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旦和丫丫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当时看预告片,感觉制作也很精良,《爱国者》真的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剧了。
可是,之前有多期待,现在就有多失望,我对国产剧似乎要失去信心了。
为什么说它是良心剧?
因为这剧的演员真的很优秀。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一个龙套,演技和颜值都是在线的。
剧中的众配角,小神父、刘沛、孙髯、典狱长、侯啸天、还有东北军的两个军官,形象鲜明,颜值很高,每个都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拍林海雪原,剧组在零下40度的凤凰山拍摄。
鱼旦为了符合一个共产党员当时艰苦的生活状态,瘦到120斤(身高182),在剧中也能看出真的太瘦了。
尹正在微博里说他“都瘦脱相了,看着心里不是滋味”。
可以说,这些演员都是非常敬业的。
可惜,这剧的硬伤太大,演员再好也弥补不了。
首先剧本很差,剧情bug太多。
前面吐槽太多的易容术就不说了。
就拿跳井来说,这个情节几年前在《红色》里就用过了,这剧在监狱里又用下水道越狱,后来宋烟桥又跳井逃跑,就不能有点新意?
而且男主的人设太神了,什么都会,物理、化学、医学、易容术,太假了。
很多台词也很莫名其妙。
前面的不太记得了,就拿第18集里面岸谷的一句台词来说,“排除掉一切可能,剩下的再不可思议,也一定是真相”。

等等,这不是福尔摩斯的台词吗,而且我记得第一句是“排除掉一切不可能”,抄都抄不对吗?
其次,剪辑方面,滥用慢镜头、回放,故弄玄虚,看多了真的很烦。
而且剪辑很混乱,使得剧情跳跃性太大。
比如男女主双双跳崖之后,铺垫的太少,一下子就到了生日会,剧情很不连贯。
最后,配乐真的很烂。
主题曲很难听,真的难听。
剧情中有一个很诡异的背景音乐经常出现,每次我忍不住关声音,真的受不了。
除了有一个很悲壮的音乐还不错,每次出现得还算应景,其他的都很迷。
好剧真的是可遇不可求,作为鱼旦的粉丝,真的为他感到不值。
心疼。
希望他以后能接到更优质的剧本。
因为男神张鲁一看的。
被低估的一部剧。
1.所有演员演技在线。
张鲁一伟光正,发挥空间不大,但利落的语言、招牌笑容给人印象深刻。
惊艳的是配角,特别是反派配角,岸谷、横烟、邵翊辉、理惠子,侯啸天瑛娘天黑黑也可以说演技在线。
几场剧绝对演技炸裂,包括岸谷被理惠子绑,邵翊辉发疯。
冲着这帮演员,这剧就值了。
2.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剧情没有节奏,但真实的抗战不就是这样吗?
出来一个帅哥,你以为他会有很多戏,结果他被汉奸打死了。
剧中的人物,很多无脑的,但真实的人物又有几个那么英明的?
在那样的情况下,抗战的胜利,才难能可贵。
3.最后一幕令人潸然泪下,全剧丫丫最美的一幕,夕阳下逆光,白白的雪,温暖的色彩。
丁沛,你好吗?
从这一句开始,眼泪就止不住了。
强烈推荐
演员们真棒,电视剧语言诗化戏剧化的尝试真棒,抗日剧终于离开北上广到东三省,真棒。
但我要说,看这个剧真tm特别难受,一个眼看着具有五星潜质的戏,把自己毁得快渣渣都不剩:1. 易容、跳崖,一会儿给角色降智,一会儿替观众降智,桥段设计也太不过脑子了。
2. 日本人又一次被剥夺了和日本人说日语的权利。
有本事你全篇不要讲日语,我还可以劝自己你是在“追求译制片风格”,但你偏偏要隔三差五讲两句,而且基本上除了芦芳生,口音都难以直视。
最可笑的是讲日语时,下面的字幕不是茬口对不上就是干脆翻译错误...3. 前中期城市剧情,服装道具选景集体拉胯,廉价感和影楼风溢出屏幕,对1930哈尔滨的风物描绘既不成熟也不准确。
还真就是老汪说的,也就张鲁一自己找的那个房子还行!
