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

Gräns,边境奇闻(港),边境奇谭(台),Border

主演:埃娃·梅兰德,埃罗·米罗诺夫,约根·托尔松,安·彼得伦,斯坦·伦格伦,马蒂·博斯泰特,维克托·奥克布卢姆-尼尔松,纳塔莉·明妮威克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丹麦语言:瑞典语年份:2018

《边境》剧照

边境 剧照 NO.1边境 剧照 NO.2边境 剧照 NO.3边境 剧照 NO.4边境 剧照 NO.5边境 剧照 NO.6边境 剧照 NO.13边境 剧照 NO.14边境 剧照 NO.15边境 剧照 NO.16边境 剧照 NO.17边境 剧照 NO.18边境 剧照 NO.19边境 剧照 NO.20

《边境》剧情介绍

边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缇娜(伊娃·米兰德 Eva Melander 饰)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海关官员,她拥有着对于犯罪气息异常敏锐的嗅觉,没有一个心怀鬼胎的人能够轻易逃脱的了她的双眼。某日,缇娜遇见了一个名为沃尔(埃罗·米罗诺夫 Eero Milonoff 饰)的男人,直觉告诉缇娜,这个看上去无比正常的男人,正在隐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 让缇娜感到无法相信的是,自己竟然不可自持的被沃尔所吸引着,当她和沃尔的距离渐渐拉近之时,缇娜震惊的发现,原来沃尔的秘密和自己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沃尔的存在让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有条不紊的一生其实都是谎言,是继续闭上眼睛苟且偷生,还是勇敢的触碰真相,缇娜需要做出她的选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血鲨请告诉我去车站的路侠僧探案传奇之大兴赌坊阳光普照大地画圣昭和元禄落语心中黄昏的优作海上密室谋杀案麦尔斯人尽皆知归棹爱与和平热带情绪第二季查理班克斯的教育红门兄弟冰雪城堡知音识谋第一季猪太狼的夏天超级骗子等着你回来雨色可可第一季夏日心跳我的逆向追求梵天神器我爱斯诺克春潮幻界巴士大烟山之恋:国家公园浪漫史开挂药师的异世界悠闲生活谈判专家

《边境》长篇影评

 1 ) 山怪也好,人类也罢

很多人认为这片子是关注LGBTQ,或者边缘人群的,那是把这部电影层次降低了。

它其实关注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主题:寻找自我,或者更进一步讲,自我认同感。

Tina从小便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是个有缺陷的人,这个时候他和外界是完全隔离的,直到Vore出现,Tina开始问:我是谁?

才终于明白原来我和Vore一样,是“山怪”。

随着剧情发展,Tina却发现自己和Vore不一样,他终于明白,山怪也好,人类也好,都需要爱才能同他人建立连接,最终获得认同感,影片结尾,Tina同山怪婴儿建立了连接,找到了自我。

 2 ) 或多或少,我们不都是怪物吗?

《边境》是一部熔炼了不同元素的, 烂漫的,北欧黑色电影的(Nordic),社会现实主义的,神秘力量的影片。

相信很多人在观看电影时,都为影片的荒诞和复杂所扰,难以用一种态度,一种感受和一种思考来解读《边境》。

在我看来这种复杂性却是边境最为可贵之处。

本文将放弃以简单的,统一的视角和逻辑来解读影片,相反,将提供从不同视角对影片的浅探,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1. 身份电影边境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妆容设计奖。

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丑陋和奇怪的造型一定也是在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禁去想,这个长相丑陋,行为怪异和我们不一样的女人是谁?

那么Tina是谁呢?

对于这个问题,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种划界的方式,将Tina和电影中的其他人以及看电影的我们区分开来。

Tina是吃虫子的,长尾巴的,丑陋的是与我们不同的“怪物”。

随着影片的进行,电影确认了我们对Tina身份的猜测,Tina 是Troll,北欧神话中的一种怪物。

可是在不断地强调我们与Tina外表和习惯的不同的时候,《边境》也像我们展现了一个和我们说着同样语言,有着同样生活方式的Tina。

“那么,我们不禁要再次发问Tina到底是谁?

是异化的人?

