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美洲狮——栖岩 “单亲妈妈”的天花板,艰难抚育着四只幼崽,等它们能够独自挑战、面对生活时,选择放手,头也不回的走了。
画面最后她带着新的四只幼崽再次出现,继续续写着她们的故事,这是她的王朝。
非洲象——安吉丽娜 一颗牙长歪了的双胞胎母亲,每次“受伤的”总是哥哥,强大的家族力量!
Cheetah—猎豹kali 赞比亚年龄最大、最长寿的猎豹
二哥 名声在外,极其强大的猎食动物——斑鬣狗,上演了一场成功的权利与游戏之战!
在水中一盹一盹打着瞌睡的模样,有几分萌感。
权利之争 地中海猕猴,80多名成员,规模空前庞大,看起来有些忧愁、最终成功夺权的Mac,雄性团结协作的“工具”居然是只小猕猴!
周而复始,故事一直在上演,人类的生活亦是如此。
最近看了《王朝》第一季和第二季,讲的是动物之间的权力斗争,堪称动物版“权力的游戏”,时而精彩激烈,时而治愈感人,搭配大卫爱登堡老爷子的讲解,简直完美。
没有太多的研究,列10点感想如下:1.人类因智慧的传承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然力的约束,与残酷的动物世界相比,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已经相当舒服了,但这是以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差为代价的,理应感恩与保护其他生灵。
2.人类在基本解决了生存、生理需求后,衍生出了动物所没有的活动,诸如艺术、逻辑等积极活动,以及炼铜、自杀等消极活动。
3.繁衍是生物的本能,也是适者生存遗传下来的基因,动物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繁衍,于是人类世界成家子女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更倾向于把时间和资源分配给孩子也就不稀奇了,因此,养育好下一代是动物本能,照顾好上一代则是人性独有,不孝敬父母的,只能说只有兽性,没有人性。
4.动物中生存为大,貌似没有自杀的现象,从物种角度来说,自杀现象的存在像是“强者的苦恼”;动物中貌似也不存在炼铜,还达不到交配年龄的小狮子会被侵略者直接赶走,如此说来,“炼铜禽兽不如”这句话的“禽兽不如”不是形容词,而是事实。
5.与人类最相似的黑猩猩和猕猴种群,都有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激烈权力斗争,从动物到人类,权力的源动力从来都是满足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源的野心和欲望,于是不难理解普遍存在的政治的虚伪、上流社会的乱象等。
由此看来,提出人人实现自由之共产主义社会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同富裕的邓爷爷,固然难能可贵,但这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现实问题呢?
6.能长久统治族群的,必定是有仁爱之心、能顾全大局的坚韧隐忍的王者,那些咋咋呼呼、凶恶残暴的篡位者,终究只是小丑过个场而已,这一点历史也有迹可循。
7.雌性经常面临着捕猎和养育幼崽的双重压力,甚至为此失去生命,看着都觉得很辛苦,人类世界女性同理,面临着工作赚钱和养育小孩的双重压力,男性的参与度在提升但依然有限,与其说是女性的困境,不如说是母性的困境。
8.自然界是公平的,帝企鹅在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什么天敌的代价就是:残酷的生活环境及繁殖环境。
它们稍有不慎也可能会被冻死;在繁殖期,小企鹅是在帝企鹅夫妇的悉心呵护下,经过层层淘汰而有幸存活的。
帝企鹅是一大批同时进行繁殖的,整个过程非常震撼和治愈。
9.斑鬣狗是一个神奇的物种,但所受偏见颇多,原来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靠捕猎,而不是通常以为的食腐和抢夺,社会等级高度复杂,“雌雄同体”,有兴趣可以详细了解一波。
10.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决定着物种的生死存亡、生存轨迹,食物的重要性次之。
人类得到了充分的水和食物,理应珍视,此外,水、空气、食物、住所才是生存必需,其他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得到的,不要用一些错误的观念禁锢自己,生命重在体验。
最后,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我们的地球村。
puma 叙述者真的也非常重要 跟着说故事的人一路走 时而憨笑 时而蹙眉 真的被带进去了 看到母女相拥的一瞬间 真的泪目了 母爱放诸全世界!
