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参政论者

Suffragette,女权之声(港),女权之声:无惧年代(台),妇女参政,The Fury

主演:凯瑞·穆里根,海伦娜·伯翰·卡特,布莱丹·格里森,安-玛莉·杜芙,本·卫肖,梅丽尔·斯特里普,萝玛拉·嘉瑞,杰夫·贝尔,萨缪尔·韦斯特,摩根·华金斯,娜塔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妇女参政论者》剧照

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2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3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4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5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6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3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4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5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6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7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8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19妇女参政论者 剧照 NO.20

《妇女参政论者》剧情介绍

妇女参政论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一个多世纪前,英国妇女为了争取选举权而不懈斗争的故事。斯特里普在片中饰演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一位著名的妇女选举权倡导者。她与几位同盟者发起成立了“妇女议会”,在国会开会时,她们也开会,与议会唱对台戏。由于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措施,潘克赫斯特同她的同盟者们曾多次入狱,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反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地球护卫好拍档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一座城池恋爱合约人类衰退之后血色星期五本·科林斯:特技车手我要当空姐富贵逼人午夜开放校园腥复仇裁缝师之家第二季我的野蛮女掌门巨鲨大战食人鳄西辛2魔法大逃亡循环初恋法证先锋6之幸存者的救赎风平浪静小矮人篮球队茅趸王増山超能力师事务所夏来冬往俄罗斯玩偶蜡笔小新外传4妖怪与新之助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镜子的另一面菜鸟烘焙大赛第七季仙女姐姐来我家辣妈正传

《妇女参政论者》长篇影评

 1 ) 向所有为了平权作出努力和牺牲的人致敬

因为国内没引进也没有网站有这部影片,无奈之下只得去迅雷下,坑爹的迅雷坑死老子了!

看到六十分钟,因为缓冲不下来,也只看到这里,剧情大致能推测到,等以后有片源或者有网站引进再重看。

凡革命,皆有鲜血,皆有牺牲。

我们现在所有享受的权利,都是前人争取来的很难相信一百年前英国女人没有投票权,而五十年前甚至还在争取男女薪水平等这种歧视到现在都没有消失,甚至有人试图让历史倒行逆施,让女人回归家庭,以相夫教子、传宗接代为己任。

不!

不可能!

休想!

只想送这些人两个字:做梦!

不管是高官也好,贫民也好,不管是男人也好,不管是女人也好我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

我们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有尊严的活在这世界上,以自己喜欢的样子。

摘抄了几段,发到这里吧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你想让我尊重法律,那就让法律变得值得尊重。

Q:你是女权主义者吗?

A:是的,但我认为自己更像一个战士是行动而不是话语会给我们选举权Q:选举权对你们来说有什么用?

A:我从来没想过我们会得到选举权,所以我从来没想过有什么意义Q:那你为什么在这里?

A:有一种想法,我们也许,这辈子有其他的生活方式Q:如果你得到选举权又怎样?

A:会行使我的权利,和你做一样的事。

Q:如果我们有个女儿,你会给她取什么名字?

A:玛格丽特,我母亲的名字Q:她会过什么生活?

A:和你一样的生活————以下是女主参加女权活动,当时一个政府官员让她当间谍,汇报所有知道的情况,许诺说她不必受监禁之苦,女主的回信亲爱的斯蒂德先生:我考虑了你的提议,但是我必须拒绝,毕竟我是个女权主义者。

你告诉我没有人会听像我这样的女孩说话,我不能再允许这样了。

我一生都没有被人尊重过,听从男人指挥,我现在更明白了,我的价值不多,但也不比你少。

潘克赫斯特夫人曾说,“如果男人争取他们的自由是对的,那女人争取他们的也是对的。

”如果法律说我不能见我儿子,我们争取改变法律。

我们都是我们自己道路上的一个士兵,都为了我们的事业在战斗。

我不会背叛我自己,你会背叛你吗?

如果你以为我会,你就看错我了。

你最真诚的,瓦特·莫德————世界上不分性别,只有甘愿接受不公的人。

————以下为潘克赫斯特夫人的演讲:我们在争取一个时代,女个小女孩诞生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跟她兄弟平等的机会,永远都不要低估我们女人的力量,去定义我们自己的命运。

我们不想成为违法者,我们想成为立法者。

战斗吧,你们每个人都有你们自己的方式,你们那些能攻击有特性的神圣偶像的,尽管去做。

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只能挑战这个政府。

如果我们必须去监狱才能得到选举权,那就让它成为政府的窗口。

打破的不应该是女人的身体。

我煽动了这次会议,和所有英国的女人去反抗。

我宁愿做一个反叛者,也不愿做奴隶。

绝不投降!

永远都不要投降,永远都不放弃斗争!

