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爱,简单》其实去年就看过了,但是我很喜欢这两部片子,电影的画面设计得很美,情节也不复杂,讲得都是小小的故事,配乐也很不错,看完后的心情都淡淡的,有种意犹未尽的美感。
欧美同影在同性恋题材的叙事上很少涉及家庭伦理冲突,主要以个体认知为切入点,但亚洲相同叙事却常常以家庭伦理为切入点。
相对来说,我其实更喜欢欧美的叙事形式,因为我更希望,对于个体性取向的讨论可以是个体问题,不涉及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的话。
因为这样的话 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这一问题仅仅是个体的,只要他们认同自己,其他外在因素都不是应当考虑的内容。
但目前来看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期望。
我不太喜欢悲剧叙事,所以我更愿意接受美好的,乐观的叙事。
太喜欢这个电影了,还会重刷的!
电影自己看,故事自己听。
男孩像谁不打紧,挟风带雨。
我需要你,你只是代替,代替我来记住我自己。
该是凌厉的眉眼,微翘的唇,细长的跟腱白玉手指。
你是同窗旧事,轻拨布帘后翻书的样子,还是操场夕阳里,踩着影子的开始。
你来的时候,天已黑尽。
只留路灯下不到一秒的时间,如今又是十年。
曾并着左右去学堂,像好友那般靠近,你却没有发现。
校门口久不见,你迟到时那双睡眼。
奔跑着到回家路上的小书摊,等你来买《足球周刊》。
不止一次假借名目去你的教室,看你的书桌,乱成一团。
报名参加了运动会围着操场跑了三圈,只想绕场的时候瞄你一眼。
躲在你不远的地方,看你把超市推销员的素描画完。
在公用电话亭里往你家打了电话,因为你肯定不在。
听说你的舌头柔软得像快要飞掉的棉花糖。
删掉了手机上永远不会拨的你的电话号码。
在我逃不出的迷雾里,你设下的陷阱。
再没有收成的一年四季。
路过鹿,录不下回头。
——不知所云影评之《Jongens》
青春期的小心思是话在嘴边又不知如何开口荷兰出品,质量保障。
剧情简介:男主西格性格细腻软弱,家里只有父亲和哥哥。
母亲的离世让家里少了份柔情与体谅,西格正值青春期,他在田径队里表现良好,认识了新朋友马克,他们一拍即合,默契十足。
在该谈恋爱的年纪,西格和朋友一样,试着和女孩子接触,反应却总是慢半拍。
但和马克在一起时,他总是自在开心。
少年们美好的夏季,树林、池塘、冰淇淋、自行车还有田径训练。
没有作业、没有课堂、没有补习班。
男孩们素颜朝天,天然纯粹,穿着最简单的T恤汗衫,不硬汉不娘炮,是记忆里少年们该有的淳朴模样。
电影以西格动摇的内心作为主线。
他时退时进,左右摇摆,举步不前。
认清自己的路,总是格外漫长。
他和马克在一起是自然的快乐,而当他试图和女孩约会,总是格格不入。
其实西格那时候就开始好奇了吧,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有点“不一样”……西格和马克之间的感情,自然的流露,纯洁的发光。
我的眼里只有你 你的眼里也只有我必须谢谢马克的勇敢与坚持,如果他早早放弃,西格应该会别扭着继续和女孩子约会,默默藏下心里的感觉。
软弱的性格注定了他必须有个勇敢的恋人。
马克的态度就是一句话 “你就来来回回的走吧,反正我等着。
”我也就一句话 “嘿,少年你可真酷。
”电影里没有酸涩苦楚,只是带点淡淡的气泡,像是喝了一杯雪碧,带着气清凉的滑过,留下了丝丝甜味。
这部电影不一样的一点在于,通过西格,拍出了“青春期该如何认识自己”这一点。
深夜睡不着,加倍锻炼不让自己多想,他在害怕。
和女孩子约会,模仿同学、哥哥那样亲吻女友,他在纠结。
载着马克出游,主动吻他流连忘返,他在动情。
提出约会,懦弱爽约后又发脾气,他在反复。
最后,他选择勇敢,直视了自己的喜爱和冲动。
西格在面对这份心动的时候,经历了反问,质疑,尝试,努力,妥协等等这些很多人经历过的阶段,他在摸索,在尝试,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刻,他才走出了第一步。
这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也是我们的。
电影表达的是如何认清自己的感情,而非刻意宣扬LGBT。
我觉得很多LGBT电影都在倾诉一点,爱无性别。
两个人之间,首先是产生了爱,其次才有了其他,爱是一切的根源。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爱无边界,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在一份爱开始前限定它。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产生动心的感觉,但因为对方是同性,因为接受的教育,因为世俗,所以我们告诉自己,这是错误,应该停止。
但其实我们是如此渺小,对待爱,要怀着谦逊的心。
你快乐吗?
