变并不准,导演是不是特意寓意的啊。。。
)说,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去,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做新闻播报员了!
没有巴黎,没有浪漫,但小姑娘仍然给了一个拥抱,并说“amazing”!
因为她傻傻的觉得,丈夫比自己更重要。
在就要说出“i do”那一刻,奇迹降临了(或者说灾难?
)。
小姑娘忽然长大了,伸长的大腿横扫椅子,变大的眼睛惊恐的扫视,庞大的身躯直接顶垮了教堂。
就是这样的巨变、这样的慌张,但最后一刻,她仍然用自己的手救起了那位天气预报员。
但这只是身体上的,当她在怪物监狱第一次见到蟑螂博士一样会吓得大声尖叫,摸到全身是毛的虫恐龙一样会落荒而逃,哪怕她已经是一个巨人。
她努力敲打着钢铁墙壁,甚至可以忍受蟑螂博士的高压电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恢复正常,好出去和天气预报员团圆。
机会来了,外星章鱼为夺回被小姑娘吸收的某能量元素,派了一个先遣机器人到地球。
可爱的美国总统并没有用一曲舞曲赢得一次握手,装备精良的军队也在老套的防护罩面前丢盔卸甲。
在总统们研究如何投降的会议上,怪物上校及其拉风的出场为怪物们赢得了一次光明正大的表演机会。
面对笨拙的钢铁独眼怪,小姑娘终于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巨人身体,用金门大桥对机器人来了一次斩首行动。
他们成功了,他们自由了,他们选择和小姑娘一起回家,因为只有她还有家人。
三个小怪物着实吓惨了小姑娘的家人,而小姑娘自己,则扔下家人,跑去电视台直接用手把还在和助理自恋的天气预报员抓了出来,因为他是支持她打败机器人,获得自由的最大动力。
结果当然是悲剧的,风流倜傥前程似锦的播音员(虽然还是天气预报员),怎能和一个“怪物”在一起?
小姑娘伤心了,但也长大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长大了。
再和同样伤心的伙伴们考虑该怎么办的时候,外星章鱼亲自来到地球了,并成功将小姑娘吸进了飞船。
现在的小姑娘可不会束手就擒,连续撞开N扇大门,就要抓到怪物章鱼的时候,被吸收器抓住了,能量全被吸走的她重新恢复了原来的身体。
为救出小姑娘,三个怪物兄弟们,在上校的带领下来了一次空降作战。
(出发前那段台词,是照搬经典的。。。
)他们莫名其妙的的,阴差阳错的摧毁了飞船的动力舱,蟑螂博士一段华丽的跳舞机动作让飞船进入了自毁程序。
但只有小姑娘一个人跑出了就要自毁的飞船,为了救伙伴,她竟然选择重新吃进能量,回复巨人之身。
最后上校不负诺言,骑着已经化蝶的虫恐龙飞来救下他们。
他们成为了英雄,虫恐龙破茧为蝶,蜥蜴头被小姑娘直接推倒,鼻涕怪找到了果冻,而小姑娘,也真正的长大了,并且永远也不会再恢复到从前了。
当然,要最后淘气一把,那就是给天气预报员来一记指弹!
最后飞向了她的梦想地:巴黎!
如果你是小姑娘,一定要去看本片!
如果你有小姑娘陪,一定要去看本片!
如果你有女儿小姑娘,一定要去看本片!
如果你和我一样一个人,请谨慎选择观看,因为你的周围将充满着家庭温暖般的欢声笑语。。。
1.片头南极州的那个基地(FAB220)的原型是剧组导演们的会议室,指的是Feature Animation Building Room 220,剧组的各位成员在那里奋战了三年,反复琢磨故事情节2.还是上面的那个场景,基地里那个“为了清闲才找这份工作”的,拿着电话狂叫的角色的配音演员是Kent Osboren,他是《功夫熊猫》导演Mark Osboren的弟弟3.女主角刚出场的那一幕,是由三个她的好朋友叫醒的,三个女孩中间拿着口喷的那位是本片制片人Lisa Stewart客串演出4.教堂里那位没有右手拇指那位女士,虚伪男主角迪特的妈妈是本片导演之一Oonrad男配女声,倾情演绎,而那个关于拇指的段子是本片另一位导演Rob,他本人的拇指就是那个样子5.之后男女主角在白色凉厅那场戏是本片最后完成的一幕6.各位还记得在教堂里弹琴的那位老奶奶么?
