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又心酸,数次泪目,相信剧中的母亲有我国太多母亲的影子,看似懦弱又那么坚强,仿佛无聊又那么有趣。
剧中每次妈妈和女儿躺在床上说话时总让我想到妈妈和自己,尤其是读研以后,一年也就回两次家,总共不到二十天,妈妈总是会缠着我问这问那,不让我睡,也不知道她哪来的本事总能把话题扯到找男朋友上😂.每次问烦了,就不理她,她又开始自言自语,什么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啊,什么多久不回家,回家也不理她啦,妈妈这么久见不到你,你不知道多想你啊,快给妈妈亲亲呀😅(我爸也是什么这么久没见想爸爸了没,我一个二十大几的人了,以前还真不知道我爸妈这么肉麻)。
我其实是我想说妈妈我也想你呀,但是为了避免那个千年话题,我只能假装睡觉(@ ̄ー ̄@)真的,无论我们多大,在爸妈眼里都是小朋友,一方面盼望着女儿在外面追逐自己想要的,一方面又想着把女儿留在身边一直照顾她。
电影里有一幕是妈妈拉着智淑的手说“我女儿的手还是那么软”,真的我妈妈也经常这样,而每次让我心酸的都是她手上的茧子,她为了你舍弃的正是想让你获得的。
"如果女儿流下眼泪,那么妈妈必将流下血泪,如果女儿伤心,那么妈妈的心也会像穿孔一样痛",为了让父母安心,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为了让他们的付出不白费,一定要加倍努力。
2010年的片子,主演:金海淑 朴真熙不算很出奇的剧情,简简单的生活片,但是很好看,很催泪,我先提醒,结局是BE,所以不喜BE的就不用看了。
我也是随便看到有推荐这片子的,就随手挖来看。
我个人很喜欢看,虽然泪奔,但是必须说,与我而言,它是部好片子。
讲述母女亲情的,我认为每个为人女的看这部片子都会从剧情里找到共鸣,这片子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以小见大,把一此母女的小事一点一点拍出来,很生活化,很动人。
金海淑算是国民妈妈了,她演什么样的妈妈,都非常拿手,这次演了一个农村妈妈,没什么文化,但是对女儿的爱,对丈夫的隐忍,对生活的坚强,演得非常非常出色,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演员。
朴真熙有点李英爱的范,气质很好,我也很喜欢,她演的成年后的女儿,和母亲吵架,觉得母亲很烦,那种表情,就象看到了我自己。
结局不好,很不好,女儿应该是在早年首尔工作时不注意身体,捱坏了,所以先走了,人生最悲苦的事情就是白头人送黑头人。
剧终,母亲一个人的心声,让人泪决堤……
-我的眼泪要是流下眼泪的话 妈妈的眼泪流下的就是血泪-我要是感到伤心的话 妈妈的心里就像挖了个洞在编剧智淑的心里,母亲就是这样的存在。
现在的智淑,在首尔念了艺术学院,是电视台的编剧,早已在首尔结婚生子。
而眼下,她吻别了女儿,笑着对丈夫挥手,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就在回程的火车上,观众跟随智淑回忆的视线,回到了她与家人还有母亲最初的记忆。
在这里要特别提示各位观众,片中母女对话大多是方言,庆尚道方言乍听生硬刺耳,听久了却觉得温暖有趣。
我们要开始的故事,是一对地方上的母女记忆的故事。
镜头以稍微泛黄的色调调出了旧时代韩国城乡平实温暖的景色,就这样深沉又怜爱的注视着智淑一家人,带领观众一起看到了智淑成长的数个瞬间。
童年时的智淑,机灵可爱又会说话,村子里的人们都说她这么会说话,应该去当旅游车里的讲解员。
