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段写老板的梦想不妨碍给它打高分,漫画的内容也是讲生死,循环,人生的意义,点题了。
女主为什么没去那家公司,是不是因为感觉那个女老板并不会像现在的公司老总一样,气氛这么好?
从她的语气态度看,双向选择,反倒像是女主给女老板做了面试一样。
部长说一句话下属翻一页ppt,还有“看他(穿得做得)那么认真不像开玩笑啊”,笑死我了。
感觉这部电影被目前的热评看低了。
很多都在控诉说升华还是帮上司实现梦想,说导演不知道东亚女性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等等。
其实日本社会也没那么脑袋一根筋,墨守陈规,这个电影的讽刺现实意味也很明显(至少在我这个在日本做社畜5年的人看来)。
无论打破循环的是什么任务,这个团队都会去做,说到根本还是为了自己。
升华,应该说是女主意识到了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未来而忽略了眼前。
当她看到了一直想去的梦之所的崇拜的女强人,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才逐渐开始动摇了自己以为的以为。
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只是在这个瞬间,女主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契合哪一种工作氛围了。
有了这份成长,哪怕之后再跳槽我相信她也会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不过,热评的视点也没错,确实不要把这个电影当热血电影看,看完一股劲继续当低头赶路的社畜。
多停停看看想想,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做到的事情,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和现在的环境契合。
毕竟,不是谁都能遇到一只扑窗赴死的鸽子来警醒你。
20230624私人电影院观影之《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本片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81部电影,也是在私人电影院观赏的第126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658部电影。
本片共有5男2女共7位影迷观赏,观影氛围非常融洽。
日本某都市里的一个公司的小部门陷入了时间循环,最可怕的是公司的社畜们竟然浑然不觉,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十次一毛一样的一周又一周!
当终于有公司小职员发现自己陷入了时间循环,想要提醒同事们,同事们却依旧如同行尸走肉,根本就置若罔闻!
这太可怕了!
由于重复了太多次,终于有几个同事达成了共识,想要打破时间循环,更令人绝望的是一个小小的网格办公室都分了四级,等级森严,还必须要逐级上报!
[捂脸]说服领导是改变世界最艰难的一步!
当看到社畜们为了说服固执的部长做了一套无懈可击、事无巨细的PPT时,真是让人肚子都要笑痛!
也只有在被KPI虐惯的公司职场才能体会到这种“说不出的痛!
”打破时间循环的始作俑者—部长设定的时间循环的初步尝试以惨烈失败告终!
最后只有在老实上班之余再努力加班实现老板的初心梦想,才能打破社畜的土拨鼠日,这个主题实在太凄惨太无奈了!
[捂脸]不得不佩服日本编剧的超强创意,日本总是能拍出这样脑洞大开、充满创意的、非常有趣的电影,日本不愧是亚洲电影排名第一的存在!
本片演员们几乎全都没啥名气,女主角圆井湾也是名不见经传,也不能说是公认的美女,但她的样子就是我的菜,非常有女人味。
男配角三河悠冴长的好喜庆,右嘴角上有颗喜剧演员才有的痣。
小瑕疵在于:本身是部小成本喜剧电影,时长也才83分钟,有些画面却重复太多次,没有给人十分紧凑的感觉。
结尾的彩蛋也不够搞笑。
精彩台词(不多):六十年代口号“不要停向前冲!
”诅咒之石收到了部长希望时间停止的信号。
我十年来都是这么循环的。
豆瓣评分7.8,我给7.6分
日本电影《疯狂星期一 MONDAYS》(2022)海报《疯狂星期一》,像是日本职场版的《土拨鼠之日》(1993)、《恐怖游轮》(2009)或《明日边缘》(2014)。
电影中每天撞窗的鸽子,算是导演致敬《恐怖邮轮》里沙滩上大片死去的海鸥?
日本电影《疯狂星期一》(2022)剧照
英国电影《恐怖游轮》(2009)剧照01 骡子打工人无限循环且996的星期一,是牛马打工人的终极梦魇。
曾经有朋友说,打工人自称“牛马”,其实是高看自己了,没有下一代(最后一代)的牛马,充其量只是任劳任怨、马和驴交配但不具备繁殖能力的骡子。
深以为然。
电影里的广告公司主管是50岁的大叔,每天最后一个来,第一个走,上班看漫画,梦想是成为漫画家,不要太爽。
而手下员工每天加班,甚至周末都住在办公室。
这种反差,也造成了喜剧效果。
02 996社畜,连被分手的资格都没有女主角吉川,因为老是被客户要求改方案,改不完的方案、加不完的班,经常郁闷到用额头撞键盘,最后都撞出血、贴上大块纱布。
也因为天天加班,约会老是爽约,她答应给男友的“补偿”也从未兑现,男友终于忍无可忍,直接要求分手。
分手短信是“其实我们这样也不算交往”,所以严格说也不算分手。
既然没开始,又何来结束?