 2 ) 女性该有的权利。

不出意外地编剧导演全是女性。

很难相信女性活得如此被动、卑微只是一百年前的事。

女生该看看,看看今天的我们是站在了谁的肩上。

男生更该看看,看看女性走过怎样的一段路才争取到对他们而言天生就有的权利。

这不是性别的对抗,只是对人造的不公发起的反抗,只是一群人向另一群人要求平等的生存权利。

很容易挑起情绪的女权电影,揭开了英国人权史上最丑恶(没错,直男癌只配这个词)的一页。

妇女、黑人、同性恋...每一代弱势群体的权益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哪怕在当时看来是激进和犯罪。

可惜群像没刻画好,所有配角似乎都比女主做得要多...Your mother's name is Maud Watts, don't forget that name, cause I'll be waiting for you to find me. Will you find me George?英国每年固定一部好卡司复古色调讲英国历史的电影;对于女性劳动者的刻画还是很有力的,女主角刚开始几次参加街头活动也相当燃,第一次入狱出来还要发勋章和花有点萌,最后觉得有点戛然而止,节奏不顺畅;全明星卡司的弊端:当HBC端茶出来的时候,难免觉得那茶喝了要么会死要么会变成什么动物……反抗并不是成为对抗者,只是想成为参与者;奋身呐喊并不是想得到更多,只是争取本该拥有的平等;抗争并不想付诸暴力,可这是男权社会唯一会被聆听的语言;每一代弱势群体的权益都伴随着无尽的鲜血和牺牲,事到如今,你问我为什么依然感同身受,因为如今的现状并未改变,希望我们不负我们已拥有的一切。

Freddie Lyon坐在门阶上远远望了演讲中的Bel一眼。

我要哭了。

这段太让我印象深刻了都TAT。

 3 ) Inspiring women

正巧今天Suffragette在英国上映,早在预告片的时候就关注它了,室友也挺感兴趣,我们就一起去看了来英国后的第一场电影,也算是送给我21岁最后一天的礼物。

入场后发现就我和室友两个中国人,甚至年轻人也很少。

之前还担心没了中文字幕的我,会不会像失去了拐杖就无法走路的人,无法看懂这部电影。

没有字幕的确影响到对于一些对话细节的理解,可整部电影的氛围、演员们的演绎、以及之前对历史背景的了解都让我沉浸在剧情之中,甚至比看有字幕的电影更加投入了。

观影途中我哭了三次。

感动也好、震撼也好、心酸也好,我认为观众的反映就是对剧情感染力的肯定。

第一次是Meryl Streep饰演的Mrs. Pankhurst发表演说的时候,真的激动人心,我仿佛也成为了当时和所有妇女参政论者一起站在楼下的听众。

我印象很深的一句是'We don't want to be law breakers. We want to be law makers.'(谢谢 排排 的指正!

) 。

她们要求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要求自己的意见得到采纳,要求受到与男性一样平等的对待,要求获得公民应该拥有的权利——就被逮捕了。

这样的law根本就不应该存在,随随便便能给人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倘若不去break它,难道要用永远像低等生物一样生存吗?

她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倘若没有这样千千万万勇敢的人做出牺牲以及改变当时不公的法律,如今我的生存条件也是一片黑暗吧。

但我不敢说现在的社会就是光明的,想到中国的“女权五姐妹”,想到生活中充斥着的厌女言论与封建思想残余,想到职场上的性别歧视,想到国内的生育政策与婚姻法……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觉醒的人远远不够多,作出改变需要更加充足的力量。

第二次是Carey Mulligan饰演的Maud Watts在儿子生日去看望他,结果发现丈夫正在把孩子转交给领养夫妇。

她去参加女性投票却莫名被捕,女性同事和邻里对她投向异样眼光。

再次加入女权运动后被丈夫扫地出门,不让她见孩子。

雨里母子隔着窗户交流那一幕简直让我心酸。

在思想陈腐的社会中,必定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因为周遭的守旧势力能用各种暴力剥夺你应有的一切,迫使你服从强权。

传统世界的恃强凌弱,毫无现代文明可言。

为了和男权社会对抗,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却从此能做自己的主人了。

环境困难,不能等待别人拯救自己的命运,不要寄托希望于别人的付出,想改变就从自己做起,参与到这场革命中去。

第三次是Emily Davison勇敢地豁出性命闯到了国王的马前,她的死亡让全世界关注到了女性权利,自此世界各国的妇女渐渐获得了投票权,女性的法律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Suffragette最开始用合法的方式争取投票权却被捕,这才迫使她们做出砸玻璃、邮筒放炸药、炸政府官员的房子、狱中绝食抗议等等极端做法……然而她们的声音还是没有被采纳,最后直到有人要付出宝贵的生命才能震惊世界。

生而为女性无法选择,争取平等的道路却如此艰难。

可是不能放弃,就算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要努力争取。

 4 ) 无题16

1917年,当妇女参政论者站在白宫门前要求选举权时,她们被警察逮捕并拖走。

每个人在被带走之前,都把手中的旗帜递给另一个妇女参政论者。

虽然举旗的女人变了,但是旗帜仍在。

正如妇女耗费七十年之久才赢得选举权一样,桑蒂说,我们现在也必须为实现平等而献身——我们必须始终高举这面旗帜。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你是无法阻止我们的,我们存在于每一个家庭,占了世界一半的人口”。