智淑的父亲是个腿脚有残疾的男子,他只是稍微偏头,看着活泼的女儿在车厢的最前面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微微笑一笑,不说话。
车里都是淳朴善良的村民,看到这么讨喜的孩子,都由衷的为她鼓掌。
智淑下车跑回家,立刻受到母亲最热烈的欢迎,抱抱女儿,亲亲她的小脸蛋,还拿出她最爱吃的水果罐头。
睡醒的弟弟从里屋爬出来要吃,要挨了母亲的若干爆栗。
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韩国城乡普遍流行的观念都是重男轻女,可是在智淑的母亲这里,却是重女轻男,因为智淑的姐姐不幸夭折,母亲将双份的爱都给了新出世的她。
或者说,母亲总是爱重第一个孩子,若是第一个孩子不幸死去,那么第二个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
对智淑的母亲来说,女儿智淑是她的命,是她的骄傲。
智淑,就是母亲的心头肉。
少女时代的智淑,青涩倔强,爱漂亮,开始有了一点虚荣心。
她看到母亲在菜市场与人讨价还价,又拽走一把野菜,非要赖掉那100韩元,顿觉丢脸,在路上还抱怨着母亲让她没面子。
在家长公开课时,因为嫌弃母亲样子土气,会让她在老师同学面前丢脸,于是借口上洗手间跑出教室,撵走了来参加公开课的母亲,不懂事的她说出妈妈让人丢脸的话,刺痛了母亲的心,伤心的母亲为了不给孩子丢人,把辛苦提过来给老师的礼物南瓜小茄子食盒交给女儿后,一路抹泪走回了家。
在那个时候,智淑家的家庭暴力也让人担心。
残废的父亲极其敏感,稍有不顺都不行,人前沉默,人后殴妻。
智淑和弟弟只能躲在黑暗的房间里哭泣,可是就是这样,母亲在挨打的时候,也不忘隔开父亲的拳头,让他别踢开了给孩子们的饭,因为-孩子们还饿着肚子呢年轻时候的智淑,愈发聪明,也更加敏感,青春期的她也更加叛逆。
站在灯影里的她看到父亲变本加厉的殴打母亲,气的砸了泡菜坛子,大声斥责父亲,然后跑出家门。
担心的母亲爱女心切,连夜出门寻女,在黑暗中呼喊着女儿的名字,在长亭之上看到枯坐的智淑,先是一怔,跟着眼泪就在眼里打转。
在那天晚上,母女说了好多体己话,智淑第一次理解了母亲的心意:之所以不离开暴力又冰冷的家庭,是不希望女儿承担她的重担,更不希望女儿辍学。
原来,母亲默默忍受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为了智淑的幸福。
高考过后,父亲想要女儿就近嫁人,可是母亲不愿意,她要为女儿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难得生气的与父亲拌嘴,就是为了智淑的前途。
就在此时,喜讯传来,智淑考取了首尔艺术大学的奖学金第一名,全家闻讯后沸腾了。
就在老房子的屋檐下,母亲和弟弟高兴的像两个大孩子,又蹦又跳。
母亲特意拉着智淑,要为她买最贵的衣服,因为-最贵的衣服才能配得上我女儿在去汉城的火车上,智淑打开旅行袋,才发现母亲在包里放的都是她喜欢吃的东西,还有母亲那满满的心意。
看到母亲的信,她哭了。
原来母亲从生活费,菜钱里扣出来的那一点一滴的硬币,都是为了她在汉城的大学生活更宽裕。
望着旅行包里那塑料袋装好的一袋袋硬币,她用信纸遮住脸,痛痛的哭了起来……而此时已经慢慢老去的母亲,追着火车,也留下了酸楚的泪。
这个时候,我才想起为什么老人们都说逐渐老去的人们留下来的眼泪最辛酸,原来,这就是老泪纵横,哭的是与女儿第一次的生离。
直到这里,才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扮演母亲的演员金海淑与扮演女儿的演员朴真熙,都是圆润的脸庞,在海报在影片中都神似,再加上相似的眼神与表情,看起来很像是一对真的母女。