还是人化的怪物呢?

”回到北欧神话中,Troll是一种居住在远离人烟地区的,没有天主信仰的,被认为对人类是危险的一类生物。

这让我想到了1870年代开始出现的人类动物园(human zoo),来自未发展的偏远部落的有色人类也被异化成了和欧洲的文明人不同的“怪物。

”在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崛起的欧洲,电影不禁引起了我们对难民危机现实的反思。

更重要的是影片让我们以Tina的视角感受到他者身份所带来的痛苦,并对此感同身受。

电影提供的这种感受是超越了某一现实事件的。

不管是在蔡康永先生所说的“我们不是怪物”还是留学生在国外遭受的歧视,都应该是感同身受的吧。

2. 北欧黑色作为一部北欧犯罪电影,边境沿袭了北欧犯罪电影的黑色风格(Nordic noir)。

影片色调阴暗,压抑,时刻表现着欢迎来到永恒的北欧黑夜的致郁风格。

特别之处在于电影通过导演的安排以及演员的出色表演提供了超越视觉的感官刺激。

“闻”既推动了影片剧情的发展,Tina通过“闻”感知人的情绪发现了携带儿童色情内容的恋童癖,又为影片提供了独特的气味标记,西装革履下的猥琐,森林和泥土,潮湿阴暗的房间,蚯蚓,以及同样“丑陋的”“肮脏的”Vora。

大量嗅的特写,无时无刻不调动着我们的嗅觉器官,让我们恶心,让我们害怕。

3. 爱情Tina和Vora的爱情是本片两条重要的故事线中的一条。

这条故事线带来了影片另一个重要议题,性别。

以“正常人”的视角来看Tina和Vora都是女性,两个雌雄莫辨的人之间的爱情颠覆了传统的男女关系。

可是这种颠覆并不彻底,Tina是以一种类似于“正常人”中的男性形象出现的,她有着一根细小的男性生殖器。

这种对异性恋父权社会男女关系的仿制,在我看来是本影的一个缺憾。

我更希望对troll这样一种异化的人而言,性别是不存在的,他们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4.恋童恋童是本片的另一条故事线,这条故事线完成了对“人”和“异化的人”Troll的归同。

我们和我们所谓的他们并没有那么不同,一样的崩坏,也一样拥有善意和正直。

恋童犯罪被证明是Vora与人类的共谋,而正义的伸张也是Tina和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样混杂的主题下,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勇敢,坚毅的Tina。

所有人类的,troll的美好品质都集中在了这个异化的人身上,并且随着Tina没有被阉割的后代(保留了尾巴)的诞生留下了对未来的希望。

导演Ali AbbasiAli Abbasi 来自伊朗,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并居住在哥本哈根。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想提出一个反思,作为一个伊朗国籍,在伊朗长大的导演,Ali Abbasi以一种完全西化的故事(北欧神话)和方式来拍摄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不止于难民身份的作为他者的痛苦。

但是我不禁会想,在这一过程中导演丧失了多少“自我”?

变成了他永远不会能成为的“正常人”?

原文刊载于 微信号:北欧电影,搜索关注。

 3 ) 用声音走进山怪的世界

影片的主角蒂娜(Tina)是一位海关边检员,她体态臃肿,五官怪异,甚至有些丑陋。

蒂娜有着异于常人的灵敏嗅觉,能嗅出人的羞愧、内疚、愤怒等情绪,这让她立刻就能辨认出那些心怀鬼胎的入关者。

直到与她有着相近外形的沃尔(Vore)出现在边境时,蒂娜开始变得慌乱。

她躁动不安,不由自主地被沃尔吸引,逐渐开始了对自身身份的探索。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得知蒂娜与沃尔是异于人类的山怪。