哦,那几场山寨戏的布景还有绺子们的服装,金躺椅紫纱帘,小皮衣大红裤,也够了出戏的...服化道部门值得夸的只有最后真·林海雪原那几集,糙得认真糙得真实,糙得让人迷惑是换了团队,是团队歪打正着,还是东北的严寒把一切虚假抹去,终于摧枯拉朽出现实主义的光芒。
4.这个片子的剪辑,真的,从反面告诉观众剪辑师工作的重要性!
多少好片子要感谢好剪辑师,就有多少烂片子该追杀烂剪辑师。
剧本和成片的参差简直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
举个例子,剧本里宋烟桥和舒婕正式告白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最后舒婕留下来没跟着宋烟桥,其实是因为她有了宋烟桥的孩子。
我坚信她如果没有这个孩子是绝对会和爱人同生共死的,我也感谢编剧写这样一个孩子,这好像是冰天雪地的黑暗里诞生出一个温暖动人的光明,这样的光明足以慰烈士之苦,多么悲悯又浪漫!
那么,是什么样的脑回路,会让后期制作团队一剪没主角之间的告白、的吻、的孩子?
作为已经受虐成习惯的国产剧观众,我知道好剧常要一剪没,因为政策因为广电因为电视台要插广告时段。
可是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描绘一个英雄的灵魂,而英雄却不能有爱人和孩子?
莫非在剪辑看来,爱人和孩子有损于英雄气概吗?
哪怕不说后期制作团队对于剧情的屠杀,这个戏的剪辑师也low出了自己的水准:管你在演哪一段,管你的情绪升落起伏,管你是在收还是在放,推镜推镜再推镜,定格定格再定格。
让这个剪辑师剪《教父》,《教父》都能给他剪成他么的ppt。
说到这我再吐槽一个让人抓心挠肝的剪辑点:丁康到了军队上,他还暗恋着舒婕,甚至跟对她评头论足的士兵打了一架。
宋烟桥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了,明说了自己爱舒婕。
舒婕去给丁康送他的琴,唱起《远在小河对岸》。
他问这是什么曲子,是谁教给她的,她笑了笑,说那是很久的事了。
深夜他走出门外,看到宋烟桥坐在瞭望哨吹口琴... 傻子都知道这里宋烟桥同志吹的肯定是《远在小河对岸》!
可是偏不,剪辑觉得他不能吹,那他就不能吹。
你说这个剪辑,他娘的有贼心没贼胆,你有本事配口琴版的《好运来》啊!
只可怜张鲁一的音乐技能,在这里技能了个寂寞。
总之这个戏的问题很不少,“瑕”之多与“瑕”之深,已经到了“瑜”不能遮的地步。
但是“瑕”也不会遮“瑜”,这部戏确实有,或者至少试图去有动人的情感,有思想的深度,有灵魂和血肉。
这部戏的精神面貌和我们市场上大多同题材的剧并不相同:充满了黑暗与血泪,到最后正面人物死亡数和莎士比亚悲剧有一拼;又充满了理想与希望,纯粹、永恒、好像一个永远蓬勃着的黎明,不似人间物。
这样的戏如果做好了,会呈现出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啊!
