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5后,本是为了减压,没想到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前期什么剧情介绍都没了解,只看到一张官方海报就点进去了。
(接下来有剧透)一个全新的故事,虽然从前看过剧集或许多少都熟知皮老板想要盗取美味蟹皇堡秘方的套路,但在这个故事里,不费力去想几乎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脑洞还是很成功的,至少就这个系列本身来讲非常不错。
盗取秘方变成了一个开端,更多的重点转移到了海星两人为了从国王手中救出为皮老板背锅的蟹老板而踏上的奇幻又无厘头的找皇冠冒险旅程。
首先说海星友谊,无论是从一开始海绵的2店经理竞选落选,还是后来被大家认为是孩子的海绵为了证明自己决定身赴险境,派大星一直都无条件支持他,从始至终没有抱怨只有加油,很单纯也够真诚。
这或许是孩子的特质,但我认为这也能体现派大星重情重义的一面,特别是后面一起变成海星干和海绵干那一幕,真的非常感人……他们同样都在这场浩劫中不知不觉实现了成长,更保持了自我的独特,也见证了最坚固的友谊。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俩一直是这个系列里最重要的CP,即使有小吵闹也终会和好。
但这个长篇的故事毕竟不是只讲了他俩的友谊,所以没有许多公路电影为了占时间而设计的多余的“意见不和吵架分手和好再一起上路”戏码,而是绝对肯定了两人的友谊,令此片的格局明显不同。
更能体现格局的一个地方在于,皮老板的终极目标放在了统治整个王国包括国王,而不仅仅只是偷秘方。
这点上升到统治阶级层面,也影射了通过控制思想来统治群众的历史现象。
不过后来也被证明思想可以被拯救,但最终是被故事中的摇滚文化拯救(这里稍显中二但作为动画还不算特别浮夸),而这个摇滚文化顺便也在前期安慰了失落小职员受伤的心、在中期救了海星哥俩逃离禁区酒吧流氓头头的审问拿到车钥匙、甚至在后期救了所有被控制思想的人(鱼?
)让大家重回自由……等等,考虑到这是04年的片子,也可以理解为受到当时美国文化的强烈影响加入这个元素,现在来看莫名有种怀旧的热血……还挺有意思的。
接着说那些上升到社会层面的点:关于理想与现实——兢兢业业却得不到上司赏识/晋升?
关于别人的期望和自我的选择——是保持自我还是别扭地变成熟?
关于公报私仇还是坚持正义——对你不好的人该不该救?
对于这些问题恐怕整个故事只有经历过一切的海绵宝宝本人才有发言权。
这多像现实社会啊,为什么我们只遇到其中一个问题就走不出来,深陷死循环饱受折磨。
但海绵宝宝可以一直努力,一直乐观。
这样的题材别说是给朋友看,给大人看也完全没有不合适。
无数点都说明了这是一部好的喜剧电影,不仅能让你笑也能让你思考。
故事还涉及了人和动物的关系之探讨,片中出现了现实的人类,一个令海星哥俩深陷囹圄差点儿被晒死,一个救哥俩返回深海。
坏人的设定是海洋动物标本制作人(大概吧em……),我想这或许也在浅层面映射某种令人发指的人类行为?
毕竟故事中海洋居民们说“去到'贝壳城'的动物没有活着回来的……”这里的“贝壳城” 就是指坏人类的标本店。
再来说说别的,看过系列都知道有哪几个重要角色,但这个故事里还是增加了许多从来没有了解过的角色,比如人鱼国王和公主啦,一个追杀海星哥俩的杀手啦……等等,使人物和剧情都更丰富有趣,NPC都没有多余的感觉。
查了一下好像正义的美丽公主是斯嘉丽女神配的音,可以说是很惊喜的一点了。
开头出现的海盗画面非常有创意,很吸引人,虽然是真人画面但是一点都不违和(BTW片中所有的真人画面都不违和),有点可惜海盗们在片尾没有再出现(这就是安排在片中出现的原因?