他们生来嗅觉灵敏、充满野性,而他们的种族在数十年前遭遇人类大规模迫害,仅存的后裔散落而居。

不同于沃尔生长于自然,蒂娜被人类养育长大。

在这段发现自我、重回自我的故事中,出色、大胆的声音设计将观众完全带入蒂娜的世界。

蒂娜与沃尔由于蒂娜亲近自然的天性以及她灵敏的感官,一切感受在她的世界里被无限放大。

无论是边境检查室里扰人的电路声,城市中的人声、车声、汽轮声,还是自然中的风声、水声、鸟鸣声等等,一切声音都被有意放大。

加上充满呼吸感的台词,令观众无限地贴近人物,仿佛能切身体会到蒂娜的所见、所闻、所感。

通常嗅觉是很难表现的,声音设计中听感的放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了这一敏锐嗅觉的呈现。

检查室里时刻充斥扰人的电路此外,声音的空间感十分出色。

由于声音呈现出无限贴近人物和现实的真实感,因此当空间切换时,听感的变化特别强烈,而精细的处理并不会让这种变化显得跳跃。

从城市到自然,从内景到外景,观众沉浸在声音空间中,紧随蒂娜的行动。

影片的声音设计紧紧围绕蒂娜的状态与情绪展开。

自幼被蒙在鼓里的蒂娜饱受身份的困扰,年幼时被欺辱霸凌,成年后因相貌丑陋、生理缺陷而深深自卑。

影片用巧妙的声音设计来表现人类社会对蒂娜的束缚和排斥。

首先是蒂娜的家,这幢依林而建的房子仿佛时刻被一股力量紧绷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随着蒂娜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声响越发强烈,如同她在与这股力量抵抗,奋力挣脱。

当她终于宣泄出了夹在两种族之间的身份焦虑后,她接受了自己,代表着人类社会束缚和蒂娜内心挣扎的声响彻底消失了,最终她任由房子破败,回归自然。

蒂娜家中时常伴随着木头被紧绷、挤压的声响另一处较为明显的设计是医院的门,这场戏是蒂娜送临盆产妇去医院。

当产妇顺利进入医院后,刹那间合起的自动门发出骇人的声响,将蒂娜阻隔在医院门外。

这时蒂娜还没有得知自己真实的身份,深陷自己生理缺陷而无法生育的痛苦中。

更不必说更为明显的犬吠,作为人类意识的外化,家犬对蒂娜的狂吠表现了人类对她的鄙夷和排斥。

医院自动门发出骇人声响,将蒂娜阻隔在外一边是人类社会的疏离,一边是自然的亲切。

为了展现蒂娜对自然的亲近,影片在声音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在通常的设计思路里,邻近自然的郊外是特别宁静的。

但当蒂娜与大自然相处时,大自然生机勃勃,甚至有些嘈杂,仿佛一切事物都灵动起来。

当蒂娜身处湖水中,主观听感的设计让我们感受到蒂娜与自然融为一体,无比美好。

在蒂娜探索身份、回归自我的重要过程中,吼声这一代表着原始兽性的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蒂娜与沃尔结合时,她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并非残缺,伴随着快感的吼声是她开始释放天性、冲破人类社会藩篱的信号。

在得知自己被人类欺骗多年,她终于开始反抗,将积压的怒火化作对家犬的奋力怒吼。

最终,当她发现沃尔的罪恶勾当并与他对峙时,蒂娜与沃尔此起彼伏的怒吼声将影片的情绪推至高潮,蒂娜终于将她的屈辱、痛苦、仇恨、迷茫通通宣泄。

创作者对这三次吼声做了细腻的处理,令蒂娜的本能、情绪渐次爆发,将叙事带至高潮。

蒂娜的三次吼叫展现了人物成长,将叙事推至高潮在音乐创作方面,影片中多为音效化的音乐,充斥着合成器音色,营造出悬疑、奇幻的氛围,与影片的风格极为贴切。

《边境》用奇幻的外衣包裹了众多当下的社会议题,用极富创造力的视听设计以及出色的表演共同打造出这样一部浪漫、新鲜却毫不猎奇的影片,无法不令人沉浸其中。

欢迎加入莫非影画声音交流群(请添加微信号Mofeipictures),与我们分享你对这部影片声音设计的感受,或任何你所喜爱的电影声音。

 4 ) 边境

我们自然而然不断跟进影片的进程,等待着它按照剧作原理不断展开,从事件的发送—接收再到围绕着动机也就是对地下儿童业的调查之行动,甚至是通常在一部情节剧中作为暗线的感情线或三角恋情关系都具体而微时,突然间,它解体了,伴随着Roland的离开以及Tina对父亲的清算,暗线战胜了明线,作为冲突之一的三角关系消失了,不断地反转意味着自我。