只可惜太多工种都在拉胯,精神力量打了折扣,但是,精神力量确实还有的。
就说我吧,熬夜刷剧,动不动就要被特定工种急得跳脚骂娘,但是我也转头就翻出吉他和口琴,开始学《远在小河对岸》,现在我脑子里都在单首循环“Там вдали зарекой, загорались огни”,现在想到宋烟桥,我都还是有很多眼泪要为他流一流。
剧场布景脱离那时代的环境 这个是我放弃这剧的唯一原因 我不说演员演技 不说剧本如何 给观影者带不出来那个年代的视听效果再好的演员 再完美的剧情 我都只给一分 这一分是给拍这部的工作人员的 你们辛苦了 希望下一步抗战时尚的谍战剧的剧场你们多去看看历史图片 那个房子什么样的 人们穿着怎么的 物品怎么样 谈言举止是如何的 谢谢
首先申明程斌是个叛徒,应该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宋烟桥对程斌的一开始的看法是狐狸和狼的杂交。
这个看法很准,程斌从一开始就和侯啸天、天黑黑这些人不一样,他的经济条件,换言之,生活舒适度远高于他们。
侯啸天和天黑黑都是苦过的人,他们对饥饿寒冷的忍耐度高于程斌,手下人对饥饿寒冷的忍耐度也高于程斌的人。
从程斌母亲和兄长的穿着来看,程斌的家庭条件也很不错,简单来讲就是没挨过饿受过冻。
当初,宋烟桥集合各路人马,侯啸天和天黑黑各占三分,程斌占四份,从一开始他就把自己摆的比侯啸天、天黑黑的地位高。
后来,他排挤侯啸天,就因为看不上。
程斌觉得宋烟桥有他程斌就足够了,不需要侯啸天。
但是宋烟桥的想法是最大程度团结一切力量。
程斌被老宋说服了,毕竟侯啸天手下有人,打仗的时候也需要人手,侯啸天的素质不如他,也能体现出他程斌的能耐,当然侯啸天后来有了自知之明,愿意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里可以看出老宋为什么能当头,而程斌次他一等。
老宋面对侯啸天这样的落后分子,愿意耐心教导。
而程斌则是排挤不屑。
程斌心里清楚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自己做不到老宋那样兼容并包,所以他服老宋,没想过取而代之。
程斌把自己当韩信,希望遇明主而侍之。
赵疯子的出现,又一次引起程斌的强烈反弹。
当然这次并不能怪程斌狭隘,问题是出在赵疯子身上,赵疯子是个不安于做下属的人,他就是要当头,要和老宋平起平坐,但是他无论人格魅力还是秉性脾气,全都不如老宋。
手底下没人了,还坑老宋来帮他,赵疯子这种不地道的行为引发了老宋手底下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但是老宋还是力排众议,要和赵疯子联合。
但是赵疯子实际上根本不想合兵,他想的是借助老宋的力量帮他拢兵。
如果整个队伍,就老宋一个头领,那肯定没啥问题。
但是老宋的兵马本身就是合并起来的,天黑黑、侯啸天、程斌等人是经过长期磨合,彼此分工明确,侯啸天一开始和程斌闹矛盾,后来能和程斌配合演戏,这就是磨合的结果。
赵疯子和老宋的相处,同样也是在监狱里磨合了一段时间。
但是赵疯子和程斌等人就没有这个磨合的基础,赵疯子还一遇到人家就自来熟的以司令自居,开口就是自己当司令,老宋当政委。
连一贯粗枝大叶的侯啸天都明白,赵疯子这是要夺权。
程斌说过是个讲究得失的人,上一次容侯啸天,是因为老侯毕竟手底下有人,也知错能改,也没想争权。
但是赵疯子不一样,赵疯子是个危机关头还想着争领导权的人,虽然本身有才华,当他的才华并非不可取代,手底下又没人。
上次程斌被老宋说服,是因为老宋占理,程斌心服口服。
这次程斌无论如何都不服,他认为收了赵疯子弊大于利。
但老宋没听他的,在程斌心目中这个明主开始感情用事了,再加上老宋一次次的称赞赵疯子,更让程斌感觉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作用居然还不如一个老惹事的赵疯子。
不满已经埋下种子,程斌是一个极为重视个人价值的人。
在他心里个人价值高于家庭高于国家。
他跟着老宋打鬼子,不是他爱国,而是希望扬名立万。
这早就为他叛变埋下伏笔。
老宋提到,程斌的部队只听他的,这就说明程斌始终防了一手,不是完完全全对老宋交底,他自比韩信,却也担心落得韩信的下场,狡兔死走狗烹,只有手里有人,才有谈判的资本。
程斌投降之后,一度还想当徐庶,却偏偏碰上个才智不下于老宋的岸谷。
岸谷这个人,性格相当恶劣,几乎人人都怕他,但是却又愿意为他办事。
比如,橫烟、天野。
老宋收服手下靠德和智。
岸谷靠的是智和术。
这里的术是权术。
例如,橫烟,所以他在岸谷已经知道橫烟在调查自己,他起过杀心,但是最终还是同意橫烟的调任请求,后来看到橫烟被贵妇人刁难,又安排一个适合橫烟的工作给他。
一收一放,恩威并施,所以橫烟做不了徐庶,他后来排查人口,成功找出程斌的家人,立下大功。
岸谷被刑讯的时候,打电话给土肥圆求救。
毫不夸张的说,橫烟在岸谷手下发挥的作用不次于程斌在老宋那里的作用。
岸谷精准的点破了程斌的心理,点破了程斌追求个人价值的心理,又用韩信类比,最终彻底的击溃了程斌的心理防线。
————————————————补充一点说明,赵疯子的事情上,老宋的确一直都不太理智,很多决定都欠考虑,太迁就赵疯子。
当初合兵的时候就应该谈妥一切,但是老宋就一直和稀泥,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侯啸天他们急了,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老宋和赵疯子感情好,他们和赵疯子可没啥感情可言。
老宋要去救赵疯子的时候,理由是第一,赵疯子也是打鬼子的人,第二,赵疯子是他兄弟。
得亏是侯啸天和黑黑在他身边,合着赵疯子是你兄弟,是打鬼子的人,要救。
其他打鬼子的人就该填命?!