996社畜,连被分手的资格都没有。
03 不幸的牛马都是相似的吉川是职场夹心层,上面是躺平的上司,下面是业务不精的员工,既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面对客户的花式无理要求,还要指导手下并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所以吉川每每郁闷无力到要用额头撞键盘发泄情绪。
长此以往,想不得抑郁症、生理周期不紊乱、具备生育能力都很难。
拿着卖白菜的收入,操着卖白粉的心。
不幸的牛马都是相似的,不分东海东岸还是西岸。
04 疯狂的服务文化,日本失去的30年日本的职场文化是服务第一,对于甲方的要求接近无底线满足,这种文化也惯坏了甲方。
只是如此疯狂到变态地强调服务,到底有多大意义?
这种文化或许也间接导致了日本近几十年的经济与科技下滑,并错过互联网与科技浪潮。
推荐指数:3.5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2022日本喜剧片《疯狂星期一》,又名《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豆瓣评分7.1,IMDb评分6.6,于2024年4月19日引进国内上映。
我好像头回看片名这么长的电影,足足20个字。
职场内卷版的《土拨鼠值日》+《忌日快乐》+《明日边缘》。
角色台词中特意调侃了这几部电影。
这么有言在先的调侃很好,既增加了影片的笑点,还不会让观众吐槽效仿经典电影。
时间循环电影再创成本新低,全片发生在办公室单一场景中,几个演员翻来覆去,这种电影拍摄最容易,每个演员都表演一遍时间循环的各种情况,然后后期剪辑成时间循环即可。
一部电影的拍摄,没法比时间循环电影更低成本的了。
本片的口碑评分不错,主要胜在创意上,将时间循环这个并不新颖的素材与职场内卷巧合融合,唤起观众共鸣,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时间循环,而且通过办公室单一场景将拍摄成本压到了极限,是以小博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如果熟悉时间循环电影的话,本片除了将时间循环与职场内卷巧妙融合这个创意以外,单就时间循环来讲剧情并没有很大惊喜,时间循环电影都是相同的套路,结局一定是解开循环、皆大欢喜。
本片的结局挺好,挺意外的结局,挺暖心,正能量,独具匠心的结局是故事的画龙点睛之笔。
人生啊毕竟还长着呢我也会一直尝试的!
尝试成为老板,从打工人到成为时间循环的关键人物,让大家都来为我的梦想成真时间循环🔁这何尝不是一种屠龙少年终成暴龙呢如果我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我可以给他打一颗星。
我会把它评价为烂片儿。
但是我是在某一个无聊的晚上看的,国庆刚刚结束。
回校的今天看的,就像事后男人抽的那支烟一样。
我也是戒断反应后,看看这个感觉也没啥。
前面真的很无聊。
日本人真的很有服从精神,我要是循环70次的话,而且是循环一直做工作,还不跟土拨鼠之夜一样是可以探索其他的事情,我真的会疯掉的。
想想一场考试考70回,即使其他人是和我一起经历的,我也没有办法受得了最后大家一起帮部长实现愿望,这个真的是。
我只能说是资产阶级奴役打工人奴役过头的最终幻想尤其是那最后部长把那个女主的调职电话给挂了。
然后跟他说我们想把他留下来,我当时心就是咯噔了一下,但是我也是被奴役惯了。
我只是心里不舒服,但是我也说不出来,直到看到豆瓣的某一条评论。
说跟被喂屎一样。
我才恍然大悟。
我也觉得很不舒服,但是我已经习惯了。
这才是真正的闭环,原来我就是这个每天时间循环的社畜。
每天都在为老板的梦想而循环时间。
区别在于电影里老板梦想成真以后就可以逃出某一个时间循环。
可是你马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时间循环呀。
谁说拍不出好的恐怖片?