快乐就好。
感谢阅读。
自我推销,公众号:七丸子的少女
和《夏威夷》很像,都是台词不多,故事不复杂,偏文艺风格的电影。
都是羞涩而隐秘的爱。
不敢承认并不是爱的不深,而是爱的太惶恐,害怕去面对失去。
感情线上,有点像《爱你,维克多》:自我的寻找和来自家庭的牵绊。
《男孩》里面的爱情,不像《好朋友》或是《爱的进行时》那样一见钟情的激情之爱——一个眼神、不必犹豫、不必藏匿。
而是一见倾心、再见动心、数着日子攒着心动又小心翼翼。
大概这就是初恋的样子,惊慌失措又总是犯傻,看见喜欢的人就满心欢喜,给一点甜头就心满意足。
那种爱像阳光洒在树叶上投映下来的光斑,模糊而炽热。
这也是很多人逝去而又回忆的那部分,所以才这么吸引人吧。
没有过多直接的情感表现,恰到好处的音乐和空镜已经把情感渲染的足够到位,也许只需要一些时间让情感慢慢发酵,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在影片中西格多次“背叛”了马克,而马克每次原谅希哥就是那么的轻易,西格约他晚上去游泳,他同意了,西格开摩托车载着他兜风,他重新心动了。
看似毫无厘头,其实这就是剔除了成年人视角里复杂思绪的纯纯的爱,只要你向我奔来,我便毫不犹豫的向你奔去。
电影味道不是很浓烈。
算是清青涩美好一类。
比如经常运用的由模糊到清晰的镜头,远远的看轮廓就知道谁会出场,甚至都会预估剧情发展了。
满满的清晰,加入情节……热情美好明亮忐忑……比如时不时感觉聒噪的全世界安静了许多,只因自己的失魂落魄心不在焉心绪不宁……评论区 游泳 运动 自行车铁人三项给我笑的不轻。
最后,人家脸上就是有斑,皮肤就是白皙,并不妨碍盯着大脸盘子拍,反而减少白嫩裸露的肉的镜头。
可以理解是导演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情感,他拿捏准了。
青春什么模样?
男孩什么模样?
可能电影里面都进行了探讨。
哥哥的摩托车的戏份可不是白来的。
最后,夕阳下沉,男孩背对着镜头,安安静静的,可能也是成长ing咯,毕竟后续的夜幕美好也不是只有冲动没有确定的思绪啊。
最喜欢的一场戏还是,你在车灯如此聚光的场景把我推出了你的世界,然而你坐车离开,瞬间却也痛斥自己的做法,顿时颓丧不已……一种委屈 无奈 怕造成伤害 怕从此远离 抑制不住自己的紧张 手足无措面对失控情况 以及看到的自己和对方眼中的不可接受……(真实)曾经一度去拍运动的人的照片,因为觉得那时的人的肉很真实,甚至能够看到不由自己的漂移抖动,这里也有,最后比赛中,脸颊的肉就很真实。
照片只能定格瞬间,就和这里的截图类似,总是缺少点动感吧。
腿长 脸和眼睛太过美丽啊。
毕业前夕,逐渐得有莫名的急迫感,感觉和同学所有的相处都是生死弥留。
突然我感到应该让他们知道我是同志。
于是我和室友出柜了。
至于其他同学,虽然没有郑重地告知,但也无需遮遮掩掩。
有个同学对此十分不理解,他也是同志,他不在乎同志权益运动,也没想过要出柜。
他说,为什么要告诉他们(直人朋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吗。
甚至在外和他玩耍的同志朋友们,也无人知晓他的真名。
我不知道他为何将自己包裹得这么严密,随时一转身就再无人相识。
也许他是在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他说,吴小明,你不要以为我不能和女人做爱。
等玩十来年玩够了,我还是要结婚的。
这我知道。
我想他还没能完全认同自己。
即便他对上海的同志聚集点比我清楚得多,也时常出没同志酒吧,和天南地北的朋友们玩得胡天胡地。
在他看来,和相熟的朋友间出不出柜是毫无所谓的,反正他们知道了也没任何区别,又为什么要告知他们呢。
这毕竟是自己的私事。
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初中的时候还完全不了解同性恋的概念。
记得当时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我非常在意他,也强烈地渴望他能在乎我,和在乎其他好朋友不一样地在乎我。
然而,懵懂的我也只是以为我想和他成为”最好的朋友“罢了。
初三的时候,我有一次用开玩笑的口吻问他,你是同性恋吗?