洗衣店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为过去只能是无偿劳动的“洗衣”赋予了有偿劳动的价值,于是又混合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剥削,但女性的困境依然是独特的,洗衣店里的女工人从事着辛苦的工作,与男工人相比,她们的工作时间更长但工资更少,工作环境也十足恶劣,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很容易死,比如莫德的母亲。

与此同时,还要面对男性领导的骚扰。

母亲在生产完之后需要立刻回去工作,把孩子背在背上,而孩子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长时间的工作(我们拥有的漫长的童年实在是一种生产力的进步啊)。

资本主义并不在意人的生命,就像砍倒了一棵树而同样的树还有成千上万棵一样。

也许更古老的制度也同样不在意人的生命,人类已经忘记“母亲”很久了。

即使从未接触过女性主义,为自己争取权利似乎也是一种本能,莫德被女性参政论者的思想与行动所吸引,“如果要让我尊重法律,那就让法律值得尊重”,“我不是想成为法律的破坏者,而是想成为法律的制定者”。

如果我没有参与到法律的制定之中,为什么要要求我遵守法律呢。

她不希望如果有女儿的话,她的女儿只能拥有和她一样的人生。

当追求“主宰自己人生的自由”的思想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的时候,她受到的几乎都是批评,但当约翰穆勒提出同样的观点的时候,他成为了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如果男性为自由而抗争是值得赞颂的,那么女性的抗争也有同样的价值。

“我的价值不比你更多,也不比你更少”。

女性当然应该是女性主义者,要不然呢。

去相信我们真的在智力体能道德上更劣等吗,去相信其他人的需要真的比自己的更重要吗。

去相信我的生命与力量只能献给家庭吗。

妇女的父亲、兄弟、丈夫不能代表妇女的权利。

在那个时代,莫德的丈夫完全没有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对他感到一种极大的愤怒。

他将参加妇女参政论者集会被逮捕的莫德赶出家门,并且拒绝她来看孩子,然后发现他真的干不来这个活,将孩子交给了领养家庭。

这是父权制造成的苦难,父亲,一个没有经历生命的孕育的人、一个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的人,享有对孩子的一切权利。

与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有关的提案几乎都是女性议员提出的,但是,如果只有女性关注这些问题是很可悲的,女性只能关注这些问题也同样是可悲的。

在女性be promised有同样的权利之后,又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

目前,就全世界来说,女性“议员”(或行使议员职责的其他名称)大约占“议会”(或行使议会功能的机构的其他名称)的20%向艾米丽戴维森致敬

 5 ) 「Quotes」

「You want me to respect the law? Then make the law respectable.」 「We do not want to be law breakers, we want to be law makers.」「I would rather be a rebel than a slave.」「Never surrender. Never give up the fight.」「I'm worth no more, no less than you.」「The woman wanderer goes forth to seek the Land of Freedom. “How am I to get there?” Reason answers: “There is one way, and one way only. Down the banks of Labour, through the water of suffering. There is no other.” The woman, having discarded all to which she had formerly clung, cries out: “For what do I go to this far land which no one has ever reached? I am alone! I am utterly alone!” And reason said to her: “Silence. What do you hear?” And she said: I hear the sound of feet. A thousand times, ten thousand, and thousands of thousands and they beat this way! “They are the feet of those that shall follow you. Lead on.”」

 6 ) 当你想放弃的时候想想这些伟大的女性为你所付出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性别女的缘故,这片子我一开始非常抵触,从海报的画风到这个名称,《女参政论者》?

难道不是在说一群居委会大妈的故事么?

而且我本人不是女权主义者,作为一名女生,我并没有感到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那些性骚扰,那些同工不同酬跟我离得很远,远到我都感觉不到这种东西的存在,或者,我只是选择视而不见。

但是,鬼使神差的,我还是看了。

我把房间仔细收拾了一番,把窗帘严实拉好,把灯光全部关闭,洗好了葡萄,拿出了芒果干,敷好了面膜,把老公安排到楼下的影音室,把孩子哄睡,关闭手机,锁好门窗,然后如朝圣般打开了这部电影。

女性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生物,没有强壮的肱二头肌,没有宽阔的肩膀和强壮有力的大腿,甚至身高也没有优势,力量上非常的弱小。

光看健身房里面力量区的杠铃,都是一个个壮汉在扛推。

但是就这么脆弱的、渺小的生物,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的爆发,让人敬畏。

想起前一阵看到友邻分享的一个姑娘在办公室被性骚扰的经历,当她被摸了屁股之后,一巴掌扇了回去,毫不留情。

没有同事之间的伪善和所谓的情商,直接一巴掌扇了回去。

我真想叫好,真想鼓掌。

不管这种处理在公司文化中是否妥当,这都是以为非常勇敢,非常棒的行为。

我想起我刚入职的时候,作为一个新人确实有些谨慎小心。

一位老员工经常接着指导我的名义靠的很近,近到让人不舒服的程度。

当时作为一个新人,并没有发声,只是尽量离那位员工远一些。

后来升职了,那名老员工再也没有靠近我周围2米以内。

职场上,总是在权衡。

在翻脸和忍耐中计算着尺度。

以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对方的身份和位置,在领导中的印象等等方面进行衡量,看看自己翻脸的胜率能达到几成。