细思极恐。
一群人进入一个循环时间,只是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策划案的产出比率这不就是牛马主动自我优化。
老板们都在幻想我们进入时间循环吧简直就是一种另类的出差学习真是闭环,比起电影,我们才是真正时间循环的人们,而且即使老板实现梦想,我们也还会在时间循环里,除非老板不用我们了,那我们连循环的价值都没有了这就是一种围墙呀。
电影里一群人在这个CBD大楼里面为逃出时间循环而努力优化工作。
然后路上还走了那么多社畜……不想再写了,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怨言出现来的太多了。
思维太发散了,自我理会吧。
我现在有点儿语无伦次了。
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循环设计得非常精妙。
但是有个逻辑的缺点,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了循环,每周循环往复,首先应该是满足欲望吧?
如果在确认每周一所以事物金钱都重置,工作就不重要了。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先做完,直到厌烦了,然后再考虑跳出循环。
我觉得没有人会在这种循环中经受得住每周重置的诱惑。
不仅仅在说循环这么简单,电影中这家公司有个等级森严的上报机制,越级上报,上司可以完全无视你的谈话。
内勤神田川圣子首先发现的循环,但是整个办公室没有任何一个人听她说话。
吉川直接和主任永久茂对话也被完全无视了。
每天作为办公室主任的永久茂上班就是看漫画书,到点下班,底下的人忙得周六周日都得通宵加班。
吉川即使出车祸撞破了头,依然要继续改方案。
循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个等级森严,人人不平等的办公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这一切。
主任永久茂内心一直逃避自己的梦想,使得大家陷入这个一周的循环。
跳出循环的钥匙是让主任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完成未写完的漫画,并寄给出版社。
就像漫画中狐狸的询问:“真是无聊的人生啊,还要再来一次吗?
”
我们的生活何不是在一种循环中,每周都上一样的班,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重复着每一天每一周的事情,看不到尽头。
在这无尽的日子里,你的梦想呢?
最初看到《年会不能停》这个名称的时候,第一直觉便是无限流,就也很难不联想到这部捎稍早于他问世的《疯狂星期一》。
而《年会》的内容确实也可以被《星期一》的原译名“如果不让上司发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停止”来解释。
如果主角们不能把控诉职场乱相的歌唱到公司年会上让董事长知情,一众社畜们如同循环般的驴拉磨生活就无法停止。
在《年会》的热度散去后《星期一》终于也以批片的形式引进内地,和《年会》共同组成一个小小的东亚职场议题矩阵。
相较于《年会》而言《星期一》将视角聚焦地更底层更落地,主角供职于一家包括社长在内一共只有6名员工的小设计工作室,狭窄的公司内部每个人每天过着循环一般的日复一日的单调打工生活,社长却每日晚出早归,坐在工位上悠闲地看漫画,俯视着并不大的落差外其余5人的辛苦日常,直到某个星期一开始整间工作室真的陷入了时间循环。
影片核心的表达也是基于将社畜的日常延展为时间循环建立的,都说可怕的不是此刻的艰辛,而是望不到头的重复苦难,这句话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下每个人的工作状态概述,本片的高概念则是将这种“一望无尽”极致化,彻底形成一道时空的嶂壁,把所有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职场牛马们圈进来。
从互联网高频词的变化便能看出,以前我们找同类倾诉苦难遭遇常说“咱们内地”、“咱们老中”,现在已经多是“我们东亚”了,或许是因为要防社媒关键字审查,也或许是因为随着视线辐射的面积增加,我们逐渐发现整个东亚确实有无数地区的人们过着和我们高度相似的生活,有着无比雷同的社会文化,经历着沉默共识里的苦难。
以前大家还总认为日本社会的低气压令人压抑难耐,大流行之后却再难看到这样的论调了。
由此,本片的气质,氛围以及主角们逐渐发现时间循环后的解法便和当代的社畜们更为相似了。
“中国学生想过死都没想过退学”是前段时间十分流行的网络金句,简单粗暴,但是把人从小就被高强度的压力和全方面的pua剥夺了自由意志的丧尸状态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
“社畜想过死都没想过辞职”则是本片前半部分的总基调。
女主角得知时间循环确实存在后问最早发现循环的两位男同事为何不放纵一把,而是依然在公司循环工作了12周。
