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城市24小时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城市24小时》剧照

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城市24小时 剧照 NO.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7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8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9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0

《城市24小时》剧情介绍

城市24小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级大骗子警报战国王排名美少女的谎言第二季粗点心战争第二季深海异变不讨好的勇气这个大王我罩的:真命间谍归途望乡绑票惊爆点金氏漂流记真爱如血第一季宇宙战舰提拉米斯IIEX牙狼:神之牙玩具熊回家路伴郎团爱犬指令鹦鹉热辣奇多的诞生权欲第六季雪豹巴拉蒂·拉纳加尔爱入歧途第二季风满楼乡村圣诞故事17.3关于性最好的相遇超能事件不会拿捏距离的阿波连同学换爱七日

《城市24小时》长篇影评

 1 ) 湖南编导联考题!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

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被摄影考试吓到的我真的超级紧张这次的片子。

刚知道考纪录片我还吓了好大一跳,结果片子看着看着老子就爱了!

解说词好温暖!!!

还有叙述结构,超级完整的喔!

他的主题应该就是想表现在深圳这种冰冷大厦耸立的环境下依然有最柔软的人文精神,好暖心的纪录片,把深深圳的多面性和深圳文化,很好的呈现出来了。

开开心心的出了考场,希望接着加油吧!

 2 ) 城市、人文、生活

作为纪录片忠实粉,挺早就听说有这部。

拖着拖着,才刚看了厦门那一期。

可能是对央视的出品抱着太高的期待,有可能误以为和《纪实七十二小时》差不多类型的题材。

说实话,厦门这一期,达不到我对它期待值。

按照纪录片的名字《城市24小时》,叙述确实也是按照时间线。

如果说除去时间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文艺了。

可是,若说文艺是穿插的副线的话,却有着一种强行文艺的感觉。

又或者,得我真正去感受厦门,才能体会这纪录片所带来的情感吧。

所以,我个人觉得,算中规中矩的纪录片吧。

下面是这期的介绍:厦门

在片子一开头,也简明扼要地点出“有一种文艺叫做厦门”。

时间线从凌晨4点30分开始:

海鲜店老板陈春柳女士正准备去厦门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

这里绝大部分的海鲜都供往著名的旅游景点鼓浪屿。

5:30鼓浪屿迎来了一天当中最早的来访者:货船,给予了鼓浪屿物质基础。

鼓浪屿禁止机动车进岛,所有的运输只能采取最原始的运输方式。

板车工人便是鼓浪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7:00人们陆续进岛

8:00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也开始进入国际港口城市厦门

9:00海鲜店铺准备开张第八市场是厦门最古老的农贸市场,同时也是最新潮最文艺的市场厦生,第八市场的摊位店主,一位文艺的卖面老青年。

一碗沙茶面,是早餐、午餐或晚餐,是事物,亦是厦门人的乡愁。

和谐共生,相互包容,在古老的八市,遇到的其实是整个厦门。

9:30

沙坡尾,文艺的代名词,追星和怀旧充斥着这里。

沙坡尾街角,有着一家名为“理发店”的理发店,关顾的、聊天的都是老顾客。

街的另一边,各式的新式餐厅、新式店铺不断出现,有汉堡店老板贝卡、有经营着一家啤酒店的德国设计师戴维,理发店老板明白,逐渐发展的沙坡尾,终将会将这些旧时代的记忆淹没。

11:00胡桂鑫准时敲响厦大的钟,她是厦大的敲钟人。

12:00

厦大开放,游客陆续进入参观最为最受欢迎的大学之一,厦大每年都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老纪,厦大的讲解员,诉说着厦大的建筑,厦大的过去,厦大的美好。