一裸体与—作为生成者的少数叙事但是,这里,我们必须将改换为另外一个名词:生成,一方面,这个词语属于一种组合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它则是一个聚类:“生成”是对待可能的生成,它将事物从我们所处的状态之中解脱出来,就像穿透白色墙壁的逃逸线,生命也将从线性,宏大的编码之流中解放出来,作为个体的人与群体,历史等概念不再连接,不再属于沉重的家庭,土地,或是文化,前者不依靠后者,后者也不再决定前者,此时,他是自由的,不再问及从哪里而来,将要前往哪里,而是一个原子,一个单体,他所行走的曲折路线,无一不是地形图,历史在他的身后。

 5 ) 私人看片笔记

边境 Gräns (2018)

日译片名增加副标题『两个人的世界』女主人公Tina生活在瑞典北部寒冷的森林地区,最近的大城市是于默奥(Umeå)。

Tina的工作是作为边境海关检查违禁品。

她用鼻子嗅探,比仪器还灵敏。

Tina皮肤粗糙,凹陷眼,结棍鼻,厚嘴唇,任谁说都是丑陋的。

她却有一颗亲近昆虫、森林、动物的温柔之心。

Tina生活在格格不入之中,困扰她的问题其实普天下通用,“我到底是谁?

”片中有一幕,Tina梦中惊醒,与窗外忽然而至的狐狸(正是海报上那只)隔着玻璃四目对视,出神。

我被这个时刻的微妙与天然性彻底打动。

导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赋予Tina超越常人的物种身份,脱胎自北欧传说里的“山精”(Troll)。

民间传说里,山精遍布斯堪的纳维亚各地,北欧人从小在歌谣和传说里司空见惯,甚至不乏发现山精踪迹的新闻。

这样的现实背景,令剧中人Tina生活进瑞典人类社会并不存在违和感。

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剧本『培尔·金特』(Peer Gynt)中,也描述过主人公培尔误闯山精洞穴,拒绝与女山精成婚,遭一众山精戏弄,等到黎明时分,怕光的山精才鸟兽散去。

传说中,昼伏夜出的山精,一旦被日光照射,即会变成石头。

影片中,Tina在邂逅Vore后,两人的户外行动大多在黑夜与暗光下进行,印证着传说。

作为来到瑞典的伊朗移民,阿里·阿巴西借用山精这一北欧典型边缘族群形象,对映自身移民身份与处境。

反噬主流还是与主流艰难融合,既是阿巴西,也是Tina的身份追问。

Tina与Vore那场雌雄错位的野合,透着古典自然主义色彩,欲望来自天授而非肉欲的动物性。

Vore告诉Tina山精遭受人类种族灭绝,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17世纪丹麦国王就颁布过“山精艺术禁令”,违反者一律死刑。

18世纪的瑞典,被认为是山精后裔的“驯鹿萨米人”(Sámi),文化和语言均遭到过殖民毁灭。

在如今的网络表情包文化中,Troll也以一个略显污名化的形象流传在各种网络斗图嘲讽之中。

所以,回过头审视影片时空里,Vore勾结同族人暗地里作恶、报复人类婴儿的行为,与Tina最终选择留在人类族群中生活的选择,反抗与平衡,两种生存态度孰是孰非,并不能轻而易举一言蔽之。

那放诸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移民、难民身上呢?

