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DNA和诺亚方舟大电影之后,我们又一次坐下来,在电影里开始寻找自己和名为青春的回忆。
这一次更是特效升级,在上海点映观看screenx场次的我连续发出一百声惊叹(我就很土ORZ),三面环绕效果堪比真实的演唱会。
与3DNA不同,这次电影完全的以演唱会的形式呈现出来,没有剧情穿插,更能让人专心的沉浸于演唱会的氛围里。
对于没有看过五月天演唱会的朋友来说,更是一个了解他们音乐世界最快捷的方式了。
某种意义上,大电影对于歌迷来说也是一种定期复盘,那些在演唱会上没法完成的心理动作和那些在演唱会上来不及思考的东西,在观影的时候都会再次涌上心头,你会思考些什么你会感慨些什么呢?
主唱总说,当你觉得孤单,当你觉得不安的时候,请你带上耳机,五月天永远陪着你。
现在带上3D眼镜,他们立刻出现在你眼前,带你一起搭乘时光机去到你最难忘的那场演唱会上。
公司演唱会巡演的两年,也承载了我现实人生中很多的波折,我依然习惯去演唱会里逃避,越来越多次莫名的在没什么哭点的歌曲里崩溃大哭,越来越多次主唱一开口我就掉泪,却又有太多事情太多巧合让故事变得不可思议,比如台中的《我们》比如上海的《听不到》。
在看完北京点映媒体场观影,之前内心的阴郁一下子释怀了,这一年我过得并不太好,之前的工作出了问题,被人陷害被人背叛甚至还遭遇了网络暴力,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的生存没有意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
可是就在看电影的某一刻,却突然放下了,梦想实现不了又会怎样,人生有限,体验才是第一位的,何必追求结果呢,略有遗憾的人生才能唤醒每天的斗志吧。
就算一事无成,起码某些事情我坚持到了今天,从事了音乐行业的工作并且开始学习音乐制作了(有望转幕后),持续的崇拜你们陪你们走过了无数地方,这些都是我坚持了十几年的事情,平凡却伟大。
北京—上海—深圳,时隔8年之后再一次跟着你们路演。
一路上见到了2007年就认识的朋友,一起吃了饭一起喝了酒一起奔走在机场和各个电影院,仿佛回到了20岁那一年。
隐隐记得3DNA巡演的时候正好是中秋节附近,这次从深圳回来的那天晚上,刚落地抬头就看到了满月,今晚月色真美。
HoneyPotter真是时间的魔法师,在电影里带我回到20岁,回到我的2009,跟朋友奔跑在楼梯上的时候,恍然觉得好像回到了读大学的某一刻,也是这样手拉手的奔跑,赶去DNA巡演的某场开场。
身体开始变得轻盈,思绪开始变得清晰,也是这样的夏天,也是这样的五月,也是为了你们。
只要你在,一切一切都回得去。
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
昨天晚上看到专访里面,你又一次提到80岁的约定,90岁的约定。
第一次觉得80岁的约定有一点浪漫呢,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你们50年了。
主唱说,大家都要身体健康,这恐怕是最诚挚最暖心的愿望和祝福了吧。
愿我们都好好的,要相信爱的奇迹,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远或近的陪伴着对方吧。
过去过不去,未来一直来。
工作最重要的是作,生活最重要的是活,就算连最卑微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也不那么重要了,活在当下,等待奇迹,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 #五月天永远陪你
今天是星期天下午,百无聊赖,于是我打开了腾讯。
给推的是这部电影,封面是黄渤,也没多想,觉得喜剧非常适合我现在的心情,因为看到黄渤老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喜剧(狗头狗头)。
主演是五月天和黄渤,我就更好奇了(虽然零零后,没怎么真正了解过五月天,但耳濡目染)。
片头是阿信的夹叙(声音真的很好听),然后就是五月天的演唱会现场。
我当时一下就懵了。
不是喜剧吗?!
不过音乐挺好听的,于是我就怀着期待继续观看下去。
慢慢的,1.25 1.5 2,倍速越调越快。
直到电影结束了,除了片尾那首转眼的MV,我甚至看不到丝毫亮点。
“这是什么?
电影?
这不是我小时候为了应付作业而抄的作文吗?
开头是这篇,中间是那篇……”这是我第一次看完后的想法。
我非常气愤,明明想看电影,为什么给我放一场演唱会,我想听歌不会去酷狗吗?
