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Stephen Cooter
主演:布莱恩·考克斯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简介:In this spectacular series, Professor Cox offers an original new perspective on human life: the story of a group of apes that evolved to leave their home pla..详细 >
2015年12月25,26,27这三天在iPad mini2上看的,超级喜欢布莱恩考克斯。喜欢这样儒雅又博学的男子。
帅比教授主持的又一部必看纪录片。满满的人文关怀:在追寻真理的无尽道路前进,请不要忘记根源
让耳朵怀孕的声音 迷之宇宙男神
作为纪录片来说,情怀大于科普了。
用通俗易懂和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终极奥义。
画面美,但与之同类型的纪录片比之优秀的多了去了。叙事结构或者说节奏不行,主题不明,看到第一集15分钟,弃剧。
孤独人类的宇宙。80万种农作物种子库,这个世界需要这些为未来着想的人。
人类的自恋气息略重,但是有NASA有星城有种子库,各种场景好大排面啊!整体还是很感动的!
我们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科技革命以来,500年里,我们漫游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并拍下自己母星的照片,我们计算了星系的数量,我们捕捉了宇宙间最古老的光束,这些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过是万亿星系中围绕着一颗恒星旋转的普通行星,我们仅是时间与空间无线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我们仍以此为傲。
Cox 教授讲得确实通俗易懂;NASA 海底训练基地,氦离子发射机,800000种子基地,都是人类智慧的财富啊;果真没提到另一个“地球”,天鹅座开普勒的那个。
拍起来不容易
第四集好深奥,很多知识点!反复看了某几个片段,虽然教授解释得很到位但还是觉得自己像智障,这集是IQ分界线!很喜欢这句话:用现有的知识预测遥远的未来
沒帶來新東西,矯情為主。
理工男的情怀片。无数次让主持人处于镜头和阳光之间制造眩晕效果未免矫情,而且主题过泛,大多数内容蜻蜓点水,毫不严谨,用情怀稀释科普片该有的知识含量是我不喜欢的。
看了第二集,感觉科学内容少,类比内容太多。不过最后提到了宇宙的无中生有和多重宇宙,满意了。
都给教授的美貌
在“有目光参与”的纪录片里,看过的最美的一部。场景的选择和构图都有一种经过选择的精致美,一场非常美妙的观影,一秒钟都不想错过。视角也独特,很多人特别是民科就蛮喜欢搞这种小人类细胞到大宇宙星云的对比然后说一些不知所云似是而非的道理,但这部剧从这种视角里抽出了apeman到spaceman的高度(虽然我还是觉得很多镜头有点太多余了),宇宙鸿荒和人类历史互相参照,对人类科技的进步保持崇敬,同时看到碳基生命的偶然和唯一。有几个场景设计让人潸然泪下:象征智人智慧起点的新石器的矛头放在航天器前,细胞核产生的共生假说,装着魔笛的黄金唱片的星际传递,真空状态下球体和羽毛的下落实验,月球上的脚印和照片
太多人类本位陶醉
真的从小有种宇宙情怀,没能学理科是我的一大遗憾
渺小的人类逐渐在强大,强大到可以制作恒星,结果依然是渺小,也许结局和尼安德特人是一样的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015年12月25,26,27这三天在iPad mini2上看的,超级喜欢布莱恩考克斯。喜欢这样儒雅又博学的男子。
帅比教授主持的又一部必看纪录片。满满的人文关怀:在追寻真理的无尽道路前进,请不要忘记根源
让耳朵怀孕的声音 迷之宇宙男神
作为纪录片来说,情怀大于科普了。
用通俗易懂和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终极奥义。
画面美,但与之同类型的纪录片比之优秀的多了去了。叙事结构或者说节奏不行,主题不明,看到第一集15分钟,弃剧。
孤独人类的宇宙。80万种农作物种子库,这个世界需要这些为未来着想的人。
人类的自恋气息略重,但是有NASA有星城有种子库,各种场景好大排面啊!整体还是很感动的!
我们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科技革命以来,500年里,我们漫游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并拍下自己母星的照片,我们计算了星系的数量,我们捕捉了宇宙间最古老的光束,这些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不过是万亿星系中围绕着一颗恒星旋转的普通行星,我们仅是时间与空间无线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我们仍以此为傲。
Cox 教授讲得确实通俗易懂;NASA 海底训练基地,氦离子发射机,800000种子基地,都是人类智慧的财富啊;果真没提到另一个“地球”,天鹅座开普勒的那个。
拍起来不容易
第四集好深奥,很多知识点!反复看了某几个片段,虽然教授解释得很到位但还是觉得自己像智障,这集是IQ分界线!很喜欢这句话:用现有的知识预测遥远的未来
沒帶來新東西,矯情為主。
理工男的情怀片。无数次让主持人处于镜头和阳光之间制造眩晕效果未免矫情,而且主题过泛,大多数内容蜻蜓点水,毫不严谨,用情怀稀释科普片该有的知识含量是我不喜欢的。
看了第二集,感觉科学内容少,类比内容太多。不过最后提到了宇宙的无中生有和多重宇宙,满意了。
都给教授的美貌
在“有目光参与”的纪录片里,看过的最美的一部。场景的选择和构图都有一种经过选择的精致美,一场非常美妙的观影,一秒钟都不想错过。视角也独特,很多人特别是民科就蛮喜欢搞这种小人类细胞到大宇宙星云的对比然后说一些不知所云似是而非的道理,但这部剧从这种视角里抽出了apeman到spaceman的高度(虽然我还是觉得很多镜头有点太多余了),宇宙鸿荒和人类历史互相参照,对人类科技的进步保持崇敬,同时看到碳基生命的偶然和唯一。有几个场景设计让人潸然泪下:象征智人智慧起点的新石器的矛头放在航天器前,细胞核产生的共生假说,装着魔笛的黄金唱片的星际传递,真空状态下球体和羽毛的下落实验,月球上的脚印和照片
太多人类本位陶醉
真的从小有种宇宙情怀,没能学理科是我的一大遗憾
渺小的人类逐渐在强大,强大到可以制作恒星,结果依然是渺小,也许结局和尼安德特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