其实这种时候,应该来个口号,例如,咱们和小鬼子干一仗,杀一个够本,杀俩个赚了,顺便救老赵。
热血一点,这样比较容易让侯啸天上心。
————————————————关于程斌投降,岸谷分析的非常精准。
救娘只不过是个借口,孝道是他的遮羞布。
真正的原因就是他绝望了。
程斌想要打一仗,老宋不许却又没法子解决缺粮的问题。
老宋的特点是顾大局重感情,程斌看重的是得失。
老宋救赵疯子救侯啸天,全都损兵折将。
赔进去很多人。
这俩人真的值得牺牲这么多兄弟吗?
老宋认为值得,因为他们是抗日的人,他们的意义重大,所以岸谷抓住赵疯子抓住侯啸天全都没杀。
程斌认为不值得。
老宋不采纳他的意见,这让程斌觉得自己选中的这个明主开始不重视自己了。
岸谷说一定要让程斌以为自己是不被项羽重用的韩信。
此处岸谷是把老宋比作项羽,某种程度上老宋的一些作风是有点像。
长岛回答说如果颜红光是刘邦,那他(程斌)已经是韩信了。
此处长岛是赞同了岸谷的比喻,并且心领神会的明白了岸谷打算做刘邦,用权术收服程斌。
我不李姐。。。
觉得女主危险为什么是送去苏联啊,送就送,为什么要一个人徒步穿过那么可怕的丛林啊。。。
看前几集男主心里有爱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了,但心里还是忘不掉,因此平时基本没有笑过,然后看了女主写的身世报告就觉得女主可怜后悔所以去把她接回来??
然后就拥抱了,开始强行撒糖。。。
一个为了看鱼旦来追剧的鱼旦粉表示这颗硬塞的糖一点都不甜啊啊啊!
而且很影响观感呕呕呕,最大败笔
之前我一直看到的美剧。
自从成人以来,一直看电视剧就只看美剧了。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生活片国产剧一无是处。
最近偶然想看看现在的国产剧如何,网上就搜了下,看到这剧名字就喜欢,封面看着也是很MAN的。
我和家人一起看的。
这剧除了一些剧情转变有点突兀,好比那个满洲监狱叛变到后来突然掉头回去再去打日本人,这里监狱长角色转变的太快了。
其他的我觉得每一个演员都演的很到位。
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陈彬居然被安谷胸衣从心理上彻底击败了,叛变了,这里是我唯一受不了的地方。
看到这里再对比侯晓天。
你会发现往往看上去信仰坚定的更加容易被击溃。
你要说侯晓天不怕死?