难道这又是通过情怀博眼球的电影?
不是的,后来我来豆瓣搜这部电影(还好搜了),原来这是一部音乐记录片。
出于对自己之前想法的愧疚,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打开腾讯又看了一遍……现在来说说我的感受吧,这回我没有开倍速,全程都在享受听歌的乐趣。
怎么说呢,五月天的歌是真不戳,手机中的3D视效也带来了演唱会的那种感觉(我手里要是有荧光棒我大概可以摇起来)。
但是对于想看电影的人来说,这真的算不上是一部好片子。
(尤其是看到封面上的黄渤后点进来的人来说)。
不过,它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无论说是五月天对粉丝的福利也好,还是单单只是对于自己演唱会的纪念也罢。
它是一部音乐纪录片,纪录片,不就是为了记录下经典吗?
可能对于看过演唱会的人或者对五月天不感冒的人来说,它没什么的。
但是对像我这样的00后甚至再往后的10后,不论是喜不喜欢,我们能通过这个形式去了解五月天,通过电影这个途径去知道那个时代的经典。
这,不是意义吗?
PS:这是第一次写评论,还是为自己的歉意,如果有什么不对的,或者是让人不愉快地方,还希望大家谅解(狗头狗头)
十三年了。
不知道如果不是偶然去了电影院,再次听到阿信的歌,看到阿信的样子,惊叹:我都从高中毕业生变成了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妈妈,你还是你,居然还在用生命创作和歌唱。
那一场时光穿梭机旅行回去了十三年前。
我从初中的泥堆里爬出来,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却才发现自己更加渺小。
每个人与渺小自我的相处方式都不同。
有人习惯有人陪伴,于是早恋。
于是男生高考那年超常发挥成了全校第一进清华,女朋友只够读复旦上交却在班主任的鼓励下报了北邮通讯系,去了男朋友的学校做邻居。
班主任说,大学千千万,工作千千万,佳人难再得。
现在想想班主任真酷。
当然,这段故事的男女主角自然不是我。
我是另一类。
抵抗孤独和渺小最好的办法是沉迷读书和音乐,在头脑里给自己构造了另一个异想世界。
每个周末,在朝北开窗的小房间里,一口气写十页以上的文字;拿着文曲星翻完了1000万字金庸全套武侠;放学去校门口的书店站着读完了尼采和荣格。
近视八百度也要一下课就摘掉眼镜。
我对窗外,对男生,好像一直很缺乏兴趣。
暗恋的大哥从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和他重逢恋爱到分手的剧情还远在大四毕业的未来,十几岁的高中生跟一些人说过对不起,更多的是不问不理不在乎。
我走进高考的教室,却成了另外一个人“糟糕,怎么这么巧”的魔咒。
我坐第一排,他坐在最后一排,就在这种抬头就是“她”的魔咒里,他后来说,浑浑噩噩做梦一样考完了。
他从一个优等生,名落孙山。
我虽然发挥平淡,还是能去父亲期待的学校,于是背起孤单,18岁第一次没有跟长辈出游。
在环渤海的城市里看海、吃海鲜、看海洋生物,那时喜欢上了海边公路的感觉。
不知道跟后来选择去加州交换有没有关系。
你看车窗外,不断后退的树木和人物,只有自己,勇猛前进着。
回到武汉的日子,和考上北邮的上述女同学取得联系,班里要聚会送别。
她打来电话:夏一慕你到哪里去了?
你知不知道高考的时候,你考场里有他啊。
人家一向在我和男朋友之上的人,这次,算是完了。
你在考场,搅和得别人心里七上八下,这次考的好差好差不知道怎么办……同学们都在怪你,你最好别来毕业聚会了。
……其实青春期的社交圈子很残酷。
很多论断,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更不懂得回旋和余地。
后来的我们。
我一脚踏进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活脱脱换了一个人,我开始主动竞选校团委,主动参加比赛,公开演讲,组织路演活动,找教授较真问问题,笑得很大声,院里篮球赛的最佳球迷。
每天晚上,等他下夜自习,我们都会通话。
我告诉他,大学的生活有多丰富有趣,我今天又做了什么什么。
他躺在屋顶,仰望夜幕,说复读班有个外号叫“服毒班”你听过吗。
每天给你打电话的这一个小时就像从监狱里出来望风,我知道你是一扇明亮的窗。
那样的大学生活明亮的人,才是你,不是我们做同学时那个看上去冷冷酷酷的你。
武汉初夏7楼宿舍的尽头,长长的电话线,我捧着固话机,靠着墙,凉凉的瓷砖地板。
早已熄灯的宿舍,走廊隐隐绰绰黄色的微光,我们打过长长的电话和时间。
你不在的日子里,我就无数遍的听五月天。
我最喜欢《倔强》。
“当 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 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 就是以刚克刚……”他后来,如愿以偿去了一所军方背景的高校,我们不再联系。
不知道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活得还倔强吗?