是的,这就女生在如今职场上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100年前就有了。

一个巴掌,一把燃烧的烙铁,打破了这种权衡,打碎这种算计。

那烙铁砸下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心口出了一股恶气。

这真的是为憋屈的无数现代女性出的一口气。

实际上,我对男性的鄙夷怀疑抗拒都没有感觉,我难过的是女主为了女性的权利斗争的时候被女性攻击。

但我又理解这种状态,攻击她的不是女性,而是多数人,她实际上是作为少数人而被攻击的。

而攻击她的人并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是女性,也不是没认识到女主是为了女性的权利而在奋斗,只是多数人的思维占据了“她们”的内心。

“她们”在每一个地方,在公司的HR部门,在被性骚扰敢怒不敢言的人群中,在被家暴还委曲求全的家庭里,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

总有在你反抗时候嘲笑你,鄙视你,甚至比男性还落井下石的伤害你的一小群“同胞”。

在很多乡村的村委会妇女联合会里,有一些大妈劝慰被家暴的你为了孩子忍忍;在很多公司的公会或者人事部的职场投诉中心,总有一些冷血的白骨精面对遭受性骚扰的你不要惹怒公司领导,不要给自己找事;在很多公司,总有一些被骚扰习惯的女白领轻蔑的看着作为新人的你被老板骚扰,还在茶余饭后骂你裙子太短或者V领太低。

但这并没有什么,你要做的只是用实力证明,你,没那么好欺负,如果你够勇敢,就一巴掌甩过去,如果你有顾忌,那么就努力变得更好,优秀到公司没有人敢忽视你,敢委屈你。

最近,我领导找我谈话,想从我团队里调出一个人去综合做文秘的工作,他问了我的意见,并给我几个建议,无一例外全是女生。

我一口回绝:“虽然XX是女生,但是并不意味着XX不适合客户经理的工作,另外,选择都是女生,为什么不找男生过去呢?

难道女生不擅长和客户沟通?

女生不擅长谈单?

女生不适合销售?

您看看我们公司,出色的客户经理都是女生,不靠应酬,不靠喝酒,照样拿下公司的几笔百万大单,为什么女生就要去做文秘工作呢?

这样吧,您直接问问XX本人,再决定。

”毫无悬念,XX选择继续留在团队做客户经理。

那份看似舒适没有压力坐办公室的工作并没有吸引到她。

那么这些偏见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片子中的女生都在做着洗衣服、文秘、助手的工作,那么谁规定女生要擅长什么工作呢?

里面的药剂师夫妇,男的并没有化学师的文凭,但是女生有,女生的梦想职业是医生,她的梦想断送在了那个残酷的社会,但是现在这个社会给了女生机会。

在这个社会,女生可能还是无法避免的比男生取得成绩要难一点,但是这并不阻止你变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里的母亲,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她还是离家出走了那么长的时间去尝试考试尝试靠近自己的梦想。

刚生完孩子的那两年里我真的如同入了地狱,全是孩子,没有自己,放弃了自己无数次,但还是觉得不能就把自己埋葬在26岁,从地狱里一步一步的爬了出来。

我创立这个教室,也是想帮助其他人从自己的地狱里爬上来。

生孩子不仅让女性面临生命的死亡,更面临着灵魂的死亡。

那种放弃自己、放弃梦想的感觉真想让我抓住你的肩膀猛地晃动,醒醒,快醒醒,疲惫只是暂时的,忙乱只是暂时的,甚至抑郁只是暂时的,会好的,只要你没有放弃自己总会活过来的!

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当你想放弃自己的时候,想想这些女性为你现在所取得的一切的基础所付出的。

你就没有理由颓废,没有理由放弃。

============================这篇文章,真的是体内洪荒之力的爆发,没有那么多客观冷静的分析,没有那么多引经据典,没有满篇PO数据,整篇的话都是我想对现在职场劳苦功高的姑娘们说的,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已经有想法,想成立一个club,集合上进努力的姑娘们,一起互相扶持,一起前行。

看过之后,更觉得应该让姑娘们知道,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在坚持。

 7 ) 是谁将女权运动“激进化”?

那些由女性主导的社会变革,往往被视为“激进”。

比如西方第一次大规模的女权运动——“女性争取选举权”,就曾被当年的主流媒体用“激进,歇斯底里”来形容;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堕胎合法化”,“男女同工同酬”等,也曾招徕同样的嘲骂。

多年来,“激进”这个词被用得屡试不爽,以至于有人一提起“女权”,或任何与妇女权益相关的议题,一群女汉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无理取闹的形象便在看客席上脑补起来。

怎样才算“激进”?

