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写个短评又太长 写长评又没想好写什么这个剧我只跳着看了朱一龙的戏份 就不打分了毕竟我连男主角都没看 但是单纯看这些也能感觉到拍的很好 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没有播 我第一次看一个剧 是中文语言韩国字幕的 而且真有种看韩剧的感觉 首先我知道明朝的服装就那样 是韩国学我们 但是还是先入为主 感觉想韩国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胡子形状的原因 我感觉人都挺像韩国人的 而且整个剧弥漫一种兹山鱼谱的感觉 朱厚照的身世感觉借鉴了燕山君 怪不得韩国买哪其实看之前我挺共情朱厚照的 感觉应该是一个孤独的人 结果看完以后我不共情了 那个孕妇那个 真接受不了啊感觉他就像一个神童 非常聪明 但是是小孩子其实人这一辈子 不要太聪明了 太聪明的总要放老了 放的没什么想法了 才拿出来用从来如此 莫聪明
龙场的王阳明如同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为生存所困,为一粟一饭而忧恼。
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多,即便是也少有思索的余地,更谈不上去参悟。
越是绝境,往往越能映照出真我。
他终究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他纯正、坚毅,从不放弃信仰,才能于绝境处重生。
而他要守住的又何止信仰,还有孤独与无望,或许终此一生都将如此度过。
然而一株不起眼任人踩踏的小花尚有不屈的生机,我又怎能辜负生命?
“哪里来的长啸之声啊?
”过去常在诗词歌赋中听闻“长啸”,《卧龙吟》中也唱道:“长啸一声舒怀襟”。
那时候我就好奇,什么是真正的长啸呢?
那一种历尽千万历险与磨难,踏遍荆棘与歧路的求索,多么玄妙,又是多么畅快淋漓:道在吾心,道在吾心,好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
那一种世人看似癫狂却光芒万丈的顿悟,我好像真的在靠近,可是我又怎能说是真的靠近呢?
我只不过是在千帆过尽之后来赞叹他的恢弘,望尘莫及罢了。
人家的心中能容千军万马,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甚至将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当成是良知之教的讲坛。
以出世之心建入世功业,无计胜败,忘却生死,仅仅是一场意念之战。
看正气如何战胜私欲,看诚意如何瓦解虚伪。
天道在我心中,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能胜乎?
焉能不胜乎?
其实我们自己的心即是我们自己的老师,每每有疑惑,思索中我们都能由心中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然而践行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从来没有崇拜过某个人,而在王阳明身上我才对圣贤有一些了解。
他教化众人,感化恶人,从而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每一桩每一件都是那么神奇。
无私、光明,更难得是智慧,那种与奸佞周旋,忍辱负重、以德报怨的大胸怀、大智慧。
君子正心还不够,更应该培养能力,有所作为,遇事方能应对从容。
最欣赏王阳明道别北军时的骑射,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让人叹服。
鄱阳湖上的王阳明,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诸葛孔明,而他军事思想的哲学根基是如此之深的,比孔明更多了一份超然的气魄。
此时,伍文定站在南昌城楼前的那声感慨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大人是从天上下来的吗?
”无论是安民,还是剿匪平叛,王阳明总喜欢用文告来打头阵。
文告就是他的援兵,就是他“心战”的铺陈。
那都是一番番感人肺腑的言辞,写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观点呢。
然而胜利之后的王阳明并没有欣喜,他惜民,忧虑战后民生。
那句“残胜如败”的话,《汉武大帝》的卫青也说过,于是瞬间,穿越之感便油然而生。
看着固疾难愈的王阳明迈着肿毒的双腿一步步迈向高台向百姓喊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六出祁山的孔明。
那时候没有麦,他咳嗽了一通,就这样在站着上万人的广场上发表演说。
一定是很费力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今再读这段话才真正有所感悟。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圣贤的本分,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于他们似乎从未等到。
闲云野鹤、归隐田园从他们出征的那一刻起,就仅仅是一个意念中的美满归途,而于现实之中,他们却总是行在路上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其说是一种淡泊的胸怀,不如说是他们各自况味的自我抚慰。
他们如太阳般普照万物,可是没有人会去想起太阳自身的冷暖。
他们的宿命中带着一种恒久孤寂的元素,于苦苦求索的暗夜里,于人后不知处,隐隐作痛。
“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就连这一句兀自的诘问都饱含着寂寥的愁苦。
“阁臣们都在阻拦先生进京,让先生等待后命。
”功业于圣贤来说,算不得什么头等大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如果说在政治的漩涡中总是难得善果的,又何苦去纠缠?