回忆一个人,正好是一首歌的时间。
“天上的星星 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 不能够知足当一阵风 吹来 风筝飞上天空为了你而祈祷 而祝福 而感动终于 你身影 消失在人海尽头”“我们会航向怎样的未来无数命运流转 打造了 无数的 相异的罗盘当巨浪排山倒海的袭来我们的手松开 心也溃散每个人 每颗心 风暴 流窜”记得周杰伦某次开玩笑说,听他的歌的人是听青春,而听五月天的人是听人生。
早就想写一封情书给五月天了,给五月天,也给五月天。
有人问:“为什么喜欢五月天?
”“大概是因为说「五月天」时嘴角会不自觉上扬”。
对,嘴角上扬,笑起来一样,但是比「茄子」好听。
关于五月天的故事,冗长的像从小到大在五月天发生的那些故事一样,有头没尾?
还是没头没尾?
我记不清,更说不清。
但是总是难忘,那些记忆碎片就像是一张拼图,每一张都不少,拼出来就是一个故事,但是不舍得把它们拼起来,拼起来仿佛故事就结束了一样。
电影《人生无限公司》给我一个回忆的机会,原来五月天已经成立二十余年了,比我还老,他们在很多人的青春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五月天的每一首歌都要陪他们永远二十岁。
我今年二十岁,五月天也在陪我了。
我记得我喜欢上五月天很晚了,在许嵩、周杰伦、陈奕迅之后,是因为《倔强》这首歌,我也就会唱他们这一首歌。
高三的时候,周考成绩起伏大,有一次考的特别差,晚自习下课后一个人走在操场的田径道上,当时天下着小雨,我就随着雨点打在身上的节奏唱着《倔强》,不敢大声,就是那种怕被别人听见,很小心翼翼地唱:“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的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唱着唱着就哭了,哭到哽咽。
那一刻的心情是无法向人解释的,至今难忘。
后来上大学,17年接触到五月天《自传》这个专辑,有一段时间,耳机里放的都是《自传》里面的歌,为了五月天改网名,去听五月天的歌,发现很多听过的歌是五月天唱的,《知足》、《伤心的人别听慢歌》、《突然好想你》、《将军令》、《如烟》、《干杯》、《入阵曲》、《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不愿让你一个人》、《盛夏光年》、《温柔》……我都喜欢。
记得有一次基础写作老师让写一个关于“门”的作文,我写的是《任意门》这首歌,把五月天的故事写了一遍。
“做梦都想去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
”再后来,五月天的歌成了给我力量的歌,在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在很多个一个人乘车,一个人行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沉思的时候,戴上耳机,一点都不觉得孤独。
音乐里面尽是力量,尽是感动。
同时,戴上耳机也可以避免说话,很多时候,我都不想说话。
出门在外,唯有音乐可以给我带来安全感,闭上眼睛,仿佛有人就在我耳边唱歌一样,歌声里带着故事,也就有人给我讲故事了,除去了一些孤独感。
一路走来,我曾将自己封闭很多次,也打开很多次。
自诩是个抑郁症患者,相信世界美好,但总是觉得所有的美好不属于我。
有的时候,又觉得我还是可以拥有一点点美好的。
又复杂又倔强,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深情但是慢冷,害怕辜负,害怕来不及,害怕失望。
跌跌撞撞地行走,试图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把喜欢做的事情发挥到极致,有的时候还能做好,有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今天影院没开空调,三十多度的气温。
“演唱会”的气氛已经让我热血沸腾了,我以为我不会哭,更多的是激动和开心。
但是五月天在唱倔强的时候,在说那一段独白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哭了,眼泪停不下来,三十多度的气温也蒸发不了。
“爱听五月天的人,好像永远都不会长大。
”我想起我已经二十岁了,已经长大了好多年。
想起了那些委屈的事,没人理解的心情,不被原谅的友谊,孤身走过二十年的岁月……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对付”人生。
人生是有限的,自传却有无限种可能。
很多人正在写,写不尽坎坷一生,道不完悠悠岁月。
还是那句话:“大胆地向前走吧。
”该来的总会来,该过去的总会过去,自传可以不同,但是不能太差,好好写,加油!