男同事一本正经地答道,因为不知道时间循环何时会结束,如果突然在下个星期一结束而自己上周没有最好工作那可糟了。
荒谬但又合理的回答让一度认为“一直陷在时间循环里也很好最起码可以不断体验新的生活并永葆青春”的我感到被东亚人的精神状态霸凌了。
这倒也侧面表现了什么叫“社畜的命”,如果没有这种对于当前版本鞭辟入里的理解和方法论怕也是很难在这样的工作与社会环境健康地生活下去了。
“动物园规则怪谈”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曾觉得这种现象有点诙谐,以“规则”二字为核心搭建的恐怖故事怕也是东亚人的特色文化了,只有此地才会对规则从小就有着既敬畏又憎恨,既希望破坏又遵守地比谁都好的究极扭曲状态,而这些规则和这种状态也会跟随他们一生。
片中的一众员工们便是如此,职场生活让他们长久以来极力压缩了自己作为“我”的成分,努力扮演者公司的螺丝钉,即便是“天塌下来了”也还是心心念念自己本质上最痛恨的工作。
女主角后来则是强化成了男同事promax版,利用时间循环无限精尽自己与甲方公司对接的项目内容,为的是完成好这次工作以此成为跳槽今日甲方公司的敲门砖。
所以对东亚人而言“地球online”和“人生模拟器”都并非戏言,只要有机会就会刷起来副本,“emotional damage”也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
男同事分析出必须让社长知悉时间循环的存在才能解除封印后,想出的告知方式竟然是层层报批,因为这是“最稳妥最可信”的方式(当然是仅有在职场这种畸形的文化环境里)。
不过当他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理防线确实也被击垮了,还有谁能比老中更懂得从还没有进入职场便不得不为了生活最基础的权益而四处奔波填表、上交、签字、报批、打回、重做...的时间循环般的日子呢?
以此为本片前半部分的影片主轴,女主角开始了对两位+1和+2的分别攻略,而切入点则是他们上班时间看女团舞和打游戏的习惯。
虽然从人最生活化最无意识的动作入手与他拉近关系合乎常理,不过对比第一幕中无论同事如何费劲辛苦地解释,都无法撼动一心扑在工作中宛如社长傀儡般的女主的情节,对两位上司的攻略的难度则是逐层递减,很显然,这是因为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空间更多,做“我”的时间更充裕。
男同事那样已经参透职场真相的人会半抽离地观察自己的生活,他们早就悟出了“上班就是无限流”的奥秘,故而容易相信时间循环。
大妈那样已经在岗位上机械转动了数十年的专精社畜对于所有事物都过了饱含情绪的阶段,时间循环打破了她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所以她最初也十分在意,但在没人相信后又迅速不再试图打破。
两位前辈过了需要疯狂埋头工作才能换取基础温饱满足的时期,上班摸鱼才是常态,时间循环这样有些无稽之谈的论调便能极快引起他们的注意。
只有女主角这种高不成低不就,职场的水深没摸清,套路没玩转的才将“无限卷”当做生活第一要务,并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最终大家发现关底BOSS是社长的漫画梦。
原来社长年轻时曾想要成为一名漫画家,但是却在作品创作到一半时因为现实所迫不得不中断绘画,分镜草图一直被社长尘封在办公桌里,主角们必须帮他完成梦想才能打破循环。
底层逻辑也很简单,便是帮助社长找回“我”的部分,抛下工作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虽然无论是影片的第三幕还是漫画的内容都十分童话,也和《年会》第三幕的泄力有些相似,同是想要求得青天大老爷的庇佑与拯救,但《星期一》略高一筹之处在于,用更加回归个体内心的叙事打动社长和观众,意识到职场的生活究竟剥夺了我们的什么。
而只有在社长和董事长意识到之后,才有可能改编企业文化与职场风气。
同样《星期一》更现实的设计也在于,其实众人最终也并没有迎来光明的结局。
虽然女主角放弃了“这个人生我原想要一卷到底,是不是很大胆”的信条,社长的漫画也被顺利完成并寄送给出版社,工作室内的氛围也因为这次“冒险”而其乐融融,但因为投奔梦想而错过的商单,狭小的办公场地反映出的窘迫经济情况,以及生死未卜的漫画梦想仍然是三座岿然不动的大山。
星期一还会来,日子也还要过。
《星期一》以十分漫感的电影语言和极快的节奏,轻松呈现了沉重的职场议题下一组社畜们想要重返自我的冒险,虽较于《年会》显得有些突破,但缺点也显而易见。
比如任何社会议题皆不能仅谈现象而忽略本质,社畜将工作视为救命稻草的本质是生活的不稳定,社会生存的困难,《年会》很难指向这一点,而《星期一》却也对此有所回避,虽然相对于老中而言比较风平浪静的日本社会生态不是导致内卷的核心原因,但职场文化、民族文化这些被该赛道经典之作《半泽直树》描绘地淋漓尽致的要素在本片中也不见踪影。
社长从恶堕的坏领导返璞归真的转变也十分生硬,现实中有几个狡猾油腻的老登会因为青春时的几张漫画重拾初心呢?