elephant 小象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可以站立行走 想到了尤瓦尔·赫拉利说 在他看来智人是生性残缺 最脆弱的动物 小孩生下来要很长一段时间 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 不能主动获取食物 无法独自行走等等而动物却可以在出生后短时间内适应过来 对比起来 还真的蛮玄妙
cheetah能杀死一头角马的猎豹 竟然要对鼹鼠退避三舍 猎豹的优势 是它的速度 论体型和凶狠 还是鬣狗更胜一筹 可是如果猎豹放手一搏也不是毫无胜算 大自然的相互制衡 还真的是曼妙无比前三集下来都是母亲养育与母子分离的叙述 时间母爱唯大啊
hyena 养精蓄锐 篡位夺权 这一集才是真的王朝啊
btw 每一帧都能能做屏保了!
《红山动物园是我家》里面,有一位饲育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动物很自在、干干净净地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们就是它们自己,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什么东西。
这句话放在这部纪录片里竟也是意外的合适。
从第一季开始,BBC的团队跟踪记录了各种不同的动物,一拍就是2-3年,这期间他们观察、经历的种种,最终带给了我们这部王炸的纪录片。
从未像现在这般深切的体会到自然界、动物界自有他们的规则,美洲狮、非洲象、猎豹、斑鬣狗、地中海猕猴,还有第一季的那些动物,都从一个很自然的角度展现在屏幕上。
那些戏剧化的冲突源自种群内部的物竞天择,还有自然界的残酷,生离死别,至亲相残…… 当然还有人类日复一日对于动物栖息地的侵蚀。
在这里我倒无意从道德的角度评判任何一方,毕竟人类也需要生存,只不过这部纪录片除了提醒我们,或者说呼吁我们更重视对自然界的保护之外,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人类的渺小。
究竟是什么赋予我们那样的自大,认为我们就应该凌驾于所有种族之上?
我们的需求是天经地义,所以要逼迫这些同样美丽的种族一步一步退缩,直至退无可退避无可避?
智力绝对不应该是唯一的理由。
究其根本我们还是太过自大了一些。
一直忘不了第一季杂色狼那一集,津巴布韦马纳波尔斯的平原上,夕阳西下,映照着一半干涸的河流。
一群白色的飞鸟在吉他叙叙的声音里从河面掠过。
镜头切过,一只灰鹭悠然地栖在一条鳄鱼背上,由它带着自己缓缓游过湖面。
黑蒂的族群在湖岸边小憩,一群不知名的飞虫在狼群面前飞舞,夕阳的剪影把它们染成了一种透明的金色。
湖面上是张开翅膀迈着优雅的步子捕食的灰鹭,两只剪嘴鸥张开灰色的翅膀掠过水面,金黄的长喙探进水里,在水面划出一道漫漫的波纹。
说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也罢,但是那一瞬间,真的觉得大自然真的很奇妙很和谐很美好,起码那一刻,人类似乎真的是多余的。
我们不过是无数造物的偶然撞击在一起诞生并进化的智慧生物,但是抛却这一点,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凌驾于任何种族之上。
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反思的太多了。
1罕见的一集一种动物,不是打组合牌。
吸引我们的,是屡败屡战的悲催。
美洲狮的捕猎成功率实在是太低了,还有4个孩子要喂,都养在巴塔戈尼亚的湖区养育园里。
发胀的乳房,促使她前行。
找猎物,找猎物,喂孩子,喂孩子。
这里要说的不是剧情,而是捕猎的核心技巧。
最重要的是,美洲狮你一定要做,就是把原驼的平衡打翻。
他们没有反思。
只知道去用蛮力。
原驼的四肢很有力,而且他们的脖子也很有肌肉,不会得颈椎病,所以他们上下一荡,就把狮子荡下来了。
就和排球女将发球一样。
这片智利的冰与火之歌,成为很多美洲狮妈妈争夺的对象。
当时女主角R被打懵了 ,失去了领地。
又被一只成年的雄狮子,把家庭打散了。
这是两次惊心动魄。
靠气味决定领地是很重要的。
看完突出的感受,活着好难。
想想巴塔戈尼亚的狂风和冰雪。
2乞力马扎罗山下的大象,他们选择群居是因为更适合生存。
比如一对小兄弟掉到沼泽里的时候,大家齐心救他。
比如大干旱,最强的一员也可能倒下。
那时两个孩子都倒下了,旁边的猎狗等着吃美餐,而妈妈却不离不弃,鼓励他们起身前行。
这一幕最感人,也是有奶便是娘的背后。
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生命的可能。
而妈妈永远承担着那个重负。
这套剧集又何尝不是一个母亲颂?