我真的希望将来我可以去看一场五月天的演唱会,不像今天这样,只能小声的唱。
我想大声的唱,我想唱着《倔强》,唱到声嘶力竭,唱到热泪盈眶,唱出心中那么多年倔强的自己,唱出情绪万千,唱出曾经的梦想,哪怕还是一个人。
如果你是五迷的话,去看这个电影吧,这是五月天送给我们的礼物,真的有演唱会的感觉。
如果你只听过五月天的一两首歌,你也可以去看这个电影,你能听到更多的五月天的歌,能看见很多故事。
如果你对五月天不感冒的话,也可以去看这个电影,为什么,不知道,看就对了,二十多块钱看一百多场的演唱会血赚啊哈哈哈哈。
一年之中,最喜欢的还是夏天啊。
夏天之中,最喜欢的还是五月天啊。
晚安。
很小很小的时候,高高的书立后,长头发遮住细细的半边耳塞,一字一字的在日记本上听写五月天的歌词,每每想着快快长大,可以去流浪。
孤独抑郁的时候,是五月天的音乐陪伴着日日夜夜。
这唯一的朋友远在天边,却能给出最烫贴的慰藉。
只要打开音乐,就会相信潮落就会潮起,没什么了不起。
“心上一字敢,面对我的梦,甘愿来作憨人。
”于是我相信我不是一个人。
渐渐长大之后,五月天的歌总在歌单里舍不得删,尽管每次旋律想起都热泪盈眶,却渐渐不再打开,或许是害怕,或许是羞愧。
我活成了那时不曾憧憬的大人,不喜欢的大人。
在平淡的日子里习惯麻木,再也没有奋不顾身的扑火,再也没有撞倒南墙的冲动。
在人群里带上面具,一边迎合,一边厌恶,一边求索,一边割舍。
直到耳朵里又循环起五月天的歌。
我知道只要我依然感动,心里的小孩就依然相信着。
又来重温公司。
没有巡回的这两年来我的生活渐渐变成了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有时候翻相册想起那些万里狂奔,那些夜排,睡过的机场、车站、棒球场,从永康街拎着葱抓饼走到师大夜市买一份炸鸡,吃饱了再走回去享受七号公园的晚风。
演唱会结束的霸味姜母鸭,宫原眼科的凤梨酥,台南的十平和各种咖啡小店。
那些在人生间隙中悠闲的时光,我愿称之为青春最后的浪漫主义。
那两年是最煎熬也最快乐的两年。
每一次奔赴都是一次思考,当我看着舞台上的你们,舞台下的蓝色汪洋,它又变成一次抚慰和治愈。
“你应该喜欢现在的自己,因为我是那么喜欢你”“一直陪着你,好吗”“和这个季节一样,五月天也走到人生的秋天了”“五月天陪你永远20岁”“做一个负得起重量的大人”两年里,每一次声嘶力竭,每一次泪流满面,都是那么真实。
后来的我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城市,独自一人上班,生活。
后来的你们带我们去大阪看了樱花,去迪士尼看了米老鼠,再后来,疫情来了,你们包下空无一人的体育场,给我们开了一场演唱会。
“等你们回来,填满这里”好啊,到时候看我的致命一击。
这部电影对于五迷我来说 是感动满分的 多处流泪 刷了5次 特别是影片中转眼这首歌:「转眼」动画MV是我永远的泪点看一次哭一次痛哭流涕的那种这首歌一旦有了画面感泪腺完全不可控然后呢 我也在思考一个很大的人生哲学问题 为什么我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我知道 每天无时不刻都在和过去告别 有一天还会和挚爱告别……最后轮到自己和这个世界告别 既然终有一别 那又何必相识呢 开始明白了 每一个重大深刻的瞬间 或是看似细小而不值一提的瞬间 当这些瞬间发生时 用心感受它们 美好也罢 痛苦也罢 珍惜眼前的人 努力拥抱生活 这大抵便是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意义吧。
感谢五月天 有你们真好 让我能够带着爱与勇气 继续走下去 续写属于我的人生自传!
