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光
Mademoiselle Paradis,逆光天使(港),盲女鋼琴師(台),Light,Licht
导演:芭芭拉·阿尔伯特
主演:玛丽亚·德拉格斯,大卫·史崔梭德,卢卡斯·米科,卡塔·科尔姆,马蕾茜·里格纳,克里斯托弗·卢泽,苏珊娜·伍艾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讲述一位失明钢琴家Maria Theresia von Paradis,因为得到某位医师的特别治疗而重获部分视力。但当她得到视力后,上天却夺去她对音乐的敏感度,本来弹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好钢琴,却因为能见到键盘而令音色变得平庸不堪。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详细 >
看过美、爱情、希望和生命,也见到罪恶、丑态、遗忘与死亡。她重又熄灭眼中火炬。
中后段加一场装瞎后被发现的戏可能会更好。
平淡无奇~
全世界都在阻止这个女孩复明。一直压抑着,没有一个出口放声。#欧盟影展
听名字以为音乐为主题,其实是这个多才多艺的失明女钢琴家的治疗传记,有一个画面确实觉得真实,就是贵族的弱势群体也会看不起贫穷的弱势群体,中规中矩,没惊喜,不难看
想要光明就要平庸,想要才华就要黑暗。
喜欢最后一个镜头: 小女孩的视力水平回到了治疗前,但她能更深入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之中了——最后那声满足的叹息和她的笑就是最好的证明。能找到自己可以沉浸进去的爱好真好啊。
其实没大懂。音乐与光明不可并存?画面细致古典美。德语。第二天看了遍百老汇公号的解读和背后的里时候,默默把星升至了四星。原来这姑娘是9th欧盟影展《毕业会考》那姑娘啊!!!真是难为她了演得真好,就是脸太方了,不过看海报真像蕾雅赛杜。她到底是不是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宁愿女儿看不见也要她表演音乐赢得荣光的到底是不是亲爹??真是汗颜没太听出来她后面弹得不在调儿上……前面的也没听出来多好。第十一届欧盟电影展。座位卖了得有八成但很多空着的大概天冷时间晚。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1号厅
优秀传记影片,感谢小姐姐赠票,否则我对古典音乐兴趣一般般
尽管是十九世纪的故事背景 但其中展现的社会问题现如今也依旧存在 本应该是深刻的立意 但更多停留在表面 仅仅是展现没有过多讨论 故事从头到尾都略显平淡 方方面面都很精致但没有亮点
#2018欧盟影展#说实话刚看完是懵的,没懂。不过现在回味,细想之下还是能明白的:女主之前眼睛看不到却是个钢琴天才,后来被(今天看起来很匪夷所思的用“气功”治病的)医生治好了眼睛后却失去了从前弹琴的自如,然而这个二元选择题的选择权却并不在她自己手中。一个关于天赋、女性地位的故事吧。
#欧盟影展#奥地利一直以音乐为荣耀,虽然莫扎特最终穷困潦倒而死。本片无疑是反套路反抒情的,甚至可以从克制冷酷的镜头里看出几分恐怖片的影子。而这才是现实,艺术难以与虚荣的世俗共存,哪怕是健全的身体有时也会成为负累。本片的女主角失明时天赋异禀,即将复明时却失去了天赋,弹琴走调,更让人吃惊的是周围人的冷漠,包括她的父母都认为一个不会弹琴的女儿,即使眼睛看得见也只不过是一个废物。所以上天后来又让她失明,从此她在音乐上大有建树成为传奇,但这背后的故事却更让人遐思。
跛脚男孩被标签为残疾,怀孕女仆被标签为荡妇,气功医师被标签被妙手,盲人乐师被标签为天才。活在被标签的世界,犹如困兽之斗。那些掌声与喝彩,给的是她背后那个天赋标签,哪有人关心她能否看到黄色看到前路。失明时天赋异禀,复明后才华尽轶,这是上天开的巨大玩笑,只好在这个玩笑里活成一个标签。
剧情一般 主题没get到 两星给盲女的演技
有一种德国人特有的严谨态度的年代片。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精确然而不失细微的感性。女导演的人文关怀充斥着各种角落,女主角还演了蒙吉的《毕业会考》,表现超群,94年出生,但是非常看好她将来的表现
油画一般的质感,精美的服化道装饰,对于古典时期的还原,以及主观视角对目盲人士的表现。导演作为女性将女性的命运融入到这样的一部电影中,下层女性和上层女性都成为了被男性控制的工具,在利益和头脑发热面前个人的死活变得无足轻重。导演对摄影的把控十分精细,多次出现“镜中人”的形象,似乎在当时的绘画中有这样的表现,最为突出的应该就是扬凡艾克的作品了。
臆想的成分多了些吧,女主角真的好会演。
服装道化很好很别致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很好别的就没有了
视频来源不太好,中段开始音轨和画面脱节,有些影响观感。总而言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此前参演过《白丝带》与《毕业会考》的MV Dragus全程以一种不断白眼的方式呈现几近失明的状态。在全片采用自然主义风格摄影的情况下,极少处用了轻微聚焦与蒙色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复明时刻。在转折发生重回家庭一场,女孩侧脸看向远处,这一角度下眼白占据了整个眼眶,此后她彻底闭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