15:00新人们聚集在鼓浪屿拍照。

每年,鼓浪屿的婚纱摄影淡季只有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16:00

岛上的原住民雷永平准备和妻子去参加音乐会。

他们组建了一支乐队:雷厝电声乐队

一种很鼓浪屿的声音

17:30游客离岛的高峰林智衡,轮渡驾驶员,每天在这片海航行几十次。

他的妻子也是轮渡公司的员工,可每天的相见时间却也只有下班时。

对于他来说,最温馨的时刻,便是下班之后与家人的相伴。

19:00曾厝垵最躁动的时刻在这里,民谣与广场舞相伴,互不干扰。

传统戏曲与流行歌曲同时开演。

在这里,不止有奶茶喝烧烤,还有文化和信仰。

二十岁刘锐开始了她第一次在舞台上的个人木偶戏长绸表演。

23:00厦门软件园的年轻人正在加班,为他们的梦想而奋斗着。

23:30厦门港依旧活跃着,源源不断地向厦门这座城市供给着新鲜的血液。

看后更

 3 ) 2020湖南编导联考真题

城市24小时-深圳咱也不知道分析了啥,也不知道主题是个啥,懵逼的进了考场,又懵逼的走了出来,就分析了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发展之快,人文关怀,大城市中的温暖,会发展的更好,奔向美好的明天……分析结构,解说词,音乐,镜头运动……就这样吧我也不会啊……连出三年纪录片也真是好样的,嗯,真棒解说词还是挺富有灵性的木心先生的<从前慢<改成了“一生不能只够爱一个机器”也是蛮牛逼,悟空那个也是可以的,拍纪录片不挣钱😂😂😂富于生活化,趣味性。

 4 ) 旧与新

纪录片 《城市24小时》通过拍摄:进货人、拉货郎、卖面人、理发店与餐厅老板等人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展示了厦门的24小时,以原住人与外来人的不同生活视角来揭露这座城市在时间长河里新旧变迁,冲突矛盾与融合。

导演用镜头跟随着城市生活的参与人之一,以一个厦门人的视角,客观的记下城市在24小时内的经营运转。

旧与新,是旧的原住民与新的住户游客相互融合,是新的鼓浪屿发展道路与传统人力板车拉货的配合,是菜市场的古老存在与他的新潮元素添加,或是木偶戏与传统歌的空间并存,变老的人与事物,习俗与各处新来的人带来不同风情,与新兴发展方向的对比融合,以及在快速发展下,厦门作为沿海城市在“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地位,从微观视角出发,以不同身份市民为了生计,在各自岗位上为城市经济的连转运营做贡献,展现了城市发展,离不开这些个体的努力工作。

导演用视听语言按时间顺序的剪辑为新与旧并存,做出了和谐共生、互相包容的真实记录。

片头用一个展示城市的延时镜头,与流动的车灯,逐渐变换的机械齿轮,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告诉观众本片的主题内容是城市的快速发展。

这篇中大量运用了远、全景别拍摄城市远景全景,在展示城市间不同特色风景的同时,也印证了篇中所处的时间。

在拍摄不同人物的工作片段,到大远景以及中近景的切换,暗示了城市里还有许多与片中人物一样,在辛勤劳动的民众,拍摄的部分也只是城市中偏安一隅冰山一角的存在,给出时间,引发了观众的思考与联想,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多次在拍摄人物的时候,使用跟镜头,镜头的晃动感,能使影像更加真实动人,具有生活气息的片段,能让快节奏发展的城市,产生一层慢生活的温暖感情。

如何在影片中展现过去与现在的连接?

导演使用了一个跟镜头,跟着老年夫妇提着乐器穿过一条所谓鼓浪屿最窄的小巷,如同穿越了时间回到过去,连接未来。

………………(上个月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写完,咕咕咕)

 5 )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总结下这几座城市在编导心中的特色:深圳:金融;郑州:铁路;成都:熊猫;武汉:大桥;厦门:海鲜;数字:世界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00多床位;世界最大大学城=武汉,120万学生,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成都=中国唯一一座20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的省会城市!另:关于片中深圳工资收入的描述,似乎觉得有些过于夸大。

动辄50万、100万年薪,深圳真的已经盆装斗量了?