影片《妇女参政论者(Suffragette)》也许是评判“激进与否”最好的例子。

它的女主角是凯瑞·穆里根,全球公认的“邻家女孩”,长着一张艾达·克莱尔(Ada Clare)”式的小白菜脸。

艾达·克莱尔是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里的孤儿,成年后本可以和相爱的表兄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却因维多利亚时代司法江湖的黑暗迂腐,在一场遗产官司中失去了爱人及全副身家。

20出头就成了孤鸾照镜的寡妇。

2005年,20岁的凯瑞·穆里根在BBC制作的电视剧《荒凉山庄》里,成功地饰演了艾达·克莱尔,那位人见人疼,命运凄惨的小美人。

十年后,凯瑞·穆里根从电视剧《荒凉山庄》中的可怜小寡妇,变身为电影《妇女参政论者)》中为了争取女性选举权而被丈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的洗衣女工莫德·瓦(Maud Watts)。

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是欧洲资本主义血汗工厂蓬勃发展的年代。

女人们一方面必须遵循“家庭至上”的维多利亚社会规范,以“老公和孩子最大”的维多利亚女王为偶像;另一方面不得不从事那些“洗衣、制衣、清洁”之类的低薪低技术工作来帮补家用。

因为男人们认为女人只配干这类活。

1911年,英国有28%的女人在从事这类工作,并接受男工头的监管和凌辱。

莫德·瓦就是这百万女工中的一员。

每天清早,她在束腰内衣上套上一条工厂女工的廉价布裙,侍候丈夫和儿子用过早餐,便直奔洗衣厂,为那些同样得穿束腰内衣却不用自己动手的贵妇们洗衣烫衣。

像她那“响应工业革命的浪潮,出门打工挣钱”的贫苦母亲一样,莫德·瓦生下来就与洗涤剂,烫斗,健康环境极其恶劣的车间为伴。

从童工做到熟手工,世界虽然很大,却哪也去不了。

她的薪水也低得仅够果腹,且时不时还要忍受男工头的性骚扰和性侵犯。

想不被性侵,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一位男工人结婚,越早越好,然后生子,随后把“过另一种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是谁将女权运动“激进化”?

血汗工厂对待工人如同吸血鬼,加上恶劣的环境污染,当年很多女工往往活不到40岁就死去了。

根据当时一位英国史学家的著作记载,诞生在19世纪中叶工厂区里的贫民,能活到 30岁就已经是万幸。

为什么要挑凯瑞·穆里根饰演洗衣女工莫德·瓦?

影片的寓意是明显的:不是因为英国没有比她演技更出色的演员,而是因为她长着一张艾达·克莱尔的脸,一张让人心疼的脸,悲伤起来,眼泪像泉水一样流淌不止的脸。

这张脸更能还原那场运动的真相:“争取女性选举权运动的中坚力量,正是这些被压迫在底层的女工们,因为她们实在无路可走”。

在狄更斯的小说里,艾达·克莱尔纵使内心如何惊涛怒浪,也无力改变19世纪初叶的社会。

19世纪初叶,仍是一个对女人相当苛刻的时代。

中国女人仍被缠足,印度女人仍被殉葬;英国女人一旦结婚,财产就要列入丈夫名下,一旦离婚,就会丧失孩子的抚养权;法国第一个女学生产生在1861年;1864年以前,瑞典的未婚女性在商业贸易中,不具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力;意大利的女性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遗产继承权;美国女人不能支配她们自己挣的工资……到了20世纪初,即洗衣女工莫德·瓦的年代,虽然女人的境遇有些许好转,但仍未见很大起色。

原因很简单,因为女性在公共政治领域仍未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争取女性的选举投票权,是民主公民社会,女性获得话语权,从而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长得与艾达·克莱尔一模一样的洗衣女工莫德·瓦,终于有一天,厌倦了这种在代与代之间复制粘贴的悲苦生活,于是想到了“转变”。

她看到女性工友们在街上偷发传单争取女性选举权,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捷径”,于是便把自己卷了进去——如果这也算是“激进”,那么艾达·克莱尔和莫德·瓦的出路在哪里?

讽刺的是,男权精英们一方面认为女人反抗压迫的理想是“激进”的,一方面却又千方百计地把这种理想“激进化”。

这一悖论,在洗衣女工莫德·瓦的遭遇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平日胆小怕事的莫德·瓦,阴差阳错地获得了到议会发言的权力,终于可以将她作为女工受压迫的事实,一五一十地,当着男性议员的面说出来。

如果男性议员们倾听她的诉求,并着手修改劳动法,改善她的工作环境,那么她的抗争就不会“沦落”到“街头运动”的层面,她就不会被警察抓进牢房,被迫以绝食相逼。

然而,他们没有,他们既不愿倾听也不愿改变;如果她的丈夫足够爱她,在她被警察押送回家后,仍然接受她作为妻子和亲人的事实,她就不会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甚至失去儿子的抚养权,成为众人眼里“抛家弃子的激进分子”。

然而,他没有,他既不接受也不支持,反而把她的抗争看成是家门耻辱,一脚把她踢了出去,导致她最终被工厂开除。

失去了妻子的经济支柱,同样作为底层工人的他,根本无力抚养儿子,最后不得不把儿子送人——这么基本的觉悟,他却宁可抛弃妻子和儿子,为了他那颗“男性的自尊心”。

洗衣女工莫德·瓦们再“激进”,她们也只是上街游行,砸了几间商店的玻璃窗,在空地抛了几枚自制的炸药而已。

那场运作中“最激进”的先锋人物,先后9次入狱,绝食49次的艾米莉·戴维森,也不过只是想将“让女人投票”的条幅套在赛马上而已。

没错,她被国王乔治五世的赛马踢死了,这并不等于说她一门心思地寻死。

如果国王和贵族们倾听她的建议,和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说服议会接受女性投票权,她就不会自酿一场“艾米莉·戴维森的悲剧”。