19.5.27 12:48am评论区里一些朋友的评论存在重复,在此回复:一、如果只有看过《人生无限公司》演唱会才有资格评论这部电影,我不认同。
不是每个五迷都有机会去亲临五月天演唱会的现场,但至少他们愿意进影院一睹这场演唱会的风采,而他们所见的,就是这部电影,我所评价的,就是这部电影。
二、纠结于这到底是纪录片还是演唱会电影的,呵呵,我之前竟然还回复了这则评论。
请注意,这不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扣分点,好吗?
我只是列出我自己的建议与想看的东西,仅此而已。
让我扣分的点在于演唱会中这些短剧在银幕上表现并不好,原因:剧情尴尬、演技尴尬、逻辑尴尬、结尾尴尬。
这些短剧在演唱会现场可能能引起很好的效果,但是放在银幕上就不能保证效果同样好,这很正常。
这是最基本的舞台与银幕表现的区别,稍微了解一点影视专业的人都明白。
我希望看过演唱会的五迷清楚,这是一部在院线播放的电影,不是你心中的电影,是每个人都在看的电影。
三、剪辑问题,全片存在,很严重。
这个标准不是拿什么剧情片来比的,就把它作为粉丝向的mv集合来说,它的剪辑都不及格,具体原因请看正文。
-19.5.25 9:27pm更新感谢评论区Frvivian的提醒,影片最后打赢怪兽的方式是大家一起合唱《人生海海》,如此一来,逻辑算是通顺(抱歉,观影时真没注意到),特此纠正。
我个人的评分因此由2分变为3分。
以下是原文-本人五迷。
看了豆瓣已有的影评,基本上都是在谈五月天的音乐(请移步专辑区,谢谢),我想实打实谈谈这部电影,如果你把它当作一部电影的话。
不代表所有五迷,就说说我自己的需求,如果五月天出电影,我想看什么:1.演唱会官方超清镜头2.对五位爷的采访(做专辑的感受啊、演唱会的感受啊……之类)3.演唱会后台的镜头——排练/候场/五位爷在后台的干话4.制作专辑过程中的一些镜头(可无)看看这部《人生无限公司》给了我们什么吧:1.五月天打怪兽,不好意思,无论尴尬的演技还是尴尬的道具还是尴尬的特效还是尴尬的台词都不是我想吐槽的点,我想吐槽的是,你丫以为我买票进影院是为了看你们打怪兽?
电影最开始整整五分钟浮夸的表演就是妇联4的山寨低配版好吗!
还好前面玛莎代言洗发水的镜头大大拉低了我对电影的预期(看过都懂 真心恐怖)。
2.要五月天打怪兽也就罢了,但怪兽只是露个头然后就……迷之消失?
然后再出现时就挂掉了?
敢问还有哪部电影敢这么拍?
传说中的第五小分队(五月天)前面打小兵花了五分钟,结果打最后的Boss,只是把战服重新换上,然后……Boss就死了?
敢问还有哪家敢这么拍?
不靠武器、不靠音乐(他们没有用音乐作战的镜头)、不靠爱,Boss就是死了。
有史以来最憋屈Boss,没有之一(连个作战镜头都不给我)。
有人或许会说 这是部音乐电影 纠结那么多干什么?
但这确实是个问题 因为电影前面有提到过打败boss的方法是把噪音盒投到Boss的耳朵里 可见在这里是有铺垫的。
而结尾却弃置了 说难听点 这就是有头无尾 尽管作为五迷 但一码归一码 《人生无限公司》超级英雄这条线严格意义上说都没拍完 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了 而是及不及格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如此明显,影片制作组不可能没有注意(除非导演脑子xx了),我觉得大概可能性是——没钱了,没经费继续烧下去来做打怪兽的特效,就干脆直接——无视这个问题(反正我们是音乐电影吗!
对不对!
哈哈哈哈哈哈)3.闪瞎、晃瞎双眼的剪辑。
同去观影的朋友是做后期的,看完后就一个评价:可(瞎)惜(鸡)这(吧)素(乱)材(剪)了,可以确定的是,本片剪辑人员对五位爷们的歌、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毫不了解 两小时下来剪辑风格就是:酷不酷!
炫不炫!
有没有闪瞎你的眼?
(不仅闪瞎而且晃瞎了)即使是演唱会live的片段 因为剪辑速度过快、跨度过大 真的很难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只感觉——晕……闪瞎双眼。
唉,其实可以看出,演唱会现场的光影效果是很棒的,但打了鸡血般的剪辑,平均2s一个的镜头,疯狂切换的机位真的让你很难沉浸进去。
可惜了这么好的素材。
不过在影院里听演唱会是真的爽啊!