更耐深思。

 6 ) 戛纳捉影④:《边境》一场噱头十足的怪奇认知秀

电影海报每年在戛纳最期待的就是可以看到一些脑洞大开的奇怪片子,这些影片注定不会在国内上映,等资源又十分辛苦,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影片本身就是极为难忘的观影体验。

今年第一部备受争议的重口味作品来自一种关注单元,瑞典导演Ali Abbasi的《边境》,片中部分大尺度镜头引发全场尖叫,甚至有许多观众中途离场,可谓噱头十足。

《边境》讲述了Tina是位效率极高的海关关员,她有着超常的嗅觉,仿佛能嗅到人们身上的罪恶感。

但当Vore这个表面看上去很可疑的男子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的嗅觉却好像生平第一次失灵了。

Tina知道Vore隐藏着一些事情,却不知道是什么。

更糟糕的是,她甚至隐隐感到自己正被他吸引。

她与Vore缔结了一段特殊的关系,不仅最终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也意识到了与自己有关的真相:和Vore一样,她也不属于这个世界。

她的整个一生都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现在,她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继续过着虚假的人生,要么直面Vore向她展示的可怕现实。

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女主Tina的“天赋异禀”。

身为海关官员的她,每天过着百无聊赖的工作生活,先让我们看看她长什么样子,请做好心理准备。

是不是觉得她长得就有点“反人类”?

某一天,一个旅客准备过关,Tina似乎闻到了什么,叫住了他。

海关的其他工作人员十分相信Tina的嗅觉,果断开始检查,男子很淡定,看不出来有任何的慌张之处。

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品。

这时Tina突然要求看他的手机,男子开始慌张起来,拒绝接受查验,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只能勉强同意,从怀里拿出手机,Tina拿着手机在鼻子边仔细地闻了闻。

她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手机的后槽盖里找到了违禁物品,男子慌乱地抢过来想要吞下去,却被立刻制服,只怕他做梦都想不到在海关还会有这样的“神奇人物”出现。

而令Tina情不自禁被吸引的男子Vore长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点太像了?

两个人从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就处于“相爱相杀”的状态,Tina可以很明确地感应到Vore是她的同类,但是她拒绝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认知过程。

看《边境》很容易想起前年同在戛纳展映的《生吃》,两部影片中都有着大量挑战观众生理极限的镜头,但主题却都很温暖。

《生吃》是以女孩吃生肉为主线,表达成长中的懵懂与阵痛,以及亲人对女孩略显畸形的爱。

而《边境》本身更像是一场怪奇秀,两位主人公本身相貌就畸形,更不用提他们所谓的“天赋”是多么的变态与可怖,但就是这样的两个“异类”,他们对于情感的表达和认识超过了很多所谓的人类。

不过导演用心十分“险恶”,为了增强这场怪奇秀的视听效果,他故意放大了影片中令人不适的成分,比如影片中有大量女主丑陋面部的特写,再加上女主对吃昆虫充满兴趣,更加重了反胃的效果。

即使女主赤身裸体地在风景如画的湖边洗澡,也感受不到丝毫的美感,臃肿的身体与满是疤痕的皮肤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极致性的反差,正是导演期待的效果。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戏就是男女主交欢时,女主突然长出了男性生殖器,形状像尾巴一般,令人大跌眼镜,遍寻阅片档案库完全找不到如此惊人的类似场景,这一幕在片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女主自这一刻起兽性逐渐觉醒,雌雄同体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于自己是谁的疑问,所以故事从两个奇怪的人相遇,转变成了女主探寻自我身份的过程,这是一种近乎于扭曲的融合,当中既有民俗,又有成人童话,还有浪漫与悲伤的戏剧式表现,虽然很怪异,但确实令人着迷,并且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边境》的口味绝对不是主流媒体所喜欢的,影片放映后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议,但无可否认它吸引了很多B级片爱好者。

Tina的遭遇也令人反思,她用了近乎一生的时间来接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她丑陋的外貌和怪异的特征注定使她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内,只有当她在附近洗澡、和动物对话,接近自然时,才是她最开心的时刻,这也注定了Tina近乎于悲剧的人生。

导演Abbasi成功地在影片中进行了多重意义上的批判,比如Tina和Vore象征的是少数族群,他们在抗争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急需重新探寻,各种出人意料的元素交织起来,好像一出舞台剧,但作为电影来说,节奏感还是太差,导演将Tina的生活以片段化的方式进行切割,使得她的故事在电影中的展现支离破碎,观众也难以产生共鸣。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顾此失彼。

比如在影片中还加入了Tina与年迈父亲的对立这一条线,几场戏用力过猛,冲淡了影片中最重要的Tina与Vore之间的冲突,导致观众有些时候会摸不到头脑,说明导演还不完全具备驾驭长篇叙事的能力,浪费了一个极佳的创意。