侯晓天佑怕死又现实,而且还老是自作主张,有小聪明。
但是最终他的信仰不是爱国,他最终信仰其实还是跟着司令的。
他侯晓天改名就说明了,其实他是骨子里讲义气的。
再来看陈彬,他嘴上一天到晚说向着大哥,其实从一开始黑帮经历就说明他其实是个彻彻底底的现实人。
这种人没有信仰,有点是根据现实情况会变身的。
最后我来谈谈司令颜红光也就是送烟桥。
看完这剧我特意翻阅了许多资料。
的确再1937年之前这段时间东北形式是很残酷的。
而且没多少人记得东北抗日联军。
以前读书时候都是一笔带过。
现在小鲜肉横行,这剧给我们一个警示。
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热血青年。
哪怕日剧什么的有些人喜欢看,但是我觉得不回去触碰。
这是我做人的底线。
没有为什么。
就好比颜红光的选择,明知道一开始就是死路,但是他就是选择这条路。
最震撼的一幕我觉得不是最后颜红光用剑顶着站死的那一幕,那一幕虽然很震撼。
我觉得是最后快结局时候颜红光和大促俺儿那一段。
相拥后,颜红光把党给他的单独一条后路扔进火堆里。
那随手的一幕真心让我感到震撼。
我觉得如果换成是我我可能还会思考下,我觉得大多数人做不到这样。
也许会想到以后再来多杀几个日本鬼子回回笨。
这剧看完我也学会了那首歌。
国内黑鸭子翻唱前苏联歌曲:远在小河的对岸。
我又去听了其他版本。
最好听的还是原版:俄罗斯红旗歌唱团的。
在那一个战争年代,真的是献血和信仰的年代。
而现在看来,颜红光和舒洁同志的爱情真的是很浪漫。
好像从头到晚双方都没有明确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
最后结尾舒洁看到大促俺儿举着棋子时候有那么一闪那的激动,然后有点失落,但是立马就眉开眼笑了。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
激动是因为远看她以为送眼桥没死。
失落因为走进一看不是宋演桥而是大促俺儿。
最后看到棋子又释然了。
结局舒洁放一朵黄花在地上。
是那么的自然。
舒洁同志经过战争洗礼已经成熟了。
好了。
我的剧平就这么多。
欢迎留言。
小课堂开课了,同学们搬好小板凳。
先附上第一弹和第二弹链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27125/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35051/ 因辅导学生写论文,一直没有更新。
最近抽空看了,有个感受。
单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剧情叫做—— 在牛X和傻X间来回切换!
天太热,大叔我事儿也挺多的,不想写太具体的分析。
我有几个学生看了豆瓣的短评,嘲笑有些小朋友们是史盲。
我批评了那几个学生,不要拿你们的专业,去嘲笑别人的爱好。
一,这个剧使用的历史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偏门。
基本上中小学教材里是不提的。
即使是大学本科,也只有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才会说得那么细。
且有一些是野史,在史学界野史得研究,但不采信。
二,剧情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别说没好好学历史的同学们看不懂,我也有些看不懂。
只能靠猜。
以下是答疑,同学们就当我是出于职业习惯吧。
帮助豆瓣上的小朋友们了解一些相关历史知识。
我并不想说各位一定说的不对,只是给你们提供一些学习的方向。
提问1:这个剧,真变成神剧了,宋烟桥干掉一个日军联队?
我看了这位同学在讨论里说的一些历史常识,基本上是对的。
日军一个联队的战斗力的确很强。
需要帮助扩展了解的是,日军的联队也分主力作战联队和治安部队。
尤其是战争越往后发展,日军扩充到100多个师团。
其中甲种师团是最强的,同时还有乙种师团。
还有强行把旅团扩充成师团的情况……不赘述。
我是听学生说起,说剧中游击队干掉了一个联队。
是蛮奇怪的。
我自己仔细看了一下。
这里,我注意一个名字,“天野”。
唉,汪海林先生又掏出了他那些偏门知识了。
天野存不存在?
真有。
但不是联队,而是旅团。
联队和旅团之间是什么概念?
用最粗的线条理解,三至四个联队组成一个旅团。
那么,真实的历史上,到底发没发生东北义勇军打掉日军一个旅团的事儿?
有的。
真正被几乎歼灭的,叫做“天野旅团”。
大家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作者是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
李延禄回忆录
李延禄回忆录 考虑到未必有多少人真的会去看,那么我概括一下,李延禄记述的这件事的大致情况: 整个战场延伸得很长,几乎是上百公里的一条墙缝地形。
什么叫墙缝?
一侧是结冰的江面,一侧是悬崖峭壁。
真实的伏击天野,是在冬季利用火攻形成的。
要知道,东北的冬天,干枯芦苇丛生的地形,哪怕一根火柴加上大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大家去了解一下兴安岭的森林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说牛X呢?
连这种犄角旮旯的野史(个人回忆录在史学中被算作野史),都被编剧翻出来了。
为啥说傻X呢?
大家也都看了剧, 剧中一片翠绿,烧什么烧?
剧中战场是个彻彻底底的平原,咋打伏击?
这让我想起电影《集结号》,趴在一片洼地打阻击,你不全灭真没天理了!