五迷千万不要错过,虽然剪辑跟shxt一样,但音效还是一级棒啊!
绝对值回票价!
闭眼听歌才是最优解(《转眼》那首歌除外)评分的话,如果只是就电影制作而言,5分不能再高了,但因为里面大多数歌曲都是专辑《自传》的啊,质量蛮高的,因为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嘛,均衡一下——7.5分,再加上五月天的光环加成,最终得分7.8分-8分。
请注意,这个评分仅仅是对电影本身而言,不是对五月天,也不是对《自传》这张专辑(这张专辑我打9分)。
此刻能给电影《人生无限公司》打8分以上的朋友,我很好奇,你是因为歌好听打了这个分,还是因为喜欢《自传》这张专辑打这个分,还是因为喜欢阿信打了这个分(嘿嘿),还是因为五月天是你人生中一段重要记忆而打这个分?
五月去看五月天。
24号早上刷了第一场《人生无限公司》的Screen X,两侧亮度有限,整体感没有预想中强。
有动态行进时感觉最好,因为画面会在三个屏内跑动,或者以包围的方式迎面袭来。
但很多时候,两侧的画面只是主屏上某一点特写,对我而言,反而会觉得信息有点过载。
以至于我还分心想了想,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否是因为画面不符合日常的视觉逻辑——如果正面看到多人群聊场景,好像不会同时注意到放大的个体面部表情才对?
25号晚上二刷了一场杜比全景声,影厅不大,但前、左、右、后、中间上方全部加起来有三十几颗喇叭。
买票的时候习惯性地选了最后一排,应该不是最好的声音位置,但还是一本满足。
本来就是有些偏好低音,整场的贝斯都清晰、稳定地传进耳朵里,简直不能奢求更多了。
最近觉得,我对音乐的空间体会似乎大过情绪,偶尔也会有抽象想法冒出来,但产生具体人事物画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
这样的空间感偏好在杜比环绕的声场中也得到大馈赠,某些吉他狂飙的时候有戴了耳机的左右声道感,而大厚皮椅因声音有些微震动的时候,仿佛置身Livehouse。
这种突然回归熟悉聆听场景的感受,也是意想不到的趣味。
因为之前只有一次现场经历,所以对串场影片的熟悉度并不是特别高,加上初刷又被三面屏搞得有点注意力分散,二刷的时候还是多了些细节体会。
这一轮印象最深的是贝斯手那些无麦合唱的镜头,那种全身心沉浸在作品之中的感觉很打动人。
此外就是火箭出击的歌曲选取和小吃店的名字,细想一下,还是不免感慨和心酸的。
(以下省略歌迷彩蛋及人人不同泪点若干字……)二刷电影之后,感觉去年模糊的公司鸟巢体验才终于清晰地完结了。
鸟巢8.24是人生第一次看露天场馆的万人演唱会,坐在遥远的山坡位,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声音感觉有些糊,裸眼看视讯也并不是很清晰,连怎么与台上互动,处理与身边乐迷的关系都要重新学习。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丰富的光影和快节奏的编排中,尽可能完整地理解每一首作品和它们组合起来的内容表达。
慢热如我,尽管坐定合唱三个钟,结束之后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的懵。
其实这些感觉并不能直接反映演出效果,它们更多是源于我观演之前的预期。
过往的种种习惯都在Livehouse小场地养成,直接迁移鸟巢自然有水土不服。
微博摇滚区坐习惯了,对视讯的期待自然飙高,也就容易觉得有落差。
不过同样道理,因为对自己手里荧光棒的功用没什么太具体的想象,初体验自然就变了惊喜。
有机会在超近距离感受色彩追随声音情绪的变化,非常有趣。
尽管挑战多多,但还是感觉被过于用心地尊重和照顾了,哪怕我是只是八万人中的路人一枚。
整体出品的专业自不必说(电影及花絮中可见),记两个印象深刻的点。
一是开场扫过吉他手面部表情的几个镜头。
其实作为三场中的第一场,能感觉到大家的状态还是有点紧绷的,talking很短,石爸更是直接把主唱抛来的话掉在了地上。
但在那几个特写里,两位吉他手脸上的雀跃太耀眼了。
经过无限放大,那种享受一场表演的愉悦情绪直达心底。
二来是主唱一字一句的乐团介绍和倔强talking。
想起之前听一个音乐人的访谈,他讲到新专辑巡演刚开始没几场就感到厌烦,觉得自己接受不了机械化地重复表演。