制作单位这么会选角,选了这么一对形象相似,演技又自然的母女搭档。
形象自然这一说,会在影片中有最为深刻的反映,而演技自然所表现的就是两个人明明是在演戏,你却觉得这真的是一对母女在赌气斗嘴,又在一起高兴说笑,看着看着,因为她们深厚的感情,眼泪就不会不知不觉流下来。
之前曾经看过朴真熙的不少作品,相比喜剧中可爱的形象而言,她其实更擅长含泪坚守的悲剧女主人公,她质朴真实的表演,她缓缓流下的泪会一下子抓住人心。
这次的二位影人能出演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作品,着实不易。
小成本电影题材新颖多样,制作也十分简便灵活,对于电影公司,演员,制作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这一次国民妈妈金海淑和学业有成的朴真熙也做了一次新尝试。
所谓国民妈妈的意义就是质朴平实,不张扬不招摇,能够代表本国母亲的形象,既不艳丽夺人,也不哗众取宠,就是一个能够表现平凡韩国母亲的影人。
在金海淑那个年代开始从影,至今还活跃在银幕的女演员中,鲜于银淑知性平和,韩惠淑从容温雅,尹汝贞精明有力,金惠子却敢于凭借优秀演技尝试另类题材的作品,她们都优秀,但她们都十分不平凡,站出来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明星风采,这是从影的岁月赠与她们的宝贵礼物,但都不适合出演平凡善良纯朴还有一点土气的乡村母亲。
惟有金海淑平实生动自然的演技,还有她动情的眼神,才能充分表现乡村母亲深爱子女的动人场面。
这样看来,动人的场面还有不少。
观众看到了智淑人生的若干阶段,都是和母亲联系在一起,到了之后的首尔岁月里,更是如此。
母亲虽然在亲家见面时,受到男方家人的羞辱,生气的离场,还怒撕了自己精心定制的韩服,但却在看到女儿难过的眼泪之后,还在下雨的夜里跑去男方家里,为了心爱的女儿向男方的母亲下跪求情,就是这样才成全了女儿的爱情。
再后来,生孩子最艰难的时刻,母亲为了给女儿鼓劲,却无法进入产房,惟有坐地大声呼喊要女儿加油,母亲是她的后盾,声音大到让产房里的医生也听到,还在阵痛的智淑听到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之后,时光荏苒,就连当年暴躁爱打人的父亲也在一天回家后说了喝酒无力后离世,于是,智淑家半夜接到了母亲声音凄凉的电话:父亲,去世了。
可是,葬礼之后母亲却不肯跟着智淑回首尔居住,非要留在乡下,要给智淑一个温暖的娘家,要她在难过受伤的时候直接回家来。
就这样,母女相互经历了人生若干最为重要的时期,互相拥有了最宝贵的回忆,智淑的回乡之旅就要开始了。
回家的智淑因为事先没说,吓了母亲一跳,吃饭时痛苦的样子,又让母亲担心。
去肉店找到最好的朋友,将母亲托付给她,而后又撒娇,非要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计,带着母亲去看枫叶,母女二人尽兴游玩之后还带着母亲去吃贵价的餐点,非要母亲感受最好吃的饭食。
之后又带着母亲去买漂亮的衣服,购物后还带母亲去照相,要拍个美美的合影,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智淑之前回乡的行为完全不同。
担心的母亲拨通了女婿的电话,这才得知女儿已去日无多,她这次返乡,是在用实际行动向母亲告别,想要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前给母亲一个温暖欢乐的记忆。