总的来说,《边境》还是今年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在戛纳也许不会有所斩获,但这种以大胆的方式来展现生存危机的想法还是值得赞许,也为今年戛纳影片整体略显沉闷的氛围,带来了一抹别样的亮色。

凤凰网评分:6乍看之下,《边境》讲述一个常年被排斥的女性的故事,似乎是典型的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故事套路,然而,《边境》的情节却出乎意料地走上了我们谁也没想到的地方,硬是把一个童话故事完全改造成了一部充满黑暗色彩的成人寓言故事,尽管多处情节古怪得甚至有些离奇,但是导演Abbasi总能用充沛而真实的人物情感,将几乎脱轨的情节拉回正轨上来。

—— Eric Kohn《Indiewire》在众多不能说的困难之中发现真实的自我,Ali Abbasi的《边境》将曲折离奇的童话、民俗传说、探案任务剧、爱情悲剧、以及存在主义戏剧等多个类型、元素杂糅在一起,是一部让人兴奋的、充满想象力的杰作。

——ALLAN HUNTER《国际银幕》这部混合类型片的《边境》,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惊心动魄的美。

伊朗导演Abbasi将超自然的民间传说和现代的社会写实主义融合在一,创作了这部探讨部落主义、种族主义、以及人所共有的排他性等深刻主题的寓言故事,把它放在全球各个国度,它都具备着相当的时代重要性和真知灼见。

—— Stephen Dalton《好莱坞记者》这部另类的惊悚片《边境》讲述一名拥有独特的、总能准确甄别走私货品能力的瑞典海关官员面临究竟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的终极考验,给戛纳献上了一盘精彩且充满智慧的大杂烩。

它将爱情片、北欧犯罪片、社会写实主义片、超自然恐怖片巧夺天工地融为一体,是对电影类型的大胆挑战和颠覆。

——Alissa Simon《综艺》文/二十二岛主原文阅读:戛纳捉影④:《边境》一场噱头十足的怪奇认知秀

 7 ) 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还是做自己

电影剧情都十分出人意料,导演把小众噱头看点玩到了极致。

主题经典常见,是我是谁,那我应该怎么做。

当女主角发现了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样貌丑陋的人类,她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山怪,这些年她遭受的欺凌根本就是毫无意义。

当女主爱上男主,两个人找到了一份未来生活的新出路,女主的选择是要仇恨人,做回一支野兽,还是选择当一个人。

电影化妆也十分出彩,男女主妆容看起来十分自然,让人一度怀疑,导演怎么找到两个长相如此抱歉的演员,还这么相似?

片中几处情节都触动人心,男主和女主两人裸奔在森林里,我体会到了他们剥去人身上的束缚,变回自己;女主收到快递,打开纸箱盒发现里面是自己的小孩,她给小孩喂下生虫,小孩露出满足的笑容。