李延禄记述的我方参战人数,是日军旅团的2-3倍,几乎召集了半个东北的抗日武装。
剧中不论是敌方人数还是我方人数,从画面上看都严重不对。
那么,既然编剧已经几乎照抄了这段真实的故事,为什么要犯上面这些错误?
我不知道。
是不是剧组没有钱完成那么大的场面?
根据李延禄记载的伏击天野旅团事件,如果要还原,大家看过很老的苏联电影《解放》,中国老版《大决战》吗?
需要航拍。
需要至少几千人。
可能是剧组没钱吧。
当然,也不排除编剧偷懒,没按照真实的历史写。
有一段旁白,说是集结了整个北满的武装力量什么什么什么的。
我觉得可能真是剧组没钱了。
拍不出大场面,就用旁白糊弄过去了。
听说这剧的剧本还改成了小说出版,我懒得看,哪位同学对比出结论,麻烦告诉我一声。
实际上我也不关心。
为什么?
史学界对于天野旅团之战还有另一种说法,简而言之,就是有人觉得李延禄在回忆录里撒谎。
反驳的说法是——他们歼灭了三百多日军,的确是天野旅团的一部分,但仅仅是一小部分。
李延禄和一部分参加过战斗的人,坚持说是打掉了一个旅团。
日本方面的档案,也记载了这一次战斗,但他们隐瞒了战损。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就死了几百人,不至于隐瞒战损。
是不是可以推测,的确发生过这么一次墙缝火烧伏击战,一个旅团被上万义勇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清楚。
东京审判的时候,因为美国的干预,很多日方机密存档都永久消失了。
这是历史之谜。
提问2、 剧中的“具恩惠”形象是不是抹黑革命先烈?
为什么后来她又不那么发疯了?
这则提问不是原文。
是综合了很多同学的问题,概述的。
回答这个,比解读“围攻天野”要复杂许多。
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搜百度,虽然百度百科写得很浅显,有些还不太对。
但对于不是学历史的人来说,足够用了。
大家去搜几个关键词,稍微看一下就知道了。
“AB团”“民生团”“苏联肃反”“共产国际”“左倾”“上层勾结” 另外,推荐一本书,叫做《雪冷血热》(张正隆著),很长很长,专门写东北抗联的。
雪冷血热 有同学说看具恩惠,看得肺都气炸了。
我保证,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刚学习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我内脏都炸光了。
要是大家知道我们的dang,是走了多少令人无语的弯路,才走到了以mao为领导的正道上。
就不会觉得爱国者里写得过分了。
我觉得还不够过分。
也许是太真实,真实到大家都不敢相信了?
我觉得还不够真实!
真实,往往是荒诞而费解的。
你们更加不敢相信。
我猜,剧中具恩惠后来估计会变得不激进了。
因为那个极左的时期很快就结束了。
为什么说牛X呢?
编剧竟然挖开了很多年影视剧都不敢涉及的“极左”路线。
为什么说傻X呢?
写了,但有没有展开写,写出深层的、复杂的历史原因。
缺少这一块知识的观众肯定是懵的。
是审查不让通过吗?
我不懂电影电视剧的具体审查制度。
在史学界,极左的问题确实是研讨时需要慎之又慎的。
3、那首莫名其妙出现的国歌是怎么回事?
提出这个疑问的同学。
我也得批评你了。
请打开百度,搜索义勇军进行曲。
看看是哪一年就有了的?
剧情中,岸谷带着那个收音机去新京,他说是官僚之间的那点事儿。
我推测是去巴结关东军的高层。
毕竟美国货当时比较稀罕。
那他为什么会和天野同路?
剧情中没有多解释。
明明铁路更方便嘛。
我一个学生说,岸谷想顺路了解一下从哈尔滨到新京之间各地的治安情况。
这有些牵强。
还是回到日本当时的官僚体制上,他们和中国非常相似,我猜测天野是个关系户。
就和前面被杀掉的前田胜家一样。
这种关系户,带的就是治安队伍,是那种名声不小,但没有什么实际战斗力的纸老虎。
前线是没他们的份儿的,能干什么?