金女婿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可怜的母亲在电话这头痛哭失声,不管她怎样坐地痛泣,不要老天带走她最心爱的女儿,都无法阻止疾病严峻的脚步。
在车站离别时,母亲奋力追赶着火车,就如同在追赶着自己的生命一般,车上的智淑也是热泪横流,她竭力振作,在车窗边对母亲微笑挥手,母女俩都知道:这一次不是生离,而是死别。
望着遗像中的女儿,母亲五内俱焚,嘴唇乌青,欲哭无泪,几乎昏厥,但还是扶着墙,看着棺木慢慢推入火堆中。
葬礼后,母亲还是回乡了,她摸着外孙女可爱的小脸蛋,嘱咐她要听爸爸的话,随即离去,返乡的母亲在十里长亭前回忆,母女深夜蹲坐,促膝谈心的样子还在眼前,可是女儿已经不在了。
大雪纷飞中,母亲吃过饭,坐在屋前廊下,追忆爱女,叨念着来世还要再做母女……这是一个平平叙述的剧本,剧情无悬疑,无花巧,无悬念,却处处都精心埋设伏笔,以平实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家庭故事,先是主人公倒叙,跟着是顺叙,继续描述这个家庭每一时段每一阶段的故事,母与女,母与子,夫与妻的渊源都娓娓道来。
演员表演真切动人,故事简单温暖感人,在这个夏天,泡一杯清凉的大麦茶,坐在电脑前,静静观看,听她们熟稔亲切的庆尚道口音讲述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一种享受。
娘家,对于女性来说,真是个好地方,累的时候可以直接回家,撒娇耍赖偷懒赌气,都没关系,因为家人会无条件的接受这样的你。
娘家母亲也许不会将你的疑虑消除,将你的麻烦化解,但她可以宽慰你的心,在精神上给你安慰和鼓励。
原来,[娘家母亲]是一本由平凡母女写就的温暖感人的亲情记事簿。
刚看了这部影片,从头到尾,眼泪一直也没有停过……抓起电话给妈妈打了过去,然后告诉她,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北京?
给我做顿好吃的饭吧...然后便开始声泪俱下!
妈妈被我吓坏了,一直问我出了什么事情?
我说没有,只是因为某些事情,触景生情便开始想念你。
这么多年,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脾气不好不孝顺的孩子。
生气摔东西是家常便饭,无故挂电话,不想听她唠叨,暴跳如雷,以死相逼...甚至为了男朋友妈妈哭着挽留,也毅然决然的走了……妈妈,真的很想说声对不起,真的……电影从孩提讲到身为人母,智淑一直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是没有怨言的奉献。
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情,却让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自己妈妈的爱,那样真实又那样真诚!
妈妈的爱,从未离弃过,妈妈的爱,从未计较过,妈妈的爱,让我无言释怀……妈妈说,女儿,很对不起,让你生在了这样的一个家庭。
但是有来生,还想做你的妈妈。
妈妈没本事,怕是去天堂找不到你,所以聪明的女儿,你一定要过来找妈妈。
说着写着,眼泪又不自觉的流了下来,总是觉得胸口有一股什么东西在堵着自己,然后又看了一遍智淑上大学时的火车上,妈妈给带的那一大包东西和那一封信:妈妈买100块钱的方便面,不买200的,这便能给女儿攒下100块钱;妈妈买豆腐只买半块,便能省下那半块的豆腐钱。
包裹里尽是罐头和一袋袋妈妈攒下的零钱,还有展开信纸后,妈妈写下的那些笨拙的文字!