同事们竭尽所能满足老板需求来求得自己解放,从为了设计工作鞠躬尽瘁到为了漫画大业蜡炬成灰,其实也没有跳脱出父权制的框架,也没有反叛资本的盘剥。
最终社长私自帮女主切断了和甲方的联系其实也正说明上司一言堂,职员唯命是从的权利结构根本未被撼动,时间循环还会继续。
片中反复出现的“月曜日”不禁会让我想起安藤樱去年主演的《恶之地》,在安藤樱的黑帮分子干爹管辖的地盘上有一个每个星期一都会穿上花哨繁琐的服饰,在街上一边呼喊“星期一”一边奔跑的疯子“星期一小姐”。
后来在安藤樱完成一系列复仇被警察通缉无法逃出这片“恶之地”时,她便扮成了星期一小姐的样子,穿上她的服装,瞒天过海跑出了那片恶土,奔向了属于自己的黎明。
安藤樱迎着晨曦,一边欢呼一边扔下星期一的装束。
影片定格于此处,我也将它视为2023电影中最浪漫的时刻,这一整套设定和计划前后没有任何赘余的铺垫和解释,因为当它发生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强烈的迸发出的生命力。
“多么平淡的人生啊,真的要再来一遍吗?
”日期总是在循环,跑出了一个又一个星期一,还有一个又一个一号,还有一个又一个新年。
但生活仍需要向前,我想要参透它,解构它,溶于它,掌握它。
《疯狂星期一》本质和《年会不能停!》是同一种类型的电影,用打工人的职场经验感受,来以喜剧与超现实的荒诞包装,最终成为情绪释放的解压出口。
时间循环的形式下,让社畜代入感极强的沉浸在其中,变成一种拯救自我苦逼打工状态的狂欢。
应对不完的甲方,没完没了的提案会议,会见客户与周旋客户,还有各怀心事的同事与老板。
在死循环的一周时间里,为了拯救自己而开始全力以赴,直到最后的逃出生天。
这像是一场很吓人的公司团建,进入到一个可怕的剧本杀情境,在麻木状态里逼视彼此的存在重要性,逼视被自己忽视的一切。
与其说是喜剧片,我倒觉得它像另一层面的惊悚片,你发现你想突破的工作困境,竟然都被其输出的情绪价值给改变了。
这个挺奇妙的,在没人性的工作状态里,被蹈矩的循环之中启发与影响,再次爱上伙伴与工作,我觉得苦工作已久的痛苦打工人,应该要窒息了吧。
特别中二的表现手法,从一开始就将苦逼循环下的癫气渲染得很强烈,躁动感与节奏感让电影漫画气息十足。
这种表现形式与故事,其实也可以把它算进“漫画主题电影”的片单。
做不完的方案,接不完的催命电话,顾不上的感情.......想想这些就很窒息,看银幕上别人的苦,代入自己的苦,似乎也是跟着电影释怀了一些吧。
看了剧情简介被无限次的循环故事打动了,看完略感失望。
整体节奏平平,甚至重复的部分较多,影片还未过半时已经有了些疲惫之感。
支撑大家看下去的动力无非是这个循环的因果,但是最后的结论居然是上司没能寄出的漫画,有那么丝天马行空匪夷所思。
于是女主就慢慢发现想象中“人上人”的生活也没那么好,与好战友好同事们一起打打闹闹互相back up顺便棒上司实现个愿望也不错。
落点也有些低于预期。
同为社畜,倒也没产生太大的共鸣感。
毕竟即使在循环中也要工作,也要帮上司完成他的梦想这一点实在是难以苟同啊。
虽然是过于常见的事件循环主题,但竟然(无比凄惨地)糅合了日式/东亚极致职场作风——意识到在无穷困境里挣扎竟然不仅不想着法子逃脱,而是在默默忍受看何时结束,或将希望寄托于上司的“幡然醒悟”或助力其达成梦想;连发生这等异常大事也逐级汇报,决计不易发生越级报告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事,还会制成ppt演示,苍天啊这是受了多少盘剥的社畜才能下意识般走程序啊!