可喜的是,那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女权运动终于以胜利告终,它为西方国家带来了从经济到思想上的巨大进步。

感谢那场胜利带来的女性在全球内的思想解放,今天,我们才可以公然批评“校园春药案”,“三七条幅事件”,而不怕被套上“激进”的帽子。

设想一下,在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里,如果女性的处境始终得不到改善,尤其是底层女性的处境,她们会不会效仿起男性的癫狂,成为公车爆炸事件或幼儿园砍伤事件的嫌疑犯?

如真到那个程度,纵使骂上一百遍“激进”,想必也于事无补。

(文/ 王梆,资深媒体人、电影导演、作家。

出版电影文集《映城志》和多部小说集等。

拍摄有纪录片《刁民》等。

在《南方都市报》等开设专栏若干。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微信关注lovematterschina和lovemattersCN,和荷小爱约起来!

 8 ) 请不要让你爱的她死在马蹄下

这是1912年的伦敦,这是一战还没有打响的伦敦,这是20世纪的伦敦,这是影响了日本女性运动的伦敦,这是工业化先驱的伦敦,这是功利主义盛行的伦敦。

这是最好的伦敦,伍尔夫写出了我最喜欢的《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也是最坏的伦敦,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情况》里形容『每一个人的这种孤僻、这种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的和普通的原则……在这个大城市的纷扰里表现得这样露骨,这样无耻,这样被人们有意识地运用着。

』我看到许多人庆祝盖因•福克斯和因他诞生的11月5日烟花节,我看到每年六月的Pride游行,我看到了片尾人们端着Emily Davidson的灵柩手捧百合游行。

我看到在这页影评里,许多人让我们不要忘记少部分人的牺牲,不要忘记她们的牺牲。

而我们在烟花里看到多少玩乐,又看到多少铭记?

我们在彩虹旗里看到多少玩乐,又看到多少铭记?

而就算是铭记,铭记的意义在哪里?

铭记她们的牺牲有什么意义?

铭记的意义在与同理心,在与理解你自己,同时也更好的理解她人。

就好像你从小被教育着忍让自己的兄弟,却又愤恨又不自知得长大之后找了男朋友加倍地爱回你。

又好像你生得俊美,却总是有人说你像男人穿女装,凭什么男人不能穿女装,而又凭什么要有什么男女装,凭什么这些二元化的言论要让你曾活的这么小心翼翼,怕自己『不女人』。

我们只有在回溯自己的困境的同时,才更能理解别人。

但让我们不忘记我们的牺牲,我们的眼泪,我们饱受二元社会的剥削和洗脑,这又有什么用?

同理心有什么用?

同理心除了让人有一份虚假的安心和虚伪的相互取暖,什么都没办法改变。

你的愤怒呢?!

真正有用的是你在经历了百转千回,看透了世间百态之后的愤怒啊!

你只满足于记录那些没办法结婚的同性恋了么?

你已经满足自己挣脱开了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重男轻女的禁锢了么?

你已经原谅了所有男人,女人,老男人,老女人,因为你是女生从而对你的种种羞辱,种种无知的评价,种种浅薄得让你犯尴尬症的定义了么?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

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

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

』如果你还有种、有良心,你一定要想办法告诉这个社会,告诉你的家人,告诉所有因为你是女生欺负过你的人,告诉每一个对你阴阳怪气的人: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即使我们到最后没办法像"天真女侠"龙应台一样出任『文化部长』,但我们也并没有就活在几百年前那些愤怒的女人的阴影下苟且啊。

而记忆的意义在哪里?

记忆的意义在于管理好我们的愤怒,管理好我们的理智,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要还没弄清未来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已经急急忙忙要求自己做出选择,就向错误的方向努力。

我们自身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不同民族的历史都在提醒着我们学会停下前行的脚步,反思。

慢一点,再慢一点。

不要Emily去撞马,你也去啊。

所以你想过性别研究的意义在哪里么?

人文社科的意义在哪里么?

明明家里可以养着你一辈子,但你却一时咬牙出国读书,容忍异国他乡的孤独的意义在哪里么?

不,不应该只是愤怒,不应该只是理想情怀,不应该只是莽撞得停不下脚步,所以『 just break the window and do it.』哪怕永远不可能,哪怕在你有生之年看不到,我们存在着就应该改变世界,让更多的人拥有改变生活的权利,从而拥有改变世界的权利啊。

然而,也正因如此,我们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忘记,任何权利都是斗争。

任何斗争,都是政治。

任何政治,只要玩不好就会有人牺牲。

但政治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因为我们必须得让无数个Emmeline Pankhurst活下去,为无数人赢得改变生活的权利,改变世界的权利。

因为只有政治才能改变世界。

改变你,改变我,改变我们的父母,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所以我们需要政治代表,我们需要梅姨饰演的Emmeline Pankhurst。

而我们需要也必须了解政治,参与政治,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放自己,解放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

与此同时,Emmeline Pankhurst需要Watts, 需要Miller, 需要Davidson。

政治家需要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律师,法官,医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千千万万的支持者。

政治代表需要我们每一个有用的人来成为国家的保险和信仰。

高晓松抨击梁植,甚至抨击清华,说,名校是什么?