……)。
相比之下这部动画虽然是二维的,却比后来那部三维的大电影真的好太多,我之前不抱希望就是因为那部三维的虽然新但是太违和了,看了几分钟就关了实在没兴趣看完。
这部真的很好看,除了从前看系列都是听的国语配音,突然听美语配音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总体还是没问题的,喜欢海绵宝宝二维画风的一定不要因为年份错过了。
最后讲一个吓人的,我看完的时候还是是20180314,片中有处皮老板专门指出的日历画面也写着“March 14”,真的,那一瞬间真的吓到我了,合着这么巧的吗……不信也不行了吧……行吧我就当是谁让我昨天来接受教育的,我全看进去了,感谢。
最后祝各位看到这篇影评的大朋友小朋友都有一颗永远纯真的心,生活中勇敢乐观,带着爱与正义,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以上观点均属于个人。
【禁一切】
2004美国动画片《海绵宝宝历险记》,定级PG,全球累计票房1.41亿美元,豆瓣评分8.5,时光网评分8.0,IMDb评分7.2。
本片是海绵宝宝的第一部电影版,采取了2D+实景+真人的新颖表现形式,片头和片尾的海盗桥段是真人桥段,后部分的潜水员桥段是2D动画叠加真人实景。
如此设计,给海绵宝宝这一传统手绘2D动漫IP注入了新意和活力,增加了电影版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
我对“海绵宝宝”这一美国动漫IP并不了解,并不是我童年时代的流行动漫,我只是听儿子聊起过这一IP,仅仅知道“海绵宝宝”“派大星”“蟹老板”“痞老板”这些角色名字和大致的角色形象,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本片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海绵宝宝,算是海绵宝宝的扫盲启蒙作品。
本片各种角色的丰富而夸张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我看过的手绘2D动画片中角色表情最变化多端的动画片了,非常体现创作者的画功和对角色情感的拿捏。
丰富的表情,精准地诠释着角色的情感,也对观众融入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是2D动画片,但节奏紧凑,引人入胜,笑点幽默,笑点不断,剧情简单却很搞笑。
海绵宝宝虽然是面向低幼儿童的动漫剧集,但电影版的剧情却是全年龄段设置,虽然低幼画风不变,但笑点并不低幼,各种一惊一乍式的笑点和反转反差式的笑点很有幽默感,成年人也能笑得起来。
差点以为是即将上映的那部海绵宝宝电影,原来这是一部老电影了,2004年的海绵宝宝电影版。
对电影版满怀期待,不过感觉没什么趣味,还不如曾经一小集故事那么funny,给我带来的乐趣。
碰巧看的是英文版,其实我更期待看中文版,因为这些年看海绵宝宝的动画片都是中文配音,那一声声“海绵宝宝”、“章鱼哥”、“派大星”才能让我亲切,自娱自乐模仿起来也是自己笑倒其中。
蟹堡王二号店、竞争经理一职、海王星国王的王冠、痞老板的铁桶帽、贝壳城……构成了这个还算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觉得贝壳城的设计还蛮妙的,最危险的生物果然是人类,最可怕的地方果然是有人的地方,好在最后人类派出了正义的代表拯救了比基尼海滩的灾难,居然还在沙滩上跑得那么带感,一身肌肉的老男人比小鲜肉还诱人啊。
三大主角人物印象:海绵宝宝是个一根筋的家伙,派大星绝对就是一个恶心的家伙,章鱼哥是个见缝插针的家伙。
但,我都喜欢。
到底做kid还是man好呢?
故事不是告诉答案了吗,一起做孩子吧,这个世界其实就是需要孩子的天真、无畏、正直、乐观……
我的室友们正在追最热的电视剧,而我叛逆地不愿加入。
也不是对他们有意见,只是不想随波追流。
所以就随意点开小破站,首页推荐进来看完了这部电影。
首先我的通感是一如既往地好看。
即使这是一部大众意义上的动画片,但是对于十几年后已经成年的我来说依旧不落俗套。
我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集海绵宝宝了,所以可能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一味地支持海绵宝宝。
在他冲上奖台兴奋地发表感谢词而没有意识到获得经理这份职位的并不是自己时;当他宿醉(?