西方拍时间循环是为了科幻,日本人拍时间循环是为了画漫画。人生好无趣啊,还要重来一次吗?【DTS-CTRLHD/6.56 GiB】(5000部打卡)
好喜欢《MONDAYS》,堪称完美的文本,又一个“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典型案例。整个故事简直是“东亚社畜之光”,都已经陷入无限时间循环了,还要做PPT向老板汇报循环的过程,非常讽刺。女主更加感人,知道自己在时间循环之后,每天思考如何利用这个bug熬夜做出更完美的方案,如何卡bug更快跳槽升职,当代社畜太有共鸣了,每一幕都扎心。工作当然很重要,可是,人生还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画漫画、做白日梦、甚至是发呆……
为了上司的梦想付出心血,警惕职场剥削片,被pua了还一直自我感动
把時間循環題材難得地玩出了新花樣,不以循環主角為主視角、循環主角並不自知、循環周期並非一天等,都是在與舊題材逆行,小創新點的不斷疊甲,就讓故事變得耳目一新。只是即便做成了喜劇,將故事背景置於職場,還是讓故事帶上了幾分恐怖感,恐怖核心不在於高壓、重複、沒完沒了的工作,而是過度的向上共情,部長除了為下屬犯錯擦屁股之外,展現他正面的部分太少了,上班摸魚看漫畫、下屬加班自己準時下班,都無法讓我接受所有人花一周時間幫他完成漫畫的情節,明明應該是集體擰成一股繩的熱血,我的感受揮之不去的是諷刺與可怕,對於他自己的夢想,他自己做出的努力太少了。
期待太高了,反而没预想中那么好,PPT汇报时间循环绝对的爆笑点,但这之后走向就越来越迷了,社畜还得帮部长完成梦想,用漫画中不甘心地重来比喻每个人不肯放松的现实,似乎有点道理,但社畜劝部长怎么看怎么违和。老实说,这种时间循环谁不羡慕,重复每一天但年岁不长且能学到点东西,现实中是明明时间在流逝但天天都是无意义的重复,除了重复还得抵抗衰老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如果真有时间循环,早辞职了,过无数个一周的玩乐时光,日本人的社畜之魂还是太耀眼了。
下次请不要再拍这种“纪录片”了,看的想笑又笑不出来的感觉真的难受。
越看越是苦涩 像镜子似的看到生活里挣扎的自己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多少往事 半途而废 弃置不顾 无法拾起
制勝ppt,上申制度差點沒笑死。日本人的サラリーマン之魂玩透
东亚人确实没救了,连陷入时间循环想的都是怎么把方案改得更好,怎么层层上报,连给上司说明都不忘开会做ppt。啊人类!真是搞不懂他们!
后半段有新意,但核心的保守态度(在帮助上司追梦和自己工作追求两件事上都能体现)反而让本片有一点点令人失望。75
自己的工作梦想都不要了,要给部长完成梦想,资本家睡觉都笑醒
这么愚蠢的电影能在上影节上抢疯???
全场欢声笑语,好久没在电影院这么乐过了👐👐👐👐👐👐
有趣、写实还很理想化。明知一周一直在循环,为什么不翘班去玩?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循环结束,万一结束了翘班不就完蛋了吗;既然知道在循环,为什么不把方案重复上交而是不断精进?这样就能搞清楚客户想要什么,最后提供出能顺利通过的方案;怎么样才能让上司注意到时间循环?请逐级上报,或者你可以体验一下越级上报的结果;最后如何上报到上司那里?做个PPT,然后开个会演示一次,不,数次,直到上司接受。前半既有想象力,又接地气,还有点搞笑。后半虽然看似是在实现上司的梦想,其实还是落脚在了不要遗忘对生活的热情,即使没有实现梦想渡过平淡的一生也并不是失败。甚至看到上司的漫画有点泪目,年轻时画的是为了实现梦想数次重来人生,五十岁后画的是平淡过了一生,还想重生吗?不了,已经足够了,我还得去陪孙子放风筝。是我最喜欢的立意。
恍然大悟:卷,就是循环;循环,就是卷怎么办?死他个几千万
我们部门的人各自买北影节的票,买完对了一下发现竟然都买了这一场,于是大家,在这个monday,一起下班,在电影院的各个角落看完了这个电影(
#SIFF2023#大概是本届上影节看过电影中氛围最好的一场,观众在“级级上报说服”和“制作PPT攻略上司”两个桥段贡献了最热烈的笑声与掌声。虽然最终落地的价值观颇有些鸡汤,但人生或许也正是如此——日复一日的被迫工作并无太多意义,只有追逐梦想才是真的前进。
最终一切的目的是给部长实现梦想,我呸。
一部要啥没啥的电影