任“朝起朝退”,又“归去来兮”,传道授业才是百年大计。
电视剧里有许多俯仰的镜头,由人物缓缓向天空延展开去。
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感悟生死时,比如在江西剿匪感叹“惨胜如败”时,比如便道省亲被范仲淹的“吾谁与归”触动时,比如离别弟子踏上征程赞叹良知的光辉时,更比如征思田在南宁城前抚慰民众时,再比如他于人生的谢幕洒洒道出那一声“吾心光明”时。
这许多的许多,好似什么都没有说,也好似都已道尽。
不由得落下泪来。
虽然这部剧因为一些原因被禁了,但我还是从b站上看完了整部剧,当成历史剧来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以前对于王阳明的了解,只有阳明心学这个点,但是通过这部剧陆剑明的演绎,我了解到他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他还是明朝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立德、立功、立言而探索奋斗了一生。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情怀。
对于朱厚照这个皇帝,以前只是一个脸谱化的明朝帝王形象,但通过朱一龙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个有些孩子气,做事情不太按常理出牌,但同样渴望关心,渴望理解的少年皇帝。
朱厚照虽然在历史上记载是荒唐的,但同样的,他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有可称道之处的。
看了很多照照的美图和视频,最终没忍住找了剧看。
朱一龙所饰演的朱厚照是一个不愿意当皇帝的皇帝,无奈生在帝王家。
朱厚照极其聪慧,但却十分贪玩,无心政事。
剧中也多次表现出朱厚照不愿当皇帝,孤单一人身体蜷缩在很大的龙床上,不端端正正坐龙椅等来表现,之后还有朱厚照和王阳明相见,更是直明心迹。
也许早逝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剧的拍摄手法,取景都很不错,五星好评!里面很多演员演技也很棒,演技细腻,比现在很多注水剧都好太多了,希望能多出这样的良心剧。
为什么被禁啊?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人物,我们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不行吗?
我很喜欢陆建民这个演员,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下王阳明这个人物。
现在哪里能看到啊?
请兄弟姐妹们推荐!!
同时,咱们全国各地的王阳明的遗迹哪里有啊,请各位推荐?
我们中国人得继承历代先贤的先进思想啊,别自己出了这么伟大的人物,然后让日本继承了,过若干年,开王阳明研讨会还得去人家那边取经
考古的片子,没想到这么好看。
力荐!
朱厚照大概是朱老师的角色里最为特别的一个。
他不爱江山,却有能力治理江山,即使是为了能够玩得自由。
不可否认的是,朱厚照有一定的治国才能,在很多事的抉择上都能拿得了主意。
朱厚照的皇帝之位被他的堂弟继承,并非是亲儿子,而朱厚照跟堂弟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后世史官在记录武宗时,难免受了当朝统治者意愿的影响,这导致了不同的史料中对于武宗的记载前后矛盾,比如《武宗实录》中曾写武宗是酒鬼,而《明实录》中记载武宗是一位英雄皇帝。
朱老师在塑造这个角色时,做演员时间并不太久,却将这个角色塑造得入木三分。
朱老师把朱厚照的机智聪颖、嬉戏荒唐、刚毅果断、耽于美色这些矛盾荒诞演的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尽管朱老师一再谦虚,作为观众的我还是觉得,朱老师是努力和天赋都很足的演员。
全剧演员都是演技派或是老戏骨,有陆剑民老师、达式常老师、魏宗万老师等人。
剧本也很不错,值得好好一看!