导演原计划是用一个穿女装的男人,为此还争斗了一番,最后还是用了老太太,个人认为还是很有喜感的7.教堂结婚典礼那场戏有一个桥段是新郎给新娘带戒指缺怎么也带不进去,接着新娘慢慢变大,不过这段后来公映时剪掉了,放在了加长版DVD中8.导演们对本片女主角瑞茜的声音其实不大满意,但经过混音后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9.围捕变大女主角时有一段印象很深刻,就是“针筒扎脚趾”那幕,剧组为那位可怜的探员准备好多种不同的惨叫,结果最后用的还是最原始的那版,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公映版,白兜了一大圈10.关于蓝泡泡一开始有一个创意,它总会从自己身体取一块儿然后吃点,接着少的那块又会长出来,结果最后取消11.关于蓝泡泡消化食物的特效,剧组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波波B.O.B特遣队”先写到这,手机码字好费劲,明天继续12.13.14.15.16.17.18.19.20.
科索沃去年的申奥片
难民身份、被父亲抛弃的不安全感,让他成了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小混球。结尾钉箱子渗出血那个镜头印象深刻。
甩不掉的儿子,扶不起来的爸。父子一起,也还是温情。
嘘寒问暖的善意浮于表面,自身利益面前终究暴露出人性中的自私
很无语的电影 浪费时间 里面有一个好人吗?父子直接感情 也莫名其妙 儿子像个被抛弃的累赘
只看了半小时就没继续看
现实题材难民电影。有种莫名的烦躁感。
卡罗维发利-科特布斯-柏林这条东欧青年导演出头的经典路线上的作品,科索沃和移民(难民)题材恐怕是最大亮点吧。片子质量大概也就是勉强及格。儿童视角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而故意不谈战争背景及政治经济背景乃至宗教问题,只去诉诸于父子情感(父亲写得又不好),让这部影片显得格外单薄(哪怕你甜腻到[世界转角遇到爱]那个程度呢……)。所幸大家族打招呼啰里巴嗦的方式还是蛮有趣,勉强搬回点分数吧。
小朋友撑起一部戏。
表面上是父子之间感情的博弈,却带上了难民偷渡,和国家政治问题,这种热点近年也是越看越无聊。
看的好难受,孩子演技赞,撑起了整部剧。世界那么大,哪里才是家,对于孩子来说,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
这个片子真是神烦,晃遍了你德各大电影节,满足了圣母不一定能满足普遍观众,剧情的走向生硬老套莫名其妙,简直是各个电影节的政治宣言,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浪费票钱了
琐碎却老套,移民主题并没有处理好。情感动人。
1.没有强大的祖国做背书,人民何谈尊严;2.上梁不正下梁歪,偷东西打老爹,老爹软弱无能没出息,儿子长大成人也会是个祸害;3.穷生奸计,富养良心,瞧瞧除了那个胖叔叔一家子还凑合,剩下的哪儿有一个可以称为好人?
孩子以自己的天真与执着追寻一种他以为的安全感 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迅速熟悉规则但拒绝成长 难民身份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在无序混乱中生长的孩子也难以要求他愿意完全遵守规则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在生存中有且仅有能学到的 敢于创作这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主角形象也是非常勇敢
看的太憋屈了
剧本做得很段落化,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情感共鸣得以始终,细节设计连同情感表达都非常充沛,令人难忘的细节非常多。且多种情绪并行,这对父与子的情感状态模棱两可,这让人物更立体更具魅力了。以及我居然看了一部科索沃的电影,活久见系列。
只有我想給這個小兔崽子兩巴掌麼。你可以當被寵壞當孩子但請不要拖累傷害他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咎由自取的慘況。整部片沒有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又為什麼存在。
科索沃今年的申奥影片,剧情走向出乎意料,残酷写实一路到底。不幸如套在父子脖间越来越紧的绳索,夺走所有希望后只剩彼此的抱紧。中间一段海上偷渡戏完全是今年欧洲难民事件的震撼写照,结尾简洁有力。唯一缺陷是没有对儿子近乎疯狂的恋父情结给出合理解释,但瑕不掩瑜!
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