这时,久旱降甘霖,何等畅快。
BBC的力量在于真实。
当然我也没法忘记,客串的火烈鸟的美丽。
还有他们都会与人类产生冲突,比如美洲狮会吃20%的羊群,那么动物学家只好使用猎狗来发出警报,这个矛盾才解决。
否则庄园主就会把美洲狮杀死。
人与大象也是,4亩地在2小时之内就会被吃完,象和人都会死。
保护队员用鞭炮把他们吓走,但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防护栏。
3母猎豹带着三个幼崽,捕杀角马。
但如果面临猎狗,一只他们都受不了。
老爵爷说猎豹是为速度而生的,而不是面对挑战。
因为超级喜欢卡哇伊的小动物,所以之前看过王朝mini版,后来才知道mini版是衍生的版本哈哈哈哈!
mini版本的侧重点是母亲养育幼崽和幼崽的成长,王朝则是幼崽长大之后的故事了,我喜欢王朝的原因是,它不单单是讲了动物之间的“合纵连横”,好像还涉及到了动物之间的丛林法则,那种既现实又不知道什么的感觉,真的有点棒
无意看到一条评论 开篇一张口 新概念人的dna魂动了果然BBC一出必是精品!!!
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拍动物的纪录片该是多难 关键是还能拍的如此好!!
没想到结尾就讲了!!
拍摄人员扛着那些长枪大炮徒步1600km 难以想象人类如何追赶美洲狮!
而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问题动物和人类如何和谐共处,牧羊犬的妙处,但是除了🐑,中国还存在着偷盗、不只是因为🐑的问题,这就放佛不是牧羊犬能够解决的。
这些记录者又是如何近距离接触到puma的呢,他们居然对人类没有一丝的抵触??
(毕竟那里也存在着矛盾 人类一年会杀死50只puma呢)这又是如何解决的 btw动物世界好凶残哦 雄性为了交配居然会杀死不属于自己的幼崽 雌性更加更加辛苦!!!
要为孩子寻觅充足的食物(还是养四个??
)只想弱弱问雄性是就负责完交配然后啥也不管了??
逍遥自在??
只留雌性一个人辛辛苦。
还要与其他雌性争夺领地 看到妈妈猎食比自己三倍大的驼羊 每次都害怕被踢死或者受伤 心痛第二集 非洲象 罕见的双胞胎艰难的面对干旱 但也难逃自然选择的命运Chettah也谁能不喜欢 腿长身长纤细花纹又好看的猎豹呢 kali九岁了还要抚养三个幼崽啊啊啊不行我摆烂了 之前写的大长文闪退全不见了 疯狂吐槽豆瓣 不写了
还是那么好看!
自然的每一种生物,它们都在坚强的活着,他们要挑战比自己大上几倍的猎物,要迎面面对入侵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要面对食物的匮乏等等一切困难,它们都在思考着怎么在这残酷的自然界中活下去和生儿育女。
无论是单打独斗的美洲狮妈妈Rupestre、猎豹妈妈Kali,还是统领着种族的大象女王Angelina (还有尽责的“保姆们”)、斑鬣狗女王Suma/Sia、地中海猕猴大王Mac,它们都肩负着重任。
它们是充满责任的母亲 (爸爸们在抚育幼崽上一点力都不出,妈妈们看着太辛苦了呜呜),它们坚持寻找走散的孩子们,它们不放弃鼓励虚弱的孩子们重新站起来,它们守护着没熬过自然袭击的孩子不愿离去,它们为不知去向的幼崽流泪徘徊 (Suma女王发现巢穴中的孩子不知所踪时落寞的身影和印有泪痕的眼角实在是太让人难过了),它们为了它们的孩子可以不惜生命搏斗 (臭卡纳萨),它们为了自己的种族负伤累累也不退缩。
它们都在拼尽全力地活着。
拍摄人员、巡护员们、那些为保护野生动物跋山涉、日夜颠倒、费劲脑汁的工作者真的太让人敬佩了!