(部分源自网络资料)
王阳明实在是赫赫有名,早在大学时候听选修课上讲了不少他的先哲思想,加上近年来大大的倍加推崇,一直排在考古朱一龙先生48天团的前列。
看多了水仙也格外喜欢朱厚照身上那股不同于其他的霸气凛冽,总算在这个假期有了时间一气看完。
因为是韩国播放的版本,字幕不通还是对流畅性有点阻碍。
又因为片子或是剪辑的风格,剧情的连贯性也和现在看惯的婆妈电视剧很有距离,不得不百度百科王阳明并朱厚照了一下,才总算稍微明白各个情节背后的深意。
剧是制作精良的好剧,除了服化道和群演年代感久远了一些,演员的演技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几个太监和大臣形象都很鲜活,阳明先生和一众同僚们也都性格分明。
特别是剧中不少演员和朱一龙先生都合作过几部剧了,看起来倍感亲切。
阳明心学的哲学意义历史意义自不必多说,求圣的为人目标固然和追求自我至上的现代价值观有些隔阂,但听取他在讨伐宁王前的一番演说,对于物欲横流,精致利己主义的当今社会,还是能代入产生指导价值的。
于我个人来讲,知行合一像之前常常告诫自己的君子慎独一样,仍是需要努力做到的为人处世原则。
具体到剧,这么毫无私心,圣人行径的阳明先生,在多数仿佛未卜先知,运筹帷幄的金手指剧情衬托下,打动我的却是身边点滴的人与人的常情。
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书童延误医治去世,他难以抑制的悲痛也仅能化作狂喊数声。
再到后来最亲爱的祖母去世,曾交心的先帝驾崩,这些嗟叹又一次比一次深沉也无力了下去。
自然,我对朱一龙先生的朱厚照仅仅一句话下场的结局还是心有不甘的,仔细想想两人畅谈最后那句,请皇上保重龙体,似乎也早有预兆。
其实阳明先生研究者众,剧情的走向也和百度名场面一一对应。
反而是朱厚照这个颇有争议的正德皇帝,剧里却比百度文字要丰满得多,配合朱一龙先生的演绎,不时让我惊喜。
他自幼继位皇帝,大概平生的愿望也与常人无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最后和阳明先生那番交谈,实在是点睛升华之笔。
那把椅子过于冰冷,十几岁的孩子被禁锢在上面,纵然行事荒唐,也博得不少同情。
何况他内心清明,知道身边佞臣所为,更多是可以掌控的放纵,也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剧里略显零散的片段交待,能看出他对抗太后的心机,任用王阳明的决心,铲除奸佞的魄力,以及孤身难抵的落寞。
他其实离皇帝很远,他喜欢自己扮演小贩,他叫自己的女人为娘子,他封自己为大将军,他敬重他的老师,他亲手给阳明先生夹了一口鱼肉,他孑然一身蜷缩在空荡的大床上,他想要的,不过是普通人的生活。
感激朱一龙先生,脸庞还有年轻时期的稚嫩,看似随意的侧坐在那张龙椅上,带给我一段预料之外的感动。
看了这个剧,尤其是最后几集气愤不已,明朝贪污腐败奸佞横行,光靠一个王阳明如何支撑,王阳明是圣人又怎么样!
积重难返,尾大不掉,明朝必亡阿!
正德皇帝貌似清醒,但是说实话,智慧不足,矫情有余!