)回来发现蟹老板要被烧死依然决定救他时;当他在死人堆里买冰淇凌时……我好像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反而更能理解章鱼哥的举动,毕竟他看起来是那么正常。
但是就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这样的无厘头组合,却让我一口气看完了全片。
为什么呢?
我看完片尾彩蛋海绵宝宝灰头土脸地打理蟹堡王二店却依旧露出最灿烂的笑容时,我好像明白了。
成人世界固然死气沉沉充满压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露出笑意。
我们好像真的被现实禁锢了许多。
结束劳累的工作后只想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难得的休息日也只是窝在床上和手机相处一天。
我到底有多久没有尝试改变了?
海绵宝宝的下一步举动总是出人意料,我好想也去尝试一下,体会意外的惊喜或者惊吓。
去走一条从没走过的路,去尝试一种不在自己舒适圈风格的衣服,去试吃一款还没有评分的新品……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试过了。
这个过程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谢谢你,海绵宝宝。
明天我就去打卡那款我心仪已久的美食~
夏天的时候,我的连云港庞克女友,和我散步的时候,提起〈棉球方块历险记〉。
我问她卡通片讲的是什么,她说是好莱坞的老思维,然后这个时候出租车来了,她就说了一句电影里的台词:“HEY!
MAN”出租车司机好生奇怪。
我们站在路边大笑。
从此以后,我假装调情的时候,也会往沙发上一倒,把裙子往上捋,说:“HEY!
MAN!
”今天我拿了这部动画出来看,色彩好艳丽,正好调和我看了几日黑白艺术片的眼睛。
起初觉得有点儿无聊。
好莱坞的卡通,也总能给你五秒钟的欢笑,五秒钟的感动。
当棉球方块和他的朋友被强光晒干,汗水凝结成一颗小心的时候,我一边笑一边想到坚定的锡兵,想到那些花费了不知多少个小时来画这个童话并且相信的人们,被这些感动了。
我有点儿想我的庞克女朋友了。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成熟还是幼稚。
即使有一系列标准来将所有人划分,也会出现大量既不能划分到成熟,也不能划分的幼稚的个体。
说一个人成熟还是幼稚本身只是大脑为了方便整理存储空间而给别人贴上的简单的标签 ,而人是复杂的。
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拥有很多小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吹泡泡,吃冰淇淋,崇拜会跳舞的花生,因此被认为是幼稚的,但是这种幼稚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只是个人的爱好,不会给他人带来麻烦,更不会危害别人。
当然,海绵宝宝和派大星身上同样属于孩子的品质,而正是这些品质,让他们最终历经艰险挽救了比奇堡。
他们纯洁,不会为过去的恩怨斤斤计较。
他们无知,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前往贝壳城。
他们充满幻想,海草做的胡子让他们充满了勇气。
他们情绪波动大,面对皇冠留下的眼泪让他们死里逃生。
一个人身上那些所谓幼稚的品质,不一定是坏的,有时候还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一个人身上那些成熟的品质,也不一定就对这个世界来说更好。
成年人势力,因为这个社会竞争激烈,不势力的人更容易被社会淘汰,这没问题。
因此成熟章鱼哥面对被冻住的蟹老板,选择直接回家。
既然老板没办法发工资,又何必让自己牵扯进这件事情。
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拥有幼稚和成熟的品质。
海绵宝宝连续拿了374届最佳员工说明了他负有责任心,这是很多所谓成熟的人也很难做到的。
而当所有人看着蟹老板接受审判时,只有海绵宝宝站出来为蟹老板说话,为此深入贝壳城,同样说明了海绵宝宝的善良和责任心。
而此时很多成熟的人都在嘲笑他。
以是否幼稚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的体现。
所以,什么是成熟?
什么是幼稚?