故事中的爸爸,只有简短的几个镜头,其实爸爸的爱,是默默无闻的,在得知女儿考上大学后,在女儿火车启动时,在某一个瞬间,眼泪也流了下来……我知道我在语无伦次,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可能是还无法从刚才的剧情中挣脱出来,尤其是最后女儿去世时,妈妈憔悴的面容,她多自己可以代替女儿生病,让这个自己骄傲的女儿继续活下去;坐在飘雪的屋外,妈妈在倒数着与女儿相聚的时间……用一句话作为结尾吧,趁他们还在世,我们开始尽孝吧,莫待后悔之时……
还没看完就忍不住要写了。
没错,韩国电影直指好来屋。
我笑着哭着,头一次泪水伴着笑脸。
当女儿生下孩子后明白了母亲当年的苦。
很多事需要经历的才有发言权。
这个电影留给所有生完孩子的女性朋友看。
看完了,完虐剧情,或者说导演无意隐藏什么。
这么个故事让一个演员演活了。
也许女人生完孩子后生活的全部就是孩子。
而人的模仿能力是传染的,比如你看见人打瞌睡你就想,看见人笑,看见人哭是一样的。
这就是心理学吧。
眼泪也也是一个说来就来的玩意。
真突然。
剧情这东西以后不能猜了,猜中了完全没新意了。
这个电影让我哭尽性了。
伟大的母爱是我们一生无法偿还爱的,恩重如山,父母的出身我们无法选择,请不要在意父母的土气与贫穷,也不要厌恶父母的唠叨,只因有爱,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出身贫苦的父母把一生的所有都给了子女,父母在世一天,儿女永远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这是无价!
请对父母好一点吧。
养育之恩,一辈子都报答不了,如有亏欠,父母应当第一位。
一个特别平常的夜晚看的这部《娘家母亲》,本来平静的心情随着它起伏了。
韩国近些年以亲情和回归自然乡间为主调的影片不少,这些韩导们对城市的轻描淡写和对乡村自然的唯美渲染,让我恍惚的觉得他们是真正懂得生活、追求生命本质的人。
《娘家母亲》这部片子有太多朴实的镜头让人回忆起大多数人都有的“曾经”--也曾经拎着家人塞满各色东西的包去上学,也曾在分别的列车上掉过泪。
这些韩导特立独行的去带领城市中的你去看看你心中那片遥远的、也许已经快要被遗忘的地方。
“妈都是因为你才活下来的 你要是因为妈活不下去 咋办啊”智淑母亲最怕失去的就是自己的宝贝女儿,失去爱比没有爱更痛苦。
电影中的这句话就像是昨天才从自己妈妈口中说出来的一样,亲情是所有感情中最不做作的。
PS.看完片子我穿着拖鞋出去透了透气,北京刚下了场雨,我抽着烟等了7个羊肉串被烤熟,拿着串往家回的时候如巧合般听见了不知哪楼哪窗传出了一个儿子对爸爸的叫嚣声“你丫滚蛋!
怎么着!
”
向来浮躁习惯了之后,能看到这样一部母女情的催泪片儿,真的很难得。
貌似现在很流行大制作,华丽的演员阵容外加所谓的典型的大片的无比恢宏讲究的大画面,然后是大势的宣传。
一直对这种大片儿不感冒,反倒是容易被这种朴实低调的小成本的生活化得片子吸引。
母女情深,很催泪。
跟着剧情哭的一塌糊涂,反而感觉有深刻的心灵洗涤的作用。
当浮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被这种亲情片子感动一下,感觉内心忽的沉静了很多。
尤其是对母亲对父亲的感情一下子又被激活了。
虽然内心深处,理所当然的知道作为子女一定要孝顺父母,可是慢慢长大的自己,越来越有了自己的生活的自己,不知不觉中,跟父母之间的那种感情上的分享越来越少,细想起来,长大之后的人生真的是越来越和父母脱离了。
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察觉到父母对自己开始有依赖,什么重要的事情会说给我听,越来越喜欢跟我们通电话。
然后,其实,我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小伤感,因为我隐约的意识到,这是父母开始上年纪了吧?