也想起很多伙伴慨叹,已经没有什么动力再去认识新朋友了。
然而对于五月天来说,这种重复的量级是成百上千甚至是过万的。
我想那不可能是件愉悦的事,但他们仍然愿意给每一个陌生人真诚相识的机会。
与其理性地把它当做理所应当的职业表现,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值得心存感激的额外馈赠。
那一刻我也是汗颜且庆幸的,为我曾经浅薄地评价他们的作品,也为我还能拥有重新理解那些心意的当下与未来。
对很多人来说,五月天是光一样的存在,我也有被照亮。
但在过去这一年多,他们对我而言更像是镜或窗,借以反思自己,也得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新天地里有五月天的作品,有更多的音乐人,也有生活与命运,时代与世代的命题。
整团里面,影响我最大的是贝斯手玛莎。
目前为止,我理解世界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靠阅读,莎杀(主唱写的这两个字真的蛮衬他)放飞字数的微博长文给了一切以起点。
借由他文字的解压缩,对五月天作品和团员情谊的理解与敬意得以瞬间飙升。
而在他和马世芳打趣又认真地劝诫下,我也在努力学习做一个更负责任的乐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新喇叭和耳机,多买几张实体CD,在捉贝斯的声响,抓桶鼓的音色,找乐手、和声、编曲、录音工程师等制作团队名单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趣味。
因着玛莎的推荐,过去几年很少听台湾音乐的我也认识了Hush,白安和Tizzy Bac。
都很喜欢,常常循环,也很幸运地赶上了两组巡回和一张有生命重量的专辑预购。
说来也挺妙的,自从知道贝斯手肄业于辅仁的社会学系,再看他演讲、对谈、策展和办犀利趴的种种,我总有一种在看毕业学长公共参与的心(幻)情(觉)。
其实作为(一直未出徒的)社会科学从业者,我的工作性质与音乐创作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但因为始终对研究和创作的公共性存有偏好,我又总是不自觉地在音乐人的作品和创作谈中寻求方法论的借鉴。
例如,怎样倾听他人意见又不迷失自己?
如何让作品内容丰厚但又不繁复冗余?
尤其是,如何在其中做严肃讨论,又能使之实现一种功能性价值,将个中道理平易近人地传递出去?
《新活水》的音乐专题中,收录了玛莎与张铁志篇幅不长的一场对谈,其中有几句话让我印象颇深。
贝斯手说,如果音乐是一种沟通的话,呐喊好像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他也谈到曾在多个场合提及的舞台表演娱人娱己论(我总结的),不过这次多了前半句:在音乐里坚持尊严。
这一直隐藏的半句话,和他在镜头前每个认真谈音乐创作,克制回应不着调问题的瞬间一样让人唏嘘。
看过他的这句话,我似乎也更加理解了《自传》和谱写出它的主唱。
(所以说宇宙第一宏吹果然名不虚传)向死而生,人的属性天然内含生存价值的危机。
永远燃烧自己的主唱,40岁就仿佛没有未来一般地回望人生,30岁平凡的我大概也能体会其中的一点心情。
只是身处这个事事加速运转的时代,危机是多重的。
个体陷入巨大的惶惑变得很容易,不需要站上麦迪逊花园,对着手机屏幕几十秒,所有方舟都可以风雨飘摇。
感受到这些,晴朗地生活就需要额外的努力。
那不是件容易的事。
改变世界的无畏或许会变小,但理解和记录的愿望也会随之变大。
主唱和贝斯手参与了这一次以“查无此人”为主题的小花计划,讨论生命中不想消失的部分。
策展人方序中说,这是一个温柔的提醒。
其实提醒是不可能止于温柔的。
提醒就是追问,追问就是挑战,哪怕永远不会有答案,也会带来疼痛与重量。
但我想,那也正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在,是一颗尘埃在荒芜漂流中的闪耀瞬间。
谢谢五月天记录时代,交付自己与世代共振。
谢谢微博上各位乐迷无私专业的分享与解读。
谢谢所有的认真与相信。
80岁的约定太过慷慨了,哪怕它只是一个诚挚的愿望。