最坏的是,杀学生杀老百姓杀农民武装。
顺便提一嘴,前田胜家这个名字有点意思。
前田是日本大贵族的姓,当年织田信长有一个大家臣,叫前田利家。
还有一个叫柴田胜家。
编剧把俩名字合在一起了,恶趣味。
后来缴获的收音机,应该就是岸谷带的那个。
为什么说牛X?
这一笔挺出乎意料的,写得还算准确。
在哈尔滨的确有可能收到苏联频率。
于是听到了莫斯科之声播放的《义勇军进行曲》。
因为那时,东北抗联是由共产国际领导的,苏联人支持抗联,是对的。
而且国歌的曲调是初代的,这个很好。
那时的《义勇军进行曲》,和我们现在听到的版本不同。
为什么又觉得有点儿傻X呢?
细节非常经不起推敲。
因为在围攻天野大战中,那台收音机在画面里就没出现过。
既然前面铺垫了岸谷和舒婕讨论收音机那一段,这里得呼应一下吧?
4、分辨T9和F6哪个是天野联队代号,很扯。
首先明确一下,情报工作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剧中的这个处理,我觉得是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懂。
用“静默”的电台发报,表现出要袭击栗田大队的企图。
特务机关按照情报工作习惯,肯定要对栗田大队下指示,至于这个指令是什么,对我方来说并不重要。
只要下了指示,“t9”或“f6”就会立刻出现在密电中。
排除一个错误对象,二选一的情况下,剩下那个就是正确的。
这个剧情,其实脱胎于什么呢?
中途岛情报战。
我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吧,贴一段百度百科上来,我讲可能会太复杂。
“美国海军情报局“魔术”小组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
” “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
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
” “由约瑟夫·罗彻福特少校领导的夏威夷情报站认为‘AF方位’是中途岛,但华盛顿海军情报处坚持认为是阿留申群岛。
然而任凭联军解码科技多么的先进,也仍然无法破解‘AF方位’的正确位置。
” “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罗彻福特与他的情报小组成员们翻查以前堆积如山的电文。
记忆力过人的罗彻福特从浩如烟海的电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军电报,电报是要求水上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港,电文还提到要注意避开来自AF的空中侦察……从地图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岛。
” “夏威夷情报站的分析员贾斯柏·赫尔姆斯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
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发报,说中途岛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
结果罗彻福特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截获并破译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从海上发往日本大本营海军部的一份密电:“据报‘AF’缺乏淡水,攻击部队带足淡水。
”这样‘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 这个淡水处理器的情节,是不是和本剧中很像?
至少说明,编剧还是了解一些历史的。
虽然他编得一般般。
但至少基于历史,而不是胡扯。
5、从烟筒山开始,一会儿讲这个,一会儿讲那个,看得人晕。
有这种感觉的同学不在少数。
其实是因为你们是抱着看一个谍战戏的期待来的。
我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对我来说,只有“历史”与“非历史”,没有什么谍战抗战战争什么的区别。
在我前面提到过的那本《雪冷血热》里,已经写得非常明白了。
为什么推荐那本读物?
因为通俗易懂。
我觉得,这个戏写的是东北抗日斗士们寻找救亡之道的故事。
一开始宋烟桥是个独行的特工,他连领导舒婕都成问题,为什么?
因为他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是个佐罗、罗宾汉式的人物。
但整个东北都沦陷了,还建立了敌人和汉奸控制的伪满洲国。
真正的中gong中央在关内,史实上失联了很多年。
共产国际驻满洲的是一群唯苏联马首是瞻,根本搞不清楚中国国情的半吊子。
提一个名字你们都知道。
王明。
坑了多少红军战士。
抗联的工作后来是他在那瞎指挥!
于是有了城市斗争也陷入低潮的问题。
为什么共产国际这样领导中国革命?
这是个比较简单的历史问题,我就一句话说说。
苏联十月革命成功,是靠着庞大的工人阶级的。
他们城市化程度高,在城市中有着可怕的工人力量。
但中国那时候,真正能革命的力量在农村,城市里的工人阶级还很弱。
所以后来mao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明白了吧?