9/22,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2020年夏季求职期深圳排名第3,平均薪酬10565元,这个数字比4月份低了,当时智联发布《2020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深圳平均薪资为10616元/月。

即便是排在他前面的上海,老羊也没觉得有那么多的50万、100万年薪者啊,尤其还是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普通管理人员。

 6 ) 《城市24小时》记载“有血有肉”的城市全貌

《城市24小时》中观层面的新鲜视角勾勒出新时代下每一个普通小我努力生活的样貌,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城市景观。

文/魏铭辰5月20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城市24小时》(第一季)从结构性、多面性、包容性角度,对当代中国城市进行中观层面的全方位观察。

正如纪录片宣传语所说:《城市24小时》,中国城市素颜写真集。

影片创新性以时间刻度为纵轴,尝试运用最真实的纪录手法,刻画出城市语境中的人物群像,以此探索城市的“骨骼”与“灵魂”。

(图片来源:央视网)《城市24小时》(第一季)从郑州、武汉、厦门、深圳、成都五个城市入手,除了对城市景观风物的描摹外,在立意高度紧扣城市发展的相关议题。

影片从小故事切入,细致呈现小人物的生活图景,并由表及里直指社会现实、关注多元群体,提炼出中国城市的共性特征:快中有序,和谐共生。

城市“结构性”展现勾勒新时代蓬勃图景以时间刻度为纵轴,流动的景观为横轴,各色人物的生活共同组成“城市坐标系”中的定点。

《城市24小时》别出心裁地选取中观纪录视角,梳理出城市“结构性”的运转模型。

当人们日栖于楼宇屋檐之下,城市的运转机制往往被大众忽视。

如此,影片紧扣时间为标的,重新描绘出城市的层层肌理。

纵观第一季中的五座城市,“快中有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表征,镜头在刻画城市详尽样貌的同时,揭示了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央视网)中观层面的新鲜视角勾勒出新时代下每一个普通小我努力生活的样貌,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城市景观。

人们在热干面的叫卖声中苏醒,一口浓香是对一整天忙碌的最大鼓舞。

忽远忽近的豫剧声调,是中国铁路干线繁忙运转之外的一抹别致独白。

山河土地之上的摩天高楼比肩相对,却也惊叹这四十年光景恍如奇迹。

心中所有的诗情画意都伴着暖阳,将传统与现代的美映衬在沙滩和柔波里……时间是一把饱含深情的尺子,丈量出每一个普通人远行的距离,也标记着每座城市飞速变迁的毫厘。

城市在变,而始终不变的是每个小我在巨大城市“机器”结构中发出的声声共鸣,这城像一座巨大的丰碑,印刻着每一个人的奉献与坚守。

城市“多面性”探索关怀小人物奋斗历程《城市24小时》(第一季)对现实议题、多元群体的关注,秉持着纪录片人文关怀的初心。

各行各业小人物的生活样态,共同组成城市丰富多彩的意义内涵,揭示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依旧是以人为核心的场域,情感依旧是城市最温柔的底色。

(图片来源:央视网)在武汉,你拨开创业风潮里的迷雾,共同见证青年人面对失败后的乐观向上;在郑州,你目睹医疗场景的紧张有序,再次致敬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严阵以待;在成都,你体验熊猫养护员的职责,深知与“可爱”相伴需要付出加倍的悉心照料;在厦门,你想象远离喧嚣的秀美,在鼓浪屿化身只为恬淡动容的文艺青年;在深圳,你正身值“发展奇迹”的潮头,透过每一位年轻人的目光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图片来源:央视网)《城市24小时》聚焦每一个小人物的生活历程,从故事中展现城市的真实色彩。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与“气质”,但让这些“落地”的是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着的小我:是火车站值班站长,是长江大桥的维修工人,是早餐店店主,也是互联网员工……每一个小我都以不同面向诉说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现状。

镜头里,城市“有血有肉”的全貌被真实记载,这份“真”与“情”也跨越距离与观众的心走得更近。

城市“包容性”呈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碰撞时间是永恒的刻度,尤其是世界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只有铭记来时路,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蓬勃生长。

当今的中国城市正面对新旧时代更迭的变革,本土积淀与外来竞争的重重挑战。

每座城市都在探索的征程里,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们似乎通过《城市24小时》(第一季)的镜头,观察到中国城市发展之道的核心——和谐共生。

(图片来源:央视网)美美与共,方有大同,城市的传统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

在复刻编钟的演奏声中再现千年的旋律;在豫剧小小学员的唱式中感触文化的传承;在光谷街头的人海里紧握机遇的来临;在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十字路口前重新出发。

我们看到了城市在快速前进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铭记优秀传统,海纳更多元素。

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未来是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兼容并包,是对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有机结合。

(图片来源:央视网)除此之外,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创新性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互动模式:影片+受众参与,而最终呈现的效果更是令人惊喜。