近些年是有些闲情逸致的,喜欢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这样的纪录片,好像从儿时就爱看这些比较简单纯粹的东西,最近看了这部《王朝2》,其实只有几集,却看了不到一年,只用作舒缓心情,好了,现在看完了,便说说吧。
我想草原的伊始大抵是角马,因为他是众多捕食者的猎物。
草原的尽头是人类,因为他们自居为实物链顶端。
其实像狮子,猎豹这样的猛兽在捕猎角马的时候也都怕自己被踩踏死,但为了生存冲进角马群,角马也懂事,看到猎手冲来四散奔逃,然后远远看着同类被撕咬,未曾反击或报复,更不曾团结抵抗。
这就有点意思了,是角马遵守了守大自然的准则?
不抵抗的行为模式刻在了种群基因里?
或者说,这更像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献祭。
当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个理念是人类的思想赋予以及期待角马去践行,属实是难为角马了,或许角马没啥先进的思想,只有食物链低端的兽性。
但是把视角调过来看,人类群体,当外部压力施于人类群体,我们同样是优先选择保全自己的性命与利益而漠视同伴,大多数是这样的,这同处于食物链低端的角马之类的兽性又有啥本质的不同呢?
有不同,或许我们为了保全自己会把同伴置于险境而不顾。
在南非的某地界,鬣狗为了争夺领地,种群间打得不可开交,搞得缺胳膊少腿的,不仅在南非,在各地类似的事件都时有发生,比如现在中东的某些生物,或许还不如鬣狗呢。
所以无论我们是不是食物链的顶端,终归摆脱不掉那些原始的品行,有些低劣的属性是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的,比如自私,愚蠢,冷漠,欲望等等。
原本是同类的我们成为了同类的天敌,这不愚蠢吗?
其实也不想批判太多,无论人或动物,也不都是那么低劣的,任何物种都有感性层面光辉的时刻,比如为了让小鹿过河,母鹿葬身鳄口;比企鹅失去配偶独自走向冰山殉情,比如为了人道主义事业奔波于生死边缘的那些联合国工作人员,爱也在,印刻在了更深层的地方,可能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爱已经成为了古老的传说,但不可磨灭,流传至今。
说到人性与爱,自然想到法国哲学家卢梭,他主张人性、良心与大爱。
在其晚年的《忏悔录》中说到,大概意思是因为他要爱人类,所以他要将他的子女送进孤儿院,将妻子、情妇交给其他男人,有点类似“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感觉,毕竟这个兄弟要去忙着爱全人类,对于具体人,妻儿,你们会阻碍我去爱人类的!
感觉和渣男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哈,难怪现在的渣男都会pua呢,爱得抽象而不具体。
又或许,具体的人,并不可爱呢?
这时候,角马说到“我只爱我自己,要让自己生存下去,我不爱其他的角马,那边的那个角马,他刚刚踩到了我拉的屎,好恶心!
”现实、可悲,无论对错。
这是一篇有些杂乱的观后感,作者也是有点杂乱的那个人,重点说一下,我不是渣男!
好久没看动物世界了。
这季除了最后一集猕猴,其他的都看了。
一集平均45分钟加。
美洲狮 非洲象 猎豹 斑鬣狗 四个小小家族和王朝的故事。
这一季的四种动物,几乎都是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两个独居,两个群居,生活简单而残酷,无非就是生养,守护领地,费心捕猎,与入侵者缠斗,片刻偷闲这些事。
印象最深的生养,一只幼崽成功长大并具有独立生存能力,与母亲、兄弟姐妹分别,其实就是最普遍也最艰难的生活本身。
母亲的责任巨大,她有孩子短暂的陪伴,也必须一轮轮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些动物的寿命与人相比,实在太短,意外太多,很多时候,它们必须冒着极大风险捕猎比自己庞大许多的动物,也有可能被抢或被偷,筋疲力尽而一无所获,或者负伤。
他们没有表情,也难以看出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悲喜被日夜冲淡,受伤后是自愈,休息后是直击,分别后是孤勇向前,继续生命的轮回。
或许,是本能和集体无意识给他们勇气?