他也觉得挺好笑,当然不是。
当然不是。
西格和马克第一次确认关系的时候说,我不是同性恋。
马克看着他,当然不是。
就像方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当然不是。
等到我高中的时候,突然自己开起窍来。
或者说是水到渠成,我在手机上浏览小说啊图片啊,自然而然便把我引向”同性恋“这个词汇。
而后我开始查看一些关于同性恋的信息资料。
当时我用自己小屏的诺基亚通过微弱的GPRS信号搜集同性恋最前沿的信息,了解同性恋是什么,同性恋活动的历史,以及当下同性恋的现状。
由于没有电脑,所以我没能接触那些乱七八糟的论坛,只是浏览一篇篇的文献和报道。
自己和自己磨合了几个月后,我便轻易接受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
而促成自我认同的另一个诱因是当时我正迷恋着班上的一个男生呢。
有趣的是,我高中的同桌也是同志。
不过我是在高中将近毕业的时候才知道的。
敏感的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喜欢男生。
那时候的他无从得知这是怎么回事,也没有渠道了解,感到又羞耻又恐慌。
他以为全世界只有他一个男生会喜欢男生。
后来他遇到一个大叔,诱奸了他。
虽然很痛,和谁也不敢说,但是他却感到安心了些:至少我不是一个人。
我愤怒那个性侵幼童的男人,更加心疼那时孤立无助的初中生。
由于我的后知后觉,初中的时候虽然喜欢着同学,但追求他的过程却是无比纯洁美好。
他让我的十四岁变得那样生动多彩,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而等我明白自己是同志的时候,已经能通过互联网正视自己了。
所以我从没经历过恐慌不安的过程。
相反,我第一时间发短信给初中的初恋,告诉他他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孩子。
高二我开始认同自己,但是还不敢让别人知道。
我知道同性恋不是变态,但我对小县城的同学、老师没信心。
此后孤单便不曾离开。
同志这么少,大家又都不说,我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身处深渊。
说回当时我迷恋着班上的一个男生,追求直男的经历苦不堪言,每每回想都惊讶于自己竟能委屈到如此卑微的地步,或许也有孤单、焦虑伴随着青春期旺盛的性欲在一旁煽风点火。
现在想起他来还是会莞尔一笑,对其充满好感。
我想如今已不是喜欢他,而是喜欢自己那段时间的奋不顾身和夜夜感受的悲欢变幻。
在小心掩饰的同时,我仍旧忍不住表达。
我在学校的校刊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断背山》的观后感。
电影是偷偷摸摸在舅舅家看的。
(我向来乖,不敢去网吧,怕父亲责备。
)当时看得心惊胆战,不时暂停支起耳朵听听附近有没有脚步声,实在是没工夫细品片中细腻的爱情。
倒是恩尼斯和杰克借口钓鱼却光着身子跳水的那一幕看得我心肝儿一颤。
(前一次心肝儿一颤是小学的时候《上错花轿嫁对郎》中沙溢饰演的角色脱下裤子跃入江中洗澡的时候露出两瓣大白屁股;第一次心肝儿一颤是更小的时候看《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后镜头缓缓扫过尸横遍野的赤壁江岸,大片大片赤裸的群众演员横七竖八地呈在电视上。
)虽然第一次看《断背山》我没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还是想写一篇观后感,并发表在校刊网站上。
观后感本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渴望表达。
那时候我时常在校刊上发点小文章,故而那篇观后感也毫不起眼。
但它是我内心不可遏制的倾诉,就像向宇宙发出的一道极其微弱的求救信号,我渴望它被接收,又恐惧它被读取。
回想起来,在出柜前所有的暗示都是那么微弱,那么小心翼翼,如现代小说中的隐喻。
在观看《男孩》的过程中,西格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无不唤起我当年的记忆。
那时敏感孤独、小心翼翼又向往爱情的自己。
那大胆注视又小心戒备的眼神,那努力亲近又强装随意的举动,那渴望坦白又闪烁其词的言语,以及亲密的小动作,甜美的回味,恐惧的焦虑,鲁莽的伤害,和永不停歇的悔意,它们如昨日纷至沓来。
在出柜后,也许同学们和你的相处并无二致,可自身却大大不同了。
你不再是自己精心编造后呈现于人前的模样,你真是你。
你的表达真诚,不必再避讳什么或深怕引起别人的猜疑。
同性恋,有时候和贫穷相似。
你以为能够掩饰它“正常”地生活,它却会在无数个你意想不到的生活细节让你窘迫,出其不意地给你一拳。
结尾,这部影片和其他欧洲小国清新的同志影片相比,我最欣赏于它的戛然而止。
如果影片结束在西格发动摩托车开出家门,就更完美了。
不过只怕观众要难受死,导演自己也不忍心吧。
重刷。
真的回想了很久有一个同性电影,对喜欢的人弹唱you are my sunshine特别动听的是什么电影!