《城市24小时》(第一季)与网易云音乐客户端开展的#我与这座城市共处的1小时#活动,深度挖掘用户的生活感悟、城市故事,仅开播第二天,已集纳3400余条用户个人组成的“城市1小时”UGC,更像是中国城市的全景接力与生活分享秀。

与此同时,纪录片通过图片、短视频、故事视频等方式在微博端发力,与网易云音乐合作的活动话题在微博端阅读量超200万,而纪录片#城市24小时#的话题量也过500万。

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与受众面对面、心贴心才是硬道理。

《城市24小时》(第一季)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观察者,跳脱出一贯微观或宏观的视角,对城市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24个小时的流转中,不同城市的景观被全面展现,“人”与“物”紧密勾连,使每一座城市具象出独一无二的“气格”。

正如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所言:“城市的标志物是它那目的性鲜明的、无比丰富的社会构造。

”当我们常为感叹城市同质化的外在,似乎忘却了每一个个体才是城市的根本。

“城市让生活美好”的同时,是每一个“你”让城市变得更好,回归对个体的关注,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脚下的土地,预见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7 ) 其实是个很好的纪录片

看了些排名靠前的热评,都是批评,主要问题是“外地人角度”,怎么理解一座城市。

角度问题,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那些能够达成共识的城市元素,却往往让人觉得不够本地视角。

这其实就是城市题材纪录片优劣的最大分歧。

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的描述一座城,如果可以,那只能去采访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那不是纪录片,那是治安监控!

即使不是一个城市规划局的总规划师,你去评价一座城,也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你不接地气,你不了解这座城,因为你肯定不了解批评者的胡同或者楼道,或者这说你不如他了解。

也就是说,城市纪录片,是创作团队以他们的角度去看一座城,来寻找认同或其他。

观众评价的应该是他们的文案、剪辑、影音之美,那些违背你认知东西只是借给你一双眼睛重新看一座城,慢慢感受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我的评价文案:几乎满分,骚气十足,又不失回味,爱你文案!

旁白:这个熟悉的声音,像是《无间道》陈冠希、《志明春娇》余文乐、《天龙八部》陈浩民,一种极具代入感的声音,你也可以称之为生活化的声音,我喜欢。

配上那骚气十足的文字,绝配!

光影色彩:不炫技,让人看着舒服。

导演:之前的那些赞美同样献给导演,因为这个局是他攒的。

他想象的城市肯定更美。

 8 ) 厦门

几个数据,哈哈,瞎记录。

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厦门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品类超过200种,占领着厦门80%的市场份额。

只有400万人口的厦门,每天消费海鲜近400吨,这要归功于旅游。

鼓浪屿:一万多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占三分之一。

每年有超过7万对新人来这拍摄婚纱。

淡季只有两天,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

鼓浪屿是中国第一批接触西方音乐的地方,诞生过一百多个音乐世家。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钢琴博物馆。

每天大约有5万游客和市民通过轮渡往返厦门岛和鼓浪屿。

仅隔600米,单次航行只需要8分钟。

80年不间断航行。

面积只有厦门市十分之一的厦门岛。

第八市场: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九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下来,成为这座城市最古老的农贸市场,同时也是最文艺最新潮的市场。

厦门大学:人工敲钟已经97年。

一天一共敲19次。

包括上课、预备钟、下课。

每年有600多万人次游客。

 9 ) 城市形象:既需“推陈”也要“出新”

每一个城市都基本分配了45分钟的时长用来讲述不同时间段,不同城市角落下发生的故事。

有的片段是为了强化观众对该城市已有的印象,比如武汉热干面,厦门鼓浪屿,成都火锅,郑州火车站,深圳华强北;有的片段是为了增加观众对该城市全新的认知,比如武汉长江大桥检修窗口期,厦门软件园,成都软件园,郑州富士康,深圳三和大神人才市场;有的故事都不约而同从平凡人入手加入人文气息,比如武钢退休职工的三步踩,厦门鼓浪屿上的板车父子,成都五元钱包一天的社区茶馆,郑州儿童豫剧学校,深圳人口年轻化带来的新型人际关系(学生共享家长)。

发现城市形象自我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不同城市间有一些地方开始趋同,比如科技的发展,但城市的性格标签还依旧鲜明。

但看完感觉对城市性格的描述细节还是少了点什么不够鲜明,没有达到预期,其实可以多一些新的细节小事,有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们对一个城市根深蒂固的看法,让人惊奇的发现“噫?