名校是国之重器。

名校培养你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

你一个大名校生,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来这里现什么眼?

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每一个有用的人来成为国家的保险,信仰和希望。

(也千万不要搞混,the government is only the institution to impose for a certain regimes. It is not what we defend and fight for as the counterpart of state and nation.)我们只有成为那个最顶尖的人,才能站在一个领域上呼喊,才能成为捍卫国家尊严的保险,才能让一个疯狂迷乱的民族重新相信知识,相信教育,相信真理。

也只要这样才能让你身边的人相信你,相信因为你而生的『男女平等』。

所以我们不能只干嚎着铭记,而不去告诉这些躲在国会的MPs和Senates,『等到战争打响,你们就会需要女人支撑整个国家。

等到金融危机,你们就会需要女人一起生产结余一起消费过剩。

』我们不能等到乌克兰全民公投,才对国防部说,『我们需要东部乌克兰的人类志和20世纪俄罗斯边境的社会成分研究』。

(King 2015)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已经不再需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声音被倾听,我们的父母辈有这个经济底气让我们去学人文社科(不论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就应该比1912年的这群勇敢却无奈的女人做的更好,更彻底,更加振聋发聩。

而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我们连一个像样的女权运动都不曾有,我们连允许一个像样的女权运动都不曾有,我们连允许知道这样一个像样的女权运动的存在的权利都不曾有。

连日本这样以物化女性著名的国家都曾在20世界呼应伦敦的Suffragette运动,我的心里充满了羞耻,充满了愤怒,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朋友还要生活在这样的二元压迫里不自知多久,我更恨我自己不知如何讲这份羞耻与愤怒好好地传递给她们。

那些这些做性别研究的跑哪儿去了?!

那些留学生,这些Vassar,七姐妹的毕业生跑哪儿去了?!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李银河早就退休在家写书了,谈起潘綏銘,我们还仍然再讨论中国女性的『性屈从』。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的性教育,性别教育还是一片可耻的空白?

这让我们用哪个年月的性别理论作斗争?

凭借怎样文盲的群众基础争取妇女权益?

以怎样『宝马车里哭,结婚先要有车有房』这般物欲横流的性别共识解放男性?

我们的Emma Watson在哪里?

我们的SheforHe, HeforShe又在哪里?

所以啊所以,学术界的人们请拿出一点文人的骨气来抵挡消费社会下的诱惑,拿出一点年轻人的血气方刚来构建只有你们才能做到的信仰,拿出一点坚持来鼓舞我们这群学政治的神经病,和我们还没有被污染的一点梦想情节。

所以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你已经被这个二元的世界洗脑,发现不知何时开始否定自己就如同抹杀自己一般,请你看在这篇文章的份上,相信自己经历过的所有苦难,所有颠沛流离,所有迷茫困顿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

也请你相信一定会有人理解,在意,关注着这样的一个你,相信就算是这般穷酸,颠簸,只能睡在『教堂』的你也一定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而如果有一天你做到了,一定也会有人拼了命努力为你们创造出一个环境,绝不会让我心爱的你死在时代的马蹄下。

我们可以拉钩。

ReferencesKing, Charles. 2015. “The Decline of InternationalStudies: Why Flying Blind is Dangerous.” ForeignAffairs. June 16.龙应台. 2014. 《野火集》1985, 6. (ISSN: 9576070589).Engels, Friedrich, 1820-1895, and David McLellan.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b.

 9 ) “I'm worth no more, no less than you.”

虽然是背景是1912年的伦敦,但我相信任何一个女人看应该都会有代入感。

“We don't want to break the law, we want to make the law."没有刻意的狗血和煽情,只有沉重。

这个电影提醒了我,现在的我们在享受着的权利根本不是理所当然,是靠着少部分人的奋斗和牺牲争取来的。

她们的工时比男人多,得到的工资比男人少,回家后工资被丈夫收管。

她们无法学习,无法作为独立个体做决定,只能被父亲,丈夫,兄弟,儿子代表。

她们被老板性骚扰,被丈夫家暴,没有人听她们的申诉。

她们站了出来,想用和平的方式呼吁平权,却换来一次次的失望,被威胁,被暴力镇压,被关进牢房虐待。

而社会回报她们的,是冷眼和奚落,这其中还包括了本该亲近的丈夫家人,和其他的女人。

所以她们只能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砸窗户,炸邮筒,因为只有掀起WAR,才能让自己被听到。

女主Maud Watts的心态转变一点也不突兀,从一开始不想惹麻烦,在警官审讯时强调自己不属于Suffragette,再到决定加入Suffragette的行动时,她写信给警官(不确定职称):“I'm worth no more, no less than you.”看之前我以为电影里会有胜利喝彩的场面作为高潮,然而错得离谱…电影从始至终只有她们遭受的痛苦,压迫,最后以Suffragette的成员Emily的葬礼结尾。