期间翻了好多次豆瓣记录和浏览器未果,还记误重看了夏日风暴..... 只记得有林间的小鹿,终于找到了,重刷。
记忆中自动美化了的you are my sunshine, 虽动听一般,但确实很美妙动人。
运动场上的偷偷注视与搭讪,单车上的站立起飞,湖里的试探亲吻,蹦床上的跳跃欢笑,吉他间的情歌与对视,林间的小鹿与情难自控的吻,沙滩上的揪扯与忍不住的拥吻,海边的夜空与鸟儿。
真的很初恋的一部片,无关性别。
看这部的时候,你便知道互相吸引的爱无需说出口,吻无需索求,自然的便相互交付。
多年前看最喜欢湖中吻和蹦床一段,后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却是林间的小鹿与情不自禁的吻和吉他弹唱满是爱意的You are my sunshine,其间Marc与Sieger,一个炽热专注几乎忘记众人的直视,一个幸福甜蜜甚至忍不住回避的注视。
在一次次面对sigor的犹豫徘徊,他问 "你到底想要什么“,他困惑不解但他在等,对不起之后是什么。
真诚的道歉永远要及时地说出口。
而知道你想要什么也同样重要。
如果要离开要放弃,那就及时地走开没有错。
如果要爱,就勇敢一些一起奔向未知的远方。
那个夏天,我15岁喜欢跑步的我敏感、内向的我。
也是那个夏天,在田径场我遇见了你你灿烂的笑容打开了我的心扉你追逐着我,盯着我,也戏弄我可我并不生气你嘲笑我的跑步姿势可也羡慕我跑的飞快你似乎在告诉我跑步的时候你时刻都在想着我我们去游泳你疯狂的举止让大家惊讶,也让我心动我们单独在一起玩耍打水漂,吓唬吃草的母牛也一起静静地在水面晒太阳也许是太安静也许是你我挨得太近你情不自禁地吻了我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传说中初恋的滋味?
我纠结着自己的情感我不知道我是爱你,还是爱自己。
我们一起聊天我羡慕你完整、温馨的家庭好吃的冰棒,还有可爱的小妹我们一起跳蹦床快乐地想飞你自然地把头躺在我身上轻轻拨弄我的手腕你的眼神,明亮,率真仿佛一汪清水让我痴迷,荡漾我有时也很迷茫我不知道我究竟该如何选择是温柔的女生的长发还是灿烂如阳光一般的你。
不管如何我还是喜欢和你在一起享受你热切的目光和你一起在海边奔跑那一夜你唱起了“你是我的阳光”满满的情意向我扑来如火光一般热烈我知道这首歌你只为我一个人演唱深夜我们一起骑行在林间一对小鹿吸引了我们的视线我的心也像那小鹿一般砰砰乱跳如果此时不向你表白我会后悔无比!
我们在游乐场碰面夹在女生和你中间我有点手足无措只能用玩游戏来掩盖内心的慌张可女生的吻更让我尴尬我知道你的内心很受伤可是那一刻我自己也意乱情迷我不知道是在和你较劲还是故意做给你看心里酸酸的更多的是难过。
你并没有责怪我只是用你亮亮的眼睛盯着我看我很想抱着你,安慰你可是我只有勇气抓住你帽衫的绳带像女生一样用娇嗔的眼神把你融化。
可是我没有想到那个夜晚我打乱了我们的计划更是无理由地向你发火把你无情地抛弃我恨自己的软弱我也无法原谅所有的一切。
决赛之日我再也没看到你的笑脸我鼓起勇气对你说了一声:对不起我好希望你能懂我可是我还是没有从你眼中看到一丝笑意。
我们取得了冠军全场为我们庆祝可是所有的一切我都不在意我的视线再也不愿意离开你我终于知道在我心中你是多么的重要!