这个城市原来和我想的不一样啊”(例如,武汉长江大桥每天70分钟的窗口期需要快速对铁轨进行调整检修,厦门鼓浪屿只有拉货的人力板车而不允许有机动车,成都书店数量全国第二人均图书消费量全国第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面积如此之大与每天的看病的巨大人流量成正比关系,全国范围内只有深圳所有小学生穿着统一样式的校服);当然还有些小事是为了让人更加固化自己的想法,情不自禁觉得“嗯,这个城市还真的就是这样的”(例如,武汉人过早基本都在外面小店且热干面是首选,厦门鼓浪屿旅游真的很火已被钉上“文艺”标签,成都社区茶馆可以花费五元钱坐一天而且还可以点游商叫卖的红油抄手解决午饭,郑州的胡辣汤早餐,深圳的创业氛围真的很浓)。

这样的讲述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印象才更加立体饱满。

 10 ) 《城市24小时》深圳:以多元电视手法,领略“速度之城”的表情与姿态

以时光为轴,以日常为引,《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三集以丰富的表现手段,通过记录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勾勒出深圳独特的城市容貌。

从中国铁路的十字路口,到长江两岸的九省通衢,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城市24小时》(第一季)已向观众真实、动态地讲述了两座城市的不息运转。

在第三集中,镜头走向了祖国南端,通过时间的刻度遍历深圳的发展,领略这座速度之城一天中的表情与姿态。

记录细节窥见全貌,平凡细微处映射城市特色一座城市的宏大叙事,总是由星星点点的平凡人、平凡事汇集而成。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崛起的城市,深圳的发展速度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特征。

然而,在对深圳的描绘与讲述中,《城市24小时》没有从顶层设计的宏大格局展开,依然是选择以平凡的细节切入。

例如纪录片在表现深圳城市节奏之快与市民日常生活之忙碌时,通过早、中、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重点讲述了早高峰的深圳街道远不如北上广拥堵,因为三分之一的深圳人依靠地铁出行,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堵车中;深圳人午餐时段比大多数城市都要长,但用餐时间最短,且外卖订单较多;婚礼通常在晚上办宴请,“白天的节奏很难与浪漫同步”。

通过三个时间刻度上的细节,节目于微观处体现了这座城市一天的运转。

运用丰富镜头视角,推拉摇移间展现城市性格通常来说,以城市为主题的纪录片会大量使用航拍镜头,以高视点的俯视视角展现城市全景,《城市24小时》虽然也多次采用这一手法,但在通过时间来表现深圳速度时,镜头的运用更进一步,尽可能地丰富人们的观看视角。

本片在讲述深圳发展的脚步时,有一个段落记录了“城中村”的现状。

在这一片段中,航拍、特写、平视全景等镜头交替穿插使用,向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的真实图景。

尽管四十年间在“深圳速度”的驱动之下,“向天要地”建造摩天大楼、“向海圈地”填海69平方公里,却依旧有1100万人生活在约占深圳面积六分之一的“城中村”,从而突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在飞速发展、日益繁华的同时,依然宽容地保留着“城中村”“握手楼”这种很多外来者第一次落脚深圳的区域,使城市生态表现更加多元,城市性格更加丰满。

描绘碰撞展现深度,矛盾冲突中探讨城市平衡在深圳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形成深圳独有的人际社会景观,这一点在节目中有鲜活体现。

本片以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缺失老年人带来的家庭缺位为切入点,以学生放学但家长仍未下班这一时间段为时间节点,讲述深圳独有的“共享家庭”这一互助模式。

本片既通过采访描绘了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难过,也展现了“共享家庭”一方的努力开导与陪伴,让孩子们适应了这样的特殊人际关系,从而让观众感受到,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努力形塑自己的城市文化。

在工作着的父母与需要陪伴的孩子间的碰撞中,观察深圳城市的发展,同时二者新的相互依存方式又映射出了深圳速度下的独特运行,从而在矛盾表达中探讨这座城市未来的平衡,增强了纪录片的纵深感。