45:17面对现实吧 派大星 我们只是小孩子看看吧 派大星我们吹泡泡 我们吃冰淇淋我们崇拜一个跳舞的花生我们不属于这里
72:12我想你是对的 痞老板 我只是个孩子在过去的六天零五分钟二十七秒半中我经历了许多事情如果我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 你就是你自己没有美人鱼魔法或者升职做经理或者其他的事情能让我改变那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小孩但是也没关系啊因为我做到了大家都认为小孩做不到的事情我去到了贝壳城 我打败了独眼巨人我骑上了大卫·哈斯霍夫 我把皇冠拿回来了
现在手机铃声还是海绵宝宝的主题曲。
说起童年,想必90后们都不会忘了这部经典童话。
在那片海里,有三个家,一个石头,住着一只傻傻憨憨的海星,一个城堡,住着优雅小气的章鱼哥,一个菠萝屋,住着心底不会藏事的海绵宝宝。
还有蟹黄堡的蟹老板和他的死对头海臭虫。
这个世界的一切似乎都是这么有趣美好和无忧无虑。
童年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每当想起童年的无忧无虑,必然也会想起海底世界的无忧无虑。
被女友拉着一起看了之后,笑了. 那天女友刚看了准备关掉,他爸爸突然说,就看那个嘛,多"扯"的. 那天女友的妈妈突然说:看海棉宝宝吧. 海棉宝宝年纪到底多大?3岁的堂妹喜欢看,10岁的小学生喜欢看,20岁的女友喜欢看,就连近半百的老辈子也爱看. 我想在这里面是有一股向心力的,向着我们的3岁.....
即使观影时我能猜到大概的结局,但剧情的发展过程却是各种始料未及,好多匪夷所思的情节接二连三地发生,然后拼成这个趣味丛生的冒险故事。
—— 海绵宝宝:你知道吗?
我过去六天五分钟二十七秒半,经历了许多事情。
如果我学会了什么的话,那就是:你就是你自己。
对,我就是小孩,但是我跨越了深渊,打败了独眼巨人,拿回了皇冠!
很久前在姑姑家住的时候,他家4岁的小女孩每天把着动画片频道不让换台。
于是就这样强迫着看了很多的动画片,有很多看着恶心巴拉的,尤其是一个叫做什么三眼神童之类的,抄袭日本的三眼神童不说,更是和那个动画片情节,质量差了十万八千多公里。
每集都是一个大道理,国产就这点让人不舒服。
但是还有两部片子以我二十几岁高龄仍然看得很开心,一个是《猫和狗》,猫和狗共用一个身体,像一只粗大的香肠,一端是猫脑袋,一端是够脑袋。
动画面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看得蛮开心。
另一个就是海绵宝宝了,是一集一集的小故事,很短,不像这部十一个电影。
这个动画的配音听起来很舒服很卡通,角色的名字翻译的也很可爱。
海绵宝宝,派打星(音译),章鱼哥,蟹老板,更可爱的事竟然还有一个穿着太空服一样的潜水服的小松鼠!
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只是一群小岛下各种各样形状性格的小东西们唧唧歪歪的生活。
这个电影很久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但是没有看,前几天偶然看到,竟然是我看了很久的那个小方块海绵宝宝!