故事的表像是在阐述,选择兽性还是人性,但背后隐藏的是导演自己对社会的咆哮,他本身是一位伊朗新移民,全片是一部黑暗色彩的童话故事。

 8 ) 让我想起了周德东类人题材的恐怖小说

太喜欢了,绝对排进世界影视前十,镜头语言太棒了。

开篇镜头信息量拉满,水与岸,瑞典与英国,人与虫,美与丑,居所与自然,卵生与胎生,都是二元,边界。

女主疑惑地压抑了想吃虫子的冲动。

女主拉开冰箱门发现没有爱吃的,呼应刚才想吃虫子的事。

镜头叙事能力极高。

学院派,导演丹麦国家电影学院,和拉斯冯提尔一样。

导演全程都在挑衅观众。

有必要的全裸镜头,表明女主身体和普通女性一样,但有戏剧反转,交配时才伸出的阳具。

生态女性哲学观。

反刻板印象,生理与外表相反。

被男主启蒙吃虫子的时候是女主的高光时刻,世界杯点亮了。

女主崇拜男主,认为他一个有阴道的男性也能不自卑。

开始约会,在山川河流泥土间。

最浪漫恐怖的性爱,女主在交配时才发现自己是雄性,开始自我认同,觉醒,不在自卑。

演员要做到相对性别时的感受。

反对人类标准定义性别,反对多数人权益向少数人施暴。

艺术概论,虚构是艺术手法,不是真实的真,是真善美的真。

亚当夏娃,在森林中裸身奔跑。

三结构电影美学创作,意图隐喻故事。

然后按照破二元的功能选角色,需要半人半兽不男不女,职业也是边境海关,工作是善与恶的边界,住所是人类社区和自然的边界。

 9 ) 带有悲剧色彩的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又不止于爱情

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有太多了。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它。

我想说说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作为一个边缘人的孤独感——现实中的我们不一定是山精,可能脸上有个胎记、疤痕,总之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而这不一样的人,一定会有蒂娜在超市买食物被某些人探究心虚的眼神盯着的经历。

如果外观看起来和大多数是一样的,但是性格像蒂娜一般沉默寡言不懂圆滑到有些木讷,会成为职场中的边缘人。

在人群中找不到归属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蒂娜的感觉。

可是蒂娜与我们这些人类社会中的边缘人也很不同——她闻得到人类的情绪。

人类啊,总是有很多黑暗的东西需要隐藏。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小秘密被放到阳光下。

与人群彼此格格不入的蒂娜居住在森林深处,森林的安静与纯粹使蒂娜感到舒服自在。

她喜欢赤脚行走在湿滑冰凉的草藓上,喜欢赤身裸体的与湖泊融合在一起。

她一直是一个人做这些事情,可她不喜欢一个人,她不喜欢这种孤独感,她宁可和一个骗子和三条吵闹的狗住在一起。

直到她遇见了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与众不同的沃特。

对我来说这世上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当你以为这世上只有自己是一个怪异的、与一切事物及人类都格格不入的怪胎时,碰到了一个和你一样的特别的人。

如同蒂娜和沃特——两块形状诡异却能与彼此契合上的拼图。

沃特从小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山精,是不被人类社会容忍的存在。

他的父母被人类囚禁、虐待,而他从小辗转在不同的孤儿院也受尽了苦难。

他没有理由对人类仁慈。

他可以和蒂娜一同在森林追逐打闹做爱,邀请蒂娜一起去芬兰找到自己的族群。

可他从始至终清楚自己的定位——人类的敌人。

而这一点他与蒂娜是不同的,蒂娜与社会无法彼此融入,但她从未有过伤害人类报复社会的想法。

她和警长一同寻找恋童癖是因为她心中有对他者的关爱,对道德的坚持。

这一巨大的观念差别只能迫使他们走向分别。

在蒂娜与沃特身上有着强烈的悲剧爱情色彩,其中还掺杂着奇幻的种族设定。

影片结束我很好奇蒂娜会如何对待她的孩子的小尾巴——像其他所有人那样割掉它,融入人类社会?

还是把他作为山精藏在森林中,与人类社会隔绝?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古今中外的同病,与众不同就要被排斥也是约定俗成。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个体怎样选择表现真实和完整的自己呢?

被排斥驱逐还是隐藏求全?

 10 ) 有趣的尝试

一部摄影极美的片子,连绵的森林,阴湿的青苔,碧绿的湖水,交合的异人,斑驳的裸体,一切都与北欧冷峻的,疏离的,边缘的气质奇妙地契合;但抛开影像的美,主题的猎奇,故事的完成度还是低了点,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已经人类社会化的异人遇到同类后重新寻求身份认同与归属,一条是屡建奇功的海关官员协助追查娈童案,两条线之间的衔接还是显得生硬,刻意,导演想探讨娈童,两性平权,移民歧视等社会问题但又讲不清楚;电影整体感觉外观精美但内里欠火候,观影之前建议了解一下导演的移民背景和北欧山神的传说,总体来说是一个有趣的政治寓言,但给一种关注大奖有点过誉了。

ps.第一次见套戏结束后观众们连片尾曲和字幕都懒得等,迫不及待离开,离开时走在身后的男人不停对身边的女人说芬兰真厉害啊真厉害,倒是令人印象深刻😅 2019 年情人节的夜晚 于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