纪录片带领观众在时间的刻度中遍历深圳的城市发展,感知深圳的脚步从未停歇,深圳人依旧在每一个24小时不息的运转中创造自己的历史,奔向自己的未来。

《城市24小时》:以多元电视手法,领略“速度之城”的表情与姿态

《城市24小时》短评

2020春节期间陆续看完的城市纪实系列。拍得温吞水,没有入肉到骨的力度,也没有勾魂夺魄的勾勒,毫无亮丽特色的平庸作业。最后于20200129晚上家人一起看第二集《武汉》,画面上是无病无灾的日常大武汉,对比而今封城之后的悲凉,内心五味杂陈。

6分钟前
  • 匹勒
  • 较差

人生啊,晃晃悠悠地就那么过去了。果然还是喜欢温润细腻的南方,对粗粝的北方没办法有半点好感。

11分钟前
  • Lumos
  • 推荐

飞机上看的,城市能正常运转离不开那些在黑暗中工作的人。鼓浪屿的运货人,领航员,离不开市场的沙茶面 店主,沙坡尾理发店的老爷爷,厦大的敲钟人。

14分钟前
  • Strawberry Ju
  • 还行

效仿NHK的著名人文&amp;amp;生活纪录片系列节目&amp;#34;72小时&amp;#34;,,,不过此片幅比日本同类长些,聚焦当地地标,典型场所,及部分代表人群个体。

15分钟前
  • k-pax
  • 推荐

追上

16分钟前
  • 明岛
  • 还行

刻板套路,文案略娇情,深圳一集的文案太掉格,“没有北上广的上班高峰路面拥堵,因为这座城市有另外的出行方式,地铁,这个城市不会将时间浪费在堵车这种事上。”深圳可写可拍的内容很多,文案偏偏如此无知与自大。

18分钟前
  • 较差

刚看完武汉的留个言,因为不是郑州人,也没在郑州生活过,对郑州并不了解,感触不是特别明显,武汉这期就不一样了,拍得很用心,看得出是做过非常非常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了的,把武汉人和在外地的武汉人的情怀都讲得十分准确清楚,这让我又一次眼眶湿润模糊

21分钟前
  • 123qwe!
  • 力荐

确实拍到了不少本地人日常熟悉却注意不到或没注意到的地方,很有当地特色,没什么距离感。

23分钟前
  • 各种迷糊
  • 推荐

这种纪录片不一定十分客观,导向性是有的。但拍一些生活细节,总比拍很大很虚的牛皮好。

27分钟前
  • 查查
  • 还行

郑州,武汉两集尚可。其他三集,尤其深圳……怎一个乱字了得。形散神不散何意?可不是强行串联。写文本的人迫切需要进修。

32分钟前
  • 林雁飞
  • 还行

我想喝胡辣汤

34分钟前
  • Яανeη
  • 推荐

看完明白了为什么成都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但是#不争,慢,吃饭等座位,熬夜酒吧#没一样适合我 #书店多这点还是让人敬佩#

38分钟前
  • Lainey
  • 推荐

郑州那集拍的最好,其他都流于表面,少了点意思。尤其是厦门那集,海滩一边唱戏,另一边是rap摇滚乐,号称这样的中西方碰撞,是非常老套的桥段了。

42分钟前
  • David
  • 还行

蜻蜓点水,刻板印象,没有思考

45分钟前
  • 穿梭地铁
  • 较差

死🐴了

49分钟前
  • 豆友201399593
  • 很差

CCTV拍纪录片,摄影和文案已经是一绝了。

54分钟前
  • 完美不美
  • 推荐

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深圳这个毫无个性又面目模糊的人工城市,堪称最大败笔,果不其然也是全季最难看的一集,渗出屏幕的铜臭味和尴尬。虽然创意是抄的,但素材和编排还是不错的,最大的看点还是人情味啊。

58分钟前
  • m89
  • 推荐

大熊猫太可爱了🐼🐼🐼🐼其他就一般般

1小时前
  • 音风
  • 还行

闲着没事时放着看的,还行看着玩。就是为啥我家电脑看b站这么卡🙉

1小时前
  • 菲到一亿光年外
  • 还行

文案还得再用心些。

1小时前
  • 哆啦X梦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