那年夏天我15岁因为有你我尝到了初恋的滋味不管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我都希望你我都不会忘记我们的心如此亲密地贴在一起。
马克推着冰淇淋车假装给西格卖冰淇淋的时候,简直太美好了好吧,想恋爱中无数个玩笑中最简单的那一个;那天晚上西格睡不着马克陪他跑出去,他主动吻了他,他们躺在海边看着夜空,问”我们要在这里躺多久啊”他们彼此都不知道,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呆久一点但又怕对方不是这样想的,也怕别人发现游乐场马克当面看见西格被一个女生亲吻西格约马克晚上去游泳却理直气壮地被爽约他说“你到底想要什么”“可是我们都约好了”的时候真的好温柔啊有很心疼可能这就是同志之间试探隐晦又冲动的关系吧希望每个人都能敞开面对自己的内心,跟想要的人在一起如果足够喜欢的话,勇气这个东西是永远不会缺席的
电影真的很清新自然啊,怦然心动,忍不住地靠近,散发着少年独有的青涩吧。
游泳那里,两个人来回翻到对方那里,最后隔着木头接吻,太美好了。
"我们永远留在这里"说完之后便只能装作陌生人回去,可能就是少年承诺的可悲吧。
我吻你不是因为这样就会与别人相同,我吻你只是因为阳光散在你的脸上,你的脸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我意识到我很爱你,所以吻你。
有时候在思考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别人觉得好的完美的,自己所喜爱的。
我们不可能让别人觉得都好的,别人的看法对我们自身其实真的影响甚微。
爱我所爱,素履以往。
毕竟那么多拥抱我的人,我的眼睛只看向你。
毕竟那么多围着我的人,我只想奔向你。
我奔向你,感恩一切来得及。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You never know dear,how much I love you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这种清新寡淡的基情小调调看太多也会觉得有些腻,从上面往下拍的感觉好像王家卫,估计是我孤陋寡闻只对蓝莓之夜那个镜头印象深刻,画面清新的不行,配乐也很棒
在我看来,一堆男孩子比一对男女有趣许多,这和他们性向没关系,男女间总有表演的成分在,男男间才算得上有趣,男女关系小心翼翼,大多雷同而套路,男男相处放飞自我,生出许多忍俊不禁的瞬间。
接力棒就不用说了,摩托车又是男性符号,在男性气质被压抑的家庭环境中,同性情愫才会显露
小清新青春片,没什么剧情
世界上最美的人
荷兰,一个让我敏感的词汇,Tom给我留下了太多不舍、回忆、遗憾。再说电影,青春和同性放在一起很容易达到文艺的境界,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清新的gay影片,而且加上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帅男主Blom就真的很舒服。他就是理想型,喜欢他的笑,喜欢他的颜。一举一动都让你感到如此踏实,让你不自觉的与他共鸣。
???
知道萌哭是什么感觉么?同志电影拍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但是真正缺少的就是这种清新纯到骨子里的片子。。。年龄越大越喜欢这样的片子,看的污垢多了,总是缺少这样的干净放松心情。哪怕一年一部也足矣。
其实那根“接力棒”很邪恶……
Simple, elegant, tender, beautiful. So refreshing, so sweet.
2014/06/28
沒啥印象
又清新又萌,水中一吻太美~
不懂。我觉得不好看喃,颜值一般而已~~~~~
你知道两个男孩之间,这样简单、纯粹、甚至有些傻白甜的爱情多么多么的来之不易吗?愿之后的文学作品,不论是电影还是文字,都不必再苦大仇深地描绘同性爱情;愿真挚的青春无悔,不需再背负时代的无知与怯懦;愿人世间所有的爱情都不再有政治、宗教、世俗、疾病、性别的阻隔,能够平等地沐浴在它应有的阳光下、沙滩上、林间绿里。
青春年少,运动荷尔蒙,试探与犹疑。两个人第一次游泳时手臂互相搭在一起时,还有在夜间看鹿时的亲吻,都让人感慨:年纪轻轻的就应该谈恋爱啊。
大家是不是对南通片要求也太低。。除了某些画面还挺美一无是处我说
我不喜欢的剧情类型之一……套路青春片,主角设定一个安静一个张扬也很套路,看得想快进。
看了好几天,因为总是看一会儿就睡着了…
美。把青春期探索性取向时的那份喜悦,迷茫,愤怒以及勇敢描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