立刻拿来看,还是那些人那个比基尼岛,开开心心的从头看到尾,真是开心。
这是一部毫无观影负担的电影,准备好喜欢的零食水果,只是别学海绵宝宝把冰激凌乱撒。
2025.11.02澳门银河
充斥着神经喜剧似的对白与情节,“Bugonia”,诞生于死亡的生命,似乎是从伊始就锚定了悲剧,随后用严肃却戏谑的语调表现,我们只是外星文明的所有物,被谎言欺骗,被剥削终生。兰斯莫斯可能并不崇信这些,但他也借阴谋论者之口审视了现实的阶级对立与人类的存在危机,很喜欢最后展现的动与静,对生态系统的重置,比前两部影片好点。
I knew this is always a deceiving game between the director and the audience, the ending was written on the wall all along, just cheesy and cheap, you can’t fool me with this shit
@香港。几乎一切都可以预测,过程中昏昏欲睡,看完只想问,石头姐为什么还在演兰斯莫斯这些破玩意儿。
还可以
2025.10.29. M+戏院,香港上映优先场。石头姐和兰斯莫斯合作第四部长片(算上一部短片是第五次合作),是我看后觉得仅次于《宠儿》第二好的一次,也是石头姐作为绝对女主看得最舒服、我认为发挥的最好的一次。没看过韩国原版(但估计不会像兰斯莫斯这个如此癫狂),光看这个下来感觉就是个“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故事嘛,蛮有趣的。最后临近结尾有个让不少影院观众直接大喊WTF、惊掉人下巴的一个反转,在此不剧透。本片的18禁全给了兰斯莫斯血腥暴力的恶趣味,但这次已经比《善良的种类》《可怜的东西》《狗牙》等等收敛太多。摄影非常出色,原声音乐也不那么古怪了。同时剧本上还有大量的室内空间单纯正反打的两人对话戏、张力全靠演员的精湛表演来实现,石头姐与杰西·普莱蒙势均力敌的炸裂飙戏无疑是最大的看点。
#Venezia82 石头姐是不是有在电影里受虐的癖好
那个……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最疯癫的剧本,最悲伤的内核。当“拯救地球”成为一个疯子的呓语,其所照见的现实反而无比真切。一场笑到流泪的悲剧,震撼人心。
看完感觉Yorgos所说的暂停事业并非空穴来风,这部依旧节奏把控的很好,以外星人,造物者来审视当下人之情感的淡漠、极端、对生活的态度与消极的反思浪潮来体现人的存在到底带来了什么?有趣的是当观众游走在这两个主要角色之间,两种perspective皆体现了非常不同且令人不适的感觉。绑架兼阴谋论拯救者并非完全无辜,而被绑架者兼邪恶外星人也不是空穴来风。甚至可以说是善良的品格最消极版,人性自带着腐烂气味。自认代表真善美的高级阶层在实验剥削,而脆弱的反抗者以暴力回应英雄主义。
和《可怜的东西》、《某种物质》(甚至《阿诺拉》)大概是同一类电影,在B级片的色香味中端上来一盘装着反思后现代某个尖锐议题的菜,近年来似乎很受电影届青睐。本片导演简直沦陷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仿佛在遛着观众和自己玩,配乐一惊一乍得尤其让人反感。但结尾的反转个人其实很喜欢,有种自暴自弃的幽默感,拍全世界各个角落人类的各种死法也挺好玩,掐头剩尾整个短片我肯定给五星。
现在如果要在兰斯莫斯的电影里谈论深刻,或者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估计他本人都要发笑。一个毫无创新的照搬,实在看不出翻拍的必要。恭喜他又解锁了一个前所未见但仍然怪异的石头姐版本,可以抱着一起送走了
Venezia 20250829# 精彩!(兰斯莫斯终于邪到了我的点上
中规中矩 没有惊喜, lanthimos I expect MORE from you!!!!!!!!!
可能是没有看过原作的原因,其实对我来说是新颖的,不是说结尾的反转,是Teddy的现实主义句句名言,结尾反倒让我有泄气的感觉。但是最后的镜头很喜欢,说的是拯救地球,没说过拯救人类哈,我真的谢。
Cult好評/第三幕好評/一開始睡過去了醒來後就變得好看了/我真的覺得光頭無論在什麼電影裡都有充當奇觀的作用
这片子有点意思,但观影过程也有点犯困。男的真是造孽啊,甭管虐的是不是外星人,他们这变态和残暴的基因确实是改变不了。反倒是最后人类灭绝了,一片祥和的感觉😂另外俩人的对话就如同网络对线,认知不同,完全不同频率,讲多了也挺无聊的。
画蛇添足
这反转真好玩,emma stone这次演活了巧舌如簧的女企业家,可真能说啊
#ven82记者会有两位演员佩戴了🇵🇸的徽章。(多一星)普莱蒙的演技很出色让我忽略了他的长相,细节处理很好。石头姐比善良的种类表演要收敛,但是如果为了自虐而冲奖的话估计是没戏的,更像是艺术行为想冲破演员这个职业称谓艺术家(no),只希望石头姐能清醒点别再和兰斯莫斯合作了。。。。。(说自己的造型其实还不够大胆也是。。。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