想当个普通人,首先得是个人,做不好人,勿论其他。
王阳明做到了知行合一,无愧天下,这个皇帝还是算了。
《天地人心·王阳明》由李伟导演,通过戏剧化、艺术化,深入浅出地阐述心学哲理,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王阳明对心学的实践与传授。
这是一部历史正剧,是以王阳明为文化传承的一个切入点,重塑国人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的通俗正本,将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光明与灿烂的实际范例。
该剧讲述的是明朝一代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为立德、立功、立言而探索奋斗的一生。
十四个月才出生的他,本就命途多舛,但他少年立志、官署格竹、江北诀囚、弹劾刘瑾、被陷遭贬,依然对真理追求不变,直到龙场悟道才开始走向光明,此后赣南剿匪、平定宸濠之乱,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之道,用自己一生的实践证明,人是可以通过修身磨砺而成就一颗通透光明无私之心。
梁启超先生尊他为“千古大师”,王阳明身上体现了一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家国情怀。
阳明心学和史实在大陆并不被广泛熟知,所以仅有几条评论,也就不意外了!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结合史实,系统阐述了阳明心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现实运用。
大陆没有播出,自己找原因。
在韩国播出了。
日本是特别推崇阳明心学的国家,会举办纪念阳明先生的活动和学术论坛。
日本的海军大将腰间的腰牌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蒋介石一生推崇阳明心学,败退台湾后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并要求他的部下都研学阳明先生的著作。
就是爱6叔。全部看完终于习惯了您的披发。韩国播的中国没得看,和当年的王阳明神吻合了。。。
朱一龙演技非常拉胯,看到他我就立马点了快进,因为太倒胃口了,演技可谓是没有,长得又油腻,赶紧回家带孩子吧,哦,不对应该是半夜带孩子脸越来越垮了,别出来演戏嚯嚯人了,我觉得他在拉低了这部剧的水平,以后别找他演戏了,他适合去演劳改犯臭流氓因为不光是长相还是气质谈吐都非常符合!!!
编剧不太行
有点无聊,毫无亮点,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分?想看的劝降低期待。
大明王朝第一名臣 可惜上镜率在大中华地区实在可怜 日本“战神”那句:一生伏首拜阳明 基本在大中华只有抵制效应 我们放弃的都是让别国强大的东西
虽然说让我稍了解了一下王阳明,但该剧还是让我失望了,失望于他的先天圣人,剧情也失真!
呃,难评
朱厚照这个人物被刻画地非常出彩,极聪明却极孤独,编剧和演员是真的下了功夫的,没能在国内播出绝对是非常遗憾的,总之,剧情非常吸引人,演员都演技在线,,强烈推荐
正剧气质,首先正剧不是还原全部历史,但每场戏剧的设定很合理不出背景感就很好,为什么现在就不能拍这样的历史剧?
皇帝不像皇帝
王圣人演的很不错
3.5 制作上跟大明王朝1566不是一个级别的。 一个长不大的拧巴孩子当皇帝 老百姓惨了
朱一龙饰演的朱厚照非常的棒,演技一直都在线。这么棒的剧可惜不能在国内播出。
故事性较弱,主人公说教式输出观念,像历史教材。
用心制作的电视剧,编剧(不说与历史是否有出入),演职人员,都非常好。陆剑民老师,应该用英俊来形容,一身正气,演的也好。朱一龙这部剧,可能是他演的最好的一部了,现在油滑了许多。
没看完,还可以吧。我觉得清秀俊逸的朱一龙很适合拍皇帝或者是太子的角色。什么时候拍崇祯皇帝?这角色非常适合他。
陆叔的文戏实在有点程式化,他低眉恭敛的样子,好看是好看的,可有点…就更喜欢朱宸濠在囚车里。但是陆叔啊,跨上马就招魂似地喊我回坑了。你龙演得不能说不好,跟白宇的蔡晴川一样挺恰当的,恰当与出彩之间路还长,这就是比上不足了。现在想想大环境,居然觉得这部在10年以前也只能算恰当的剧是10年以后拍的都该珍惜了。
一般,忍着看完8集还是弃了
虽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但是王阳明真的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了,看剧的时候正在看明朝的历史,其实对于朱厚照这个皇帝,印象并不是很好,但是演员塑造出来的这个朱厚照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和以往电视剧里的皇帝都不一样
。。。。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