宋烟桥进入农村,拉武装,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抗日之路”的方向。
可能是为了保持可看程度,或者说让男主角也还能穿西服什么的,他还总是回到城里来。
这一点不太符合历史。
等到了真正的抗联阶段,春树大叔估计就不会经常给大家上历史课了。
因为谍战部分的资料,非历史专业的同学很难找到权威的。
但东北抗联的资料却很多,同学们可以自行去研究,吐槽。
我对于为了拍戏就把历史拿来胡整,深恶痛绝,所以每每为了批驳这群所谓的大编导,都会去翻阅史料,捍卫史料。
但我不赞同连基本知识都没搞清楚,就用小学生历史观去破口大骂或故作清高的做法。
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苦口婆心,孩子们,多读书不是坏事。
前半部分谍战,后半部分抗联,不是说不合理,只是觉得整部剧调性出现了一点不协调,一个特工上山当起了抗联司令,工作跨度有点大。
张鲁一的演技毋庸置疑,但这部剧确实用力过猛,而且给他的台词太尬了,高大上形象不够,伟光正台词来凑?
反倒是芦芳生的演技炸裂,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问一句:杨靖宇将军去抗联以前,没当过特工吧?
最后:摄影四星、演技三星、剧情二星、台词一星。
最后一集总算回来了,找到了刚看此剧的燃和热血。
总体来说,虽然中间有几集有瑕疵,但总归瑕不掩瑜。
这部剧没有烂尾,从头到尾都是好看的。
本来是冲着鱼旦来看的,中间被许多演员都圈粉了。
一部好剧就是这样的,不止突出主角光环,也刻画出许多人物的成长轨迹。
如果说开始还有疑惑,看到最后基本就完全确定这是杨靖宇的故事了。
记得小时候学到课文里讲到他的故事就很震撼。
长大这样来看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想。
胜利就是用先烈们的死亡铺成的。
很多人,我们都觉得不必死,然而他们依然奋不顾身了。
人总会死的,被记得,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
感谢他们,致敬他们。
他们站成的丰碑,永远活着。
奠念,就永远没有离开
英雄,站成了丰碑
革命者的浪漫
致敬
致敬坚守的力量
果然才紧张了12集的剧情,就开始操蛋的谈恋爱了
配乐镜头都相当出戏,剧情更是???高度吹捧的推文害人不浅
可惜,演员是我喜欢的,但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剧情有硬伤,好编剧真的太少了。
这什么鬼配乐啊,一直咚咚咚
怎么说呢。。伟光正
本鱼旦路人粉都看不下去了🌝日本人统统中文十级???你请不起翻译也行,至少带点口音啊,一个个中文比我都好也太出戏了吧?女主各种不听命令各种作,这种人能当特务?当年真正的革命前辈很辛苦也很伟大,求求你们不要抹黑人家了好吗?编剧还有脸在微博上diss红色,果真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呢:)
还有鱼旦叔驾驭不了的语言么!
战争片,从谍战片到游击队打仗,满满的正能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热血,不管男女都有一鼓血性,演员都很棒,特别是张鲁一,演技可以的,而且感觉到他为这个剧瘦的已经皮包骨了,很形象,很认真。
鱼旦和丫丫cp感满满!节奏很快,不错的谍战剧
一看有张鲁一,就觉得应该是部不错的剧,他简直就是个集个人魅力和演技于一身的低调演员,喜欢🌹🌹🌹
作为谍战片,风筝和红色能给9分的话,那这个至多只能给7分了,张鲁一演的还是可以,但布景太新,妆容太精致很出戏。
冲着鱼旦叔和丫丫看得,说实话只能看颜,剧情真的迷。
还好有历史专业人士科普,这剧确实是有很多史实支撑的。张鲁一还是帅的,喜欢这样的男人
主角和配角都不失精彩的一部剧。横烟最后对着镜子练习太幽默了。
和红色比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差着无数部平凡的世界。能及格简直了!
张鲁一和佟丽娅这个组合真奇妙、喜欢这样有质感的演员
喜欢佟丽娅大美女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因为鱼旦和丫丫去看的,作为首席鱼旦粉,我要说请鱼旦少接烂剧。看了三集果断弃。预计豆瓣半年后的分在6.3左右,超过7.7我再看。
队伍不好带呐……
不同于以往的谍战剧 原来原型是杨靖宇将军 最后看的人太揪心 抗联都死完了 天黑黑 侯啸天 朴一生 罗开山 彭措大。。。一边是城市斗争 一边是东北白山黑水中的集结 多线叙事 不过后期剧情线看的略乱 芦芳生演的太棒了 演活了岸谷这个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