又或许,是生命的压力和魅力吸引他们书写自己的篇章。
群居的大象和鬣狗,又展现出不同的境遇。
尤其是斑鬣狗,他们虽然阴险狡诈,食谱广袤,却也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雌性斑鬣狗甚至进化出了雄性生殖外观,团队作战,等级森严。
作为母亲,她们足够称职;作为女皇,也足够有勇有谋;作为团队的一员,也足够清醒自知。
它们对自己和敌人都狠,它们当了很多背景板,也是自己王朝的主角。
动物世界里,自强不息者,适应力更优者,运气更好者生。
每一个生命都尽全力活着。
它们过着它们最简单而复杂的生活,作为人类,看看它们,好像能找到一些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应生活得更纯粹,更坚韧,我们也应该生活得更勇敢,不轻易说NO或LOSE。
王朝……的女人们
权力意志就是生存意志
看到妈妈偷偷离开自己的孩子,然后幼崽们呼唤妈妈却没有回音,最后兄弟姐妹们分开、或许此生不复相见后,感觉还是有点伤感。这些人迹罕至的极端环境真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一集就看哭了 妈妈太不容易了
除了拍摄手段和技术提升,其他真的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动物纪录片差远了。很多拍摄要么没过程、要么没结果,摄制组有多懒。。。还有些是拍很多素材拼拼凑凑,全靠后期剪辑和编故事~~~
定位的问题第一季已经说过了,这季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套纪录片应该侧重于情节,而不是画面,少有的符合“王朝”定位的斑鬣狗、猕猴两集,故事推进得太缓慢了。
原始的狂野,真实的争斗
感觉不如第一季好看(很可能是我的人类中心视角导致的,对像“王朝”的剧情更好看)
在动物世界中异性配偶往往才是最大的敌人。最喜欢猎豹那一集,卡丽的身姿实在太漂亮了,力量与速度的象征。(难受的时候看纪录片转移注意力很有效果)
每次看到大猫捕猎不成功,我都好难过,恨不得把家里冰箱里的肉扔进电视屏幕
美洲狮真的很戳我。大猫们小毛球时代萌化,妈妈好伟大。
除了猕猴雄性要么是缺位的,要么就是排他的
猫科动物爱好者心满意足,班鬣狗的故事感觉没讲好
这是《爸爸去哪儿了呢?》
只看了几集
可能是因为世道艰难,第二季内容比第一季要不虐很多。这一定程度上也和选择关注的动物有关:这次的主角有一半是独居动物,而社会性动物往往要比独居动物更暴力、对同类更心狠手辣;而这次主角所生活的地区保护工作更为到位,人兽冲突也没有第一季的那么尖锐。王朝这样的纪录片拍摄难度是很大的,不仅考验摄制组的水准,更需要当地科学家对于动物长时间的研究作为基础。希望还能看到第三集,能看到更多北半球与人类共舞的动物(比如豺、狼、豹和熊)怎样在困境中求生,而如果能把镜头带到水下讲述鲸类鱼类和头足类的个体故事就更完美了。
如果说动物无情、弱肉强食,那么就不会有雌性美洲狮为了更好地养育幼崽而争夺有着“绝佳育儿地”的河畔领地,就不会一次又一次被原驼甩下再一次次奋起追捕,就不会在一夜未归后扑向母亲身怀亲昵舔舐。
三星半吧,节奏比较慢,大量镜头硬扣王朝主题讲更替,不过动物真的很不容易
前面3集还行,但整体节奏还是太温和。4649/9.3
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竞争远比人类世界残酷得多,它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让自己和后代能活着,条件更好的人类理所应当保护和帮助它们,毕竟是人类让它们的生存变得如此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