为了让国王和记者们注意到,Emily冲进了赛马场,她的死亡在全世界范围被报道,最终英国一步步通过了女性投票权。

电影刚开始不久还和小伙伴笑着说Suffragette成员们拉Maud Watts进去说的话好像邪教,慢慢就笑不出来了。

没有那样“邪教”一样坚定的信仰和坚持,她们的女儿依然会在12岁进工厂开始工作,被性骚扰而不能发声,她们的孩子依然会是丈夫的物品,由丈夫随意处置。

为了本来就该有的权利,她们suffer,甚至死,才换来了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right。

所以,如今看到有人上街举着条幅呐喊,呼吁平权,游行,饥饿抗议,如果做不到加入和支持,也不要站在一旁说风凉话笑ta们歇斯底里。

随意把ta们边缘化妖魔化,就等于站在了压迫的那一方。

 10 ) 妇女参政论者

女性平权运动始于英格兰,影片讲述了1912年在英格兰发生的女性要求等同投票权的运动,不少觉醒女性前赴后继地投入并献身事业,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暴力抗争。

影片结构四平八稳并无亮点,相比以黑人、同性争平等权历史的主旋律题材相比也无特色。

比较有意思的是结尾字幕,包括1949年的中国、2015年的沙特等,简要比较了纵向及横向的妇女平权运动。

《妇女参政论者》短评

only class hierarchy exist permanently, seems boi George and Sonny needed their own equality than mrs Pankhurst. I just came to the age that stop believing liberal shit. Whole film is messy and unintelligible, plain shit like this can get high marks bc of got attached to feminism, lol.

7分钟前
  • Azula
  • 较差

但是我们不能对桌上的剩菜残羹心存感激,若不能求得一席,那就把桌子掀了。

9分钟前
  • 交一
  • 力荐

哭死我了,妇女节就应该让所有女性一起看这部电影,而不是坐在一起听男领导讲话。道阻且长,吾辈自强。

1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不仅是女权,这是女权和阶级矛盾啊!不过叙事有点散了,可惜(女主行为的动机没反映,因为女主演技……手动再见)

13分钟前
  • 金刚铁臂萝莉🌈
  • 还行

意义大于内容, 而内容拍得还真是无味啊...Wiki了一下真实历史发现电影只字未提不久后的一战对suffrage的催化作用,could've been a more interesting story.

14分钟前
  • 三七
  • 还行

靠讲道理得到什么真的很难

17分钟前
  • 兔子吃萝卜
  • 还行

和平时期的妇女革命片

20分钟前
  • Reset
  • 还行

弱小者无声 唯有行恐怖主义之实的意思吗?

22分钟前
  • feifeiRun
  • 还行

从电影角度很平庸,到那时看一次哭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24分钟前
  • 罗马法王章北海
  • 力荐

如过程一般混乱。

27分钟前
  • 陈西宁
  • 较差

没意思。开始有点讨厌主人公了。

28分钟前
  • 盒火
  • 较差

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穿裤子,你剪短发,你进学校,你读大学,你当众说话,你开车,你有自己的孩子,你免于被强奸和骚扰……直到你投票,都不是免费的,而是有人为此付出血的代价,将你从强权中赎出来的。让你的生命发光,照亮更多在黑暗中的人。

30分钟前
  • 午后的水妖
  • 力荐

片子里Suffragette这个词就像现在的“女权主义者”一样被人当作瘟疫,女主起初拼命强调“我不是妇女参政论者”,最后却发现,这是女性争取人权的必经之路。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不想用和平的方式,我们诉诸暴力,是因为战争是男性唯一肯听的语言。

32分钟前
  • 兔安叽
  • 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激进女权该有的样子,体现在行动上随时准备流血坐牢牺牲撬动国家机器而不是打嘴炮辱骂所有男性和意见不合的其他女性。选举权什么的也就罢了,最吃惊的是一百年前英国母亲甚至还没有保护自己孩子的权利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把孩子送人。本·卫肖还有这么渣的时候,开眼了。梅姨一场戏上海报好意思嘛。结尾有点弱,对重头戏的牺牲者竟然毫无铺垫。

37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I am worth no more, no less than you.

42分钟前
  • 碧荷生幽泉
  • 还行

杂乱无章,拍成这样对得起女权先驱吗。

43分钟前
  • OMC.Z
  • 还行

“男人唯一能听懂的语言是战争。”

48分钟前
  • 一面镜子
  • 推荐

很赞同评论里说意义大过内容。就电影本身而言,牺牲有些突兀,历史背景和人物都没有很好的交代清楚,突然就牺牲了。而辣么期待的梅姨也就一个镜头

52分钟前
  • 宝莎儿
  • 还行

Freddie Lyon坐在门阶上远远望了演讲中的Bel一眼。我要哭了(。

54分钟前
  • edie
  • 推荐

"Never surrender, never give up the fight."

55分钟前
  • 未沙丈雅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