所以才开始在感情上这么的依赖我们,有种心痛的感觉,真的不想让父母变老。
一直以来,都是依赖着父母,所以,当角色转换的时候,内心满是酸酸的感觉,爸爸妈妈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要成为父母的依靠成为父母的支柱,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一路走来,无论遇到多么难过多么挫败的事情,都要自己扛着,因为,在外面的我是成年人,要会忍受要有担当要承受各种打击各种痛苦。
可是在爸爸妈妈面前,永远是他们的小豆豆,可以任性可以懒惰可以随意的大笑大哭,爸爸妈妈的存在,让我觉得有家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是平凡的微小的幸福和快乐但却已经足够。
想爸爸妈妈了,就要能回家了
当看到穿着洁白演出服动情演唱的罪犯们时,谁成想她们刚刚经历过怎样的一场血雨腥风?
难道犯过错的人就不能享有辩驳自己清白的权利了吗?
先是一位认错人,然后发现此珉宇非彼珉宇地惊喜后,女主角错愕的眼神,眼泪一下就喷出来了,意想不到的幸福特别动人。
女主从小地方考到首尔,一路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最后得了绝症一命呜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友的大伯1983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7毕业分配到某省军马场,两年后考研回本校,93年求职上海农学院,2000该校合并到上海交大,在中国这算是人生赢家了。
我2015暑假去老友老家住了几天,他的奶奶给我们做饭,儿子在上海的福分,她并没有享受到。
妈妈同学88年高考,具体哪个大学不清楚,93年贷款自费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现在在北京工作,他的母亲依然住在农村,父亲在炎炎夏日割麦子。
无论中日韩,这些通过高考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霸们,他们的父母辈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在农村老去死去。
60后这一代人,只要是高考成功的,吃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可是父母呢?
以上都是题外话(1)看见女主父亲那离去的背影,总是给女主买水果罐头,不免动容。
(2)那张合照到底写了什么呢?
(3)女主得绝症会不会是因为吸烟熬夜工作所致?
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4)妈妈之所以忍着不离婚是为了女儿的学习,不被家庭琐事打扰,那段好真实啊,韩国家庭电影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可以和是枝裕和一比高下。
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吧(5)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仍在追寻之中
一出现癌症我就入戏无能了....
最重要的不是她给了你多少,而是她把她能给的都给了你……
。。。对不起
我基本上不喜欢这样煽情的电影,当妈妈说:你一定不会死在妈妈前面的。唉,让我恐怖的啊,真怕那个妈妈在女儿死亡前自杀
的确是部感人的片,撞击我泪点的却是父亲去世时!
车祸,癌症,治不好
韩国人太会煽情了,不行了……
三星半吧。
催泪弹一样。剧情狗血的让我想拿砖头砸编剧。其实简单的母爱、没有绝症、happyending、女儿懂得母爱的意义以后延续母爱就足够了。非弄成这样!只赚了眼泪的电影不代表它是一部好电影。只是,母亲是个永远不老的题材。
太纠结细节就不难发现韩国是个二逼地让人难以理解的国度。催泪很成功,硬是坐在高铁上看了一半就说服自己不要继续出洋相了。
最后果真还是癌症桥段
在电影迅速发展的大潮中,韩国电影仍然坚持用癌症、车祸、治不好来触碰最纯真的情感。情节固然老掉牙,但每次都能让观众掉下眼泪,韩国电影真是绝了。智淑死了后的母亲好憔悴,戳中泪点。
海淑妈妈从始至终都很可爱啊,说是无知却意想不到的在理,青春期的心理扭曲这么可爱的妈妈都觉得困扰了,很不可思议啊。后来又是癌症白发送黑发的结尾,编辑太不负责任了!
写出了很多不幸家庭的共同故事,母亲都很伟大
下辈子,还当你的孩子!
母女之间的感情实在太做作了,我跟我妈关系也好,也没那样。。。
我爱你,妈妈!
哭的一塌糊涂
追车那段泪崩
我羡慕能有这样母亲的人。却并没有戳到我任何泪点,痛处倒是发觉了不少。也许父母子女一场,真的需要缘分。就好像剧中的母亲,心里眼里只有女儿,把儿子视作什么了?直到最后她也只字未提儿子,仿佛是捡到的假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