《边境》短评

2019已看长片39/自我认知与认可的过程,可惜的是感受不到一点美感。

7分钟前
  • 比格披萨配送员
  • 较差

怪胎的故事。缺乏血腥和恐怖,不好看。

12分钟前
  • 身体大师
  • 还行

其实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类似《水形物语》。北欧奇幻风格,清冷,寂寥。

15分钟前
  • 申由己
  • 推荐

一部充满腥臭味的电影(无贬义),我还是更希望把故事里的奇幻元素拿掉,其实并没有必要去对女主(男主?)的异类身份做超现实的解释,反复的动物性甚至兽性的呈现已经有点飘了,收不太住。另外,把好好的演员化妆成这样演戏,怎么说,大概也是种剥削

20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前半段是破案悬疑的壳子,后半段则放飞自我脑洞大开成了彻底的奇幻故事,而不管类型怎么交融脑洞有多大,内里始终还是在反映同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点很赞。

2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好恶心

26分钟前
  • Nicolaas
  • 很差

詭異情色與不安的奇片,這才叫隱喻吧。表面上是一次怪異的愛情冒險,主力去了難民和移民議題,還順便稍帶了LGBT,導演對親密的帶電鏡頭很在行。

28分钟前
  • sean cheung
  • 推荐

一度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电影了,结果导演又下了一城,开始讲边缘人的身份和社会认同,去讲人类社真善美的主流意识形态,导演借着北欧神话开了一个脑洞这么大的故事,还是挺厉害的。

3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实在是在我忍耐范围外的题材拍摄手法 双线剧情的交汇也没怎么get到

34分钟前
  • 星竹
  • 还行

今年最佳,朴实感人~

38分钟前
  • strongman
  • 力荐

3.5 一脸惊恐的欣赏完这部异类伊甸园

40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推荐

女主对男主说,恶魔有什么好延续的。这句话也同样适合繁殖狂。

44分钟前
  • 孟克柔🌈
  • 推荐

HKSIFF2018… 8/10 其實很符合柏林氣質啊,這種「高概念」的處理滿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的《糜骨之壤》和《木星之衛》—— 但,生理不適度遠超後二者。而政治表達也與同類型片很不一樣。對「生命至上主義」和「正常人中心主義」甚至是當代平等觀念的天然反制,沾著一身野性混雜著邪氣,指向原始的部落性和血緣論。只膽叫一聲狠,強大的影像魅力爆裂而出⋯⋯

48分钟前
  • INFITHELLs
  • 推荐

【3】奇幻壳,政治心。仅就故事而言还算有趣,探讨野兽-人类的关系颠覆,前半段的悬疑与奇诡感相当诱人,奈何后半段偏要植入所谓社会隐喻,这一层面上的作者性苍白无趣,或者说没有找到更好的植入手段。

52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还行

隐喻很多,导演要表达的立场也不少。最让我有感触的是,缇娜虽然嘴上很坚决地说:我不明白恶魔有什么好延续的。但实际上,当面对后代时,母性是一种本能——尽管她并不能保证抱着的是不是一个恶魔。

56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女主丑的可怕,男主(变性人?)和女主真的很般配。情绪是可以被闻出来的,如果是真的,能用来做什么?

60分钟前
  • loneliness
  • 还行

脑洞片,涉及诸多政治议题,关于性别、族群

1小时前
  • 微分流形
  • 推荐

本土妖怪故事,影射欧洲乱象,诉苦换来同情,跨型融合妙手,把丑拍出美来,把爱拍出唏嘘来~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较差

虽然有点“政治投机”的意味 不过影片还是呈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魔幻色彩 导演在片中生造出的这一新种族的各种男女性别互置、超能力、食虫等等都有比较强的猎奇色彩 反而是孤独的“女”主遇到同类后的兴奋 与不断压抑自己的兴奋 想用“普通人”的准则来判断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 这一段落看到了导演创作上的视角和初心 正视自己是这部不时让人如坐针毡的cult片主题 也是情感最为共鸣的部分

1小时前
  • 贵久
  • 还行

恶心

1小时前
  • 给刺猬理个发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