毕竟主唱自己也唱过的,“时间是最大的谎”。
但也正因如此,人生无限,当下即永恒。
想一想,30岁上才成为五迷,大概就是一辈子的事了吧。
无论这一世有多长。
愿你们健健康康,长长久久,也希望自己能继续增长理解的技艺,不辜负你们火热的心。
#电影人生无限公司#一生活一场五月天#谢谢你陪我走过一生一回匆匆的人间#而我的自传里曾经有你 没有遗憾的诗句 诗句里充满感激#莎杀代言知名品牌洗发水确实荒谬而深刻#其实贝斯手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乱tag吧
去院線的時候,電影已經上了一周,當天撞了哥斯拉首映導致排片太少,更別說杜比廳,SX屏什麼的。雖然都明白是去看"演唱會",但畫面在黑幕上放映,我們還是應該考量夠不夠「電影」的標準。事實上經過DNA跟諾亞方舟,五月天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就是做高規格高品質,身臨其境的演唱會3D電影。公司的成果很不錯,《成名在望》跟《少年他》出口國外也夠面子。最後我想說,如何做一場言之有物的主題演唱會,這是很多正在跑巡演或即將跑巡演,熱門的,過氣的,眾多同行們應該學習的。
191019跳着看的,很怀旧对吧,呵呵呵。巴黎回来大闸蟹周六下午
人生第三次在電影院唱KTV,唱到流下雞凍的鼻涕。還獲得了影院經理贈送的「再看一次」手寫券,a very good day in my life。
建议不是该片群演不要去看,对谁都不太好。
我承认是粉丝滤镜给的五分。前两部大电影都没有在档期去过,只觉得去演唱会就足够满足了,这次去非常意外,在演唱会哭不出来的点,影院里爆哭了两个小时。爱情里的失望、失落、无助、束手无措。生活里的匮乏、麻木、重复、无假可得。梦想里的脆弱、渺小、平凡、初心难复。在他们的歌里,都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他们依旧是陪我度过匆匆有限人生的五月天。青岛-北京-济南 下一次相遇我会在哪里 下次我又是谁
圈钱就圈钱,何必谈情怀
演技真的很尬,舞台设计真的很棒,镜头切换太快太琐碎不太适合电影这种媒介,听见自己以前反反复复听的歌真的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情,我的青春是五月天啊,见到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人也已经慢慢变老,我也从学生变成社会人,时间总是很无情,命运还在继续书写。
从杭州到苏州到台北再回到上海、一场场演唱会一次次大合唱,有汗水有泪水,坐在电影院里回忆历历在目,青春有你们真好! 这次电影质感真好!去看去看去看!
【略尴尬。。我真是粉啊真是】
陪男朋友看的,不是粉丝千万别看!看完我都不敢打分,怕被粉丝骂,只能说是我看过最煎熬的电影了……漫长的两个小时……
粉丝经济真好,演唱会录像加mv再加个3D效果也可以去电影院线上映了。五月天是个好乐队,可电影不是这么搞的。
提前批点映见到本人,和玛莎甜甜说了再见,和石头爸爸挥手对视。阿信听见了我的声音但没有看我,那一瞬间我突然体会到了偶像的意义。
影院看演唱会没气氛啊,大家一起抖腿吗?结尾处的纸人故事很催泪。
五月天的歌,我也听。但拍片赚钱就不好了吧
当我要哭怕我喜欢男孩笑我的时候 转头发现了他的泪水
这玩意叫电影是在侮辱
无话可说,这也能称电影吗
超级狗血的剧情➕演唱会 粉丝感动到哭 对于路人来说只有浮夸 整场演唱会只有最出名的那几首歌好听 其他的只能快进 阿信最后那段对白再多给一星吧。
粉丝会很喜欢的纪录片
佛系老粉看着还是挺乐呵挺感动,演唱会影像部分比3DNA追梦进步不少,镜头设计和舞美效果都很炫,几首主题相似的新歌老歌连唱也能感受到创作心态的成熟变化,没赶上现场补上电影还是值的。串联的剧情部分:之前追梦是几个小清新片段,这次格局放大许多,走超英救地球路线,特效OK但情节对白尴尬的问题还是没解决(这团演技是真不行,突然开车也emmm),黄渤一开口广告即视感太强烈,就怕他要蹦出来人人车新东方啥的了(不过和阿信合唱的别听慢歌倒真不错)。玛莎笑点担当(尖莎咀hhh),杏红瘦下来还是帅的,石头……终于想起来他长得像谁了——森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